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说到这里,谢涵之就忍不住要叹气。在金陵时,生母与亲姐明明相处融洽的,怎么如今总是要吵闹不休呢?
谢慕林懒得去吐嘈宛琴的保守观念,只说:“你回去叫四妹妹安心养病,等病好了,想做什么不行?别学老太太那样,把小病折腾成了大病,那才是自讨苦吃呢。”
这时候,珍珠过来了:“二姑娘,老太太唤您过去呢,问今儿的点心怎么没有了?”
谢慕林扯了扯嘴角,起身去了后楼,对谢老太太说:“四弟带过来的就是给您今天吃的点心了,厨房没有做别的。您老人家要是实在嘴馋,明儿再叫人做吧。”
谢老太太瞪她道:“那就把小四带来的点心呈上好了。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总比没有强。”
然而点心已经没有了,谢慕林跟兄弟们把它吃掉了。
谢老太太顿时气得又要摔竹夫人了:“死丫头!你这是存心要气我呢?!觉得自己要走了,就不用再孝敬我了是不是?!”
谢慕林莫名其妙地跑出后楼,看到兄弟们都在院子里等她,就忍不住抱怨:“不是她自个儿说不要吃的吗?怎么现在又恼了?”
谢徽之忍笑着说:“二姐姐,你没看出来么?老太太是舍不得你呢,所以句句话都在抱怨你要走这件事。”
谢慕林眨了眨眼:“啊?”不会吧?
慕林 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欢
把四个兄弟打发去两个新整理出来的空院子,让他们自己选择落脚的房间后,谢慕林便回到后楼,站在窗外偷偷观察谢老太太的情形。
然后她就发现,谢老太太现在果然挺关注她这个“坏丫头”的,明明前脚才把她骂出屋子,后脚就按捺不住,不停地问珍珠与何婆子“二姑娘去哪儿了”,还扭扭捏捏地表示,既然今天没有点心吃了,那总要找点事情做,才能打发时间,那应该做什么呢?当然是聊天了。
谢老太太不想要乖巧孝顺又听话的孙子们来陪自己聊天,她想要娇俏伶俐的孙女儿来。而鉴于她老人家的四个孙女,有两个被她丢在金陵城了,一个还在谢家角养病,除了谢慕林,还能有谁?
等到珍珠出了房门,拿眼色暗示谢慕林进屋陪谢老太太说话时,谢慕林就已经明白了后者的意思。
但她还是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什么时候成了谢老太太心目中的宠儿?
由于谢慕林还有些懵,跟谢老太太聊天时,便有些心不在焉,于是老太太又恼了:“你这是不耐烦陪我说话了?心里在想啥?是想着要回新宅去了,恨不得早一日回去享福吧?你就这么讨厌我这个亲祖母?明明我病还没好,你就迫不及待要把我丢下了?!”
谢慕林只觉得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看着谢老太太问:“您老人家就不觉得这话说得很奇怪吗?明明是您要我快点滚的,如今怎么一副我要丢下您的语气?更何况,我明日就要去闺学上课了,您不是早就知道的吗?就算我不回新宅子住,明儿也是要离开的。眼下又换季了,许多夏衣都不好再穿,我正要把夏衣送回新宅,再换些秋衣回来呢,叫翠蕉收拾行李,也很正常吧?您拿这副怨妇的口吻冲我发脾气,到底在想啥呢?”
谢老太太怔了一怔,眨了眨眼,表情立刻放缓下来:“哦……好象是有这么一回事,我都差点儿忘了。”说罢又冲着谢慕林瞪眼,“死丫头!你早说呀!吓得我跟什么似的……”
“这怎么能算是吓您呢?”谢慕林不服气了,“我只不过是顺着您的口风说话罢了。您自个儿叫我滚的,我真滚了,你倒骂起人来。您到底想要我怎样?说明白一些行不行?!”
谢老太太目光闪烁,咳了一声,没有说话。
谢慕林看着她,忽然笑了笑,凑近了小声问:“您是不是舍不得我呀?想要我留下来多陪陪您?”
谢老太太顿时跳了一下眉毛,啐道:“少胡说八道了!我恨不得你早些滚呢,谁舍不得你了?!”
谢慕林嗤笑一声:“那您方才发什么火?我这不是听您的话行事吗?正好称了您的意。”她起身就要往外走。
谢老太太有些无措,期期艾艾地叫住了她:“那你……明儿到底是回去上学,还是……还是真要走呀?”
谢慕林冲她眨了个单眼,笑得甜蜜:“您等着看我明儿回不回来,就知道了呀?”说罢真走了。
谢老太太恨得捶桌,偏又使劲儿大了,捶得手生疼,只能咒骂一回不省心的孙女儿:“死丫头,整天就会惹我生气!”
珍珠与何婆子侍立在旁,看得分明,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暗暗偷笑。她们这些随身侍候谢老太太的人,看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太太如今是真舍不得二孙女儿。这跟从前三姑娘谢映容在老太太身边侍疾时,还不太一样。
三姑娘谢映容对老太太尊敬有加,柔顺听话,只是私底下却很有些心计,时不时要算计老太太一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心里对老太太是一点儿真心都没有的。
二姑娘对老太太又凶又狠,管束得还严,一点儿都不介意跟老太太对骂,好几回都把老太太气得不行,但她却是真心为了老太太好的,把老太太的饮食起居、治病吃药管得妥妥贴贴。若没有她这般用心,老太太的病也不会好得那么快……
老太太想必也能察觉得出来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吧?所以她并不关心三姑娘一个人留在金陵寄人篱下,会过得如何,却会因为二姑娘可能要搬回新宅去,就患得患失……
在竹院,谢谨之也对谢慕林说出了类似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老太太如今恐怕还真挺喜欢二妹妹你的。别看她老人家嘴上说的没一句好话,但若真要她选,她是宁可二妹妹你陪在她身边,也不想看到我们几个孙子出现。”
谢慕林听得鸡皮疙瘩又冒出来了,她看了看其他兄弟,见谢显之一脸的复杂,谢徽之强自忍着笑意,谢涵之则是一脸的懵。她不由得有些想哭:“其实我真的不想让老太太喜欢我呀……”
谢谨之与谢徽之顿时笑了起来。
谢显之叹了口气,安慰谢慕林道:“二妹妹别担心,其实这是好事儿。自打家里出事后,老太太对我们这些小辈,总是忍不住挑剔,比从前生分了许多。我们便是有心要尽孝,她老人家不肯接受,我们也无奈得很。如今二妹妹用心侍疾了这一个多月,让老太太的病情日益好转。二妹妹的孝心,不但我们看得分明,就连老太太,心里也清楚得很。真心换真心,老太太如今愿意对二妹妹敞开心胸,将来也迟早会明白我们的孝心的。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再也没有隔阂了。”
谢慕林无语地看着谢显之,勉强道:“行吧。只要老太太别作妖,把我惹火了,其实我也不介意做一回孝顺的孙女儿。”
谢涵之睁着大眼萌萌地说:“二姐姐,要是你觉得辛苦,我来帮你呀?我在学里的功课很轻松,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这次换季,连四姐姐都感染了风寒,我却没生病呢。不如我搬来陪你好不好?我陪你一起给老太太侍疾,每天逗她开心,这样二姐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老太太也能明白她还有很多孝顺的孙子孙女,不会再跟我们生分了。”
谢慕林笑着捏了一把他的小鼻子,婉拒了他:“算了吧,你这小身板,在家里也就算了,搬到这边来,每天坐半个时辰的船来往上学,哪里受得了?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经常会晕船?况且,你要是真搬到老宅来了,四妹妹肯定也要来,琴姨娘也肯定要跟上,老太太见到人还不得发火呀?那我这里就太热闹了。你还是饶了我吧!”
谢涵之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不再说话了。
谢慕林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开玩笑!真让小弟看到她跟谢老太太平日里是如何相处,如何对骂,如何斗智斗勇的,小孩子还不得三观炸裂呀?她可没有真心孝顺谢老太太的打算,把人照顾好了,完全是责任心作祟。她其实有更平和的办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但就是忍不住要调|戏老太太,把人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才能满足自己的恶趣味。
她根本没指望谢老太太会喜欢自己的。谁能想到,这爱作妖的老太太居然是个抖m呢?
慕林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较
谢显之兄弟四人当天就在老宅住下了。
柏院与竹院两个空院子,加起来十数间房,全都是重新整修过的,窗上糊了新纸,墙上刷了石灰粉,通风透气,采光明亮,就算是配上清洗干净的旧家具,条件也不算差了,比在京城住过的北门桥、贡院西街两处房子都要强些。谢慕林又命人在院中墙角空地上重新栽上了花木,虽然花木的种类对不上院子的名字,但谢家兄弟四个还是挺满意的。
一晚好睡,次日清晨起来,兄弟四人的精神都挺好,并未觉得睡不安稳,反倒觉得老宅这边比新宅更清静一些,还能清楚地听到不远处河水流淌的声音,以及山间树枝被风吹摇的动静。
谢显之早起诗兴大发,谢涵之也觉得住在这里很有趣,打算要到后山逛逛,看有什么好玩的,不过两人都被谢慕林驳了回来。
今天无论是竹山书院还是族学都要上课,兄弟们都是学生,赶紧吃了早饭走人要紧,作什么诗,逛什么山呢?况且那山上不过是些杂树野草,连只山鸡都未必能找着,倒是很有可能会冒出蛇虫鼠蚁来,谢小四这小身板跑上去了,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还是算了吧!
谢显之与谢涵之被谢慕林说得低头认错,老老实实吃起了早饭。谢谨之与谢徽之对视一眼,都在暗地里偷笑。
谢慕林也匆匆把早饭吃了,听翠蕉说行李都已经送上船安放好,便点了头,对谢徽之说:“三弟确定要留下来吗?学里已经打过招呼了?你要是觉得无所谓,就在老宅玩两天。老太太脾气古怪得很,你没事别到她跟前晃。她要是说话有什么不中听的,只管听过就算,不必放在心上。反正无事她也要找话说,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我从来就没指望过她能给谁好脸。要是实在受不了她的脾气,走开就行了。她现在身体是好了很多,但从来就不出后院。你走得远了,就什么都听不见了。”
修老宅的时候,她是命人把院子之间的墙给加固过的,顺便还做了点隔音的措施,效果很一般,但比没有强。
谢徽之笑嘻嘻地道:“二姐姐放心上学去吧,不必担心我。我才不怕老太太呢,她老人家不就喜欢有人怼着她玩么?我虽不如二姐姐聪明,但人也不蠢,知道该怎么讨老太太欢心。”
谢慕林把一边眉头挑得高高的,有些惊讶地看着谢徽之。
谢谨之在旁咳了一声,小声提醒:“注意分寸,老太太的病还没好呢。”
谢徽之仍旧是笑嘻嘻地:“二哥误会我了,我怎么会气老太太呢?我是真的要讨老太太喜欢呀!”
谢谨之白了他一眼,但想想三弟应该知道分寸,无缘无故不会真把人气坏的,顶多就是开开玩笑罢了,便放下了心。
谢显之正与谢涵之说话,并没有留意弟妹们的交谈内容。等早饭吃完,他便率先起身:“我们走吧。路上要花两刻钟呢。”他又看向谢慕林,“要不要去向老太太告别?”他还是头一回在清晨离开老宅,有些拿不准。
谢慕林笑道:“老太太每日都要睡到辰初(早上七点)才起,这会子还在睡呢,大哥就别打扰她了。昨儿临睡前,不是已经向她老人家请过安了吗?如果还有什么话要说,下午我回来时再帮你转达。”
谢显之摆摆手,便带着弟弟们出发了。
谢慕林与兄弟们一道上船返回谢家角,等到她离开好一会儿了,珍珠才从后院跑出来,找马路遥家的问:“二姑娘已经走了么?老太太一醒来就问呢。”
马路遥家的回答:“才走了一盏茶的功夫,珍珠姑娘没听见?这时辰还早呢,老太太怎的这时候就醒了?”
珍珠叹气道:“谁知道呢?昨儿晚上也不说什么,早上忽然提早醒了,问得时辰,知道二姑娘已经出了门,便急得跟什么似的,还埋怨我们不叫醒她……”可老太太明明没有吩咐她们提前叫醒自己,平时起码还要再过半个时辰,才到起床时间呢!珍珠挨了一回骂,觉得自己真心委屈。
马路遥家的却想起昨日在院子里听到屋中少爷姑娘们的笑谈,心里隐隐猜到了原委,撇了撇嘴,温声对珍珠说:“老太太的脾气,你们这些侍候久了的人,再清楚不过了。她骂过就算了,珍珠姑娘也不必放在心上。横竖等二姑娘回来时,老太太就会忘了。”
珍珠不大放心:“二姑娘今日会回来吧?昨儿她死活不肯给准话。”
马路遥家的掩口轻笑:“二姑娘促侠,跟老太太撒娇呢!”
珍珠无言地看着她,实在是笑不出来,再回头看看后楼方向,想起谢老太太还在等自己回话,便忍不住在心里叫苦。
她太难了。
谢慕林随兄弟们一道坐船返回谢家角,先把两位哥哥送到书院门口,再掉转船头回谢家角码头,亲自把小弟送进了族学的院子,方才带着丫头婆子,回到自家新宅,吩咐人提着行李进门去了,然后独自步行前往四房上学。
她刚到不久,上课的时间就到了。
今日的课程,先检查了三日前部置的《女训》章节与名诗背诵,上交了练字的稿子,再一个一个排队上织机实操,接受老师们的检验。谢慕林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织出来的棉布已经很象样子了,再也不是刚开始时疏密不均的水平。闺学的长辈们都夸她有天份,不再提起她在刺绣方面的短板了,这让谢慕林大大松了口气。
等到她通过检验,退下旁观其他姐妹们的实操时,就可以安心看戏了。
谢映芬的文化课还行,书法最好,但织布技术实在不乍地。她目前的水平就跟谢慕林一个月前的差不多,织出来的布都没法用。闺学的长辈们也不说她什么,只道她年纪还小,多练练就好了。她自己却先臊了,下来后私下向谢慕林抱怨,说是姨娘不喜欢她织布,宁可她把时间花在练字上,见说服不了她,还故意把织机给弄坏了,害得她没办法练习……
谢家的女孩子,基本每人都有一架简易版的织机,用来练习织布技能的。这种织机目前几乎已经被坊间淘汰了,只有条件最差的人家,才会继续用它来织布售卖。谢家年纪稍大点的女孩子,也早就换了更好更新的机子。因此这东西,外头并不常见,是闺学统一发的。谢映芬的机子出了毛病,她又不好意思跟文氏说再弄一架来,谢慕林那架又被运去了老宅,她是真的抓了瞎。
谢慕林心知这是宛琴的阶级观念在坏事,但事关妹妹的生母,她又能说什么?只得安慰谢映芬几句就算了,心里则盘算着,回头得跟文氏说一声,找个懂行的人来帮谢映芬修一修织机,再给宛琴找个差事,免得人太闲了爱生事。
待下了课,谢慕林与妹妹才回到家中,二房宋氏就打发人来传她,她忙到宋氏那边去了。
谁知才进门,宋氏便对她说:“先前借去的书都看完了么?可认真读了?待我来考考你。”
咦咦咦?没人告诉她还有这一出呀?!
慕林 第三百二十六章 机宜
谢慕林努力维持着一张镇定的脸,接受了宋氏的考较。
还好,这辈子她记性不错。再加上近个把月来为了修老宅的事,还有照顾谢老太太,以及练习女红纺织,她一直忙个不停,没有多少闲功夫跑来找宋氏借书,所以手里的书还是最初借的那两本。她翻来覆去看了几回,对里面的内容还是挺熟悉的,不至于过目即忘。
因此,谢慕林顺利答上了宋氏关于北平城建城历史、北平地区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婚丧礼仪等众多提问,只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人名上,稍稍犯了点难。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书上记北平城和王城的大小面积,用的数量单位是“步”,数字又是一大长串,她怎么可能记得清楚?她之前根本不知道看个闲书还要考试,当然也不会用心去记了。
至于人名,两辈子都有名气的人,她自然记得;名字好听别致的人,她也记得;唯有那些用了生僻字为姓名的人,她是真没办法,连读都不会读,又怎么可能记得住?
还好宋氏对于她没能样样对答如流一事,并没有多恼怒,只是提醒她:“看书多用心些。若是不留意细节,你又如何能对比湖阴县或金陵城的大小,从此推断出,北平城到底有多大呢?”
不,就算我不去背那些数字,不拿金陵城与湖阴县做比对,我也知道北平城有多大,我还逛过故宫呢,不止一回。
谢慕林对宋氏露出了一个干巴巴的微笑,没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宋氏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又道:“若是有不认得的字,可以拿去问你哥哥们,或是直接来问我。读书还是不要一知半解的好。我看你别的都记得仔细,独独在一些细处不甚用心。城池大小倒罢了,人名都记不牢,你将来倘若去了北平城,遇上哪位前贤的后人,又如何能立刻记起他家的前事?万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岂不是大不妙?”
宋氏从那本书里挑了一位比较有名的朱允炯时期燕王府属官做例子。这位属官非常有名,在史书上也是赫赫贤臣,但他为了公事,把一个犯了小错的手下给杀鸡儆猴了,为此还受到了朱允炯的嘉奖。死者的家眷自然只能忍下这口气,扶棺回乡去了。这被书的作者视作朱允炯作为燕王时赏罚分明、公正严明的例子,大书特书了一番。
然而,作者不知道的是,再过了两任燕王后,那位贤臣的家族已在北平落地生根,成为当地显赫世家之一,却因为子孙平庸而渐有衰败之样。而当年的死者,却有出色的子孙后代,再度搏得了时任燕王的青睐,东山再起了。此人反过来报复了那位贤臣的家族,害得他家死了一个最出色的晚辈。从此以后,两家人相互明争暗斗,就没有停过。
虽然换了几任燕王后,两家都消停了许多,但仍旧是王不见王的状态。倘若有哪位去北平赴任的外官设宴请客,却把这两家的人同时请上门,那是大大犯忌的事,等于是同时得罪了两家。知情人一般惯常的做法,是设两到三天的宴,将这两家人安排在不同的时间里上门,甚至于,只请其中一家,对另一家视若无睹,不过这又有可能把后者给得罪得狠了。
谢慕林恍然大悟,她还真没想到,那书里随便一个名字,还能有这么多的典故。看来北平城那摊水,也挺深的哪……
不知道便宜老爹谢璞,会不会不小心犯这样的错误?
宋氏微笑着说:“不妨事,我已经去信提醒过他。他身边的幕客莫燕客,便是北平老姓人家出身,深知北平城内大小事。这些人情往来的细则,莫燕客自会为他打点好的。”
谢慕林闻言便放下心来。
她本来还想把那两本书还给宋氏,好另借几本回去看的,如今倒有些犹豫了。她是不是该继续把这两本书多看几次,记清楚上面写的各种细节比较好?
宋氏不以为意地接过了两本书,又把桌面上早已准备好的两本新书推到她面前:“无妨的,你继续看这两本,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来问我。以后你每次回来上学,在家吃过午饭后,便来我这里说话,我跟你说说北平城里的人事物。以后,等你去了北平,若遇上对应的人,再把典故说给你娘听,让她多留意。”
这么好?那宋氏为什么不直接把事情告诉文氏算了?
谢慕林心里有些疑惑,但还是迅速答应下来,又乖巧地向宋氏道了谢。
宋氏摆了摆手,又顿了一顿:“还有你的女红……”
谢慕林的心顿时一虚,腰背好象都直不起来了:“我从前没学过织布,学里的长辈又说这个顶重要的,所以近来有些荒废了针线功夫……”
宋氏微微一笑:“你不用害怕。闺学里教导族里的女孩儿纺织之技,是因为她们生于江南,长在江南,日后嫁人,也是在江南,能精通纺织技艺,便能叫人高看几眼,若是再擅长刺绣,就是顶顶好的姑娘了。可你姐妹几个与族里的女孩儿又有不同,将来遇见的人,生活的地方,也会不一样。你可以学习纺纱织布,却不必太过专注了。若能在刺绣上下些功夫,对你将来可能更有好处。”
她再提点了谢慕林一句:“北平那边的女眷,虽与南边习俗喜好大不相同,却十分向往金陵风物,也讲究闺阁女孩儿绣得一手好花,还得是清雅不俗,与旁人不同的那一种。”
然而高门大户、高官世宦人家的千金淑女,绣花女红上头的功夫,当然不能与一般富贵人家的女孩子相同。人家稀罕的不是谁家姑娘绣的花多、真,也不喜欢繁复华丽、色彩鲜艳的配色,而是追求一种更有品味的气质,更偏爱梅兰菊竹、山水田园,而嫌牡丹月季太俗了,蝴蝶百鸟又略轻浮。
宋氏指着自己木炕角落里的四连小屏风道:“这四扇玻璃炕屏,里头的绣品便是我年轻时候亲手绣的,梅兰菊竹,你觉得如何?”
谢慕林仔细看去,只觉得这四幅绣品线条纤细,画面简洁,配色清雅,确实有一种文人画的感觉,与常见的闺阁绣品大有不同。
宋氏笑道:“我一年也就绣上一两幅给人瞧罢了,除此之外,也就是家父家母生辰时,亲手给他们做上一套衣裳,作为孝敬,平日里从来不与人交换针线为礼。可即使如此,无论是在北平城,还是金陵城,都从来没有人说过,我的女红不好。”
说完之后,宋氏便冲着谢慕林微微一笑。
谢慕林瞬间心领神会。这是便宜奶奶在向她面授机宜吗?
慕林 第三百二十七章 选材
宋氏教的窍门还是挺有用的。谢慕林就没打算凭借女红技术出名,也不是很想把大把时间花在练习针线、纺织上,搞得颈椎难受,视力受影响,人累,又创造不出什么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