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你还是这么细心。”张修远拍拍他的肩膀,扬扬下巴示意顾青云看向那边,道,“我家海哥儿今年七岁了,只比你家小鱼儿大一岁,他是我的长子,我就想着让他进入皇家书院读书。你家良哥儿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让我羡慕,就想着找人帮忙。不过想要别人帮忙,我得努力点,今天的蹴鞠比赛就是一个好机会。”
顾青云顿时秒懂,别看张修远比他提前三年考中进士,他现在依然是正六品礼部主事。没有外放,没有立下大的功劳,没有转部门的话,很难在这里升上从五品员外郎的,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礼部没有空缺,他就不能往上升,除非转到别的部门去。
至于他的老师梁铮梁大人,去年就已致仕回乡,否则他在的话,可能不需要那么麻烦。
“今年有院试,明年有乡试,你要不外放做三年的学政,要不去其他省做乡试的副考官,这也是一条路子。”顾青云劝他,礼部忙的时候不多,张修远做过翰林院编修,这是一种资历,很容易在学政和副考官中脱颖而出,只要他想,再找点关系,能达成目标的。
张修远点点头:“我也想过这种办法,虽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可我……”他实在是舍不得京城的繁华啊,而且他现在生活多潇洒,随便作出一幅诗画就受到别人的追捧,出京去实在是下不了那个决心。
他又拖家带口的,孩子们还小。
“孩子们还小……”张修远说了一句。
顾青云了然,张修远现在有二女三子,除了长女和长子是方姐姐生的外,其他都是庶出的。不过他知道张修远这是在寻找借口。
转念一想,不过也是,一人有一人的生活方式,自己不也是不喜欢外放吗?他喜欢安定的生活,现在在京城的生活挺好的,不想有变动,除非他主动去求变或自己无法做主。
“我之前接到过书院的邀请,请我去教诗文,只是礼部有规定,不能兼职,无可奈何,我才去求人。对了,你家小鱼儿还能进书院吗?”
一说起小鱼儿,顾青云也叹气,摇摇头。
皇家书院多少人盯着,名额有限,原则上每家只能一个孩子进去。当然,皇亲国戚、皇帝特许的不算在内,只是以他的身份地位,要让皇帝特许,那是希望很渺茫的事。至于去求陆泽和谢长亭他们?也很难,毕竟小石头已经在里面了。
很快,他们停止交谈,因为走到地方了。
对于顾青云这一队的胜利,家人自是无比高兴,只是顾虑到张修远在旁边,倒是一个个显得很矜持,连小鱼儿也是如此,抿着一张红润的小嘴,大眼睛只管往顾青云身上瞄,时不时捂住嘴巴莫名其妙就笑起来。
大家没有对球赛多说,只忙着收拾东西回家。
顾青云一身衣裳黏黏腻腻的,擦过汗后布料还是黏在身上,很不舒服,也没心思再在这里玩耍,在和陆煊说过话后,两家人开始乘车回家。
*
彩楼上的凉亭里,见其他人都慢慢散去,安乐公主这才意犹未尽地收回视线,刚转头,就见到自己的眼前出现一张幽怨的大脸。
“离本宫远点!”安乐公主微微一惊,伸出一根如玉的手指点点谢长亭的鼻子。
谢长亭眼神很是哀怨:“殿下——”他把声调故意拖长,“你为何看他们看那么久,这么久了,你一直没看我一眼。那帮臭男人有甚好看的?又老又丑!不堪入目!”
安乐公主闻言,忍不住露齿一笑,她五官虽说像极了皇帝,可气质还是不同的,看起来端庄大气,举止优雅。
“你的好友顾慎之也是又老又丑?”
谢长亭一窒,想起刚才看到的画面,不好睁着眼睛说瞎话,只能不情愿地撇撇嘴,道:“他是个例外。”
“他的身材真好,人长得不错。早知道他长这样,本宫就和他见面了。”安乐公主看了看周围,除了自己的贴身侍女就没有其他人,说了句实话,“你看刚才那些贵妇人,你猜她们是看球还是看人?场上除了顾慎之,还有几个长得不错。”
谢长亭趴在桌子上,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娘子,你再赞美别的男人,多说两句,你这样很容易失去我的,哎,没意思,一堆臭男人追着一个球有甚好看的……”
见他这副模样,安乐公主手持精致的小团扇掩嘴笑了笑,伸出右手摸摸他的脑袋,道:“你又在口是心非,刚才还不知道是哪个在下面大喊大叫的,本宫叫你上来你还不乐意,当做没听见。”
谢长亭却怔怔地出神,盯着她手指上戴着的红宝石戒指不放,过了一会却站直身体,仰首挺胸,握拳,坚决地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以后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娘子,你看吧,三个月后我会有一身肌肉的。”
安乐公主笑得更开心了,团扇猛摇几下,握住他的手鼓励道:“好,本宫看好你,会记得时时刻刻督促你的。”
谢长亭顿时一懵,怀抱着一丝希望问道:“殿下,你是认真的么?”
“你说呢?”安乐公主笑得眼睛眯起来,“本宫天天早晨骑马射箭打拳,你身为一个大男人,竟然还睡懒觉,比孩子们起得还晚。难得你如今知道上进。驸马,你不会在逗本宫玩吧?说话不算话,孩子们知道了会笑你。”
想到女儿们那张叭叭叭的利嘴,再看看公主那暗含威胁的眼神,谢长亭本想反悔的话顿时就咽了下去。
“殿下,驸马,太子殿下和大皇子有请。”就在两人大眼瞪小眼,比赛定力时,一名面色严肃的嬷嬷走上凉亭,沉声禀报。
谢长亭和安乐公主一听,只能暂停角力,点头道:“嗯,知道了。”
*
这一天的蹴鞠比赛过后,果然,顾青云的预感是正确的。
从这一天起,京城各个官衙、各个部门的人开始热衷于踢球,每个休息日比赛不断,蹴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尤其是户部,颠覆了别人对他们的印象,认为他们能文能武。
此时有一种观念突然流行起来,那就是“更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陛下尽忠效力”。
对于顾青云而言,此次比赛还造成一种后遗症,那就是他的名气更大了。京华小报特意把这次的比赛过程详细写出来,有几个人是重点夸奖的,其中就有他的名字。
看着小报上对自己不吝笔墨的夸奖,顾青云看了觉得有些尴尬和羞涩。
是不是太夸张了?
球赛过后,他之前上交的有关于云南问题的策论终于有了反馈,结果很好,他第一次被封尚书点名表扬,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心血没白费。
之后,顾青云被其他同僚围着恭喜,大概是因为球赛的缘故,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比以前融洽,没有人说酸话和怪话。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57章 名气
夏朝初建时, 面对云南土司隐隐自立的威胁, 参照前朝后期有识之士提出的“改土归流”之法,朝廷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成功把土司制改为流官制。
现在云南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朝廷派去的,少数任职的当地人也几乎是对朝廷没有敌意的土司, 所以如今的云南没有几十年前那么危险, 反而容易出成绩。
只是即使因为战乱、逃荒, 有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迁移到云南去居住, 还带去了其他地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如今的云南仍然比不上其他省, 每年交的赋税不是在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顾青云看过资料, 还做过相关的统计, 自然知道这个情况。在其位谋其政, 在皇家藏书楼借阅了许多资料,再结合他后世学到的知识, 他专门就云南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写了个奏章,因为是公事,就写题本,还盖上印章。
官员本来就有给皇帝上书陈事的权力, 只是有时候自己的奏章不一定能到达皇帝面前。因为在给皇帝看前, 内阁大学士就已经票拟过,而皇帝一天要看的奏章非常多,有些时候不一定能看到你写的。
顾青云自认为自己写的奏章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于是在写完后就先给阮郎中看了,再由阮郎中呈给户部左侍郎,最终到达户部尚书的手里。
如果封尚书觉得好的话,由他递给皇帝,更能引起皇帝的重视。再加上顾青云本人是户部的官员,这种公事总要自己部门内部同意才好上呈,而里面写的策论如果能实行的话,还要户部的人配合。
至于其中的功劳被分薄之事,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是应该的。
相反,如果是告状之类的奏章,顾青云肯定不会通过公开的途径上呈,直接递到通政司那里才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顾青云现在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万一有上官冒领功劳或者是不屑于你写的东西,那就得想另外的办法,还会得罪上官。只是以顾青云如今的名气,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为何?因为名气。
是的,名气,不管是因为他写出的算学书还是因为一系列的话本,顾青云都在朝中和民间拥有一定的名气,虽说称不上人尽皆知,但起码不是无名小卒。他写出来的奏章,即使不是字字珠玑、惊天动地,他的上官看到后也会分出一点耐心来看,不会随手搁置在一边,丢到垃圾桶,不见天日。
也就是说,顾青云写出来的东西,已经有让人重视的资格。
而这才是他一直追求的。无论是努力写算学书,还是为了挣钱写出的话本,归根结底,顾青云最想要的还是名气,也就是影响力。
对他而言,有名气才有安全感,有名气才有被人重视的资格。他私心觉得,只要他以后不作死,就凭他现在努力出来的成果,以后万一卷进什么官场风波,别人最多是把他贬官或是解除官职,不会赶尽杀绝。
还有一点很重要,他的成名是在进入体制后的事,不是在进入体制前。
比如李白,他所在的时期是凭诗赋取士的年代,以他的诗才考中进士似乎是轻而易举的。只是历史上,李白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没有去应考,那任凭他有惊天的才华,还是很难进入体制,不说其他官员对他的排斥——一个人太过于优秀总会让其他人产生威胁感,即使他进入体制,还是会觉得格格不入,归根结底,不说性格等其他方面,顾青云相信,因为他太过于有名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像李白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科考前名气大如天,偏偏最后名落孙山的有大把。
这个问题顾青云和方仁霄曾经探讨过,两人一致认为这得看当时主考官的性格,遇到一个爱才的就有很大可能录取,遇到一个内心阴暗的,直接把你黜落,还有理有据。
顾青云一路从科考走过来,期间遇到过那些名气吹过头的,只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是体制内成名就是另外一种待遇了,大家都算是同类。比如他,会感觉很多时候做事比其他人方便一些。
所以此时他写的奏章能被封尚书点名表扬,说明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现在就看皇帝和朝中大臣怎么做了。
晚上回去和方仁霄说起此事时,顾青云稍有得意,道:“老师,如果朝廷真根据我写的策论来做,那云南的赋税每年都能轻易完成目标,不用我们东拼西凑了。”今年的考核,云南还是排在倒数,收到的赋税很少,为此云南司又被封尚书点头批评一顿,只是大概是习惯了,大家都面无表情。
只有他脸皮稍薄,有些不自在。
这次方仁霄没有再取笑他,毕竟当初顾青云写完后,他是看过的。对于弟子建议朝廷引入内地先进的工具和高产的农作物,他是极为赞同的。
民以食为天,只要当地的百姓能吃饱饭,对朝廷的忠心自然上升。
至于如何开发盐矿,奏章上更是写得清清楚楚。尤其弟子所说的什么天然盐矿,取自什么地下几百米的盐池,无污染,纯天然,是什么精华,吃了对人体好,比一般的食盐能卖出的价格更高,专门走上层路线之类的,更是引起他的兴趣,觉得如果实行起来的话,赋税真的可能涨一大截。
到时真是如此,这意味着弟子立了一功。
“不错,你写的奏章虽说没有文采,干巴巴的,但简单明了,里面有图表和详尽的数据,可以通过你画的那个什么坐标看出数据的高低变化。这很好,看来西学还是有可取之处,你何时把《几何》翻译过来,老夫要第一个看。”方仁霄如今不再打击他了,他发现这个弟子性格太过于温和,没有太大的进取心,手中握着一把还算好的牌,偏偏就是不打出去。
所以他如今一逮到机会就是赞扬他,鼓励他。
不过有时他想,如果弟子真变得和其他官场中人没什么两样,每天汲汲营营追逐着名利,那还是他吗?
想到休沐日弟子偶尔陪自己去钓鱼时,其他老友看向自己羡慕的眼光,他又犹豫了。
罢了,弟子想如何做就如何做吧,他今年年底就致仕,不管这么多了,最多是为他把把关。
一听方仁霄问起翻译《几何》的事,顾青云就忍不住摸摸脑袋,郁闷,最近这一个月的休沐日他都被拉去蹴鞠了,连给王家骏讲课的时间都是勉强挤出来的,这就导致了自己翻译的速度大降。
尤其是他的英文水平还不够好,目前虽说已经达到能读能写能说的水平,可《几何》里有不少的专业术语,要精准地翻译过来,真的很费脑子。比如说坐标系,这是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得几何概念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描述,反之亦然,具有开创性。
这样一来,翻译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得不断和汤姆神父沟通,有时他不懂的话,还得问其他洋人,加上他这段日子空闲时间不多,进度自然慢下来。
“薇儿,你跟管家说一声,下次再有人找我去蹴鞠,就编个理由帮我挡回去吧。”顾青云下定决心不再出去玩耍了,虽然蹴鞠很好玩,让人热血沸腾,可也不能忘了正事。
“还有你,小鱼儿,不许老是抱着球不放,有时间还不如多看两页书。”顾青云想到这里,就瞪了小鱼儿一眼。
小鱼儿一愣,口中含着的饭菜半响吞不进去,只能愣愣地看着他,很是委屈。
顾青云挑挑眉,眯起眼睛笑道:“怎么?难道爹爹的话有错吗?你自己数数,你以前学过的功课多久没复习过一次了?子曰温故而知新……”
“好吧,爹爹,我会的。”最终,小鱼儿垂头丧气地答应了。
*
顾青云前不久还觉得有名气真是件好事,现在他就想吞回他之前的想法。
“你是说《白蛇传》的读者有很大的怨气,这关我什么事?”顾青云不满这个说法,如今他已经连载到女主被镇压到雷峰塔了。
“因为这篇话本出名了,你写作的文风就被拉出来和山谷居士作对比,民间有能人,有些人就认定是你了。如今我们店里的留言本上,全都是骂你的话,有当初《梅花戒》结局时的疯狂,尤其读者都是不讲理的女人时。”谢长亭满是抱怨,不自觉地摸摸自己的腰。
顾青云好奇地打量他一下,也顾不得话本的事了,颇为奇怪地问道:“你最近到底怎么了?我总觉得你怪怪的,整天不是脚疼就是腰疼,要不就是全身疼。听我一句劝,你和公主即使再想要孩子,也要悠着点,得延长使用时间才能有孩子呀。”
这话一出,谢长亭马上跳了起来,反驳道:“你,你胡说什么?”声音都颤抖了。
“你想到哪去了?我们才没有因为那个……”他顿了顿,眼睛闪烁,面色潮红,但仍然坚定地说,“反正不是因为那事,你再胡说八道我就再也不理你的破事,让那些女的把你烦死!”
他是很想反驳他,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底气不足。
顾青云以为他面子薄,但见他连这么孩子气的话都说出口了,不好再谈论,只能对他眼睛底下透出的青黑色视而不见。
想要孩子的压力,他能理解。不过这么威胁自己,他就不能理解了。
多大仇?
两人开始谈论话本的事,还是坚持以前的政策,坚决不承认。
如今是六月份,谢长亭交给他半年的稿费,一共大约有三百两。
“还有两个月是院试,你第一册的算学书最近的售卖又达到一个高峰。不过有人很不满,因为自从你的算学书出版后,院试的试题也跟着难度加大,总有不理智的童生给你留言,他们落榜了,说话很不好听,你看了后别生气。”谢长亭说完后,就递给他一本厚厚的留言本,语气有着明显的幸灾乐祸。
哈哈,让你误解我!
作者有话要说: 注:坐标的说明引自百度百科。
周末尽量更六千。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58章 构想
接过这厚厚的留言本, 顾青云看了看封面, 只是随意把它放到一边去,没有马上翻看的意思,这让谢长亭有些失望。
里面的内容有多奇葩他是知道的,多希望看到顾青云那张一向平静的脸露出其他羞恼的表情呀。
“对了,长亭, 你可以暗示京华小报的人, 就说我在翻译外国算学书, 顺便构思新的话本, 这样他们就以为我在忙这些事, 抽不出空来写《白蛇传》了。”顾青云想了想, 还是决定引导一下舆论, “时间长了, 大家自然会淡下来, 到时自是不会有人再讨论这些话题。”他真的不想因为这篇话本遭到别人的议论,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人打扰。
前段时间的蹴鞠比赛又让他的人气上升一些, 停止许久的荷包雨又开始在院中频频落下,直到他在门口贴出告示这才停止。
说白了,顾青云又想要名气,又不想别人打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用他自嘲的话来说, 就是有些矫情。
“真的?”谢长亭眼睛一亮,“你又有新想法了?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虽说《白蛇传》他很喜欢看,可青云的下一篇他会更喜欢。
“是关于海外冒险的事, 嗯,主要是关于建设方面的,比如说有人在海外发现新大陆,他是如何吸引人前去建设,如何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建成一座新城市。”顾青云草草说了两句。
这的确是他新书的内容,算是种田建设文。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和土著、外国殖民者打交道,新大陆的环境又如何恶劣,比如说热带地区的疟疾等,还有新大陆资源如何丰富等等都要写上去……这需要他慢慢去查找资料,做到尽量与现实相符合。
不过这只是他的一个构想,具体的得靠他慢慢填充。此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内容,看适不适合出版,不能写违禁的内容。
谢长亭一听,不明所以,不过他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只要一想到一个城市在自己手中慢慢建成,那是多大的诱惑力啊!本来想追问更多内容的,可顾青云不肯再说,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认了。
谢长亭取走新写的五万字草稿,见时候不早了,就准备告辞。
顾青云挽留不住,只能送他出门。
等他走后,顾青云开始翻看留言本。
草草翻了一遍后,里面的内容让他哭笑不得。
不是威胁,就是诅咒,当然,还有赞赏和赞美。
还有更奇葩的,是向他借钱或隐晦示爱,其中有男有女,对于这些,他都不理会,他唯一回复的就是那些问问题的人。
特别是关于算学方面的,更是耐心回答。
等顾青云解答完他们的问题后,他把留言本收起来,准备让顾三元交还给松竹书斋。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如此处理这些留言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对于那些不好的话,更是可以做到置之不理,心中不起一点波澜。
*
杭州。
方子茗接到顾青云提前送来的中秋节礼,他没有多看其他的,直接拿起信来读。
夏氏不理他,第一个拿起新一册《白蛇传》,喜滋滋地说道:“杭州城里是有书肆卖《白蛇传》,可论起来,还是京城的人能更快看到新书,真羡慕他们,幸亏有薇儿他们在,我可以快人一步看到新的内容,其他夫人们肯定很羡慕我。”
方子茗一听,俊美的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谢驸马真是说到做到,还真和杭州的书商合作,这不,青云的话本都卖到这里来了。不出意外,以前的几本话本在杭州城同样卖得很好,不过怎么都没《白蛇传》好,这可是发生在杭州的故事,本地人对此可是热情得很,即使不喜欢看这种情情爱爱的男人也会在好奇之下翻开。
至于他,这次的《白蛇传》就不合他胃口了,对于从女性角度来写的书,他总觉得有点奇怪,不喜欢。
想到青云信中所说的要写下一本话本,他很是期待。下一本从男人的角度写,他肯定喜欢。
他摇摇头,不再想话本的问题,开始读有关于朝堂和京城发生的新鲜事。
*
越省临阳府林溪村。
夏季的阳光充沛,田里的稻谷沉甸甸的,抬眼一望,一片金黄色,微风吹过,稻浪滚滚,让人看了心中喜悦。
此时的顾大河就是如此,他正背着手站在田埂上,环视着四周,尤其是看着自家田里快要成熟的稻谷,更是涌出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这才短短十几年,自家就在林溪村拥有一百亩地,还在隔壁两个村一共置办下一百五十亩,加上县里的一间商铺和宅院,顾大河觉得自家是不是要拿出这些年的收益,再置办多五十亩地,正好凑成整数三百亩。
相对于商铺,他还是觉得田地更为可靠。
想到儿子说的以后致仕后肯定会回林溪村居住,他不由得看向村里的方向。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村庄若隐若现,白墙黑瓦,一座座院子看起来整齐又美观,不过他认为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村口那高高竖立起来的进士石碑,每次他一到村口就会停在石碑那里看了又看,每隔几天自己还是拎水和抹布过去给石碑擦拭灰尘。
1...110111112113114...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