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罗根立即严肃下来:“好的,我这就回去”
轮式装甲车灵活地在山丘上转了个向,然后朝山下的公路疾驰而去。这时候,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头顶掠过。星空下,肉眼根本无法辨清那些快速飞行的黑点到底有多少。
须臾,反向的光线明显增强,罗根从车上回转过头,望见大团烈焰正从远处的田野中腾起,并把深色的夜幕映成了炉子上的铁锅
投入反击的装甲部队早已奔赴战场,公路上除了负责警戒的哨兵之外就只看到穿着风衣、骑着“宝马”的通讯兵。尽管许多拉脱维亚人对从苏军手中“解放”他们的德队持欢迎态度,但毕竟是在曾被苏军长期占领的区域作战,德军沿路设置了不少哨卡。罗根并没有把自己的照片贴在车头当通行证,因而检查证件、询问口令的繁琐过程一样都不能免,好在路途并不遥远,一刻钟之后便抵达了设在机场附近的“里加港防卫司令部”。
见到罗根,刚刚还埋头于地图的曼施坦因有些急促地说:“接到集群司令部的急电,第38军在叶尔加瓦的防线已被苏军攻破,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1眼下这支苏军部队已经转向里加港推进,战况恐怕将对我们非常不利”
“上百辆?”
惊讶之余,罗根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战场信息:经过前期的消耗,苏军装甲部队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虽然剩下的坦克还能够达到一万辆这看似惊人的规模,但真正强悍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产量远远跟不上损失,以至于在德军的这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中,遭遇苏军重型坦克的报告仅仅出现在少数关键地段,规模往往限于数十辆。凭借明显的空中优势、批量投入装备四号f2型坦克和稍加改进的88毫米炮,德军压根就没给这些铁家伙“捣乱”的机会
细细一想,罗根愈发觉得夜战的环境可能造成了兄弟部队的错误判断。若是敌人又有意进行误导,那么作战报告中夸大对方实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将军,请稍安勿躁如果苏联人确实在这个方向集中了精锐的装甲预备队,我们虽然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在为正面战线的部队减小压力”
罗根快步走到桌前,像模像样地估算起来。速度与时间的算式并不复杂,在直尺和圆规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在立陶宛北部靠近拉脱维亚边境的丘陵地带划定了一个扇形区域,然后解释道:
“既然这支装甲部队白天并没有被我们侦察到,这意味着他们是在夜间才开始活动的。以kv-1型坦克的最高公路时速计算,藏身地点也不会太远……这说明他们至少在非常靠近前线的集结地点呆了一整天将军,这两天恰恰是前线最为胶着的时期,双方在正面战场上都投入重兵,而这个区域距离正面战线只有五十多公里如果您是苏军指挥官,会把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像地鼠一般藏在树林里而不是投入关键性的战斗?”
“也许他们一直把里加港看作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曼施坦因揣测说,“围歼我们看起来可比从坚壁上挖出一块大石头容易得多”
罗根很果断地摇摇头,“不,这不符合苏俄指挥官们的逻辑,更不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我倒有个想法:激烈的战斗也意味着大量的损耗,而我们这两天战线并没有向纵深推进多少,苏军完全有机会将他们受损的坦克拖回到后方修理,您说这会不会是……”
曼施坦因纠结地思索了好一会儿,猛地一拍巴掌,“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其实相比于这支苏军的由来,我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罗根不温不火地说,“印象中,将军您是个非常稳重和睿智的人,如今是因为我们的赌注太大,还是因为我这徒有其名的空军总司令造成重压,才使您如此浮躁?”
曼施坦因万分诧异地望了罗根一眼,各种复杂的神色交织在一起,短短一瞬间竟经历了惊、愤、醒、懊、平的变化,整个人宛若坐了一趟过山车,最终还是停在了平稳的“站台”上。
“抱歉,元帅我刚刚的确有些……我们在天黑之前根本没有收到过有关这支部队的侦察报告,他们的出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本很有把握的局面也失去了平衡,所以……”曼施坦因的嗓音显得非常低沉——要让这样一位高傲的德国将军承认自己的失态,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列颠战役的胜利光环虽然还未散去,罗根自知在陆战方面依然是个门外汉,那点儿有限的军事素养在曼施坦因面前是不值一提的,因而像拉拉队员一样鼓气道:
“不管那支突然出现的部队是否强大到足以令我们紧急调整部署,这场仗我们是势在必得的我们的努力完全配得上一次伟大的胜利”
“好吧”曼施坦因点点头,看起来已经放下了此前的心理负担,转而对罗根分析说:
“如果说苏军投入进攻的是一些临时抢修的坦克加上零散步兵,战斗力自是无法和完整建制的部队相比的不过……就算调回投入反击的两个装甲营,我们也只有不到120辆坦克,而且多数是装备短管炮的三号和38t,根本不具备与苏军重型坦克抗衡的实力按照苏军装甲部队的正常推进速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抵达我们的主防线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把88毫米炮补充到南面的阵地上去,并让工兵们提前布设反坦克地雷。考虑到空军和海军可以在很大限度上满足部队的补给,我建议立即炸毁卡萨尔和德卢克的公路桥”
“我无条件赞同您的决定”罗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正如里希特霍芬将军负责空中、雷特豪塞尔将军负责海上一样,您全权负责陆上行动。我是个慵懒而怯懦的人,所以负责对付国防委员会、国防部、陆军参谋部以及集团军司令部”
最后一句话的黑色幽默也让曼施坦因无奈地笑了笑,他平静下来又思考了两分钟,这才对自己的参谋官吩咐说:
“打电话给凯恩将军,让他调10门88毫米炮到南面阵地,并且告诉他:苏联人的坦克可能会像黑色的潮水般涌来,所以准备好充足的弹药,并在关键位置布设地雷阵再通知菲格莱因上校,让他抓紧时间在卡萨尔和德卢克的公路桥部署炸药,一旦苏军装甲部队突破我们的警戒阵地,不等所有人撤回,立即炸桥”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了,但曼施坦因紧锁的眉头却没有舒缓开来。从古自今,情报对于战争的意义就像是耳目对于一个正常人,但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信息并不都是准确和正确的,能否辨别它们对将领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罗根之前的提醒,曼施坦因谨慎了许多,这期间,指挥部里的参谋军官们倒是各司其职,丝毫没有因为各种利好或是糟糕的消息而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态度——强烈的普鲁士军事传统加上魏玛时代“十万陆军”的特殊筛选,德军拥有一支令人羡慕的军官队伍,只要人员、机构不至于在战争压迫下支离破碎,他们总能够保持颇为理想的运作效率——尽管创造性有所欠缺,可要让各国指挥官们自由选择参谋团队,想必大部分人都乐意带着一群合格的德人登陆战场吧
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漫长等待,距离里加港足有12公里的警戒阵地终于报告说发现苏军坦克,他们旋即依托构筑在路旁山丘上的工事进行抵抗,借助事先布设的雷阵以及后方炮兵的帮助,这支总兵力不满2000的部队竟然抵挡住了苏军装甲部队的第一轮冲击,并且报告说毁伤苏军坦克二十多辆
“看来这支苏军装甲部队确实有问题”曼施坦因转头对罗根说,“还好没有下令紧急调回出击部队”
“不论偷鸡还是投机,都是需要一些些胆量的”罗根别有深意地笑道
帝国雄心 第18章 阻击
“这些不知死活的大胡子……要是有两门‘弗拉克88’,保管让他们全部变成烧猪”
卡尔冯埃伦坎普紧紧倚靠在机枪掩体边缘,努力瞪大双眼,把自己当做一只能够适应黑暗环境的猫。山坡下便是通往一条里加港的柏油公路,零星的火光来自于那些被击伤击毁的苏军坦克。微弱的光线下,隐约能够看见低垂的炮管、歪斜的炮塔以及掉落的履带,全然没有了当初的威风
耳边,轰隆轰隆的发动机声与咯唧咯唧的履带摩擦声虽有些飘渺之感,但它们确确实实存在着。须臾,一枚由迫击炮发射的照明弹腾空而起——相比于榴弹炮发射的大型照明弹,它只能照亮几百平方米的有限区域,持续的时间也很短,但依然能够照亮那些已经失去战斗力的苏军坦克残骸以及它们正沿着公路缓缓推进的同伴,此外,坦克残骸周边的公路和田野中躺了不下百具士兵残骸,他们绝大部分都穿着土黄色的军服,戴着苏制m1936或1940式钢盔,亦或是戴着普通的军帽。
“来啊,来啊,你们这些不怕死的俄国佬有种再近点”
冯埃伦坎普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往信号枪里装填信号弹。出于作战隐蔽性的考虑,他的m35钢盔上套着网绳,上面还插了些新鲜的枝叶。面对敌人成群结队的坦克,这种小细节看似无关痛痒,可从外围警戒变成坚定阻击,德军步兵们所能够依托的只是事先布设的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火箭筒,事先埋设的地雷并不会自己挪动,“铁拳ii”的有效战斗距离也只有可怜的70米——士兵们自身每增加一分隐蔽性,击毁敌人坦克的成功率便增加了一分。
纵然如此,为了眼前这二十多堆苏军坦克的残骸,冯埃伦坎普已经付出了至少40名士兵的代价。这位现年41岁的陆军中校很清楚,他们中很多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有些东西一旦失去,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补充回来的
只一转眼的功夫,照明弹的光亮迅速减弱,那些橄榄绿色涂装的苏军坦克马上又要隐入黑暗。这些战斗在苏维埃旗帜下的装甲兵们看来也不是泛泛之辈,在越过同伴的遗骸之前,他们既不盲目地向德军反坦克战斗小组之前潜伏过的位置开火,也不冒然打开车灯。
夜战的特殊环境下,双方比拼着智慧与耐性。
突然间,位于公路西侧的灌木丛中闪起一团火光,只见一个火柴头般的亮点以看似缓慢的速度朝公路那头飞去,直线的运行轨迹看着要比子弹或者炮弹的弹道更为清楚,而且从出现到爆炸,整个飞行的时间其实还是非常短暂的。爆炸点位于先前那些坦克残骸后方大约十数米处,稍稍偏离了公路,刺眼的火光在瞬间揭示了它的身份:bt-5
长期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官兵们都认识这种实力与三号坦克旗鼓相当但速度更快的苏军轻型坦克,4月份一度推进到德国本土的红色钢铁狂潮中,它们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上帝保佑我们的勇士”
手握信号枪的冯埃伦坎普喃喃地祈祷着,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爆炸点附近立即闪烁起机枪射击的光点,连串的子弹转眼间就飞过了几十米距离,大部分毫无声息地没入了黑暗之中,也有一些打在石头或是其他硬物上溅射出斑斑火星。
是对的袭击者赶尽杀绝,亦是对其同伙的震慑,两辆苏军坦克以猛烈而持续的机枪火力把先前出现火箭弹的那片灌木丛扫了个遍。不仅如此,两门坦克炮还接连开火,爆炸的烈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泥沙和枯枝在空中乱飞
冯埃伦坎普一动不动地趴在单兵掩体边缘,下巴搁在凉而松软的泥土上。既然是警戒阵地,士兵们并没有大费周章地挖掘战壕,亦不至于构筑堡垒式的火力点。在公路附近的树林以及俯瞰公路的山坡上,士兵们各自挖掘了单兵掩体和能够容纳双人机枪组的简单战位;在公路两侧的山丘顶部,炮手们依托地形构筑了能够防御弹片侵袭的掩体,同样不具备高强度作战的条件
前几天还是平静的战线纵深,接下来可能因为突变的形势而迅速成为前线甚至是双方重兵争夺的焦点,战场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也在于此
用坦克清理顽抗的小股散兵看起来并不费力,但在这个过程中,随同前行的苏军坦克似乎都减缓了动作,枪炮声停了好一会儿,发动机的轰鸣和履带的摩擦才又重新回到人们耳中。
咚……吱呀……
就像是有人故意用勺子刮瓷盘一样,极其刺耳的声音狠狠地揪起人们的心脏,那些早已趴窝的苏军坦克残骸像是诈尸一般动了起来,但它们并不是知耻后勇地开路前行,而是最终被推到了公路两旁。
公路东侧火光一闪,又一名操纵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军士兵勇敢地向目标开火了。这一次,火箭弹似乎只打中了移动位置的苏军坦克残骸,相同的是,附近的苏军坦克以极快的反应速度报以密集的机枪和迅猛的坦克炮火。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冯埃伦坎普隐约看到戴着m35钢盔的德军士兵蜷缩在单兵掩体中,炮弹并没有直接击中这个小小的避难所,但猛烈的冲击很有可能对人体的脏器造成破坏性的损伤。
中校咬紧牙关,但现在还不是发射信号弹的时候。
苏军的报复性火力持续了将近一分钟,估计坦克手打光了一整条机枪子弹带才肯罢休。当那种令人极度厌恶的刺耳声音重新传来时,冯埃伦坎普听到“砰”的一声脆响,这与庆功宴上开香槟的声音是那样的相似。
一枚照明弹迅速上升到近四百米的高度,经过了…几秒的飞行之后,它映亮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突然的光线令冯埃伦坎普一阵眼花,他懊恼地连连眨眼,努力适应之后,只经过短暂的思考,手指便毅然扣动了信号枪的扳机。
显然是顾忌到路旁埋设的地雷,苏军坦克只是从刚刚清理出来的路面通过,除了正从残骸旁边驶过的那十多辆,后面的公路上隐约还能看到更多的坦克,而迫使德军再次全力阻击的却不是这些“循规蹈矩”的铁家伙——百多名苏军步兵正紧随领头的坦克前行。在机械的轰鸣声中,他们显得那样的默默无闻,而且正如他们头上的帽盔,手中的武器也是各式各样:莫辛甘纳、汤姆森以及德军的mp38/40,还有的只是握了一枚木柄手榴弹
尽管看起来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数量和义无反顾的进攻却是不可轻视的。在视线之外,还有更多的人与坦克一同前进,一旦摆脱了这有限的雷区,他们将对德军警戒部队造成极大的威胁
红色的信号弹刚刚出现在空中,公路两侧的树林中顿时爆发出密集的火力,不计其数的子弹在公路中央交织,一团团火光闪动,一个个拖着尾焰的小亮点飞向那些毫无躲闪余地的苏军坦克,弹药所剩无多的迫击炮也加入战斗,它们怪叫着落在更远处,不断腾起的烈焰映衬着那些惊慌失措的身影
不知不觉间,照明弹熄灭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德军官兵们的射击,就连冯埃伦坎普身旁的mg-34也发出了愤怒的咆哮。机枪子弹并不能直接威胁苏军坦克,可这好几十个火力点一同开火,最前面的苏军坦克根本无法压制,而后面的坦克又没有施展的空间,战车与步兵显得拥挤而混乱。
按照事先的部署,更多隐蔽在树林中的德军反坦克战斗小组悄然靠近公路,从两侧向那些因为火力而暴露自身准确位置的苏军坦克开火。对于那些吨位更大的中型和重型坦克,德军的策略就是以两枚或者更多的火箭弹共同打击——这“铁拳ii”在射程上虽然没有很大的进步,但重复装填的技术可谓极大地提高了这种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实用价值。趁着苏军组织混乱的机会,有些战斗小组甚至在同一个位置连续几次攻击射程内的目标
不到5分钟,公路上火光冲天,却已看不到几个跑动的身影。
在那些失去了活动迹象的钢铁残骸中,霍然多出了几个比同伴更加庞大的家伙,这些“大象”有着粗长的火炮和坚厚的身躯,却耻辱地被老鼠们干掉了。
“要是有两门‘弗拉克88’,保管你们死得更惨”
冯埃伦坎普一边嘀咕着,一边抬起手中的信号枪。
随着绿色信号弹的冉冉升空,激烈的枪声迅速消失。刚刚还在疯狂撕咬猎物的凶兽敏捷地退入黑暗之中,等待着下一次攻击猎物的机会。
那些已经后撤百米的苏军坦克,此时却还在徒劳地向公路两侧的树林和山丘开火,可即便是用高爆弹,这区区几十辆坦克也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夷平德军的藏身之所,哪怕它们只是最简单的单兵掩体
帝国雄心 第19章 水来土掩
夜渐渐深了,清凉的空气中全然不见了夏的闷热,晨露正在枝头草间凝结。“咯咔”一声脆响,暗处跃起一条团火光,映亮半张脸,眉清目秀,留着短短的唇须,口中叼着重新点着的半截雪茄。
一呼一吸,一明一暗。
经过一天的修整,机场主跑道旁的空地上已经开辟出了第二条跑道,长、宽虽然较前者有所不及,但已能起降重量较轻的单发战斗机。它们整夜起飞、降落,构筑起了一个以里加港为中心的空中防御圈,保护己方的机场、港口不受敌机侵犯,同时也为那些从后方运送物资而来的容克-52护航。这些尽职尽责的德军飞行员人长得阳刚帅气,空战技术也是非常精湛——然而在没有机载雷达以及全套防空警戒设备指引的情况下,他们所能够起到的拦截作用仍是相当有限的。
仅仅上半夜,苏军作战飞机就4次飞临里加港,在港口周边投下了好几十吨炸弹,并且意图阻挡德军地面部队在城北发起的反击。得益于精巧的战术安排,德军最终气势磅礴地击溃当面之敌,但也因此而徒增了不少伤亡
令罗根感到不悦的却不在于此。
选择“北线出击”的曼施坦因所部在下午的时候就已经越过了北方集团军群和第4装甲集群司令部此前所划定的“30公里反击线”。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在天黑之前,上级指挥官们还是得到了有关第56装甲军越界的报告,责问、斥责以及约束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发至曼施坦因的指挥部,宛若罗根记忆中的“十二道金牌”
对于这些指令,风格一贯大度的曼施坦因也禁不住焦虑起来,压抑的气氛自上而下弥漫开来,军官们似乎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这次作战行动如果会夭折,那么折断长剑之锋的很可能不是苏军的顽强阻击,而是来自上级并不知晓明理的重重重压。
唯一能让罗根感到些许宽慰的是,凯塞林元帅到目前为止仍在遵守自己的承诺:强大的第4航空队正在里希特霍芬的运筹帷幄下高效运转,并以每小时5吨汽油、5吨弹药的速度向伞兵们上半夜攻下的第一座机场即巴尔维机场运送物资,那里距离里加港大约是100英里,正好为油料告罄的第22装甲师进行补充;一个小时前,伞兵们顺利夺取了预定计划中的第二座机场——距离里加港约有150英里的奥斯特罗机场,而这也是“北线出击”中的第一座大型机场。遭到苏军轻微破坏的航空设施天亮前完全能够修复,届时至少能够以每小时起降20个架次的效率运行,基本负担起第22装甲师及第3摩托化师的战斗给养
天空中又一次传来了集群飞行的嗡鸣声,罗根揣测着这极有可能是斯图登特元帅手中的又一批精锐伞兵,他们的目标将是奥斯特罗东北方两座极其重要的公路桥。这些空降之鹰在纵深突击方面确实是经验老道,他们高超的技术和辉煌的战果令人羡慕,但出身这支部队的空军总司令清楚得很,每一次空降作战都是在刀口上讨生活,就算顺利完成任务,也会有很多英勇的战士们再也无法返回祖国
一呼一吸,一明一暗。
清晰却又沉闷的轰鸣声中,又一架容克-52降落在了眼前的机场上,它外观上和此前运送物资而来的运输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托比亚斯很快跑来告诉自己:艾里希霍普纳来了
罗根摘下雪茄头,闷闷地吁了口长气,转身走向曼施坦因指挥部所在的木屋。
他刚到门口,一辆从停机坪那边驶来的军用桶车也正好抵达,后座坐着两名军官,居左那人佩戴着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徽标,军帽下的圆脸神情极为严峻。
“霍普纳将军”罗根背着手、挺着胸,昂首正视这位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
“尊敬的空军总司令……罗根元帅您果然在这里”
双方虽无直接隶属关系,但在军衔、职务都比自己高的长官面前,身材敦实的霍普纳还是收起了那副找人讨钱的嘴脸。
罗根故意挡在门口,“当然,我当然在这里德国空军正全力支持这次勇敢而睿智的行动,您想必也是来为曼施坦因将军鼓气的吧?”
霍普纳面部肌肉微微有些抽搐,仅有的温善也从嘴角消失了。
“敢问元帅阁下,此次行动可曾获得国防委员会的批准或授权?”
这个问题跳过了陆军司令部、集团军群和装甲集群三个层面,直接摆到了国防委员会的高度,毫无疑问是能够将罗根一军的。
“没有”罗根毫不避讳地回答道。
“既然没有,我就不太明白了”霍普纳冷冷地问道,“元帅和曼施坦因将军是以什么作为根据采取这次攻击行动的?”
“基于我们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判断”罗根中气十足地回答说。
霍普纳进一步问:“那么请再原谅在下的浅薄认知……在目前国防军的军事原则中,个人对形势的判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人意志’,能否凌驾于民主决策之上?”
“当然不能”罗根不慌不忙地摘下自己的军帽,“正因如此,我已决意在此次行动后向国防委员会递交辞呈”
霍普纳怔怔地盯着罗根,仿佛看到了一个失去理智的人,但对方的眼神和表情都在告诉他,此人的状态正常得很
“一切责任将由我来承担”罗根加重了语气,“只要能够用最少的伤亡和最短的时间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个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霍普纳无言以对,眼中的神色很是复杂。
罗根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用和这个动作一样随性的口吻说:“将军,平心而论,您是否真的认为这一作战计划是荒谬、脱离实际且毫无成功把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