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不然未来就算是白菜价,人家都不会要。到时候就悲剧了,要知道粮食产能过剩也一样可以导致经济危机。
仅凭俄罗斯帝国自身的市场,还不具备维系一个经济循环圈的实力。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时代,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奥地利不仅是俄国人最大的债主、兼职盟友,更是俄国人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要是连奥地利都搞不定,后面的工作也就不要做了。未来欧洲大陆上的活动,就没俄国人什么事了。
这个年代还有不少人认为俄罗斯是亚洲国家,毕竟七大洲也是人为划分的,亚欧分界线还没有受到世界公认。
俄罗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亚洲,欧洲部分也就四分之一多一点儿,说他们是亚洲国家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俄国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是亚洲国家的,就连弗朗茨也不会承认,要是按照国土面积所在地进行划分,他就要成“非酋”了。
光这个称呼就非常的难听,所以用首都所在地划分国家属于哪个州是科学的,绝对不能够按照主要国土面积所在地划分。
维也纳外交部,韦森贝格照会了俄国公使,商议法奥债务问题。
“索雷斯先生,贵国突然宣布财政破产,怕是有些过分吧!据我所知贵国的财政虽然困难,但是也没有到立即破产的地步。”
确实没有到立即破产的地步,只是再过几个月就破产了。内战结束后,沙皇政府每年要支付的债务,已经超过了现在财政收入的一半。
这种情况下,赖账可以说是必然的。当然,如果沙皇官僚集团突然变得清正廉洁了起来,没准能够填上这个窟窿。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年代各国政府的官僚都不是那么廉洁,所谓的吏治清明也只是相对的。
和俄国人相比,欧洲各国官僚算是廉洁的。并不是说他们贪污受贿少了,只不过是进化了,知道什么钱可以收,什么钱不可以碰。
要钱不要命的傻子,还是很少有的。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有监督机构存在,被约束的官僚,自然比没有约束力的官僚表现更好。
索雷斯公使非常坦然的哭穷道:“大臣阁下,你是不清楚我们的苦。连年不断的战争,我们国内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瞒你说,今年的财政收入恐怕还不足2亿卢布,一朝回到了二十年前。
然而,每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却高达1.2亿卢布,剩下的钱根本就不够维持政府运转。
从普俄战争爆发到现在,我们每年的财政赤字,都超过了财政收入,这是详细的资料阁下请过目。”
看着厚厚的文件,韦森贝格没有伸手去接。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沙皇政府的财政情况有多恶劣,维也纳政府是一清二楚的。
现在的财政收入不足2亿卢布,那也是正常情况。丢了那么多国土,又打烂了莫斯科地区,财政收入不降低才有问题。
“索雷斯先生,今天我们不是讨论贵国财政问题的,这个问题你应该向贵国财政部反应,他们才是负责人。
我们今天见面的目的,只是商议两国债务问题。欠债还钱,这是得到了上帝认可的,贵国必须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带偏话题失败,索雷斯也没有沮丧。糊弄过去得了一时,却糊弄不了一世。这么大一笔债务,不可能说说就解决的。
“很抱歉,大臣阁下。以我们目前的财政状况,无力继续履行债务,我方请求延期支付。
这个期限暂定为五年后,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免除贷款利息,以及债务违约金,不然五年后我们也尝还不起。”
还本不付息,俄奥之间的债务总额直接减少了一半,俄国人需要实际支付的款项更是缩水到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显然超过了维也纳政府的底线,按照这个标准履约,维也纳政府就要替俄国人赔钱了。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严肃的说道:“抱歉,公使阁下,这个条件我们无法接受。
贵国政府的很多贷款,我们都是提供了担保的,不然你们也不可能以那么低的利息贷到款。
现在你们违约,这笔债务就需要我们来承担,作为盟友也不能这么坑人。
我们要求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执行,延期支付贷款可以商量。我们提供的贷款利息已经很优惠了,不能够继续减少。”
赔钱的买卖没人干,维也纳政府自然不可能做这个冤大头。沙皇政府不要信誉宣布破产,那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奥地利可不敢进行效仿。
……
谈判还在僵持中,双方都想要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个消息,对奥地利金融界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私底下承接俄国债券的证券公司,以及向俄国人提供贷款的银行。这种民间跨国债务,从来都是最难收的。
本来相对商业贷款来说,国债的安全性实际上是最高的,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有国家赖账的。
可惜遇到了俄国人,要是换成一个小国,就算是要赖账,最多也就宣布暂停支付,然后主动过来谈判把债务延期。
现在很悲剧,俄国代表人都不见了。如果不是沙皇政府承认这笔债务存在,他们都会怀疑是不是被人骗了。
承认归承认,反正没钱还是没钱。什么时候还钱,这个问题没有人给出任何答复。
他们的唯一希望,就是这次俄奥谈判。如果维也纳政府都没有搞定俄国人,那么这笔债务就是大家的烂账。
做金融的谁手中没有几笔烂账呢?要不是维也纳政府监管太严,他们早就把损失甩给了民间投资者,换个马甲重新开业。
很遗憾,奥地利法律规定太严了,就算是逃过了惩罚。法律也有规定:任何金融机构破产过后,所有管理层和股东三代不得从事类似业务。
这对金融大鳄们限制非常大,金蝉脱壳这一招不灵了。投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风险,万一出了问题藏在幕后也很有可能被牵连到。
不然的话,从俄国宣布债务违约开始,就该是奥地利金融机构的破产潮。
截止到目前为止,因为俄国债务违约,整个欧洲大陆已经超过了三位数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而奥地利的金融业还在苦苦支撑着。
看着长远利益的份儿上,资本家们但凡是可以撑过去,就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出局。
菲利波特只是其中的一员,经过了一番奔波过后,还是没有获得想要的答案。
高利润永远伴随着高风险,想要降低风险也简单,在兜售债券的时候不要做出保本承诺,将风险明确告知投资者就行了。
发行债券,又不是靠信誉,而是要拿出担保的。只要经过了严格审核,就算是最后债务出了问题,也不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公司中,菲利波特坐在办公室吸起了烟。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是不是要从别的地方筹集资金填上这个窟窿。
高额的佣金加上提前兑付的违约金,在计算公司运营成本和税收的情况下,这次的亏损额大约有560余万神盾。
至于公司运营成本和税收,实际上当初获取的佣金,在金融市场上滚动带来的收益,早就可以弥补掉了。
要是综合计算下来,这笔生意的亏损额可能还会更小,不然金融业也不会被人称之为暴利行业。
就算是所有债券持有者,都需要提前兑付,现在需要支出的资金也就六百六七十万神盾。
公司项目上的资金可以解决一半,抛售一部分长期持有的股票、债券,还可以再筹集一百五十万神盾。
出售自己名下的几栋豪宅,也可以筹集四五十万神盾,最后的缺口也就是一百来万神盾。
只要保住了公司,这些钱都可以赚回来。毕竟菲利波特的证券公司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还持有一家银行的股份。
菲利波特从公司获得的利润,出来一部分用来个人消费,绝大一部分都是投资了其它领域,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现在这种时刻,他都没有卖掉银行股份的意思。没有了银行股东的身份,证券公司想要融资就难了。
正在他思考怎么筹集资金的时候,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了。
“菲利波特先生,好消息、好消息!”
菲利波特故作淡定的说:“阿尔法慢点儿说,不要激动。”
阿尔法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说:“刚刚收到了消息,富国证券在市面上收购俄国债券。
只不过价格有些低,他们只肯出面值的两层,比现在的市值都要低,并且还限定了只收俄国人向奥地利发行的专属债券。”
沙皇政府宣布赖账后,俄国人的债券就贬值了。没有一下子成为废纸,毕竟俄国人还是有可能兑付的,只是希望渺茫而已。
有价是有价,可惜没有市。无论价格多少,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人敢收。向俄国人讨债,大家还不认为自己有那份儿能力。
富国证券的行动,无疑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良药。不过这和菲利波特关系不大,回购俄国债券都很要命了,再从市场上收取债券赚差价,还是算了吧!
这种高风险的钱,只有大鳄们敢玩儿。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小卒子,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立即和他们接触一下,我们手中有大量的债券,问他们要不要。只要他们可能出五折,不四折我就卖给他们!”
这是一次试探,和金融大鳄们相比,菲利波特的消息还是不够灵通。
究竟是富国证券放出来的烟雾弹,还是事情真的有了转机,完全就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大机构手中持有的债券数量,可要比他们多得多。被迫提前回购债券的金融机构,又不是一家、两家。
为了稳定人心,故意放出一个消息,那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光是菲利波特在怀疑,奥地利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怀疑。
俄奥谈判陷入了僵局,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部分金融界人士,对谈判进程都在密切关注。
想要知道具体内容都不难,要从奥地利外交获得消息或许会很困难,可是要从俄国人那边搞清楚谈判进程,那只是钱的问题。
不过消息的真假,大家却无法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俄国官僚们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收钱办事是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
万一事情办不了,很可能还会享受到退费服务,这是很多人体会过的。
不过这次情况不一样,牵扯的问题太大。要是有人出高价,让他们逢场做戏,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靠谱的是找外交大臣亲自确认,这种蠢事还没有人知道敢干。找死也不带这么的,维也纳政府的尊严不容挑衅,敢窥视国家机密那是要死人的。
试探富国证券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万一谈判取得了进展,那么大家手中持有大量的俄国债券就赚大了,反之大不了和现在一样。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四章、暗渡陈仓
奥地利金融市场的动荡,还算在可控范围之内。大家清楚俄奥同盟还没有破裂,就算是俄国人赖账,也会最后赖盟友的。
现在俄奥谈判陷入了僵局,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有的谈,总是要比没得谈好。
在此之前,俄国人已经先后和多个国家沟通无果。不少金融机构都被坑哭了,资本家们被迫选择了金蝉脱壳。
其中以巴黎和伦敦两个金融市场影响最大,不要以为是敌人就没有贷款了。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是不在乎和任何人合作的。
俄国人以出口的粮食收益做抵押贷款,事先大家根本就不担心沙皇政府会违约。只要俄国人的粮食卖了进来,他们就可以收钱。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波德平原粮仓的丢失,再加上内战打费了莫斯科地区,现在俄国人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出口。
大开荒是体力活,干的多自然也要吃得多,对粮食需求量同样也增加了。
从普俄战争爆发开始,俄国人就停止向英法出口农产品,甚至中途还一度从奥地利进口粮食。
俄国人退出了粮食出口市场,这部分份额自然被人给别人占领了。所谓的粮食出口收益抵押,现在也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指望俄国人靠卖粮食还钱,还不如说是俄国人丢失了市场,未来想要重回市场,要他们帮忙打开销路。
要不然,粮食销售不出去,拿什么还债?
按照目前的情况,俄国人两三年内是无法重回国际市场。投资者们不可能等那么久,资本家们自然陪着俄国人玩儿。
直接宣布企业破产,这些损失就转嫁到了普通民众身上。等这些债券跌到了谷底,他们还可以操控马甲再次收回来,等着未来向俄国人追债。
当然,追债的可能性非常小。个人的力量和一个国家相比,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即便是财团也不愿意和俄罗斯帝国这样的大国对上。
没有政府出面,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只有想想双方糟糕的国际关系,大家就知道没戏。
限制俄国人的粮食进入,这看上去很不错。然而,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是没有节操的。
只要俄国人肯降低价格,英法要内部的粮食资本家就会配合把粮食运进去。到了市场上,谁知道这些的粮食,究竟产自哪里呢?
如果不是经济危机刚刚过去,现在英法爆发的金融动荡,又足以引爆一次经济危机。
电报拉近了人们的生活距离,发生在伦敦和巴黎的金融动荡,很快传到了维也纳。
更大规模的市场动荡发生了,投机者们再也做不住了,宁愿违约也要提前兑付手中的俄债。
要不是证券公司纷纷开放了违约兑付窗口,富国证券又在低价收购俄国债券,安抚住了民众,现在奥地利也热闹了。
以巴黎为例,至少有十八万人参加了抗议俄国人违约的游行示威活动。
正常情况下,巴黎购买俄国债券的人绝对没有这么多,就算是加上家属也没有。
令弗朗茨惊讶的是纽约街头也上演了这一幕,看来美国人也被俄国人坑了一波。
事实再次证明,和俄国人做盟友是有风险的。美俄都没有来得及结盟,美国人都被动中招了。
坑得最惨的不是证券公司,而是承接沙皇政府贷款的银行。俄国人的债券怎么说也是国债中最难卖的一种,这个销量向来很感人。
全世界范围内,能够销售出去一两亿神盾,就到了极限。就算是有坑,也把大家坑不到哪里去。
银行贷款就不一样了,贷出去的钱虽然是储户的,那也是银行自己的坏账。
没错,沙皇政府确实抵押了乱七八糟的一堆税收,现在俄国人不打算兑现了。
沙皇政府耍起了无赖,让债主们自己去征税。没有哪个债主这么头铁,敢跑到俄罗斯帝国去自己收税。
且不说能不能收到税,就算是真的收到了税,能够安全的带走么?
考验穷疯了的沙皇政府节操,这种作死的事情,没有人想要尝试。
在高额的利息面前,银行没有抵御住诱惑。总想着俄国人已经加入了文明世界,就会遵守游戏规则。
唯独忽略沙皇政府一旦穷疯了,那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现在他们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证券公司可以金蝉脱壳,银行总不能跟着学样吧?双方的投资成本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千差万别。
这个年代证券公司的客户不多,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起步,还没有到满大街拉人推销理财产品的地步。
就算是破产了,影响的也就那么千儿八百号人,能够拥有上万顾客那就是大公司。
又不是所有人都买了俄国人的债券,就算是破产了,带来的社会威胁也不大。
银行就不一样了,对储户的标准可没有那么高。他们的客户群体要大得多,一旦宣布破产,很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政府的干预。
况且,这次的损失虽然不小,却还没有到要大家命的地步。创立一家银行容易,要建立信誉拉拢储户可不容易,不能够轻易放弃。
现在是贵族们最后的时代,属于资本家们的时代还没有完全降临,除了两个美国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是贵族占主导地位。
包括英法也不例外,都是贵族压制住了资本家。只不过他们的优势不够明显,不同于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这种完全由贵族把持了政府。
遇到了大额坏账,银行不可避免要在一段时间内收缩银根,以应对可能爆发的挤兑危机。
这对想要筹集资金的证券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富国银行内,菲利波特咆哮道:“什么?百分之二的月息,你们怎么不去抢?”
不是一路人,不上一条船。菲利波特持有股份的银行,同样陷入了对俄债务危机中,现在忙着自保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救他。
迫不得已,来到了富国银行。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富国银行不曾承接过对俄贷款,同时它还是奥地利四大银行之一,资金实力雄厚。
客户经理艾伯特面不改色的说道:“抱歉,菲利波特先生。这是高风险贷款,我们必须要加上资金的风险成本。”
一句高风险贷款,让菲利波特如梦初醒,急忙问道:“是不是还要按照贷款额度九折发放,并且还是按月还本付息,甚至还要扣除第一年的本息和?”
客户经理艾伯特微笑说道:“是的,菲利波特先生。没有想到你对银行业这么了解,难道之前你还去过别的银行?”
菲利波特虽然面上不显,心里早就骂开了。自己好歹也是一家银行的股东,这种坑人的套路怎么会不知道呢?
只不过当初看到这些套路的时候,菲利波特还非常的高兴,毕竟是用来坑别人的,现在轮到了自己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按照一系列套路操作下来,能够拿到贷款度百分之六十的钱,那都是上帝保佑。
要是运气不好,直接打上一个对折,只能拿到贷款一半的资金,也是正常情况。
实际到手资金少了,可是债务本息仍然要按照约定全额偿还,少了一个先令都不行。
菲利波特头也不回就直接出了大门,这种趁火打劫的高利贷他要是借了,估计未来就要替富国银行打工了。
与其如此,他还不如将手中的债券出售,从富国证券手中套现,度过这次危机。
想到了这里,菲利波特更加郁闷了。貌似富国证券也是富国银行旗下的子公司,怎么都避不开了。
至于去其它银行,还是不用做梦了。菲利波特先后已经造访了十几家大型银行,大家给出来的条件都是大同小异。
趁火打劫的时候,银行都是一样的嘴脸。这也不能全怪银行,在可能出现挤兑危机的情况,对外发放贷款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利息自然也增加了。
至于所谓的利率几个点贷款,仅仅只是存在于理论上。在实际操作上,除了政策性贷款外,不然这么低的利息,银行是很难接受的。
事已至此,自然是只能割肉了。菲利波特的资金缺口不算太大,只要出售掉手中的俄债,就可以度过眼下这一关。
这样一来他的损失虽然惨重,可是风险却降低了。要是靠贷款度过危机,手中持有大量价值未知的债券,万一俄奥谈判失败,他就要破产了。
做出同样选择的人还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迫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不得不进行割肉。
美泉宫,看着手中不断增加的俄债,宫相米拉贝隆整个人都不好了。
没错,这又是弗朗茨折腾出来的小号。只不过发展的有些出乎意料,成为了奥地利四大银行之一。
在米拉贝隆宫相看来,这是一笔高风险投资,目前维也纳政府根本没有办法让俄国人完全履行合同。现在收购俄债,短时间能够兑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要是等上十年八年,那就亏大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弗朗茨安慰道:“宫相,不用担心。这些债券俄国人会兑付的,只不过不是在我们手中兑付。
现在低价收购即可,等收的差不多了,我们就返销会俄罗斯帝国。俄国那帮贵族们是不会介意发一笔小财的。
大不了我们半价卖给他们,那也是一倍的利润。拿到了这些债券,这帮贵族们是不会介意拿去冲抵税款的。”
这种招数只能用一次,一旦俄国人有了准备,立法禁止了债券抵扣税款后,那就真得卖不出去了。
等沙皇政府未来兑付,这个时间至少是十年后,并且还不能够保证全额兑付。这么长的时间,别人怎么想弗朗茨不知道,反正他是等不了的。
听了弗朗茨的解释,宫相米拉贝隆陷入了呆滞,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本来他还以为,弗朗茨有内幕消息,可以利用人脉关系,让沙皇政府优先兑付这笔债务的。
没有想到,手段居然是如此的粗暴,直接利用贵族们的贪婪解决了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五章、冲量模式
甭管手段多么粗暴,没有实力的人都玩儿不了。先不说前期的资金投入,光怎么勾搭上俄国贵族都是一个难题。
要知道,俄国贵族可是欧洲最保守的存在。一个资本家想要上门推销,估计连人都见不到,就被赶了出去。
就算是推销成功了,万一遇到了贪婪的贵族,还有可能被人直接黑了债券,最后一个先令都拿不到。
尽管不担心竞争对手,不过保密工作还是做的,不然沙皇政府提前打个补丁,后面就只能等亚历山大三世还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