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是的!明朝的玉玺,不仅仅是玉做的,还有黄金打造的,以及象牙做的。
明朝也是倒霉,朱棣将都城北迁,定都北京后,才过四个月,金銮宝殿便发生火灾,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烧光了。这件事引起全国震动,使朱棣非常狼狈。
这只是第一次,第二次火灾更厉害,延烧奉天门、左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可以说,一把火将皇宫都烧得七七八八。
据说,仅打扫火焦就动用了军工三万人。
接着还有第三场,第四场。前三次,基本上都是因为打雷造成的,第四次则是人为。总之,每一次都是损失巨大。”华老前辈介绍道。
这么多次的火灾里面,都不知道烧掉了多少的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了玉玺。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了咋舌,从未听说过,明朝居然如此多灾多难,仅仅是皇宫,就烧了这么多次,简直就是上天要亡它的节奏呀!
大明朝在后世的铁杆粉丝还是蛮多的,被誉为最头铁,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每次提到这句话,不少人感动不已,骄傲又自豪。
有人会觉得奇怪,同样定都北京的清朝,怎么不见它被一把火烧了?
其实,清朝的时候,紫禁城也起过火,只是发现得及时,很快扑灭,损失并不大,历史上也没什么记载,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贾老的孙子从一开始的高冷,到不服气,到现在有点自闭的表情,都忍不住大笑。
“不服气?这回被胡哥打到怀疑人生了吧?”
“胡哥出马,谁都得被征服。”
“感叹我大明朝,多灾多难。实际上,皇宫被烧,不止华老前辈说的那几次。没有北上的时候,建文帝上位后,朱棣造反,不也烧了一次?建文帝从此消失人间,到现在,他的墓都还是历史悬案。”
……
“看到没有?以后多认识点人,别总觉得自己最牛。”贾老对自己孙子教诲道。
他这个孙子,天赋很高,对仿造古玉,有着天生的敏感,是他内定的接班人。不过,这小子毛病也一大堆,得好好磨练一下。
“算他有点本事。”小伙子嘀咕,还有点死鸭子嘴硬。
贾老瞪了他一眼:“什么叫算?人家这不是真本事?好好学着点。”
胡杨摆手,很大方地承认:“贾老,我也就在鉴定上有点见地,要说仿造技术上,可远远不如贾兄弟。”
小伙子点头,开始互吹:“胡大哥的鉴定本领,我还是服气的。”
贾老没有理会自己这个爱面子的孙子,转而对胡杨等人说道:“来者是客,也算有缘相识,送你们一样小玩意。”
说完,他从旁边拿出几件玉坠子,分别赠送给胡杨、华仔、小莉、祝福和骆不凡几个人。
华仔等人不敢动,都望着胡杨,只有胡哥开口,他们才敢收下。
胡杨看了一下,是和田玉做的,一个玉坠子,大约值一两万,出手大方呀!想到这位老人的身份,他也就先开口:“长者赐,不敢辞!多谢贾老前辈。”
祝福等人见胡哥都收下,他们也接下,连连感谢,心里高兴,白得的宝贝,谁会不欢喜?这种人物出手的,肯定不是街边的那些假货,掉身份。
贾老继续和华世雄聊玉玺的事情,他的孙子则是带胡杨参观他们的作坊。
一个小时后,华世雄才和胡杨等人离开。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五十一章 藏宝室失窃?
随后,大家跟着华世雄,到他家做客。他不是住市区,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子,出乎大家的意料。
其实,在市区,华世雄也有房子,儿孙辈都住在市区。毕竟工作、就学等,都还是市区比较方便,条件更好。
这里,算是他的老家,基本上只有他一个人住,到了周末,放假了,大家才会回来。
村子看上去很富裕,道路设施等,都做得很好。大家不知道,这里面,就有华世雄的很大功劳。所以,他在村里,声望甚至比村长还要高。
回到村里,总能看到村民跟他打招呼,态度很恭敬。
“我都忘了,让你们将行李也带过来,直接住我这里就好,屋子大,够住。”华世雄开口道。
够住是没有错,但胡杨等人可不想真的住这里,不自在。
“已经订好旅馆的,没关系啦!距离市区也不远,自己也有车,方便得很。”胡杨开口回应道。
比较郁闷的,是骆不凡,按照这个节奏,今天的时间都要耗在这里了。今天的行程计划,全部打乱。看来,得想一想,明天怎么办。
就在这时,华世雄又说:“虽然不远,但跑来跑去还是麻烦。明天,我还打算邀你一起去矿区走走,碰碰运气。”
“矿区?”胡杨疑惑。
其他人也有点搞不懂,跟矿区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位老人家还开矿的?那就了不起呀!家里有矿,大家都知道,肯定很富的那种人。
华世雄见大家的表情,顿时哈哈大笑:“你们不知道吗?这里不远,就是寿山石矿区。小胡他们不熟悉也就算了,你们两个算是当地人,也不知道?”
祝福和骆不凡很尴尬,刚才没有想到。
寿山石,是他们福州的国宝石头,哪个福州人不知道?
想到这,祝福还有点惊喜和期待,他虽然知道这么个事,但长这么大,没有去过出产寿山石的地方,有点惭愧。
骆不凡就更加郁闷,感情他花那么多时间做的计划,全部作废。连明天都被安排好了吗?看这提议,估计胡哥他们全都心动了。
胡哥在福州逗留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就那么两三天,今天快要过去,明天也有了安排。难道不要去古玩市场了吗?
根据他的调查,他们福州的古玩市场还蛮多的,有好几处可以去逛一逛。
胡杨都还没说,祝福就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胡杨:“胡哥,我们跟去看看怎么样?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寿山石是怎么挖出来的。”
“哈哈!既然祝兄弟也有兴趣,那就劳烦华老前辈了。对寿山石的大名,我也如雷贯耳,早想要接触一下。”胡杨点头笑道。
华世雄介绍,其实,现在好的寿山石也很难看到。这种被誉为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国宝级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开采,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
他在那边,有个朋友,最近得到了一块极品,邀他去看。
“那就这么说定吧!明天你们早点过来,大家一起去玩玩,长长见识。”华世雄说完,又要带大家去参观他的宝藏。
别说胡杨等人,就是直播间的观众,对于这位前辈的藏宝室也充满了好奇,肯定一大堆吧!
要知道,这段时间,胡哥都捡漏了那么多。华世雄这把年纪,收藏的宝物,肯定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不过,华前辈还是先打了一个电话,让人帮忙做一顿饭菜。
听那对话,应该就是村里的人。在这里,也就华前辈一个人,不可能他下厨请大家吃饭。但邀请人家来家做客,一顿饭都没有招呼,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
因此,只好拜托村里的人。
而这个村的人,也应该不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淡定地让华前辈放心,一定会让大家满意。
“华老前辈,这样太麻烦了吧?”胡杨不由说道。
其实,吃不吃饭,无所谓的,他们都是年轻人,不在意这种礼仪。打扰一个老人,他们已经心生不安。
华世雄摆摆手:“不麻烦!那家伙的手艺还不错,大家晚点尝一尝,吃饱后,我老头子也就不留大家过夜。”
接着,他带大家往里面走,其中一个房间,看似没有什么特别。房门好像都是门板做的,跟大家想象中的藏宝室有点不一样,不应该是全金属包着吗?一扇合金门半米厚那种。
可事实上,这个房间,墙体都是加厚的,而且布满了钢筋,即便是开挖掘机来,也不一定能一下子弄穿。
至于这扇门,只是油漆的缘故,看上去像是木板的,其实是实心的合金门。
门的把手,居然还是一个开关,需要一定规律转动后,才能打开。
看到华老前辈一顿操作后,大家长见识了。果然没有那么简单,就说嘛!藏着宝贝的地方,怎么可能那么随意?就不怕晚上有人光顾?
然而,就当大家期待满满的时候,门被打开,看到里面的情景,所有人见了鬼一样的表情。
“华老前辈,您这藏宝室,被人光顾了?”祝福瞪大眼睛问道。
就算胡杨也有点难以置信,只见里面,空得可以跑步,只有一幅字孤孤单单挂在那儿,非常可怜。
华老前辈多久没有进来了?藏宝室失窃了吧?
“哈哈!让大家失望了。不过,也不是大家看到的这么一件,还有四件我藏着,你们还看不到,等等吧!”华老前辈好像就知道大家会是这种表现,并不惊讶。
然而,即便明说还有四件宝物,大家也还是不敢相信。作为一个古玩界的老前辈,而且似乎地位很不低,还玩了那么长时间的收藏,就只有五件宝贝,说出去谁相信?
“这真是,太……”骆不凡愣愣地说道。
“太寒碜?”华老前辈调侃。
骆不凡猛摇头,可不敢这么说,立即说完整前面那句话:“太令人吃惊了。”
“看来,不是精品,华前辈不收藏呀!”胡杨已经瞧出那幅字的底细。
“大家来看看这幅字。”华老前辈这时候,居然有几分炫耀的语气,大家一听,就知道肯定不是简单的书法作品。
这幅作品的篇幅不大,正式内容,只有两行,一共十五个字,属于行书。
上面用不沾任何世俗风尘的气息写道: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边上,还有一些人的题跋,以及一些印章。
胡杨介绍:“这是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献之是谁,相信大家也有印象,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书法成就上,仅次于他父亲王羲之,被誉为二王,也是王氏人的骄傲,父子俩将书法这门艺术推向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他告诉大家,这幅帖子的大概意思,就是王献之因为有些小毛病,经过朋友的介绍,服用了一种叫鸭头丸的丹药,但效果不好,所以王献之写信给自己朋友,说鸭头丸的效果不佳,想要把朋友约出来当面聊,交流一下服药经验。
就是这么一幅随手的书信,成了王献之最著名的一件作品。
直播间的人听了,也很无语,古代人服用丹药,真的毫无顾忌。从皇帝到大臣,到名人,到普通老百姓。
像这样的名人嗑药,放在今天,估计得要被喷死。
不得不说,古代道士还真是挺吃香的。
这时,直播间有人质疑:“不对吧?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不是收藏在魔都的博物馆吗?总不能那幅是假的,这幅才是真的吧?”
有人查了一下,发现还真是。当然,网上也有专家怀疑,那只是唐朝人的摹本,不是真迹。
胡杨笑道:“我刚才说,《鸭头丸帖》的作者是王献之,可没说这一幅是王献之的真迹。事实上,这是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临摹之作。
只是,已经到了跟真迹神似的地步。”
这位宋朝书法界的大佬,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有个爱好,就是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华老前辈顿时鼓掌:“果然,没有难倒小胡你。是的,这是米芾的作品。魔都博物馆的馆长也曾看过,差点怀疑是我偷了他们博物馆的国宝。”
此话一出,直播间的观众笑喷,这位老前辈还挺幽默的。
但他那话,就透露了些信息。就连魔都博物馆的馆长观摩,都差点以为是真的,可见临摹得有多像。
米芾本来就是历史上的一代书法大师,非常有名,他的作品很珍贵,加之这是临摹小书圣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到了乱真的地步,这幅作品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其实,这不是米芾第一件临摹王献之的作品。此外,王献之的《中秋帖》,他也临摹过一幅,同样让人眼花缭乱。
“好吧!这是个牛人!”直播间有人忍不住感慨。
顶点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不懂,但胡哥懂
大家也总算明白,这位华老前辈玩收藏,走的是精品路线,不是绝对的宝贝,他不收藏。正是这么挑剔,他的藏宝室就只有五件宝物。
其他四件,暂时还不得而知,但仅仅是展示出来的这幅字,恐怕价值很惊人。
这时,祝福忍不住问出大家的心声。
华世雄沉吟了几秒钟,开口道:“有人想要三千万跟我买,暂时不舍得。”
不是钱的问题,是这幅字他真的还不舍得放出去。这种作品,世间没有多少幅,钱可以赚,没什么了不起的。
华仔等人咋舌,三千万,还不舍得。只能说,这种宝物,只有土豪才能玩得起,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只能围观一下,顺便喊个“666”。
“我们国家,古代太多值钱的艺术品了。以前,外国人瞧不起我们的艺术,拍卖市场上,基本上都是他们的艺术品拍到高价。但随着瓷器、古字画等一次次刷新记录,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文物的珍贵。”
“在海外的话,暂时也还是人家的东西贵一点。我们算是在追赶中。”
……
而后,华世雄不知在哪里弄了一下,墙壁被打开,好像是一个橱窗,里面摆设着另外的四件宝物。
大家大开眼界,没想到,这个老人还玩高科技,有那么点科幻的感觉。
里头的四件古物中,有一件是大家熟悉的,前不久还见过,正是一枚玉玺,因为如果是一般的印章的话,没有人有胆量雕刻成龙形。
大家均没想到,这位大佬还收藏了一枚玉玺,就不知道是真的还是仿的。
但能够被华前辈收藏,大家觉得应该不是仿品。
另外的三件,一座香炉,一件青花瓷,以及一件木质的笔筒。
胡杨吃惊,因为他的中级寻宝眼,居然看不透那件青花瓷,太出乎他的意料了。这样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青花瓷的价值超过了五千万。
“华前辈,那是玉玺吧?”华仔弱弱地问了一句。
其实,还有一句没问出来,感觉会很失礼,那就是想知道是真品还是仿品。
跟随胡哥那么长时间,他也知道,有些仿品也很珍贵,很值钱,很有收藏价值。所以,这未必不是一件仿造的玉玺。
华世雄点头:“嗯!对的!是一枚宝玺。不过,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其实,宝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很多种。皇帝用来盖圣旨之类的那一枚,是最珍贵的。
我这一枚,属于不太重要的那种,清朝的。”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不是玉质的,也还有,所以皇宫的宝玺其实不少。
只见华前辈的这一枚,碧玉质,交龙纽,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这枚宝玺,叫垂训之宝。是用来颁布向全国庶民宣扬国威、皇帝功德的论旨,钤此宝。在清朝众多宝玺中,排名十五左右。”华世雄解释道。
说不是太重要的那种,但胡杨等人可不那么想,毕竟是皇宫里面的宝物,而且还是比较重要的宝玺,民间有人拿了,是要砍头的。
要拿去拍卖,得一千万起步吧?
“你们不妨看看,我这里四件宝贝,那件最有价值。”华前辈又和华仔他们说道。
这话,当然是排除胡杨在内的。胡杨的本事,他是了解的,应该难不倒他。
华仔等人一脸懵,他们什么能力?要有这本事,早就发达了。
然而,祝福却忽然指着中间的青花瓷:“前辈,是不是那件青花瓷?”
“哦?你为什么这么看?”华世雄很意外。
就算是胡杨,也诧异地看了眼祝福,瞎猜的?
笔筒就不说了,但香炉和宝玺,都很不凡呀!以前,他都介绍过,有很珍贵的。比如宣德炉,就算是清朝仿造的,也尝试过拍出上千万的天价。
祝福嘿嘿一笑:“我当然不懂,但胡哥懂,刚才,他一直盯着那件青花瓷发呆。”
胡杨一听,顿时无语,感情是察言观色。不得不说,这一招有时候很管用。而且,这也算是一种本事。
奇怪,有这本事,祝福应该要混得很好才对呀!
华世雄也哑然失笑,无奈笑道:“嗯!猜对了。这件青花瓷,属于元末明初的青花瓷。大家知道,元青花很值钱,我这一件,算是半件元青花。在这四件宝贝里面,属于它最有价值,有人拿六千多万找过我。”
直播间的观众震撼不已,一件物品,就是大半个亿,真够值钱的。
说完,他看向胡杨:“小胡,点评一下其余两件?”
胡杨也不推脱,走上前,看了一会:“笔筒,是紫檀木做的,从雕工来看,应该是出自清朝宫廷名家之手。这玩意,不是亲王的玩物,就是皇帝自己用的。拿到拍卖行,一两千万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这个香炉,同样是清朝的东西,大家肯定也听说过。我前面和大家介绍过,正是仿造的宣德炉,只是仿造的很有水准,还镶嵌了宝石,价值同样不菲,比紫檀木笔筒稍微差一点。”
“宣德炉?比胡哥你得到的那件好看点。”华仔忍不住透露。
毕竟镶嵌了宝石,看上去高档了很多,所以华仔会这么想。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种想法。
“小胡也得到一件?”华世雄诧异道。
不过,忽然想到,宣德炉其实后世仿造了很多,得到一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华仔抢答:“是呀!而且还可能是真正宣德年间的宣德炉。”
嗯?
华世雄眉头一挑,心头一跳,猛地看向胡杨。
“宣德年间的?”
胡杨才开口:“是不是真正的宣德炉,我也不好说,但它的年代,确实是宣德年间的。您老也知道,宣德炉出来之后,原创班子又私自搞出了一批,跟真的没有区别。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后面仿造的那批。”
“我看看,在哪?”华世雄立即来兴致了,表现出着急的神色。
胡杨朝华仔使眼色,想让他去车里拿进来。
骆不凡二话不说,立即接过华仔手上的直播设备,代替华仔工作一会。
华世雄真的吃惊了,如果是真的宣德炉,那不得了,文物界又要掀起一阵骚动。要知道,宣德炉的大名从明朝到清朝,到民国,到现在,都是如雷贯耳的,但好像没什么人见过真品。
一旦发现真品,那种震撼是难以避免的。
华仔小跑出去,不多时,就捧着一个炉子进来。
华世雄不客气,马上摆出自己的工具,开始检测起来。真正的宣德炉,因为没有真品存世,大家没有对照,很难说清楚。
但是,对铜器的年代断代,专业的人总有办法,最不济,都可以用现代科学的仪器进行检测。
只要判断出,这件炉子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根据它的表现,大致可以判断是不是真正的宣德炉。
其他人不怎么敢说话,生怕打扰到华世雄。
直播间的观众笑称,本来华前辈是邀请胡哥他们看自己的宝物的,现在都反过来了。胡哥的一件宝物,已经让他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良久,华世雄放在自己的小型高倍放大镜,揉了揉干涩的眼睛,脸上出现惊喜的笑容。
“不错!大概是宣德年间的物件,即便是一开始宣德皇帝指令烧制的那一批,也是后面吴邦佐弄出来的那批,少见,罕见!小胡,愿意转手吗?”
说到最后,居然打起主意了。就连华世雄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惦记一个晚辈的宝物。
胡杨本来就没有收藏的想法,不过,这件炉子,原本答应交给孙志东找买家的,所以他还得问一下孙志东,有没有找到买家,不然太尴尬了。
于是,胡杨跟华老前辈说明一下。
“不碍事,那你问一问。就算找到买家,我也是可以竞价的。”
得!这一副不差钱的模样,大家都很无语。
胡杨立即给孙志东电话,孙志东很理解,表示胡杨可以直接卖给华老,没关系的。虽然,他已经物色了买家,但现在还没说服对方。
但他提醒胡杨,低于七百万不要卖,交给他处理,保证能高于这个价。
“我出八百万吧!”华世雄也听到了隐隐约约的一些对话,顿时笑道。
好吧!你都出到八百万,没什么好说的了。
最后,那炉子,也就八百万转给了华世雄。
可能有人要问,明朝宣德炉,还不如清朝仿造的?
这还真不一定,首先,眼前这一件,还没有百分之一百确定是真正的宣德炉,还有一定的风险。
其次,华老收藏的那件清朝仿造的,镶嵌了不少红宝石。不要说宣德炉,就算是一块塑料,镶嵌了红宝石,也会变得很珍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