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心理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柯遥42
这份恩情甄氏暂且记下,只能日后再还。而今她想到的能为柏灵和柏奕做的,除了为他们俩留出一个不被打扰的西柴房,也确实没有其他什么了。
在王妃的叮咛之下,所有可能会累及这二人的繁文缛节都被悄然免除,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养伤,尽快恢复。
想到这里,甄氏叹了一声。
或许是因为养心殿那晚的九死一生,因为与衡原君的重逢,又或是因为看到恭亲王这几日的憔悴和胆怯,她忽然忧心起将来的情形。
比如今夜,她就有些忍不住,想要把这些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塞到世子的脑子里——而陈翊琮的反应也直接告诉了她,欲速则不达。
周围安静下来,只有团扇扇动的轻微声响。
不一会儿,甄氏也很快再次感到了困意,她将扇子交给了一旁的婢女,而后自己慢慢走出了房间,去偏殿休息了。
……
往后的半个月,平京里的人事变化近乎天翻地覆。
新皇登基,定年号为启泰,并大赦天下。
建熙帝的国葬队伍浩浩荡荡——那座修建了四十年的永陵,算得上是大周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地下王陵。
送葬的队伍里没有启泰帝,事实上,这位刚刚上任的帝王除了在登基大典那天草草露了一面,其他时间都在养心殿里休息。
陈翊琮换上了明黄色的太子蟒袍,搬出了他生活了十四年的恭王府,随父母一道入主大内,搬进了太子的东宫。
这半个多月里,甄氏和陈翊琮都没怎么合眼。
等待着他们去处理安排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宋伯宗父子与屈修,还有其他叛军将领全部被收监——内阁并不急于立刻处死他们,而是在一条一条地整理宋党把持朝政的这二十年来,所犯下的种种罪过。
而与此同时,建熙年间的所有大案卷宗都被重新调了出来,所有曾经因为阻挡了宋氏父子前路而身死名裂的大周忠骨,都被新朝的人们迫切从历史的故纸堆里重新请出。
他们为之冲洗污名,为之嚎啕哭泣,重立石碑,重铸英名——并将每一条死难的英灵都写进了宋伯宗父子的罪行之中。
在新皇继位的十二天,内阁一共罗列了二百九十六条大罪——每一条都足以让宋家父子死一次,人们不用去操心宋伯宗最后的结局。
因为那一定会残酷到足以告慰天下人心。
一切就如同新皇的年号——启泰。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所有的人向着下一个明天而去。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之中,人们已经好久都没有感受过这种百废待新的希望,所以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迎接它。
这种热情和振奋从一个人感染到另一个人,如同沉寂已久的火山,终于在这一刻携着所有昔日的忍耐和盼望,喷薄而出。
&nbs
第一百二十一章 苏醒
柏奕沉默了很久,这一刻回想那一晚发生的事,对他来说实在很耗力气。
他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不一会儿,学徒们端着温热的米粥赶来,柏世钧还是很想上手喂,但才喂了没两口,两人都觉得哪儿哪儿不对劲,最后柏奕还是强行接过了碗,自己端着喝。
他没有喝下很多,当柏奕把碗再还给父亲的时候,里面的粥面只下去了一点点。
柏世钧起身放碗,再坐回原位的时候,见柏奕又自己躺了下去,只是那双眼睛一直望着自己。
“怎么了”柏世钧摸了摸自己的脸。
“你……回去休息吧,”柏奕的声音有些虚弱,“或者在这儿躺躺……也行,总之……不要再这样守我们了……吃不消的。”
他望着父亲泛青的眼眶和花白的两鬓,慢慢地说道。
“我有休息。”柏世钧同样慢慢地回答,“吃得消,我自己的身体我当然清楚。”
柏奕叹了一声——在先前的规章制度里,他忘记把限制亲属探视时间也写进去了,等明天他再有力气一点儿,再补一补吧。
才醒了这么一会儿,柏奕又觉得累了起来,他眯起眼睛,不一会儿又陷入了沉睡。
等再醒来,已经过了正午。
这一次柏奕觉得精神比早上好了许多。
见柏世钧的椅子空着,他召来学徒询问父亲的去向,学徒们告诉他,柏世钧在隔壁午休——他又守了一晚上加半个早晨。
“所以你们都干看着,不拦着”柏奕皱眉瞪着眼前的几个学徒,显然有点呛火,“他那么大年纪——”
“不是不拦,是拦不住啊……”一人小声道,“柏太医毕竟是医士,排算起来,我们还得听他的……”
“听他的还是听我的。”
“……听您的。”
柏奕刚想开口,说今后探视时间限定两个时辰,然而想起今早柏世钧的目光,又觉得心里有些不忍。
“夜班……”柏奕轻声道,“以后夜班,都不要让家属进病房。”
学徒们应声答应。
柏奕让他们把这些日子的病房日志都拿了过来,而后就让所有人都出去了。
病房的日志上面清楚地记录了他和柏灵每天的情况,了解起来一目了然。
柏灵的伤比他的轻,第六天就已经能正常饮食了,只是精神上一直很萎靡。柏奕松了口气,他尝试着自己下地——躺了这么久,连走路的感觉一时间都陌生了起来。
他慢慢走到柏灵的床边。
这些日子里,他间歇地醒过很多次,每次望向柏灵这边,她都是这个姿势,几乎从来没有变过。
“柏灵”他轻轻喊了一声。
柏灵没有转身,她仍旧半蜷着身体,面向着墙壁。
走近后,柏奕才发现柏灵的手里握着一个柏奕从来没见过的墨绿色荷包,是非常别致的正八面体。
“……睡着了吗。”柏奕低声喃喃。
他正要折返,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俯身去探了探柏灵面侧的枕头——那里湿漉漉的一片,柏灵紧闭的眼睛上,睫毛还沾着细密的泪水。
“……柏灵。”柏奕又喊了一声,刚想开口说“别难过”,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又想说“别哭了”——但似乎还是哪里有问题。
所以到底要怎么安慰人……
柏奕完全不得法。
他小心翼翼地开口,“……我想起来了一些事情,想和你说,你有力气听吗。”
柏灵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柏奕坐在了柏灵的床边,他有意背过身去,不去看柏灵的脸。
“今
第一百二十二章 这里不需要心理师
“好像是郑大人……”柏奕望向门外,听着声音猜测道。
再回过头时,柏灵又恢复了先前的睡姿,把自己睡成小小的一团。
“柏灵。”柏奕再次低声喊了一句,他轻轻伸手,握住了柏灵的肩膀,“你不想知道外面都发生什么了吗”
柏灵摇了摇头。
她拉起被子,把自己的头蒙了起来。
柏奕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道,“……总归是要向前看的。”
“向前的人够多了,”柏灵的声音从被子下面传过来,“不差我一个。”
“怎么会不差你一个现在的这些,不都是当初你一手力推,我们都盼望看到的局面吗。”柏奕看向她,“眼下也还是有好多事情要做,你是这里唯一的心理师啊——”
“这里根本就不需要心理师。”柏灵几乎立刻打断了柏奕的话。
柏奕拉开柏灵被子的一角,望着她的脸,“你是还在为贵妃的事情自责吗”
柏灵没有回答。
“不要自责了,”柏奕低声道,“……错不在你。”
“那错在谁。”柏灵轻声问道。
柏奕想了一会儿,宋伯宗和屈修的名字浮在心头,但这些显而易见的答案没有什么意义。
“……总之,没有人会为这件事情怪你的。”
“是啊。”柏灵闭着眼睛应和道,“就连娘娘都在死之前专门来见我,让我不要自责……屈老夫人死了,屈修也要死了,没有人会再怪我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柏奕斟酌着措辞,“我是想说——”
“这里不需要心理师。”柏灵又重复了一遍。
柏奕有些困惑地皱起了眉,“为什么”
“这里需要‘人’吗,”柏灵低声道,“这里根本不需要‘人’……
“你是谁不重要,你想要什么也不重要……你站的位置才重要。
“站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扮演好什么角色。治病也不是真的为了让谁过得好,只是病了的人再守不住规矩了,所以得治。
“可只有病了的人才能在这里好好活。你看那些老婢女,看看老夫人,看屈修——他们过得多如鱼得水啊。自己肩上有压力往下传就好了,甩给女儿,甩给妹妹……甩给小皇子。
“贵妃也可以把这些期望全都压到小皇子身上,这样她自己就不会那么累了,可她不愿意……”
可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建熙帝在的时候还有一个承乾宫能躲着,等皇帝死了,谁又能给她留出这方天地。
柏灵捏紧了手心的荷包。
——更不要说在那个最后关头,她自己在养心殿和承乾宫之间做出的那个选择。
宁嫔死了,哥哥反了,那么多人都把底牌押在阿拓的身上。
每个人都开始了自己的站队。
面对眼前的惊涛骇浪,贵妃也只有一个人而已。
这几个月的咨询里,柏灵一直在做的,无非是让贵妃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她完全可以阻拦母亲的控制,完全可以摆脱兄长的吸血,这些禁锢就像玻璃板,下定决心去撞,很快就撞开了。
虽然这力量完全源自她贵妃的身份——她所有的枷锁,也源自于此。
这个矛盾屈氏很早就觉察到了,但她也好,柏灵也好,都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危险。
一切原本就不会风平浪静。
勉强构筑的屏障,还来不及加固,就被击碎了。
“把自己看成螺丝钉,看成牛马……看成什么都好,就是不要看成人,会不会更好呢。”柏灵轻声道。
就像先前郑淑说的那样,让娘娘拿出叫老夫人满意的劲头,让她成为一个叫所有人都交口称赞的贵妃。
这样……或许那天夜里,她会选择带着孩子跟随叛军逃走。
&n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请求
当郑密大致将这些天的事情全部说完,柏奕也不再特意找什么话头,气氛再次冷了下来。
郑密索性站起身——他今天来也就两件事,看看柏奕怎么样,再看看柏灵怎么样。
反正现在已经得了答案,也可以回去报信了。
“等等,”床榻上的柏灵忽然开腔了,她一手撑着床沿,慢慢直起上半身,“那位衡原君呢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谁”郑密露出茫然的神情,然后又拧紧眉头想了一会儿。
“衡原”这两个字听起来实在太耳熟了,但一时半会儿他又想不起它的来历。
柏灵的目光暗淡下来,从郑密的反应来看,他多半并不知道这个人。
于是柏灵又躺了下来。
“我送郑大人出去吧。”柏奕也站起了身。
“不用,不用。”郑密笑着摆摆手,“就这样吧。”
……
“明公,丘公公来了。”
韩冲步入院中——自养心殿之变以后,他的身份已经由百户正式变更为旧王侍卫。
在这场惊动朝野的乱局里,先太子之子衡原君浮出水面,他带着建熙帝筹备已久的神机营,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及时拖住了叛军进攻的节奏。
若非有此异军突起,等陈翊琮返京的时候,等待他的恐怕就只有父亲与母亲的尸骨了……
但这个消息至今为止,也仅仅止步于内阁而已。
在启泰帝下旨给出明确的处置答复之前,没有人打算在这件事上率先置喙——大部分老臣都对当年先太子在沁园突然的暴毙记忆犹新。
有坊间传闻说那一夜建熙帝也曾在沁园出没,但所有聊过这件事的人不论平民还是大臣,都被锦衣卫请去喝了一通好茶。
老臣们将衡原君的事放在了心里,他们要先等启泰帝给出一些线索,然后再决定各自的态度。
衡原君此刻仍在院子里下棋。
这里的宫女和太监又换了一批人,这些下人们不再阴沉着脸,他们的脸上带着这内宫里大部分奴婢都带着的谦卑和谨慎。
屋子里的陈设被换置一新,他们一件件地拿着或抬着家具到衡原君面前,询问这些东西是否需要保留——
无一例外得到的答复都是摇头。
衡原君没有多看这些人一眼,对于这间院子里的一切陈设,他也没有丝毫的留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