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刘继业带着蒋方震一起参加了几次所谓的上流社会聚会。尤其是在与租界的一次晚宴,让已经熟悉了西式生活的蒋方震大为向往。
而刘继业也在这次由美国商人朋友安德鲁斯参与协办的晚宴中,意外地遇见了又一个熟人。
“麦克阿瑟将军,没想到能够在这里遇见你!”
正与安德鲁斯聊得正欢的美国少将老麦克阿瑟意外地转过头来,看到一个高个子中国人持着酒杯走了过来,虽然面相似乎有些熟悉、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一旁的安德鲁斯见到刘继业后,眼睛一亮,向老麦克阿瑟介绍道:“尊敬的将军,这位是我在上海的生意伙伴,同时也是中*队的上校、继业?刘先生……而且这位刘先生上过满洲战场。”
听到刘继业的名字,老麦克阿瑟似乎想起了什么,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刘先生啊!没错,当初在中国奉天的时候,和各国观战军官一起见过你!”
两人握手,刘继业便与老麦克阿瑟聊了起来。
原来老麦克阿瑟带着儿子考察完了日俄战争后,返回驻扎菲律宾的美军部队不久就接到命令前往亚洲考察军事。他们在1907年春从马尼拉出发,通过香港、新加坡转往印度,在当地考察了半年后顺便考察了波斯和阿富汗南部。1908年春他们在返回的路上顺带考察了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然后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后北上青岛、烟台、天津和北京。二人于1908年5月底来到上海,下一步准备探索完汉口之后,就返回美国去。
一趟亚洲考察下来,尤其是在北京参观了北洋新军的操练后,让老麦克阿瑟对中国的新军很感兴趣。借着机会问了刘继业不少南方军队的情况,对刘继业的英文水平大加赞扬。
刘继业借机邀请二人去汉口考察完了,顺长江返回上海的时候,可以顺道在江宁停靠,自然得到麦克阿瑟的同意。
老麦克阿瑟作为美军在亚洲的最高统帅,而且已经是少将军衔,回美国后必然有重用。要知道美国现在的陆军人数稀少,中将就已经是很最高头衔了!一个少将,而且是在菲律宾战役中立下功绩的少将,将会成为美*队的绝对高层之一。
刘继业对这层关系看得很重,无论是未来与美国商界联系、与军界合作、还是购置军火,如果能有老麦这层关系,都会轻松许多。
在刘继业的理论中,日俄战争之后、无暇东顾的俄国将从首要敌人退居第二位,而原本与在中国处在蜜月期的日本将取代成为中国第一外部威胁。与日本相比,欧洲各国由于一战的临近不足为虑,而且由于距离原因也很难遏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唯一有此能耐、又有这方面动机的国家,就只有同为太平洋国家的美国了。
实际上日俄战争中美国资本家购买了大量的日本国债,间接帮助日本战胜俄国。然而美国一直觊觎中国市场,本想通过借钱给日本而顺势插手东北,甚至连修建铁路的条约都跟中国政府签订好了,却被日本人给阻挡在外、造成美国商界后大为不满。
如此情形,加上日军随后海军大发展对美国产生了威胁,使得日俄战争之后两国关系逐渐转冷,美国的舆论迅速转向排日、反日中。
对于刘继业而言,对日本警惕的大洋彼岸的美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不过这些要等到刘继业真正上了台面之后才有用;现在的一切不过是先期准备而已……
在上海待了三天后,蒋方震就要准备启程北上陆军部报道,然后再南下。他没有询问刘继业是打算如何为自己谋到第十七协的位置,而是相信其同学有办法。
这是自然。
清末的新军改革虽然颇有成效,但中央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只能满足北洋六镇的军饷、其余各地编练新军的款项倒是大部分由地方来出。这样一来,陆军部的管辖权也就在实际上局限在了北洋六镇中;对地方的新军虽然有指导的权力、却不方便直接指派。也正是因此,地方新军的构成、军官来源,更多依赖当地的督抚和统制自行招募。
与两江总督端方和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同时交好,塞个参谋、而且尤其是从德国毕业的陆军高材生进第十七协并非难事。至于如何将蒋方震提升高职,自然还有其他的手段。
不过这些得等到在自己回江宁任职了再说……刘继业知道自己在上海的时间屈指可数了。
########################################
广西,桂林。
广西陆军讲武堂总办的蔡锷骑着东洋马入了讲武堂内。
熟练地翻身下马,一身戎装的蔡锷大步走入课室,腰带斜挂的长柄马刀拖在地上,金属片发出阵阵摩擦声。
学堂内的学生兵看到总办后,纷纷敬礼。
两个学生见蔡锷走进了教课室,这才小声议论道:“什么混蛋总办!湘蛮子一个!”
“就是!就是!咱们明明是来学军事的,却偏要考与军事毫无干系的诗词歌赋等科目!这不是荒谬吗!?我看肯定是这蔡锷知道咱们桂籍学生不善诗词,考试成绩不佳、故意拿这个做借口来把咱们除名掉!你看看,跟这湘蛮子同省的湖南籍学生则无一黜落!”
两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蔡锷非常抱怨,虽然碍于地位只能暂时私底下议论,但是一股不好的风波正在讲武堂内蔓延开来。
蔡锷对此略有察觉,但是并没有过于在意。出题考试中考较诗词,一方面是因为蔡锷本身就好此道、另一方面也是蔡锷觉得作为军官必须要通晓文采,才能将军事文件写好。
他在广西任职将近三年,长期主导广西的军事教育,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却没有想到有心人会拿省籍的不同来做文章。
在花了点时间与讲武堂内的教官们交代了课程后,蔡锷回到办公室,将怀中的一封电报重新取出,重新一字一句地阅读了一遍。
良久,才放下电报纸,揉着眉头轻轻叹了口气。
自己的师弟、蒋方震最后还是拒绝了自己邀请其来广西,而是选择去另一位好友刘继业的江宁。
虽然失望,但是蔡锷本就知道蒋方震心向革命,与刘继业在观点上更为接近、因此拒绝自己并不很意外。况且……从杨度师兄的信件中,蔡锷也得知刘继业转向北洋袁世凯的情况,对此感到愉悦。
对于革命还是立宪,蔡锷内心深处是有犹豫的。
因此其采取的手段是除了与杨度和蒋方震等密友有信件往来之外,对一切政事一概不过问。既不得罪讲武堂中的革命派、也不加入其中,在局势明朗之前维持一个中立的态度。
至少目前,蔡锷还看不到革命成功的可能……





大时代1902 第187章 钝初相劝
第一百八十七章钝初相劝
“钝初,许久不见了!”
还是在虞和德的家中,这个已经成了同盟会在上海活动的据点。
刘继业难得地换上了一身长衫,与书房内的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宋教仁握手。
待众人坐下后,房间里共五人,分别是刘继业、宋教仁、虞和德、陈其美,以及虞和德的好友同时也是商团领导人之一的李钟珏。
宋教仁留起了胡子,八字胡与孙文的款式略有相似。他与刘继业本来不熟,只是在好友黄兴的推荐下见过两面,不过在东京的时候两人还算是意气相投,此次在上海重逢后,相比较陈其美话中带刺,宋教仁的言语中透着友好。
“东京一别,许久不见、文鹿是愈发出众啊!听英士言,文鹿不日即将担任第十七协协统、可谓是我革命党在新军中官位最高之人啊!”
同样一番话,若是别人说,难免不会让刘继业觉得对方有讽刺之意。只是宋教仁本就淳朴、真诚,无论是语调还是神色,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片赤诚毫无别意。
“比不上钝初,已是同盟会的庶务,统领无数革命同志,意气风发!哪像我,还只能潜伏敌人之间,不敢堂堂正正地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偷偷掩掩……”刘继业客气却客套地回话。
宋教仁捋了头发,叹气道:“何谈意气风发啊!文鹿你是不知,这东京同盟会……”
宋教仁正准备说一下东京同盟会内部分裂让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甚至心生退意、话刚出口却感到脚下被人轻轻踢了一脚。他顿时醒悟是坐在身旁的陈其美所为,虽觉得对方心思太重,不必如此防着刘继业,却也就此将话题转移掉。
“克强此刻还在云南孤军奋战,就是不知有没有从十万大山里走出来……”
原来黄兴率领一干革命者潜入广西发动起义,在广西和云南境内的山区玩起了游击战、在一开始出其不意后慢慢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最后迫不得已只能率部从撤入十万大山,返回云南。
不过进山后黄兴部三百来号人就与外界断了联系,因此也不知究竟有没有成功逃离。
聊了一会儿,刘继业主动问道:“此次钝初来沪,听英士介绍,是为了统筹起义?”
“统筹谈不上。”宋教仁摸了摸鼻子,微笑道:“真要说起来,只能算是支援吧!”
“光复会欲图在安庆、在绍兴及浙江各大县城同时起义;除了联络了长江一带的岳王会之外,也从他们上海的总部抽调了大批人手、连鉴湖女侠也是去了绍兴。因此同盟会为了确保上海亦能有充足人手起义,将我与英士派来协助光复会而已。”
宋教仁所说的这些,刘继业大致上已经知晓了。
为了能在慈禧大寿之时发动最大规模的起义,给老佛爷献上‘贺礼’,光复会已前后准备了一年了。为此,他们动员了几乎全部力量、由东京陶成章担任总筹划、由安庆的徐锡麟和浙江的秋瑾担任前敌总指挥,联络各处小股反清势力如岳王会,如今大量的力量和人员已经各就各位,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
据刘继业所了解,光复会的这次起义将分别以安庆和绍兴为核心;以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十余座县城为节点,同时举事后可以趁清廷毫无防备的时候迅速攻占江南,以此为革命成功之起始。
而参与这次大起义的人员和力量,包括安庆徐锡麟所掌控的军警千余人、学生兵三百,以及安庆新军中分散在各营的许多小股官兵……依刘继业在第三十四标的经验看,安庆新军中同情革命的士兵当在千余人左右。此外,新军中还有与光复会合作的岳王会的人马,两派加起来所占的士兵人数达到新军的三分之一强。若新军内的革命势力能够与安庆军警联络到位,中间又不出大问题的话,安庆起义成功的胜算很大。
浙江绍兴则是由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八百学生为主力军,配之以当地数百会党、以及百十名心向革命的光复会成员,总人数不过千人,总体实力明显弱于安庆,起义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要靠运气。
除了安庆和绍兴之外,在皖浙各地还分散着光复会的同情者,如驻扎杭州、新成立未久的浙江新军中,光复会便发展起了数百人的革命群体准备随时响应革命。此外,通过与地方会党、以及地区性的革命团体合作,最终参与皖浙起义的革命人数在万人以上。
上海方面,则较为复杂。本来是只有光复会骨干四百余人,准备靠制作的炸弹和步枪硬上,后来在东京陶成章与宋教仁等协调后,接受了同盟会前来协助的建议。至目前为止,上海除了四百光复会成员外,还有陈其美拉拢虞和德发展起来的商团数百人、以及同盟会骨干六十余人。
最后是江宁。作为东南的政治中心,光复会在此地的势力却很薄弱,只能与在安庆和江宁活跃的岳王会合作。然而岳王会主要势力为会党,而新军方面的革命势力在赵声走后就陷入低谷;一时只剩下刘继业的文学社一家势力最大。
造成江宁如此局势的原因、以及对于萍浏醴起义时江宁新军内发生的事情,众人皆大致知晓,但是他们同样也明白想在江宁起事离不开新军、活动新军则离不开刘继业!
无论是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矛盾再深,他们在排满方面还是一致的。若是江宁能够同时举起反旗,对东南革命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江宁方面,驻扎在城内的第十七协里,第三十四标已为我所控、原本第三十三标也被伯先兄发展了许多倾向革命的军官和士兵……不过伯先离开后,听说活动陷入停顿状态……”说到这里,刘继业顿了顿,表情严肃道:“待在下上任第十七协协统后,将会重启第三十三标的革命工作。努力将之改造为革命之军队。”
“不过具体而言……还需要与我文学社内的社员商量过后再作决断。”
刘继业终还是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答复,宋教仁又劝了几句,见其还是以全社协商为理由,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最后,也只能道:“此役革命若成,在场诸君就都是革命之元勋了啊!”
虞和德拍了拍他身旁李平书的肩膀,笑道:“平书曾担任江南制造局的提调,现在也是商团领导,对江南制造局非常熟悉!一旦革命起事,上海的大清银行和江南制造局将由我们商团来负责!请诸君放心,定能将大清银行之银元和制造局之兵械拿来增援东南,用之于革命!”
“上海之事,就靠洽卿与平书之商团,与光复会配合了!”对热心国事的上海商人领袖,宋教仁一是佩服二是感激,站起来与陈其美分别向二人行了大礼。
“应尽职责而已!”
又聊了几句,宋教仁也知道无法当场让刘继业表态,便将其拉到一旁,轻言轻语道:“我知文鹿与高天梅(高旭)略有不快之地,还望文鹿秉着革命之精神,放下争执齐心协力。”
刘继业笑了笑:“天梅与在下从未见过面,何来不快?钝初放心,革命当天,何事为重,在下是明白的。”
宋教仁点了点头,将一张小纸条放入刘继业口袋中:“距离起事还有四个多月,这期间的准备工作可不能出差错……这是同盟会在江宁之负责人,届时会与文鹿联系起义的具体事项。”
“钝初有心了。”
在知道刘继业与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高旭有矛盾后,宋教仁为避免二人发生争斗坏了大事,很实际地将只会空谈的高旭放在后面,而着重拉拢实力派刘继业。如此务实的做法,不拘泥于同盟会所为的‘大义’名分,让刘继业对宋教仁的看法好了不少。
聊完了大事,刘继业接受了宋教仁和虞和德的邀请,留下来共进晚餐。
饭桌上宋教仁聊到了东北的局势,以及间岛问题。在谈及日本人如何无耻地试图侵占中国领土后,在座的大家对日本人的情绪都变得很复杂起来。
“靠人不如靠己!日本与我终归是异族他国,支持我等革命也是为了其日本之利益……实不相瞒,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政要皆躲着总理,就连最交好的犬养毅、和头山满,也避而不见。”
陈其美放下刀叉,抹嘴道:“钝初也不必凡事绝对,这宫崎滔天就是真正的好汉,甘愿为了中国之革命而四处奔走,是信奉大亚细亚主义之侠者。像他这样的日本友人,还是有不少的。”
对于革命党对日本人的亲睐程度,刘继业是很清楚的,也不愿意插入话题当中,而是由着陈其美与宋教仁讨论。
光复会起事,对自己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无论是文学社还是准备在安庆创办的重工业基地,都无法在这场动乱中置身事外……但是这场起义又能否成功?
刘继业一边切着鸭胸肉,一边沉思着。
前一阵子孙多森之兄长孙多鑫在天津病逝,孙多森北上奔丧之前,已透露出袁世凯希望其到北洋接任其兄长的职务。
是时候回江宁了!




大时代1902 第188章 初为棚目(上)
第一百八十八章初为棚目(上)
“李虎子!!!”
操场上一声怒吼,让正在操弄着眼前马克沁重机枪的李虎子心头一跳。急忙回过头,只见第四队队官廖元正大步朝自己走过来。
李虎子迅速放下手中零件,笔直地跳了起来,朝廖元敬礼并大声道:“有!”
“操典第二章六款,对机枪枪口位置是怎么规定的!?”留着大胡子的廖元出身旧军,性格火爆,上前对着李虎子就是劈头大骂。
李虎子在摆弄机枪时过于专心,没有注意到枪口被自己弄得直指前方正在排队列的士兵们……一时不小心违反了操典,李虎子硬着头皮大声回答道:“对不起长官!”
廖元瞪了李虎子两眼,见他态度还算端正,后退了半步挥了挥手道:“赶紧给俺收拾!莫让执法官看见!”
“是!”李虎子急忙返回,将枪口转向无人的地方,花了五分钟将全部零件组装完毕并且上油后,然后示意棚副目兼正枪手、副枪手和供弹手三人一起抬起机枪送入仓库。
自从刘继业担任第三十四标标统后,就一直向徐绍桢申请调拨重机枪。等了整整一年多,才在张孝准接任标统的时候从上面发下来十挺,并由此在每个队成立了一个机枪棚。棚里四人,棚目做指挥官、一个副目做正枪手、一个副枪手还有一个供弹员。
李虎子进入第三十四标两年出头了,原本的新兵蛋子如今已经是而第二营,第四队的机枪棚正目,手下两名归他调遣的士兵和一个副目。名义上李虎子是直接归第二营管带赵昂管辖,但是实际上管带赵昂没时间、也没兴趣管什么机枪班的事情,因此李虎子平常还是归老长官,四队队官廖元管。
虽然刚刚被老长官骂了一顿,李虎子心情却还是很不错。
对自己能当上棚目、除了肩膀上多了一颗红点,每个月多拿一块大洋之外,李虎子最主要的还是很喜欢重机枪这玩意儿。
虽然名字有些绕口,叫啥‘马克沁’,但是这玩意儿打子弹忒快、突突突就是一片!射击的时候,浑身都在震动,看着枪口火光以及目标木靶被打得支离破碎,一下子就让李虎子爱上了射击重机枪的感觉。
正是对机枪的热爱,以及在休息的时候跑到阅读室刻苦学习机枪的机械知识、射击知识、战术知识等等,甚至将步兵操典中关于机枪的全部内容背下来,他才最终竞争得到了机枪棚目这个职务。
将机枪小心地放置在兵库里的位置,李虎子才带着两名手下离开。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一天的训练基本完成,马上就到晚饭的时候。
李虎子属于第一批进食堂的士兵,见里面还有不少空位就找了个靠中间的位置。
这时,有三个士兵结伴而入,他们看到李虎子后顿时眼前一亮,赶紧来到桌子前,其中一个长相略显猥琐的矮个士兵张嘴就是:“好久不见了……虎子哥……”
另一个一脸稚气的士兵皱起眉头,拍了对方脑袋一下,语气故作老成道:“啥虎子哥?人现在已经是棚目了!应该叫李棚目!”
“二狗、保财,都给我坐下!!”李虎子一说话,三个小兄弟立即听话的坐下,只有绰号二狗,学名为陈岸生的士兵朝打他头的张保财瞪了眼睛。
当初跟着李虎子一起参军的三个小兄弟;孙炳、陈岸生和张保财,两年下来也习惯了军队的生活,熬成了老兵。此刻穿着训练服看上去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再也看不出来当初码头上卖苦力的憋屈样子。只是四人除了陈岸生和张保财在一个队里之外,其余都分散开来,一起训练和吃饭的机会不多,因此李虎子对他们仨人结伴而行而感到奇怪。
“阿炳,你们仨今天怎么一起来了?”
孙炳将军帽放在桌上,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憨笑道:“这……不是,我们队和他们队搞对抗赛嘛、比障碍、比射击啥的,训练完了,就一起来吃饭来着。”
趁着饭还没上,在座的众人便好好地叙了叙,李虎子也顺便把他两个手下介绍给自己的三个小兄弟。孙炳和陈岸生态度都很友好,而张保财则对李虎子能有手下指挥非常地羡慕。
随着饭点的临近,进入食堂的人越来越多,李虎子等人周围都坐满了后,炊事员就拎着大桶大桶的饭菜端上了餐桌。
今天上来的菜是土豆炖鸡、炒大白菜,还有番茄汤,刚刚出炉还散发着浓浓的香气。一群训练了几天早就肚子咕咕叫的士兵立即冲了上去,熟练地夹菜、盛饭,不出片刻就将桶里的东西扫了个一干二净。
大家谁也不说话,卖力地吃饭,只能听到咀嚼、筷子碰撞碗的声音。
二十分钟吃完了饭、喝完了汤,士兵们便在炊事员的督促下离开了位置,留给第二波。
从食堂门口挤出去,李虎子一打听得知今天晚上轮到他们队上文化课,想着吃饭后没啥事儿,与几个手下告别后,就拉着三个兄弟找了操场边上的树下坐下,趁着凉风,好好叙旧。
都是李虎子从苏北带过来的人,孙炳、陈岸生和张保财还是以李虎子为哥哥,以他为核心。不过在聊天的时候,李虎子发现陈岸生似乎和张保财有些不对付,也不知闹了啥矛盾、俩人说话总是犯冲。不过想着原本陈岸生性格就急躁,李虎子还是让他多照顾照顾年纪最小的张保财。
倒是张保财,给李虎子很大的惊讶。当初在码头干事的时候,张保财性格最胆小、文文静静,瘦瘦小小的像个读书人多过苦力。后来进了军营后,听说没少被人欺负,还是同队的陈岸生为他出了头,再加上时间慢慢转变,才渐渐无人欺负他。
可是两年后的现在,张保财虽然面相还是偏嫩,但是无论是与陈岸生对骂、还是与李虎子说话的口气,都已今非昔比、显得颇为自信甚至自傲。
言辞之间,更是向往军官的生活,发誓一定要当上队官。
李虎子说不上哪里错了,对张保财能够改变自己懦弱的性格也很高兴,但总觉得自己这个小兄弟变得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但是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不过张保财文化似乎是长进了不少,听陈岸生说是他们队里面学习最好、识字最快的,还受过营管带的夸奖……李虎子没有细想,只是觉得张保财有文化了终归是好事情。
1...8283848586...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