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可也没办法,哪怕只有一颗心脏活下来,她也也要努力说服自己。
胡杨等人回到小鑫的病房,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正在吃着东西。看到胡杨,顿时高兴道:“胡叔叔,上次你说过带我去游乐园坐过山车的。”
可怜的小家伙,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以后估计都没办法坐过山车了。
“过山车没什么好玩的,我玩过一次,感觉都要吐了,超级无聊。等你好了,我带你去玩更好玩。”胡杨笑道。
“说话算数!”
小鑫他妈妈也不知道是知道了什么,显然是哭过,眼睛还红红的。
“你们聊一会,我去找小皓她妈妈说说话。”小鑫的妈妈说道。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箱子文房宝物
陈妈注意到胡杨手里还提着一个旧箱子,刚才就想问的。
“宋先生家里得到的。”陈海锋见自己老妈盯着胡少的箱子,就主动说道。
胡杨刚要说话,病房又进来一个人,手里那提着果篮。进来的,正是华仔。他得知今天胡哥直播,立即赶过来。
“这是我工作上的助手,陈妈你们叫他华仔就行。”
华仔连忙点头:“是的,是的!叫我华仔就行,陈妈好!陈叔好!”
刚才的直播,他也看了一部分,所以知道怎么称呼。
放下果篮之后,马上接过胡哥另一个手的直播设备,开始自己的日常工作。
“嗯!嗯!都是好孩子,怎么那么客气,还买果篮,贵死了。”陈妈埋怨道。
“华仔一番心意,陈妈就别说他了。”
说完,胡杨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之前的那盒子。只见盒子里有几块东西,表面还有精美的图案,而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胡哥,这是什么?”华仔问道。
这回,连陈海锋等人都很好奇。按照胡杨的性格不像是随便跟别人要东西的人,刚才居然一点也客气。
“这是古墨,古时候留下来的墨锭。这里,一共十块,而且是一套的,比较珍贵。”胡杨介绍道。
他告诉大家,历代文人多有藏墨之好,宋代苏轼和明代画家董其昌都爱收藏墨锭。古代藏墨鉴赏之风,至明嘉靖、万历时期更盛,并开始出现成组、成套的丛墨。
“‘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这是古墨收藏圈子里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就是说,唐宋遗留下来的墨锭,几乎是找不到的,出现一两块,恐怕就是绝世孤品。而明朝的古墨,同样很稀有。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古墨,几乎都是民国,或者清朝留下来的。
这一盒,就是清朝的御墨,古代进贡给皇帝的,也不知道怎么落到那人家中,被我捡了个便宜。”
古墨依其作用分成御墨、贡墨、自制墨、珍玩墨、普通书写用墨、礼品墨、药墨七类。
好墨坏墨的区别,随着年代推移就会显现。现在我们看古画,即使历经数百年,哪怕纸张已经开裂,但墨依旧不褪色。而现代的墨,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往往因为用墨不佳影响了品相。
这也是为什么古墨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被收藏家珍藏,古墨还有艺术价值。古代做的磨,都是很有讲究的。就比如胡杨刚才得到的这一盒,每一块都经过精雕细琢,就像是对待一块玉一样,做得非常精美。
大家一看,就能欣赏到它的艺术表现。
“闻闻!这是麝香味,古人制墨,很多时候都是加入香料的。
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时常黏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胡杨拿出一块,给大家观赏。
古墨的制作多用松烟、油烟、漆烟,后来加入了珍珠、玉屑、犀角、牛黄、麝香等名贵珍稀药材,经千捣万杵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大家听说值钱,也就小心翼翼地看,不敢大意。
“好像有裂纹。”华仔忍不住说道。
其实,这话,有点提醒胡哥的意思,感觉会不会坏了?
胡杨跟大家解释:“这是正常现象,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
这和某些古瓷开片有点像,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
此外,好的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题材涉及山水风景、鱼虫鸟类、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古墨虽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流传于民间的大多是普品,古玩市场里很少能“淘”到价值连城的古墨极品。
“现在常见的都是价值在千元以内的古墨,市场成交也很活跃,收藏群体也较为庞大。在拍卖市场上,古墨珍品十分少见,一旦有古墨精品出现,都会受到竞拍者的追捧,且成交价也十分惊人。”
胡杨说完,看着自己盒子的古墨,想了想,说道:“比如我这一盒,是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这种古墨,在拍卖市场出现过,拍出四百多万吧!我记得是这样。”
陈海锋和陈妈眼睛都要瞪出来,四百多万?就这一盒子?太夸张了吧?
现在,直播间的观众反而淡定了。上千万的,他们都见过,几百万的,就没什么好震惊的了。
如此说来,那位宋先生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屁颠屁颠地拿走两百多万,还以为自己赚到了什么。但其实,还不如他送出来的一盒子古墨。
另外,还有箱子里的其他东西呢?
“正好,我最近也要练习一下书法,太久没有动笔了。这古墨,来得正是时候,留着自己用。”胡杨说道。
大家都被打击到,几百万的古墨,你就忍心拿来写字?大家都心疼死。
而且,胡哥虽然鉴定宝物的本事强,但谁知道书法怎么样?说不定很烂呢?那么珍贵的古墨,写一堆的鬼画符出来,心不会痛吗?
“好吧!我输了,你有钱,你任性。”
“对胡哥来说,再贵的东西,不都是拿来用的吗?无所谓啦!你们心疼个球呀!”
“就不知道胡哥的书法怎么样,千万不要糟蹋这么好的东西。”
……
对胡杨的书法,大家还是保持质疑的,毕竟没有见过他挥毫。
随后,胡杨又从箱子拿出一根毛笔,是之前大家都瞥见的。
这是一根竹子结构的毛笔,笔杆的竹身雕刻着非常精美的花鸟图案,一看就知道是件艺术品,也就那宋先生有眼不识宝,当成垃圾一样对待。
“笔墨纸砚,这是文房四宝,大家都很清楚。笔排在文房四宝中的首位,作用可想而知。
其实,到了汉朝,笔就不单纯只是写字,已经开始演变成为艺术品。唐秉钧在他的作品《笔说》中,就提到:‘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
说明,此时的毛笔,不单是书画工具,更是供人鉴赏观玩的收藏品。
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一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独特的装饰趣味,具有极佳的收藏价值。
就像我手上的这一支,大家先看材料,这是竹子,但不是普通的竹子,是一种比较珍稀的竹种。
雕琢就更有意思,小小的笔杆上,浓缩了一幅画,非常考究雕琢师傅的功力。”
胡杨告诉大家,他手上的这一支毛笔,属于明朝遗留下来的竹刻花鸟纹毛笔。
因为笔是文房四宝之首,所以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重视,制笔业发展到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供统治阶层所使用的毛笔,制作精致华丽自不待言。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十分注重装饰和美观,在笔管的装饰上,尽一切修饰之能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随着明清竹刻艺术的蓬勃发展,竹刻毛笔也成为了竹刻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外壁上雕刻山水、花卉、仕女人物等,能够充分体现竹刻艺术家的才能。
“竹刻笔,放在古代,也是挺珍贵的,很稀少。材料可能很一般,但雕刻不简单。加上竹制品不易保存,保存个一百几十年,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遗留到今天的竹刻笔,那几乎是凤毛麟角。”
说完,胡杨将笔头,接触到笔毛的那一小块展示给大家看:“你看再看这里,这一圈,镶嵌了玉。就是考虑到,竹子长时间沾墨,容易受潮,竹子也就容易腐烂,所以就特意加了一圈玉。
所以,这非常讲究,绝对是大人物、大富大贵的人才能用得起的。
这一支毛笔,五十万起吧!这种笔极少见,所以,我打算也留着自己用。”
一支笔五十万起,又把陈妈他们惊得一愣一愣的。今天,胡杨给他们带了不少震撼。
陈妈以前一直照顾胡杨,对他可谓就是了解很深。可是,现在发现,自己也不了解胡杨这孩子,有很多本领,他们都不知道。
陈海锋则是终于明白,为什么胡大哥会把小鑫的事交给他解决了。胡少现在的本事,足以应付这种事情。
说完,胡杨又从箱子拿出几件东西,不少人发现自己都认识,一方砚台,两件镇纸,还有一个笔筒。
“砚台一般,几万块的样子吧。”这种东西,胡杨都懒得介绍。
接着说镇纸:“这是一对铜镇纸,大家之前也见过,我也不多说了。说说笔筒,算是除了笔和古墨之外,第三件精品。
笔筒是紫檀木做的,紫檀木是什么,都不用我说了吧?材料珍贵,价值自然也高。最重要的,还是上面的雕饰,八仙过海的场景,画面宏达,就算是雕琢大师出手,没有一两个月也弄不出来。”
保守估计,这个笔筒的价值在五百万起。
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都暗自嘲笑那位宋先生,这下,真的亏成狗了吧?好在对方不知道,不然得闹到什么程度?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八十二章 求古纸
等自己家老子,老胡同志来到医院,胡杨也就不再逗留,有老胡在,医院这边是可以放心的。
胡志远从陈海锋口中得知,自己儿子又得到了一批宝物,保守估计近千万。
老胡都忍不住撑大眼睛,这么快又赚了上千万?让你来出钱,你反而赚了一大笔?这,应该怎么说呢?
不过,那小子已经跑了人,他也没办法证实这个消息。
同时,他也明白,如果真如那样的话,那小子以后还真没有人能阻挡他玩古董了。也罢!随他吧!他喜欢就好,反正饿不死他。
之所以走得匆忙,一方面是钱的事情已经解决,加上老胡同志坐镇,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胡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冯师傅给他电话,表示砚台已经做好,让他有空去拿。
这比想象中要快,胡杨也急着给自己凑一套文房宝物,所以立即带上华仔,一起赶往冯师傅那儿。反正不是很远,当天就能回来。
等砚台拿回来,最急需的文房四宝,就只差纸了。
宣纸当然不难找,但胡杨想要找有历史的好纸,那就没那么容易了。何爷爷的寿礼,也都计划好,打算自己用苏轼的书法写一幅作品出来。
时隔将近半个月,再次和冯师傅见面,老人家还是老样子,只是连上流露几丝疲惫之色。看来,为了帮胡杨把端砚雕出来,这些日子辛苦了。
冯师傅之所以加班加点帮胡杨做出来,主要还是看胡杨这个人不错,事后偷偷用他的名义,去帮助一个生病的小女孩。
“看看满意不,不满意也没办法了,水平就这样。”冯师傅笑道。
胡杨看了一会,端砚的料子利用得好,设计得也好,不愧是老师傅。
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
这方砚台,被雕琢成月牙湾,砚膛就是月牙湾湖,石眼被点缀成泉眼,四周是各种景色包围,立意非常有意思。
哪怕是不懂欣赏的华仔,看了也忍不住举起拇指:“厉害!”
胡杨点头笑道:“冯师傅,这砚台我很满意,太感谢了。”
“你不嫌弃我手艺不精就行,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冯师傅问道。
打算?
继续到处走,到处捡漏吧?有点漫无目的。
胡杨收起这方砚台,摇头道:“没什么计划,最近的事情有点乱,我自己都还没理清楚,再看看吧!接下来,打算打听一下古纸。”
文房宝物当中,有些并非必需品,不用着急。但文房四宝不能少,现在就差上好的古纸,一时间,胡杨还不知道去哪里找。
到古玩市场去看的话,恐怕就是撞运气,不好弄。
“古纸?你要那玩意干什么?”冯师傅有点好奇。
胡杨跟冯师傅没有隐瞒,坦白道:“最近,有冲动想要练书法,所以给自己准备点笔墨纸砚,就差上好的古纸。”
“练书法?你也要用上好的古纸?”冯师傅古怪地看着胡杨。
这,是不是太奢侈了?练书法,随便用点其他宣纸,没问题的吧?
胡杨尴尬一笑:“也不算是练,以前就临摹过苏轼的书法,算是学到了点精髓。这次,我有长辈大寿,所以打算自己用心写一幅作品给他。”
哦?能临摹苏轼的书法?
这年轻人的鉴定本领,他是知道的,挺不错。但书法,真的没有吹牛?苏轼书法的精髓,这话就连一些书法界的老前辈,都不敢说呀!
“你写几个字出来看看,我要是满意的话,可以介绍一个人你认识,他就有清朝的古纸。”冯师傅说道。
假如,胡杨还没学到家,就不要用珍贵的古纸浪费了。
毕竟古代留下的纸张不多,上好的空白纸张更是少见,用一张就少一张。
冯师傅平时有空,也爱折腾几个文字,所以对书法也算是略有研究,造诣虽然不高,可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正好,苏轼的书法,他就很喜欢。
苏轼的书法,随着他的经历不断变化。或悲愤,或平和,或喜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记录了他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比如,冯师傅就欣赏过苏轼的《寒食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正是如此,这作品,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来,写几个字,正好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冯师傅开口道。
他还拿出自己平时练习书法的宣纸,随便抽一张出来,平放桌子上,然后两个镇纸压住两边。
虽然他也有墨锭,但磨墨有点麻烦,所以就随便用现成的瓶装墨水。
笔架上,有好几根毛笔,都是他珍藏的“湖笔。”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
现在,一支上等的湖笔,通常都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元。
胡杨也就不客气,操起一支顺手的湖笔,沾了沾墨,开始在宣纸上挥毫。
苏轼写字,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写出来的字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
胡杨跟着自己感觉走,那种书法的精髓,似乎已经刻在了自己的骨子里,这就是系统的强大之处。
大江东去
四个字,当第一个字写出来,冯师傅一看,惊呆。这字的书法造诣,已经超出了他的点评范围,反正他没有能力写出这样的字。
从第一字写出来后,冯师傅就知道,胡杨没有吹牛,他是真的学到了苏轼书法的精髓。
而且,这家伙还谦虚了,这哪是几分精髓?分明就学到家了好吗?
大江东去四个字,跃然纸上,随后: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三个字写完,胡杨挺住笔,将毛笔搁在砚台边,自己欣赏了一会,心里颇为满意。就这么简单,让他学会了苏轼的书法精髓。
别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大吃一惊,没想到,胡哥的书法真的那么厉害。他们不是很懂书法欣赏,但也看出那是好字呀!反正,他们是写不出来。
“胡哥这是多才多艺呀!”
“这书法真6,冯师傅都惊呆了。”
“胡哥,坦白吧!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
“小胡,你这哪是什么几分精髓,依我老头子看,已经学到手差不多了。苏轼的书法那种意境,你的字都表现出来,真难以置信。”良久,冯师傅回过神来赞成道。
说着,他看向那幅字,嘴角抽了抽,早知道,就应该用好的墨,用好的纸。这就是一幅珍贵作品,现在被他自己毁了大半的价值。
“走,跟你去找那老家伙,他有清朝的花纹笺,应该能满足你的需求。”
“清朝的花纹笺?那敢情好。”胡杨大喜。
他知道,清朝的纸豪华绚丽,与其说是用于挥洒笔墨,不如说是作为权威的象征,以满足皇帝、显贵之用和作为达官富贵财富的奢耀之物。
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这种彩色的笺纸传到乾隆时,弘历十分喜爱,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华贵纸品蜡笺、洒金笺、彩笺、图案笺、花纹笺、金箔笺等层出不穷。
甚至还出现了3米以上描有花纹、涂蜡撒金的纸笺,所绘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眼下这种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没想到,这次出来,还能找到清朝的花纹笺,那真是意外惊喜。
说完,冯师傅将桌面上的那幅字收起来,是打算占为己有了。虽然用墨和用纸都很不用心,但书法很用心,这种作品,他舍不得扔。
冯师傅寻思着,改天找人装裱一下。
他带胡杨到附近找一位老友,对方是退休的老教师,叫章左。很少人知道,那老家伙是一位厉害的书法家。
除了喜欢收藏古纸,古墨之类,也是他的心头好。
冯师傅的书法有今天,大半功劳都要归功于那位老伙计。
“老章,出来接客。”冯师傅还没进门,就大声喊道。
直播间的观众一听,全都笑喷,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熟耳?
屋里传出来一句话更搞笑:“你还活着?”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八十三章 墨迹还很新鲜
章左年纪比冯师傅还要大,所以,那句话从他嘴里吐出来,冯师傅很郁闷,暗想:你都好好的,我怎么就不能活着?
不多时,屋内出来一位老人,头发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一种灰白色,而且还很茂盛,这把年纪,不容易呀!
虽然保养还算不错,但脸上的老人斑已经藏不住,神色有点严肃,让华仔感觉自己在面对学校的教导主任一样。
“稀客,看你失踪两三个月了,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这是什么话呀?是人说的吗?冯师傅直翻白眼。
直播间的观众,狂笑不已,感觉这些老头,有时候真的挺有意思的,很幽默。
“你一家人出国了两三个月,说我失踪,是不是有毛病?”冯师傅怼道。
前段时间,章左到国外呆了两三个月,他的一个姐姐定居海外的,每年他都会去聚一聚,总不能让老姐姐一把年纪,飞回来探望自己吧?
不过,老姐姐有点想回国。之所以定居海外,是有原因的,小的时候,她就被骗到了香.港,然后嫁给了一个香.港人,到了中年的时候,随着丈夫定居欧洲。
章左觉得,自己能读那么多书,全靠这位姐姐,所以特别亲。
“这两位是你后辈?”有点眼生呀!冯师傅的家里人,章左基本上都是见过的,眼前这两位,就没什么印象。
冯师傅开口:“介绍一下,这位是小胡,对于鉴定古玩方面很在行,另外,在书法上更是了不起,你这老家伙也不是他对手。这一位后生,叫华仔,他们两个一起的。”
吹吧!
章左心里嗤之以鼻,他不敢说自己的书法水平高深到什么程度,但一个看上去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就说要超越他,你老冯是不是还没睡醒?
这是一种吹捧,他是不太赞同的。作为老师,应该多说学生的不足,让他们改正,而不是一股脑的表扬,容易产生骄横之心。
不过,嘴上却还是给面子:“是吗?那还真了不起,一会切磋一下。所以,你们今天过来,是要……”
章左不相信,这老冯只是路过,打一声招呼那么简单,一向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1...6263646566...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