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这么一想,谢老太太顿时老实了许多。
午饭的时候,因谢慕林并未另行嘱咐,厨房送过来的饭菜,仍旧是前两天谢老太太爱吃的那些,有鱼也有肉,重盐重油。谢老太太兴许是把谢慕林的话听进去了,多吃了新鲜瓜菜,只挟了一块瘦肉和几筷子的蒸鱼,没有把那些大鱼大肉给一扫而光。剩菜最后都便宜了珍珠与何婆子两人。
谢慕林在旁看得分明,不置一词。谢老太太已经连着吃了几天鱼肉,少吃一顿半顿也无所谓,关键是能否坚持下去。
午饭结束,谢老太太摸着自己的胃部,似乎觉得有些撑。
谢慕林就说:“老太太整日窝在床上,也不下床走动,每顿都吃这么多,只怕不容易消化。今日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老太太不如到院子里走走,消消食,一会儿午睡时也舒服些?”
谢老太太撇嘴:“我一个病人,怎能出屋子?万一吹风着凉了怎么办?我平日连窗子都不叫她们开,就怕吹了风会冷着。我当初会病得那样重,就是因为风雨所致,又怎会再犯蠢?!”
谢慕林看了一眼窗户,果然是关着的,不由得哂道:“六月的天气,天上又有太阳,您怎么可能会冷着?这个季节,人人都巴不得风能更凉快一些呢。您连窗子都不开,不觉得屋里闷热吗?”
谢老太太扭开头去:“不觉得!反正我在屋里待得挺好的,没必要到外头去。外头就算风吹着不冷,这太阳也太烈了些,会晒得我头晕。我一个病人,哪里有力气去院子里走动?你这话就太强求了,一点儿都不孝顺。”
谢慕林嗤笑了一声:“行吧,您不愿意出房门也没关系,窗边也能晒到太阳的。请您到窗边的椅子上坐一会儿吧?我让人给您换一床铺盖。这还是我上回离开之前,您就在用的铺盖吧?您整天躺在上面,也不下床走走,吃饭喝药都在上头,还不洗澡,就不觉得气味难闻吗?开窗通通风,您也能清爽一些。”
谢老太太啐了她一口:“谁气味难闻了?休要胡说八道!我每日都会叫人拿湿巾擦身,干净着呢!至于通风,你就不必管了。珍珠与阿何每天在这屋里进进出出的,你还怕这屋里不通风?!”
谢慕林暗暗“啧”了一声,心想前些天阴雨连绵,后楼这边靠近后山,都是植物,天气又热,谢老太太一直待在床上少动弹,各种潮气、病气、药气、暑气都积聚在床铺周边,若是连窗户都不开,屋里憋闷程度可想而知,再来些蚊虫,那才爽呢。谢老太太大病过一场,身体都虚了,又整天闷在阴暗的角落里不动弹,才会不觉得热。可这样的环境对病人又能有什么好处?就不怕长褥疮?这老太太一点儿医疗常识都没有,是怎么混到这么大的?
她也懒得多说什么,只吩咐何婆子:“上次那个力气大,能抱得动老太太的婆子在哪里?我刚刚进来时没瞧见她。请何妈妈把她请过来吧,将老太太抱到窗边坐,把窗子打开通通风,最好是让老太太的身体接触到阳光,晒上一晒,把身上的病气晒掉一些。”
接着她又对珍珠道:“请姐姐到前头找翠蕉,我从新宅子那边给老太太带了新铺盖和一些干净衣裳,都是我娘叫人新做的。姐姐帮忙把老太太的铺盖换了吧,免得床上都是一股子霉味,叫杜名医来闻见了不象话。”
珍珠其实早想给谢老太太换铺盖了,只是没有备用的罢了,闻言立刻就答应了。何婆子转身就要出去叫人。谢老太太一想起曾经的经历,实在没办法接受再让一个粗使婆子近身,只得退了一步:“别叫人了,我自己走!”说罢不情不愿地叫珍珠搀着自己,慢慢地下了床,穿上绣鞋,往窗边走去。
多日来少走动,虽然吃饱喝足了,谢老太太还是感觉到了四肢无力,手脚都好象有些发麻,不听使唤。她不由得心下害怕,暗想:“难不成我的病情真的加重了?是因为先前发了火么?就象杜逢春说的那样,发怒次数多了,就会积重难返,有性命之危?我眼下全身无力,还觉得头晕,都是病情加重的症状?!当中是不是也有不遵医嘱,多吃荤腥的原因?”
等到谢老太太撑着珍珠的手,艰辛地在窗边椅上坐下时,她已经出了一身冷汗,越发觉得心跳加快,不似平常。看来,她真的病得重了!早知如此,她就不那么爱生气发火了。就算把文氏和几个小崽子骂死了,也弥补不了她身体吃的亏呀!
谢老太太一边后悔,一边害怕,心跳得慌,冷汗也越出越多了,越发确认自己得了重病,眼圈也不由得红了。
谢慕林哪里会留心她在想什么?一边让何婆子与珍珠照自己的吩咐,把床上的铺盖换了,一边亲自打开了窗户,让外头的阳光照进来,晒到谢老太太身上。
人是不能不晒太阳的。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又能促进钙的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有效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降低皮肤病的发生。老太太这种生病时间长了的中老年妇女,久不见阳光,对她的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
谢慕林没法解释清楚这当中的原理,只能直接让谢老太太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了。
床铺很快就更换一新了,是干净整洁的细棉新夹被,还用上了符合谢老太太审美喜好的深红花绸被面,帐子也是轻薄透气的细纱制成。谢慕林再挂了几个香囊在帐中,香囊里塞满了中草药,能驱蚊虫,除秽气,还能让人心情平静愉悦,是她根据苏州买来的杂书中记载的古香方配成的,连宗房大伯娘杜氏都赞好。
谢老太太在窗边晒了十来分钟微热的太阳后,又被扶回到床上。她一坐下,就立刻发现这新床铺又香又雅致,被褥也舒服,散发着阳光晒过的好闻香气,原本忧虑急躁的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她也很发现,自己身上的衣裳似乎确实散发着霉味了。
谢老太太整个人都不好了,立刻命珍珠给自己擦身,又要赶谢慕林出去。
谢慕林笑笑,嘱咐珍珠用温水给谢老太太擦身,自己走出了屋子,前去检验水泥试验的成果。
慕林 第三百零一章 旧窑
几块做试验的水泥地面,全都干透了。
谢慕林一块一块地检验过去,发现大部分的效果都还可以,最好的是石灰炉渣水泥和砖瓦粉水泥这两种。不过,可能是因为之前制作水泥样本时,用的是人工的关系,技术比较粗糙,磨的粉不够细,所以水泥地面凝固之后不够平滑,似乎也不是很坚硬。至于对比谢慕林记忆中的水泥地面来说,还有不少差距。
但在现在这个年代,将就着用用也够了。
马路遥就很喜欢这几块水泥地,对谢慕林说:“碎砖瓦和炉渣、煤渣都是极易得的,石灰石膏也不是稀罕物,花几两银子,就能从外头买一堆回来。用这个法子,短短几天内就能把老宅里的地面都铺平了,再将门前的路也修修,筑个坚固些的新码头,就算老太太要在这里住上几年,也不妨事了。”
谢慕林本来就是打的这个主意,点头道:“那就尽快收罗材料吧,但我们家的人手太少了,工具又不足,光靠人工把材料制成水泥粉,太过费事,是不是要多雇些人手?或者找些得用的工具来?还有,我发现烧过的水泥效果会更好一些,全都用铁锅去加热,效率太低了,恐怕还是要弄个窑去烧才好。”
马路遥道:“人手不足,可以从佃户挑人,新宅子那边也有下人,请太太调一批人手过来就是了。老宅僻静,多几个青壮在此守护,老太太与家里的姑娘妈妈们住得也安心些。二姑娘拿出来的这个水泥,是好东西,最好不要把方子传出去,让外人知晓。二姑娘身份尊贵,又自小读书,兴许不把这个方子放在心上。但好东西是能传家的!倘若家里能建个水泥窑,多多制出水泥粉来卖,光是在这湖阴一地所得,就能给家里增添一大笔财货!家里如今境况大不如前,伤了元气,正该要寻些法子赚银子呢。太太、少爷和姑娘不方便出面,给京里去一封信,毛掌柜自会派人来打理的。”
谢慕林有些惊讶地看了马路遥一眼,平日里她只知道母亲的这个陪房忠诚可靠,办事很利落,但没想到,他还挺有经济眼光的。
做水泥作坊的生意,确实是一条财路。但谢慕林不确定谢家三房是否需要掌控这条财路。他们家成年男丁太少了,又是主要走读书科举出仕路线的,没有人手去打理水泥生意。就算是手底下的掌柜、管事们,也早已各有职司,未必能分心。倒是谢氏族里族人不少,从里面挑一个出来做代理人还是可以的。反正以谢璞的官位,还有宗房一向的作风,不会有哪个谢氏族人会起歹意吞了谢璞的产业。
谢慕林并不是很在乎水泥生意能给谢家带来多少收入,对她而言,只要能随心所欲地大量使用这种建筑材料就好了。如果能借着水泥配方,跟宗族中人结成更紧密的关系,对于刚刚回到族地的文氏母子等人而言,更有意义。
谢慕林没有多说什么,她只是嘱咐马路遥:“尽快在附近找个可以建窑的地方吧,我们先烧一批水泥来修老宅,也趁机把这两个水泥配方调整出最佳方案来。到时候,有了老宅做范例,娘一眼就能看出水泥的好处,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马路遥应了声,旁边一个一直沉默的老仆忽然开口道:“附近就有一口砖窑,只是废弃多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但那口窑是咱们家的,不必惊动外人。”
马路遥回头望去,认得那是谢家三房的老仆,昔年在老太爷谢泽湖身边做过小厮的,只是沉默寡言,人也不算机灵,只有一把死力气,所以不是很受重用罢了。他便问那老仆:“那砖窑在哪里?我怎么没听说过?”
老仆咧嘴一笑:“马管事当然不知道,那是老太爷当年分家出来建这座宅子时候的事儿了。那年砖瓦木石的行情很好,可老太爷急着要把宅子建起来,才能娶亲,所以,为了省钱,就特地在后山挖了个窑,雇了个烧砖的匠人回来,自家烧砖建房。那窑是请人指点过的,烧出来的砖也很结实。族里的人看着好,等咱们家的宅子建起来后,又有两家人向老太爷买砖。
不过老太爷嫌烧砖的赚头太小了,成亲之后就离家出去行商。那口砖窑烧完了那两房族人要的砖后,没了生意,也就封起来了,工匠们转去干了别的差使。但这件事,族里人都是知道的。那日听说谢家族人迁居谢家角,为了建房就近挖窑烧砖时,我就知道,他们是向咱们老太爷学的!”
谢慕林看到老仆一副自豪的表情,便笑着说:“那就请爷爷带路,领着马叔去砖窑的位置看一看吧?经过八年前那场大水,也不知道砖窑现在还能不能用。如果还能用,那就省了大功夫了。咱们就近烧烧水泥,很快就能把老宅修整好,大家伙住着也不觉得简陋了。”
老仆一口答应下来,还说:“二姑娘这方子好,若是当年咱们家就知道如何配这个水泥,大水之后,兴许就不必全族搬迁了。这一片地那么大,丢弃了实在可惜!”
谢慕林想起给老太爷谢泽湖扫墓那天,跟来观礼的族老们在闲谈,根本就没把谢家湾这一片故地视作弃地,分明还打着早晚要重新利用起来的主意呢。
当初之所以会搬走,一是因为大水过后,这附近的土地都难以耕种了,房屋损毁严重,也不好住人;二是因为谢家族人的房屋普通离河岸太近,而这里的地势又太低,随时都有可能会再来一次大水,让族人再受一次难的缘故。只要把河岸两旁的堤岸建起来,那在离河稍远一些的地方,重新建起住宅,未必不能再住人。而附近的农田,八年之后也早已重新耕种起来了,不再是荒地。
谢家角地方不大,即使再往山林方向发展,砍去植物,清理土石,能开拓出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等到谢氏族人繁衍到谢家角无法容纳的地步时,肯定会有人重新搬回这一片旧族地。再加上这里附近还有谢氏祖坟,怎么可能轻易抛弃呢?官府分配给了谢氏宗族新的土地,但宗房可从来没把旧土地的契书交出去呢。
谢慕林给马路遥和老仆分配了任务,将人打发走了。她回头再看了看院子里那几块铺了水泥的地面,心头火热。
这座老宅依然破旧,居住环境远远不如新宅舒适。但现在的老宅对谢慕林而言,意义已经不一样了。
慕林 第三百零二章 复诊
马路遥和老仆带回了好消息。
旧砖窑是建在山脚下的,地势有点高,没有受到大水的影响,再加上当年这里是因为没了需求才封起来的,使用时间并不长,窑还很坚固,虽然废弃多年,但只要清理一下,就能继续用。
由于当年老太爷谢泽湖修这个砖窑,是为了建自己的宅子,所以从砖窑到老宅侧门,有一条三尺宽可以供拖车通行的平整土路,只是被杂草掩盖了而已。把草铲掉,碎石土块清理掉,就可以利用拖车在这条土路上运送重物。砖窑附近的破草棚中,还留有一架破损的木拖车,修一修就可以重新派上用场了。
更妙的是,旧砖窑的位置离老宅有一定的距离,更靠近二房的旧宅,正对着一排佃户的旧家。那一带已经没有人住了,但八年前却人丁兴旺。所以,为了那一片的居民出行方便,也有一条小路斜斜通往河边,有一个专供佃户出行用船方便的小小石砌码头。
若不是马路遥考虑到需要从外头采买水泥原材料,得找一条路把东西运到砖窑去,一路找过来的话,根本不会发现那个早就被杂草掩盖住的小码头。这地方离老宅大门口有超过半里远,不能替代老宅门前的码头,却可以当成专门的运货码头使。
马路遥还告诉谢慕林:“除了烧水泥以外,那窑还能继续用来烧砖。老贾头说,当年烧砖用的土,就是从旁边山坡上挖的,所以那边至今还有一个大洞,只是眼下已长满了草而已。老宅这里除了用水泥,砖瓦也是要有的。倘若姑娘打算把钱省到底,直接开窑烧砖,也不是办不到。到时候咱们家连配水泥粉的砖瓦碎与煤渣都有了,甚至不必向谢家角那边的砖窑买。”
谢慕林感到很满意,这下烧水泥的窑齐全了,基础原材料也有了一种,再买些煤、石灰、石膏之类的东西回来,把工具配齐,就能开干了。
对了,他们家还缺一名窑工。自家手工配一点水泥粉,可以拿锅炒炒就完事。既然要拿窑来烧,少不得有个熟练工来操作,免得家里这群不专业的仆役什么都不懂,烧出问题来。
马路遥领下了采买材料的任务,老贾头则是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推荐给了谢慕林。
老贾头说:“小的有两个儿子,都还算老实肯干。二姑娘随便吩咐他们干什么都行。我们老贾家在谢家当差,已经是第四代了,忠心耿耿,绝对不输给任何人!二姑娘这差使需得保守配方的秘密,只有自家人才能真正信得过!至于小的侄儿,小的两个兄弟如今都是一家子在谢家角干活,这个侄儿是在那边的砖窑里做事的。近来砖窑不大景气,已经有三个月没发工钱了,只包吃住而已,吃的也越来越差。小的侄儿有心要另找活计,却又不好离了谢家的地盘。再说,他在砖窑干了六七年,除了烧砖,也不会别的手艺了,贸然换行,只怕会没饭吃。”
谢慕林同意让老贾头的儿子来试试水泥制作,但对于他侄儿,态度就比较保守了。哪怕她目前确实需要一个专业的匠人来帮忙,也不想轻易招揽别房族人的手下,那有挖角的嫌疑。
她只能保证:“既然涉及族里其他房头的人,我就得回家跟娘和哥哥们商量过,才能做出决定。贾爷爷不必着急,咱们先把老宅这边需要的建筑材料买回来吧。要不要建水泥作坊,那是以后的事了。”
老贾头咧嘴笑着答应了:“都听二姑娘的。二姑娘说了算!”
这时候,丫头来报,杜逢春老爷子来了。
谢慕林连忙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没有脏污,便跟马路遥、老贾头打了声招呼,迎了出去。
她一走,马路遥便斜眼看向老贾头:“你这个老不死的,我还以为你真是个老实人,没想到如今竟然精明起来了。若不是二姑娘一向行事谨慎,方才你就给自己儿子和侄儿捞到一个好差事了吧?咱们家日后若真要开水泥作坊,还不是你们老贾家说了算?!”
老贾头咧嘴道:“马管事别见怪,你是太太跟前的得力人儿,自然看不上这点脏污的小差事。我老头子也是不得已,我两个儿子都是车夫,从前在金陵城,他俩能把全金陵城大街小巷都记熟了,不管主人家坐车上哪儿去,都是通行无阻的。可如今回到湖阴县,太太、少爷和姑娘们又不住在县城里,要车夫有什么用?这里吃香的是船夫!总不能叫我两个儿子都没了差使,只能去做粗使活计吧?
“他俩也有孩子,最大的孙子再过几年就要娶亲了,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孙们多积攒些钱粮。至于我侄儿,他既然正好有这个手艺,能帮得上二姑娘的忙,自然比外人更可靠些。我不荐他,又能荐谁呢?”
马路遥冷笑:“别说得这么好听了。你一家子刚回老家,差使又不顺利,自然需要亲族帮衬。你跟你兄弟们十几年没见了,又各自有儿有孙,一大家子人,通没见过面,能有几分情份?这回你拉扯了你侄儿一把,三房分支便又重新拧成了一股绳,往后有事也能守望相助,划算着呢!”
他掸了掸衣袖上的尘土,哼了一声:“也罢。我原也没打算要霸占水泥作坊的新差使。这作坊能不能建得起来,还说不准呢。倘若你们老贾家真有那个福气,能替太太、姑娘看守这个作坊,就好好当差吧,别想着在我眼皮子底下捣鬼!”
老贾头咧嘴一笑:“哪儿能呀?马管事,咱老贾家不是那样的人!”
谢慕林对自己身后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她恭恭敬敬地迎接了杜逢春的到来,把人送到了后院后楼,去给谢老太太看诊。
谢老太太的卧室,这会子已经重新整理过了。谢老太太本人也擦过身,换了干净衣裳,还闭目休息了一会儿——她原是要午睡的,但一想到自己病情加重了,就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出现在杜逢春面前时,她已经恢复了干净、体面的富家老太太外表,哪怕气色难看,也没人能说,她受到了晚辈与下人的苛待了。但凡是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她被照顾得很好。
但谢老太太却一副惶恐的模样,早把先前对杜逢春不假辞色的模样忘记了,只抓着人家的袖子追问:“我的病情是不是加重了?要紧么?我会不会死啊?!”
杜逢春不置可否,专心替她把脉,还扭头去问珍珠与何婆子:“给你们家老太太吃大鱼大肉了?可有腹泄?她这几天是不是还动不动就发火?唔……应该还有头晕目眩的症状吧?”
谢老太太颓然倒回床上,忽然哭了:“我如今手脚都没有力气,动一动就浑身冒冷汗,还犯了心疾,我是真的要死了,是不是?早知如此,我就老实听你们的话,乖乖养病了。我是真不知道,那样真会死人的啊!”
她全无仪态地哇哇大哭起来。
慕林 第三百零三章 懊恼
谢慕林恭恭敬敬地送走了杜逢春老爷子,回到后楼的时候,便看到谢老太太怔怔靠着床架坐着,眼神焕散,头发凌乱。
谢慕林扯了扯嘴角,走了过去:“杜老爷子方才说的话,老太太您都听见了吧?您胡乱吃东西,又不听医嘱,确实妨碍了病情,所以前几天吃了杜老爷子的药,你就有了明显的起色,这两天却没什么改善。但是,您也还没到快死的地步,不必整天自己吓自己,没问题也吓出问题来了。”
谢老太太呆呆地问她:“我不是快要死了?没有心疾?身上没有力气,也不是因为病情沉重?”
谢慕林一哂:“您整天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出恭,连床都不下,也不肯听我的劝说,每天到院子里走动走动,时间长了,手脚都软了,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我才劝过您,说大鱼大肉对您的病情不利,你脑子里记得这件事,发觉身上没了力气后,就误会是病情沉重,越想越害怕,所以才会不停冒冷汗,心跳加快,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不过,您也不能因为这样,就以为自己真的没事了。杜老爷子说得分明,您这回确实是伤了心肺,不好生调养,将来是否会患上严重的心疾,就很难说了。至少,您的肺腑肯定要出点毛病的,比如换季的时候,会咳很长的时间,对身体损害很大。”
谢老太太慢慢地坐直了身体,开始觉得自己又有了力气:“所以说……这回纯粹是我自己吓自己了?我又不是蠢人,没事怎会干蠢事?说到底还不是你害的?要不是你说了那半天的话,又非要我下床走动,我能受这一回的罪么?!”
谢慕林心想,您老人家自己吓自己也不是头一回了,不然好端端的怎会跑回湖阴县来?不就是因为被谢映容几句谎话吓着了吗?
可谢老太太一边怕死怕得不行,一边又不停作死,这种性格作派,也够让人无语的了。
谢慕林扯了扯嘴角,道:“杜老爷子也说了,您还不能吃大鱼大肉,否则刚开始恢复吃大荤时,就不会腹泄了。当时您就应该警惕的,可珍珠与何婆子劝您时,您竟然还说,那是因为吹了风受凉的关系,连窗户都不许开了。屋子里积满了病气、晦气,还有下雨天带来的潮湿气息,不能及时消散,您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病怎么能好得起来?
“我来之后,劝您下床走动,晒太阳,开窗通风,换干净被褥,全都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杜老爷子也赞许了我的做法,可见我才是对的。我先前若不叫您干那些事,您没察觉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怕还觉得自己的主意很好,衣食住行全无错处,然后就任性地把自己的身体拖累得越来越差呢!”
所以,谢慕林自认为对谢老太太是有功的,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还有杜逢春名医作保,任谁都挑不出错来。谢老太太怪她,那是谢老太太自己老糊涂!
谢老太太气得往谢慕林身上扔枕头和香囊,随手能抓到什么就扔什么。但她的床铺已经叫谢慕林换了一遍,枕头是轻巧的竹夫人,香囊也轻飘飘软绵绵的,没什么攻击性。谢慕林轻巧地往旁边一躲,就避开了,不痛不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