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百里砂
盛齐:“……”
夏余晖如获至宝的拿了两张。
雁东不急不燥,真的给她把需要的福字和对联全都写了。
写完了唐时玥却有点不舍得贴,没准儿将来很值钱呢!犹豫来,犹豫去,只把门口贴了他写的,其它的,抓了唐时嵘几个人重写了。
她觉得雁东这个人真的很不错,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见识广、境界高、格局大的人,他明白这个世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
有时候她会觉得他有点儿像花满楼。
但花满楼是那种心灵澄澈,襟怀旷达的人。
而雁东,他外在的表现与花满楼类似,但内心却不一样。
举个例子,同样是“唐时玥”,花满楼可能会觉得“这个小娘子是有趣的”,他是旁观和欣赏的态度,
但雁东,他想的却是,这个小娘子为什么这么有趣,将来会不会继续有趣下去,这样的有趣可不可用。他是一个思考、研究和“御人”的态度。
她还真的挺欣赏他的。
可是大过年的,这俩人不打算回家了?
就算在现代,过年能回家的也一定会回家的吧?
其实雁东本来打算等衣服织好了,就带着赶回宫过年的,但被她的话一提醒,忽然就觉得吧……其实在这儿过个年也挺好的。
他们之前一直借住农家,而唐时玥这儿住的好,吃的好,干净整洁,相处又自在,不时还有个惊喜,旁处强多了。
他决定就在这儿过年了。
…………
腊月二十八,都城长安,皇宫。
下了朝,明延帝召见了几个老臣,正在勤政殿议事,就见殿门前人影闪了闪。
虽然不曾看清,明延帝却若有察觉,等打走了这一干老臣,便向外道:“是不是太子回来了?”
大太监顾九行急躬身上前:“回皇上,确是殿下差人送了东西回来。”
差人送了东西,那就是人没回来了。
明延帝顿时就有些恼火,冷哼了一声:“他这是不打算回来过年了?还跟朕赌上气了!”
顾九行急陪笑道:“殿下哪能跟皇上赌气,许是有个甚么缘故,殿下差来的人,在外头等着呢!”
明延帝又哼了一声,才道:“宣。”
外头太子影卫快步进来,躬身请了安,又把一封信和一个小包包送上。
明延帝先看了那小包包里头,是一副黑色的四宝半。因为四宝半在民间风行,他已经见过几次,见做工也只寻常,还有些歪斜,不由得皱了皱眉。
拆了信看时,太子在信说了这些日子的见闻,又着重写了他现在在秦州,还半开玩笑的说了一些小福娘的故事,并且说这次过年,想要留在民间,体会一下民间年节的风俗。
信言辞十分随意,字里行间,还颇有几分撒娇的味道。
并没说什么为国为民,也没扯什么体察民情的大旗,他就是觉得这一处很有意思,人也很有意思,而且好吃的太多了,所以想留下来过个年。
这样的口吻,这样的行事方式,与素来端方规矩的太子,大不相同,但更像一个“儿子”了。
而且最后还写了,这副四宝半,是他亲手织的,因为手笨,被那小娘子嘲笑了许久,但还是厚着脸皮送上了,请皇上自用,万万不要被人看到了。
明延帝有些好笑。
再拿起那手套看时,大小不一的针脚,已经满是意趣了。
再大的儿子也是孩子,他忍不住笑骂:“这小子,乐不思属了!居然要在外头过年!”
他把手套戴上,居然还略微有点不一样长,明延帝连连失笑:“你看看,这居然是那小子亲手织的,织成了这个样子,也难怪人家要笑他!”
顾九行急凑上前,看了看,笑道:“这是太子殿下的孝心,看着这般精巧,也不知殿下织了几日。”
“说是织了近十日!”明延帝笑道:“还送上来几套衣裳,说是天底下独一份的,都拿上来给朕瞧瞧!”
顾九行急叫小太监捧上,明延帝下了御座,细细看了,笑道:“倒也有趣!收起来,回头朕试试!”他转头问那影卫:“那甚么小福娘,你也见了?”
影卫急躬身道:“见了,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慧,那村里的人,把她当神仙一般,盛小郎听了一耳朵她的故事,回来便同我们讲,就跟说书似的。”
“盛齐确实呱唣的很,也就是太子能受的住。”明延帝兴致颇好,一边回座,一边笑道:“都有些什么事?”
影卫便挑着好玩儿的说了几件。
农家小福妃 第215章 梦寐以求孟二郎
其实福娘子什么的,皇家本来是忌讳的。
要知道皇上可是天子,天底下不管什么福气,都应该在皇家才对,要是一个村姑成了福娘子,那就算皇上嘴上不说,心里却肯定是不舒服的。
但太子却偏偏把这事儿当成笑话说了,叫她“小孩儿”、“小福娘”,那这就成了父子俩茶余饭后一乐了,这对她,反倒是一种保护。
就这样,唐时玥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在最高领.导.人那里挂了号。
而且影卫说话,当然是挑着跟太子殿下有关的说。
明延帝听着听着,又不由得皱眉:“太子都是借住农家的?”
影卫道:“是,殿下从未暴露过身份,也从不许我们出手。最早也曾住过客栈,但是殿下说道,住客栈有住客栈的好处,可以听听南来北往的消息,住农家有住农家的意义,可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百姓锅里有几粒米,桌上有没有荤腥,也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
明延帝点了点头,“也难为他了。”
他有些感慨:“这孩子,从来报喜不报忧,受了这样的罪,竟从来不说。”
顾九行急陪笑道:“这是怕皇上担心。”
“这样,朕难道就不担心了?”明延帝叹了口气,又问那影卫道:“可遇到过什么危险?”
影卫的表情有点古怪,顿了一顿才道:“危险倒是也有,也有些小麻烦……好些小娘子看到殿下,都是要脸红的。”
明延帝哭笑不得,影卫一脸憨厚的续道:“盛小郎说这叫正桃花,也有桃花劫。这位小福娘,也是因为这个才认识的。”
他把念殃的事情说了,听的明延帝哈哈大笑。
顾九行站在御座下,满面含笑的听着,像个菩萨,心里却在想……太子这是碰着高人了,长进了,也会争宠了。
其实太子性情温雅,做事周到,可是在皇家,有时候太周到了也是错,这不,冷落了两三年,然后就被皇上找了个由头发作了一通,打发下去‘体察民情’了。
也没说期限,这一幌都大半年了。
俗话说,远香近臭,太子本来就是皇上最得意的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各种嫌弃,离的远了,怎么会不想,尤其过年这种特殊的时候,更是想的不行。
然后这个时候,太子又送上亲手织的四宝半,皇上的气,估计是一点儿也没了。等太子回宫,估计要恢复往日荣光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多了很多戴着帽子的孩子。
就是那种帽子、护耳,围脖、口罩一体,只露出眼睛,还可以卷上去的帽子,两边还都拧了麻花,同时用柔软的绢布在脸里头衬了一层,又软又暖又好看。
尤其那孩子个个长的粉雕玉琢的,还不时的把帽子卷上去拉下来的演示,于是有不少人拉住她们问从哪儿买的,然后就都被指引到了一处店铺中。
玥坊。
不知何时悄没声儿开张的玥坊。
因为之前大家喜闻乐见的袜子,后来声名鹊起的四宝半,大家一见到“玥坊”俩字儿,脑海里都是哦的一声,这就是名牌效应了。
此时,这间不太起眼的店铺前头,用桌子和绳子拉出来一个弧形圈,不少彪形大汉正来回的维持秩序。
后头立着一个牌子,斗大的字写着“玥坊tè mài hui,原价二十两的福宝帽,只卖九两九,十两便送同色红袜子一双,只售三日,欲购从速。”
不少打扮光鲜的小伙计正一边吆喝一边给大家演示这个名为“福宝帽”的帽子。
颜色有现代男女童常见的粉蓝两色,但大多的,是大红色。
过年给小孩子穿红是风俗,正是采购年货的时候,但凡手里有点儿银子的都想买,而且后头的广告词,在这个年代还是闻所未闻,不买就跟丢了钱似的,大家简直是疯狂qiǎng gou。
每人限购五顶,当然有人想多买,但都叫小伙计拒绝了,理由是想叫大家都能买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没有人好意思强买,至于那些喜欢声称“我爸是李刚”的纨绔大少们……不好意思,这里是女人的战场。
此时,不远处的一间茶楼之内,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正举着一顶帽子细看,一边道:“这玥坊主人,心思怎么就这么巧呢?”
旁边的少年哼道:“不就是一顶帽子?”
“不就是一双袜子,不就是一顶帽子,你什么都不会,心气儿倒是挺高的,什么人都敢看不起!我们孟家,起初也就是靠一些绢帕小物起家的,要叫你说‘不就是一块帕子’?”
少年被他说的抬不起头来,那青年继续道:“何况,不止是东西,”他指了指下头:“他挑的这个时机、地方,方式种种,看起来粗疏,却处处匠心独具,且影响深远。此人心思诡巧,不可小觑。”
少年道:“不是说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娘子?”
“嗯,”青年微微凝眉:“只怕她身后另有高人。待过了年,我去会会她。”
少年讶然:“那种穷乡僻壤……咳咳,”他紧急咽住,笑眯眯的眨了下眼:“二兄,要真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娘子,一见二兄的面,她定会将家业双手奉上,谁能抵挡的住咱‘梦寐以求孟二郎’啊!”
容色姝丽的青年微微一晒,嘴角勾笑,并未反驳。
…………
在这个通讯ji běn kào hou的年代,策划了这场tè mài hui的唐时玥,根本收不到反馈,也不知道成功没成功。
所以雁东一进来,她就把话本儿一放,问他:“你那个送给……”她往上指指:“送到了没?”
雁东这些天,已经深知她的禀性了,一边自倒了一杯茶,一边笑道:“你是想知道你的‘tè mài hui’怎么样吧?”
“不是啊,我两个都想知道。”唐时玥道:“tè mài hui卖的好,能打响‘玥坊’的名号,那只能算是小胜,要是圣人穿了我玥坊的衣服……哇,那叫惊喜!我估计要青史留名的!”
雁东笑道:“古往今来这么多绣娘,你见哪个青史留名了?”
唐时玥一想也是,于是放下话本,凑他近一点儿:“雁郎君啊,你看我们也是一锅吃过饭的交情了,你有没有办法,让圣人当众夸一句啊?”
看她一对眼睛骨碌碌的,精乖顽皮,雁东有点好笑,故意放下茶碗睇着她:“我有什么好处?”
唐时玥严肃的道:“分你一成红利?”
“哦?”雁东道:“圣人的话,就只值一成红利?”
这句话,要是在朝堂上问出来,能叫臣子汗出如浆,一个答不好,就能治个大不敬。
但唐时玥虽然聪明,却对皇权缺少敬畏之心,倒是真的没有察觉到。
她仍是认真的答道:“这么说不对,圣人的话价值无法估量,但我的银子有数啊!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能都给你,这是一。”
“第二,虽然圣人一句话,会为玥坊带来很多好处,但风险和机遇,其实从来都不分家。而且,对于我来说,这一条捷径并不是非走不可。我不走这条路,也可以走别的路。再就是玥坊产量有限,真的太多人买,我也没有东西卖,一昧求销量也没什么意义。”
雁东被她说的直皱眉头,摇摇头:“不好办。”
他看了她一眼,还是放弃了给她解释这里头的道道,就问她:“你说有很多事情要做,是什么事情?”
农家小福妃 第216章 活字印刷术
唐时玥直接往后一退:“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们又不是朋友,哼!”
雁东:“……”
他无奈的笑道:“你这翻脸的速度真翻书还快。”
“谈崩了当然要翻脸了。”唐时玥道:“本来我还想等羊绒来了再送你几套的,既然谈崩了,那就算了。”
她就把摊在桌上的话本儿翻开,继续看了。
雁东:“……”
他又是好笑又是无语。
这小娘子年纪虽小,却着实伶牙俐齿,跟她吵,是怎么也吵不过的,而且也确实生不起气来。
正想说两句笑话岔开,就见外头夏余晖急匆匆进来:“东家!东家!”
唐时玥隔窗道:“在这儿!”
夏余晖就进来了,到处看了看:“盛小郎和琛儿在不在这?”
“不在。”
夏余晖皱着眉:“你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唐时玥很怪:“阿琛没在那边念书么?”
一提这个,夏余晖就一肚子火,“自从问渠走了,这个琛儿就天天偷懒,那盛小郎还与他好,瞅空儿就来约他,也不知去哪儿玩了,前日问渠布下的课业都还没做……”
他无奈的向雁东道:“你也管管令甥……”
雁东还没说话,唐时玥就一抬手:“你等等!”
她真没想到夏余晖还有熊家长的属性,十分无语的看着他:“你这是什么想法?这跟盛齐有什么关系?唐俊琛走,是盛齐把他绑走的么?盛齐来叫的时候,我阿兄,阿阳、阿瑶怎么不去?这件事儿分明是唐俊琛自己没有自制力,自己要玩乐,推到外人头上是什么意思?夏天有蝉鸣冬天有风雪,都只不过是外因,盛齐的邀请,本质上有区别吗?”
夏余晖哑口无言。
雁东看的津津有味。
被她骂时是很惨,可当她的伶牙俐齿对准别人的时候,听着简直酣畅淋漓啊!
夏余晖很无奈的坐下:“问渠走之前说要我管束他们……”
唐时玥道:“你是先生又不是奶娘!三岁小孩你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都十六了!他不懂吗?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管他干什么?”
夏余晖叹了口气:“行,行吧。”
唐时玥就继续低头看话本,夏余晖颓了半天,随口问:“你在看什么书?”
唐时玥给他看了一眼,夏余晖一愣:“我还当你在做学问。”
“我是那块料么?”唐时玥瞄了他一眼:“我就是看着玩儿,你要看吗?我还有很多本呢。”她起身打开书架上的挂帘:“孟先生要看吗?”
“不了,”雁东笑着摇了摇头:“我不太看这个。”
夏余晖却很惊讶,走过去看了看:“你居然能找到这么多话本儿?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许先生送我的,”唐时玥道:“很不容易么?世面上话本儿很少么?怪不得我在镇上的书铺,根本没找到几个话本儿。”
“那还用说?”夏余晖道:“书太贵了,所以世面上话本儿当然少,问渠居然给买了这么多,这些,至少有二百两银子了!”
他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若是书价能低下来,也许贫寒之子,也能念书。”
唐时玥随口道:“这还不容易。”
“哦?”夏余晖道:“口气不小,你倒说说看怎么办?”
唐时玥随口道:“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夏余晖以为她是在吹牛,看在她是东家的份上,也就不问了,背着手走了。
雁东笑问她:“你只是乱说的?”
“我没乱说啊,我说的出来就做得到。”唐时玥笑道:“如果我真的有办法让天下书籍的造价降上一半儿,甚至不止一半儿呢?”
雁东看了她一眼,就笑了笑:“如果你真的能做到,我……我可以答应你一个要求,不过份的。”
一个要求?唐时玥倒是一愣。
其实她本意是“赢了叫爸爸”,完全就是在开玩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她仔细的打量了雁东一眼。
虽然不知道他具体是什么人,但猜猜也差不多。他的“一个要求”应该还是挺值钱的。
于是就道:“好,成交。”
她跟他击了个掌,然后就道:“你等等。”
她翻出来两个印章,一个是霍祈旌帮她刻的“仙露明珠”,一个是后来找人刻的“唐时玥印”。然后拿了一张纸来,啪的印上。
雁东不解,唐时玥道:“这张纸上,我需要盖这两个章,我一个一个盖就成,不需要雕一个整块的,其实书籍也是这样的。一页书,并不需要雕一整面,只需要每一个字,做一个小方块,然后每一页书把这些小方块一个一个的排进去。那样每一个字的小方块,都可以重复利用很多次,也不用每一次都得刻,这样不就省了很多钱,很多工夫,很多材料?”
对,就是活字印刷。
历史上宋代才明活字印刷,如今,又话赶话的叫她给蝴蝶了出来。
其实不止活字印刷,想办法改进造纸术,也可以叫书籍的造价降低。
雁东显然是惊呆了。
他仔细的想了一下她说的,然后拍案而起:“对!你说的对!你果然聪明!”
他大步出去,随意的一招手,立刻就有随从过来,他迅速吩咐了一番,随从便应声去了。
雁东转回头来,对她打量了几眼,“你是怎么想到的?”
唐时玥一直都觉得雁东这个人,温和而又包容,但是刚才那一瞬间,她真的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但唐影后不怂,她没心没肺的笑道:“你永远不会想到,一个懒虫为了偷懒,会想出多少个好主意。”她笑眯眯的眨了眨眼睛。
雁东缓缓的收回了视线。
如果她解释很多,他也许真的会怀疑,可是她就随口这么一说,他反倒觉得自己是想多了。
再说了,这种方法闻所未闻,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不是她想出来的,又能是谁?
于是雁东微笑道:“那么,你想提什么要求?”
唐时玥心说找皇上打个广告你都不答应,还好意思问!表面上平静道:“其实,我暂时还没有什么想要的。”
雁东微微凝眉:“那你想不想帮你的朋友提一个要求?”
他一提,她顿时心头一动:“对了,你们知道阿旌是谁,对不对?”
雁东点了点头,唐时玥道:“那你们认不认识哪一处边关的守将,可以引荐一二的?”
雁东微微凝眉。然后他就像第一次听到这件事一样,问她:“他想从军?那他为何不去西北关呢?”
难得的机会,唐时玥立刻就添油加醋的把杜克容的劣行说了一遍。
雁东皱眉半晌:“原来就为了这个,就放弃西北关了吗?”
农家小福妃 第217章 福运罩顶的底气
“喂!”唐时玥顿时就不乐意了,“你那是什么口气?这件事情很小么?边关主将的儿子,嫉妒阿旌嫉妒到除之而后快,他还巴巴的送上门去,夹在他们父子之间,谁知道会出什么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木有?”
“再说了,阿旌想回西北关,主要是因为霍家,并不是他没有离开西北关的本事,既然他在别处也能出头,那么,为何要专瞅着危险的地方去?他是想要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又不是去玩儿窝里斗的。”
雁东想了想:“你说的有道理。”
他仍是自然而然的道:“那么,他想去哪儿?”
唐时玥道:“他好像想去安澜关,他正在学习海战的知识呢!他跟我说了许多,可惜我记不清了,反正就是说西北关和安澜关,是咱们大晏两处不安定的地方,隐忧!所以若要投军,选这两处。”
雁东点了点头。
他随即道:“可以,我可以荐他过去。”
唐时玥眼睛一亮:“靠谱吗?”
“你放心,”雁东道:“盛齐的姐夫,就在那一边做副使,让他写封信去举荐一下就好。晏时葳为人旷达,知人善任,他若真有本事,他不会薄待他的。”
“哦?”唐时玥眼珠子一转,立刻道:“那这不能算你的人情啊!我明明可以直接去找盛齐的!”
雁东扶额:“……”
“难道不是?”唐时玥道:“我随便做个什么菜,盛齐肯定就答应了。”
雁东道:“那你想要我做什么?就是要皇上说一句话?”
“我再想想吧,”唐时玥道:“我得把这个人情,用到最关键的地方!不能浪费!”
她说的十分坦然。
但听在雁东这种从出生起,就在机关算计里打滚的人耳,反倒加倍的顺耳。
雁东含笑点头:“说的对!那你好好想。”
…………
雁东的手下,效率惊人,第二天就拿出了实验品。
他们是用木头做的。
唐时玥也忍住了,没有跟他们说用泥土,她永远不会低估工匠们的智慧,相信很快,他们就能做出一步步的改良。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
沈掌柜过来给她送年礼,各种点心,糖块,还有很多水产品,这个朝代鱼虾蟹贝都有,琳琅满目,只是平常吃不到,路也远,难得有这么新鲜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