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四人聊得还是很愉快的,大约一个小时后,李虎子便向三个小兄弟告辞,朝文化课的教课室走去。
与同队的士兵在门口排队,然后准时进入课室,在空闲的木头凳子前站着,然后就看到第三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徐立由大步走了进来。
“敬礼!!”前排的一名正目大喊了一声,全体同时朝徐立由举手敬礼。
徐立由简单地回了一礼,脱下军帽后说了一声:“坐下”
一阵椅子的移动声,片刻后徐立由从桌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中华民族’。
“上一次给诸位讲课的王启明队官,讲了我中国之历史、讲了我汉唐时如何威震四方的故事。今天,就由本官讲讲当今之中国!”
“诸位都看过刘标统所著之《强~国~军》,也都在文化课上仔细地分析了……来,谁能复述一下,西方列强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在咱们大清头上拉屎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这一年多无数次地学习‘强****’的内容,不少士兵都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自然不觉得这个问题有多难。
徐立由话音刚落,就有三分之一的人举起手来。
徐立由随意挑选了后排,正好点到了李虎子。于是李虎子就站起来,先大声汇报道:“第二营第四队机枪班棚目,李虎子!”
“刘标统所指出之列强优势有三;一曰民族主义、二曰工业社会、三曰尚武精神!”
大老粗一般的李虎子,却异常熟练的说出如此文绉绉的话来,让徐立由满意地笑了笑,挥手让其坐下。
“今天,就由本官着重就民族主义讲上一讲!诸位且听,我大清国、也即是中国,有民族无数。且不说大部分的汉人、还有紫禁城里、这江宁满城里头的满人,在长城之外还有蒙古人、在玉门关之西还有回人、在青藏还有藏人。这些人,虽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却都是我中国之一部分!因此,东京的梁任公便想出一词语来,将所有这些民族都包含在内,就是中华民族!”
学习了那么久,在场的士兵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梁启超的大名,因此都拿着纸笔在记录着。
要是后面文化课考试里,问‘中华民族’是谁提出来的,而没有回答是梁启超的话,那可对最终考核成绩不好!考核成绩则关系到饷钱的多寡,和有无‘惩罚性’任务,因此大家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文化课,上课的时候都在用心做着笔记。
‘民族主义,中华民族。’





大时代1902 第189章 初为棚目(下)
第一百八十九章初为棚目(下)
李虎子也在卖力记录着徐立由的话语,只是越记录越觉得迷惑……
这中华民族,究竟是个啥子东西?这徐管带根本没有说清楚啊……?而且从他的话里话外看,分明是说这满人与汉人不是同一种族的嘛!
如李虎子这样困惑之人不少。随着大家逐渐从识字变成有点文墨,在学到许多东西,接触到很多道理和知识后,在军官们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已经有一部分士兵开始能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这汉人与满人的关系……这中国如何会沦落今天的地位,等等。
“……总之,中国若想独立富强,不再被别人欺负,就一定要完成中华民族的构造!中华民族怎么构造呢?就需要我们主体民族,汉人来负起责任!只有我们汉人觉醒、成为国家之主人了,这中国才有救、中华民族才能成立!”
一个多小时的课上下来,士兵们就觉得只有徐管带最后一句话才合理、听着舒服。
徐立由表面上平静,其实从上课起就一直在注意观察。自己在讲到满汉一家、什么忠于清廷时,不少士兵露出了反感乃至困惑的表情。而待自己说到汉人如何如何,应该怎样怎样,我们汉人多伟大的时候,大部分士兵则都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这种不停地上课,无时无刻不在暗地里灌输汉人应该独立自强的观念,提出这一方法的前任标统刘继业和现任正参谋王光照,徐立由是相当佩服的。
想当初,徐立由他自己便是在这样的灌输下,最后接受了革命的思想,在王光照的介绍下加入文学社,并且从一个单纯的种族革命者、一个单纯的排满复汉者变成了国家主义信徒,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之国家,消除世间之不平等。
只是唯一可惜的是,现在还不是在军营里宣扬国家主义的时候……
这让深信国家主义的徐立由有些遗憾,自己信奉的主义依然只能在文学社的小圈子中讨论。虽然如今文学社人数经过两年发展已经达到了六十余人,都是革命者并且赞同或者信奉国家主义,但是对于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国家而言,这点人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文学社人中,真正如他这般完全信仰国家主义的,除了王光照等老人之外,就只有寥寥六、七人而已。
对于徐立由而言,他经过刘继业和王光照的灌输,从而自我觉得是四万万当中极少部分的‘先觉者’,是独特的、是特殊的、应为民先驱。这种使命感,和自我优越感是使他对国家主义以及文学社这一团体产生认同和归属的原因。而作为‘先觉者’,就应该承担起唤醒‘沉睡者’的使命,为国家主义的最终实现而努力!
无论是徐立由还是王光照,亦或是张孝准。他们在对刘继业所提出的国家主义赞同钦佩的时候,对国家主义的理念认同并将之视作真理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完全明白其背后、一个公平公正的国家的诞生所意味着什么。
在这美好的理想背后,客观的利益的再分配、社会的改革所必然带来的血腥,自己所属的阶级利益的转让……自己割自己的肉……这些东西他们并不曾想过,只是一如绝大部分理想主义者一样,相信美好地理想、潜意识地排斥那些阴暗面。
不过不管徐立由如何坚信只有国家主义能够救中国,他也明白发展国家主义的第一步是让广大的军官、士官和士兵们先转向革命。只有同情革命者,才有可能同情国家主义……
单从传播革命思想而言,第三十四标内文学社军官们,通过在文化课中打着‘忠君爱国’的幌子进行革命宣传,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让许多士兵的思想变得倾向于革命……
而由于他们的手段缓慢、隐蔽,而不像其他革命团体那么露骨直白,使得效果慢的同时,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警惕。
像李虎子等人,就已经在引导下渐渐意识到了当今这个朝廷的不合理之处,甚至隐隐觉得这社会、亦有哪些地方不大对劲。
又一堂文化课上完,第四队的士兵和士官向徐立由敬礼,然后便有序地离开课室、朝宿舍返回。
一群士兵结伴走在路上,李虎子与身旁一个交好的战友打趣聊天。
当兵两年多,李虎子已经完全熟悉了军营里的生活;有规律、有纪律,每天都很幸苦操劳的生活。一天不是体能训练就是技能训练,要不就是战术训练,总之每天长官都会变着法子地弄出新花样来。到了晚上,除了每周固定两次的文化课之外,爱打篮球的打篮球、爱读书的上阅读室去……李虎子听说三营前一阵子弄出了个啥子足球出来,据说很受欢迎已不下于篮球,想着过几天休息的时候去看看。
“哎虎子,你听说了吗?咱的刘标统再过几天就要回来啦!”
与李虎子一个上下铺的项童走到其身旁,友好地笑着拍了拍其肩膀。
刘继业作为第三十四标的创始者,又是担任标统最久,创立了一系列的第三十四标独有的规则、久为全标的上下官兵所敬畏,无人不知他即将的担任第十七协的消息。
“谁人不知?全标怕是你最后才知道的吧。”
项童眉毛一挑,睁大了眼睛指着李虎子道:“虎子!你这可就不是了!咱不说全标消息最灵通,那起码也是咱队里头的第一!你自己说说,当初林管带的大事情,那不就是咱先最先知道的吗!?”
李虎子吓了一跳,见周围没人,赶紧捂住项童嘴巴,在他耳边怒道:“你不要命我还要命呢!上官已经警告过了,谁都不许提林管带谋反之事!”
前第二营管带林述庆。
官方说法,也是第三十四标在全标内作出的通告解释,林述庆是秘密革命党,试图响应萍浏醴暴乱,在第三十四标发动起义并打算趁高级军官开会时将他们一网打尽。结果被标统刘继业发现,关押在小屋的时候偷袭前来询问的刘继业,结果被击毙。
这便是第三十四标的林述庆事件。
除了林述庆外,第三十四标的第二营还有三名军官和两名士官被以乱党的名义处决。
这件事件对第三十四标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除了让士兵们认识到‘军法’的残酷性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部分倾向革命的士兵对满清的怨恨。
第三十四标的情况自林述庆事件之后就变得复杂起来。大部分士兵对军法和标统刘继业、标副张孝准、执法官方振武等高级军官更加畏惧。少部分倾向革命的士兵中,知道有那么一个高级军官组成的革命圈子的小组也大致知道标统似乎也是同情革命之人,因此只是单纯替同志之间的互相残杀而感到惋惜。还有绝少一部分更加激进、更加革命的士兵并不知道文学社的存在,想当然地将标统刘继业视作满清的走狗……
而军官当中,由于所有倾向革命之人都已加入文学社,因此剩余的极少部分保守军官只是单纯为处决了林述庆而叫好。
当然,文学社内部因此也发生过相当大的争执;尤其是那些对国家主义只是半信半疑的军官,虽然明面上还是服从刘继业的命令,但是暗地里对其手段也有非议。毕竟他们如张孝准那般认为这林述庆虽然过分,却罪不至死!更何况他也是革命的同志,又是同僚一场。不过这些都被刘继业极高的威望所压制,至少从表面上看大家都服从了刘继业的意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发动的数次革命也都失败了,也让少部分的有异议的军官们慢慢认同了刘继业的观点。
至于底层,大部分士兵还是如李虎子和项童这般,内心对革命有所倾向、对长官也很尊重,但是远未到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地步。
因此李虎子也不愿意与项童聊犯禁的事情,尤其是这其中涉及了在第三十四标上下官兵中有着崇高威望的刘标统。
项童被李虎子吓了一跳,想了想也觉得不大合适,于是换了话题道:“……小赤佬!不得了了!当了班长就吼人啦?”
李虎子推了项童一下,闷声道:“别扯什么班长的、你还不知道!”
这时,操场上的篮球场里,一个正捡球的士兵看了过来,正好是与项童认识的人,于是喊了一声道:“童子!过来打球吧!”
项童看了李虎子一眼,拉住他膀子笑道:“一起去玩玩吧。”
“不了……这篮球我也不会玩……”李虎子本想拒绝、他一直都没怎么玩过篮球这个游戏,却挨不住项童的嘴片子,最终还是被拉上了场。
球场上的士兵听李虎子说他不会玩篮球,都觉得很稀奇少见,不过还是很热心地教他比赛的规则。
李虎子在边上看了项童和他们玩了一会儿,后面还是鼓起勇气上场玩了两下子,不过毕竟是新手、很快就被虐地找不到北了。
被球从胯下穿过,李虎子面红耳赤,倒有一半是心情不爽给闹的。不过他也不好发作,又玩了一会儿后就跟项童道了声歉,回宿舍去了。




大时代1902 第190章 大礼
第一百九十章大礼
(大年三十了,祝大家羊年快乐!)
刘继业于1908年的6月20日从上海坐火车回到了江宁。
上午下了火车,将青子送回家并且与父亲解释了一番后,刘继业在家中吃了顿午饭,便匆匆前去端方府邸拜访去了。
将从上海带来的‘特产’交给端府的门房,刘继业在待客厅等了莫约半个多小时,就被府中仆人请入了正厅。
正厅内,已换成常服的端方微笑着站起来迎接刘继业。半年不见,端方的脸软润了不少,胡子也从很中式的山羊胡换成了西式的络腮配八字胡。
“政事繁忙,政事繁忙啊!”端方如此解释着。
“督宪大人日理万机之余,愿抽出空闲见下官,下官感激不尽。”
端方挥手,温和地笑道:“如此说话,文鹿你就见怪了!”
端方请刘继业坐下,自己就坐后,一幅礼贤下士的态度,言辞关心地问道:“家中可安好?”
刘继业却依然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弯身回答道:“劳督宪大人关心,下官家中一切平安……前些阵子,下官去了趟上海处理族内的事务,与通州张謇一起筹备在靠近芜湖的马鞍山开办钢铁厂……”刘继业说到这里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轻轻递在端方身旁的茶几。
端方目光扫了扫桌上的纸,会心地将之用杯垫压好,脸上笑容丝毫不变,面带好奇地问了问关于马鞍山钢铁厂的事项。
作为东南最高职位的两江总督,端方的辖区包括江苏、江西和安徽,自然是刘继业等人需要重点打通的人物。虽然此人出于多种原因对刘继业一直都态度不错,但是清末规矩就是如此、你在人家地盘办事,不捎一份礼,在面子上过不去……更何况刘继业已很清楚,端方虽然不是很贪财、但也远远谈不上清廉。
在置办钢铁厂的大事上,多送一份礼物,既符合官场的习惯以免恼了端方,也可以让他对这项事情多多关照一些。
不过刘继业与端方接触了那么久、又经过多方打听,已了解此人的脾性,他爱钱之余还是很愿意做些实事的。而且作为满人中最开明的官吏,又是出过洋、见识过西方社会的封疆大吏,端方对新政不可谓不上心。在他继任两江总督的这段时间里,大力置办新式学堂、鼓励实业……说实话,顺丰面粉厂之所以能够这几年有这么高的利润,与官府的支持是脱不开干系的。
或许正是因为对兴办实业、新政的热情,使得端方对马鞍山的这个钢铁厂显得兴趣浓厚。
“文鹿是说……马鞍山真的发现大量优质铁矿?”
感到端方关注的态度不是装出来的,加上之前他也详细地吻了不少比较专业的问题,刘继业也不想怠慢,便将建造钢铁厂的计划徐徐道来。
“确有此事!下官派人去当地取了样本,送到汇文书院找了懂地质的美国专家看过,他们做了调查后,称这属于磁铁矿石,而且出精率很高,绝对称得上是优质铁矿。”
端方捋了下胡子,一双眼睛露睁大了问道:“文鹿与张通州……打算在这马鞍山做出多大的动静出来?”
“下官与张通州通过汇股、向市场发售股票的方式,准备筹集出四百万左右的资金来,以三联公司之名义,在马鞍山建起完备的钢铁基地!首先是在矿区一带建起炼铁厂来、将矿石就地加工成铁。然后通过矿区铁路运到靠近长江的炼钢厂;视市场而定,部分生铁装船运走、部分生铁则入钢厂加工成钢、并由各专业厂房进行再加工后,再通过长江转运……”
“……为达成这些,我们预计会在芜湖马鞍山兴办生铁厂一座、熟铁厂一座、炼钢厂一座等三座大厂,以及打铁厂、贝色麻钢厂、铁轨厂等小厂数座。矿区铁路前后长约八十五公里左右、能够容纳火轮的洋灰码头、以及开凿数个矿山……此外,若资本足够,还预计收购淮南之煤矿,通过铁路和水运满足钢铁厂之所需。若一切顺利、预计马鞍山之钢铁厂将拥有炼铁炉六座、炼钢炉八座,能够年产生、熟铁十五万吨、精钢六万吨!”
“……精钢六万吨……”端方闭上眼睛回忆了一下,重新睁开后露出惊喜的表情,情不自禁地低声呼道:“那不是产量超过汉阳钢铁厂了吗?”此刻端方脸上一抹红润出现,他没想到刘继业的钢铁厂规模居然如此之大,甚至从规模和产量上还要超过当今中国最大之汉阳钢铁厂!
虽然汉阳铁厂由于经营不善,最近才革新了设备后恢复运营,产量还没完全发挥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端方的兴奋。
“倒是不知道文鹿在领兵之余,还有经商、办实业的天分啊!实在是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啊!!”端方脸上堆满了笑意,心情大好到站起来拍起手来!
醉心实业、又是新政的鼓吹者,端方想到在自己的治下、在自己的任上,能够建成超过一个超过汉阳钢铁厂的、全亚洲最大的铁厂来,那绝对能够在政绩簿之上记下浓浓一笔!
这个铁厂要是能够兴办成功,端方的名号必然能够直追湖广总督张之洞、轰动全国,成为新政不二的领军人物!
无论是从个人施政理念、还是政绩、还是这个项目会给自己带来的无数好处看,端方此刻都已决定全力支持刘继业办厂。
本来刘继业拜访前,就已经基本估算到端方的态度应该会友善,但是眼见他如此积极的态度支持,刘继业心中依然忍不住大喜。得到两江总督的支持,起码在官场方面是不用担心太多了。
端方兴致勃勃地拉着刘继业问了许多问题,比如钢炉准备从哪里进口、如何避免汉阳铁厂一开始的失败经验……在谈到销路时,端方一口包下道:“别的不说;一旦这家……三联钢厂建成出钢,则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之一切铁路都只用你们的钢!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等军工厂,也都尽量使用你们的钢!还有日后其他设备、都用你们的钢!”
见端方如此大力支持,刘继业也自然必须有所表示:“大人如此厚爱,下官在此替三联公司之股东叩谢了!”
端方笑着将刘继业扶起,拍着其胳膊笑容灿烂道:“好好干!”
又聊了关于实业的种种,端方对刘继业在实业方面的眼光和见识也愈发惊讶,没有想到手下的这员悍将居然也懂经营。不过再想到其家事背景,也就理解了。
刘继业找了个机会将自己对实业强国的看法说了一遍,深得出过洋、见过世面的端方赞同。
“文鹿所言甚是!这西洋之最厉害的,莫过于他们的工业!咱大清也只有后起跟进、办实业、搞工业,这新政立宪才有希望!说到振兴实业……我准备效仿日本之大阪劝业会,在咱们江宁也弄个‘南洋’劝业会出来!”端方顿了顿,看向刘继业的目光带着和善:“届时文鹿也可参与谋划啊!”
“蒙大人看重,下官敢不效劳!”
聊着聊着,一时兴起忘了时间,等到端方回过神来时,一看墙壁上的挂钟已经是晚上七点了。
琢磨了片刻,端方便决定邀请刘继业共进晚餐。
对此,刘继业自然不会拒绝,便随端方的脚步、保持与其半步的距离坐到了饭桌上。
桌上摆了一桌子的酒菜,中间则是一个大铜炉,炉内是滚烫的煤炭、透过炉壁将周围的水开滚。铜炉周围还放着已经切好的、薄薄的鲜红羊肉和各色蔬菜。
刘继业一见就有亲切感,没想到在江宁顶头上司的府上居然能吃到火锅。
端方热情地招呼刘继业坐下,介绍了一下这铜炉道:“京城有家店,东来顺,弄得涮羊肉酱料味道鲜香!我托好友从京城里弄了几坛子酱料过来,文鹿可品尝一下味道。”
由于端方临时决定宴请刘继业,因此女眷、家属等便没有上桌,而是在别处厅堂内吃饭,弄得一大桌菜就端方与刘继业两个人吃。
除了火锅之外,桌上各色山珍海味琳琅满目,各种刘继业认识、不认识的摆了一桌,粗且算来端方这一顿晚餐就得起码花掉二十多两银子,可见其生活之奢华。
饭桌上两人聊得很开心,在酒精的作用下,端方难得地展现其平易近人的一面。
“下次有时间,我带文鹿看看我的珍藏金石啊!”
晚饭一直吃到九点多、在两人都喝下不少酒后才算结束。
端方喝到后面已经有醉意,在刘继业临告别前,上前拉着他的胳膊哈哈大笑道:“文鹿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去第十七协上任吧!马鞍山铁厂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
向端方辞行,刘继业在管家带领下离开了端府。酒量甚好的他头脑还保持着清醒,骑上马匹后便一路哼着歌朝自己家里而去。
待刘继业离开后,端方靠在一处别院里喝着醒酒茶,心情大好的露出微笑。
忽然想到了什么,端方放下茶杯,从怀里掏出了刘继业送上的纸张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千干股,十万两银子。”
这时,一个少女忽然奔奔跳跳来到端方面前,见其脸上的笑容,好奇地问道:“阿牟其那么开心,难道是刚才的客人送了什么大礼?”
端方一抬眼,见是自己的侄女,放下纸张,站起来温柔地笑道:“大礼、当然是大礼!”




大时代1902 第191章 上任(上)
第一百九十一章上任(上)
拜见过端方后,刘继业又很懂礼数地拜见过了老上司徐绍桢。
虽然徐绍桢对自己的态度有了细微的变化,但是刘继业还是会保持一贯的恭敬,再加上奉上了一份厚礼后、徐绍桢略显僵硬的脸上也重新展露了些许昔日的笑容,两人的关系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无论心里怎么想,至少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从徐绍桢的角度看,虽然他对刘继业产生的威胁意识,但两人之前关系毕竟密切、刘继业也处处表露出对自己的恭敬态度、又送上礼物,若是徐绍桢还是不依不饶冷着脸,也太说不过去了。
一次聚会当然不能抹去两人之间产生的些许心结,但是至少起到了重要的缓和效果。
三日后,刘继业带着一纸调任令,来到了第十七协司令部,正式与代理第十七协协统将近半年的沈同午进行了交接。
1...8384858687...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