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到头来憋闷的还是谢老太太。
谢慕林还劝她:“您老人家消消气吧。就算这一回是有惊无险,您的身体也确实是在恶化,只是没有您想的那么严重罢了。您那种生活方式,还是改一改的好。其实您吃了一辈子的鱼肉,偶尔吃几天清粥小菜,也不会饿死,何必非要任性地在生病时闹腾呢?等您的病好了,想干什么不行?到时候您就算是生啃全猪全羊,我们这些孝顺儿孙也不会拦着您的,没必要非得在这时候闹。
“您闹得再厉害,爹爹远在千里之外,也不会知情,更不会心疼您。娘和我们兄妹几个虽然会为您心焦,但也只会觉得您这是自找苦吃,不会为了您一个孝顺评价,就害您病情加重的,因为世人的看法比您的意见更重要。到头来,您除了多喝几天苦药,又得了什么好?”
谢老太太被她说得脸色发黑,只觉得自己是在不停地犯蠢。
是呀,她在闹腾什么呢?儿子不在,儿媳和孙子也远在谢家族地,她有火冲着下人发,有什么意思?她固然是顺心如意地吃到了美味的饭菜,享受到了下人的畏惧恭顺,日子也能过得安逸舒适了,可她的病情也加重了。下人根本不会真心为她的身体着想,只会想着让她高兴,讨些赏钱。至于她是不是会因此而早死,又与他们有何相干?她死了,他们顶多就是跟着主人家吃上几天素,差事还不是照样会做?月钱也不会有半分减少。
谢老太太磨了一会儿牙,忽然道:“成,这一回是我糊涂了。但这也是因为你娘和你们几个小的把我丢在这座老宅里自生自灭的错!但凡有人肯来我老太婆跟前侍疾,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也就不会受这些苦了。我是病人,病人来操心自己的三餐,怎会不出错?所以,你们母子几个应该到我这儿来尽孝才对!叫你娘过来!我对她有教养之恩,又是她的正经婆母,她敢把我丢在这里不闻不问,自去谢家角过舒服日子?凭什么呀?!”
谢慕林斜了她一眼:“老太太,我娘并不是把您丢在这里不闻不问,是您勒令她少在您跟前出现,说是她少来几回,您还能多活两年。我娘哭求过您,您也不肯松口,她只得遵守您的命令行事了。这也是她的一片孝心,免得自己的出现真的害您短命。当初我可是问过您的,若您一边要赶我们走,又一边说我们不肯在您跟前尽孝,那就太刻薄了。您亲口说,绝不反悔!这才过去了几天?您怎么就都忘了呢?”
谢老太太脸涨得通红,强自道:“我哪儿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少胡说八道了!”只是语气里透着心虚。见谢慕林面露嘲讽之色,一副“我就知道你会说话不算话”的模样,她立刻就炸了:“你那是什么表情?!以前是以前,那时候我病情没有大碍,用不着你们母女在我跟前碍眼。如今我病情加重了,想要个晚辈在跟前侍疾,不应该么?!”
“应该的,谁能说不应该呢?”谢慕林笑笑,“但我娘还有一大家子的事要管,实在是脱不开身。您要是膝下寂寞了,我来陪您呀?”





慕林 第三百零四章 调戏
虽然谢老太太一脸见了鬼的表情,但谢慕林还是很欢快地表示,她很乐意到谢老太太膝下尽孝的。
她还对谢老太太说:“之前我在老宅里住的时候,跟您不是相处得很好吗?那段日子我给您侍疾,照看您的饮食起居,您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我走了以后,您是吃不好,睡不好,才会病情加重的。可见您离不得我的照看,我回来给您侍疾,才是孝顺您哪!”
谢老太太有一种想呕吐的冲动,啐了孙女一口:“你竟然说这种话?脸皮是有多厚?!从前你虽然蠢蠢笨笨的,象个木头人,好歹老实。怎么如今越长越不要脸了呢?!”
谢慕林笑嘻嘻地说:“这不是看到爹爹的经历了吗?爹爹老实做官,结果就是被人当成软柿子陷害了;曹家人不要脸害人,即使家里死了人,也有一大注财货到手,落得个实惠。所以呀,我发现做人不能太老实了,脸皮也不能太薄。太过单纯善良了,只有被人欺负的份。”
给自己掩饰过后,谢慕林继续调戏谢老太太:“不过老太太放心,我只有对着外人时,才会这么想。对您老人家,我还是一片孝心的。您瞧我忙活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话,还不是为了您的身体好?杜老爷子可以替我做证,我让您饮食清淡,心平气和,都是为您着想呀。就算是您告到宗族里,也是我占理。
“您放心,我今日是为了杜老爷子给您复诊的事才过来的,如今知道了复诊结果,自然要回家里向娘和哥哥们禀报,还要上报宗房与二房的长辈们,请他们放心把生病的您交给我这个小辈照顾。等他们知道您这些天不遵医嘱,贪吃鱼肉,肆意辱骂他人,又误会自己重病难治,在杜老爷子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不会再觉得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了!”
谢老太太大力捶了自己的胸口几下,因为她觉得不这么做,自己就会被憋闷死了。
等喘顺了气,谢老太太决定不跟谢慕林耍嘴皮子了,只提一个要求:“叫你娘来给我侍疾,你就别出现了!”
谢慕林仍旧拿前话去搪塞她:“不行,我娘在家里有许多事要忙呢。我们家刚刚回到谢家角,宅子是全新的,下人全都不熟悉,兄弟们还要去上学,多年不见的族人、亲友们都要一一拜访,还有田地产业,全都要过问。宗房的长辈还训诫我娘,得在嗣祖母面前多多尽孝才行。本来老太太您要是愿意公开您回来的消息,我娘过来侍疾,倒也没什么人会非议。可您又不许我们把消息外传,那我娘又哪里有理由丢下这么多人和事,离开家到老宅来侍候您呢?”
谢老太太又被噎住了,有些恼羞成怒:“反正我不要你来!你来了,我命都要短两年。”
谢慕林笑着说:“您这话说反了。我在这儿的时候,您吃药、吃饭、睡觉,就没出过差错,病情好得飞快。我走了,您的病才出了问题。可见我侍疾的本事,比我娘还要出色。您老人家就不必体恤孙女儿了,给我这个机会,在您跟前尽孝吧!”
谢老太太露出了悲愤之色:“你不是我孙女儿!你是我侄孙女儿!我用不着你尽孝!”
谢慕林把嘴一咧:“瞧您说的,若我不是您孙女儿,那我娘也就不是您儿媳妇了。她有自个儿的婆婆,您非要使唤她来侍候您做什么?”
谢老太太无言以对,也有可能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一挥袖子,啪的一声遮住了脸,她老人家便翻身背对着谢慕林,不理人了。
谢慕林也不在意,仍旧恭恭敬敬地把告退的礼节做完了,方才退出屋去。
珍珠悄声追了上来,压低声量对谢慕林说:“二姑娘,实在是对不住。我与何妈妈都没能拦住老太太……”
谢慕林摆摆手:“我知道她的脾气,又怎会怪你们?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已是尽力了。老太太闹起性子来,连我爹娘都拿她没办法,更何况是你与何妈妈?不用放在心上,继续仔细照看好她就行了。对了,我娘让我给你们送了东西来,有新的铺盖,也有衣裳鞋袜首饰之类的东西,还有赏钱。你和何妈妈这些日子辛苦了,一会儿领了东西回去,好好整理一下吧。”
珍珠面露感激之色,向她行了个礼:“奴婢与何妈妈谢太太和姑娘赏赐。”
过后,珍珠欲言又止。谢慕林便说:“你有话直说就是,不必有什么顾虑。”
珍珠苦笑:“老太太先前发火的时候,冲着我与何妈妈骂得挺难听的。我听得出来,若不是她老人家身边没有更可靠的人侍候,兴许她已经把我们撵出去了……”其实珍珠与何婆子心里都明白,当她们选择成为谢璞、文氏夫妻的忠婢时,就意味着定会忤逆谢老太太的命令,受到主人嫌弃,是早晚的事。经过南下这一番苦头,她们也不再坚持要待在谢老太太身边了,免得哪天被这位糊涂的主人拖累死。只是离开之后,她们要何去何从呢?
谢慕林听明白了珍珠的言下之意:“你与何妈妈都是老太太身边侍候多年的老人,若是有朝一日出去,家里人自然也不会亏待的。我娘早就说了,要给何、蒋两位妈妈养老,只是姐姐的前程,还得你自己决定呢。”
珍珠脸一红,知道谢慕林是在说她日后能婚事自主,便屈膝一礼,谢过主人家的恩典,转身回屋去了。
谢慕林交代了老宅里的人一番,便带着翠蕉重新出门上船,返回谢家角了。
她要向文氏禀报谢老太太的最新病况,说明自己打算留在老宅侍疾的想法,还要把水泥的事也说一说呢。倘若老贾头那个在谢家角砖窑工作的侄儿真的有能力,她也得跟家里人说一声,才好决定要不要把人挖过来。
回到谢家角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谢慕林瞥见两位哥哥还未回来,两个弟弟却在放学后,到同窗家里做客去了,便先去见了母亲文氏。
文氏看起来有些疲倦的模样,坐在桌边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眼看过来,便露出了微笑:“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在那边过夜的,正寻思着今晚就去老宅与你会合呢。”
谢慕林看了她几眼,问:“娘这是怎么了?今日见族里的长辈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




慕林 第三百零五章 援手
文氏叹了口气:“也没什么难处,只是看到了一些事,心里有些不大好受而已。”
谢慕林闻言疑惑:“到底是怎么啦?那几位伯祖母、叔祖母和伯娘、婶娘们请娘过去,说是商议要事,却也没说清楚是什么要事。是这件要事让娘心里不好受了吗?”
文氏又叹了口气:“几位长辈召集族中女眷议事,其实……是为了十三房的嫂嫂。她病了很久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撑过今年呢。”
“十三房?”谢慕林呆了一呆,很快反应过来了。谢氏宗族的第十三房,那是旁支中的旁支,好象是八房祖上某个庶子生出的庶子,分家出去后立下的分支,人口单薄,家境也很一般。通常宗房、二房、三房甚至是四房、五房的事务,他家都不会参与,因为血缘太远了。
谢慕林没有见过十三房的人,只在文氏介绍宗族情况的时候,听她说过一耳朵。谢家角那个烧砖的窑,就是十三房的产业。
文氏面带愁容地道:“十三房人口极少,如今只剩下一家了,当家的孩子叫谢谨华,论起来与你们兄妹是一辈儿的,不过才二十来岁罢了。他老子当初还在时,其实是在我们家老太爷的作坊里做小管事的,做得还不错。可老太太那年忽然变卖家中产业,一声不响地带着老爷与我离开了湖阴县,就害得人家丢了活计。”
谢谨华的父亲家境一般,丢了谢家三房作坊的差事后,只能另外找工作,就去了县内另一家大户的田庄做个监工,还把妻子也带过去了,留下年幼的儿子在族里读书,只有一个老仆帮忙照顾。他家其实是八房的分支,所以当时八房的家主夫妻还会照看谢谨华一些。
等到谢璞终于有能力,回到族中弥补族人损失的时候,谢谨华的父亲已经跟新东家签订了十年协议,没办法脱身了,所以谢璞就赔了他一笔银子,算是对他的补偿。
谢谨华的父亲虽然没能离开新雇主,但靠着这笔银子,倒也买了些田地,还给自家盖了新房,家中情况大有改善。就连谢谨华身边,也多了两个仆人侍候。他父母还打算要好好培养他读书,将来进书院,考科举,彻底改换门庭呢。
谁知道八年前一场大水,谢谨华的父亲在雇主家的田庄上修堤防洪,一头栽进洪水中,尸首几天后才在十几里外的河滩上被发现。他母亲也在水里泡了一个多时辰,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病根。雇主本来就损失惨重,家破人亡,无力支付抚恤钱。谢谨华一家新买的田地,新盖的房舍,也全都毁在了那场大水里,原本称得上小康的家境,转瞬变得赤贫。十五六岁的少年,还要负担起母亲的医药费,本来定好的未婚妻也背约毁婚了。他不得不弃学回家,支撑门楣。
当时,因他听说了三房老太爷谢泽湖昔日建房时自己烧砖的往事,便起了经营砖窑的念头。于是宗房、二房、八房以及远在外任上的三房谢璞各资助了一笔钱,助他在谢家角建窑烧砖,算是有了一份产业。几年下来,他家渐渐恢复了元气,谢谨华也娶妻生子了,一家人算是过得和乐。
可从去年冬天开始,他母亲的旧疾便复发了。为了给她治病,谢谨华几乎倾家荡产,也无法分心去经营砖窑的事业,以至于砖窑的收入越来越差。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重返赤贫,他的寡母有了轻生之念,半夜里悄悄上吊,被起夜的小孙子发现阻止,惊动了全家。谢谨华抱着寡母大哭一场后,彻底放下了所有顾虑与自尊心,跑去八房求助了。
文氏叹息着对女儿说:“这事儿发生的时候,我们刚刚回来,忙着安顿全家,又要操心老太太在老宅养病的事,哪里顾得上旁支的动静?我也就是今天才听说了这件事罢了,心里实在不好受。那位嫂嫂我也认识多年了,小时候学织布,她还指点过我呢。她明明只比我大几岁罢了,如今看着,头发却已花白,比老太太还要苍老几分。说起来,这也是老太太昔年造下的孽……”
倘若没有谢老太太忽然变卖家产出走的事,谢谨华的父亲就不会为了生计,到外头找工作,自然也就没有在大水来临时,死在别人家田庄里这一出了。谢谨华兴许还在读书,读出了名堂,还有机会考个功名呢。他的母亲就更不会因为旧患复发与积劳成疾,苍老憔悴,病重将死。
文氏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地目睹到谢老太太昔年所作所为给谢氏宗族造成的伤害,心里又怎会好过呢?
谢慕林也听得心里酸酸的,想起谢老太太今天还作了一回,真的很想骂人。她正色对文氏道:“既然是老太太害了人家,咱们就不能袖手旁观。无论是资助他家药钱,还是帮他家把产业重新经营起来,都能对他家的困境有所帮助。今天那几位长辈请娘过去,也是为了这件事吧?”
文氏叹道:“长辈们就没想过只让我们这一家出钱,只是说大家都出些银子,助族人走出困境。她们让我随个份子,有十两银子就好了,倒是可以跟老爷说一声,看能不能让谨华那孩子进咱们家的产业做事。我觉得十两银子不够,再添了十两,还想把家里收藏的几味名贵药材也送过去,倘若能对那位十三嫂的病情有所帮助,我也能安心些。至于让谨华到咱们家做事……他如今要照看他母亲,哪里能离开家?他儿子又还小,远没到支撑门户的年纪呢。”
谢慕林瞬间想到了自家刚刚有了个构想的水泥作坊:“这事儿我们慢慢再商议吧。先凑一笔医药费,请杜老爷子给那位伯娘诊个脉如何?”
文氏苦笑:“杜老爷子是咱们谢家的姻亲,谨华从前家境也算殷实,又怎会不请他来给自家老娘诊病?但十三嫂的病难以根治,只能慢慢调养着,眼下还要吃一味独参汤。就是这汤的花费大了,才叫谨华一家入不敷出的。我们家也有几根参,先送一根过去让十三嫂吃着,等吃完了再看吧。”
谢慕林点头,任由文氏拿主意,随后又说起了谢老太太的病情变化,复诊结果等等,最后她向文氏请求:“老太太那个性子,根本约束不了自己,放她一个人在那里,下人们也拿她没办法,她的病怎能好得起来?所以我想,过去陪她住一段时间,管住她三餐吃喝,盯着她吃药休养。只要她能尽快好起来,将来不管是回金陵城住,还是搬去松江什么的,我们都能松口气。”
“这……”文氏有些犹豫了,她觉得侍疾是自己的责任,没理由让年少的女儿出头。她对女儿说:“还是我去吧。我是老太太的儿媳,她老人家病了,我是不能躲避的。”
谢慕林忙苦口相劝,却听得身后传来长兄谢显之的声音:“还是我去吧。我才是老太太名正言顺的长孙,要给老太太侍疾,理当由我出面,怎能叫妹妹替我吃这个苦?!”




慕林 第三百零六章 人选
谢慕林惊讶地回过头去,发现谢显之与谢谨之双双从屋外走了进来。
谢显之的神色还带着激动,谢谨之则是双唇紧抿,沉默不语,但看他的表情,似乎心情不大好。
谢显之走到文氏面前,郑重地行礼道:“母亲,孩儿才是三房嫡长孙,祖母她老人家病了,理当由孩儿在床边侍疾才是。母亲还要执掌一家中馈,打理家中产业,照看弟弟妹妹们,怎能轻易离开?二妹妹又是女孩儿,弱质纤纤,还是祖母的侄孙女儿。祖母又不是没有孙儿孙女,万万没有放着孙儿孙女不使唤,却去使唤侄孙女的道理!”
所以,谢显之打算,今晚就动身,前往老宅给谢老太太侍疾。
文氏有些手足无措:“万万不可!你在书院里的功课要紧!你昨儿还说,牛大儒答应收你做弟子了,接下来就没有先前那么悠闲了,少不得还得在老师跟前侍奉。这还没两天的功夫,你就要跑去老太太那儿侍疾,叫你老师怎么想?老太太住在老宅的事,是不能传扬出去的,不然老太太要生气。这么一来,你甚至不方便告诉牛大儒,你是要为祖母侍疾,那岂不是要把你老师给得罪狠了?!”
谢显之抿了抿唇:“老师不是会随意与外人说闲话的人。我会告知他,祖母不欲与族人相见,才会严令我们不得将她消息告知族人。百善孝为先,倘若老师知道我是为了给祖母侍疾,才不得不向他告假,他是一定不会见怪的。”
谢慕林插言:“就算大哥拜的这位老师不会随意把大哥的秘密泄露出去,他也难免会问起,老太太与族人不睦的原因。无论你说真话,还是找借口蒙混过去,都已经揭露了老太太与宗族不和的事实,这对老太太的名声又有什么好处?眼下除了谢氏族人和一些亲友,还没多少外人知道老太太与二老太太以及宗族的恩怨情仇呢,大哥何苦戳破这件事?”
谢显之顿时迟疑了:“这……”他承认自己确实有些考虑不周了。无缘无故的,他把家里长辈不光彩的事迹告诉师长做什么?为尊者讳,为长者讳,这都是他该守的规矩。真把不该说的事说出来了,牛大儒不见得会赞赏他这个学生的坦率,更有可能觉得他不懂事吧?
这时,谢谨之在旁开口了:“老太太与宗族反目之事,大哥最好还是别跟任何人提起。牛大儒可以从谢家任何一个族人口中听说这个消息,唯独不能从大哥嘴里听说。大哥既然拜了牛大儒为师,就安心在老师跟前求学吧。老太太那儿,大哥有空时过去问候一声就是了。老太太既然不想让族人与外人知道她的行踪,大哥去得太殷勤了,她老人家不见得会高兴。侍疾之事,还是交给我就好。我的课业还算轻松,又不曾拜得哪位先生,寻个借口告假也好,每日照旧上学,却回老宅小住,顺道为老太太侍疾也好,都比大哥行事更便宜。”
谢显之忙道:“不可!我才是老太太的亲孙,怎能叫二弟替我尽孝?”
谢谨之笑笑:“嗣祖母说了,如今没有了你生母,二房、三房就是一家,我们都是老太太的亲孙子,还分什么亲孙、侄孙?”
谢显之不同意:“二叔祖母的意思是,母亲是父亲的正妻,同时也是二房与三房的媳妇,不再有什么正妻、平妻之分了。但我仍旧是三房嫡长孙,二弟你也依然是二房嫡长孙,这个名份是不能错的。”
谢谨之张口欲驳,被谢慕林打断了话头:“两位哥哥就别吵了,你们俩都安心上学去吧,我去侍疾才是最好的安排!”
谢显之与谢谨之齐齐转向谢慕林,不约而同地开口说:“不可!还是我去!”
谢慕林有些想笑,一旁的文氏却看得热泪盈眶:“好孩子,若是老爷知道你们兄弟俩如此友爱,心里一定会很欣慰的!”她决定要在家书里详细记述这件事。
“其实我和小四也跟哥哥们很友爱的。”谢徽之从门边探出脑袋,冲着屋里的人挤眉弄眼。他身后还站着怯生生的谢涵之,小声表示:“我去侍候老太太吧,我其实最清闲,族学的功课很容易,我少上几天课也不打紧。”
文氏更加感动了:“快进来吧。你们什么时候回家的?瞧这一头脸的汗!赶紧擦擦。”她寻了干净的帕子,塞给两个小儿子。
谢慕林替四个兄弟倒了解暑的温茶,十分淡定地道:“你们谁都别争了,都给我老老实实上学去!老太太不想让外人知道她住在老宅养病,你们哪一个向学里告假去侍疾,都容易引人注目。况且你们是亲兄弟,若是一个人为了给长辈侍疾而缺席,其他三人又怎么好继续在族学和书院上课?为了一个人的孝名,把其他三个人给坑了,蠢不蠢?
“我就不一样了,我可以声称我是去做重修老宅的监工的,闺学那边的课程我也可以照上,三天一课,每课只上半天,对我没有妨碍。老太太还没有病到不能离人的地步,我只不过是从家里搬到老宅那边暂时住几天罢了,除了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长一些,生活根本不会受影响。”
谢谨之皱了皱眉头:“重修老宅?”
谢慕林笑道:“没错,老太太要求重修老宅,好方便她在那边长住。我们姑且听着,把老宅简单修一修,修到可以住人就行了。就算以后老太太离开湖阴,我们要祭祖或扫墓时,也可以就近到老宅里去歇脚。就算族人问起来,我们也能照实说,这是老太太的要求。只要不提老太太眼下就住在那里,以她老人家在族里的名声,说她干了什么荒唐事,别人都会信的。”
谢显之咳了一声,说:“这个理由不错,我借口要做监工,向老师告假,也没什么不妥之处。我知道二妹妹是想帮我分忧,但我身为老太太的孙子,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来。”
谢慕林摆手:“都别提,无论是大哥你,还是娘,我都反对你们去侍疾。老太太那是什么脾气?她这回病情加重,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她把谢老太太的病情变化与杜老爷子的复诊结果说了出来,然后道,“你们到了老太太面前,个个都只有听话的份,哪里能硬得下心肠来约束她老人家?我就不一样了,我能管得住她,也不在乎她骂人。所以,我才是最适合侍疾的那个人选!你们全都没法跟我争!”
1...9192939495...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