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现在的日本的国际地位非常低,甚至还比不上黑山公国,欧洲各国直接把他们当土著对待。
伊藤博文等人一路访问了六七个欧洲国家,都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外交礼仪。想要见各国政府高官还要掏钱行贿,不然人家没空接待。
谈判不成,那就只能实地考察,学习强国之法。都顶着君主立宪制的旗号,实际上英法奥三国体制还是各不相同。
初步的观察了解,伊藤博文已经发现英法奥的模式,都不是他们能够玩儿转的。
这三家都是老牌帝国,近百年来最没落的时候都是欧洲强国,遇到的麻烦基本上都是内部问题,从来都没有被变成殖民地的风险。
这不是日本能够比的,他们可没有足够的底蕴,能够抵御外患。
大久保利通问道:“伊藤君,你发现了没有,在维也纳我们没有看到浓浓黑烟,这和巴黎伦敦截然不同。
据说欧洲正处于经济危机中,很多工厂都关门了。现在奥地利皇帝都亲自巡视地方,是不是说奥地利的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维也纳都没有工厂开业了?”
看了看繁华的大街,伊藤博文用手指了指说:“不太像,这完全是一副盛世的景象。如果经济危机有那么严重,这些普通人恐怕早就笑不出来了。
而且维也纳可是不夜城,这么多路灯,每个月的电费开销恐怕都不下于四五十万两白银。”
电灯还是进入伦敦之后,他们才接触到的新生事务,还冲击到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在伦敦电灯也只是少数富人的专利,为了日本的不丢脸,他们也只是远观不曾近距离接触。
到了奥地利就不一样了,电力公司已经在推广电灯了,不仅大街上有路灯,就连他们入住的宾馆都已经安装了电灯,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伊藤博文猜测每个月四五十万两白银的电费开销,直接让整个代表团陷入了死寂。大家不自觉的拿日本做了对比,尴尬的发现,维也纳电费就是他们财政收入的一半。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准确,道路照明用电和居民用电价格可不一样,折算下来每月电费也就十几万两白银。
这些钱也不是维也纳市政府买单,而是分摊到了商人头上。这笔税大家是乐意出的,自从维也纳亮了起来后,商业变得更加繁华了。
不夜城的名头,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这些外来者到来,带动了商业上的繁荣,维也纳已经有向旅游城市发展的迹象。
代表团团长岩仓具视摆摆手说道:“不用深究了,这里是奥地利人的地盘。不管是怎么回事,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没准这座城市就没有工业呢!”
没有工业,这话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年代没有工业的大城市确实存在,但那都是在落后地区。
列强国家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是浓烟滚滚。奥地利也不例外,维也纳只是在弗朗茨干涉下出现的一个意外。
冲天而起的浓浓黑烟,还被不少人认为是国家强大的标志。就连臭烘烘的伦敦,都被很多人奉为理想乡。
擅长走极端的日本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仔细翻找他们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没有少正面描写这些内容。
总之,这些废气都是香的。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五章、强国梦
在奥地利拿不到想要的一切,日本代表团进行了一番考察过后就离开了,维也纳也增加了一个日本使馆。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远见,尽管穷的叮当响,咬牙也在欧洲几个大国设立了使馆。
维也纳的消费不低,尤其是相对于日本来说,这里的房价更是逆天。不是有人在炒房,完全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作为维也纳最大的土地供应商,也可以算是唯一的供应商,弗朗茨负责任的说,在奥地利炒房是没有钱途的。
维也纳房价上涨,“不夜城”三个字是居功甚伟的。就冲着这个名头,在维也纳买房的人就乐意不绝。
买房得人多了,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现在维也纳就没有低于八百神盾的,较之去年同期直接增长了一倍。
普通住宅还算好的,实际上增长最猛的还是豪宅,档次越高的住宅价格增长越厉害。
尤其是贵族区,大部分庭院价格都增长了七八倍,价格最低的也要上万神盾。不要嫌贵,没有贵族身份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为了节省经费,日本人没有入住维也纳使馆区,而是选择在两公里外的地方买了几套民房进行改建。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换了一个地方,至少节省了五六万两白银。
况且,装穷还是有好处的,可以减少列强的窥视之心。自身实力不够,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不是告诉大家快来抢么?
至于脸面,这东西日本从来都不曾有过。这个年代,哪个欧洲国家会看得起他们?
既然如此,何必要硬撑着。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做好了伏低做小的准备,这一做就是数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能够完成明治维新,没有被列强干预的原因。他们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大家都不觉得他们是威胁。
当弗朗茨回到维也纳的时候,日本代表团已经离开了。这种小事不值得他关注,留守官员们也只是汇报工作的时候随口一提。
要不然知道伊藤博文等人来了,弗朗茨还要纠结要不要把他们给咔擦了。这无关利益,前世遗留下来的记忆,就足以令他做出这个决定。
既然不知道,那就不用纠结了。伊藤博文等人正在普鲁士王国考察,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差点儿就丢了小命。
尽管他们是外交使团,会受到各国的保护。可是海上风浪大、海盗多,能够发生意外的情况太多了。
现在他们还不是英国人的盟友,明治维新前他们连成为棋子的资格都没有,就算是发生了意外,也没有人会在意。
没有弗朗茨的干预,历史再次回到了原点。日本政府向英国人学习了海军,又向普鲁士学习了陆军,“君国主义”也被带了回去。
至于法奥两国学不了,海洋国家自然不能学**陆国家。法奥两国本来就是欧洲豪门,中途只不过感冒了,现在病好了就这么简单。
作为屌丝,普鲁士王国逆袭俄罗斯帝国,就是日本人的偶像,实在是太励志了,不学都不行。
学习英国那是被逼出来的,海洋国家没海军怎么混?19 世纪可是海权时代,所有的大国都在向海洋发起冲锋。
这些小插曲,弗朗茨是一无所知。现在他还在为刚刚收回的普属萨克森地区和西里西亚地区头疼,这次被普鲁士人摆了一道。
土地是顺利交割了,可是上面的人口不在了。原本想要利用减少主体民族数量的办法限制普鲁士王国发展,现在只成功了一半。
普鲁士王国总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万大关,主体民族加上已经日耳曼化的人口大约有1350万,这个人口比例足以保证国家稳定。
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抽空了东普鲁士地区,算是没有白忙活。西里西亚地区也不是没人了,还有大约六七万人留了下来。
这还是维也纳政府积极干预的结果,才保住了这部分人口。不是柏林政府愿意放弃,主要是这些人不愿意搬家。
故土难离的乡土情节,总是存在的,无论普鲁士政府如何许诺,这些人就是不搬家。
跟着哈布斯堡王朝混大家又没有心里障碍,不想搬家就不搬,有奥地利干预,柏林政府又不可能用强,只能听之任之。
土地虽然移交给了奥地利,可是土地上的财产还是有主的。这都无关紧要,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急,着急的应该是主人才对。
西里西亚放在那里不开发,奥地利还是奥地利。可是财产的主人就不一样了,要是西里西亚地区不开发,他们的很多财产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比如说:土地无人耕种,很快就会草长莺飞,然而税还是要缴纳的。
又比如说:商铺、工厂之内的不动产,如果不能正常经营,房东自然获得不了任何收益。
现在需要的是让他们冷静一下,才知道未来该如何合作。除非柏林政府出资买下这些产业,在幕后进行操作,不然这些人撑不了几天。
最令弗朗茨头疼的是萨克森政府天天向中央政府提案,要求新神圣罗马帝国制裁普鲁士王国。
要知道他们为了收回普属萨克森地区可是花了大价钱的,现在上面就那么几万居民,想要开发这一地区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移民。
被摆了一道,萨克森王国自然不能忍了。如果不是双方武力差距太大,弗朗茨怀疑他们都直接莽上去了。
没有采取暴力手段,萨克森王国还是用自己的办法就行了报复,比如说:关闭了两国贸易通道,禁止任何普鲁士商品在萨克森地区销售。
这还不够,他们想要新神圣罗马帝国一起制裁普鲁士。明知道这是两败俱伤的打法,萨克森民众无所畏惧,就是要赌这一口气。
弗朗茨自然是头疼了,这种制裁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新神圣罗马帝国封锁普鲁士,人家也可以从英法哪里获得。
况且,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间的关税都快要阻断进出口贸易了,普奥之间的外贸总额都不足一千万神盾,不足经济危机前的三分之一。
制定政策不能够任性,为了赌气就随便乱来,利益受损的企业怎么办?要是因此导致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加剧更是得不偿失。
要报复普鲁士着什么急,未来有的是机会。盲目硬上,搞僵了民间关系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办法,萨克森王国自己要干就随他们去了,这是他们的权利,弗朗茨也懒得干涉。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要对比一下弗朗茨就心态平衡了。英国人还在爱尔兰、苏格兰两个麻烦,法国人正在自找麻烦,相比之下奥地利算是好的了。
底下的邦国还算是安分的,至少没有谁嚷嚷着闹独立。萨克森王国现在爆发也是可以理解的。
刚刚收回的普属萨克森地区占他们总面积的四层多,原本上面有一百万人口,现在就剩下那么几万了。
任何一个国家,突然少了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也是要发飙的。萨克森还算是克制的,仅仅只是嚷嚷着要经济制裁普鲁士。
......
安抚完了小弟,弗朗茨才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工业不要考虑,法国人只是把这里当殖民地经营,自然不存在这种高大上的东西。
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先是近东战争,又遇到了法国人的殖民统治,这些产业早就完蛋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单纯农业显然是更加容易统治,乱七八糟的思想也很难在保守的农村传播。
加上法国人的功劳,很多死硬分子都被流放的差不多了。尽管法国人离开的时候埋了不少隐患,可是这些都没有发挥出来的机会。
弗朗茨去巴尔干半岛视察,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制造对当地大手术的借口。
皇帝亲自视察地方,自然要加强安全防护,地**府清查安全隐患是很自然的,这一查问题就暴露了。
按照奥地利的法律,违法犯罪的分子实在是太多,无论罪名大小,构成了犯罪就要追究责任。
为什么拿到法属巴尔干半岛要等这么久才动手,还不是为了让他们犯罪么?
法国人的殖民统治和奥地利直接统治,在法律上的差距天差地别。在法国殖民地可以做得很多事情,到了奥地利那就是违法。
违法必究,所以凡是被逮住的人都要面临法律的严惩。法不责众是不存在的,一村人犯罪就追究一村,一镇人犯罪就追究一镇。
法国人留下来的钉子,毫无疑问被拔出去了。当地的统治阶级,基本上也换了一遍。
依法办事,谁也不能够说什么。牵连再多,法律的尊严也是要维护的,绝对不是打压异己。
除了传播非法思想的政治犯要劳役终身外,剩下的都是根据罪名大小处理。这次没有直接流放,而是留下来为改善巴尔干半岛交通奋斗。
要不要开发新获得的法属巴尔干半岛,弗朗茨还是非常的犹豫。奥地利的精力有限,把资源投入到巴尔干半岛上总感觉有点儿亏。
新获得的法属巴尔干半岛领土面积到是不算小,包括后世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半个希腊、半个伊斯坦布尔。
可是人口还不到三百万人,青壮劳动力更少。这是法国人的锅,很早巴黎政府就意识到了法属巴尔干半岛和俄奥本土相连,军事上根本守不住,自然不会用心发展了。
作为殖民地自然不要想有啥好待遇,为了开发非洲大陆,法国人没少从巴尔干半岛上移民。相对于非洲土著来说,巴尔干民众还是优质劳动力。
苏伊士运河能够顺利开通,巴尔干民众也是做出了贡献的,这也是巴尔干半岛劳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由于弗朗茨的蝴蝶效应,导致工程量增加,对劳工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埃及只是一个人口三百五十万的小国,根本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到了后期,庞大的伤亡人数超过了埃及承受极限,法奥两国不得不从殖民地上想办法。
奥属非洲就贡献了四十万劳动力,巴尔干半岛也贡献了二十万劳工,大工程伤亡惨重不可避免。
况且,项目完工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尤其是法国人将巴尔干卖给奥地利后,自然不会再派船送人回来了,奥地利也没有及时派船去接。
紧接着法埃战争爆发,还活着的劳工就滞留在了埃及。由于丧失了管饭的,这些劳工现在去向不明,还剩下多少谁也不清楚。
奥地利在西奈半岛的驻军,现在只是保护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如果有人到了运河边上求助,那么还是会安排顺路的船舶带回来。
陆陆续续也就送回来了万把号人,或许是战争的残酷吓倒了,又或者是在工地上被磨平了棱角,这些人是相当的安分。
当然,救命之恩也发挥了作用,让他们认同了奥地利的统治。毕竟只有亲身经历过了世界的残酷,才知道一个强大祖国的重要性。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让开发巴尔干半岛的成本大增。为了长治久安,弗朗茨又不敢引进外来人口。
还有就是未来俄罗斯帝国崛起,想要进入地中海,势必要拿下达达尼尔海峡。
万一遇到的沙皇比较好忽悠,拿巴尔干半岛和他们换取乌克兰一带土地,那就是大赚。
毕竟俄奥边界的乌克兰地区都是黑土地,随便拿下一块都是大赚。反正俄国人不重视这些地区,忽悠过来的可能性非常大。
既然要拿来做交易,那么投资开发就是浪费,维持当地的稳定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下一轮东欧战争中,俄国打赢了普波两国,收复了被波兰占据的乌克兰地区。
不然的话,沙皇政府很难产生进入地中海的野心。经历过一次社会毒打,俄国人不可能不吸取教训。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六章、开发波黑地区
1869年4月6日,斯德哥尔摩的天气是格外晴朗,在民众们的欢声笑语中,北欧联邦建立了。
在继卡尔玛联盟崩溃后,北欧三国再次完成了统一。唯一遗憾的是缺失了芬兰,波罗地海地区也不在了,没有巅峰时期的辉煌。
北欧联邦的出现,这也意味着瑞典、丹麦、挪威这三个欧洲边缘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弗朗茨没有亲自去观礼,这个年代出远门真的不方便。除非是爱凑热闹的主,一般情况下大家出国的热情都不高。
北欧统一对奥地利没有啥影响,头疼的是俄国人。想必这个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欧联邦的出现,俄国北疆的国防压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鲁士的榜样作用后,谁能够保证北欧联邦不会效仿呢?要是再来一下子,挖走了芬兰,那么俄罗斯帝国就只能迁都了。
圣彼得堡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可惜国防压力大了一点儿。俄罗斯帝国强大的时候无所谓,一旦陷入了衰落状态,那就危险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处俄国东欧土地的中心,战略上基本上算是绝对安全,等敌人打到了这里,冬天就让他们完蛋了。
莫斯科地区周边就是粮仓,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还有河流方便物资运输,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几条铁路就完美了。
当然波兰没有丢前,有海路运输,圣彼得堡还更加具备优势。莫斯科现在还需要开发,迁都至少要先把铁路网建成。
亚历山大二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政治、军事双重打压下,现在才把叛军压缩在莫斯科地区。
经过这一番折腾,莫斯科地区的经济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支持革命党的资产阶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发动起义容易,控制起义就难了。本来支持革命党,只是为了争取权益,现在权利没有拿到,自己先给搭了进去。
内战爆发,在生死存亡面前,革命党可没有和他们客气,征用的征用,打白条的打白条。
总之,他们损失大了。除非叛军取得了胜利,这些前期的投资,还有可能收回来。
要是叛军失败,他们这些人能不能躲过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个问题。亚历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却容不下反贼。
这种反面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传了。最近维也纳报纸上报道莫斯科叛军的新闻一下子多了起来,立场决定观点。
叛军的污点自然被放大化,顺带着还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制国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亚历山大二世输了普俄战争,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词了,怎么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称号呢?
不光是奥地利,欧洲大部分媒体都没有把战争失败的锅,扣在亚历山大二世头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锅。
包括报道普俄战争的新闻,也在有意无意淡化普鲁士王国,重点强调了俄国官僚集团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显然大家还不乐意接受普鲁士崛起的事实。
尽管普鲁士王国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了欧洲列强***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并没有取代俄国人的地位。
原本欧洲是四大列强主导局势,现在俄国人出局了,变成了英法奥三大列强主宰欧洲,普鲁士王国没有获得想要的国际地位。
这个年代的国际地位,不仅仅只是地位,还包括利益的划分。作为既得利益者,英法奥三国没有将话语权分给普鲁士的意思。
这让柏林政府很受伤,英法奥三国都可以算世界帝国,大家都有**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为新崛起强国,普鲁士就尴尬了。现在已经是殖民时代的末班车,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就算是没有实际占领,也先宣誓了主权。
留给普鲁士人的连残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亚洲有一小块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鲁士的身影。
对战后恢复经济的普鲁士王国来说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这么大,真的没有留下。
原时空还有一场瓜分非洲大陆的殖民会议,现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干净了,还需要啥国际会议。
至少沿海地区是如此,大部分地区都被英法奥三国给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占据了部分地区,荷兰被挤了出去。
这会不需要说放弃殖民地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土地可以殖民。况且,他们也没有向海外投入的实力,能够保住中南半岛的一小块殖民地就算是不错了。
万般无奈之下,普鲁士只能发展自身。这个时候日本代表团的到来,受到了柏林政府的欢迎。
蚊子再小也是肉,即便是增加一个海外贸易伙伴,那也可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柏林政府借机向受宠若惊的日本代表团推销了不少产品,其中卖得最好的还是二手武器装备。
强军是明治维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方面日本人做的没有错,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没有足够的武力,再多的财富也是为别人准备的。
普鲁士努力开扩东亚市场,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穷,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发展军事方面的疯狂。
1869年,日本代表团和普鲁士签订了一百五十八万神盾的外贸大单。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在单笔外贸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进年度前二十。
报纸上的惊讶,只是让资本家们叹息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这种商业新闻弗朗茨一贯不看。
现在他正在审阅波黑行省的发展战略计划书,作为奥地利最穷的省份之一,这一届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继续咸鱼下去了。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前几届省政府只是需要干好一项工作,政绩就出来了,到了他们前任就已经干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来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过,经过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同化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语言文字已经被统一了,移风易俗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到了这一任政府的时候,这个固定政绩刷不下去了。
岁月催人老,时光匆匆而逝,奥地利内阁中很多人都老了,换届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有资格补位的候选人,都是治理地**绩出众的。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官员就没机会了,只要政绩出众同样可以逆袭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进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