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福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百里砂
唐时玥白了他一眼:“我为什么要赌他是案首?我家里又不是没人考试!”
沈掌柜不由一乐,“也是。”
他们嘴上说着,仍旧一直盯着下头,可是人都出来了,也没见他们三人。
许问渠倒是有些奇怪,道:“我还以为阳儿会头牌就出来的。”
唐四叔对许问渠十分尊重,平时不太敢跟他说话,犹豫了一下才问:“许先生,难道阿阳的学问,比阿嵘阿琛都好?”
“倒不是,”许问渠道:“阳儿做事冷静果决,他做完不会反复检查,所以会出来的早些,嵘儿性子谨慎、琛儿……有些底气不足,所以两人会慢些,不过二牌应该都会出来了。”
半个时辰之后放了二牌,果然三人都一起出来了。
几人赶紧上前迎接,沈掌柜直接过去抱起了霍祈阳,一边就叨叨:“阿阳还是个娃娃呢!冷风里头坐上一天,真不是人干的事。”
霍祈阳摇了摇头,就冲唐时玥道:“阿姊,不冷。”
许问渠问:“出的什么题目?”
“啊啊啊!”唐时玥急道:“考完就别问了!会紧张!”
许问渠扶额,就不再说了,回了他们住的四方酒楼,老远就听到一阵喧哗,进去之后,就见几个书生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中间一个书生,正是那个许贤。
许贤正大声的背着什么,应该是他在考场中写的文章,他背几句,旁边的人就一番赞叹。
几人就站住听了听。
唐时玥反正是听不出好坏,就拿眼去看许问渠,许问渠不置可否,只听了一小段儿,就道:“上去休息吧,没什么意思。”
几人就往后头走,许贤正志得意满之时,却一眼看到了被抱着的霍祈阳。
当时霍祈阳的座号,就在他斜对面,中午吃饭的时候,陡然间一股咸香,引得他心烦意乱,他心里正记恨着,这时候见了,忍不住出言嘲讽:“甚么时候没断奶的娃娃也能下场应试了。”
霍祈阳本来确实累了,伏在沈掌柜肩上,听到这话,就抬眼看了看他,没说什么。
唐时玥倒是很想怼回去。
可是她对家里几个人的水平是真没谱,生怕将来真输给这个许狂狂,所以没说话,倒是许问渠看了她一眼,停步道:“还未放榜就如此轻狂,将来出圈如何自处?”
许贤大怒:“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咒我!”
许问渠继续往前走,一边冷冷回道:“许清。”
许贤怒道:“你……”他猛然停住了口。
许四元,名许清,字问渠,这位……难道竟是许四元?可是许四元早已经是举人了,怎么可能来参加县试?难道他是听到了他的才名,故意来嘲讽他的?
可不管怎么想,他也是不敢追上来了。
唐时玥一看许贤便秘一般的表情,顿时就爽了,追在许问渠后头,“先生先生!他的文章到底怎么样?”
许问渠道:“差强人意。”
她问:“能中么?”
许问渠沉吟了一下:“也差不多。”
他温和的给她讲解:“正场录取,是很宽的,七成的人能中,然后初覆,减上两成,之后每场都依次递减,最后留下的,约摸五十来名。”
他摸摸她头:“他正场能中,但未必能留到最后,绝比不上嵘儿几人的。”
哄了她几句,他就道:“都累了一天,晚上吃点儿好的。”
唐时玥这才哦了一声,去灶房了。
沈掌柜看着有点儿好笑,觉得许问渠就跟哄孩子一样,那边许问渠已经关起门来,叫几个徒弟默出了考场中的文章,看了一看,便道:“不错,没有意外的话,都能中。”
县试每场考试之后,都会发榜,称之为“发案”,因为考卷上的姓名是弥封的,发案时只写座位号,会写成圆形,称之为“圆案”。
五十名之内的,是第一圈,圈儿分为内外两层,外圈是三十名,内圈是二十名。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的是第一名,其他名次,由左依次排列。所以不中的才会叫做“出圈”。
而且圆圈的中间,会用朱笔写一个“中”字,这个“中”字的一竖还要写成上长下短的,好像“贵”字的上部分,取一个吉祥的意头。
听到吹打声,就是发案了。
唐时玥不肯听劝,亲自挤进去看了,然后就被那什么“天字八号”,“辰字五号”给闹迷糊了,唐时嵘看了几眼,就皱了皱眉,又去看旁边的备榜。
圆案是本场前五十名,下一场是要提坐的,也就是座位更接近主考官,监考更加严格。
但圆案和备榜的人,全都是可以参加下一场的,余外的就是被淘汰了,果然淘汰了约摸三成。
唐时玥被挤的摇摇晃晃,唐时嵘就拉着她的手挤了出来,低声跟许问渠道:“我和阿阳,都在圆案上。”
许问渠挑了挑眉,看了唐俊琛一眼,唐俊琛低头不语,唐时嵘又道:“阿琛在备榜第七。”
许问渠道:“你第几名?”
唐时嵘咳了一声:“第一。阿阳在第二十二。”
完全没看懂的唐时玥大喜:“真的?”
“嘘!”唐时嵘轻轻拍了她一下:“还有后头呢。”
唐时玥赶紧捂住了嘴,眼珠子瞪的溜圆。
许问渠瞧着有趣,也不提醒她其实这一场第一,后头没意外的话名次不会差,就笑眯眯的站了起来。
就这么接连四场考下来,唐时嵘一直稳稳的占着第一,霍祈阳则一直在十名到二十名之间跳动,唐俊琛的名次倒是慢慢升了上来,终于跳进圈儿里来了。
一直到最后一场发榜,所有被录取的考生依名次横排,用姓名来发案,称之为“长案”。
唐时嵘的名字,果然高居案首。
但叫人意外又惊喜的是,霍祈阳的名字,居然在第二!
而唐俊琛则在第五十名。因为县试一共取了五十名,所以在第五十名的下面,会用朱笔画上一勾,好像一把椅子,表示截止,所以第五十名,被人戏称为“坐红椅子”,也是非常显眼了。





农家小福妃 第240章 红椅子
因为唐时嵘接连五场都在第一名,十分招眼儿,加上不少本乡学子知道他是许四元的弟子,传出去之后,更是众人瞩目。
如今尘埃落定,他果然高居案首,众人顿时拥上来,纷纷道恭喜。
一直到喜报送到了客栈,大家这才发现,原来第二名也是许四元的弟子!而且这第二名,居然才六岁!六岁啊!
这一下子,顿时就轰动了,就连唐时嵘这个十五岁的县案首,都显得不那么引人注意了。
唐时玥大把的赏钱撒出去,送走了报喜的人,还撒了铜钱叫小孩子们争抢。这种钱本地叫才子钱,大家都爱拣回家收藏,沾沾喜气,一时间热闹非凡。
却听后头咣的一声巨响,唐时玥回头时,就见桌案倒了一张,许贤黑着脸站在后头。
有人冷笑道:“你冲我发脾气有什么用?之前是谁嘲笑人家奶娃娃也敢下场的?奶娃娃下场,拿了个第二名,你舔脸自称什么小许四元,连个红椅子不也没坐上么?”
众人纷纷讽笑。
唐俊琛刚才强撑着一张笑脸接了喜报,一听这个“红椅子”脸色就是一变,转头就躲回了房间里。许问渠一进门,他便跪了下去,哽咽道:“弟子给师父丢人了。”
“我倒不怕丢人,”许问渠淡淡的道:“只问你如今可后悔荒废了时光?”
唐俊琛用袖子抹了一把泪,说不出话来,旁边的唐四叔也是又愧又悔,想想年三十晚上大家的争执,他就有些抬不起头来。
唐时玥忍不住劝他:“你已经很厉害了!这么多人呢!其实像我阿兄和阿阳,这样天天死读书,都没有生活乐趣了对不对?有得必有失么!你边玩边学,除了出成绩的时候不太爽,平时不是挺开心的么?”
唐俊琛哭笑不得。
要不是知道她的脾气,唐俊琛都要以为她是在嘲讽他了。
可其实亲眼看到科举盛况,唐时玥确实觉得他挺厉害了,这就相当于级部前五十名啊!这成绩很不错了!错就错在,同为许四元弟子,小阿兄和霍祈阳都太厉害了,就显得他这个第五十名非常丢人现眼。
从本县考出去的,县令就相当于座师,这也属于县令的业绩之一。
县前十都是有望在府试之中斩露头角的,县令都会召见。
私下里,林县令还同唐时嵘道:“其实第一场时,我内心便已取中你为案首,若是旁人,我必叫他直入府试,免了后四场。只是大家都知道我们两家有些私交,我猜着是你的卷子,才叫你多考了几场,不要介意才是。”
唐时嵘急拱手道:“县尊言重了,我初次应试,正该多考几场,长长见识,后头才不至于慌了手脚。我该多谢县尊的。”
小小年纪得了案首,却是不骄不躁,温雅自持,林县令不由得缓缓点头。
其实当初他曾考较过唐时嵘的学问,只觉得所学虽扎实,却少了领悟,虽然后来拜了许四元为师,但毕竟时间尚短。所以他还想着这次能入圈便不错了。
没想到卷子到手,只觉沉凝大气,磊落中正,明明小小年纪,却格外有股子通达颖悟的味道。
这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同样的十年寒窗,不会读书的死读书,会读书的方能事半功倍,活学活用。而且他行文之间,并无乃师当年的锋芒毕露,只怕会走的很远。
唐时嵘向来不爱出风头,赴过林县令的宴请之后,大家就赶着回了家。
其实聚宝村里也轰动了一气儿。
村里不是没人中过童生,但这可是案首啊!
恭贺的人一趟一趟的过来,不少人跟唐时玥八卦,说唐时进第一场就被刷了下来,回来之后就说唐时嵘必中,因为林县令和唐时玥交情好,一定会照顾他什么的……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林县令真照顾几分也不奇怪,但唐时玥仍是把脸一板:“他这么说,置林县尊于何地?这科举都是糊名的,林县尊又没见过阿兄几个的字迹,想照顾也无从照顾。”
村里人恍然大悟,然后嘴角一撇:“我说呢,这是自己考不中,就往你们身上泼脏水!”
其实不止是村里人来凑热闹,连一干文人学子,知道许四元避居在此后,也纷纷上门拜访。许问渠不胜其烦,与唐时玥商量着,干脆先去府城。
府试是在四月份,提前过去也好。
其实许问渠的家就在府城,只是距离考院不近,约摸有一个多时辰的路,而且听许问渠的意思,似乎是不想住在家里的。
所以唐时玥就跟青未了说了一声,安排人先去府城租个宅院,又叫他把之前霍祈旌安排的两个人叫过来。
青未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一气儿拉了六个人过来,说是两个人伺候许问渠,两个人照应霍祈阳,另外两个人则给唐时嵘和唐俊琛当书僮,打理琐事。
这几个少年最小的十四,最大的十七,名字按甲、乙、丙、丁、戊、己排列,全都会功夫,也都识字,伶俐精干,唐时玥一见就觉得挺放心的,几个大小男人反对无效,只能把他们都给留下了。
唐时玥把小瑶儿拜托给了叶婆子,玥坊交给了乔桑榆,其它事交给了夏余晖,坚持要亲自送他们过去,许问渠推辞了半天,她根本充耳不闻。
许问渠毫无办法,只能由她跟着。
唐时玥怕家里没人主事,把青未了也留下了,带了任东上路。
来这儿这么久,她还是头一次离家这么远,完全就是以一种游山玩水的心情在走,从东风县到甘霖府,两天多的路,他们走了五天才到。
既然来了,当然要去许家拜访。
唐时玥早就准备好了礼物,一伙半大少年进门,站的厅堂满满当当。
许问渠有两位兄长,一位姐姐,姐姐早已出嫁,大兄在外地做官,倒是二兄留在本地,打理家业。他的阿娘姓宁,是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人,眉眼慈和。
大家纷纷见了礼,唐时玥穿着与乃兄一般的夹袍,也跟着执了晚辈之礼。
宁氏笑道:“好好好,都是好孩子。”
她含笑看过,叫大家坐了,又拉过霍祈阳来亲香,笑道:“这么点点大,居然就下场应试了,比你师父可强的多了,你师父六岁大的时候,还玩泥巴呢……”
许问渠无语的看天。
唐时嵘他们习惯了自家师父气定神闲的样子,见他这模样,纷纷忍笑。
宁氏又向唐时嵘道:“是嵘儿吧?”
唐时嵘急站起来应了,宁氏笑道:“怎么不叫你妹妹也来?我听三郎提过你家妹妹,叫玥儿是吧?最是个伶俐孩子……”
许问渠轻笑道:“阿娘,什么事儿能少的了她?”
唐时玥也起身笑道:“老夫人,玥儿失礼了。”一边行了个女子之礼。
宁氏吃惊的张大了嘴巴,然后拉过她来细看,连连的道:“我真是老眼昏花了!这分明就是个小娘子,我竟是没认出来!瞧这小模样儿长的,真真招人疼!”
她一迭声的吩咐人找衣裳出来,然后亲自牵着她的手去换。




农家小福妃 第241章 许先生心里苦
唐时玥见她慈祥可亲,就笑着跟去了。
宁氏给她找了一件胡服,翻领、对襟、窄袖,飒爽飘逸,再把头发梳起来,挽了珠,垂了耳发,打扮起来,竟如美玉生晕一般。
一出来,唐俊琛就哟了一声,好歹顾及着在许家,没好意思多说。
许问渠也不由得注目良久,直到她笑吟吟的看过来,才一下子垂下了眼。
大家热热闹闹的用了饭,任东过来请示,唐时玥便吩咐他打发人先去租好宅院,打扫房间,置办东西,另外先请下洗衣和做饭的婆子,只留下两人听候使唤。
宁氏在后头,就见这小娘子负着只手站在院中,一句句的吩咐,哏儿也不打,干脆麻利极了,一看就是个能干的。
宁氏向来喜欢这样不忸怩的小娘子,忍不住叹了口气,看了许问渠一眼。
待到晚上,大家都散了,宁氏忍不住跟许问渠道:“这个小娘子漂亮爽利,着实叫人看着喜欢,若是你能把她娶进门,我也就放心了……”
“阿娘!”许问渠十分无奈:“差着辈儿呢!”
宁氏顿时就生气了,一指头戳他脑门上:“说的就是你这个没成算!一把年纪了做事还这么草率,收什么徒弟,直接平辈来往不是很好!好好的事儿都叫你给办砸了!蠢!”
老母qin ri常嫌弃儿子,许先生心里苦,真的苦。
几人在许家住了三天,家人全都见了还不让走,然后在许先生的授意之下,一行人连夜偷偷出来,去了早就租好的宅院。
唐时玥又在这边住了两天,看一切都打理好了,这才带着任东往回赶。
这一来一回,就是十来天的工夫,回来的时候唐时玥看到旁边地里有人在忙活,这才一拍脑门儿。
这阵子光围着阿兄转了,竟然忘了,春耕开始了啊!
她连家都没来的及回,直接去了工坊,张口就问:“踏犁做好了吗?”
这边工坊负责的人叫赵构,急起身应道:“已经全做好了。”
唐时玥点了点头。
她所知道的,这个时代还没有的新型农具不多,考虑了很久才选了这一种。
踏犁是一种翻土的工具,宋人曾说“踏犁之用,可代牛耕之功半,比钁耕之功则倍。”
所以在家里没有牛,或者在多石不能用牛耕的山地,都很适合,而东风县整个县都是山地,肯定合用。
之前她跟孟恣扬他爹敲诈的铁,就是为了打造踏犁的。一个踏犁需用约摸两斤铁,她自己也出了五百斤铁,一共打了三百五十个踏犁,如今已经全部完工了。
唐时玥先叫青未了送了五十个回聚宝村,交给老族长,一边又叫工坊的人带着这三百个,去了县衙。
把事情一说,林县令惊的人都站了起来:“阿玥这是何意?”
唐时玥道:“只是想为乡亲们做点事,顺便扬我玥工坊之名。”
林县令瞪了她许久,然后亲自动手,试了试这踏犁。
林县令本是文人,但他自从下放到这东风县,就经常去田间地头转悠,对这些农事也不陌生,一试之下,就知道这是个宝贝。
这就是送到他手里的业绩啊!
农事兴了,产量高了,新农具,这些全都是他的业绩!
林县令忽然冲她一揖到地。
唐时玥迅速闪开,笑道:“县尊折煞我了。”
林县令正色道:“不管你有没有私心,就冲你为百姓做的这件事,便受的起我这一礼!”
唐时玥一笑:“就冲县尊为了百姓这一礼,我就算什么也得不到,我做的也开心。”
当然了,她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她已经说了,“扬我玥工坊之名”。也许扬名的事情有千千万,但这一种,却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的,比起玥坊自上而下,她这一次,要反其道而行之,从民而始!
于是第二天起,踏犁便被县衙的人送往十里八村。
每户分一个是不可能的,就连聚宝村也不够分,但每个村肯定都能分到,县衙布告上讲的清清楚楚,这是玥坊和孟氏在做善事。
就连唐时玥也没想到,此事居然令福娘子之名,更上一层楼。
大家选择性忽略了其它的,光记得福娘子了,更有人说她是什么九天玄女下界,造福百姓的……编的活灵活现,唐时玥除了默默囧了囧,也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了。
谁会相信,这一次她是真没想给自己造势,她只想给玥坊打个广告啊!
除了这事儿,还有棉花。
唐时玥临走之前就惦记着她的棉花该收了。
家里有夏余晖,还有乔桑榆帮忙,按着她之前交待的,早把棉花都收了,虽然光照不足,但长的居然还不错,摘出种子,算起来,应该够种个三十来亩地的。
到了这个时候,她才终于想起来买地,叫人打听着买下了三十多亩良田,准备请人来种,一半种棉花,一半种西瓜。
她觉得自己真是蠢透了,当时只想着天太冷赶紧种棉花,咋就不想想,等种出来天就不冷了啊!当时怎么就不先种些西瓜呢?要是种了西瓜,现在不就可以吃了?抱着火炉吃西瓜,多么的美滋滋?
而此时,孟氏留守的管事白叔,已经把踏犁的事儿传回了长安。
孟以求一听说唐时玥是以玥坊和孟氏的名义做善事,心里就不由得一喜,心里想着“表面上对我这么凶暗地里还不是想跟我的名字连在一起?”
谁知道再往下看,才知道这是因为孟恣扬赔罪时出了二百斤铁。
孟二少僵了半天,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自从回到长安城,孟二少就是一副垂头丧气的德性,家里人还以为这趟事没办成,结果一问之下,明明办成了……只是不像之前打算的全部吞下,而是只拿到了衣裳。
家里人觉得这样也不错了,没有人明白孟二少心里的痛。
而这痛,随着时间流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来愈难熬……当孟二少察觉到这难受劲儿,并不是不甘心和气愤,反倒有几分牵肠挂肚的意思时,顿时就惊恐了。
孟以求今年二十有二,拖着一直没成亲,发誓要娶个绝色的,但也绝不能是这位啊!那小丫头有多不待见他,他心里有数,要真是看上了这丫头,那他这辈子可就惨了,还不得被她欺负死?
再说这小娘子有未婚夫啊!
孟二少简直要泪奔了。
有人在外头道:“二少,孟四爷求见。”
孟以求定了定神:“进来吧。”
孟四是长安城一家孟氏绣庄的掌柜,急急忙忙的进来了:“二少,不好了!”




农家小福妃 第242章 我要成亲
孟以求心情正不爽,皱着眉头道:“慌什么!什么事?”
孟四道:“赵承业前些日子纳的那个绣娘,昨天不是弄了个劳什子百绣宴么?听说她在席上批了咱们线绣衣‘十大过’,还说她就是为了不与咱们同流合污,为绣技正名,所以才离开孟氏的,不知道她怎么煽动的,如今这些绣娘众口一辞,说咱们的线绣衣是粗鄙之物,难登大雅之堂……现在他们在对面摆开了十张绣屏,与咱们打擂台呢!”
孟以求脸色冷了下来:“洪诗竹?”
“对,”孟四道:“他这个小妾,就叫洪诗竹,难道真是咱们孟氏出去的人?”
孟以求冷笑一声:“怪不得!”
怪不得他昨儿去铺子里,那白痴玩意儿莫名其妙站在门口,也不进门也不走,就冲他笑的那个渗人,还说了一句:“我说过会叫你后悔的!”
然后抬着下巴就走了,他还以为她是魔怔了呢!
赵记与孟氏一向不对付,斗了几十年了,朝廷之前在金陵府设织造局,十几年前撤了,织造局的许多匠人便放了出来,赵记得到消息比较快,奉养了这些匠人。
织造局毕竟是“专供皇家御用”的,所以赵记在绣庄的地位一向清高,如今,居然正面跟他们杠上了。
因为天气不等人,所以孟氏的人是一边学着手艺,一边也早有线绣衣和毛衣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卖的红红火火,这是碍了赵记的眼了吧!
赵承业也是个蠢的,他怎么就不想想,他这么一搞,不就等于直接得罪了那些买过线绣衣的贵妇人?
孟以求忽然想到什么,心头一动,直接道:“行了,你先下去。”
1...7778798081...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