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慎之,你说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出一出的戏,足以把人逼疯,我看再不停止,事情就失控了,你看如今连科举舞弊的事都出来了,上次还闹出河水决堤的事,说到底还是百姓遭殃。陛下英明神武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可是……”张修远不等顾青云回答就说了一大串。
大概是经常和年轻的秀才举人们接触,张修远的性子碰到一些事就会显得急躁。
在自己家里,大门和窗户又敞开着,顾青云也不怕流露出真情实感,闻言很是赞同,叹道:“是啊,虽说陛下控制得很好,像上次水师打仗就没人敢做小动作,只是这储君的位置一日不稳,其他皇子就觉得自己有机会,我总觉得这几个月气氛有些不对。”
他觉得主要是皇帝半年前病了一场,罢朝几天造成的。
这个国家如今正蒸蒸日上,他真怕因为立储的事出现什么动荡。说句心里话,他的内心还是属意太子的,以前的太子可能还有些高傲,但这些年来已经收敛起来,办事能力很强,对朝政又熟悉,想法和当今皇帝没有差多少,至少总比别的皇子会处理政事吧?偏偏皇帝就是不满意。
看到这些,顾青云觉得自己把顾永辰放回乡下是正确的,他甚至觉得明年的会试小儿子不来考更合适,免得他们三个都陷入漩涡,万一成为炮灰就不好了。
幸好这几个月顾永良因为守孝不用入宫轮值,否则他还要比现在更担心。
“这年头,有时候想好好做官做事都难,得小心不被人坑了。”张修远最终叹道,和顾青云对视一眼,两人相对苦笑。
两人到底不是决定性人物,说来说去还是谨慎行事,张修远就准备这段时间在家修身养性,不出去乱晃了。
科举舞弊案造成的影响深远,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一个月后,案情水落石出。当顾青云知道是楚大学士身边的贴身随从泄露试题,又有通政司的人帮忙,才使有秀才买到试题时,不由得目瞪口呆。
如此不谨慎!这是不是说以后几代的家生子都不可靠了?这是一个小人物引发的血案吧?
反正太子最终查出来的涉案官员竟然有十几人,根据涉案的轻重不是流放就是罢官,为首的主考官楚大学士是斩立决,其妻儿流放三千里,要不是念及楚家多年来的兢兢业业,相信判刑更加严重,牵涉更多。
顾青云不是特别了解太子这样做的原因,反正这事一出后,皇帝对于太子的秉公办案没什么表示,他自己倒是被派到扬州做乡试副主考官了,主考官则是由礼部的吴侍郎担任,主持扬州乡试重考事宜。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写得太慢了,非常抱歉。-_-||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53章 完成
此次乡试扬州所在的苏省既然被查出科举舞弊,那之前的考试成绩肯定被作废, 为了安抚民心, 朝廷决定苏省重新举办乡试。
想到八月份这帮秀才们刚经过九天的摧残,现在还得再考一次, 顾青云就深表同情, 尤其是现在已经十月底了, 天气逐渐转冷。
而对于他为何能成为副主考官,顾青云在早朝上听到吴侍郎推荐自己时, 正懵着呢,就见皇帝看了看他,问了一句,“顾爱卿可有异议?”
当时的他可是暗暗吓了一跳,来不及思考,只能拜道:“微臣谨遵圣命。”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顾青云和吴侍郎正在船头这里看风景。
“大人,之前还未来得及问, 您为何向陛下推荐我做这个苏省的副主考官?”因为时间紧急,上完早朝后,他立即回鸿胪寺和下属官员交接一些未完成的工作, 其实主要就是年底各藩国进贡的事, 这些都有成例在, 管少卿经验丰富,把这些事交给对方,他是很放心的。
之后就是回家收拾东行李, 简薇等人对他突然要离开可是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这是皇帝的命令,没办法只能照做了。
他们是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就出发了,根本没有多少准备时间。
吴侍郎负手而立,海风吹得他衣袂翻飞,他呵呵一笑,没有看向顾青云,反而看向海面,叹道:“慎之,你无须妄自菲薄,如今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老夫觉得你最合适。”说完就转身拍拍他的肩膀,问道,“可想好题目了?”
顾青云摇摇头:“还在想。”算了,不管吴侍郎是因为什么原因举荐自己,如今已成定局就不用再想。
至于出题,皇帝昨天上午直接把几位官员关起来出题,今天早上他们就把试题拿到了,如今在御林军手里,他们两人和以前一样,只需出一部分题目即可。
和吴侍郎聊了片刻,见海风吹起,温度又下降,天气寒凉,顾青云就忙道:“大人,这海风起来了,咱们还是回船舱休息吧,要保重身体。”这话得到了吴侍郎身边粗壮随从一个感激的眼神。
“老夫的身体一向挺好的。”吴侍郎颇有些得意地捻捻胡须,他一向注重保养,“慎之,上次老夫见你还是很喜欢画画的,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兴趣,有疑问的话可随时来找老夫。”
顾青云一囧,他当时是喜欢对方画的那幅画,但只是作为一张纪念画来看,当然欢喜。不过想想画画的确能修身养性,觉得等他致仕可以深入学习,免得致仕后的生活太过于无聊。
好不容易把吴侍郎劝回舱房,顾青云自己也回房开始思考该如何出题。
*
近几年,扬州城因为有个港口,经济发展得极快,人烟稠密,顾青云等人到达此地时,看到水面上百舸争流,港口处来往着全国各地的商人,竟然还有不少外国人……这繁华的一幕,让他颇有感慨。
不过当他注意到有人在不断偷瞄他们这一行人时,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下。有两队御林军跟着,他们的身份还用得着掩饰吗?
没有地方官接风洗尘,他们直接从码头到乡试会馆居住,有了这次科举舞弊案,顾青云等人行事更是谨慎。
“大人,你说苏省的秀才们是否能及时得到再考的消息?”顾青云问吴侍郎,还有十天就要开始乡试了,那些路远的秀才不知道能否及时赶上。虽说他听闻,自从有人怀疑科举舞弊后,大部分的秀才一直停留在城里打听消息,不过还是有些人怕惹上麻烦,早早就离开的。
“不用担心,重考的消息朝廷早就让人快马加鞭通知到县里,县学的教谕会挨个通知秀才。”吴侍郎是主考官,得到的消息比顾青云灵通全面一些。
顾青云闻言就放心了。
果然,等他们坐着马车从街道上经过时,顾青云就听到已经有人在议论乡试的事,他和吴侍郎的大名更是传得人尽皆知。
“哎呀,这次是吴大人做主考官,我记得他本人擅长诗画,还有一手好字,这次肯定很看重卷面的字体。”
“诗赋一定很难,在下不擅长诗赋啊。”
“诗赋再怎么难也是那个分值,不会变到哪去,值得注意的是经义一定很难,只希望不要出什么截搭题。”
“还有算学,顾大人既然来了,你们觉得他出的算学题是难是易?唉,早知道我之前就把顾大人出的算学书全部买下来了,我知道消息太晚,等想去买时已经没有了。”
“哈哈,希望算学题越难越好,在下对此颇有心得。”
“两位大人之前和外国谈判,你们说这次的考题会不会和外国有关?”
……
顾青云扶额,人流拥挤,他们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待通过时,这才短短的时间内就听到旁边茶楼上秀才们的议论声,这让他想起以前科考的时候,只是当时他们似乎没有这帮人消息灵通,对他和吴侍郎了解得极为清楚。
至于考题,顾青云还真出了一道有关于海关贸易平衡的策论题,只要吴侍郎同意,这道题就是这么确定下来。
“叔,那些学子可真有活力。”顾三元笑道,摸摸顾青云茶杯的温度,“考县试会好一点,早早就能知道县太爷喜欢的文风。”
这次出行,顾青云依然简单行事,身边只带了顾三元一人。
“都是这样的。”顾青云微微一笑,顾三元的儿子顾传阳跟顾永辰他们回乡了,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明年下场试一试。
至于顾永辰,顾青云考虑到如今的时局,上个月还是写了封信回乡,让小儿子不用参加明年三月的会试,方仁霄也同意他的意见。至于什么回京,看老家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状况如何,不过最迟应该是明年四月份就要回来,毕竟婚期就定在那个时候。
之后的乡试程序一如以前,只是考虑到如今天冷下来了,人手又比以往充足,出京之前,在请示过皇帝后,吴侍郎和顾青云定下规矩可以穿皮衣进场,而且是三天一场,一共三场,每场考完可以出场休息一个下午和晚上,和会试的时间一样,比以前的九天都待在贡院里好多了。
主要是担忧秀才们的身体状况,毕竟苏省出了这事,总要给点补偿。
有大家小心翼翼的行事,这次乡试顺利结束,中间没出什么大问题。
当顾青云重新踏上京城的土地时,终于能舒出一口气了。
这时已经是十二月下旬,距离过年没有多长时间了。
简薇见到他回来自然是大喜过望。
“我还以为你们会因为风雪不会回来那么快。”简薇围着他忙得团团转,一脸的欢喜。
“回来时从京杭大运河走的,中间没有多少波折。”顾青云全身泡在热水里,这间浴室有地暖,造价颇高,但这钱花得值,他现在全身暖洋洋的,极为舒服。
扬州是离京城不是很远,但这种天气来回奔波,还真有点受不住,差点就感染风寒了,像吴侍郎,回去估计就得请大夫开药,不过应该没那么严重。
“那你明天还要上朝吗?”简薇拿起布巾帮他搓背。
“不用,我和吴大人现在就等陛下召见了。”顾青云摇摇头,主持乡试回来等候皇帝召见是惯例,“对了,辰哥儿和小丫可曾写信回来?”
“还没有收到信。”说起这个,简薇就有点犯愁,“这两个孩子连个平安信都不报回来,等他们回来我定要说他们。”不知道他们会着急吗?九月份出京,算一算日子,这个月就该有信回来。
“辰哥儿不是第一次回乡,他自有分寸,指不定没有几天信就来了。”顾青云安慰她。
皇帝还算体贴,他在家里休整了一天后才被召见入宫,排在吴侍郎后面。
过程没多大波澜,他只需如实汇报乡试情况即可。不过令他惊讶的是,大概是看到乡试的题目,皇帝还问他有关于市舶司的事情。
幸好他事先对这方面有过关注,知道如今奢侈之风兴起,大家纷纷用银子购买海外的香料、珠宝这些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致使国内的金银铜外流,这一现象和宋朝的情况有些类似,只是当时没有人能制止,无力回天,现在就不一定了,有识之士那么多,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陛下,朝廷本来就缺铜和银,如果大量外流,就容易出现钱荒,致使物价飞涨,最终受苦还是百姓和朝廷。我们发展海外贸易,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本朝的经济,这就需要大家赚了钱后不断把钱投入到生产上,不断改进新的技术……”顾青云把自己的理解毫不保留地说出来,这是他这一年来看书和查资料的心得。
如果是在别的帝王面前,顾青云可能还有所保留,但在永安帝面前,尤其是想到西方的英国正在崛起,他就觉得有一股紧迫感,自然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嗯,朕知道了。”永安帝没想到刚才还需要他一问才一答的顾青云说起这个话题,一副滔滔不绝的样子,不由得微微一笑。
顾青云有些赧然和不安,刚才自己到底有没有说错话?
“这次乡试你辛苦了,朕给你放假三天,你回去好好休息。”最后,永安帝才说道。
顾青云一听,心里当然高兴,忙道:“喏,多谢陛下体贴。”接着他行礼后就退出来了,还领了一波赏赐回家,价值不大,最重要的是有,说明皇帝对他没有不满。
这场单独的面圣,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发现皇帝的精力没有以前充沛了,不知是不是早上见的人太多了,到最后,顾青云察觉到永安帝已经隐隐露出疲色。
回到家后,顾青云竟然收到了庞喜林的来信,从他的信中得知,对方在守孝期间在县学和府学讲学,很受学生欢迎,还知道顾永辰和顾景已经在湘省出现过,和庞喜林无意中见过一次面,双方交谈甚欢。
顾青云无语,看着庞喜林对孩子们明里暗里的夸赞,觉得自家养的娇花即将被别人摘走。
令他高兴的是,第二天他们总算是收到顾永辰报平安的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的身体没什么事了。和以前一样,不更新的话我会在文案和评论里告诉大家,如果没说就是会更新,不过可能时间会晚,大家就不必等了,可以早上再看。
查看明朝的资料,发现皇帝和大臣说话不是文绉绉的,和普通人说话差不多,很好理解,只有书面语才会花团锦簇。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54章 惊雷
顾青云看信,知道顾永辰和顾景在湘省经过潭州府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从府学回家的庞喜林, 双方见了一次面。
孩子们到了陈家发现外公陈一文去世, 外婆她老人家也跟着去了,前后间隔时间不超过十天。于是在当地停留一段时间, 才启程回到林溪村。
因为父母接连去世, 小陈氏又赶过去奔丧, 劳累伤心之下就病倒了。
看到这里,顾青云一惊, 忙继续读下去,当看到小陈氏现在身体好了,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再看到年关将至,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又衰败下来,顾季山神智糊涂的时间越来越长,心头沉甸甸的。
唉,事情都碰到一块儿去了,明年一月他们出孝, 四月是顾永辰的婚礼。至于顾永辰参加会试的事,他收到信后同意明年暂时不考。
一旁的简薇早早就看完信,自然知道里面的内容, 她安抚般拍拍顾青云的手背, 说道:“夫君, 你什么时候请假回去一趟吧。”要不然他也不会放心。
顾青云点点头:“明年我一定要回家一趟。”会试之前可能还不行,那时大家都忙,等忙完会试后, 那时皇帝就应该准假了。
他再翻阅其他信件和请帖,有些是各地做官的同年或认识的人寄来的,但里面没有他想要的信息。
“姑姑他们还是没能找到。”顾青云苦笑,“现在想找一个人真如大海捞针一般艰难。”主要是不知道当初逃难时他们在哪里停留,而且当时兵荒马乱,大家都是各自戒备,很少在路上和别人唠家常,想打听极为困难。
这么多年来,顾青云一直托人打听,结果还是没有消息。他怀疑姑姑他们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毕竟陈家说过,当时姑姑落在他们后面,据说当时是有一波乱兵经过的。
这种可能性他当然不会跟顾季山和老陈氏提起,只能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希望还是太渺茫了。
简薇默然,转而说起小舅子简瑜的妻子怀孕的事,之前生了个女儿,现在又怀上了,大家都高兴得很。
总算是有件喜事了!顾青云跟着高兴,晚上见方仁霄多喝一杯桃花酒也没有多说什么,还为他说好话,抵挡连氏的攻击。
顾青云没有在家休息够三天,主要是临近年关,全国各地四品以上的地方官员分批回来述职,哪个省是哪一天,规定得清清楚楚。
鸿胪寺还负责地方官的朝觐问题,得和皇宫那边对接,因此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幸好每年也就是年末这几个月最为忙碌,其他时候还好。
去年顾青云还处于手忙脚乱的阶段,今年有了经验,加上事先做好方案,大家各司其职,倒是忙而不乱。令他高兴的是,方子茗回来述职可以在京城停留几天,过完年才会回洛阳,妻女也是跟着一起回来的,算是全家团聚。
“青云,瑞哥儿那件事多亏有你。”等待觐见的时间里,方子茗不避讳顾青云孝期未过,直接上门来了。
“没事,你不嫌我小题大做就好。”顾青云摆摆手,方瑞跟了顾永辰一段时间,整个人比以前更机灵了,或者说是更懂人情世故。
当时那事过后,身为王妃的方姝儿也过来道谢了,她得到的消息比顾青云这边还要晚一点。
“我感激还来不及,这种事宁可信其有,防患于未然。”方子茗感叹,继续说道,“我打算过完年后就把爹娘和瑞哥儿一起带到洛阳。”
“那瑞哥儿什么时候回林山县参加科考?”顾青云问他,本来打算今年从皇家书院结业就让他回去的,结果方子茗不知如何想的,没有提起这事,因此这段时间方瑞是跟着方仁霄和方仁礼一起学习,兄弟俩年纪这么大了还就方瑞的教育问题闹出了一点小矛盾。
“不急,如今时局不稳,我还是决定以静制动。”方子茗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到时我家媛儿要在洛阳出嫁了,婚期定在八月。”
“可能到时我请不了假去参加。”顾青云摇摇头,“只能让薇儿他们去了。”
想到方姝儿如今有了身孕,顾青云就笑道:“还未恭喜你快要做外公了,哈哈,你想当爷爷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我看瑞哥儿一心扑在学业上。”他们家的顾传恪开年就可以教他读书了。
这叫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说起这事方子茗的心情就五味杂陈:“女儿还是要低嫁为好,夫婿对孩子不好,可以为她撑腰,最不济还可以和亲家有商有量,不像嫁入皇家,那是一点质疑的余地都无。你们家小丫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给她找个好人家,现在不比以前,姑娘家到十**岁再出嫁的也有,不急。”
顾青云见方子茗俊脸上闪过不愉之色,深有感触。
可不是吗?嫁女儿比娶儿媳更让他们费心,之前他和简薇还在寻找女婿呢,结果还没有苗头外公外婆那里就出事了,事情就只能暂停下来。
而且最近京城的水浑得很,找亲家更是需要费心。说到底,就算庞喜林再次写信来隐晦提到婚事,顾青云还是不甘心的,他对庞家总是不满意,但又对庞庭深这个人有好感,只能指望顾景自己和庞庭深对不上了。
“可是姝儿那里出什么事?”顾青云忙问道。有了爵位后,他觉得六皇子很安静啊,存在感还是极低。
方子茗摇摇头,叹道:“没出什么大事,只是小夫妻闹了点别扭。”他视线往顾青云桌面上还未来得及放好的信封看了看,轻笑一声,“今年的炭敬是不是比往年多?”
顾青云没有追问,反正他想知道的话晚上问简薇即可,因此顺势跟着转移话题,从桌面上拿起一封信,只见封面上写有“《四十贤人传》一部”几个字,其余几个信封不是写“梅花诗八韵”就是写上“大衍”两个字。
别看封面的字体风雅,其实信封里装的全是银票,金额有大有小。
“是比往年多。”顾青云微微皱眉,炭敬就是冬天外地官员给京官的取暖费,他没想到清朝都消失了,可官员们还是折腾出这些名目,只能说官场上就是如此,节操是很感人的。
“我回京一趟不容易,就算陛下抓得再严,这种事还是禁不住,大家都干你不干不行,所幸数额不算大,我还能对付。”方子茗也跟着看了下信封面上的字,笑道,“‘《四十贤人传》一部’是四十两,这个是谁送过来的?这么大方。‘梅花诗八韵’是八两,我今年每人就送这么多。”
至于“大衍”当然是指五十两,取自“大衍之数五十”之意。
顾青云把信封收好放到抽屉,没有说是谁送的,只道:“还好,等他离京我还得送上程仪,到时候还回去就是了。”
接下来两人再次说起官场的事,对于如今的储君问题可谓是无可奈何,只能小心不让自己成为炮灰。
送走方子茗后,顾青云晚上临睡前突然想起方姝儿的事,就问了下简薇。
“还能有什么事?姝儿怀孕是件大喜事,只是皇家规矩颇多,这一怀孕,其他女人就冒出来了。你知道的,舅舅舅母夫妻恩爱,姝儿从小看到大,当然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小夫妻就闹了一下别扭,舅母一回来就赶紧去王府安慰她,现在是孩子最重要。”
之前这对皇子夫妇还是蜜里调油呢。
顾青云一听就忍不住摸摸鼻子,作为一名官员,他时常要出去应酬,知道还是有男人洁身自好的,但那是极少数,更多的是来者不拒。
像方子茗,他也曾在外逢场作戏,但从不带人回家,就这样,夏氏貌似还是感到满意和幸福。
他自己在外应酬时,之前还被人嘲笑过“惧内”,只是他从不放在心上,加上他官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大,慢慢的,这两年就很少听到有人这么提起了。
不得不说,他再次庆幸自己是个男人,因此会对顾景未来的丈夫有多番挑剔,他才会对庞庭深有好感,毕竟从他掌握的消息来看,对方真的是洁身自好,对别的女子不假辞色,还跟他保证过以后不纳妾不蓄通房。
“皇家的媳妇不好做啊。”简薇总结道,“谁叫天底下皇家最大呢,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咱们只能忍了。”
以后就不一定了,顾青云暗暗想着,突然想到几百年后的世界,那时他们夏朝会一直存在吗?不管存在与否,那时的人们一定比现在幸福吧?真希望后世不要搞成什么君主立宪制,他可不希望后世还有皇权的存在。
在忙碌中,转眼间就过了年,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此时方子茗一家早就去了洛阳。
1...159160161162163...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