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太后身边的嬷嬷这时候赶到,听见个话尾,知道卞举人没说什么不恰当的话,脸色倒还算温和。她蹲身请求四皇子:“娘娘要出发了,请小主子回车去吧?到了寺里,自有地方给小主子玩耍。”
四皇子甜甜笑着应了,多看了卞举人一眼,便笑着跑回了自己的马车。小太监慌忙跟了上去。
四皇子与三皇子同坐一车,前者回到车中时,后者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但为了给太后留下好印象,他还得继续装出个好哥哥的模样来:“可算回来了。这地方能有什么好玩的?你跑来跑去,也不怕脏了你的脚?”他压根儿就没打算下车!
四皇子甜甜笑着说:“好玩的,刚才遇到个读书人,说话可老实了。”
三皇子不以为然:“书呆子多了去了,这样的人哪里好玩?”
四皇子笑着低头玩起了自己的玩具,没有回答。三皇子见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扭开头去。
这种整天笑眯眯地只懂得吃和玩的小孩子,真不知道太后与父皇为什么会喜欢。
太后的车驾很快离开了。卞举人站在路边,目送他们远去,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他回头看向闻声出门的母亲与妻子,三人面面相觑。
慕林 第五百四十八章 失望
太后并没有如谢映容所说的那样,召见送热水的卞家人,并且对卞举人说任何夸奖的话,反而是借完热水后,就直接离开了。卞家人不由得感到怅然若失,回到小宅子里,看着那一套三件的炉瓶三事,才稍稍回过神来。
卞太太对这件所谓的“美事”原本就抱有疑惑,因此也清醒得最早,笑着安抚婆婆与丈夫:“能得这样的赏赐,已经极难得了。虽然我们平日里没少听姑太太说宁国侯府得了宫里的厚赏,家里又添了什么内造的物件,但我们自个儿家除了内务府出品的点心和衣料,是真的什么都没得到过。如今有这一套炉瓶三事,也能做个传家宝,供在家里正堂上,亲友来见到,说起来也是难得的体面!”
卞老太太的心里仍旧不太好受。她去过宁国侯府看女儿女婿,认得这样的炉瓶三事,不过是内务府出品的寻常货色,做工固然是精湛的,可太后娘娘一年里不知要赏几百套这样的东西下去,能有多稀罕呢?在差不多身位地位的邻居们面前显摆一下无妨,遇上真正的亲友,比如宁国侯府那样的人家,拿出来也是贻笑大方。
况且,她更希望儿子能得到贵人青睐,一套炉瓶三事罢了,她家也不是买不起,要这个做什么?难道儿子将来考得进士,授官时还能把这套炉瓶三事拿到吏部去,向吏部的官员显摆,好叫人家给她儿子安排个好些的官职么?!
卞老太太不说话,卞举人倒觉得脸上过意不去,低声劝说老娘:“母亲,今日儿子虽听您的安排过来了,但说实话,这样的事……儿子心里是不愿意的。儿子已是举人,只需要等到下一科会试,竭尽全力考取进士功名,就能正常授官,凭借自己的才干得到皇上与朝廷重臣的赏识。这才是我们书香人家子弟的正途。父亲在世时,也是盼着儿子走科举正途入仕的。倘若儿子凭借着贵人的青睐,侥幸做了官,从此为贵人所驱使……即使能从此飞黄腾达,也不是我等读书人的风骨了。儿子若那样做了,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失望的!”
卞老太太听得眼圈儿红了,有些哽咽着说:“你说这样的话,我岂不是白费了心思,却做了不合你心意的事儿?我也是不忍见你一年年地苦熬,却一次又一次地落第,才想要给你另寻门路罢了,不成想你是这样看待我的想法的……罢罢罢,你不乐意就算了。贵人哪里是那么容易攀得上的?我们家不过是送出了一壶热水,便换得了一套炉瓶三事,已是占了大便宜了,再想要旁的也不可能。报恩寺里如今权贵云集,我们也挤不进去,就这样算了吧。我们卞家就没有大富大贵的命,何苦强求?!”
卞举人见老母哭了,连忙安慰,又说了许多赔罪的话,努力向母亲说明,自己并没有不领情的意思,原本也赞成母亲的想法的,但现在尝试过后,知道成效不佳,也没有遗憾了,接下来还是要继续寒窗苦读,参加会试。如果他下一科会试能顺利考取进士功名,入仕为官了,将来遇上今日遇见的几位贵人时,说不定会被认出来,到时候未必没有再得青睐的希望。
这话只是为了哄卞老太太的,卞老太太也心知肚明。今日统共只有一位疑似小皇子的贵人当面见过卞举人,孩子忘性大,过得几年,他还能认得有过一面之缘的卞举人么?就算认得,这位小皇子也只会是位王爷,做不了朝中人事的主儿,又能对一位小官员有什么助益?除非卞举人跑去给他做王府属官,就如同谢映容曾经说过的那样,靠着皇子的宠信,飞黄腾达。
但这并不是卞举人想要追求的前程,卞老太太也只是想一想,知道希望渺茫,也就不纠结了。
她不纠结,谢映容却开始纠结了。
谢映容发现太后并没有如同她所知道的前世经历一样,召见卞老太太与卞举人,并夸奖卞举人的孝道之后,就觉得不对劲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举人,同样是年老的妇人,太后对宅子的原主人与卞家人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谢映容上辈子没听说过那家人曾经得到炉瓶三事为赏赐,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后就对那家人另眼相看了。可她曾经向卞家人许诺的美好前景未能实现,这让她有些不敢去见失望的卞家人了。
谢映容还发现,卞举人没有见到上辈子的恩主三皇子,反倒是跟四皇子有了交集,虽然这说明不了什么,可她心里还是有些焦虑的。
也许卞举人还是要等到考中同进士后,被分派去了三皇子府,方才得到三皇子的赏识吧?提前让他们君臣见面,并没有什么意义。
谢映容咬了咬唇,觉得今天的事没有按照她的预想顺利进行,实在有些不吉利。接下来,她还得往报恩寺去,与薛四姑娘会合才行。但愿她与薛四姑娘的计划不会受前事所扰,能顺利实现。
她给薛四姑娘提供了柱国将军府与萧贵妃、三皇子甚至是太后与永宁长公主的喜好与忌讳,只希望薛四姑娘能成功讨得这些贵人的欢心,摆脱东宫太子的影响,另结一段好姻缘。
也不是说薛四姑娘上辈子的姻缘就不好了,她与柱国将军府的次子萧瑞订亲、成婚,据说也是夫妻恩爱非常,萧瑞对她一心一意,目无二色。然而萧瑞几年后会不明不白地死在三皇子手里——他那个秘密的身份,只要一被三皇子发现,本就是必死无疑的——他死后不久,江家也败了,谢映容没能打听到萧瑞妻子的消息,但三皇子对舅家十分厚待,哪怕他的亲舅舅柱国将军为萧瑞之死心存不满,自荐去了北方边境镇守,三皇子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格外厚赏了嫡亲表哥萧琮,给他封了爵位。作为萧家女眷的薛四姑娘,想必是平安无事的,只是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罢了。
反正都是嫁进萧家,如果薛四姑娘选择的不是庶出又有个要命身世的萧瑞,而是正儿八经的萧家嫡长子萧琮,那一切问题都会不存在了。她会有一个富贵安稳的未来,一个长命百岁的出色丈夫。
谢映容心想,自己为薛四姑娘安排了这样美好的未来,也算是回报了她上辈子的恩情了吧?倘若自己能靠着这份回报,得到薛四姑娘的帮助,也能给自己谋得一桩好亲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慕林 第五百四十九章 药方
卞家母子婆媳三人说完了话,卞老太太便来寻谢映容了。
她慈爱地对谢映容说:“好孩子,多亏了你,我们家才能得到太后的赏赐,这真是难得的体面。如今太后车驾已经去了报恩寺,我们家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早些回家去。你是什么打算呢?我们是把你送去薛四姑娘那儿,还是直接送你回家?”
卞家人不知道谢映容是私逃出来的,听她说是好友薛四姑娘邀她离京前去小住几日,也就相信了,只当她是求了好友薛四姑娘帮忙,才给自家寻了处临时落脚的宅子,要送她离开,自然也需要考虑,是不是把她送回薛四姑娘那儿去,继续多住几天的。
谢映容心知是怎么回事,当然不愿意回家,忙笑道:“您让人送我去见薛四姑娘就行了,我答应了要回去陪她的。她如今就在报恩寺,其实也是顺路,你们不如也一块儿过去吧?报恩寺里如今权贵云集,方才太后娘娘又赏了你们东西,索性趁热打铁,让卞叔叔去多结识几位贵人,兴许就有哪位对他另眼相看了呢?”
卞老太太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你卞叔叔是读书人脾气,自命清高,他认定自己有金榜题名、走正途入仕的一天,不大情愿去攀附权贵,以求幸进呢。若不是我一再要求,他今儿都不会过来。既然已经得了太后的赏赐,他要走,我也拦不住他了。更何况,太后刚刚才见过我们,若我们再去报恩寺里钻营,万一被太后身边的人看见了,岂不是显得我们太过利欲熏心?若是惹得太后不喜,反而不妙,还是见好就收吧。有那一套炉瓶三事,我们家也不算是空手而归了。”
谢映容心中大不以为然,但此时却不能说反驳卞举人的话,以免惹得卞老太太不喜,便柔顺地说:“您家是正经书香门第,门风清正,行事自然与别家不同。”
卞老太太微笑着拍拍她的手:“你们谢家也是书香门第,比我们家强得多了。”
谢映容都快忘掉自个儿家里也是高官显宦了,下意识地就要奉承卞老太太,此时也只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自夸的话。在她看来,在北平做个三品的外官,算不得什么风光,燕王再有权势,难道还能跟新君相比?程笃将来可是新君的心腹重臣呢!自家亲爹谢璞哪儿能及得上他半分?只要她做了程笃的正妻,日后那威风的亲爹也只有在她面前伏低做小的份了!
想到程笃,谢映容倒是记起了正事来:“不知道之前那份药方,老太太给宁国侯府送去了没有?程大哥哥可吃过药了么?效果如何?”
卞老太太道:“昨儿一拿到药方,就直接送到我闺女女婿那儿去了,当时说是请太医看了,应是对症的,只是晚上吃了药,早上还没信儿过来,也不知道药效如何,一会儿叫人去问一声,就知晓了。”她心里其实也不大有底,谢映容不知打哪里弄来一张药方,据说是她之前生病时用过的,极灵验的一张方子,让他们去给程笃试试。若是不放心,还可以叫诊病的大夫看一看,确认对症了再让程笃吃药。
卞老太太自己是半信半疑的,总觉得谢映容之前得的病,好象跟外孙程笃的病不是一回事,而且病情也拖了很久才有起色,不象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只是她也是好意,让太医瞧一眼也没什么。若是对症,那自然再好不过。
谢映容却很有信心:“程大哥哥定会平安无事的,那药正对他的症状呢!”当然是对症的,上辈子宁国侯府为程笃的重病束手无措,眼看着只能等着他断气了,是左思云不知用什么法子请动了从前任过太医院院判的一个老头子上门给他诊治,开出这么一个方子来,程笃才吃了两天药,病就好了大半。
正因为有这么一份恩情在,宁国侯亲自出面向左家提亲,磨得皇帝都帮忙说情了,大理寺卿左肇知方才点了头,不再反对侄女儿的婚事。江太太小程氏拿娘家这件趣闻当茶余饭后的话题,跟儿子们好生嘲笑了一番嫡长兄程信那一房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只娶回来一个御史之女,连带的那份药方,也没少拿出来嚼舌头。
那药方上用的药并不十分名贵,几乎都是常用药,却不知为何药效会如此显著。谢映容暗中背下,原是因为自己也恰好得了风寒,生怕江绍良正妻曹文莺不给自己请好大夫医治,所以私下里打发人出去配药。那药方倒也确实灵验,她喝了七八天,风寒就彻底好了,因此她至今记得牢。
如今,她谢映容拿出这份药方给程笃,把那救命的恩情给截了胡,左肇知又反对侄女儿嫁入宁国侯府,程笃跟左思云的姻缘就算是黄了!反倒是她这一边,有救命之恩在,宁国侯定然也愿意为了报恩,向谢家提亲的!她虽是庶出,父亲却是三品高官,与左思云一个御史嫡女相比,身份只高不低。父亲谢璞更没理由拒绝与侯府联姻,放弃一个在京中得到强援的机会!她与程笃的姻缘,这可不就结上了?!
就算谢家所有人都反对她攀附程笃又如何?她有这一张药方在手,再凭着上辈子的记忆,想做什么事做不成呢?!
谢映容志得意满,等到卞家的下人传来宁国侯府的最新消息,得知她那张药方起了效用,程笃吃过药后,难得地睡了一个安稳觉,早起还咳嗽得少了,她心里就更加得意。就算来复诊的太医说,那方子虽然对症,但还需要略改两样药材,其他药材的份量也需要减轻些,她也没放在心上,认为那太医是为了挽回自己的脸面,证明自己并非无能,方才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的。
她根本没想过,程笃的病情随着时日长短,也会有起伏变化,几日后适用的方子,眼下未必就百分百合适。她只需要确认自己拿出来的药方有用,能救得了程笃的性命就行,至于其他的旁枝末节,她又不是大夫,何须理会?
卞家人得知外孙病情有所好转,都十分惊喜,连带的把此行的遗憾都给抛诸脑后了,只想着赶紧去宁国侯府看程笃去。卞老太太心急,带着儿子要先走一步,卞太太便担起了送谢映容去报恩寺的重任,微笑着吩咐下人替谢映容主仆把随行的行李送上马车,然后亲自拉着谢映容的手,登车而去。
她们没能顺利进入报恩寺。太后与皇子们都已经入了寺,寺中也是达官贵人云集,岂能再容外人随意进出?卞家虽然有宁国侯府这么一门体面的姻亲,可因为程宝钏惹了事,宁国侯府已经灰溜溜地合家撤走了,并不在寺中。卞家自身份量不足,敲不开此时报恩寺的大门,只得报了薛四姑娘的名号。
然而守门的僧人在寺里转了一圈出来,却告诉她们,薛四姑娘声称与谢三姑娘并不熟,眼下没空接待。
谢映容懵了。
慕林 第五百五十章 山门
谢映容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答复。
她不相信这是薛四姑娘说的话,便猜想会不会是旁人越俎代庖?毕竟薛四姑娘不是孤家寡人,她到报恩寺来肯定是要跟薛家其他人聚在一起的。倘若是薛家哪个人不清楚内情,觉得一个谢家的庶女算不得什么大人物,随口替薛四姑娘把来人打发了,也没什么出奇。薛四姑娘恐怕这会子还不知道有人找她呢!
这么想着,谢映容便不死心地请那守门的僧人再去传一次话,不是找薛家的人传,而是直接找薛四姑娘。
然而僧人怎么可能答应?那些姑娘小姐们都是与长辈们待在一处的,他们要替人传话,当然不可能越过下人与人家姑娘的家长,直接来到姑娘面前,那太过分了,不是他们出家人该做的。况且今日寺中来了贵客,达官贵人云集,寺里绝不可能容许出现任何差错。他一个守门的,怎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让人挑剔报恩寺规矩的事?
再说了,有心要挤进寺里攀附权贵,却因为身份所限,只能被挡在山门之外望洋兴叹的,又何止是一个两个?眼前这位女施主,既然报的是卞家的名号,那也不过是小官宦人家罢了,与门外其他滞留着不肯走的马车里的官眷们相比,身份只怕还有些不如呢。就连那些四、五品的人家,都没能进入寺内,他凭什么让这位六品小宦家的女孩儿,仗着跟某位贵女有几分交情,就得以进入寺内去呢?况且人家薛四姑娘,都已经说了与她不是很熟了。
僧人拒绝再走一趟,非常直白地告诉谢映容,那话真的是薛四姑娘说的,他远远听见她这么吩咐下人传话了,出家人不打诳语。
可谢映容不相信,她与薛四姑娘有约在先,又给对方提供了那么多重要的信息,如今正是讨要回报的时候,对方又怎会忽然说与她不熟呢?上辈子薛四姑娘和善无比地帮助了一无所有的她,这辈子没理由就忽然变脸了。
僧人不肯捎话,谢映容只得求卞太太,借用宁国侯府的名义,再让僧人进寺传一回话。
然而卞太太拒绝了。她有些尴尬地把谢映容拉远了几步,才压低声音说:“薛四姑娘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你与她似乎并没有很深的交情,先前也没听说过与她有什么来往,能求得她帮忙,租到那处宅子,已经十分难得,实在不好强求太多。兴许是这点小事也要请薛四姑娘帮忙,她有些不耐烦了吧?就算你曾经对她有过相救之恩,如今的薛家也是今非昔比了……”
谢映容曾经在卞家住过几个月,卞太太很清楚她确实跟薛四姑娘不是什么要好的朋友,否则那几个月里,后者怎会从来没探过病?后来谢映容回了谢家,也一直在养病,直到年后才听说好得差不多了,更不可能出门交际。谢映容拿去年的“救命之恩”说事儿,卞太太是相信的,只是也觉得,人家薛家如今已是东宫外戚,不同以往,薛四姑娘就如同曾经的谢家夫人曹氏一般身份高贵,傲慢清高、目下无尘都是正常的,能帮忙租房子,还帮着打听了不少消息,就已经很不错了。谢映容如今又再来求她提携,是不是太过贪心了些?
卞太太反过来劝谢映容:“进不去报恩寺也没什么,你本就是想要离京前多陪陪薛四姑娘这位朋友,既然如今她不得空,你就回家去吧?你说过你的兄姐好象都到报恩寺来了吧?不知是住在寺中,还是在附近租宅子居住?还是我直接把你送回珍珠桥去?”卞家人不是很清楚谢家如今已经几乎撤离了那座大宅,那里只剩下几个看房子的下人了。
谢映容迅速收回思绪,略有些警惕地说:“我听说哥哥姐姐们是住在报恩寺里的斋院,却不知道是哪一间。如今我进不去,也没法与他们会合了。不过我想,这报恩寺如今门禁森严,都是因为有太后在此的关系,等到太后尊驾离开,这门禁就会取消了,我想要出入山门,都不会再有阻碍。卞婶娘还要赶着去宁国侯府与老太太、卞叔叔会合,我就不麻烦您了,您把我留在这里,借我一辆马车,一个车夫,我与蜜蜡等待山门开禁,再想法子去找薛……找我哥哥姐姐们就好。”
谢映容想要尽快摆脱想亲自送她回家的卞太太,但卞太太却是个很负责任的人:“不成,老太太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把你送到薛四姑娘手中,如今既然办不到了,至少也要把你送回家去,怎能半道上将你丢在路边不管了?宁国侯府那边也不急,我知道外甥病情有了起色,晚些再过去看他,也是一样的。谢三姑娘既然打算等山门重开,那我就在这里陪你。”说罢就要请谢映容一道回车里去,她们可以把马车驶到稍远些的角落。她有看到附近不少避风的地方都停有马车。
谢映容见她不肯离开,心中不由得有些急了,忙道:“老太太与卞叔叔都在宁国侯府,卞大妹妹与卞小弟在家也不知如何了,卞婶娘真的不回去看看他们么?!”
卞太太只觉得谢映容的言行有些古怪:“不要紧的,家里有丫头婆子们看着呢,两个孩子也不是不懂事只知道胡闹的性子,我在外头多待一会儿,也不打紧。”其实她又何尝不想丢下谢映容走人呢?但谢映容提供的药方确实对程笃帮助极大,就冲着这份恩情,她也不能把小姑娘丢在报恩寺门口转身就走。
谢映容此刻却恨极了她的负责任,正绞尽脑汁想理由说服她离开,却冷不妨听到蜜蜡在旁尖叫了一声。她不耐烦地扭头看去,发现蜜蜡仿佛见鬼一般盯着自己的身后。她下意识地转过身,发现二姐姐谢映真正从斜对面一辆刚刚驶来的马车上走下,带着几个丫头婆子,板着脸朝她走过来。
谢映容顿时手脚冰冷,她飞快地看了卞太太一眼,担心谢映真会在卞太太面前拆穿自己逃家的行为。她没料到会在报恩寺外被家人抓住的,更没料到卞家人也会在场看得分明。倘若卞家人知道了她的种种行事,告诉了宁国侯府,那宁国侯就算原本有意为了报恩而向她提亲,只怕也要犹豫了吧?
就在谢映容慌得六神无主之际,一无所知的卞太太露出了笑脸,朝谢慕林迎了上去。
慕林 第五百五十一章 影射
谢慕林早就派了人守在报恩寺山门前,提防谢映容会跟着薛四姑娘或者卞家人入寺。哪怕薛四姑娘写信来撇清了关系,卞家人又一直不见踪影,她也没放松过,如今总算等到了想要找的人。
谢显之也事先跟报恩寺的僧人打过招呼,只要谢映容一入寺,就会有人向他报信的。那守门的僧人去了一趟薛家人聚集的静室,随后便有人把消息报到谢显之处。只是他当时正陪在马二公子身边,脱不得身,只得把事情交给二妹妹谢慕林处理。谢慕林从东门坐马车飞快赶过来,总算拦住了谢映容与卞太太。
谢慕林跟笑着迎上来的卞太太寒暄两句,便知道对方什么都不知情,八成是被谢映容哄骗了。她也不多言,只冲面色惨白的谢映容笑了一笑,便对卞太太道:“多谢您把舍妹送回来了。舍妹在家被宠坏了,仗着长辈们都不在,便不服我们兄姐三人的管教,做事只凭着性子来。我们告诉她,等承恩公夫人出殡之后,便要离开京城,返回老家湖阴去,她非要吵着出门见朋友。我们不许,她竟自个儿偷偷跑了……”
谢映容冷汗直冒,飞扑上来抓住了谢慕林的手臂,想要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又怕叫卞太太看见了,会太破坏自己的乖巧形象,一时间左右为难。
幸好谢慕林没有把翻墙的事说出来,只是笑眯眯地说:“后来我们知道她是去找薛四姑娘了,才算稍稍安心了些。只是薛家与我们谢家素无交情,她统共也只见过薛四姑娘一面罢了,贸然跑去请人家帮忙,就算她曾经救助过薛四姑娘,也显得太过唐突了。她救人是在我们谢家出事之前,可我们全家处境最艰难的时候,薛家也不曾露过面,哪怕是说句安慰的话,可见人家并不打算跟我们扯上关系,女孩儿之间的恩情也没叫他们放在眼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