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忽然,院门被人敲得咚咚响。
林老汉扒着门缝往外瞧,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慌慌张张地站在门外。
林老汉估计这后生遇到了急事,便“吱呀”一声开了门。
后生一头扎进院子,冲林老汉倒头便拜,气喘吁吁地说:“我叫赵坤,乃是宗室子弟,如今命悬一线,请老伯救我!”
林老汉吓了一跳,忙问:“赵官人,你有何急难之事?”
赵坤朝院门外一指,惊恐地说:“金、金兵要抓我!”
此时,外面人喊马嘶,兵器的撞击声、军士的吆喝声已由远而近。
林老汉明白了,金兵满城搜捕,就是为了捉拿面前的这个赵坤。
想到这儿,他环顾四周,不禁双眉紧锁。
赵坤以为林老汉不肯救自己,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着响头苦苦哀求。
林老汉忙扶起赵坤,安慰道:“赵官人莫怕,我正在琢磨,把你藏到哪里最妥当。”
听了这话,赵坤连连称谢。
这当儿,外面的吆喝声更近了。
林老汉的额头顿时冒了汗,情急之中,他指着院子东北角的一口粪缸对赵坤说:“赵官人,你先到那里藏一藏,或许能躲过眼前的灾祸!”
听了这话,赵坤面露难色。
但为了活命,他只得咬咬牙,一头钻进了臭烘烘的粪缸。
赵坤刚躲好,一群如狼似虎的金兵便闯了进来。
领头的军官告诉林老汉:他们正在捉拿一个重要的逃犯,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隐匿窝藏者就地正法。
林老汉装聋作哑,说自己啥都没瞧见。
见问不出眉目,金兵就一齐动手,把林老汉的院子翻了个底朝天,除了那口粪缸,每个角落都搜遍了。
最后,因为没发现目标,金兵只得悻悻离开。
林老汉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赶紧掀开粪缸,把奄奄一息的赵坤拽了出来。
赵坤极度恐惧,再加上被粪臭熏了好半天,已经昏迷了。
林老汉剥去他沾满屎尿的衣裤,提来清水不断擦洗。
折腾了好一阵,赵坤终于苏醒了。
听说金兵已走远,赵坤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他取出一条缀满美玉的腰带,双手捧给林老汉,感激涕零地说:“老伯不为重赏所动,冒死救我,这条玉带就当是在下的谢礼。”
林老汉连连摆手,不肯收。
赵坤却执意要给,他告诉林老汉:这条玉带乃是家传之宝,价值连城,眼下兵荒马乱,系着它逃难会招来杀身之祸,送给恩人还能略表谢意。
林老汉推辞不掉,只得收下玉带,但随即又表示:自己只是替赵坤暂时保管这件珍宝,等战乱平息后,再物归原主。
赵坤觉得这样也好,他赌咒发誓,说到时一定用千两黄金换回玉带。
等林老汉藏好玉带,赵坤又向他哀求道:“现在,城里到处是搜捕我的金兵,一时难以出去,还望老伯发发慈悲,再收留我几天!”
林老汉点点头,想了想又提醒道:“目前,金兵到处张贴赵官人的画像,还重金悬赏捉拿你,你若不改改模样,只怕凶多吉少。”
赵坤吓得面如土色,忙询问该如何改模样。
林老汉见赵坤眉清目秀,说扮成女子最合适。
一听这话,赵坤顿时满脸通红。
因为在过去,大丈夫剃去须眉扮成女流,那是奇耻大辱。
但眼下危机四伏,又别无他法,赵坤只得点头同意。
于是,林老汉悄悄买来女人穿戴的衣裙和头饰,交给赵坤装扮。
赵坤硬着头皮乔装改扮。
还真让林老汉说对了,经过一番鼓捣,赵坤摇身一变,成了个标致的美女。
这下,林老汉放心了,赵坤也觉得安全了许多。
金兵在明州城折腾了好几天,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撤走了。
赵坤见危机已除,便向林老汉告辞。





鉴宝秘术 第四三七二章 九龙玉带(二)
临走时,赵坤冲林老汉再三作揖,眼泪汪汪地说:“老伯对我有救命之恩,他日定当厚报!”
林老汉扶住赵坤,呵呵笑道:“我不要什么回报,只盼赵官人早些把玉带拿回去。”
赵坤点点头,混进人流中,悄悄出了明州城。
没过多久,林老汉家意外着火,三间瓦房全都烧成了废墟。
这么一来,明州是待不下去了,林老汉决定到温州投靠侄子。
动身前,林老汉把侄子家的住址告诉了邻居,说如果有人来找,就说他去温城了。
邻居答应了,但半年后这位邻居就病故了。
林老汉来到温城,这才晓得侄子一家已经南迁,去向不明。
没办法,林老汉只好在温城租了一间小屋,靠卖水果勉强糊口。
此时,康王赵构在临安称帝,起用岳飞抗金,南宋小朝廷渐渐稳固。
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
这年冬天,林老汉得了一场重病,生意没法做,仅有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了。
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了赵坤所赠的那条玉带,决定先拿玉带当些银子,等身体康复后再挣钱赎回。
打定主意,林老汉取出玉带,拄着拐棍来到了当铺。
当铺伙计接过玉带,翻来覆去仔细查看,看着看着,脸上的肌肉开始不停地抽搐。
半晌,伙计抬起头,冲林老汉问:“老人家,这条玉带,您是怎么得来的?”
林老汉说:“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
伙计又问:“那么,您打算当多少银子呢?”
林老汉说:“当五两银子。”
“五、五两!”伙计不敢置信地张大了嘴。林老汉点了点头。
伙计盯着林老汉,困惑地问:“这条玉带价值连城,您为何只当五两银子?”
林老汉解释道:“当多了,我怕赎不起。”
听了这话,伙计低下头,又把玉带细细察看了一番。
最后,他告诉林老汉,对这条玉带的真伪自己吃不准,要请掌柜亲自验看。
说着,伙计转身进了后堂。
片刻之后,伙计陪着一个矮胖的中年人走了出来。胖子姓冯,是当铺的掌柜。
冯掌柜拿起玉带,站到日光下反复端详。
过了足足一袋烟的工夫,冯掌柜赔着笑对林老汉说:“这条玉带有点蹊跷,我也难辨真假,麻烦您再等等,让我请行里的高人来掌掌眼。”
说到这儿,冯掌柜冲伙计使了个眼色,伙计会意,急匆匆出门去了。
伙计走后,冯掌柜把林老汉请进后堂,俩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正聊到高兴处,忽听当铺外人声嘈杂。
紧接着,一帮如狼似虎的衙役冲了进来,他们各举钢刀,把冯掌柜和林老汉围了个密不透风。
冯掌柜见状,霍地站起身,指着林老汉对衙役说:“来当国宝的就是他!”
两个衙役立刻扑上前,“哗啦”一声,给林老汉套上了枷锁。随后,衙役们拿了玉带,押着林老汉直奔府衙。
温州知府姓薛,办事十分稳重。薛知府看过玉带后,没有按惯例升堂,而是把林老汉带进密室单独审问。
薛知府告诉林老汉:四年前,宫里发生了一起窃案,皇帝的九龙玉带被盗。
那条鳄鱼皮制成的腰带上镶着九块龙纹玉,玉上的龙纹天然形成,轻易看不见,需要对着日光看才若隐若现,十分稀奇。
皇帝对九龙玉带非常钟爱,玉带失窃后大发雷霆,下旨在全国通缉盗贼,务必人赃俱获。
然而,从京师到地方,折腾了许久都没能破案。
想不到,今天,这条价值连城的九龙玉带竟出现在温城!
讲到这儿,薛知府对林老汉说:“这条玉带非同小可,你是怎么到手的,快快从实招来!”
林老汉把得到玉带的经过细细说了一番。
薛知府听罢,皱眉道:“宗室里根本没有叫赵坤的人,九龙玉带四年前失窃,而你却说五年前赵坤把它送给了你,实在是漏洞百出!”
林老汉连连叫屈,说自己所言句句是真。
薛知府冷笑道:“你不肯招供也罢,本官用不着拷问,因为圣旨里讲得明白,一旦人赃俱获不得声张,亦无须多审,立刻押解进京。”
说完,薛知府命衙役将林老汉关入囚车,由自己亲自押送进京。
到了都城临安,薛知府把林老汉和玉带交给了刑部。
刑部尚书刘文辉连夜进宫,向皇帝奏报。
皇帝赵构喜出望外,他附在刘尚书耳边,口授了一道密旨。
次日一早,林老汉被押到了刘尚书家。
刘尚书坐在花厅的太师椅上,身后是一道垂着竹帘的拱门。
林老汉发现,竹帘后有个人影在晃动。
等林老汉跪下,刘尚书让众人退下,然后问道:“林老头,赵坤送你玉带一事,你都告诉过哪些人?”林老汉说:“只告诉了薛知府。”
“除了薛知府,这么多年,难道你就没跟别人说起过?”刘尚书一脸狐疑。
林老汉使劲点头,解释了自己守口如瓶的原因:赵坤曾告诉他,那条玉带价值连城,为了妥善保管赵坤的传家宝,自己一直小心谨慎,不敢对外声张。
刘尚书听后,半晌无语。
过了好一阵,他突然沉下脸,厉声喝道:“林老头,你一直在撒谎,九龙玉带究竟从何而来,赶紧如实招供,免得皮肉受苦!”
林老汉连连叩头,大喊冤枉,恳请刘尚书明察秋毫。
但刘尚书不为所动,一口咬定林老汉就是盗窃玉带的同案犯。
二人正僵持不下时,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吹起了挂在拱门上的竹帘。
此刻,林老汉恰巧抬起头,一眼瞅见了躲在帘后的男子。
刹那间,林老汉怔住了,那男子竟然是赵坤!
这下,林老汉像遇见了救星,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跌跌撞撞冲上前,死死揪住了赵坤的衣袖。
林老汉激动地说:“赵官人,你快替我作证,那条玉带是你送给我的!”
赵坤吓了一跳,拼命甩手,想挣脱林老汉的拉扯。林老汉哪里肯放,他紧紧抱住赵坤,回头冲刘尚书嚷道:“刘大人,他就是赵坤!”
刘尚书吓得面如土色,慌忙上前拖拽林老汉,三人顿时扭作一团。
此时,赵坤瞅了个空当,甩开林老汉逃出了花厅。




鉴宝秘术 第四三七三章 九龙玉带(三)
看到赵坤离开,这下刘尚书长吁了一口气,立刻命差役把林老汉押回刑部大牢。
在狱中,林老汉对许多疑团百思不解:五年前,赵坤把九龙玉带送给了自己,而宫内的窃案却发生在一年之后,这怎么解释?
在审问自己的过程中,薛知府和刘尚书始终躲躲闪闪,他们究竟在回避什么呢?
如果赵坤是盗取玉带的窃贼,那么,刘尚书发现他时为何不当场捉拿?
另外,赵坤为啥要躲到竹帘后偷窥?
见到自己时,又为何如此惊慌?
林老汉想破头,也没琢磨出个结果。更让他震惊的是,几天后薛知府也被关入了刑部大牢。
这天深夜,两名狱卒突然唤醒林老汉,把他带进了一间阴森森的密室。
密室里摆着一桌丰盛的酒宴,刘尚书正独自坐在桌旁。
等狱卒退出后,刘尚书站起身,拱手对林老汉说:“今晚把你找来,是想替一位贵人了却一桩心事。”
说着,他把林老汉拉到一口箱子前,轻轻掀起了箱盖。
当箱盖完全打开时,林老汉不由惊呆了,只见箱内装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光彩夺目!
刘尚书指着箱子,对林老汉说:“这儿有一千两黄金,全都是你的!”林老汉瞅瞅箱子,又看看刘尚书,吃惊地张大了嘴。
刘尚书解释道:“五年前,那位贵人曾许诺,要用千两黄金换回祖传的玉带。如今,他来兑现自己的承诺了。”
“赵坤,那个贵人是赵坤!”林老汉不禁脱口而出。
刘尚书点头称是,但随即又纠正道:“赵坤子虚乌有,他是康王逃难时的化名,当年的康王,就是如今的圣上。”
“赵、赵坤是皇上?”林老汉听得瞠目结舌。
刘尚书点了点头,对林老汉说:“反正你是将死之人,索性把一切都告诉你吧,让你在黄泉路上做个明白鬼!”接着,刘尚书压低声音,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汴梁沦陷后,康王赵构和一批大臣仓皇南逃,多路金兵在后面穷追不舍。
逃到江浙明州,康王成了孤家寡人,慌不择路躲进了林老汉家。
为了收买林老汉,赵构把心爱的九龙玉带送给了他。
赵构在临安称帝后,最怕别人知道自己逃亡时的狼狈相,为此,他精心编造了“泥马渡江”的神话,把自己打扮成抗金英雄,大肆宣扬丰功伟绩。
但是,赵构一直有块去不掉的心病自己在林老汉家避祸时,又钻粪缸又扮女子,可谓丑态百出。
如果这些事传扬开去,皇帝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当年赵构在明州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但他怀疑林老汉事后会察觉,所以,他决定除掉林老汉。
赵构曾派人去明州捉拿林老汉,可林老汉已经搬走,且不知去向。
于是,赵构谎称九龙玉带失窃,在全国范围内通缉盗贼。
听说温城知府捉到了林老汉,赵构欣喜若狂。
为了验明正身,赵构吩咐刘尚书在府里密审林老汉,自己则躲在竹帘后偷窥。
没想到,一阵大风暴露了真龙天子,赵构只得逃离……
讲到这儿,刘尚书端起桌上的酒壶,对林老汉说:“今晚,皇上御赐这壶毒酒,让我送你上路!”
林老汉气得浑身乱颤,咬牙骂道:“五年前,我救的不是一个人,是一头狼,一头恩将仇报的恶狼!”
刘尚书劝道:“龙心难测,伴君如伴虎,老哥想开些吧。”
这时,林老汉瞥见了屋角的那口箱子,便不解地问:“狗皇帝既然想杀我,为啥还假惺惺送一千两金子?”
刘尚书一声苦笑,解释说:“这就叫君无戏言。不过,这些金子只能用来给你修墓了。”
林老汉听了,跺脚叹道:“唉,大宋朝出了这样的昏君,收复中原看来是没指望了!”说罢,林老汉接过毒酒,一仰脖喝了个干净。
在林老汉倒地前,刘尚书对他说:“老哥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到,咱俩很快会在黄泉路上相见。”
林老汉瞪大眼睛,吃力地问:“为、为什么?”
刘尚书说:“因为,知道皇帝秘密的人都得死,薛知府昨天已经遇害,今天是你,接下来马上会轮到我!”
说到这儿,刘尚书仰天长叹,直叹到泪流满面。
虽然这故事未必是真的。
但张天元那是听了好多遍的。
他一直一位九龙玉带执事故事里的东西,却没想到如今竟然真真切切地在这里见到了,这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这九龙玉带被他记在了心中,准备带走。
虽然故事里的赵构卑鄙无耻,但这九龙玉带却也非常精致。
而且可以算是张天元的童年回忆了。
转过头,他继续朝这玉器展柜之中看去。
除了玉带之外。
唐代在各种新型佩饰中出现了玉飞天,飞天,梵文名乾达婆,汉语又称番音神。
飞天在佛教中被描绘成专采百花香露,能乐善舞,向人间散花放香,造福于人类的神仙。
飞天原为印度佛教诸神之一,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飞天形象是在和疆克孜乐千佛洞内的壁画中。
飞天,早期多作男像,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娇美的女性。
唐代玉雕飞天一般都是雕琢一横身女子,手持花枝,身下有几朵镂雕的云或卷草纹,两臂高抬,两腿略盘绕,上身为光。
下身着长裙或肥裤,同宗教壁画中的飞天相比,更似人而不似神,如果没有宗教上飞天的启示,人们从玉雕作品上很难看出它们同宗教的联系。
目前从传世品来看,玉制飞天是始于唐代。
唐代使用器中以玉制梳背最具特点,玉梳背皆作半月形薄片状,两面用浅浮雕方法雕出各种纹饰。
这展柜之中有双凤纹玉梳背,也有孔雀纹玉梳背,还有鸟纹玉梳背,以及牡丹花纹玉梳背,此种玉梳背在形式和风格上与前后各时代都有所不同,是豪华的实用美术品。
隋唐时期圆雕艺术品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多,目前出土的有:古城南郊何家村发现出土有白玉刻花羽觞、水晶杯、镶金牛首玛瑙杯等,传世品中尚能见到一些圆雕玉兽件,有件唐代玉雕骆驼。




鉴宝秘术 第四三七四章 玉器祖宗
今天,张天元在这展柜之中,却见到了古城出土的类似的玉雕,数量竟然比在国内看到的还多。
有唐代的玉雕战马、玉雕雄狮、以及各种杯子,都是精致非常。
看得张天元这心里头当真痒痒。
毕竟他是不太可能将这些东西全部带走的,无论扔下哪一件,都会觉得无比的遗憾。
“老公,你怎么就知道这些是唐代的玉雕,而非其它朝代的?”
柳梦寻似乎也被这些玉雕的精美给吸引住了,只不过她也有一些疑问。
张天元笑了笑,温柔地说道:“唐代玉雕的图案纹饰完全脱离了汉代的形式,出现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全新装饰图案。
有卷草云纹、莲花纹、连珠纹等,人物形象有汉人、胡人或西亚人、骑士、文武侍、乐技人等,动物形玉雕有狻猊、鹿、鹭鸶、牛、马、羊、鹰、雁、孔雀、鹤等。
此时期的龙凤纹和前代相比有很大的改变:
植物图案雕刻有莲花、牡丹花、宝相花等。
从整体风格来看,唐代图案基本上趋于写实,纹饰粗犷,雕琢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摆脱了汉代所盛行的谷纹、蒲纹、勾云纹等图案,形成了唐代图案纹饰在风格和面貌上所特有的新格局。”
“光是有这样的特点,似乎也不能完全证明啊。”
牟莹也好奇地问道。
张天元继续道:“当然不仅仅如此,唐代的雕琢方法是非常特殊的。
除继续保留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等手法外,大量地使用阴刻线。
例如表现动物的腿毛,喜用较密集的阴刻线装饰,无论是粗线或是细线,刀法紊丝不乱。
在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基本上和同时期的石刻雕塑手法相同。
通过上述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玉佩饰开一代玉雕之新风,其中一些作品,显然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这同唐代思想文化对外开放及儒家思想的削弱有关,这一开端对以后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雕刻手法上,它广泛地吸取绘画、雕塑之精华,同时又非常重视金银器上的姜花。
因此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饱满、奔放,在中国玉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用‘气韵生动’来概括这一时期玉器的艺术风格。”
“你还真不愧是专家啊,对这些东西了解这么清楚。”
牟莹赞道:“那这边的玉器呢?看起来好像跟你所说的特点不太一样啊?”
“这个就厉害了,是绝对的高古玉,其中大部分都是商代的玉器。”
张天元看着旁边的一组展柜,表情也变得更加肃穆。
这些商代的杰出玉器,随便一件拿到国内,都可以算得上是国家级的文物了。
就算不是一级,也绝对是二级文物。
这些东西因其历史悠久,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玉器的老祖宗了,其辉煌以及艺术成就,相当出众。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玉,而且玩玉的时代非常久远,这一点从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就可以看得出。
而红山文化,那可是被很多中国历史研究者定位咱们中华文化起源的文化了。
咱们中国人经常说,我们的历史文化有上下五千年,这所谓的五千年,可是需要有文物,和文献记载的五千年。
在五千年前,还未发现确切的文字记录,但是却已经发现了不少的历史文物。
能够判断文明存在的,就是这些历史文物。
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文物,也就要算当时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了。
而我们国家的国土上发现的最早的文物,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这也是我国最早有人类文明的记录。
我国有确切的文献或者说文字记录时代,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四千多年前,也就是夏朝的开始。
但是夏朝人,其实是不玩玉的,即便有玩,也非常少,到目前为止,就只有在现代的北河发现过,夏朝的古玉。
我国真正开始玩玉的朝代。
应该是从商朝开始的,而且商朝巫教兴盛,很多玉器都是以当时巫师所使用的法器的形式存在的,很多玉器雕刻的形状,就是当年巫师可以定制的形状。
而这些玉器,即便现在国内大大小小上千家博物馆加起来,拢共收藏的也就不过那么几百件而已,而且这些玉器,在国内的古玩圈子里,那几乎就和青铜器一样。
1...15501551155215531554...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