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反正她要的只是钱而已,并不是名声。
如果她真得想要名声,早就把那些东西直接捐赠给中国的博物馆了,也不会来找面前这个富豪做生意了。
“好,既然这样,等我们吃完饭,咱们就出发吧,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
张天元决定不管是不是龙潭虎穴,先去看看再说。
反正对方也不会把他给吃了,怕个什么劲儿!
鉴宝秘术 第四三六五章 皇帝们的奢侈收藏(一)
张天元其实是最不怕对方耍花样的。
他的影子屋里面可是放着好几把先进的单兵武器呢,而且子弹也不少。
就算是遇上小股部队都不会畏惧,更何况区区一个苏珊娜?
他就不信苏珊娜家里还能养着一堆全副武装的英国大兵!
就算对方真得打算玩什么仙人跳,故意引诱他这样的富豪去上当受骗。
他也不怕。
顶多就是把对方狠狠地收拾一顿便是。
有些事儿,他还真得一点都不怕。
不过老婆和牟莹跟着,怕是有些不方便,他便打算跟这两位美女商量一下。
结果两个人坚决不同意离开。
牟莹是学考古的,遇到了跟圆明园有关的中国古董,她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而柳梦寻则是张天元的老婆,她又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丈夫单独去冒险?
好说歹说都没用。
最终张天元干脆也不说了。
三个人就三个人吧,柳梦寻那枪法和腿脚也是非常厉害的,当年去神罗谷的时候,他就见识过了。
带上柳梦寻,反而是个帮助。
至于牟莹,虽然没柳梦寻那本事,但反正也劝不走,带着就带着吧,保护一个人,他张天元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今天这个事儿,怎么看也没多大危险,顶多就是打算绑票的绑匪而已,又不是什么恐怖的分子。
张天元已经决定了,如果对方真得打算对他不利,那么他这一次,怕是要大开杀戒了。
除了现代化的热兵器之外,他还有神秘强大的法术。
不怕弄不死这些敌人。
当然了,这一切还都只是猜测而已,说不定什么都不会发生,说不定苏珊娜说的都是真的。
反正以张天元的眼力来分析,苏珊娜似乎并未撒谎,这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吃过饭之后,三个人就跟着苏珊娜前往了其家族居住的庄园。
有趣的是,这座庄园恰恰就在张天元买的那个古堡旁边。
也就是在白金汉宫附近。
这一下子,就让张天元放下心来了。
能住在这种地方,真得不太可能会是绑票的。
这里可都是伦敦上层人士居住之地,而且居住的人,多半跟英国王室会有一些瓜葛。
苏珊娜说自己的祖父是英国的一位伯爵。
虽然不知道是哪位,但应该也是王室中人。
就算对方想要绑票犯案,那也不可能选择在这种地方进行的,毕竟这可是英国犯案率最低的地方啊。
进了庄园的大门,依稀还可以看出这家曾经的繁华,不过现在就显得有点落寞了。
庄园里的野草都长得很高了,花圃也没有修剪。
连一个帮佣的影子都没看到。
本来对于这样的家庭,多少应该有点同情心的,可是张天元却只觉得这是罪有应得,这就是报应。
曾经做过了那么肮脏的事情,如今遭到了报应,这不是很正常吗?
苏珊娜在进入庄园之后,似乎满脸的心事,不过并没有那种让人警惕的恶意。
这说明张天元多半是猜对了,苏珊娜应该不是准备设计什么仙人跳的陷阱,而是真得打算出售一些中国古董给张天元的。
车子停在了庄园的停车场上,然后苏珊娜就带着张天元等人直接往庄园专门建造的一座私人展馆走去。
听苏珊娜说,这座私人展馆,既是他祖父用来招待朋友的地方,也是储存古董的地方。
那里的防盗措施做得非常好。
除非是像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那样的阵势,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打开的。
踏入展馆的那一瞬间,张天元恍若踏入到了一幅秀美宏伟的中国史画卷。
他真得是惊呆了。
展馆入口之处,竟然陈列着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位喜欢艺术的皇帝为分类的物品。
每一件,都是精品,每一件都让人目眩神迷。
“张先生现在应该相信我的诚意了吧?我祖父对于这几位皇帝可是经过仔细研究的。
现如今的土豪早已厌倦了别墅、豪车这些土得掉渣的炫富手段,价值高昂且能够体现文化品位的艺术品也已悄然成为他们挥金如土的新目标。
可是熟不知,玩艺术品光有钱其实还远远不够。
因为在艺术品的世界里,品位才是最重要的,而品位的养成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
看看那些打一出生就被稀世珍宝环绕的古代帝王们,你或许就能了解他们对于艺术品的那份特殊癖好,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来得了的!”
苏珊娜非常骄傲地说道。
“你这话说的没错。”
张天元看向了最靠近入口的一个展柜,这上面绘制的,竟然是唐太宗的画像。
还有一段关于唐太宗和艺术品的描述。
名字叫“唐太宗:死生都要和《兰亭集序》在一起”。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据说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竟然忽视帝王之尊,以“卧底”的方式骗得。
到手后,唐太宗把《兰亭集序》奉为神品,甚至在临终时还对儿子唐高宗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随葬,就是尽孝了。”
在这个展柜里,基本上都是唐代的东西,虽然说未必就真得跟唐太宗有关,但是绝对都是真品。
张天元刚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各种光芒不断闪烁,他知道,那是他这双眼睛看到了珍宝的时候才会有的情况。
“你这里竟然还有兰亭集序?”
他发现展柜里陈列着这样的字帖。
“当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不过这幅兰亭集序,是唐代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大家临摹的作品。”
苏珊娜解释道:“为了这道这个字帖,我祖父可是没少下功夫啊。”
张天元点了点头,从这字帖的字体以及本身的艺术造诣来分析,极有可能是唐代的柳宗元所做。
提起柳宗元,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还学过他的诗句。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鉴宝秘术 第四三六六章 皇帝们的奢侈收藏(二)
张天元是学历史的,自然对柳宗元这个人,非常熟悉。
此人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虽然他并非以书法闻名,不过张天元曾看过柳宗元的书法,当然没办法跟王羲之相比,但是那书法放到当代,也是冠绝中华的。
古代人毕竟以毛笔为平常的书写工具。
柳宗元的字儿,在众多文人之中,那算是相当出色的了。
因为好东西实在太多,张天元一时间也看不过来,他打算先总览一遍。
于是又看向了下一位皇帝。
这个人可能大家比较陌生。
“后周世宗:自创的瓷窑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这位精明强干的皇帝一边忙着理家治国,一边开疆扩土,百忙之中还不忘搞点自己的小爱好——烧造瓷器。
据传,柴窑是五代后周皇帝柴荣自创的瓷窑,明代文献评价柴窑器“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今之论瓷者,必曰柴汝官哥定”,对于柴窑的品质颇为推崇。
这个展柜里面放的,基本上都是柴窑佳作,有两件是正品,其余的则是清仿,应该是从圆明园偷来的。
东西也是相当不错。
接下来这位皇帝,之前已经多次提过了。
那就是宋徽宗:艺术上的全才就是不会当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二十多岁的宋徽宗将前人的经验融会贯通,独创闻名于世的“瘦金体”。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
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
此外,他广收历代文物、书画和青铜器等,是个收藏爱好者。
后世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徽宗这个展柜里,东西最多,其中竟然有一幅张开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卷。
张天元记得,这幅图应该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内。
这可是一位十八岁的天才王希孟的作品,这个王希孟,一辈子就只画了这一幅画。
可是就这一幅画,不光让宋徽宗叹为观止。
就连那奸臣蔡京也是赞叹不已。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这幅名作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而且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
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
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
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
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
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
继续向前便临江了。
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
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
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
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
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
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
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
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
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
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
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
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
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
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
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
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
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据说王希孟在绘制这幅画之后,就消失了。
因此有人流传说这千里江山图永不掉色的原因就是这位少年跳进了自己的画中,定格在十八岁,让画也永葆青春。
或许画中某个渔夫,就是那王希孟。
鉴宝秘术 第四三六七章 皇帝们的奢侈收藏(三)
还有人说因为在作画时王希孟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触怒了宋徽宗,作品完成后被赐死;
也有人说奸臣蔡京因嫉妒他的才华,就把他给刺杀了。
可是这些仅仅是王希孟消失后的一个个传说。
甚至也有人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王希孟这个人,这《千里江山图》就是徽宗自己的作品。
但不管何种说法,都改变不了这幅画那气势磅礴,流传千古的艺术特色。
“这幅画是赝品吧?”
张天元突然看向苏珊娜说道。
“嗯,它不是王希孟所画,但这幅画,依然有收藏价值。因为他是张大千的作品。”
苏珊娜回答道。
“张大千!”
张天元听到苏珊娜这话,急忙凑近了更加仔细地去观察。
张大千恐怕是画坛之上,最富盛名的一位以临摹画作出名的人了。
据说他临摹的画,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他临摹过历史上很多名家的作品,许多竟然根本判断不出来真假。
这幅《千里江山图》,虽然是临摹,但却融入了张大千自己的特点。
如果没见过真品,绝对不可能辨认出来的。
张天元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这幅画,他必须得弄到手,虽然只是临摹制作,不是王希孟的真迹,可这幅画,同样是值得收藏的佳作啊。
单纯从作画技巧上而言,张大千恐怕比王希孟更加老到纯熟。
当然了,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好处。
王希孟的画,更显气势磅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味道,更青春,更霸道。
更能彰显千里江山的宏伟壮丽。
努力将视线收回来,张天元继续往下面看去。
这接下来一位皇帝,听其称呼,怕是很少有人听过。
但如果提起宣德炉,就算不是搞艺术的,只怕也是有所耳闻的。
“明宣宗:史上最牛香炉以他的年号命名!”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设计和监制香炉。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这个展柜之中,都是宣德炉,不过大多数都是后仿的,虽然同样是明代的作品,但其实严格来讲,都不能算是宣德炉的。
不过宣德炉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谜,张天元辛苦这么多年,也不过才弄到了一件真正的宣德炉而已。
这里没有真货,也正常。
不过即便是那些后仿的,也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啊。
毕竟是明代仿制的,所用技术与真正的宣德炉几乎如出一辙。
过了明宣宗,接下来便是明熹宗:自己给自己造木床睡得才舒服!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史书记载: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这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木匠了。
虽然木料不好保存,但这展柜之中,依然是有几件明熹宗亲手打造的木器。
这家伙,做皇帝真是委屈了,如果只是一个木匠,那怕是可以流传千古了。
时光流转到了清代。
比较有名的就是清三代那三位皇帝了。
这里自然不可能少了他们的展柜。
第一个康熙:紧跟世界潮流最爱洋玩意儿!
康熙皇帝爱好收藏书画、瓷器等艺术品和钟表、西洋镜等西洋玩物。
除了把玩,康熙对西洋科技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常在书房独自学习、研究自己收藏的西洋玩物。
第二个雍正:完美主义强迫症造就绝美珍品!
雍正的审美水平极高,眼光特别挑剔。
雍正本人曾亲自参与器物创作,并且要求严苛,大到瓷器、雕塑,小到鼻烟壶、香囊,都要呈给他反复提出修改意见,不到十分满意,便不允许制造。
在这位冷面帝王的严肃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敏感、丰沛的文艺之心。
第三个乾隆:“十全老人”的收藏绝对是以量取胜!
以“十全老人”自诩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皇帝连同他从其祖父那里继承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是举世无与伦比的。
除了喜爱收藏清宫书画等艺术品,乾隆还热衷于收藏钟表。
他收藏的钟表不计其数、形态各异,只要是他看上的钟表,都会不惜以重金求得。
这三位皇帝的展柜是相连的,因为有许多东西,都是一脉相承。
展柜里有康熙五彩,有雍正粉彩,还有乾隆景泰蓝。
以及许多洋玩意儿。
与前面的那些展柜截然不同的是,这三位皇帝的展柜里头放着的,基本上都是从圆明园搞来的真品。
看得张天元这唾沫都是一口接着一口往肚子里咽啊,那简直叫一个兴奋莫名。
“这些东西,你都打算出售吗?”
此时柳梦寻和牟莹跟在后面,也被那美丽的古董和艺术品给吸引住了。
张天元便偷空问了苏珊娜一句。
“张先生先不着急,您继续往下看吧,里面还有好东西,等您看完了,咱们再谈生意怎么样?”
苏珊娜似乎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
这让张天元戏里头有些奇痒难忍。
不过人家不说,他总不能强迫吧。
既然要欣赏,那就继续欣赏吧,反正他对这小小的私人展馆,已经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绝对相信里面还有更好的东西等着他呢。
“好吧,那就等我看完了,咱们再好好谈谈这笔生意。”
张天元很清楚,对方是故意勾起他的兴致,然后好抬价。
不过他是真得难以抵御这些美丽的艺术品的吸引力啊。
鉴宝秘术 第四三六八章 一份糊涂的遗嘱
“在看别的东西之前,我能先问问,咱们这个价钱怎么算吗?”
张天元心想,这苏珊娜看起来应该是个收藏界的外行,反而这种人很麻烦,有时候靠着自己的猜测就故意漫天要价。
你想还价都很困难。
虽然他非常喜欢这里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要挨宰。
为了不浪费时间,他打算先问问具体的价钱。
最起码有个大概价位。
顺便也是摸一摸苏珊娜的底儿,因为他想搞清楚,苏珊娜到底懂不懂这些东西。
苏珊娜叹了口气道:“这么说吧,这里的东西,确切而言已经不属于我了。
不过东西在我们家,你还是可以选择一些带走的。”
“什么意思?不能全买?”
张天元看到那么多的好东西,可是一件都不想放过的,听苏珊娜这么一说,顿时就有些失望了。
“抱歉,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拿着这些东西去拍卖行的缘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