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百里砂
他们住的房间在二楼,天天看着梁大胡子几个人劈柴,过年都不停的。
盛齐早跟这些人混熟了,闲着无聊就过去搭话:“你们怎么天天劈柴啊,火炕有这么费柴么,劈这么多都不够烧?”
“不光火炕啊!”梁大胡子一边飞快的劈,一边抬起胳膊到处指了指:“这边,后头,这边,都种着白叠子,都得烧,冷了就冻死了。”
盛齐有点奇怪,就过去看了看,然后就吃惊了,老远叫人:“舅舅!舅舅!你快来看啊!”
雁东只得放下书,过去看了看,结果一看之下,他也有些吃惊,诺大的后院,种满了白叠子,边上垒了火墙,上头还有棚子,中间还有火池子,十分温暖,白叠子长的也很好,已经都打了桃。
雁东愕然道:“种这么多白叠子做什么?”
盛齐道,“就是啊,这东西也不好看啊!”
“代替丝绵。”
唐时玥听了他们的问题,这么回答。
她从枕边拿过来一个暖袖,递给他们:“你们试试,是不是挺暖和的?”
雁东和盛齐都摸了摸,又抄上手试了试,果然轻薄又暖和。
盛齐吃惊的道:“你是怎么想的?从来没有人拿花当丝绵的!”
唐时玥鄙视的看了他一眼:“前人没做过,就不做了?那现在咱们还在茹毛饮血呢!什么东西只要想到了,就可以去试试啊,不成就不成,成了,岂不是就多了一种御寒之物?而且这棉花压下去也不会压实,比柳絮芦花好多了。所以我准备等开春多种些。”
盛齐道:“你叫这个‘棉花’?”他想了想,“还挺恰当的,比白叠子好。”
“嗯。”唐时玥又翻出来一个无袖的褙子,给了雁东:“这个尽着棉花做的,有点大了,刚好送给你吧,你感受一下,若是有兴趣,等棉花摘了,我叫人给你送些,你也可以找人种种试试。”
不管什么朝代,民生永远是头等大事。
雁东接过来,郑重的谢了。
从这之后,雁东就上了心,有空就去看看这些白叠子,唐时玥也没管他。
因为订了亲,她平生出几分“人.妻”的自觉,想着霍祈旌初八就要走,她初三一大早就起来,准备做点儿肉松叫霍祈旌带上。
这东西保存的时间长,吃起来也方便,每天早上喝粥的时候,舀一勺进去,就挺有滋味儿。
做肉松要选全瘦肉,不要有筋的,洗净,切块,放进滚水焯水,然后捞出来滤干净。
再把焯过的肉块放进锅里,放酱油、糖、十三香、盐、酒、姜之类的调料,倒水,盖锅煮开之后,小火焖半个时辰左右,一直到肉块酥烂,用筷子可以扎透。
然后拿出来放凉,用手撕成肉丝。
撕的越细,做出来就越酥越好吃,撕过之后再垛碎,下锅干炒,要小火翻炒,一定要注意不能炒糊,一直不断的翻炒,一直炒到肉碎完全脱水,呈蓬松状就可以了。
等到放凉了,放进坛子里头封起来,可以一直吃到开春。
唐时玥炒的时候还放了芝麻,炒出来香气扑鼻,还没出锅,盛齐就闻到了味儿,在外头大呼小叫。
她忙了一整天,晾凉了装起来,足足几大坛子,带过去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可以。
她这种懒人,轻易不干这么多活儿,忙完伸了个懒腰,一边盘算着赶紧找人去买猪肉,临走之前,再给他做一些肉干,还可以做些汤料块,回头让他做汤喝,就用做凉粉的锅做了,然后再割开就行。
反正天气凉,也不怕会变坏。
她还想着,要不要弄点压缩饼干方便面之类的,或者玩儿个大的,前世博物馆里的战舰都是啥构造来着?
大年初四中午,雁东的影卫快马加鞭从都城赶回来,带回来了一封信。
雁东拆开看了,脸上顿时就见了笑。
农家小福妃 第221章 我要咬你
这是明延帝给儿子写的回信,写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洋洋洒洒写了几大页。
大意就是说,朕想你了,听说你在外头吃了不少苦,朕十分心痛,过年是大家欢聚的日子,席上没有儿子你,朕觉得心都少了一块,酒菜都不香了,思念极了……儿子啊,请马上赶回来陪你的父亲过元宵节吧!
他都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收到过父皇这么“慈爱”的信了。
既然父亲思念他,那他一定得赶紧回去,表示出“儿子也是如此的思念您”的意思。
于是他便吩咐大家收拾行装,并且准备再去跟小福娘聊聊,她之后若是再弄出什么新鲜东西,可以给他送来。
虽然怎么查,都查不出什么来,可他总感觉这小娘子藏着什么秘密似的。
谁知道一去,她就邀请他下棋。
她下棋,是他眼看着盛荣教的,下的烂也就算了,棋品还不好。
他一听就有些头疼,正准备找个由头拒绝,就见她一脸诡笑的拿出来一个棋盘。
雁东一看,又是一个没见过的东西。
棋子是木头雕的,上头雕出兵卒,穿着六色的衣裳,代替六色棋子,棋盘也是用木头做的,用金丝雕出棋盘,虽然只是鸡翅木,但是胜在精巧,看起来居然还不错。
这种东西,有钱有闲的人玩乐最方便了,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唐时玥把主意打到了皇上的后宫,就忽悠他打赌。
雁东先还凑合着她聊了几句,但真的杀起来,他就有些皱眉了,道:“这个不成。”
唐时玥一愣:“怎么了?”
雁东道:“兵将厮杀,兆头不好。”
嗯?唐时玥还真没想到,但也知道,古人好像对这个格外看重,皱了一下眉,才道:“那你觉得雕成什么较好?”
雁东想了想:“雕成童子吧,童子蹦跳嬉戏,多子多孙,兆头较好。”他举了举那棋盘,“这个毁了吧。”
那行吧……
唐时玥就准备去工坊交待一声,雁东道:“你找些好木头,紫檀木、黄花梨、金丝楠都好,多做些。”
唐时玥正下怀:“你要带回去送人?”
他点了点头,她眼睛就是一弯:“那我可是要刻名号的。”
“刻吧,”雁东摆手道:“让他们抓紧做,越快越好。”
唐时玥嗯了一声。雁东转头又叫了人来,帮她找好木头,又调了工匠去帮忙。
但这样一来,怎么也得再耽误一天了。
雁东现在好像也有点摸到跟明延帝相处的方式了,倒也没有太着急。反正目前手头算是正事的有活字印刷,闲事的有这跳棋,回去足够交差了。
谁知道当天下午,影卫来报,镇上、县城似乎出现了可疑之人。
雁东对此并不陌生。
身为一国储君,下头的弟弟渐渐长成,尤其他离开都城之后,就是一个活靶子,明着暗着的追杀,就不知道有多少回了。
尤其这一次,父皇对他上心了。
据说,父皇在除夕宫宴上炫耀了他亲手织的四宝半,赞他心地纯善,暗地里的人,只怕是坐不住了。
雁东犹豫了半晌,直接叫了霍祈旌过来:“你可愿为孤做件事?”
霍祈旌道:“殿下请吩咐。”
干脆利落,不假思索。
雁东不由得一怔,然后他才道:“孤想叫你做为一支疑兵,暗护送孤回都城。”
霍祈旌拱手应下:“是。”
仍旧干脆利落,不假思索。
疑兵……霍祈旌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意思,他就是要用他来引开追兵,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可是,他答应的理所当然,好像这就是一件顺理成章完全没有岔路的选择。
其实太子这句话一出口,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想到夺嫡之争。
都城里的人都是人精,一个个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玩儿的溜着呢!
自从父皇在朝上斥了他一句朋党之心,冷落了他这两年,他做事就越来越不顺当,见多了这些人虚与委蛇的本事,一个个说话云遮雾罩的,如今乍然碰到霍祈旌这样纯粹的人,倒是叫他感慨了些。
他欲出口的“恩威并施”,根本就没有机会用到。甚至想说一句:“孤不会亏待你”对他都似乎是一种轻视。
其实,这是危险,也是机缘。
霍家的后人救了太子,这就是把他们重新拉到了台前。
这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不必再按部就班的往上爬,坏处是,之后他做事,会有很多人盯着他,但凡有一点点不好,就是“子孙不肖”了。
但他相信,霍祈旌并没有考虑到这些。
他就是简单直接的,君有命,臣听命,仅此而已。
霍家人虽然成了庶民,但是刻在骨子里头的,为臣的本份却从来没有变过。
相起来,那些一肚子机心永远不忘讨价还价的臣子,倒愈显得面目可憎起来。
如果霍家的先祖也是这样的性格,那么,他倒是有点理解太祖皇帝对于霍家的信重了,这种如臂使指的感觉,没有一个君王会不喜欢。
…………
唐时玥睡的正香,就觉得门好像响了一下。
她迷迷糊糊的翻身,有一种熟悉的味道慢慢接近,唐时玥一下子就清醒了。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能仅仅凭着味道,就把一个人给认出来。
认出来的同时,她就一下子想到了什么,光脚跳下床,一下子扑进他怀里,双手搂着他的腰。
霍祈旌一愣,抬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头:“吵醒你了?”
她用力收紧双臂,他道:“我……”
“别说话!”她大声说了一句,声音已经带了哽咽:“你别说话了!”
他就不再说话,只是沉默的揽紧她,半晌,她才哽咽的道:“以后要是……你身边,哪怕有一只母猫母蚊子……公的也不行!总之……反正,你要是这样,我们从此就是仇人了!”
霍祈旌哭笑不得:“知道了。”
“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她用力掐了他一把:“我不管原因,但凡怎样,我们就是仇人了,你的弟弟我也不会还你的!”
黑暗,四目交汇,他轻轻的亲了亲她的眼睛:“不会的,你放心。”
她抽哒了两下,又想到什么,“我要在你身上盖个章!咬个牙印!”
他身体猛然一僵,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古怪的东西,这一次沉默了较久,然后她凶悍的道:“快点!脱衣服!”
他被她一推,就坐到了榻边,声音有点飘:“你要咬哪儿?”
她想了一下,“肩上吧!”
他长吸了一口气:“肩上啊!”
然后他就开始解衣。
黑暗,窸窸窣窣的声音,太容易引人联想了……唐时玥也开始不自在了,双颊烫。
看到他解开衣服,抬头看她,她在黑暗伸手,触到了他光滑火热的肌肤,然后她一点没客气的扑上去,狠狠的咬了一口。
他一声没吭,连声闷哼也没出来。
嘴里一下子就尝到了铁锈味,唐时玥慢慢的松开牙齿,又轻轻的亲了一口。
她就是一个很独很独的人,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交男朋友,她的人,别说跟别的女人演亲热戏了,就连很正常的握手拥抱,她心里都不舒服。
就是这么独,这么变态,怕了吧,小阿旌!
怕也晚了!上了老子的船你就休想下去!
她摸了摸他的脸:“要乖乖的,我等你回来。”
霍祈旌点了点头:“你也要乖乖的,等我回来娶你。”
农家小福妃 第222章 见驾
霍祈旌就这么走了,肉干和汤料块都还没来的及做,做好的肉松也没有带走。
早上青未了过来看她,见她蹲在耳房门前,就跟个被抛弃的小狗儿似的,便低声安慰:“师娘,师父一旦安顿下来,就会立刻传讯回来的,到时候师娘可以给他写信,捎东西捎衣服都可以。”
她长吸了一口气,站起来:“知道了。”
然后她就雄纠纠气昂昂的走了,好像之前那个丧天丧地的人不是她似的。
第二天,雁东也过来辞行。
他温言与她交待:“因为我给皇上献了玥坊的衣服,之后,可能会有人过来查访,你小心些。”
“我小心什么?”唐时玥道:“我就是收留了两个客人,客人出大价钱买了我的衣服,我什么都不知道。”
雁东笑了:“你说的对。”
她咳了一声,一挑眉:“那武馆,用不用小心些?”
雁东倒是一愣:“你知道?”
“猜的。”唐时玥道:“阿旌做事向来有计划性,说初八就是初八,现在忽然提前走了,而且是大半夜突然走的,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原因。”
雁东沉吟了一下:“你怪不怪我?”
看来还真猜对了。唐时玥心头微跳,脸上却不动声色:“怪你干什么?阿旌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他自己做的决定,我相信他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她是真想挠他两爪子。可是霍祈旌人都走了,就算挠死他也不会回来了,还不如装个大方,把人情讨足了,以后也许会有用。
雁东点了点头:“你放心,他不会有事的。”
做疑兵,身边也是有影卫护着的,他这话倒也不能算错。
他顿了一下:“我回去之后,大家会知道霍祈旌也在这儿,但是主要的事情还在我这边和他那边,武馆这儿顶多就是了解一下,应该不会有事的。”
唐时玥点了点头。
他又道:“都城玥坊,若有麻烦,可以着人去找盛齐,能帮我会帮的。”
唐时玥忽然心头一动:“对了,说起玥坊……”她笑眯眯的坐直了,看着他:“话说,雁郎君,你缺钱不?你在长安城,人脉儿广不广?”
这小娘子,之前懒洋洋的爱搭不理,一要算计他了,就双眼锃亮。
不过这种几乎把“我要算计你”写在脸上的算计,他确实不讨厌,便笑道:“你想做什么,先说出来,我才好决定……回答缺还是不缺,广还是不广。”
唐时玥:“……”
说好的谦谦君子呢?
但她还是小声把事情说了,雁东一口答应:“好。”
唐时玥起身施了一礼:“多谢啦。”
仍旧是晚上,他们也悄悄离开了,盛齐有一人当十之呱唣,他们一走,石屋就更显得清静了。
唐时玥切换到了工作状态,接连几天往镇上跑,考察过后,在镇上买了一间大宅子,简单修整之后,做为以后的“玥工坊”来用。
雁东找来的匠人还在这儿,雁东直接说给她用了。
唐时玥完全不在意这里头是不是有雁东的耳目,老实不客气的收编了,瞬间就变成了近百人的大工坊,趁着年节期间,不做别的,先把跳棋做一些出来,分批运往长安城。
这种东西,制作简单,保不住密,肯定会有仿制的,但在古代,对于这种事情,是非常鄙视的,这是一种不被行业认可的行为,真正的大工坊是不会这么做的,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卖。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先把“正统”的牌子打出去。
也所以,赶工归赶工,质量绝不能下降。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人员筛选的过程,不过叫她惊喜的是,雁东不愧是背景深厚,他给的这些人,个个都挺不错的,相比之下,黄守敏那儿反而成了草台班子,不是说手艺不好,而是这个服从性执行力,并不算好。
但不管什么人,关键要看怎么用。
唐时玥就把两边儿分开了,弄成两套班子,各干各的。
同时发布了一条悬赏令,谁能做出能织毛衣的机器,或者织袜子的机器来,奖励二百两银子。
而此时,太子殿下也已经到达了长安城。
因为有了霍祈旌这只疑兵,他这一路倒是十分的顺利。
进了宫,明延帝正在勤政殿议事,太子过去看了看,与顾九行说了几句话,就去永和宫见皇贵妃了。
明延帝议完事,就问:“太子呢?”
顾九行急躬身回道:“殿下进了宫,风尘仆仆的,说去皇贵妃娘娘那儿梳洗一下,再去见皇后娘娘。”
明延帝点了点头,顾九行又道:“太子带回来不少好玩的东西,说有个什么跳棋,回头要与皇上下下。”
“跳棋?”明延帝道:“呈上来。”
顾九行就把跳棋呈上,给皇上的,当然是挑最好的,棋盘棋子都是用紫檀木做的,六角形的棋盘一打开,就见一排排的小童子,整整齐齐的躺卧在棋盘边的小凹槽里,打磨的十分细滑,眉眼灵动,十分可爱。
盖子内侧写着下法,还有示意图,明延帝本就是聪明人,跳棋又不难下,看了几眼,就明白了,不由笑道:“倒也有趣。”
他把玩了一会儿,便暂时搁到一边,翻开手边的奏折。
批了没几本,就听略嫌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混着宫人们一路的请安声,不一会儿,太子便到了门前,施下礼去,笑道:“父皇!”
半年多不见了,还真有些想念,方才这孩子走的这么急,也是想他了吧。
明延帝心头柔软,下了御座把太子拉起来:“多大的人了,还毛毛燥燥的。”
太子呵呵一笑,一抬头,又道:“半年不见,父皇益发年轻俊美了。”
明延帝喷笑出来:“混蛋!出去一趟,连话都不会说了么!”
太子只笑不语。
明延帝身上穿的,就是一套毛衣,这种衣服最大的好处是有弹性,殿里都有地龙,一点也不冷,穿这么一套,确实轻快舒服。
而明延帝虽年近半百,却仍筋骨修长,穿上这套略嫌贴身的衣服,也确实显得更加的年轻矫健。
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坐下,说了几句闲话,太子就把活字印刷的事情说了。
下头把试做的雕版送上,明延帝一看之下,便是大喜,立刻安排人手推广,既然是以朝廷的名义,布告上便没有提到唐时玥,却把事情安到了太子头上。
大概就是太子奉圣命微服民间,体察民情,发现书价昂贵,因此怎样怎样……
此举,很讨读书人的好,有这么一样东西在,太子出去这一趟,就算值了。
农家小福妃 第223章 皇家父子
两父子又闲话了半天,眼看晌午了,明延帝便叫太子去陪皇贵妃用饭。
太子是先皇后林氏所出。本来是正宫嫡子,但林皇后身体不好,在太子两岁时便死了,因此太子便交给了当时还是贤妃的孟慧抚养。
皇贵妃当年在潜邸时生过一胎,是一位小公主,据说很得永延帝喜欢,周岁时却夭折了,皇贵妃伤了身子,这么些年无所出,是真的把太子当亲生儿子的,这么些年,母子甚是相得。
明延帝也确实是好意,算着太子来的快,两人一定是没好好说话的,所以才留了时间,让他们母子俩说说话。
太子却咳了一声,不自在的摸了摸下巴,又看了明延帝一眼。
明延帝道:“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太子道:“还有个事,要给父皇请个罪……父皇可莫要生气。”
要是按着之前太子的性情,说到这句话时,很应该跪下请罪了,可是他嘴上虽然说请罪,却一点要跪下的意思也没有,完全就是在撒娇。
明延帝便笑道:“又干什么坏事儿了?”
太子道:“就是,儿子把您的温玉棋给输出去了。”
明延帝前些年得了一副温玉棋。
温玉本就不多见,如此纯净剔透的黑白两色温玉,就更是罕见了,算得上一个至宝,明延帝初得的时候,也是把玩过几天的。
明延帝瞪他一眼:“怎么回事?”
太子一脸着急道:“这真的不能怪儿子!儿子哪知道那小孩儿这么无赖……”
他叹了口气:“那小孩儿好好的,非说要与儿子下棋,要知道,这孩子连盛齐都下不过,儿子自然是不放在心上的,心说半只手就下的过了……因此话赶话的就定下了赌约。没承想那小孩儿进了屋,却把那棋放下,另取了一个没见过的棋过来,要与儿子下。”
明延帝笑道:“就是你拿过来的那跳棋了?”
“对,”太子道:“那跳棋,儿子从未见过,最无赖的就是,那小福娘并不教儿子下法,还振振有辞的说道,你既不知道如何下,那就是不会下,不会下那就是下不过我,下不过我,我就不战而胜了,不管怎么胜的,反正就是胜了……”
太子咳了一声:“总之一通歪理……如此,儿子就这么把您的温玉棋给输出去了。”
明延帝笑骂:“你们要打赌,倒拿朕的东西做人情!”他一边吩咐顾九行去取温玉棋,一边又道:“堂堂皇子,叫个乡下小娘子算计了,你也有脸来同朕说!”
太子笑眯眯的谢了一声,一边又道:“儿子也并没吃亏,儿子学会之后,找了个机会拿住那小孩儿下棋,连着赢了她十几回,带回都城的棋,都是儿子堂堂正正赢回来的。”
明延帝笑指他道:“你还觉得没吃亏?朕那一套棋,价值何止万金?你带回来的棋,除了朕这一套,至多是花梨木做的吧?加起来有千金么?”
太子微微一愣,露出了恍然之色。
然后他长吸了一口气,埋怨的道:“阿耶……你怎么能把实话说出来呢!给儿子留些面子也成啊!”
明延帝笑的直咳嗽,太子上前给他倒了一杯茶,顾九行也回来了,陪笑着把棋给他,明延帝笑指他道:“赶紧的给人送去罢!别叫人背后说皇子也会赖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