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太子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皇后在做什么?东宫属官在做什么?上回谢映慧来信时,他就已经觉得太子的做法十分荒唐了。但那时候被太子为难的,只是赵家小辈而已。如今居然连赵家的长辈,都被太子针对了,这实在是太过分!就没人劝他一劝么?再这样下去,太子得罪的人就太多了!
谢慕林道:“太子年纪也不小了,比大哥二哥都大吧?他又是自小读书,受名家大儒教导的,还有皇帝、皇后言传身教,自然不会是蠢人。既然如此,他现在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自己的意愿,会引发什么后果,他也会坦然承受。大哥替他着什么急呢?我看他应该有底气得很。他是正式册封的东宫太子,只要没犯大错,谁也不敢轻言废立,肯定会有无数官员替他说情。现在是太子要娶妻,想要挑个合心意的妻子人选,不想任由皇后摆布,也是他的自由。赵家是很重要,但还不到比太子重要的地步呢。”
谢显之苦笑:“若没有林昭仪与二皇子,固然是如此。可如今林家在背地里煽风点火……”
谢慕林摆摆手:“林家也一样是臣子。这种事最终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皇帝若容不得太子了,他就算是个完美的储君,也一样白搭;皇帝要是容得下他,他就算坏到流油,也没人能抢走他的太子之位。”
道理是这个道理。只是谢显之曾经与太子关系不错,如今眼看着故人变得面目全非,难免会感慨万分罢了。
谢徽之见谢显之心情不好,便从他手里拿过信,替他读下去,好转移所有人的注意力。
赵家深陷舆论漩涡之中,似乎要倒大霉了,但赵家人却都很镇定,就连那位被卷入官司的赵家子弟,也稳得不行,还找了许多证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别看朝上攻击赵家的人很多,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但皇帝却并没有发作,还给告病的赵大学士派了太医,让他尽快把病养好了,继续回来给太子讲学。
紧接着,太后那边就把三皇子传过去了,问三皇子是否愿意迎娶赵家女为正妃。
其实,当太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娶赵家女,而太后与永宁长公主又放话说赵家女可配其他皇子之后,就已经看中了三皇子,觉得他与赵家女最为匹配了。虽然他年纪比赵滢小了一岁,但相差不大,再加上他一向没有争储位的心思,跟太子关系还不错,若能与赵滢成婚,至少能确保赵家不会站到东宫的对立面上去。
二皇子却不行,他的野心太明显了,真让他得到了赵家的助力,太子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太后虽然不喜曹皇后,但对孙子还是很看重的,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孙子受到伤害。
然而,太后还没发话,二皇子就跳了出来,向赵家表达了联姻的意愿,就让人很是恼火了。还好赵家十分有分寸,拒绝了,否则太后的一番苦心便都要白费了。
如今赵家有了麻烦,只要三皇子与赵滢的婚事定下,皇帝下旨赐婚,一切流言蜚语都会消失的,太子也不必再闹别扭了,他总要给一向交好的弟弟一点面子。
可惜,三皇子的回答让太后失望了。他认为两位哥哥都差点儿与赵家小姐定亲,二皇子更是公开表达过求亲的意愿,倘若他再求娶赵家小姐,便会有损对方的闺誉,也会伤及兄弟间的情分。他还觉得自己年纪尚小,不到成亲的时候,等上头两位哥哥大婚结束,再考虑他的王妃人选也不迟。
三皇子拒绝了赵家女,说出的理由也很有道理,太后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心里还是挺失望的。永宁长公主出宫回家后,就一直懊恼得不得了,对家人说她连累了赵家女的名声。赵滢曾经是东宫太子妃的大热人选,如今却连个皇子妃的名头都没有,将来如何嫁人呢?早知如此,她当日就不该说赵滢的好话,一力主张让赵滢成为皇子妃了。
慈宁宫的消息传开后,太子与二皇子倒是先后找过三皇子,夸奖弟弟识相,可赵家小姐却病倒了。虽说她以生病的名义,名正言顺地退出了东宫选秀,朝中对于赵家的攻讦,也因太后那边露出的口风而渐渐消失,但经此一事,皇家人是再也没脸向赵家求亲了。
赵家小姐的未来,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慕林 第三百三十一章 城府
谢映慧的信写到这里,就换了一种墨色,显然是在隔了一段时间后,才继续把信写下去的。
她跟着马玉蓉,一块儿去了赵家看望赵滢小姐,发现后者确实病得不轻,而且整个人透出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即使在面对流言蜚语和旁人不怀好意的算计与中伤时,也一直镇定自若的赵滢,似乎不复从前的精气神了。参加东宫选秀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显然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她谢了在这种时候仍旧愿意上门来探望她的马玉蓉与谢映慧二人,表示自己并不怨恨太后或是永宁长公主,反而很感激她们的夸奖、赞许,使得她没有落入更不堪的境地。她只是觉得自己没福,辜负了两位贵人的期望,又愧对家人,只盼着余生能够清灯古佛,为家人和太后、长公主祈福,再不考虑嫁人之事了。
谢映慧觉得很难过。她所认识的赵滢,一向端庄娴静又温柔,绝不是眼前这副灰心丧气的模样,可她又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对方才好。
赵滢的处境实在是太艰难了。无缘无故被太子厌弃,就够难受的了。被二皇子盯上之后,还连累了家族,更让她难以面对亲人。倘若三皇子愿意娶她,她肯定要好过许多,无奈三皇子又拒绝了这门亲事……无论太后与永宁长公主如何夸她好,事实上她就是被三个皇子接连嫌弃了,这让她今后如何做人?
偏偏之前曹皇后把话说得太满了,让赵家以为这场东宫选秀真的只是走过场而已,太子妃之位早已是赵滢的囊中之物,早早任由风声散了出去。如今太子不肯配合,曹皇后便也翻脸了,倒让赵滢与赵家尴尬不已。到了这一步,赵滢已注定成为废子。赵家至今还愿意养着她,没人给她脸色看,还答应让她在家庵中带发修行,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就已经很厚道了。换了是爱脸面胜过一切的人家,赵滢连活下去都难,说不定就要借着这一场病,直接香消玉殒了。
谢映慧与马玉蓉离开的时候,还遇上三皇子上门来找赵滢的哥哥。据说后者在东宫做伴读的那段时日内,他俩交情很是不错。但赵公子实在没有精神去应酬他,寻了个借口,把三皇子请走了。三皇子倒也没有生气,还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他身边的人在大门上抱怨赵家人太过无礼,他还很温柔和气地替赵公子辩解,让下人不要那么说呢。
可马玉蓉上了马车后,却悄声向谢映慧表达了对三皇子言行的不以为然。她认为三皇子如今不过是在装模作样而已。倘若他与赵公子交情平平,那么顾虑到太子与二皇子的存在,拒绝娶赵滢为妻,是可以理解的。可他明明自称与赵公子是好友,明明知道好友的妹妹身处何等尴尬境地,却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太后的提议,根本就是在把赵滢往火坑里推!
那所谓担心会影响赵滢名声的理由,不过是借口,根本没人相信;担心会影响兄弟情谊,这个理由也荒唐得很。因为太子拒绝了赵家,二皇子要把赵家往死里踩,两人都不是真心要娶赵滢的。太后亲自开口,三皇子若能答应,再有圣旨赐婚,谁又能对他不满呢?归根到底,不过是赵家那段时日陷入了艰难的境地,似乎前景不甚明朗,令人担心与他家结亲,弊大于利罢了。
马玉蓉很是不屑三皇子趋利避害,却还要装腔作势的行为。他今日找上赵家门,还要跟赵公子做一对好朋友,就更令人恶心了。当初既然为利益舍弃了赵家,今日又何必再贴上来?还不是因为皇帝昨日才特地嘉奖过赵尚书,在提议让年仅八岁的四皇子与赵尚书的亲孙女定下婚约,却被赵尚书婉拒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高兴地夸奖赵家家风清正、品性高洁,赵尚书更是忠臣的缘故?
那摊上了官司的赵家子弟被证实了清白,告他的人反因诬告坐了牢。二皇子与林家的人放弃了原本的计划,装起了没事人儿,外头的小道消息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赵尚书、赵大学士、赵侍郎,还有赵滢身在外地任布政使的父亲,都得到了皇帝的奖赏。赵家在朝中威望更隆了,名声也更好,除了赵滢因病落选太子妃,未来前程不明以外,先前种种风波,似乎没给赵家带来任何损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皇子又重新向赵家人示好,便不难理解了。
谢映慧从前对三皇子印象还挺好的,觉得他是个有点傻白甜,却与太子亲近友好的皇子,比二皇子人品好多了,还觉得曹皇后成天跟萧贵妃过不去,稍嫌不智。
但如今,谢映慧的想法完全改变了,她认为三皇子挺可怕的,根本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天真善良,还很会做戏。无论是他之前与赵家子弟结交,拒绝与赵滢定亲,还是如今重新上门与赵家子弟亲近,全都透着浓浓的功利心。他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如此有城府,算计那么多,又有什么目的?谁又能说曹皇后对他与萧贵妃母子是防备太过,太子完全可以放心与他交好呢?
谢徽之读信读到这里,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评论道:“我也见过三皇子,看起来脾气很好,容易相处,许多人都觉得他好哄。如今想来,那不过是人家贵人哄着我们这些纨绔子弟罢了。我们居然还真的信了!幸好我们没什么值得算计的地方,否则真是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谢显之咳了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把信从谢徽之手上拿了回来。方才他一心为了太子自毁长城的作为难过,竟然让三弟替他读了信,以致于没能瞒下当中略嫌犯忌的言辞。谢映慧在家书中随意评价太子、皇子们的品性,其实是有些不妥的,太子是曹家外甥,与他们兄妹有亲,倒也罢了,三皇子的言行却不适合随意向外透露,更别说这里头还涉及到了马小姐的言行。谢显之读信的时候,都会注意掩饰住部分词句,却忘了谢徽之不会有同样的想法,真是失策。
他小声嘱咐弟妹们:“你们大姐与自家手足一向是不见外的,送信的又是咱们自己家的人,因此写信时便少了顾忌。你们听过就算了,不要对外人提起。”
大家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又问后面还有什么内容?谢显之扫了几眼,发现谢映慧这次的信已经到了尾声,后面她说从家书中得知,妹妹们在学织布,十分惊讶,也有些好奇,要妹妹们各织一块布送给她,她要拿来做衣裳。
谢慕林便笑道:“我与四妹妹才刚学织布,想要织出能做衣裳的布,还要很长时间呢。等我们把技术练好了,再给大姐姐送礼也不迟。”
谢映芬红着小脸连连点头。她可不想现在就在大姐面前出丑。
谢显之笑着说:“等我写回信的时候,一定替你们转告她。你们也不必着急,她哪里就缺这两块布了?”
慕林 第三百三十二章 磨牙
不久之后,文氏从外头回来了。虽然她有些疲倦,但还是听孩子们说完了谢映慧来信的内容,还很高兴。
她催着谢显之给谢映慧回信,顺带捎些湖阴的土产回去。之前夏收时,家里的田庄上收了不少东西,接下来谢家角还会出产些莲子、菱角、鸡头米什么的,再添上附近太湖出的银鱼干,就是很不错的秋季礼品了。再过不到一个月,中秋节就到了。今年谢映慧无法与家人一起过节,谢映容也不知道几时回家去,总要让孩子们独自在家,也能品尝到与家人节日宴席上同样的菜色。
谢显之连忙答应了,谢谨之与谢慕林也跟弟妹们商量,另外给谢映慧备一份中秋礼物去。反正送信的人赶路还算快,谢慕林甚至开始考虑要自制几款月饼了。
在湖阴一带能吃到的应该都是苏式月饼,她要不要推广一下广式的几种经典味道?椒盐百果固然好吃,但五仁也不差嘛……
文氏又有些忧心忡忡地跟谢显之、谢谨之商议,用什么办法说服谢映容搬回家去?她受伤时,要在卞家养伤,也就罢了。如今伤也好了,卞家也款待过她了,一直赖在人家家里不走,实在是不象话。卞家从前勉强还能说,跟谢家是拐了几道弯的姻亲,但现在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大姑娘家怎好在外人家中住那么长的时间?等到中秋节时,人家合家团圆,她再不走,那就真的太丢脸了!
文氏本来不想猜疑谢映容亲近卞家的用意,但如果她真的对卞家的外孙有心,也有希望能谋得这门好亲事,文氏并非她的生母,倒也不好强行阻碍了她的前程。但如今,卞家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还很有可能看上了另一户人家的姑娘,谢映容再留在卞家,万一叫人家知道她的想法,那岂不是自取其辱?只怕连谢家其他几个女儿,也要被人看得轻了。
所以,文氏在看了谢映慧的新书信之后,无论如何也决定要把谢映容给弄回家去了。
可京中的谢家大宅如今并没有长辈坐镇,只有一个谢映慧是正经主子,大金姨娘这个生母对谢映容是越发没有掌控力了,谁能勒令谢映容回家,还能让卞家没有理由挽留她呢?倘若谢老太太还在京里,一切都好办了,偏偏她又不在!
谢慕林便给文氏出主意:“娘写信给卞家老太太,就说谢过她对三妹妹的照应了,又说爹从北平来信,要大姐姐与三妹妹一起过节,整顿家务,我就不信,卞家人还有理由扣下三妹妹。三妹妹若想在卞、程两家人面前摆知书达礼的淑女架子,就不可能违背父母的吩咐。”
文氏迟疑:“这能行么?老爷在北平离得远,还不知道收到家里的书信没有呢。中秋节之前,谁知道他的信能不能及时送过来?”
谢慕林不由得一哂:“这不过是个由头,难道卞家人还能写信给爹,问他是不是让三妹妹回家吗?爹总不可能说不让三妹妹回去,叫她继续住在别人家里吧?况且娘如今是三妹妹的嫡母,你的命令,三妹妹也是要听的。你在信里别写什么含蓄、委婉的话了,就明明白白叫她回家,免得她还能找出十七八个理由来搪塞。”
谢显之、谢谨之都点头赞同,谢徽之还笑道:“要是太太担心三姐姐会不听话,我替您走一趟京里送信吧?包管把三姐姐押回咱们家去,禁了她的足,再也不许她出门了!”
文氏含笑嗔了他一记:“胡说,难道你就不用过节了?”心里却是接受了女儿的建议。
谢徽之笑笑,心里想起谢映容会跟大金姨娘一直过中秋,母女团圆,不由得有些气闷。可回头看到兄弟姐妹们围坐在嫡母文氏身边,一家子和和乐乐的,心情顿时又好转起来。
一家人商议定了给谢映慧回信、送中秋礼物,还要给卞家以及京中几家亲友故交送节礼的事,便吃了一顿迟来的午餐,然后各自回院歇息了。
谢慕林则带着几包袱刚刚改制好的秋衣,以及新书、针线等物,坐船返回了老宅,路上顺道在船上打了个盹。
回到老宅时,时间比她平日放学回家的时辰要晚了不少。谢慕林也不在意,先回梅庐的房间放下行李,简单梳洗一下,换了一身家常衣裳,才去见谢老太太。
没想到谢老太太连午觉都没睡,一直强打着精神在等她,一看到她出现,整个人就松了口气,却还要忍不住骂人:“舍得回来了么?我还以为你真跑了呢!”
谢慕林笑笑,上前给谢老太太行礼请安,又问珍珠谢老太太今日的饮食起居可安好。得知老太太今日坐立不安,饭没吃好,午觉也不睡,她就忍不住笑了:“原来老太太这么舍不得我?一想到我有可能回家去,不过来了,就茶饭不思的,觉都不睡,也要等我回来?”
谢老太太啐了她一口:“少往自个儿脸上贴金了!谁为了你茶饭不思呀?我这是天儿太热了,没胃口,不是因为你的缘故!”
天气分明已经转凉,早晚秋风习习,单衫都有些撑不住呢,谢老太太分明就是嘴硬。
谢慕林笑眯眯地看了她几眼,也不揭穿她,只道:“今日大姐姐又从京里来信了,说了些三妹妹的事。”然后就简单提了谢映容伤势大好,却依然寄居在卞家,又拒绝回家的情况,连程家那边近日发生的新闻,以及程笃、卞举人与左御史交好的事,也一并提了。
谢老太太顿时把注意力都转到了三孙女身上,咬着牙问谢慕林:“你是说……三丫头费尽心思想要嫁那个程笃,结果她一心巴结讨好的宁国侯夫人在宁国侯那里失了势,做不了程笃婚事的主了,另一个处处巴结讨好的卞家看上了那个什么左小姐,压根儿就没考虑过三丫头,她费的心思都泡了汤,人还死赖在卞家不走?!”
谢慕林笑笑:“我可没说卞家看上了左小姐,也没说三妹妹如何,反正大姐姐在信里怎么说,我就怎么告诉您,实情如何,我却是不知道的。”
但这对谢老太太而言,已经足够了。
她再问了一句永宁长公主的近况。谢慕林告诉她,京里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子选妃上呢,永宁长公主整天进宫陪太后,压根儿就没空想别的。谢映慧跟马玉蓉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每天形影不离的,长公主府的人又怎会对谢映慧的祖母不利?
谢老太太刚刚为这个好消息高兴了一瞬,脸色很快就阴沉下来,开始磨起了牙。
她对谢慕林说:“等我这病养好了,就打算回京里去。二丫头,你陪我回去,如何?”
慕林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诱
陪谢老太太回京?不如何!
谢慕林非常干脆地拒绝了:“不去,我娘和兄弟们都在这里,老家的生活我也适应了,还回京城干什么?”真觉得在曹家人眼皮子底下度日很轻松吗?
谢老太太瞪眼了:“你这死丫头!就知道气人!我一个老太婆跑几百里路回京城,你做孙女儿的就不能陪一陪?非要我孤零零一个人上路不可?!”
谢慕林一哂:“您老人家怎么可能会孤零零一个人上路?到时候我娘肯定会派很多人护送您,还有珍珠姐姐与何妈妈一路侍候呢。您放心,您到时候是绝对不会感到寂寞的!”
谢老太太更加生气了:“我稀罕几个丫头婆子相陪么?我只是想有个小辈能在京里做伴而已!你既然能丢下你娘和哥哥们,跑来老宅陪我住了这么久,怎么就不能陪我回京了?!”
那是因为她在老宅可以做很多事,不必受到文氏与兄长们的管束,也不用担心族人亲友会议论闲话呀!反正谢老太太在老宅也不管事,谢慕林在此当家做主,一呼百应,跟回京城后还要处处受限制的情况大不相同。到时候她只怕连出门的自由都没有了,还不如住在谢家角,至于便宜娘亲很好说话,傻子才会回京去!
谢慕林非常直白地告诉谢老太太:“我会留在这里陪您,是因为您是病人,家里总要派个代表来照顾您的。一家人比我年长的没有我清闲,比我清闲的又都比我年纪小,只有我来最合适。等您病好了要回京,就不必我待在身边侍疾了,京里还有大姐姐和三妹妹孝敬您呢,哪儿用得着我呀?”
谢老太太瞪她:“慧姐儿那个脾气,说她会孝敬我,就是笑话了。至于三丫头,你心里明知道她干了什么,还在这里说什么风凉话?!”
谢慕林笑道:“老太太放心,大姐姐虽然脾气大一点儿,但只要您别动不动就骂人,她还是会孝顺您的。至于三妹妹……她敢背地里说谎耍心计不假,但还没胆子当面欺负您呢。只要是在您跟前,她包管又殷勤又小心,十二分的知情识趣,把您侍候得舒舒服服的。只要您别轻易被她糊弄了,何妨尽情享受一下她的孝心呢?”
谢老太太啐道:“谁要享受她的孝心?等我见到她,看我不把她骂个狗血淋头!竟然敢对我撒谎?唬得我惊慌失措奔逃出京,一路上受了这么多的罪,差点儿就把性命给丢了,居然就只为了一个未必愿意娶她的野男人,真是岂有此理!她这么恨嫁,赶明儿我回了京,就亲自替她相看一门好亲事,也免得她在外人面前闹出笑话来,害得我脸上无光了!”
她转向谢慕林:“你不是自打家里出事后,就一直跟三丫头不和么?处处看不惯她的行事。既然如此,我要回京教训她,你就不想亲眼瞧瞧她的狼狈样儿?你跟慧姐儿如今交情好象不错,分别了这么久,不想回去看看她么?”
谢慕林笑笑:“不,我不想。哥哥们和我都在劝大姐姐到老家来和我们团聚呢,到时候一样能碰面。至于三妹妹,三弟可能更有兴趣看她倒霉的模样。我就不必了,也省得别人说我不友爱手足,心胸狭窄。”
谢老太太沉了脸:“你怎么就不肯听话呢?是不是存心气我?!”骂完了这两句,又忽然压低了声音,“你要是愿意陪我在京中过活,便是我最最心爱的孙女儿了。我病了这么久,你虽然嘴上说话难听,但处处对我的饮食起居照顾周到。我的病能好得这么快,你的功劳最大。我心里是明白的,你不过是故意扮黑脸来吓唬我罢了,其实也是一片孝心。你只要愿意一直待在我身边,我便最疼你。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手上也有不少私房,你爹是我唯一的亲骨肉,他是个男人,用不着我的私房,到时候我那些东西就都是你的了,如何?”
这是威逼不成,就拉仇恨,仇恨也拉不成,就改用人情,人情不成,只好用上了利诱吗?
谢慕林不由得忍笑:“不如何。老太太您困了吧?还是赶紧午睡去吧,做个好梦。”梦里什么都有。
她含笑行礼告退,任谢老太太怎么叫唤,她没有回头。
谢老太太气得牙痒痒,忍不住问珍珠与何婆子:“我连私房都答应许出去了,她怎么就是不肯答应呢?!她是不是不知道我的私房值多少银子?回头你们去跟她说一说,省得这死丫头糊里糊涂地犯了蠢,以后知道了实情再后悔,又拉不下脸来!”
珍珠抿唇忍笑,道:“二姑娘不在意这些。她又不是那种冲着好处才肯孝顺长辈的人。咱们家的少爷、姑娘们,都是真心孝顺的好孩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