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由于受到苏军围困期间遭到猛烈轰炸以及远程炮火的侵袭,柯尼斯堡城区的模样已经和罗根早期所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古老而别致的建筑物都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就连“柯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原型,建立在普列戈利亚河上的七座桥梁也只有三座幸免于难。这一切对于东普鲁士的工业经济核心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深谙历史兴衰规律的人并不会为此感到深深的悲哀,只要德国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整个欧洲的资源会让这个国家获得前所未有的前进动力,曾经的废墟之上必然会出现更加繁荣的城区
在德**民的顽强抵抗下,苏军的轰炸机和远程重炮终究没能肆无忌惮的发挥。越是靠近港口,越是远离苏军战线,且充足的水源也对灭火工作有利,城区的原貌也就保留得越完整。如今苏军航空兵在理论上还可以随时轰炸柯尼斯堡,但自从德军发起全面战略反击以来,苏军竭尽全力亦未能保住战场制空权,对德军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点的攻击也仅限于昼间的小规模轰炸及夜间空袭。正因如此,柯尼斯堡城区内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在荷枪实弹的士兵们监督下,大量苏军战俘正在维修受损的道路和桥梁,一部分当地市民也加入进来,为重建家园而努力工作——两者之间的精神面貌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穿过繁忙的城区,三辆军用桶车飞快地驶入了柯尼斯堡城堡正面的小广场。这里的地面全部用棕黄色的鹅软石铺成,给人以一种庄重典雅之感,充斥着浓郁条顿风格的军事建筑主体虽然只有四层楼,但每一层的层高都超出了寻常房屋,加上圆筒形的高大碉楼和巨型钟楼,巍峨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历史上,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和普鲁士公爵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以至于它的精神和象征意义远远大过于那七座朴实无华的桥梁。
由于东线空军指挥部设立于此,广场周围的岗哨无一例外都是空军官兵,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年轻的总司令从普通的桶车上下来时,个个都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出于本能,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胸膛高高挺起,敬礼的姿势也格外有力。
罗根无心检阅这些年轻气盛的战士,他整整衣装,从正门快步走入,魏斯贝尔根上校拎着黑色的公文包紧紧跟随在身后。
东线战事进展激烈,空军的作战任务自是不轻,虽是一大清早,大厅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这些或沉稳、或严峻的面容巨绝大部分都是罗根非常陌生的,但反过来,每一位空军官兵都清楚记得自己总司令的面容——他那英俊、刚劲而富有感召力的照片总是出现在醒目位置
“凯塞林元帅在哪里?”罗根向迎面而来的第一位军官询问说。
这是一名步入中年的空军少校,他先是一愣,然后紧接着敬礼道:“您好,尊敬的总司令阁下,元帅正在二楼的餐厅用餐”
“谢谢”罗根快步向前,这时候,周围的军官们循声而来,不分军衔和职务,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立正敬礼,大厅里的各种杂音转眼间都消失了,只剩下走廊上清晰的脚步声和相邻几个房间隐隐传来的说话声。
曾经的优越感已经被时间冲淡,罗根径直上了楼梯,遥想当年,声名显赫的条顿骑士们也是沿着这条阶梯前去觐见他们的领袖吧
上了二楼,罗根无需询问,直接循着饭菜的香味来到餐厅。这是一个面积不大、陈设颇具古典气息的餐厅,不大的窗户采光有限,以至于白天依然需要开灯,神情轻松的军官们正各自享用自助式的早餐,在靠窗的一张台子上,罗根找到了那位秃顶很严重的空军元帅,他背朝这边,似乎正与人嘲讽苏联军队。
坐在凯塞林对面的这位发迹也接近于头顶,白底领章少了元帅权杖标记,展翅翱翔的鹰也要略小一号,肩章上三股金银线编绕配以三颗方形的将星,领口佩戴着一枚仍然标有万字符的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罗根一进门,餐厅里所有的人都以立正姿态相应,椅子挪动的刺耳声音自然引起了凯塞林的注意,他转头一看,便也立即站了起来。
东线空军司令的脑门再次印证了“聪明绝顶”这句成语,作为空军元帅,他的白底领章上绣有一只巨大的鹰徽和银质的元帅权杖标记,领口佩戴着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最高军事勋章——大十字勋章,而这也被看作是勃劳希奇等首脑们授予这位空军元帅的“安慰大奖”。
对于罗根的出现,凯塞林显然也很惊讶,从赫尔辛基到柯尼斯堡的直线距离虽说还不到一千公里,却属于两个有着明显分别的战区,而且空军总司令视察前线就算保密,也不至于完全瞒着战线指挥部进行
罗根一面向军官们敬礼,一面径直走到凯塞林桌前,并尽量让自己的面部表情看起来亲切温和。
“司令阁下……”惊讶中虽然有着一百个不情愿,凯塞林还是得在敬军礼之后伸出自己的右手。
两人此前一贯是象征性地握手,罗根今天格外注入了气力。紧接着,他又与凯塞林身旁的空军一级上将指挥官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握手。由于前一阶段除第5航空队之外的其余四个航空队人员装备消耗较大,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决定对空军进行调整,第1和第2航空队分别撤往法国和挪威休整,施通普夫的第5航空队进驻东线。由于第1、2两个航空队阵容较为完整的作战联队继续留在前线,加上一些新组建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联队,目前整个东线部署了7000多架作战飞机,参战规模是不列颠战役时的两倍有余
虽然腹中空空,罗根还是开门见山道:“此行有些冒昧,但事关重大,还望元帅能够摒弃成见全力支持”
凯塞林没有直接做出回答,他略略思量:“到我办公室去吧”
抵制着煎蛋的香气,罗根后退一步给凯塞林让路,一旁的施通普夫有些不知所措,但罗根和凯塞林都没有向他发出邀请。
凯塞林的办公室也在二楼,但从餐厅过去几乎要穿过整个楼面,这令罗根多少有些好奇——堂堂东线空军司令也是个喜欢与部下同乐的主?
走进办公室之后,凯塞林对自己的勤务兵说:“来三杯咖啡”
罗根略略打量这间办公室,它面积不大,陈设也很简单,唯独偌大的窗户能够提供充裕的光线,清晨的阳光正从窗沿射入,直接照亮了木地板的一个角落。
“这位是第56装甲军的参谋长魏斯贝尔根上校”罗根向自己的空军同僚介绍道。
陆军上校满怀敬意地向凯塞林敬了礼,但这位空军元帅的反应都很是了表。
“司令阁下想必也很清楚,国防委员会不希望我们采取过于冒进的进攻策略,毕竟在如今这种局面下,我们赢得胜利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北方战线的开辟比孤军深入苏联腹地更具战略意义吧”
尽管凯塞林语气平和,但是这番话里却句句充满针对性,罗根很是不悦,但眼下这种局面却只能强忍着。
帝国雄心 第13章 等价交换
“假装?”
凯塞林摊开手,脸上做了个略显夸张的惊讶表情,然后用他那毫无敬意的目光看着罗根,说道:
“曼施坦因将军和他的第56装甲军长驱直入进抵里加,搅乱了苏军部署,为整条战线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我们当然看得很清楚可是尊敬的空军总司令,您恐怕还不知道,昨天一天我们总共损失了97架作战飞机和51名飞行员,这其中有一半是在战线左翼损失的。加上海军航空兵,我们一天就在里加周边损失了50多架飞机这意味着什么?从空中侦察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苏联人正想方设法截断第56装甲军的后路并且围歼这支部队,包括我们的第22机降师和海军的第2陆战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不该以现有兵力驻守里加,全力抵御苏军反扑,而是以一支缺乏友邻策应的装甲军去向数百公里之外的目标突击?这种行动成功的几率和所冒的风险,以阁下的智慧和眼光不会看不到吧?”
满心不悦地听凯塞林说完这番话,罗根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贝尔根上校没必要再在这里阐述作战方案了。炮兵出身的凯塞林,对这场仗显然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
不约而同地,凯塞林和罗根各自给自己点上一根烟,而且丝毫没有与对方分享的举动。
“难道元帅不知道,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罗根并不激烈地反驳道。
“关键是在大局在握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吗?”凯塞林似轻佻的问道,“若是冒险,就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会是您么?”
如此挑衅口吻,大概是罗根最不喜欢凯塞林的地方,难道这位东线空军总司令觉得年轻必然幼稚、大胆就是鲁莽?
沉默片刻,罗根让贝尔根上校先到外面候着。等到房间里只剩下自己和凯塞林,他问道:“元帅,我现在能否以空军总司令的身份在东线调集若干运输机和空降部队?”
凯塞林皱了皱眉头,口中却很爽快地回答说:“当然,您是空军总司令”
作为空军力量在东线的直接指挥官,凯塞林本来是可以强硬拒绝的,他的回答让罗根有些意外。
“我的想法是采用赫拉德茨反击战的模式,通过突击空运为曼施坦因将军的部队补充燃料和弹药,伞兵负责抢占机战并掩护装甲部队,整个行动的距离只有360公里,顺利的话,三天之内就能够实现我们的作战目标”
“是您和曼施坦因将军的目标”凯塞林毫不客气地“纠正”了一下,其实当初的赫拉德茨反击战中,罗根也从凯塞林的手中调走了不少战斗机,只不过当时行动获得了元首的支持,凯塞林倒也无话可说。
罗根有意不去计较这位刺头下属的语气和内容,用偏硬的商量语气说:“我需要大约200架运输机和相应的掩护,空降部队可以直接从第22机降师抽调”
“当然”凯塞林冷冷地说道,“但我必须提醒您,尊敬的空军总司令……您必须为整条战线乃至德国的战争形势考虑,部署在前线的飞机、每一名飞行员都有它的既定用途,如果您坚持将这些兵力集中起来,导致战线的其他位置出现不良后果,国防委员会是会追究您责任的”
听到凯塞林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罗根反倒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他想了想,说道:
“如果我就此返回芬兰,并且不再过问空军在东线的具体决策,您会当我没有来过吗?”
凯塞林正视罗根的双眼,他显然不觉得这是对方的真心话。
罗根正声说道:“我今天是乘坐一架容克-52直接从赫尔辛基飞来的,中途没有任何护航兵力,夜间飞行只能利用地面基站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而且随时可能碰到苏军战斗机的拦截现在能够站在您的面前,可以说我已经赢了一次冒险,有什么理由让我害怕另一次?我唯独感到恐惧的是,您或许会为了打倒我而不惜破坏这次行动,扪心自问,如果对换位置,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最后一句话出来,凯塞林眼中果然出现了愤怒的神情,他几乎发作,但片刻之后,他的目光竟又恢复了平和。
罗根缓和了自己的口气,“我愿意冒这次险,甚至不惜以我所获得的一切作为筹码,并不是因为我渴望冒险如果曼施坦因将军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可以在苏联战场上少损失很多人,十万、二十万或是一百万,这都有可能”
凯塞林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脸上没有一点表情,窗外没有一丝风进来,指尖香烟冒出的白烟直直地上升。
“为了以更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我甘愿冒险”罗根满怀感慨地说。
良久,凯塞林深沉地说:“我虽然非常不认可这种冒险,但如果您执意这么做,我也会做出和您在这个位置上所做的相同决定”
“有您这句话,我可以毫无顾虑地放手一搏了”罗根站了起来,非常庄重地向凯塞林伸出右手。
凯塞林叹了口气,站起来郑重其事地与罗根握手。
逼得了对方的妥协,罗根这时候却苦笑起来:“对我来说,这可能是一场必输的赌局——胜了,我依然会因为擅作主张而受到国防委员会的质询;败了,我更没办法推卸责任不久之后,我们的位置或许真的会对换一下吧”
凯塞林明显愣了一下,自从戈林死后,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似乎就一直在向他招手,然而他此间的经历只能用“天不遂人愿”来形容,先是迟迟得不到**者的放权,后又在政治斗争中犹豫不决,以致最终和梦寐以求的位置失之交臂。于是,他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尽管转瞬即逝,但还是被他的年轻对手捕捉到了。
松开凯塞林的大手,罗根微微低下了头,目光停留在那么和自己一样的大十字勋章上,意味深长地提醒道:“为了德意志的胜利,也为了那些可能未曾谋面的将士以及等待他们平安归来的家人……愿上帝保佑”
凯塞林迟疑了片刻,“请恕我无法将指挥权直接交予您,我将命令您的老搭档里希特霍芬将军全力协助您,而我将离开东线空军司令部,前往各前沿机场进行一次巡视”
在罗根此前的诸多揣测之中,这已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罗根不愿多说感谢的言语,凯塞林大概也无心听。他飞快地收拾了一下桌子,唤来自己的副官,当着罗根的面吩咐了巡视事项,然后又打电话给担任第4航空队指挥官的里希特霍芬,让他除继续承担当前作战任务之外,无条件配合空军总司令的安排和调动。
挂下电话,凯塞林问:“派一架飞机送您到克莱佩达去?如果坐车的话,恐怕要走上两三个小时”
一路上虽然没有怎么浪费时间,但此时仍然已经到了上午7点多。罗根不假思索地答说:“好的,非常感谢”
在麻利地安排好一切之后,凯塞林非常难得地说了一句“祝您好运”。
罗根朝他点了点头,如释重负地开门离去,但心头的重量却没有因此而减轻多少,毕竟苏联人是不会甘于妥协的。
至于远在200英里之外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港,枪炮声早在下半夜就已完全平息,荣誉光环团绕在德国陆军第56装甲军和德国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以及第2陆战旅头顶。阳光下,海军涂装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两两一组地从港口掠过,捍卫着同胞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
将指挥官前移到里加东郊的曼施坦因,刚刚获得了一项新的任命,那便是德军在里加港地区的防务总司令。该防区下辖原属第56装甲军的第8和第22装甲师、第3摩托化步兵师、第290步兵师以及随行作战的第22机降师、在里加实施登陆的海军第2陆战旅,总兵力达到十余万人,考虑到里加湾及周边驻泊着德国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重型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号、“赫尔曼戈林”号等战斗舰艇,即便脆弱的陆上补给线被苏军切断,依然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固守待援。
早饭之后,各师的师长应召而来向新任的防务总司令报到,并各自汇报了部队的作战损失情况——除海军第2陆战旅因苏军顽强抵抗而招致较大损失外,其余各部伤亡率均未超过百分之十五,尤其令人惊讶的是,携带重装备在敌后实施大规模空降的第22机降师连带失散官兵也仅损失了900余人,从战斗序列中抹去的41辆坦克装甲车也大部分是在空降过程中损失掉的
“海军已经连夜在港口卸下了60吨汽油和弹药,足以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向前狂奔一天一夜”
说话的是第22装甲师指挥官特奥多艾奇克,一个睿智、果敢又有些狂放的装甲兵将军。两个月前,他还穿着党卫军上将制服指挥着当时的“骷髅师”,而根据国社党领袖兼党卫队总指挥鲁道夫赫斯签署的命令,该师于7月初全员转入国防军,改为陆军第22装甲师,军官和士兵亦全部转为国防军军衔。虽然军官们普遍“低”了一级,但考虑到党卫军的军衔原本就有些虚高,士气倒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包括原骷髅师在内,转入国防军作战的5个党卫军师近期的表现都颇为出色。
这话本应该得到同僚们的积极回应,但是曼施坦因和他手下的那几个老师长都显得闷闷不乐,艾奇克也知道他们所介怀的缘由,便愤愤然地说道:“就地固守的命令就能禁锢我们?”
在法国战役中,被限令“减速”的古德里安曾用两个装甲师实施“战场侦察”,从而巧妙地跳出了上级的死命令。然而这一次为了防止曼施坦因钻这个空子,集团军群司令部和装甲集群指挥部先后电令,限定这支部队的战场侦察和战术反击须限定在以里加为中心、半径不超过30公里的弧形区域,得到新的指令前不得越“界”半步
帝国雄心 第14章 热启动
在17架“最好的bf52平安飞抵里加港东北方的野战机场,如若苏联人看到机舱里走出的德官中竟有一位空军元帅和一位空军上将,必然会不惜代价地在它返航时予以攻击。
可惜的是,罗根这一趟并不是走走过场,他已经借老友里希特霍芬的航空队参谋部组织了一个非正式的临时指挥机构,以保障陆空密切协调的复杂需求。
闻讯而来的陆军上将曼施坦因,亦将他的“防务司令部”直接迁来。在拉脱维亚人修建、苏联人扩建和加固、德国人顺势占用的机场南面,一片毫不起眼的小树林成为接下来那个举世震惊的战役之绝对策源地
简单寒暄之后,曼施坦因迫不及待地向空军同僚们面述了此次行动的最新计划——由于德军主力已经越过原苏波边境进入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军的大部分兵力仍然被牵制在正面战场上,根据空中和地面侦察,目前苏军抽掉了大约4个军的兵力扑向里加,2个军出现在东南方,1个军出现在东北方,还有1个军系从北面的爱沙尼亚地区前来。看起来苏军形成了3比1的数量优势,但曼施坦因认为这些苏军部队匆匆赶来,缺乏重武器支援是一方面,若是夺取不了战场制空权,他们的进攻行动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就算他们肯放弃正面战场的空中争夺,也休想从我手中抢回制空权”
里希特霍芬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经过前期的休整,第4航空队确实是目前东线三大航空队中阵容最齐整、装备最精锐的,2个完全装备bf190的战斗机联队构成了一柄无比犀利的空中利刃。自从德军发动战略反击以来,这个航空队已经确认摧毁了1200多架苏军作战飞机,除了约三分之一是还没起飞就被消灭在机场之外,其余800架均是在空战中取得的战果,而这也直接催生出一批个人战绩超过50架的大王牌飞行员和大量战绩突破20架的小王牌飞行员
既然决心全力支持曼施坦因的这次大胆冒险,罗根毫无保留地说:“来之前我已经和海军方面进行了协调,他们将用快船把弹药、油料以及加固和抢修机场用的物资运到里加,第一批物资今晚就能抵达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我们的空降兵总司令决定将手中保留的预备队全部调上来——3个伞降团,1个机降团,总兵力接近1万人”
“这真是太令人振奋了”曼施坦因眼中闪烁着无限的期待。
战场指挥官那种久违的紧张与憧憬亦令罗根感觉良好,出于对曼施坦因的尊敬和认可,他在称呼中一直是用“您”:
“在装甲部队指挥方面,我和里希特霍芬将军都是非专业的,所以陆战事务完全交托给您和您的参谋部这里我只针对空降作战和空运补给说明情况:从里加到莫斯科的公路距离是700公里,要切断苏军的主要供应线,我们只需要推进到莫斯科以西大约200公里处。按照一个装甲军的标准消耗,我们每一百公里至少要占领一座中型机场。根据我们此前的侦察资料,苏军在里加至莫斯科之间共有大型机场2座、中型机场4座、小型机场4座,为此我们推算出了两条对补给较为有利的路线:北线和南线”
地图上代表“北线”的蓝色线条有着类似波斯弯刀的弧度,奥斯特罗涅利多沃这三座作为支点的城市都建有相应的机场设施,且彼此之间大致相等的间隔距离有利于空运补给。弯路固然增加了部队的行军距离,却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开苏军重兵把守的战略据点和现有部队的主要集结区域,更重要的是,它甚至给人以直接挺进苏联心脏的遐想
代表“南线”的绿色线条,弧线显然更为平缓,它从里加出发后向东北方推进大约100公里,沿着平原地带直插奥波奇卡,然后以东偏南的方向推进到大卢基,在那里切断苏军东西方向的补给线。这条线路的距离要比“北线”缩短了近200公里,可利用的机场也较多,但是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奥波奇卡和大卢基都是苏军的战略要地,虽说工事经过了几百年风吹雨打,没有大口径重炮或是大机群猛轰仍是难以撼动的,而且驻军能够较为便捷地驰援城郊机场,大大增加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并守住那里的难度
盯着空军总司令带来的作战地图琢磨了片刻,曼施坦因指着蓝色线条说:“‘北线’与我们此前谋划的进军路线较为吻合,我个人建议采用这个方案”
罗根点点头,这也是他心目中的首选项。
里希特霍芬补充说:“作为此次作战的第一个空军战略支撑点,里加机场的规模很有限,只能集中部署护航战斗机,而实施空降和空运的运输机要从东普鲁士和立陶宛的军用机场起飞,这势必造成效率上的消极影响因此,我建议留守在里加港的部队抓紧时间修建新的野战机场,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曼施坦因不假思索地答道:“这项工作可以交给我们的第290步兵师和海军陆战旅。对了,元帅,上将,第22机降师怎么安排,从陆路或是海路返回后方机场?”
“现在根本来不及把先前空降的滑翔机收集起来并进行抢修,除了伞兵之外,其余人员只能暂时充当步兵使用”罗根有些无奈地说,就训练成本和战斗技能而言,机降师的老兵们显然是比步兵更为宝贵的资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