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百里砂
孟四一呆:“那这……”
“不用管他!”孟以求不耐烦的摆手,见他还呆呆的等着,索性直接抬手把他推了出去,关上了门。
然后他美滋滋的铺开了纸。
哼!这回可不是我要给你写信,这是你们的线绣衣出了事,你不管谁管?
他提笔写下:“阿玥芳鉴……”
孟氏有自己的传信渠道,比驿站还要快些,所以,不几天,孟以求就收到了回信,一打开就知道不是她写的,但口吻绝对是她的,只寥寥几行,连个称呼也没有:
“你说说有些人怎么就是学不乖呢?非得把脸凑上来给咱们打?这事儿你不用理,我掐指一算,不几天一定会有人替咱们打脸,顺便,那个娶了这位绣娘的倒霉孩子,也要与她有福同享,有脸同打了,你想顺便干点儿啥的话可以尽快,打落水狗的乐趣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就这么几句,孟二少反反复复的看了十来遍。
这个小娘子,真真嚣张的叫人心痒痒。
孟二少终于呻.吟了一声,双手捂住了脸。他默默的脑补了一下某小娘子说这几句话时的样子,然后霍然站起,直接去找了祖母,劈头就是一句:“祖母,我要成亲!”
唐时玥这几句,当然不是随便放大话的。
她在这之前,就已经给雁东写了信。
棉花种子,她之前答应了雁东分给他一半,于是就匀出来大约十亩地的棉种,合着一些新棉花,踏犁,并几件最新研究出来的线绣衣,亲手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往长安。
也就在差不多的时候,太子殿下从盛齐手里拿到了这些东西。
信写的还蛮长的,太子殿下看了一遍,一边就吩咐:“孤之前说的庄子……”
说到一半,他忽然一顿,他微微凝着眉,又把那信来来回回的看了几遍,细细的一琢磨,然后道:“你们先准备着,王朝卿,带着东西,随孤去见驾。”
到御书房外时,还能听到明延帝在骂人:“一伙子混帐东西!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把朕的江山当什么了!”
太子脚下一顿。
就见顾九行的徒弟李德全站在门边,冲他使着眼色,里头明延帝已经问了:“谁过来了?”
李德全赶紧躬身要说话,太子隔窗笑道:“父皇,是儿子。”
明延帝有些打不起精神似的:“进来吧。”
太子就进去了,见了礼,明延帝道:“什么事?”
太子含笑道:“是儿子之前说过的小福娘,她给儿臣写了封信来,儿子觉得挺有意思,笑了几场,所以斗胆拿过来与父皇同赏……”
他假装咳了一声:“儿子是不是来的不巧了?父皇是不是在跟谁生气?父皇若没心情瞧,儿子就回去了。”
明延帝哼了一声:“朕要真同这些人生气,哪里气的过来!”他看了他一眼:“写了甚么,还值当的你特特拿过来?”
太子笑道:“也没甚么,只是觉得朴拙有趣,父皇只图一乐就好。”一边就双手送上。
明延帝是看惯折子的人,一打开,就不由得皱紧了眉:“这把字……可真是伤眼。”
太子笑道:“她习字还不到半年,又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您只当她是三岁小儿来看就成。”
“三岁小儿?”明延帝道:“你三岁时写的便比这好的多了!”
太子失笑:“我是父皇的儿子,自小得父皇手把手教导,与她怎能一样。”
这话明延帝听着舒服,笑着摇头,看了下去。
其实看习惯了,这字比起那些蝇头小楷要好的多,虽然丑,字却大,看着十分省力,明延帝一边看一边道:“只看这把字儿,就知道定是一个淘气的人物,明明写的还算秀气,偏生最后一笔总要作些妖。”
太子失笑不语,明延帝又道:“这口吻,她当真不知你身份?”
“不知,”太子一脸骄傲的道:“儿子装的可像呢!不然怎会连念秧都找上门来。”
明延帝喷笑:“这还是什么好事不成!”
他本来只当个笑话看的,边看边与太子闲谈,却渐渐的看住了。
这信通篇全是大白话,全无甚么之乎者也,可就因为这样,才觉得语**态跃然纸上,宛如当真对坐闲谈,眼前古灵精怪的小娘子活灵活现。
看到一半时,只觉得软萌可爱,再往下看,明延帝的神色却渐渐郑重起来。
太子只在旁喝茶等着,看着明延帝的神色从嫌弃到轻松,又到会心一笑,然后再转为严肃。
他并不觉得意外。
这小娘子,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封信字迹朴拙,文理粗糙,甚至还有不少错字,可一旦细看,其中思想之锦绣,却叫这些都显得不太重要了。
这就好比一盒礼物,外表简陋,打开来,还有些灰尘,可是当拂去了灰尘,便露出了里头璀璨的明珠,越是把玩,越觉得光润华美,取自天成。
农家小福妃 第243章 四大佬联合推广
明延帝一直看完了,才道:“那‘棉花’,给你送来了?”
太子道:“送来了。”
他向外招手,便有人捧着棉种、新棉花,以及新棉花做的衣裳进来,明延帝离了座,一一细看了,心情大好的点了点头:“不错!叫人试种一下,若当真如她信中所说,便是百姓之福了。”
太子含笑应了,一边又道:“这小娘子虽然顽皮懒惰,做事倒还靠谱,当有八成准儿。否则儿子也不敢直接拿来给父皇看了。”
明延帝点了点头。
唐时玥在信里附了一张纸,写了种法、产量和过程中照应的一些心得,明显不是她的笔迹,却写的十分详细。
明延帝又看了一遍,有些嫌弃,“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事情却放在最后头!”
太子失笑:“父皇,她这是按日子写的,流水帐流水帐,不就是这样。”
明延帝一想也是,摇头失笑,又道:“那踏犁,你也瞧了?”
“瞧了,”太子叫人送上来,一边道:“还没叫人试,就先拿到父皇这儿来献宝了。”
明延帝笑道:“朕昨儿在你母妃宫里,见你母妃打那‘麻将’,还说这小福娘不务正业,只做些荒废时光的玩物,没想到如今,就做出了这么一样好东西,你说朕要不要赏她?”
太子笑道:“父皇,儿子觉得这小娘子便如一株野草,且叫她自在生长便好,时不时就能给人一个惊喜,赏倒不急的。”
明延帝笑道:“送了你这么些东西,连赏都不赏么?那这小福娘岂不是亏了。”
太子也笑:“无妨,儿子想好了,叫母妃帮儿子还了这个情份,她可占了大便宜了。”
他指的是线绣衣。
唐时玥送进来六套男装,四套女装,全都是线绣衣,嵌了珠宝,极为精致华美。
其实现代的绣花毛衣,大多也只是外面好看,内面都有线头的,可是古代的绣娘们精益求精,愣是能弄的一点线头接头都看不出来。
四套女装,各有风格,六套男装,其中四套仍是照着明延帝的身量做的,两套是送给太子的。
三月的天儿,不冷不热的,倒是正好穿。
明延帝一时来了兴致,大笑道:“儿子欠了人家的情份,我这个做阿耶的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吃点儿亏,也帮着还些了!”
于是三月十五桃花节,来宫里赴宴的命妇贵女们,就发现皇后娘娘穿着一件线绣的袍子。
袍上盛开着大朵的牡丹花,不同于普通的平绣,这牡丹花是立体的,便似长在枝头一般,绿叶相扶,自肩到襟,又在下摆呼应,雍容华贵之极。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正纷纷恭维时,就见皇贵妃到了。
皇贵妃本就以貌美而享誉闺中,此时,她上着半臂,下着长裙,长裙上却如雀羽般绣出了一道道碎芒。
原本这身衣裳是不显窈窕的,可因为这是有松紧的线绣衣,硬生生勾勒出了丰腴的蜜桃,细细的腰肢,又是夺目,又是妖娆,简直好看的叫人移不开眼。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中两大主位都穿了线绣衣,这简直就是明晃晃的风向标。
众命妇贵女出了宫第一件事,就是如虎似狼的扑向孟氏,把本就不多的线绣衣qiǎng gou一空。
而且不止是女人们,就连男人,也都提起了兴趣,因为皇上和太子身上,也都已经穿上了线绣衣。
这样的结果,连唐时玥自己也没料到。
她本来只是盘算着,不管雁东的娘是哪一个妃子,穿一穿就行了,最多他自己再穿一穿……没想到皇上一时慈父之心发作,来了个四大佬联合推广,倒真的是便宜她了。
得到消息的第一刻,赵记门口的十面绣屏就收了。
皇上都穿了!皇后也穿了!太子穿了!皇贵妃穿了!天底下最最尊贵四个人,全都穿了线绣衣!
谁还敢说线绣衣不好?谁还有胆子跟线绣衣叫板?找死也不是这种找法!想想他家倒霉儿子整出来的那些事儿,还大张旗鼓的论了什么“十大过”!
赵记家主的背心都汗湿了,手都有些发抖,急急忙忙的回了府,叫人把赵承业拖了过来。
赵承业的名字叫承业,其实并不管事,就是一个纨绔。但就算不管事,他也知道厉害,一听这个,当时就傻眼了。
洪诗竹更是吓的全身发抖:“我不知道会这样的!我真的不知道!我精研绣艺,人称秦州第一针,我说的全都是真知灼见,大家不也都赞同了?我真的不知道她们能找皇上撑腰……这样岂非太不公平了?”
呵,公平?谁特么跟你讲公平!
赵家主冷冷的扫了她一眼。
蠢没关系,但不该自作聪明。
他懒的跟儿子院子里的女人说话,直接跟赵承业道:“你自己处理好。”
于是,很快就有消息传出,赵承业的小妾洪诗竹悬梁自尽。
同时,赵记最有名的江绣娘,带着同伴亲上孟氏,当众跪请拜师,只是为了学线绣衣。
孟氏声誉一时如日中天。
而赵记经此一着,再也端不起清高的架子,永远要低孟氏一头了。
皇权之威,可见一斑。
都城里闹出了这么多的事,而挑起这一切的唐当家,正戴着帽子在田间,看着人家种棉花。
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东西,是要记录数据的,所以土挖多深,水浇多少,一列种多少株等等,全都要分别记录,到时候好做比对,摸索出最好的种法。
至于西瓜,是要先催芽育苗的,而且西瓜适宜的是沙质土壤,还要再买地,倒是不用太着急。
已经通过了明算考试的陈长青,就被她抓过来干这个记录的活儿了。
陈长青的事情,她也跟杨氏提了,说了不少好话,但看杨氏的意思,并不赞同,毕竟陈长青怎么也只是一个庄户汉子,配县令独女,确实有点儿门不当户不对。
她实实在在的在地里待了两天,眼看着全都上手了,这才准备往回走。
她买的这块地就是村里的,回石屋也就一盏茶的路。
回家洗过澡换了衣服,夏余晖在堂屋里等她,道:“小东家,有个事儿,还得听听你的意思。”
夏余晖现在正飞速成长,基本上什么事情都敢做主,已经很少跑过来问她的意见了,唐时玥有点稀奇:“怎么了?啥事儿还能难倒咱们夏先生?”
农家小福妃 第244章 家庭作坊
夏余晖皱着眉头:“就是咱们之前,不是在酒坊弄了个甚么‘末位淘汰’么……”
她之前就在酒坊实行现代化管理,在年终大会上宣布了未位淘汰制,每个月都对考勤和工作量进行考核,后三位会淘汰并且永不录用。
酒坊是正月十六开业的,到二月十六就已经一个月了,唐时玥那会儿在镇上陪考,夏余晖照着之前公示的法子,辞退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唐四叔的三兄唐兴旺。
但是他今天去酒坊才发现,那唐兴旺居然又回去上工了,而且见到他时,还故意停下活儿,摆出了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根本不怕他知道。
他就直接过去问了,唐兴旺也有恃无恐的说了,是唐四叔叫他回来的。
他又去问了唐四叔,唐四叔反正就是一脸为难,说实在却不过情份什么的。
而且最那啥的就是,他一查之下,发现原来那三个人都回来了,因为唐四叔觉得,唐三都回来了,其它人不回来,不好意思的。
夏余晖把考勤表给她看了看,道:“所以,小东家,我这会儿是直接过去,强行辞退他们?还是去找唐四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怎么着?”
唐时玥皱紧了眉头。
这就是她之前担心的事情了。
理念。
被唐四叔这么一整,未位淘汰制形同虚设,应该有的激励作用,危机意识什么的,也全都没了。
她一直想要的,是一种高效公正的管理,唯有这样,才能最快的发展壮大,隐患也最少。
可唐四叔这样一弄,就还是之前的家庭作坊。
但在现在这种社会条件之下,家族作坊才是常态,宗族之重,不是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所以如果唐四叔真的连手足之情也不念,大概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有些事她能做,他却做不了,最主要的,他没有意识和勇气去做。
唐时玥沉吟了一下,直接道:“你把两边的帐整整,把福寿酒里咱们的钱抽回来,所有的帐交给陈长源,另外再去找未了,让他传讯给沈潜,咱们在镇上弄个酒坊,单独做唐家果酒。我去找唐四叔谈谈。”
夏余晖并不意外,点了点头:“好咧!”
唐时玥就过去找唐四叔了。
唐四叔一听之下,整个人都懵了。
他本来也算是一个精明的人物,可是福寿酒坊的发展,太快了,太超乎他想像了,根本没有给他成长的时间,幸好有唐时玥在前头撑着,他也习惯了。
如今她乍然这么一说,就跟没了主心骨一样,他一下子就慌了。
唐四叔急道:“玥儿,你是不是嫌我瞒着你三叔的事?可是他是我嫡亲兄长,我自已的酒坊,哪怕少赚几个银子,也不能连自家人也赶出门吧?我叫他向你陪罪可好?”
唐时玥很耐心的道:“四叔,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不是冲着唐三叔这个人,你要明白,咱们弄未位淘汰,是为了效率,只有让大家紧着弦儿,知道干不好就要走,干好了就能多发钱,他们才会更努力,做的也更好……”
唐四叔茫然:“其实赚多少是多呢?就算少赚几两银子,又能怎样?”
“不是钱的问题,是这个事不能这么办,再说了,你倒想着照顾兄长,他要是知恩图报,就应该更加努力才是,可是你看他的考勤差着别人老大一截,而且你这次叫他回去之后,他不但没悔改,还变本加厉……”
唐四叔连连点头:“我会骂他的,我一定好好跟他说!”
两人鸡同鸭讲了半天,唐时玥嘴皮子都磨干了,也没能叫唐四叔明白她的意思。
行吧,她早就该知道,理念上的分歧,真的是很难达成共识的。
于是她就道:“四叔,那你有没有想过,我其实不是唐家的人?”
唐四叔表情微变,唐时玥道:“其实我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了,我不是唐家人,而且我志不在此,将来早晚要离开村子,咱们这合作,也是早晚是要分的,不如趁现在分了,把福寿酒给了你,到时候,阖族劲往一处使,自然会越来越红火,对族长,里正来说也是好事儿……”
往这个方向一劝,唐四叔果然就能理解了,渐渐的沉默下来。
唐时玥续道:“你放心,你与婶儿当年待我的情份,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酒坊再怎么拆,也影响不了咱们两家的情份,你想想,我阿兄和琛阿兄,都是许先生的弟子,咱们还要做世交呢,对不对?所以你真的不必多心。”
劝了他许久,唐四叔才终于艰难的点了头。
叫了陈长源来,一听这事儿,他也是十分震惊。
可毕竟他只是个干活的,两人已经说好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坐下来,与夏余晖对了帐。
唐时玥又单独叫了唐四叔,把已经试验过的酒方子抄给了他,又把她知道方子,但还没有测试过具体配比的,挑着当下有的水果,也写了十几个给他,然后附着耳,把最后一步悄悄说了。
唐时玥最后告诫他:“福寿酒,我以后不会做,你们就是独家经营,你要记住,最后一步是重中之重,万万不要泄露给任何人知道,否则的话,将遍地都是福寿酒,你们根本没有一争之力。”
唐四叔红着眼圈点了点头。
夏余晖也忍不住道:“我说句讨人嫌的话,令三兄这人,不宜走的太近,否则恐生祸端。”
唐四叔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能说什么。
两边正默然相对,就见陈里正和唐家族长急匆匆的进来了。
一见两人都已经分清楚了,无可挽回,老族长气的指着唐四叔骂了一句:“糊涂东西!”
唐时玥含笑道:“堂伯公,快别骂四叔了,是我要分的,主要是我手头事情太多,实在管不过来。”
老族长能说什么,他只能长吸了一口气:“玥儿,你叫我一声堂伯公,就是咱们唐家人,唐家认你这个族人!无数乡民受你恩惠,我老头子也是感怀在心!你若要跟我们见外,咱们真真是羞愧难当。”
唐时玥急卖乖道:“堂伯公放心,我当然明白的。”
老族长狠狠的瞪了唐四叔一眼,携着唐时玥的手出来,两人说了好一阵子话,老族长才颤微微的走了。
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有些吃惊。
好像直到此刻,才猛然惊觉,唐时玥原来不是唐家人,她是有可能离开的。
大家都认为是唐四叔为了维护兄弟,得罪了唐当家。
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叫人理解,甚至会维护的理由,可是因为牵扯到了“福娘子”,居然一面倒的都在谴责唐四叔,觉得是他气走了福娘子。
直到三月十八,周娘子临盆。
唐时玥从她开始阵痛,就一直守在旁边,后来还进了产房帮忙,周娘子生了近两个时辰,唐时玥一直在里头,后来生出来一个小郎君,还是唐时玥亲手抱出来的。
这么一来,大家就知道了,不管怎么说,两家的交情还在。
所以倒也有很多人信了,唐时玥是因为手上事情太多,所以才把酒坊交出去的,于是又开始羡慕唐四叔白拣了个大便宜。
眼看着风向总算是扳过来了,唐时玥松了一口气,这个事儿,勉强算是解决了。
就在这个时候,她收到了盛齐的信。
农家小福妃 第245章 我要回玥坊
盛齐写信也跟说话一样的啰嗦,他长篇大论的描述了皇宫四位大佬齐穿线绣衣的盛况,同时穿插了孟家和赵记的事情,写的一波三折的,简直比戏折子还要精彩。
这么一闹腾,线绣衣彻底成了人人追捧的“网红”产品。
孟氏又派过来一批绣娘,一边加紧研究新产品,一把又把那些拿到了玥坊颁发的织师腰牌的绣娘,迅速分到各地带徒弟赶工,红红火火的运转了起来。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
玥坊这一阵子,平均一天能接待两拨各地来客,唐时玥还能躲去工坊,夏余晖简直忙到脚打头,后来连孟氏的白管事和乔桑榆都被他拎出来,车轱辘话一遍一遍的说。
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走正途的,总有些人喜欢剑走偏锋。
起初是玥坊请假的多了,尤其是拿到“小织师”和“织师”腰牌的人。
再隔了两日,乔桑榆就带着大月村的两个小娘子过来找她。这两位小娘子,都是手巧的,是少数几个拿到了“织师”腰牌的人。
据说,昨天有人向她们两家求亲,说是长安城的贵人要纳小,聘礼出到了二百两银子,对嫁妆什么的都没有要求,一看就不对劲儿。
唐时玥带着她们去了玥坊,在门口迎上了老族长,带着几个外村的族长、里正。
他们几个村里,最近几天也是来了不少人,到处打听哪家有拿到了“织师”腰牌的小娘子,打听到了,就重金求纳,容貌什么的全不问,目的毫不掩饰。只暂时避开了聚宝村。
这个年代的人,还是蛮有契约精神的,所以他们一察觉到不对,第一反应不是闷声发大财,而是先来知会唐时玥一声。
老族长就问她:“玥儿,这个事,你觉得怎么办比较好?”
唐时玥道:“顺其自然。”
“怎么顺其自然?”老族长道:“这些小娘子远嫁了,怎么叫他们保密?”
“保不住,就不保了。”唐时玥倒是十分想的开,这样的局面之前她就想过,所以说的毫不迟疑:“堂伯公,我当时便曾说过,若是这一门手艺,能叫咱十里八村的小娘子多一份娇贵,出嫁之后,能少受些磋磨。那么就算传出去,也没什么。如今,我还是这句话。”
她轻轻的扶了老族长一把:“堂伯公,我都能想开,您更要想开些才是,天下闺中女子,十人有八人会绣,但外头仍旧有绣庄,咱们尽力就好,又何必求全?强求出嫁的小娘子为了这个反抗相公家人,咱们于心何安?”
老族长无声长叹,拍了拍她的手背:“玥儿胸怀,我远不及也!”
后头的族长里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既然唐时玥都这么说了,他们就更加不会有意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