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这种事,本来跟温绪友夫妻关系也不大,他们当个吃瓜观众就行了。只是温绪友夫人听别人说起,知道谢家的妇孺昨日也到那家道观去了,他们家的顶梁柱谢璞眼下不在京城,前些日子还得罪了曹家,生怕他们会被殃及池鱼,因此才会特地过来提醒一句。
反正谢家人马上就要离京了,只要别插手管不该管的事,说不该说的话,留在京中的谢老太太与两个小姑娘也低调度日,不要掺和什么,他们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
文氏说起这些,就忍不住发愁:“怎么就这样不巧呢?我们不过是去看个戏罢了。老太太有兴趣,我们才会陪她走一趟的。赵家也是名声很好的人家,与我们谢家并无旧怨,昨儿去道观的也有我们家从前的熟人。你哥哥们还说,遇到朋友了,聊得很尽兴呢。这还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出了事,真不知道该叫人说什么好。”
谢谨之问文氏:“赵家在那道观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文氏只能给个含糊的回答:“你们温婶婶说,好象是去看戏的人家里,有女眷与男子私会,被赵家人撞破了,嚷嚷开来,叫人看了笑话。后来又因赵家小姐离开得早,并未与长辈们同行,便有人嚼她的舌头,说她就是与人私会的那个,因此赵家才会如此大惊小怪。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些话都是诬蔑。赵家昨儿是把私会的男女一并抓住的,不与赵小姐相干,让她早些离开,不过是因为赵小姐身体不适罢了。”
谢显之不由得诧异:“赵家人怎会如此不小心?即使真的撞破了这种丑事,也没必要当场嚷嚷开来呀?!”昨日是赵家主场,出这种丑事,岂不是说明赵家监察不力,让外人有隙可乘?赵家世代书香名宦,一向以家风清正严谨闻名,跟这种风月丑事扯上关系,太坏名声了,更别说赵小姐还快要成为太子妃了,正是最忌讳这种事的时候。
按理,赵家当时就不该公开此事,就算拿住了私会的男女,也只需私下里通知他们家里来接人就行了。对方还会欠赵家一个人情,心里还满怀感激赵家替他们保密,维护了他们两家的名声。至于要如何处置那对男女,那就是他们各自家里的家务事了。
昨日去道观的,都不是一般人家,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有。谢家算是自个儿送上门去的,也有从三品,背后还有燕王这位靠山。再来便是谢映慧的前闺蜜那种中上层官宦人家,背后依附曹氏一脉。而曹家因平南伯之死,以及避免君王猜疑等原因,最近都不方便出门与有权势的人家进行交际,这便需要由附庸家族出面了。可以说,赵家在赵小姐还未真正成为太子妃之前,都不会轻易得罪昨日道观里的任何一家客人。他们把人请来,本身就是为了交好这些家族,为自家女儿扫平进宫的道路。
可是,赵家的人就这么把丑事捅开来了,不管那对男女是哪一家的,赵家都会因此得罪了他们的家族,或许还有他们背后的人脉,这太不理智了。
别说谢显之想不明白,谢谨之和谢徽之也觉得赵家的做法很奇怪。谢谨之有个想法:“被抓的男女跟赵家人有恩怨么?还是昨儿把赵家人得罪得太狠了?”
谢慕林则因不清楚这些世家大户之前弯弯绕绕的关系,没考虑那么多,她只是有些好奇地问:“抓到的那对私会男女是谁?在什么地方抓到的?”她想起了竹舍里始终不肯露面的神秘人,被赵家抓到的该不会是萧瑞吧?
文氏只是听温绪友夫人提过一个名字:“听说男方是歧山伯府的公子。因此昨儿歧山伯得了信便骑马赶过去,跟赵家人闹起来了。因他嚷嚷着要带走儿子,这件事才会传到宾客们的耳朵里。”
谢显之恍然大悟:“这就是了。我们昨儿直至离开,都没发现观中出了什么事,想必赵家本来压制住了事态,并未声张,所以我们全都不知情。可我们离开的时候,歧山伯赶到了,跟赵家人争吵,这方才让消息传播开来。”这个解释令他释然了许多,否则他一直崇敬万分的赵家人行事太蠢,也太败坏他的好感了。歧山伯就无所谓,那位在京城权贵圈里一向就有蠢货的名声。
谢徽之有些跃跃欲试:“不知道被抓的是歧山伯府哪位公子?那个嫡长子听说一直不成器,老二倒是向来有些聪慧贤名。但我从前认得的公子哥儿们都说,董老二就是装的,其实根本就没什么真本事,只是会装模作样而已,把他哥坑得不轻。这回要是被抓的是他哥,他定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昨儿他也跟着他娘和表姐过去了吧?他表姐还是永宁长公主府的二奶奶来着。该不会这会子外头散播的流言都是他搞的鬼吧?为了坑他哥,居然连赵家的脸面都不顾了,他这样的蠢货也叫聪慧?”
谢慕林听说被抓的男子不是萧瑞,也暗暗松了口气,旋即才反应过来,她与那人不过是素昧平生,见过三面罢了。对方有没有倒霉,又跟她有什么关系?
谢慕林甩了甩头,道:“我记得在竹舍遇到萧二公子时,他提过歧山伯府的嫡长子就在舍内,因为受了继母兄弟的气,正在发脾气呢,还吓了老太太和三妹妹一跳。既然歧山伯的长子跟萧二公子在一起,那个私会的多半是别人吧?”
谢徽之听了笑道:“如果被抓的是董二,那就更有好戏看了!”
谢谨之敲了他的脑门一记:“那么兴奋做什么?你若想打听,也可以去找人,只是我们家两天后就要离开了,你还有事没做完呢,何苦去费那功夫?”
他又转头看向文氏:“母亲,这事儿与我们家关系不大。我们可以托人打听一下内情,知道些忌讳就是了,不必知道得太多。只是需得提醒老太太与大妹妹、三妹妹一声,让她们暂时少出门,也别掺和别人家的私下议论,免得给家里惹事。”
文氏连忙点头:“这话说得很是。我明儿就去珍珠桥跟老太太说。”
谢慕林若有所思:“老太太该不会早就知道这事儿了吧?她今日一直心不在焉的,难不成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慕林 第一百二十二章 细节
等到晚上,外界有了更多的消息进来。但随着细节越来越多,情况却似乎变得越发诡异了。
谢显之与谢谨之联系上了昨天才见过的几位泛泛之交们。深层次的东西,这些人不会轻易透露,但谢家人只是害怕被卷进麻烦里而已,一些无伤大雅的情报,告诉谢家兄弟也无妨。
于是谢慕林便知道了,被赵家抓住的乃是歧山伯府的二公子董慧杰,而非一向名声狼藉的大公子董慧武。
据说,赵家一位太太当时带着丫头婆子在观内参拜祈福,途经董慧杰与人私会之处时,发现外头守着的丫头行迹鬼祟。
这位太太年纪不轻了,正身怀有孕,极有可能是她盼望多年的嫡子,因此对于所有言行怪异的人都分外警惕,在自家资助的道观内行走,还要三四个婆子走在她前头做开路先锋,以免遇上什么不长眼的人打搅她的清静。那守门的丫头举止可疑,她就命开路婆子上前查问。不料那丫头转身就跑,赵家婆子越发觉得她有鬼,追进屋里,正正撞上了屋中的董慧杰与一位女眷纠缠在一处,意乱情迷中,刚把对方的鞋袜脱了,把对方的纤足捧在手中闻味儿呢。
赵家主仆进屋后,那对男女方才惊醒,还想要掩面逃走,无奈两人都有些衣衫不整,哪儿有这么容易逃脱?董慧杰为了脱身,曾丢下姘头撞出门外,差点儿撞着赵家太太了,把一个开路婆子撞得几乎吐血,终究还是叫几个有力气的婆子捆住了。
那位赵家太太受了惊,下人慌忙急报赵家主母,后者带人赶到,发现了与董慧杰私通的女子身份,就先把人送走了,只扣下董慧杰,又派人给后者的母亲歧山伯夫人白氏送口信,请对方过来处置后续事宜。而白氏得知消息后,没有立刻赶去见赵家主母,反而命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飞报给丈夫歧山伯,让他赶紧来救儿子。
歧山伯一向偏宠继室所出的嫡次子,接到继室的急信后,快马赶到,因见赵家把人扣下,儿子还受了点伤,立刻就炸了,当场跟赵家的家丁与婆子打了起来,打伤了好几个人,还要直接把儿子抢走。
赵家书香门第,哪里跟这种莽人打过交道?当时都懵了,一时没提防,叫歧山伯把儿子抢了出去。偏在这时,永宁长公主府的二公子听到消息,可能是赶来看热闹的,与歧山伯父子迎面撞了个正着,被歧山伯撞倒在地,摔了一跤,扭了脚。这回轮到永宁长公主府的人拦着人不肯放了。后头赵家的人又追了上来,揪住董慧杰,三家闹了起来,动静大了,这才惊动了其他在观中的客人。
永宁长公主的次子马二公子虽然只是小伤,但他出身高贵,几时被人这般冲撞过?据说那歧山伯父子俩言行间对他也不太恭敬,就这么把人得罪了。马二公子脸色难看,坚决不肯放过他们父子,当场就找了人来,把董慧杰押走了。歧山伯被人拦得死死的,暴怒不已,场面闹得非常难看。
这时候,与兄弟同到观中一行的歧山伯元嫡长子董慧武又带着朋友回来了,见状不解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继母白氏便向他父亲歧山伯控诉,说董慧杰一向乖巧懂事,又怎会跟这种丑事扯上关系?如今女方又不见踪影,也不知是哪家的女眷,赵家说话不尽不实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清楚呢,天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陷害?她又说儿子以往在外赴宴做客,从来都是太太平平的,怎的才带哥哥同行一回,就出了这么大的事呢?
白氏这话里有话,明摆着就是在向歧山伯告状,说整件事都是董慧武搞出来的阴谋了。
这种说法,别说赵家人不信了,连永宁长公主府都不能答应。马二公子明明是白氏的侄女婿,却没有半点给老婆的姑姑面子的意思,坚持董慧杰是神智清醒地与人私通,还被人抓了个现行,有任何下场都是活该,跟他哥哥没关系。无奈歧山伯如今就是个耙耳朵,老婆说什么都是对的,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打长子。
期间又有董慧武的同行友人,柱国将军府的萧二公子出面证明,他们二人在戏开场不久之后,就觉得无聊,溜出去拜了神,便爬覆舟山游玩去了,刚刚才回来,根本不知道观中发生了什么事,更不可能陷害什么人。而且董慧武本来今日另有行程,是被继母兄弟强拉过来的,事先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也没办法提前进行布置。说他陷害兄弟,完全不合情理。
这时候前来围观的人已经很多了。没有离开的宾客们几乎都闻讯赶来,说什么话的都有。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萧二公子的证词。白氏佛口蛇心的形象早有不少人家心知肚明了,见了歧山伯蛮狠不讲理的模样,更是为董慧武抱屈。不过当中,也不是没有与董慧杰交好的人说,董慧武与兄弟不和已久,萧瑞又与他相交莫逆,臭味相投,很难说他二人没有合伙作假证的嫌疑。
在场风波直闹到半夜才告一段落,期间不停有人离开,消息也相应地散发开去。不过宾客人数不多,也有女眷不愿理会丑闻,象谢家这般早早离去。还有人是闻讯后赶到观中,帮忙说情的。其中,因永宁长公主府与白家是姻亲,与歧山伯府亦算是姻亲,白家去的人最多,可惜全都碰了壁。永宁长公主连夜坐车过去,把受伤的儿子与受了惊吓的小女儿接回,喷了白家与歧山伯府的人一个狗血淋头。
随即,今日在朝堂上,皇帝就含沙射影地讽刺了某些行事不端、品德败坏的贵族子弟,慈宁宫的太后也把歧山伯夫人与白家的几位诰命召进宫中,训斥了一顿。董家、白家齐齐丢了大脸,朝廷上下无人不知他们两家惹恼了永宁长公主府,还得罪了赵家人,不但董慧杰前途尽毁,名声扫地,就连两家其他未曾涉事的成员,也可能大受影响。董白两家内部对当事人怨气冲天,还不知接下来会如何呢。反正曾经与董慧杰交好的几位公子哥儿,本来还帮他说话的,如今都安静如鸡了。
按理说,这种八卦消息不可能这么快散开,一夜便传得金陵城上下皆知。但流言中夹带着那与董慧武私会的神秘女子便是赵家小姐的说法,很快就让明眼人都知道,这八成是那些想为女儿或孙女谋取太子妃之位的高门大户下场了。他们可未必会在意曹皇后会怎么想,只是看中了太子这个身份能给他们带去的利益罢了。他们觉得自家不输给赵家,又怎么甘愿无声无息地被赵家女抢走了这么好的机会?
金陵城中的世家高门对这件事各有盘算,但大部分人都不想搅和进去。又不是与自身利益攸关的事,何必操那闲心呢?
还有看谢家兄弟顺眼的人,私下里劝他们,别好奇了,也不必瞎打听,这是神仙打架呢,与凡人不相干,他们赶紧离开是正经。
慕林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析
听完哥哥们打听回来的消息后,谢慕林头一个反应就是:“所以在观中与董慧杰私通的女子,到底是谁呀?”
告诉谢家兄弟情报的人,哪怕把董慧杰是怎么被抓住的,赵家太太受了惊吓,永宁长公主府、赵家与歧山伯如何撕逼之类的细节都说了出来,也始终未透露,故事的女主角是谁。又或者是……连他们也不知道那位是什么身份?
谢徽之在旁哂道:“一听就知道这位女眷身份不一般,多半是家世很显耀,就连赵家也不敢轻易招惹,因此赵家主母才会一发现对方是谁,就立刻先把人送走了。董慧杰就不同了,只是一个伯府次子,家里又没什么太大的实权,所以赵家想扣就扣,把人弄伤了也不在乎。”
谢谨之想了想,道:“歧山伯府也不能说没有权势地位,他们家在军中有些威望,歧山伯夫人又有个娘家侄女是永宁长公主的二儿媳。本来他家确实是有势可倚的,可惜歧山伯犯了糊涂。马二公子当时会过去,显然不可能真是看热闹去的,多半是听到消息,想过去给妻子的表弟解围。可歧山伯把人撞伤了,双方交恶,这本来可以倚仗的势便没有了,还反过来压在他们头上。董家自作自受,也是活该。”
这一点就更让谢慕林想不明白了,永宁长公主府明明是歧山伯府的重要靠山,昨天歧山伯府的人能出现在赵家宾客的名单里,明摆着就是靠的永宁长公主府的面子,否则赵家明明是士林名门,文官世家,请一个权势不大的将门勋贵人家做什么?谢慕林打听过昨日观中客人的身份,只有歧山伯府这一家武将而已——萧瑞是跟着董慧武去的,亦有外戚背景——其余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董家明显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道观中道路宽敞,院子也开阔,歧山伯该有多蠢,才会硬要撞上马二公子呀?他就没别的路可走了?而且就算真撞上了,事后赔礼道歉,做足姿态让受害者消气,不行吗?赵家明显奈何不了歧山伯,他要护着儿子并不难。可他对着马二公子也莽撞无礼,才会导致后者叫人把董慧杰强行押走了,歧山伯再生气也无可奈何,只能把气撒在嫡长子头上。他夫人也同样分不清轻重,这种时候揪着元配留下的儿子干什么?难道不是先向马二公子与赵家人赔礼,让他们消气放人更要紧?
董家这一家三口简直就是蠢死的。
因为歧山伯一家这蠢得让人无法直视的操作让谢慕林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猜测:“马二公子夫妻不和吗?还是他跟歧山伯府这门姻亲关系不好?那他去现场围观,搞不好真是看热闹去的,并非为了救人。而歧山伯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没指望过求对方帮忙?”
然而谢显之马上就提出了质疑:“马二公子不肯饶了歧山伯父子也就罢了,这时候怎么马二奶奶也不出面求情?她跟歧山伯府的关系肯定是很好的,否则不会特地带歧山伯夫人与董慧杰过去看戏,连董慧武都捎带上了。”
谢显之、谢谨之、谢慕林与谢徽之面面相觑,手足四人同时有了个猜想,更觉愕然。
难不成与董慧杰有私情的竟是他的表姐,马二奶奶白氏不成?!
若是如此,那就怪不得马二公子会特特跑去捉奸现场找董慧杰晦气,还跟歧山伯夫妻闹起来了。永宁长公主以及宫里的太后、皇后,也因此丝毫不给董、白两家留脸面,因为白氏所为重重地打了皇家的脸。赵家虽是捉奸、揭秘的“功臣”,却因为没有当场公布白氏的身份,保住了永宁长公主母子的脸面,因此在促成赵小姐成为太子妃这一件事上,更能得到皇家的欣赏。
这种时候,就算外头流传起赵小姐是私通事件当事人的流言,皇家也不会在乎的,因为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在某种意义上,赵小姐算是为了保护皇家名声而牺牲自己的人吧?只要赵家人不泄露白氏的名字,曹皇后与太子有可能会嫌弃赵小姐名声不佳,但太后与永宁长公主,却绝对会对赵小姐生出怜惜之心,对她更生好感。
把整件事都理清之后,谢显之便不由得感叹:“那些趁机乱传流言,误以为可以浑水摸鱼的人家,只怕根本不知道实情如何……否则他们绝不会将此事传得满城风雨的。”
这时候攻击赵小姐,绝对不会为他们的女儿或孙女争取太子妃之位增添筹码,反而很有可能引致皇家的反感。因为宫里和永宁长公主这时候都会更希望低调处置此事,而不是叫外界议论纷纷。万一有人察觉到真相,泄露出去,马二公子要如何做人?
永宁长公主的丈夫马驸马是本朝有名的书画大家,虽然也有进士功名,但并无心仕途,安心做个富贵闲人。他的长子继承了父亲书法上的天赋,本人也交游广阔,还喜欢资助清贫才子。这对父子俩,都在本朝士林圈里颇有名声。
但马二公子就不一样了,他几乎就是个纨绔子弟,只胜在家教比较严格,读的书多一点,不敢作奸犯科而已,却是完全顶不了事。他在交际上的手段远不如兄长高明,有些说话直率的名声,得罪的人不少。可他这样的出身,便是言语间得罪了人,又有几个敢跟他计较的?
马玉蓉的性子也是差不多,想说什么话,就直接说了,连曹家人都敢怼。
但马二公子一旦有了戴绿帽的名声,那些他曾经得罪过的人,还不得把他嘲笑死呀?就算不当面说,背后嚼舌头,也足以逼得他没脸出门见人了。
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太后的外孙,皇帝的亲外甥,得罪了他们的人,太后与皇帝又怎会有好感?就这样,还想争太子妃之位?不被寻借口针对一番,就算好的了。
理清整件事后,谢慕林就算是安下心来了:“果然是神仙打架,这事儿跟我们关系不大。且不说我们家早就离开了,根本不知道观里发生了什么,宫里也不会乐意叫流言继续乱传下去的。我们就低调地办好自己该办的事,不必理会外头的传言。”
三位兄弟都点头同意,只是谢显之又提起:“老太太只怕也在担心这件事,我们既然打听到了内情,就过去跟她老人家说一声,让她安心吧?细节不必多提,只告诉她,不干咱们家的事就是了。”
众人点头赞成,兄妹四个又去禀报了文氏,文氏惊叹一番,便答应了次日带他们去给谢老太太请安,顺道向谢老太太道别。后日一早,他们就要出发去码头,船行定了清早出发,他们未必有时间再去向谢老太太辞行。
次日,文氏带着一众小辈,连带禁足多时的宛琴,都一同到了珍珠桥,求见谢老太太。不料谢映容却出了房门,歉意地告诉他们:“老太太身上不好,说不必见了。太太与兄弟姐妹们到了老家,千万要写封信回来报平安。”
慕林 第一百二十四章 惊慌
文氏惊讶极了,不由得回头看了儿女们一眼。昨天她没来,但听儿女们的说法,谢老太太应该没生病的征兆才是呀?
谢显之也十分讶异:“怎会如此?昨儿并不见老太太身上有不适之处,莫非是夜里贪凉,得了风寒?”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谢谨之则说;“可请了大夫?大夫怎么说?”
谢映容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文氏急得立刻就要进屋去瞧谢老太太了,还说:“我轻手轻脚进去,不会惊扰她老人家的!”
谢映容见他们没一个被自己拦下,只得挡住文氏的去路,将人扯回到院中,小声说:“太太,如今是老太太说自己身上不好,不用请大夫,也不让家里人去见她,您和哥哥姐姐们只管照她的意思行事就是,何苦逆她的意?她老人家要是不满意了,绝不会说太太和哥哥姐姐们孝顺的!”
文氏更加愕然:“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还是为了我们要回老家的事生气?”
谢映容一脸的欲言又止,但就是不肯给明确回答。
谢慕林在旁瞟了她几眼,从她这浮夸的演技断定这姑娘在装模作样呢,微微一哂,便问守在房门外的珍珠:“老太太果然说不想见我们?”
珍珠瞥了谢映容一眼,点点头:“老太太是这么吩咐的,还要我们往外放她病重的消息。我们苦劝老太太,还没做呢。”
谢慕林差点儿想翻白眼了,谢老太太要是真的病重,文氏和他们还能顺利离京?还要特地往外放消息,这分明就是要给他们挖坑,给他们丢个不孝、遗弃的罪名了!有这么狠心的亲祖母吗?这不是在闹脾气逼儿孙们留在她身边服侍,而是要直接断亲孙子们读书科举的前程!
谢慕林毫不客气地说:“倘若老太太真个病重,我们兄弟姐妹断不可能离开的。就算娘、二哥和我能走,大哥、三弟、四弟四妹也必须留下来侍疾,否则便是不孝了。老太太还要往外头放消息,我们却已经定好了明日的船。一旦传出去,兄弟们要如何读书科举?这辈子的名声前程都要断送了!
“老太太若真舍不得我们,拼着在宗房与爹爹面前失信,让大哥受那位推举他入学的焦银台厌弃,我们也认了,只管留下便是。即使日后曹家报复,把我们一家子连根拔了,绝了老太爷、老太太的香火,好歹也是一家人死在一处,九泉之下也不寂寞。但老太太一声不吭,就要毁孙儿们的前程,未免太狠心了些。难道兄弟们日后科举顺利,有了功名,不是给老太太脸上增光的?为何老太太非要拦着不许他们出人头地不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