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何婆子也小声说:“若换了是三姑娘,只怕早就答应了。可二姑娘若是三姑娘那样的人,老太太如今也不会如此疼她了。”
“说得也是。”谢老太太撇嘴道,“死丫头,也就是仗着我如今疼她,才敢成天气我罢了!”一时间,她竟不知自己是应该生气,还是应该高兴了。若说谢慕林愿意看在她那些私房的份上,干脆地改口答应跟她回京,她肯定高兴不起来,兴许还要哭一哭;可她连私房都许出去了,谢慕林还是不肯跟她走,那也同样令人生气不已。
她明明是谢慕林的亲祖母,谢慕林却为了亲娘文氏与兄弟们,兴许还有二房的宋氏,宁可叫她这个祖母一个人回京,也不愿意同行,她怎么就觉得那么委屈呢?!
谢老太太心里酸溜溜的,一时又想起了京中的两个孙女儿。谢映慧倒罢了,脾气一向大得很,好歹如今还有个通报消息,叫她知道真相的好处。可谢映容就真的太可恶了!谢老太太满脑子都开始思考,要给三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好亲事,才能出了这口恶气了。
谢慕林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了谢老太太的心头宝,她在老宅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功课要写,书要看(背),字要练,还要开始练习画竹子了。除此之外,刺绣的基础技能,还需要反复练习,织布的技术,也需要继续提高。最关键的是,她该把书房空间里关于织机的技术,拿出来斟酌了。





慕林 第三百三十四章 飞梭
谢慕林觉得自己有点傻。
她整天盘算着要把珍妮“纺织机”捣鼓出来,好提高现有织机的性能,却在认真重新翻看过初中历史课本和《辞海》中的相关词条后,才发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珍妮机,全称是“珍妮纺纱机”,它是用来纺纱的,不是用来织布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是因为有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使得织布速度大幅提高,棉纱供应不上了,然后才有一个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正式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珍妮纺纱机可以一次性生产十几条棉纱,大幅提高了棉纱的生产效率,但它纺出的棉纱也有偏细、易断的缺点。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谢慕林现在想要提高织机的效率,暂时又还看不到湖阴县一带有什么棉线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她应该把时间精力放在飞梭纺织机上,而不是去捣鼓什么珍妮机。
她才读了四年大学,居然就把历史课的内容给丢到了脑后,犯了这么大的错误。谢慕林都觉得自己没脸去见高中的历史老师了。
飞梭纺织机的图很少,谢慕林只能在初中历史课本和参考资料上,找到两张很小的图片,模模糊糊是几个长短不一的梭子模样。
她再根据课本上的描述,又查了《辞海》,才从这东西的文字定义中,大概猜出它是个什么模样,然后,就迅速想起了高中时的经历。
那时她刚刚从爷爷奶奶所在的北方乡镇离开,转道去了外公外婆所在的广东省二线城市读书,重读一年高一。那里的学校上课的方式、风格,甚至连老师说话的口音,都跟从前的学校大不一样。历史老师用了动画来演示珍妮纺纱机与飞梭纺织机的运作原理,令乡下妹谢慕林大开眼界,印象很深刻。现在仔细一回想,她也就记起了当年看过的动画了。
飞梭纺织机里的飞梭,是要安在一个滑槽中的,滑槽两端安装有弹簧,使得飞梭迅速来回穿行于经线之间,提高织布速度。这个滑槽的结构,动画中并没有清晰的结构显示,谢慕林也记不清楚了,但飞梭她还记得如何运作。现在哪怕是弄出这么一个梭子来,不用滑槽,不安弹簧,只靠双手去让它在织机上“飞”起来,也能提高不少织布的效率,只是不如真正的飞梭织布机快而已。
这种机械上的东西,谢慕林没法通过伪造一本旧书或笔记,来解释它的出处,因为织机的图纸太明显了,不是几行糊模不清的字就能蒙混过去的。谢慕林自己又不具备古书造假的技术。与其做出一本破绽百出的“古书”,还不如直接拿灵光一闪搪塞过去呢。
目前闺学里教学用的织布机,也用梭子,只是梭子式样很传统罢了。把这个传统的梭子变成飞梭,只需要一点灵思妙想就能办到,原理也很简单。至于要如何给这个飞梭安上滑槽,那是以后的事了。
谢慕林在考虑要不要招揽一两个纺织技术特别出众,又通晓织布机制造的人才到自家来?这样以后她可以想办法“启发”这个人,让真正的飞梭纺织机现于人世。必要的时候,珍妮纺纱机什么的,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发明”出来的嘛……
谢慕林亲自画了几十张飞梭的图纸,各种大小尺寸的都有,自己也拿不定哪一款更好,索性就全都交给马路遥,让他去找几个好木匠,不光是前湾村那个,湖阴县城里手艺好的木匠也要,都照着图纸,用不同的木料,给她做几十个样本出来瞧瞧,顺带还要做一批配套的线轴。
等到样本做出来了,她就亲自把棉线缠到线轴上去,然后插装到飞梭上,拿到织机上慢慢做试验。
她也不着急,反正这一个个不同尺寸大小材质的飞梭试用下来,她总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一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拿出靠谱的“发明”,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谢慕林一边做着飞梭的试验,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学业与绘画练习。谢老太太那边,她就按照往日的惯例对待,并没有额外分心去留意。她实在是太忙了,忙到没空去理会谢老太太又闹什么别扭。闺学的功课与飞梭等事就已经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的精力,更别说她每旬还要抽出时间来,帮母亲文氏算家里的账目,免得叫宛琴有机会钻空子。小妹谢映芬与二房的表妹杨沅还不省心,近日正磨着她,要求她履行承诺,陪她们做新点心。
谢慕林确实是答应过她们的,倒不好食言。她想着八月马上就到了,自己又早有心要捣鼓一下广式月饼,丰富一下自家的点心食谱,便趁着飞梭那边稍稍有了进展,闺学又为过节放假停了课的当口,向谢老太太辞行,打算回新宅去住两天,连月饼带教妹妹们做点心,都一并解决了。
谢徽之已经答应了会过来陪谢老太太两日,倒也不愁老太太没人陪伴。不过她的病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需要再休养些时日,补充一下元气罢了。杜逢春老爷子都不再亲自上门复诊了,最多是打发徒弟过来诊个平安脉,所以就算放她在老宅待几日,也没有问题,反正还有马路遥夫妻以及珍珠、何婆子在呢。
谢老太太却拉长了脸,十分不情愿放谢慕林回去:“你若有事,就回去办,天黑前回来就好了,无缘无故地跑去谢家角住那么多天做什么?!我才不要让谢徽之那臭小子来陪我,他半点不知道孝敬人,只会嬉皮笑脸地说笑话,自以为风趣,其实讨厌得很,我都不想看见他!”
谢慕林一听便知道老太太又闹别扭了,哄她说:“三弟也是一片孝心,只是他陪您的时间少了,不知道该如何哄您开心罢了。他那样的性子,愿意给您讲笑话,逗您高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您瞧我们家的人,哪个是擅长说笑逗趣的模样?虽说您老人家一向更喜欢我这种开口就怼人的孙辈,但有个愿意讨您欢喜的孙子,调剂一下也不错呀?”
谢老太太有些哭笑不得:“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只是叫你别在外头过夜,每天都要回家里来才好。你给我扯到哪里去了?”
谢慕林哂道:“瞧您说的,新宅那头才是家呢,我正是要回家去住,如何能算是在外头?况且马上就要过中秋了,这还是我们家回乡后头一次过大节日,要如何往京里送礼,还有族人亲友间如何礼尚往来,事情繁多忙乱着呢。琴姨娘只懂得侯府的规矩,在这种事情上是没办法指望的。哥哥们又要忙于学业。我娘一个人哪里操持得过来?我少不得要回去帮衬她一番。”
她眼见着谢老太太张嘴就要驳回,便抢先一步开了口:“说起来,今年中秋,您老人家还打算继续留在老宅过吗?那不好吧?中秋可是一家团圆的时候,怎么好叫您孤零零一个在外头过节?不如老太太您也随我一起搬回家里去?人多也热闹些。”




慕林 第三百三十五章 劝和
谢慕林一提让谢老太太搬回谢家角,后者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习惯性地拉长了脸拒绝道:“不去!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么?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提这事儿干什么?!”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谢慕林淡定地表示,“您以前不回谢家角,不是担心消息走漏,会让京里的永宁长公主知晓您的行踪,然后派人来对您不利吗?现在既然都弄清楚了,一切都是三妹妹故意说谎吓唬人的,永宁长公主压根儿就没打算搭理您老人家,自然更不会对您不利了,那您也就没必要再隐姓埋名了嘛。总是待在老宅里,院子都不出,您不会觉得无聊吗?趁着过节的机会,搬回谢家角去,也瞧瞧咱们家的新宅子是怎样的,爹爹给您准备的新院子又如何。
“中秋节时,族里家家户户都是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只要您待人客气些,和气些,别动不动就跟人拌嘴,再说几句好话哄人,大家估计也就懒得跟您计较以前的事儿了,省得节都过得不开心。等过完节,往事已经揭过,您就能正常在族里生活,那岂不是比您一个人清清冷冷地住在老宅这边强?就算您病好了之后要回京城去,至少也没了心理负担。爹爹在北平知道您跟族人和解了,也定会感到十分高兴的。”
坦白讲,谢慕林这番话已是极为谢老太太考虑了,甚至还有点对不住族人的意思,然而谢老太太并不是很领情。她还撇着嘴说:“我又没做错什么,干嘛要去说好话讨好别人?我儿子可是三品的高官!谢氏全族就没一个比我儿子更有出息的!理当是别人来巴结讨好我才是!死丫头,你把话说反了吧?!”
谢慕林瞥了她一眼,见她是真心这么认为的,完全没有跟谢氏宗族和解的意愿,便也不啰嗦了:“那行吧,反正族人们也不是很想跟您和解,既然您没有这个意思,也就不必勉强人家配合了。说实话,族人们待我不错,若为了您老人家,非得让他们受委屈,我这心里实在是很过意不去。您这么说,倒是省得我去做坏人了,心里也轻松些。”
谢老太太眨了眨眼:“什么?这话是什么意思?”
谢慕林也不去解释:“您就不必问了,反正您也不想跟族人们和解,更不想搬回谢家角去。那这个中秋节,我估计您老人家就得一个人过了。幸好还有珍珠姐姐与何妈妈陪您,不过其他下人也有亲友在谢家角或是湖阴县城的,我恐怕得提前给他们放一两日的假,好让他们能跟亲友吃顿团圆饭,也算是嘉奖他们这些日子的辛苦了。老太太您能顺利把病养好,也少不得他们用心服侍的功劳呢。”
谢老太太顿时又瞪人了:“你在说什么呢?你还真要丢下我一个人在老宅,自个儿跑去新宅过节?!难道不该是你们一家子都过来陪我么?!往年都是这样的规矩,就算你爹不在家,也从来没有你们自个儿过节,却把我丢开不管的道理!连中秋都不能陪着我过,你们母子几个的孝道又在哪里?!”
谢慕林哂道:“您不是不愿意回谢家角去吗?我们一家总要参加族里贺中秋的仪式和宴席吧?至少祭祖是不能缺席的,自家私下里,两位老太爷也要祭一祭。本来,您要是愿意回去,就该是由您带着我们这些小辈去祭祀老太爷的。可您不肯回去,我娘和哥哥们再缺席,叫老太爷怎么办?族里人看着太不象话了,到时候还不是要算到我爹爹头上?爹爹是做官的人,叫人说他过中秋连亲爹都不祭了,挑剔他的孝道怎么办?”
谢老太太噎了一下,才犟着脖子道:“那就等你们祭完了,再来陪我。那些用不着参加祭祖的孩子,也可以先到我这里来。”虽然她平日总说,不耐烦见到其他孙辈,但若是中秋节时,他们不来陪她过节,她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谢慕林的回答还是那么不中听:“族里的大祭,从来都是男女老少全员参民的,除非病重得下不来床,否则谁都不能缺席。您老人家原本也该出现的,只是您回乡后,一直不许我们泄露这个消息,因此族人们大多都不知道您在这里,也就不会挑剔您的礼数。否则,就算老一辈的不愿意与您相见,小辈们依礼也该来拜见了,您也要回族里向几位辈份大的长辈问安,那才是应有之仪,不然就要被人挑剔您书香官宦人家的教养了。”
一向自诩是官家千金出身、自重身份的谢老太太无言以对,十分不自然地连咳了几声,表情也有些讪讪地。若不想进行这后续的礼尚往来,她最好的做法自然是继续保持沉默,努力装作自己不在湖阴县。那么一来,她就不能强求文氏带着孩子在中秋夜前来老宅陪她过节了,因为那么多人离开谢家角,肯定会惊动全族上下的。
谢老太太心里不由得憋闷得慌:“我如今就象是做了贼似的,就连让媳妇孙子陪我过中秋节,都不行了。世上哪儿有这样的道理?我活了几十岁,就没见过这样的事儿!”
谢慕林笑笑:“所以说,您回谢家角去就好了嘛。跟族人们和解了,为当年的事赔个礼,趁着过节,大家高兴,事情混一混就过去了,大家以后和气相处。到时候您想要娘和我们陪您干啥都方便,用不着象现在这样偷偷摸摸的。您偏不肯答应。”
谢老太太啐道:“我才不要去给别人赔礼讨好呢!我又没做错什么。如今我儿子是族里官职最高、最有出息的人,只有别人来巴结奉承我的,没有我给人低声下气赔小心的道理。若我真的那么做了,还不被宋氏笑话死?我就是死了,也不能叫她看我的笑话!”
谢慕林哂道:“二祖母从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也没笑话过您什么。从头到尾都是您在单方面敌视人家,想象着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其实不过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罢了。老太太何必这样想不开?只要您放开心胸,放下架子,主动与族人和解了,不再敌视别人,您就会不难发现,您想过的那些事,通通都不会发生。二祖母有自己的儿孙,日子也过得很好,从来就没想过要跟您争些什么,更不打算把您比下去。”因为她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谢老太太听着又恼了:“照这么说,那宋氏竟是个再宽宏大量不过的好人了?那我就是小鸡肚肠的坏心老太婆了是不是?!我就知道你这死丫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想回去陪那姓宋的过节,就只管去!我才不稀罕有人陪呢!”说罢就气冲冲地摔东西撵人。
谢慕林淡定地走出后楼,珍珠惴惴不安地追了上来:“二姑娘,老太太其实就是一时恼了,并不是真心要赶你走……”
谢慕林冲她摆摆手,微微一笑:“没事儿,她赶我就走。这下我回家过节,多住几天,老太太也不能骂我啦,毕竟我是照她的吩咐行事嘛!”




慕林 第三百三十六章 动摇
谢慕林真的走了,还兴高采烈,包袱款款,不但带走了贴身侍候的大丫头翠蕉,还顺带捎上了几个在老宅侍候时间比较长的男女仆妇,让他们轮休。
谢老太太得到消息的时候,船都已经离开码头了。她老人家原本还生着气呢,一心要等谢慕林来赔不是呢,为此谢慕林临行前来辞别时,她还拿了一下乔,拒不见面。如今听说人真的走了,她才有些慌了。
谢老太太蹬蹬蹬地亲自跑出了老宅大门,远远眺望着自家的船真个离了岸,顿时就一肚子委屈心酸冲上了喉咙,恨不得开口就要骂那没良心的死丫头。
可偏偏前院的下人都惊讶地看着她,一向自重身份的谢老太太怎么可能在他们面前失仪?板着脸又回到了后楼坐下,方才忍不住骂出了口:“死丫头!坏丫头!我说不见,她就真个一声招呼不打,直接走了!她这是存心的,存心要气死我!亏我还觉得她好,真真是瞎了眼!”
珍珠被她折腾得多了,现在人已经淡定了许多,又笃定自己的饭碗不会因为谢老太太的喜恶而受到影响,哪怕是离了职也不愁前程,所以说话都大胆了不少:“老太太这又是何苦呢?您明明知道二姑娘是什么脾气,素来是直来直去,不玩虚的。您不想让她走,想要她留下来陪您过节,直说就是了。您说不稀罕有人陪,她就真能当您不稀罕了。您一赶她,她是真的会走人的!这也不是头一回了,您怎么就还没习惯呢?”
谢老太太扁了扁嘴,觉得自己眼泪都要出来了:“这种事谁要习惯呀?凭什么要我习惯?!她才是晚辈,我是她亲祖母!从来只有她听我的,没有我围着她转的道理!”
珍珠叹了口气:“所以,二姑娘如今不就听您的话,回去新宅陪二老太太过节了么?您在这里再生气,又有什么用?”
谢老太太随手拿起一个茶杯,就往珍珠身上扔:“死丫头,如今连你也来气我了!”
珍珠一手接住杯子,低下头不说话。何婆子见状,忙上前不着痕迹地推了她一把,挡在她面前,向谢老太太赔笑道:“老太太别生气,珍珠这丫头年轻,还不懂事呢!”
珍珠迅速揣着杯子,低头溜了出去。
谢老太太其实也没心情跟珍珠计较。她何尝不知道珍珠说的话有道理?只是心头这口气咽不下去罢了。她明明对谢慕林那么好,都差点儿答应把私房首饰留给这个名分上只是侄孙女儿的小辈了,结果呢?对方既不肯跟她进京,也不肯丢下其他人,跑来老宅陪她过中秋节。她只觉得自己的一番真心都被狗吃了,实在是委屈得紧。
何婆子便劝她:“老太太何必如此生气?二姑娘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仔细想来,也是为了老太太您好。您心里也清楚,二姑娘是真心孝顺您的,别看她嘴上说话不客气,有时候做事也不肯听您吩咐,但若不是真心盼着您好,又何必放着新宅子不住,跑到这荒山野岭的老宅子里,给您侍了两个月的疾呢?您如今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吃饭也有胃口了,走路也有劲儿,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与先前刚回湖阴时的模样,大不相同。这还不都是二姑娘的功劳么?”
谢老太太撇着嘴,不情不愿地道:“她是还有点孝心,可惜就是性子太别扭了。要孝顺,怎的就不能孝顺到底呢?她舍不得亲娘和兄弟,不肯丢下一大家子,陪我回京,也就罢了。叫她来陪我过个中秋节,她也不肯答应,还叫我去跟族里和解……我呸!谁要跟那群乡下土包子赔不是呀?我又没做错什么!
“当年我虽然没跟族里打招呼,就把产业卖了,可那产业是我自家的,我想卖就卖,族里凭什么骂我?还不是觉得我卖了产业,他们就没处来钱了么?老太爷在世时,愿意让族里沾光,那是他的事。我不愿意,谁说我就有错了?我一个寡妇失业的,还要供养儿子读书科举,不耐烦经营产业了,还不能卖掉么?族里那一个个大老爷们儿,凭什么来吸我的血,还要骂人呢?!”
何婆子扯了扯嘴角,压低声音道:“这事儿老太太自然有老太太的道理。可是老太爷临终前,也是有过交代的。老太太卖产业,一声招呼不打,只在暗地里行事,还瞒着老爷,打着老爷的旗号去做,差点儿叫老爷被人说成是败家子儿……这些事说出去,族里要怪您,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别的不提,光是老太爷遗言这一点,就交代不过去了。”
谢老太太的腰杆顿时挺不直了,脸也耷拉下来:“我……我这也是不得已……再说了,我是阿璞他娘,他当时年纪还小,我替他做主处置家里的产业,也是名公正道的,谁能说我的不是?”
何婆子赔笑道:“老太太自然有资格替老爷做主,只是当年……若是能事先跟族里打声招呼就好了。那些入了股的族人,若能把自己的股本抽回去,在咱们家产业里当差的族人,也能及时在别处找好差使,那随您怎么卖掉自家的产业,他们也没理由责怪您了。再说,当年若不是卖得太急,那些产业还能多得些银子呢。老爷几年后把铺子、庄子赎回来的时候,也就不用亏得那么厉害了。”
谢老太太越发觉得心虚:“我当年赶着离开呢,就没顾得上这些……还不都是宗房和宋氏他们逼的?!我就是害怕他们来寻我晦气,把阿璞抢走了,不许他认我这个亲娘,我才急着要走的。否则,我又怎会甘心贱卖了那些产业?每年都能赚好多银子呢!”
何婆子叹道:“老太太确实是不容易。”顿了一顿,“不过如今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宗房与二房便是有再大的气,也早就消了。至于其他族人,这十几年里没少受老爷的恩惠,哪里还好意思继续跟您过不去?其实二姑娘说的法子也不错,趁着过节,大家伙儿高兴,您跟族里的人见个面,说几句软和,这事儿就混过去了。谁也不会在过节的时候故意吵吵嚷嚷的,扫了大家的兴。而只要这个节过去了,以后谁还能跟您算后账呢?
“如此皆大欢喜,您喜欢在老宅住着,就在老宅住着,喜欢回新宅住,也可以回去。想要族里的晚辈到跟前来说笑取乐,也随便就能吩咐了。二姑娘功课忙,太太事情又多,几位少爷都要上学,四姑娘琴姨娘您又不喜欢……自打您的身体大好了,这老宅里没什么地方可逛的,您整天只能窝在院子里发呆,有什么意思?若能有族里的奶奶、姑娘们在跟前替您解闷,您这日子也不至于如此无聊呀?”
谢老太太心下微微一动,但还是硬着脖子摇了头:“谁稀罕哪?我才不要跟谢家人说软话。他们若主动来奉承我,倒也罢了。我原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跟他们计较的。”
何婆子偷偷看了她一眼,心知一向热爱交际的她其实已经动摇了。




慕林 第三百三十七章 点心
谢慕林是第二天才从进城采买的老宅仆人处,得知林婆子忽悠谢老太太这件事的。
林婆子特地捎了信给她,让她放心,自己和珍珠都会努力劝说谢老太太,让后者尽可能与谢氏族人和解,和睦共处。
1...100101102103104...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