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心理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柯遥42
唯一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只有他表现出了对卷籍司地下世界的极度熟悉,不仅对这宫廷里的人事结构如数家珍,甚至随口就能报出建熙四十年宫中有品级宫人的数字。
“我问过他的年纪,但他没有回答我……”柏灵皱眉说道,“他看起来,我不确定,至少有七十多了,也有可能更老。”
“你们都聊了什么”
“一开始没什么特别的,他带我下楼,走到哪里的陈列间就和我说说哪里的事情,”柏灵回忆着,“之后我调了承乾宫所有人的档案,就在地下室角落专设的大方桌上细看,他还帮我找了很多蜡烛来照明。”
“这个人一整晚都待在那里吗”
“对。”柏灵点头,“他一整晚都在和我聊天,哪里都没有去。”
韦十四有些惊讶,柏灵擅长和人聊天这件事确实了解,但柏灵也同样擅长委婉地结束掉一个话题。她并不热衷那些寒暄的套话,更何况那天晚上她还有查看卷宗的事务在身——这样还能聊上一整晚
“到后来都是一些……很细枝末节的东西。”柏灵尽力地回想着。
在结构化谈话的过程里,柏灵可以很轻松地记下来访是如何从一个话题飞快地跳向下一个,但那个晚上她全然没有投入什么精力在和这位老者的谈话上。
当时两人只是有一茬没一茬地说着话,而老人从头到尾没碰过什么敏感的话题,是以回忆的时候,柏灵竟觉得脑中一片混沌。
“他抱怨了很久卷籍司的审核流程,”柏灵带着几分不确定的口吻,有些艰难地回想着,“说每个季度的季初,各个部门要先预估一个大致的申报次数上报,当季若是申请的数额没有用完,下一季就要克扣申报次数。”
“是,这确实很繁琐。”韦十四轻声道,“拿北镇抚司来说,每个季末确实都非常忙碌,因为如果当季的调取名额没有用完,大家就需要加派精力,去找些能合理调看卷宗的案子。以免下一季能申到的次数不够用……其他衙门也都一样。”
“嗯,他也说了这个,不过这一段我没怎么搭话,都只是在听。”柏灵点了点头,“然后……他问我宫里的紫藤萝开得如何了,然后又问了许多别的花草。”
“紫藤萝”
“是的,当时我还有些奇怪,因为这宫里到处都是紫藤萝,但凡出去走走,就能见着。所以我问他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柏灵轻声说道,“总不至于他一整年都要待在地下吧”
韦十四望着柏灵,方才他心头也升起了这个疑问。
柏灵轻呼了一口气,又接着道,“他告诉我,‘紫藤萝一定要在晴日的黄昏时,对着夕阳去看,否则便显不出紫藤萝的美来’,而他从午后到次日清晨都要在地底当值,所以即便看着了花,也等于没看着。”
“……从午后到次日清晨吗。”韦十四轻轻颦眉,“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我会尽快向卷籍司确认这个人的身份。”
“好。”柏灵有几分无奈地看向他,“这段时间你真的受累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妃的会错意
恭王府,王妃坐在自己寝宫的坐榻上,尽管见安湖的赏花会过去了,她依旧有要亲自缝制的衣裳。
上一次献给建熙帝的真言道袍,再一次得到了极为正面的反馈,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甄氏的针线技艺在整个大周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作为建熙帝的儿媳,献上亲手缝制的衣物,又有一层父慈子孝,家事融融的意味在里面。
下一次再献衣大概就要到中秋的时候,总算有时间能缓一口气,但甄氏也不敢让自己的手闲下来,这几日除了尝试画了几个新样子,便是拿些上次剩下的边角料练习几种新的走针。
在王妃的跟前,跪着一个中年的太监——那人看起来有些害怕,一直没有抬头,肩膀甚至还在似有若无地颤抖。
“世子昨天到底是去哪里了。”王妃声音带着几分担忧和怒意,“从昨天下午回来之后,整个人都跟蔫儿了一样,问他他不说,现在连你也敢和我说‘不知道’是真当我眼睛瞎了还是脑子糊涂了,什么都看不出来”
那太监听到这话,一个激灵便缩起了脑袋,他壮着胆子抬头——原来是一直服侍世子的大伴卢豆。
“娘娘……是世子爷不让奴婢说,还说要是我敢透露出一点儿风声,世子爷就把奴婢、把奴婢——”
王妃陡然拍了一下桌子,吓得卢豆再次抖了一下。
“世子能把你怎么样,本妃就一样能把你怎么样!”
“哎、哎……这是怎么说的……奴婢、奴婢……”
“说——”甄氏的这一声命令刻意拉长,胁迫的味道已经不能更明显。
世子确实从未像这两日这样过,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大概是“憔悴”。只是他终日有习武的习惯,又正是精力蓬勃的少年,所以那“憔悴”基本没有显露在脸上。
但是,平时每天都在嫌时间少、不够用的世子,这两日开始变得长吁短叹。她也就顺路看了世子两次,两次都看见他一个人对着花草、砚台发着呆——手里握着那个仙灵苑里求来的平安符,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色彩。
“回娘娘!”卢豆吓破了胆,声音也越来越低,“昨日世子爷是去了东林寺,和曾小侯爷他们一块儿去的……”
“东林寺”王妃着实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答案,“他们去东林寺干什么”
“奴婢这个就真的不知道了,是真的不知道了!”卢豆吓得哆哆嗦嗦,“娘娘知道世子爷心思细,心里有事情,从来都是瞒着旁人的,奴婢会知道世子爷要去东林寺,也是因为爷问我知不知道东林寺为什么起火……但奴婢怎么会知道这个嘛!”
王妃略略颦眉。
忽地一个想法掠过了她的脑海。
世子前几天向她要去了另一个仙灵苑里的平安符,说是“要送给一个朋友”。甄氏记得,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中也泛起了某种微妙的温情。
事实上,以一个女性的敏锐觉察,她早已看出了些许端倪——这春日里一切草长莺飞,孩子毕竟也长到了十四五岁……有些事情该来的总归是要来,哪个少年不怀春呢
但她素来知道自己的儿子性子倔得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打定主意不说的事情,就是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会开口——如果真的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那可能原本愿意开口的事情,他反而更不会说。
有些事情总是会自
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伯克段
他拿起自己的文章通读了几遍,越看越觉得这是这几个月以来,自己最满意的一篇策论。这种欢喜让他着实高兴了一阵,然而等这阵欢欣过去,他又觉得心里又变得空空荡荡。
手头有事的时候尚且能把这一整颗心塞进要做事情里去,可事情一做完他又不得不重新面对有点心酸的现实——如今他第一次尝到思念心上人的滋味,才知道原来那一分望见心爱之人的甜蜜,竟是要用十分的懊恼和苦涩去换的。
可他竟是一点也不想逃,只想向着这苦涩直撞过去。过去他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会突然对一个女子这样倾心,可如今他既已觉察了这分对柏灵的心意,便觉得自己一向都是喜欢着她的。
这份私情,放在平日也许可以去和曾久岩商量,但鉴于曾久岩也表现出了对柏灵的某种欣赏,他心中便升起了某种本能的戒备——只担心或许自己一旦说出了柏灵的好,便叫其他人也都纷纷看见了柏灵的好,要与他来争抢。
他绝不愿意为了儿女私情舍弃朋友——一想到来日竟然要在多年的挚友与心爱的姑娘之间抉择,陈翊琮只觉得心口一阵绞痛。
然而他又能做到将心上人拱手相让吗
不——!那绝不能!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再次长吁短叹,感慨人生之多艰。
……
入夜。
柏灵还是像昨日一样,在院中讲了大约半个多时辰的课,期间休息了一盏茶的时间,她直接批复宫人们昨日交上来的作业。
屈氏像往常一样,坐在寝宫的卧榻上,安静地看着书。郑淑差不多在酉时回来了,她的动作一向很快,就在柏灵去东林寺的时候,她独自出宫回了一趟屈府,将这几日发生在宫中的事情,亲自回禀给老夫人和大老爷。
贵妃前脚派柏灵去东林寺,后脚东林寺就被烧了,还死了好几个僧人——说这是巧合,怕是傻子都不信。老夫人带回几个主意,让郑淑在宫中执行,屈氏勉强打起了几分精神听着,但显然不感兴趣。
“对了,老夫人还问,需不需要她明后天进宫一趟,亲自和娘娘拆解一下这件事。”郑淑带着几分劝慰的口吻,望向了贵妃。
贵妃还是看着手里的书册,但却没有再翻页了。
良久,她略略颦眉,“不要来。”
郑淑怔了怔,“可是……”
“后宫不是母亲应该常来的地方,”贵妃的声音依旧带着几分虚弱,“她们一直往我这里跑,反而容易惹来闲言碎语。”
“明白了,奴婢就是怕,万一老夫人不听劝,还是来了——”
屈氏看了看郑淑,忽然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她想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那咱们……就把宫门关上”
宝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郑淑先是一惊,见屈氏和宝鸳脸上都带着笑,又忍不住问道,“娘娘是在开玩笑吧”
“不啊。”屈氏微笑着摇了摇头,“淑婆婆就这么回禀吧。母亲年纪也大了,不要老往我这里跑,有事我会去通知她的……就像今天这样。”
这一晚,又是宝鸳和郑淑两人值夜。宝鸳守上半夜,郑淑守下半夜。
这段时间基本都是这么安排的。因为上半夜屈氏一般都睡不着,就算睡着了也很容易醒,而宝鸳话多,还能陪着说话解解闷;等下半夜屈氏睡了,又时常噩梦、容易踢被子受凉,郑淑心细肯熬,不放心将这一遍遍重复、容易出纰漏的活儿交给旁人。
当宝鸳从正殿呵欠连天地回到东偏殿时,月亮已经向西沉了。她推开门,却看见柏
第二百二十九章 造访宋府
东林寺的这一场大火,实际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柏灵的想象。
在这一场滔天的火焰之前,屈家从来不曾意识到,林婕妤的身后可能还有其他身影存在。
比起清查林婕妤在承乾宫安插的眼线,屈老夫人更想知道,那个站在她背后的人是谁。
虽然完全没有证据,屈老夫人心里已经有了矛头——会需要往后宫安插私人的,除了恭亲王那一派还能有谁只是恭王那边,什么时候多了能想出这种计策、又能驾驭林婕妤这种角色的谋士
她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眼花耳背的老妇觉察不到也就罢了,难道宋伯宗、宋讷父子竟也对此毫无知觉
屈老夫人跪在家祠之中,一点一点地想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她忽然有些庆幸,这个柏灵阴差阳错地落在了承乾宫,她对危险的嗅觉——或者说她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顺藤摸瓜竟能拉出这么重要的一条线索。
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带着一向的浮躁和慌张气息,屈修的脸很快出现在了祠堂外,“娘!我……我回来了。”
屈老夫人没有回头,只是伸出一只手,让一旁的婆子扶自己站起来。
“查到了么”
“没有……都、都烧掉了。”屈修气喘吁吁地道,“西客舍这两年来的访客名录全都烧了,不仅查不到京中有哪些人去过那里,连寺里哪些师傅在什么时候去西客舍与来人讲经的记录也都没有了。”
“烧得干净啊。”屈老夫人轻声喃喃了一句,“这次死了多少人”
“顶有名的惠施师傅一个,剩下还有九个沙弥和年轻的僧人,都是在跟着救火的时候去的。”屈修很快答道,“尸骨都烧成碳了,目前确定了身份的就只有三个人,儿子都安排了人留在那边瞧着,等有了消息就传回来。”
“有名单吗,拿来让我看看。”屈老夫人看向屈修,“现在确定了身份的死者,都是什么人”
屈修面露难色,“这……儿子倒没有问,想着不如等他们全凑齐了,再……”
屈老夫人扶助了额头,一时间完全不想说话。
“那儿子现在去——”
“不用了。”屈老夫人瞪了他一眼,“备车,去宋府。”
屈府和宋府两家相隔并不远,从屈老夫人备车,到她落足踏进宋家的庭院,总共也就花了一顿饭的功夫。
今年已经将近八十岁的内阁首辅宋伯宗,是天启年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进士,而这偌大宋府也并不一直都是宋家人在居住。
屈老夫人记得,在她还很小的时候,这里应该是长乐公主的旧居,那位公主也是名震一时的美人。
虽然屈老夫人从未见过这位远嫁番邦的公主,但她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曾坐在父亲的肩头,站在城墙上眺望着那队长到看不见尽头的聘礼花车,看着它们从平京的皇宫缓缓驶出北门。
数不清的卫兵簇拥在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前后,向着北境而去。有鹰鼻卷发绿眼睛的人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昂地走在最前面。
那时她还太小,只觉得这长长的队伍是如此的热闹,并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的兄弟和长辈无一不红着眼睛,望着这支北上和亲的队伍。也是很久之后,她才明白,当时父兄眼中带着的是强烈的不甘、耻辱和愤怒。
然而时过境迁,她如今的岁数已经超过了父亲死去时的年岁。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当年
第二百三十章 北境的消息
在进门之后,屈老夫人在留听阁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即便刘理表现的情态再谦卑再客气,屈老夫人也依旧渐渐烦躁起来。
从留听阁的二层远望,能看见宋府的主路,屈老夫人站在窗前,目光一直不曾离开过那里,直到她看见一个身影匆匆闪过——
一个身着司礼监大红袍的太监,负手疾行,带着一贯的凶恶的气焰,快步穿过宋府中轴线的那条石道。
在那人身后,跟着两队随从,大约有十来人,众人紧随其后,阵仗威严。
尽管这身影在掩映的树林之间只闪过了匆匆一瞬,但老夫人看清了那人的侧脸——
是袁振。
不会有错,为首的太监是袁振——那个专事报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望着这一幕,屈老夫人已经完全原谅了宋家父子的迟来。方才的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隐隐的担忧。她站起身,从留听阁的二楼下到院子里。
屈修先前已经在二楼的桌椅上打起了瞌睡,听见母亲下楼的声音才一时惊醒,紧跟着跑了下去,一道站在院门口等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