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胡杨和华仔立即礼貌地打招呼,胡杨谦虚表示,这只是冯师傅的抬举。
“小胡,我们先进去坐,别站着。”冯师傅说道,邀请胡杨和华仔往里面走,直接将主人家晾在一边。
从这也看得出,两位老人的关系真的很好,不然不会这么随意开对方的玩笑,而且不会这么随便进人家的屋子,完全当成自己家一样。
小伙子的谦虚,让章左对他的好感上升了一点。
还好!这年轻人还算可以抢救一下,不是那种自大狂,别人夸几句,就不知道东南西北,祖宗姓什么都不记得。
“嗯!都进来坐吧!正好,我刚买回来一点蛋挞,大家尝尝。”章左说道。
冯师傅忍不住提醒:“你还是少吃点,那玩意含糖量不是挺高的吗?高血糖的人,还这么放肆吃,不要命了。”
他也很郁闷,这老友也算是奇葩,平时是挺自律的人,但面对吃的就是忍不住,属于贪嘴的人,小时候是饿得多可怜呀?
而且,这位老友有个爱好,就是喜欢蛋挞、蛋糕这类的东西。搞不明白,那玩意不是小女生才喜欢吃的吗?一个老头,整天去蛋糕店,很怪异好吗?
“也没几年可以活了,能吃就多吃吧!”章左老爷子说道。
直播间的观众突然喜欢上这老爷子,说话很有趣,而且真的是很直率那种人,也看得开。
现在,好多人就是矫情,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美其名就是养生。但这样的人生,感觉没什么意思,还是老爷子这样好。
不过,既然老爷子有高血糖,那还真是要注意点比较好。
“老爷子和我很像耶!我也是这样,先吃了再减肥,管他呢!”
“作为一名吃货,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实在太难受。不单止对自己,我身边要是有那样的人,我觉得自己会被烦死,很看不惯。”
“我也是,怀孕的时候,有人跟我说不能吃这不能吃那的,自己偷偷吃。”
“厉害,怀孕还能任性吃,我那时候都要吐死了,根本不想吃东西。”
“还是注意点好,病从口入,这话是没有错的。”
……
屋内,墙的两边,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有两幅是章左自己写的。
“刚才听老冯说,小胡是鉴定高手,那帮我看看这两幅书法。”章左指着右边墙上的两幅书法作品。
胡杨望过去,其中一幅大篇幅的。
只见这幅作品很有特点,点划丰腴处短而厚、细劲处含而健,对比强烈;结字内敛拙朴,而决不拥塞,端重稳健中透出灵秀;章法轻重错落,舒朗雍容。
整体风格含蓄蕴籍,精气内敛,浑若太极,貌端穆而气清和,有硕儒老臣的持重,无恃才傲物的轻佻,似乎包有万象而莫测高深,洵然可敬。
这种风格的书法,太有辨识度了。
胡杨不假思索地说道:“这是刘墉的作品,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
刘墉是清朝很出名的政治家,跟和珅、纪晓岚一起,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非常有名,应该不少人都看过他的电视剧,什么刘罗锅,说的就是他。
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不过,刚说完,胡杨就改口:“嗯?不对!只是临摹作,不过,谁这么厉害?将刘墉的书法临摹到这种程度,已经入神了。”
别人临摹,要做到形似并不难,可要将那种笔意学到,那就太难了,也就是所谓的“神似”。打个比方,就好像是武侠里面,学别人的剑招并不难,但你要把别人的剑意学到手,那就太难了。
刘墉书从颜真卿出,但较之颜氏更显圆润浑厚,作书喜用浓墨,遂有“浓墨宰相”之称。
他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为乾嘉年间国朝四大书家。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可以说,他的书法成就是非常高的。
想要把他的书法精髓学到,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而且,练到这种程度的,胡杨还真没碰见过,差不多八九成相似了吧?
胡杨他自己能百分百得到苏轼书法的精髓,那是系统的功劳,如果是他自己练,恐怕练到躺进棺材那天,都练不到这种程度吧?
一开始,章左老爷子有点失望,但很快管理好自己的表情。
没看出是临摹作,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毕竟还年轻,这就是能谅解的理由。不要说这种年轻人,换了个专家来,恐怕也看不出这是临摹作。
只是,老冯一开始就抬举他为鉴定高手,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所以章左才会有点失望,果然是吹牛的。
但是,听到后面那句,章左顿时睁大眼睛,显得非常惊讶!
这么快就发现是临摹作?怎么看出来的?他朝自己老友看去,不会是这老家伙,提前告诉对方的吧?
冯师傅这把年纪,能看不出老友什么心思吗?
他没好气地说道:“我可没跟他说过什么,你不要小瞧人。我说过,小胡在鉴定方面,丝毫不差那些老专家,你自己不信就算了。”
章左忍不住朝胡杨问道:“小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胡杨解释:“如果忽略其他因素,仅仅看书法的话,这几乎就是刘墉的作品。而且,纸张也是清朝的,让人难以辨认。
不过,这幅作品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哦?什么漏洞?说来听听。”章左好奇,这种话,他是第一次听。以前,也不是没有人鉴赏过这幅作品,几乎都认为是刘墉的真迹。
一个年轻人,就看了不到两分钟,已经看出不是真迹,真是令人吃惊、意外。
“看墨迹。”胡杨回答道。
“墨迹?”
胡杨点头:“对!从墨迹上看,它还很新鲜,不是几百年前就留在这纸上的。”
华仔有点难理解,墨迹要怎么看新不新鲜?这有点难呀!很高深的样子。
“怎么知道它还新鲜?”华仔忍不住问出所有人心里的疑问。
这回,连冯师傅和章左都竖起耳朵,但闻其详的模样。
胡杨指着其中一处:“看这里,被不小心刮到了一下,把墨迹刮掉了一点点,看到没有?”
只见那个字体的笔画,好像被剥落了一点点,看打了空白的纸张。
不过,这怎么能说明,墨迹是新鲜的?一时间,大家都还不能理解。
胡杨接着说:“如果是几百年的作品,墨水渗透纸张就会比较深,就不会像这种,不小心蹭掉一层皮,直接没了。几百年的作品,你就算揭了两三层,墨迹还在,只是变淡了。
我们以前说过的揭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这幅作品的墨迹,是很新鲜的,应该不超过半年。”
章左都听呆了。这幅作品,确实是他不到半年前临摹出来的,分析得也太准了吧?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八十四章 乾隆四大家
冯师傅暗笑不已,想道:这回你也被这小怪物吓到了吧?
不过,这还只是开胃菜,等你看到小胡那书法,不是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刘墉的书法虽然不错,但他更赞赏苏轼的。
书画界,苏轼的地位也要比刘墉强。
你还只是学到刘墉八成多的精髓,和小胡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依冯师傅看,胡杨应该是做到了九成以上的。
这难度,就不是简单地百分之九十减去百分之八十。要知道,越到后面,越难学,越难模仿。
更何况,人家小胡还那么年轻,还有前进的空间,不像你这老家伙,都快要去报到的人,还有进步的空间吗?
冯师傅笑道:“小胡,那是他自己的作品。”
此话一出,胡杨和华仔惊讶地望着章左老爷子。直播间的观众同样吃惊,大呼:高手在民间呀!
谁曾想,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头,书法造诣已经如此牛逼?
刚才胡哥也说过,仅仅是从书法上看,几乎跟刘墉的笔迹一样,那相当了不起好吗?多少专攻书法的人,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如此的话,那么旁边的那一幅,应该也是章左老爷子的作品了。
果然,就听见冯师傅接着透露:“旁边的那幅,也是他自己闲着没事干弄出来的。”
胡杨看了一会,皱眉:“这幅作品,从风格上看,是铁保的作品,有晋唐名家的风采,以及自然天真的笔墨情趣。
这一幅,不像是临摹的,真迹的吧?”
铁保是满洲人,胡杨挺喜欢这位书法家,算是旗人中,第一书法家。
这个人,对于书法十分喜爱,这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黑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
虽然久居高位,但他只想留给子孙是他的书法作品。
胡杨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铁保的作品,果然是名不虚传。
以前就听人说,一个人的品行,能从他写的字看出一二。这话,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不够准确,但也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他的书法以晋唐人为宗,无不心摹手追,悉心精研,极善吸取晋唐名家中有益的书法营养,他始终不辍临写晋唐、宋、元、明时期名家的法帖,临池工夫天下莫及,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书法面貌,成了书法大家。
铁保曾说:“作书如做人,以自然流畅,不假修饰为妙”。
故自然天真是铁保书法艺术特点,表现在书法创作上就是反对造作媚态,追求自然天真的笔墨情趣。
嗯?真迹?
不对呀!这一幅,明明是冯师傅亲眼看那家伙临摹出来,怎么可能假?所以,肯定是胡杨看走眼。
“哈哈!所以,老章的书法还是可以的,以假乱真了吧?”
章左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老友,良久,才说实话:“这幅是真的,我临摹的那幅,这次出国带给我姐姐。”
他对胡杨的鉴定本事,真的吃惊了。神乎其神到这地步了吗?也就这样看一会,就看出是真是假,别的专家,不都是用放大镜,认真瞧个半天,才下定论的吗?
一时间,他对老冯的评价,心服口服。
啊?
冯师傅顿时尴尬无比,他娘的!这老家伙好坑呀!换了的话,能早一点说吗?害得他出丑,故意的吧?
“噗!冯师傅尴尬了。”
“就怕空气突然安静。”
“哈哈!只有我想笑吗?但不吹不黑,我胡哥在鉴定宝物这方面,真不是吹的,一般的专家比不上。”
冯师傅轻咳两声,试图掩饰脸上的尴尬。
“哦,哦!原来换了呀!呵呵!我说呢!我说呢!怎么有点不大一样了。”
章左瞪了一眼自己老伙计,暗骂:你懂个屁,自己人面前,说什么大话,装什么行家呢?你什么水平,我会不知道?能看出什么不一样?
行云流水一样的用笔,是胡杨最为欣赏的,看铁保的书法,心会安静下来,沉寂下来。真正的好作品,往往就是能带给人各种精神影响。
章左看胡杨的表情,就知道这是一个真正能欣赏书法的人。这一刻,对胡杨的好感度大幅上涨。
“怎么样?看出这是铁保什么时候写的吗?”他问道。
胡杨想了想:“从这字来看,有一股淡泊名利的味道,我猜测,应该是他被革职的时候,而且还是第二次被革职的时候做出来的。”
根据他的了解,铁保虽然是满族人,而且也确实做到了非常大的官,但几经挫折,两次被革职,分别流放到新.疆和吉.林。
在每经波折的人生遭逢中,铁保总是表现出异常旷达的心胸,给人一种进退安然、荣辱不惊的个性展示。
章左点头,这幅作品,他是专门查证过历史资料的,就是他升为礼部、吏部尚书。林清事变时,由于极力追查通匪太监,又被革职,流放吉林之后,写的这幅作品。
“有眼光!不错,不错!”
其实,铁保作品比较多的时期,还是他做两江总督的时候,好多都是那个时期作出来的。
胡杨将目光放在剩下的两幅作品,有点意外,跟章左说道:“章老爷子,您这是打算收藏‘乾隆四大家’的作品呀!”
只见另外的两幅,分别是翁方纲和成亲王永瑆的作品。
加上一开始,他临摹的那幅刘墉的作品,不就正是凑齐了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家的作品吗?没想到,章左老爷子还有这种爱好。
说到这,章左有点得意,笑道:“可惜,上次遇到刘墉的哪幅作品,对方要价太高了。不然,我这就真凑齐乾隆四大家的作品。”
那次,他找到刘墉的后代,对方就珍藏了好几幅作品,一直不舍得出手。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才愿意出手一幅。
不过,人家是知道行情的,所以要价不低,喊三百多万,章左有点拿不出手,也就错过了。
事实上,这些年,他收集了不少书法家的作品,但他最欣赏的,还是乾隆时期四大家的作品,所以展示在自己客厅的,就只有铁保等人的书法。
翁方纲的作品,算是四大家中,艺术水准最低的一位。不过,他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这位清朝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家,写字和做人都很讲究,讲究出处。比如,他的书法,每一笔,都似乎能找到以前书法家的影子,所以,没有自己的特点。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吸收了别人的书法精华。他认为哪位书法家的横笔画最好看,他就模仿下来,吸收变成自己的。
“翁方纲,你说他是一个讲究出身的老古董,绝对没有错的。他的书法,每一笔,都讲究要有来历。
他始终墨守前人成规,不求创新,终究只是以工夫见长。
正是这样,他和刘墉经常互怼、相讥。刘墉也会临摹别人的作品,但他喜欢创新,整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特点的。
这种行事风格,无疑就是和翁方纲是走极端的,所以两人算是水火不容。”胡杨跟直播间的大家说道。
“成亲王永瑆,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在乾隆的儿子中,是多才的一位,也就是大家经常看电视剧的十一阿哥。
这个人,无论是政治手段上,还是书法、文学等领域的成就,都非常厉害。”胡杨介绍道。
军机处,在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机构,而永瑆作为一个亲王,曾经总领军机处,可见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书法上,他创造了“拨镫法“。
所谓的“拨镫法“,是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拨灯芯的。
书画界对他有个评价,认为他能有那样的书法成就,很大原因上,是因为他是皇族,眼界宽、收藏广。
根据记载,这位十一阿哥单单是藏书的地方,就有好几个,什么“诒晋斋“,“看云阁“、“听雨屋“等等。
他所藏多宋元旧刻秘籍,宋元代的书画,为一时之冠。
可事实上,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那一位不是藏书丰富?上面说到的乾隆四大家,每一位的藏书都很丰富,放在今天,都是大收藏家级别的人物。
在古代,草根冒头的机会很少,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中状元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比珍稀动物还要少。
能在文学上、绘画、书法等领域取得成就的,差不多都是名门望族。人家自小就接触,耳濡目染。
“老章,你不是收藏了不少清朝的花纹笺吗?小胡现在需要那玩意,你就让点给他。”冯师傅替胡杨提出这次来的目的。
章左郁闷,就说嘛!
无事不登三宝殿!怎可能无缘无故来看望他?感情,是惦记他那为数不多的花纹笺,那可是他走了很多地方,才收集到的。
你这死鬼,说得倒是轻松,让一点给别人,不是你的宝物,你当然这么说。
那么珍贵的古纸,这小伙子拿去干嘛?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八十五章 杂物中的书法精品
虽然章左开始对胡杨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不低的好感,也有点服气他那鉴定宝物的能力,但一听,是惦记他那古纸的,就下意识拒绝。
“以你的书法水准,留在自己手里,也是糟蹋,老章行行好吧!”
这话,就有点气人了。
章左刮了自己老伙计一眼,冷笑:“呵呵!我的水平不行,难道给你就不是糟蹋?”
“我好可怜,我也没说自己有多厉害呀!人家小胡的书法是比你强。我虽然跟你熟,但也不能睁大眼睛说瞎话呀!”
章左气不打一处来,这老家伙,说话总是带刺的。
他就不信,胡杨的书法水准就有那么高。能在这个年纪,将自己的古玩水准提升到这种程度,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要想在书法上,也超越他,这可不是三五年的功夫就能做到的。
要知道,他现在这身书法造诣,那是大半辈子的成果。
“哦!是吗?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免费送。”章左老爷子被刺激到了。
胡杨哭笑不得,没必要这样的,咱就不能好好谈一谈,花钱买一点吗?那点钱,他还是能出得起的。
“小胡,亮两手给他瞧瞧。”冯师傅带节奏地说道。
说完,还让自己老友拿出古纸,让胡杨试一下。
“那你们稍等。”章左对自己的书法很有自信,不相信胡杨真的能把他比下去。实在是被刺激得有点过分,一时间忘了怼回去:试一下,非要用古纸吗?
他自顾进去,将自己收藏的古纸拿出来。
不一会,除了古纸,胡杨发现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品,只是没有装裱的,跟古纸堆在一起,所以被一起抱了出来。
胡杨拿起一张,打开看。
都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就传来章左老爷子的声音:“这是我买这些古纸的时候附送的,书法有点一般,也就没怎么关注了。”
胡杨指着自己打开的那幅:“这也是一般?”
他有点懵,这都算一般的话,那什么才算是书法?而且,这张的书法,让人一看,就有点眼熟呀!
胡杨追加一句:“要不,这幅卖给我。”
嗯?
章左听了,才转过头来,看向胡杨打开的那张宣纸。看到上面的书法,顿时愣住:不是吧?还有这样的事?
只见,那是他非常熟悉的一种书法字体,正是自己临摹得非常有自信的刘墉的书法作品。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书法作品,居然就藏在自己家中。
“啊?是刘墉的书法,我的老天!”
这回,章左老爷子瞬间失态,再也不能保持他那高冷范,立即丢下手上的东西不管,从胡杨手里小心翼翼拿过那张作品。
冯师傅也看傻了眼,这都是什么呀?老章不是说,他家没有刘墉的作品吗?这玩意是什么?
事实上,这些作品,章左老爷子没有看完,当时就是随便看了两三张,发现书法都很一般,而且从笔迹上看,好像都是一个人的练习之作,水平比他差多了。
对于那样的作品,他也就失去了继续查看的兴趣。
也正是这样,一直到现在,才被胡杨无意间发现。这一刻,章左非常庆幸,还好今天胡杨过来,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幅作品。
如此戏剧化的一幕,直播间的观众也感到不可思议。真是生活处处有意外,人生处处有惊喜!
“没有本事的话,你或许永远不知道,你身边就有宝物,价值连城。”
“唉!要是我有胡哥这一半的本领,那就好了。”
“一门手艺傍身,有多重要,现在显示出来了。”
“不是技艺的问题,而是眼光问题。我们缺乏一双发现宝物的眼睛。”
……
冯师傅也忍不住调侃:“老章,要不卖给我。”
“你滚,我不想看到你这老家伙。”章左瞪着自己老伙计,这老家伙,还开玩笑?
不过,他现在这一刻,是满感激胡杨的。他心想,要不,就送这小伙子一点古纸好了。毕竟要不是他,这件书法作品就暂时发现不了,要蒙尘呀!自己多少也要意思一下吧?
另外,也算是给自己老伙计一个面子,人毕竟是他带来的,空手而归,有点丢面子。
至于胡杨的书法怎么样,已经不用去计较了。
“小胡,这次多得你,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一不小心,甚至会被当成垃圾杂物处理。”章左感谢道。
刚说完,就看到胡杨用古怪的目光看过来,又给他递来一幅打开的作品。
他的目光落在那作品上,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妈呀!又是刘墉的作品。我的天,造孽哦!以前都让他当杂物了。
“老章,老章,这幅让给我,让给我怎么样?”冯师傅都忍不住想要争夺一件。
“你走开啦!不懂欣赏的人。”章左这回不想理会这老伙计,凑什么热闹?不知道我是刘墉的铁杆粉丝吗?跟我抢他的作品?你是不是失心疯了?
胡杨把所有作品打开,发现就只有那两张是有价值的,其他的都是同一个人的练手作,没什么价值,书法很勉强。
章左老爷子,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简直太激动了。
苦苦寻觅的书法作品,自己家原本就收藏了两件,忽然发现,自己太傻了。当初,要是认真一点,有耐心一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