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于现在落泊的孔凡明来说,这个傅家女算是他的护身符,只有将她接去了泾州,他才能受岳丈傅震宇的庇护,或能安生一世。
苏大山带着几人在抱夏前等了好久,而进去传信的下人却许久不曾出来。
东院里,许氏带着下人来到女儿的小院,自上一次从孔府逃出来后,傅家弹劾了孔凡明,害他在京师营里失了官职,原本是解了一口郁气,如今倒好,遇上了孔家人造反。
许氏只叹自己女儿的命太苦了,孔凡明虽说没有受连累,可是这一世也别想翻身了,他们傅家何等的尊贵,女儿却要跟着去泾州受苦,她不舍得。
入了堂房,许氏看到屋里静静坐着的女儿,关切的问她意见,“你想去泾州么?还想跟孔凡明好好过么?不然让你父亲出面与孔凡明划清界限,你与他和离。”
这个法子是不错的,直接和离,没有什么不好,如此也不连累傅家的子孙辈,他们可都是要入朝为官的,不能留下污垢。
傅琴终于有了精神,她抬头看向母亲,想起自己被关在孔府时的情景,就吓得身子一抖,直点头,“娘,我要和离。”
“你当真想好了?”
傅琴认真的点头,一脸严肃的说道:“我若去了泾州城,指不定被孔凡明给弄死了。”
到那会儿山高路远的,娘家人也是鞭长莫急。
于是许氏出去了,她哪怕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得逼着丈夫让女儿和离不可。
然而傅震宇今个儿从御书房里出来,正好今个儿朝堂上论起法重于情还是情重于法的辩论,傅震宇发现由着此事也在暗喻着孔家造反后没有示众,还厚葬了孔家,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满。
而傅震宇专于揣摩皇上的心思,便立即猜到了皇上自是看在皇后的面上是不可能再去重罚孔家的,尤其眼下还存活下来的孔家旁支。
这会儿傅震宇在书房里写奏折,正想着怎么去弹劾那些言词过激的臣子,为此为皇上解决了这几日朝堂上法与情的辩论。
没想这会儿许氏过来了,开口就是奔着女儿的婚事而来,因为孔家落泊了,所以傅家女要与孔家人和离。
傅震宇才写下秦折,他家夫人就来拆台了,他若在这个时候让女儿和离,那这奏折就是个笑话,同时皇上也会对他傅震宇另有看法。
墙倒众人推是没错,但也不是能在现在。
傅震宇不耐烦的说道:“和离什么,她都这么大年纪了,与孔凡明一起去往泾州平平淡淡地过下余生不可么?留在京城不会再有出息,还不得连累了傅家不成。”
许氏一听,眼泪落了下来,女儿就不能留在家里了么?跟着去泾州,那不是受了苦也无处说了,而且孔凡明已经失势,到了地方上,也只会受人欺负,还得忍着。
傅震宇见妻子在一旁抹泪,他沉了脸,“就知道儿女私情,什么时候能看看全局,看看咱们这个傅家可还有前程?逍遥王妃苏氏是不管咱们傅家了,逢年过节都不曾回来,京城里都笑话咱们了。”
“如今你再闹腾出这事儿,说我们傅家忘恩负义,可别忘记了,孔家是没有了,可是当今皇后还姓孔,皇上可是宠爱着皇后,权势仍旧在,咱们傅家岂能在这个关键时候带头踩孔家一脚,是嫌官途太顺了。”
许氏听着丈夫的大道理,她不理解,她只觉得女儿太苦了,可是一说起傅家子孙们,许氏又不免犹豫起来。
“别来书房了,好好劝劝琴儿,早日起程去泾州,过几年,一切事情平息下来,她若还是过不下去,我答应她必定派人去泾州接她回京城,到那个时候就算她和离了,人家也不会说她忘恩负义,只会猜测着两人是否不和。”
许氏只好退下。
傅震宇将奏折收好,明个儿早朝他必定出尽风头,那些反对他的臣子就等着吧,什么叫顺势而为,就是他这样的。
也就在这一日傍晚,有些不清醒的傅琴坐上了孔府马车,由苏大山几人护送着准备出京城。
在城门外送亲台上,苏大丫与苏三丫拉着女儿站在那儿。
苏大山出了京城城门还忍不住一步三回头,他这一去泾州,以后与妻儿怕是再也见不到了,今个儿离别,没有任何人来送行,苏大山的心里失落落的。
到了送别台前,当苏大山看到苏家姐妹时,他终于露出欣慰的表情,还是两侄女记得他。
苏大丫将准备好的包袱交给苏大山,苏三丫便拉着孩子退到不远处等着。
亭中只有两人,苏大丫开了口,“大伯,这一趟泾州之行,千里之遥,一去便不得再归,大伯可有想法?”
苏大山又忍不住朝京城的方向看去一眼,叹了口气,“我前半生做过太多的错事,如今决定留在泾州,不会再回来了。”
苏大丫却是朝那马车中看去一眼,随即又道:“大伯,去了泾州你何不找门亲事,安度余生。”
苏大山摆手,“不想了,这一把年纪,只要不给儿女惹麻烦就好。”
苏大丫却是摇头,“不,大伯还是可以的,我瞧着这傅家二女儿与曾经的大伯娘有几分相似,大伯何不娶了她。”
“你说的什么话?”
苏大山面色恼怒,他岂能窥视将军的女人。
苏大丫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指了指那包袱,说道:“里头有不少泾州的产业,是我为大伯准备的,到了泾州,你不再是谁的下属,你是良籍,你的大女儿是当今逍遥王妃,儿子是当朝大官,你在泾州必能富贵无双的活下去。”
“只是我想求大伯,有朝一日,若是我女儿寻上门来了,你记得将这些产业归还给她,至于这些年的收入,那就是大伯的了,还请大伯以后好好照顾她,求大伯答应。”
苏大丫向苏大山跪了下来,苏大山只觉得脑子不好使,他连忙将侄女扶起,同意了。
待送行的姐妹带着孩子走了,苏大山打开包袱一看,里头全是铺面与庄子,当真能衣食无忧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13章 印度
第1413章 印度
苏大山走了,苏宛平还是知道了的,高文来传话,是苏大丫姐妹送的行,她没有什么感觉,对这个便宜父亲没有半点好感,不过他一走,她母亲就更自在了。
京城里最近有不少神医前来揭榜,然而在看了苏宛平的病后,却皆是束手无策。
时烨总是抱着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苏宛平有些看不下去,便对时烨说道:“下次再有自称神医的过来揭榜,你便问他可会动手术?”
时烨有些没听懂,“什么是动手术?”
苏宛平不知道如何解释,而且一但说多了,搞不好会害怕,于是摆手,“这是种看病的说法,听得懂的显然是会的。”
此时时府内,苏大丫派人去城门口将时凌叫了回来。
入了堂前,时凌看到眼前一位长相独特个子清瘦的男子,估摸着有四十上下的样子,他穿的虽是中原的长衫,可是却看着很别扭。
此人的五官深邃,皮肤偏白,见到他时竟有些惶恐。
“他便是明士?”
时凌看向苏大丫。
苏大丫点头。
时凌再次打量他,这人个子与中原人差不多,就是头颅较圆,加上那淡灰色的眼睛,的确看着不像是燕北外的那些人。
“他可会中原语?”
时凌本想要多问问,苏大丫却是摇头,“他只跟着我学了一点点,不过已经够简单的沟通。”
所谓简单的沟通,便是知道要吃什么,要用什么,以及日常的沟通,但是一个复杂的病情,他是无法描述出来的,就算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懂。
时凌问了半晌没有得到自己的答案,最后只说道:“你若不能治好她,你就得死。”
对方一听,脸色一变,却还是应下了,这是他的一个机会,若是能将逍遥王妃救好,他就能在凤国立足脚跟,他从大奇过来已经十来年了,却一直郁郁不得志。
时凌派了一个心腹带着此人去了衙门前揭了神医榜。
很快明士被带到了时烨的面前,看着眼前这个古怪的人,他心灰意冷了,还当真什么人都敢来自称神医,连着御医都治不好,这些庸医竟然不怕死。
时烨揉了揉太阳穴,沉声说道:“若是治不好,就得死。”
对上时烨那凌厉的眼神,明士连连点头。
时烨见他是居然没有被吓到,于是听了媳妇的话,问他可会做手术。
明士一听,连忙点头,“我来凤国十年,共计救活三十人,他们中有难产的妇人,有胸口不适的中年男子,还有各种病状,我一边治疗他们一边记录了下来,王爷若不信,可以依据我的记录查一查。”
时烨听到他曾剖开过病人的腹部和胸口,这一下把时烨吓到了,忙问道:“他们可都活了?”
明士点头。
这一下不得了,时烨立即叫王起带人按着他的记录去查探,这事儿时凌早已经调查过,与时烨一样的表情,皆是听不懂,却也不得不信。
时烨担心此人要对自家媳妇也用刀子,心中担忧,可是眼下遇上了这么多的神医,也不见人能治得好,此人至少比以前所谓的神医显然要靠谱一些。
最后时烨还是将人带去了庄子上。
这是苏宛平在这个时代第一次看到大洋海岸外的医者,他叫明士,有些西方人明显的长相,皮肤是白的,比中原人还要白。
苏宛平不由得起了希望。
对方过来给她看病,宁氏正好也在,听到这人曾给人开膛剖腹的话,她很震惊,医史上也曾记载过,曾经也曾出现一个神医,提出过开膛治病,甚至治头疾还能将头剖开,只是这样的医术早已经失传,或许在某些传人的手中不再露世也说不定。
但此人是大洋彼岸千里之遥过来的,想不到海外的医术已经这么高了。
宁氏很是好奇。
而时烨却是紧张的站在一旁,且看这明士如何给他媳妇治病,如果要动刀子,他必须在一旁等着,不能出半点差错。
对方给苏宛平看病,先是按压她的腿部,会痛,有感觉,最有的可能性的是她的骨盆。
明士看了后,随即面色一松,向几人恭敬的说道:“这病不难,不必开刀,我这就替王妃治病。”
宁氏一听,连忙问道:“那要如何治?”
对方从怀里拿出一颗药,说是吃下这些药,产妇身上的恶物排出,再辅以手法,便能治愈。
一颗看都不曾看到过的药,宁氏拿了在鼻子下闻了闻,发现她竟然闻不出来是什么药配制而成。
宁氏有些担忧,万一这人心怀不轨,该当如何,她没有把握能将风险减到最小。
时烨猛的抽出身上的佩刀,面色严肃的看向明士。
小令这个时候二话不说上前夺下药就吞了下去。
明士急得说起了家乡话,依依哇哇的,没人能听懂,宁氏却是吓了一跳,连忙来到小令面前要她吐出来,小令却是一脸的坚定,“只要娘娘能好,我愿为娘娘试药。”
明士半晌后也反应过来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只好深吸了口气,郁闷的说道:“我好不容易才制成一颗,你们……唉,我这就制药去。”
明士要去制药,由宁氏和王起陪着。
时烨在苏宛平床前守着,夫妻之间似乎也开心了不少,有了希望,苏宛平忽然说道:“听说过产妇刚生完会有恶露要排出,不会说的这个吧?”
时烨听不懂,苏宛平又自言自语,她的手摸向自己的腹部,这儿还是有些大,怀两胎的肚子没这么快能恢复过来。
时烨帮她按压着腿,苏宛平说道:“时烨,且信此人一回,若是他真的治好了我,此人就得重用了,将来必定能救不少人。”
这边明士在制药,不少药材是宁氏闻所未闻的,竟然采用一些矿物质提采的药,在某些方面说来,宁氏所用的皆是植物用药,倒是让她开了眼界。
而此时的太子府内,太子妃阮氏的身子发动了,太子府中忙成一片,这一次消息传入宫里头,孔氏即使穿着一身素衣,她还是来了太子府。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14章 太子妃生了
第1414章 太子妃生了
堂前,孔氏与太子静静地坐在那儿等消息,后房内,御医与稳婆乳母都守着。
阮氏第一胎,太子殿下的孩子,自是令皇室乃至整个天下重视的。
孔氏手中拿着一串珠子,这个时候的孔氏已经能平心气和了,她看着儿子,问道:“李侧妃的孩子可是已经生下来了?”
时郁点头,“李氏好生养,没受什么苦就生下来一个女儿,不过却比她所说的生产日子早了两个月。”
“哦?”
孔氏并没有往其他方面想,毕竟早产的也不少,只关心说道:“多费些心思,将母女好好养养。”
“不,母后,孩子是足月的,只是李氏生下来后不曾告诉过刘公公,而是两个月后才说生下来的。”
时郁特意说了一句,孔氏听出话锋,疑惑的看着儿子,“你想说什么?”
时郁也不想瞒着了,太子妃怀孕的事瞒到了大肚子才说出来,至于李氏的事,孔家早已经伏了罪,这一件事他也得说出来,也算是给母后一个安慰。
于是时郁将李氏与驸马孔滇之间发生的事说了,同时他没有第一时间将此事揭破,他在赌李氏会生个女儿,若是孔家女儿,他愿意留下这一丝血脉以慰母后的娘家情。
果然听完儿子的话,孔氏手中的念珠掉落,一脸的不敢置信,一掌拍在桌上,怒不可遏的说道:“孔滇竟然负了我女儿,他何德何能,他岂能做出这样的事。”
然而细想一下,即使不与这李氏,孔滇那段时间也四处寻花问柳的,就不曾安份过,如今最令孔氏受不了的是驸马与太子侧妃苟且,接连伤了她一儿一女。
没想时郁却是面色淡然,说道:“母后,我不觉得有什么,在太子府当中,也只有太子妃是我的妻子,其他人不过是暂住于此的女人,她们我皆不曾碰过。”
孔氏看着这个性格执着的儿子,至少他没有再埋怨她选的太子妃,太子妃生下的孩子是皇室的血脉。
孔氏在儿子的劝导下也慢慢地平静下来,李氏生下的这一个女儿算是孔家主脉的最后一丝血脉了。
思前想后,孔氏开口说道:“我将孩子带回宫去,李氏心术不正,只会带坏了孩子,至于他是西夏公主,若是做了有违伦常的事,自然也能休得。”
时郁却是摆手,“母后,我府中不过是多了一个女人罢了,就这么呆着吧,如此一来,绥州城还能安稳,眼下虽说凤国还算安生,但也经不起再折腾。”
孔氏不免为这个儿子的大度而感到愧疚,当时为了与她置气,接连纳了两位侧妃,她知道不是儿子喜欢的人。
“郁儿,母后事到如今才想明白,当年做了不少错事,我与父皇感情太好,因为我的一些决定,也使你父皇做事有些犹豫不定,归根结底都是我的错,好在你与太子妃终于生了情,不然母后就错得离谱了。”
时郁以前的确有曾怪过母亲,不过现在他不会了,身居高位,要顾及的事情太多,已经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年纪。
正好这时后房里传来孩子呱呱落地的哭声,孔氏面上一喜,“郁儿终于有个嫡子女了,大房也有孙了,我开心呢。”
难得孔氏在经过那一场浩劫后再次露出喜色。
嬷嬷抱着孩子从里头出来,那大红的福禄小褥子抱着的女婴,白净的小脸跟阮氏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恭喜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太子妃生下千金,母女平安。”
时郁看着稳婆怀中的孩子,他忍不住接过手,还显得有些慌乱,生怕不懂得抱,手劲太重伤着了孩子。
孔氏站在儿子身边看着孙女,感叹道:“这孩子可是皇室中的第一个孙女,逍遥王妃接连生了三个儿子,这孩子倒是有福气了,一生下来就有三个哥哥宠着。”
时郁扬起唇角,“不仅有哥哥宠着,以后还有我宠着。”
孔氏看到第一次做父亲的儿子,那脸上不自觉露出的喜色,竟让孔氏想起刚生下郁儿时丈夫的表情,也是这样的。
“孩子取名可有想好?”
孔氏伸手碰了碰孩子的小手,孩子闭着眼睛,睡得很安稳。
时郁想了想说道:“叫她宝婷,时宝婷。”
以后是个长公主。
孔氏在太子府呆到了晌午,回后房看了儿媳妇后才回宫的。
不过她一回到凤栖宫后,立即着洪公公给太子妃与逍遥王妃都赏下不少东西,一想到苏氏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她有些心疼,女人生孩子如同走了一遭鬼门关。
不过在这一日后,太子府西院里,李氏的院中,这一夜,乘着李氏与下人都睡熟了,李氏的孩子被叶昊带走,随即孩子送入宫中,而李氏的院子却被人看守了起来。
自打这日后,有传李氏没能找到孩子,便疯了。
苏宛平听到太子妃生下一女,母女平安,她也放心了,太子妃算是修成了正果。
而明士在宁氏的跟随下,时烨的帮助下,很快将他的药制成了小丸子,再次送到了苏宛平的面前。
不过这一次宁氏不让时烨在屋里等,因为宁氏学了明士的手法,要亲自为姐姐做一些按压的手法,明士会在一旁指导,时烨见了恐怕会吃醋,在医者面前是不分男女的,只分生死。
时烨被赶了出来,他独自坐在堂前,双手不知不觉握紧,心里只盼着媳妇这一次能治好。
而内屋,经过宁氏与明士的共同治疗,在苏宛平一声一声的哀嚎中,下身流出不少恶物。
这一次宁氏亲自下针,苏宛平被宁氏挤压过的小腹如同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她全身汗湿,额头冒汗,脸色苍白,双手双腿都不自觉的痛到抖动。
终于宁氏收了针,苏宛平却是晕了过去。
小令忙上前给苏宛平擦洗身子,明士却是出去向王爷报喜,恶物清理了,不日病就能痊愈。
时烨松了口气,立即叫管事公公准备酒宴,他要款待神医。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15章 回了王府
第1415章 回了王府
而宁氏还守在屋里,待小令帮苏宛平擦干净了身体,换了被褥,她才来到苏宛平的面前,抬起苏宛平的腿,即使在昏迷中,因腿部受了痛,苏宛平下意识的要挣扎,虽然只是短暂的挣扎了一下,却是令宁氏面上一喜,姐姐是真的有救了。
明士看病果然奇特,宁氏在他身边学到不少,甚至有心想拜他为师,将两人的医术融合,以前宁氏想不清道不明的一些困惑,如今是如醍醐灌顶,终于想通了。
或许如医书上的记载,以前的确出现过这样的医者,只可惜不被人接受而被埋没,也因此而失了音讯。
苏宛平在宁氏的照顾下,一天一天的好起来,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身体上的轻松感,不过这一次的事让她心中还是存下了阴影,着实是太难受了。
她能下床了,双腿还有些使不上劲,不过她的双腿可着地,能用力,不日便能将愈。
到了这个时候,她思念着家里四个孩子,不想再在庄子上呆,于是叫时烨将她抬上马车,回了城。
王府内,才入门的夫妻二人就听到墙角处似乎有孩子的哭声,这声音也太像小时菡了,时烨皱眉,将苏宛平抱回堂前坐好,他便去院里将两孩子找了出来。
原来今个儿小时菡哭了是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心头又难过起来,邬三木不停的在一旁安慰,使尽了法子带着时菡玩,可是自打父母不在身边后,吃饭不香了,游戏也不好玩了,连睡觉梦里也不安稳。
这会儿时烨出现,小时菡瞧见,立即将手中的玩具扔下就朝他奔来。
“爹,娘呢?娘可回来了?”
时烨一把将孩子抱起,将三木叫上,一同去了堂前。
两孩子看到苏宛平,眼眶都红了,时菡立即从父亲的怀里挣扎着下来,朝着母亲就跑了过去。
苏宛平抱了一个满怀,看着怀中眼眶里带泪的孩子,她很是心疼,第一次离开孩子,想不到孩子这么想她,既使身边那么多的下人守着。
这会儿乳母将两个襁褓中的孩子抱了过来。
时烨给两孩子取了名,大的叫时荣,小的叫时岚,兄弟二人倒是健康好带,入了母亲的怀里,原本睡着了的莫名睁开眼睛,几个月大的孩子按理不会认人,竟然朝苏宛平露出一个笑来。
时菡看到两弟弟笑了,他也跟着笑了,“娘,我每天都和三木哥哥一起陪着弟弟们,他们一直很乖。”
“是不是像菡儿一样乖?”
苏宛平温柔开口。
时菡听后更加高兴,“娘,菡儿也乖,我最乖。”
时烨看着母子几人其乐融融,心有感触,一切都恢复过来了,以后不会再让媳妇生孩子,三个孩子已经足够了。
这边掌事公公将神医明士安排住在了王府,如今的明士在京城里名声大显,不少权贵都觉得此人神乎,听说他敢剖人胸膛而不至死,这也太可怕了,虽说神乎,但谁也不敢尝试。
只是明士这一次救了逍遥王妃,地位自是不同了,便是太子殿下也在朝堂上提及此人的医术,并要太医署的人也得向明士学习,取长补短,不可怠慢。
明士还没有得到赏赐,但他在京城里却成了皇室的座上宾,巴接的人自是有的。
耐何明士这些年在凤国吃过不少苦头,因为自己骇人听闻的治疗方法而让世人不能接受,导致一直都很落泊,如今终于达成心愿,他却并不高调,甚至因为宁氏独特的针疗法而自叹自己医术上的不足,决定加入宁氏的医馆为大夫,与宁氏共同探讨医术上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