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而苏义提到范海为通义郡知州之时,眼神朝范海看来,有些复杂。
范海并没有注意到,他实在太高兴了,居然能一口气升为五品知州,果然外放为官才有机会,在京城翰林院里呆几年,最后不也得外放为官么?他当来不得不来巴蜀,还好福大命大。
范海朝苏义行了一礼,接了旨意。
议事厅的事谈完了,散场时,苏义将范海留了下来。
厅前只坐着两人,范海不由感激的对苏义说道:“多谢苏大人提携,下官感激不尽。”
苏义看着范海,而后笑了笑,“范大人不必感激我,这也是你应得的,只是我有些不明白,当年范大人怎么外放到巴蜀来了。”
苏义原本不想说的,可是想到范井的信,他又忍不住问出了口。
范海听到这儿,心中十分愧疚,他连忙起身,却是朝苏义跪了下来,苏义微愕。
范海却是叹了口气,将当年的事说了,正好今个儿他才升官,如今又不得不坦诚藏在心中多年的事,这几年在巴蜀,他看透了生死,如今能得以升官,他贪恋,但也不得不坦白,就算这官没得做了他也不后悔。
苏义听到范海这一番话,原本沉闷的心情瞬间开朗,随后还是叫他起了身,两人眼下来说,他虽为使臣,但官阶是不及范海高的。
范海没想到苏义并没有恼怒,他心中越发的愧疚,心想着,以后若能回京城,必定报了苏义这份恩情。
两位同年解开多年的心结,再共事,似乎更加的融洽了。
苏义想开商会一事,得到范海的支持,他不得不佩服苏义的头脑,什么都能想得到。
有了范海的支持,苏义施展起来就更快了,想到媳妇儿夏末就要生孩子,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能不能赶回去呢。
苏义忙着政务上的事,时烨却是忙着搜罗巴蜀的吃食,同时他在没收私船场的时候,看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那船极为结实,而且很小,前头的铸造与普通的船不同,能从天险穿过而不沉。
于是无所事事的逍遥王时烨,就异想天开的,在官船场弄了一艘大船,将这一艘小船送回京城的同时,想着那大船上还有不少空间,要不要运去一些好玩好吃的给媳妇儿呢?
时烨发现当地居然也有荔枝,与在岭南时吃的一样美味,可惜还不曾熟,于是他没事的时候找了当地的果农将荔枝催熟了,又为了保鲜,生怕半路坏了,于是将荔枝树给连根拔起,派上当地的果农一路相随照顾荔枝树。
就这么嚣张的装上船,派了副将走了水路。
苏义原本忙于政务,直到看到一直想回京城却因为他不能回京城的姐夫,竟然为了让姐姐吃到新鲜荔枝而如此大动干戈,颇有些郁闷,不由得向时烨建议道:“姐夫这么一来,我姐在京城可就要出名了,到时许是朝中会有朝臣弹颏姐夫的。”
时烨听后不以为意,看着已经远去的大船,说道:“巴蜀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岳母和你姐姐曾住在岭南吃过荔枝,如今几年不曾回去,必是想念,如今我在巴蜀正好看到,荔枝虽不曾全熟,但一路运去,到了京城也熟透了,能让她们尝尝也是挺好的。”
“为了不使朝中大臣弹劾我,我自是将此事做周全了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058章 孙彩婍回京
第1058章 孙彩婍回京
时烨一想到媳妇儿大口吃荔枝的场景,他便是笑了,苏义已经看不下去,同在巴蜀,他倒是不怎么给媳妇儿送些什么回去,尤其想念起媳妇儿。
时烨朝弟弟看去一眼,忽然补充道:“不必担心,弟弟,我给弟妹也送了礼,就知道你忙晕头了,而我呢,成日无所事事,想杀个人来玩玩都找不到,一个两个的都这么守法,生怕触及我。”
苏义直摇头,“姐夫,律法最终是让人遵守,杀人不是目的,虽说巴蜀刁民多,但我与范海和其他几位知州商量过了,待商会成立后,便开始广修学院,倡导百姓读书识字,教化他们,同时等培养了一批寒门士子后便能取代这些外放的官员,他们也就能得以提升,两全其美,毕竟哪能有这么多的外放官员呢。”
时烨反正都认同,弟弟越发有能耐,也不需要他来提点,至于要他对付谁,只要弟弟一句话就是。
而此时的京城翰林院里,不少士子为了五个外放巴蜀的名额而各怀心思,孙浦不愿意外放,在京城里多好,而且他发现待翰林院里外放五位官员后,他或还能借着宁相的女婿之名声,指不定能提升呢。
却在这个时候,宁相却是派人来外城找沉迷温柔乡的孙浦来了,孙浦一看到相府的管事,他心头便不舒服,莫不是岳父想他外放不成?千里迢迢去巴蜀,一去得经年。
在没有去相府前,孙浦连忙派了心腹给宁家老家送信去了,没日没夜八百里加急,来回五日大概能成,而这五日内,想来不会有定夺,毕竟也不是小事,翰林院里各显神通,各有靠山,总能想到出路的士子。
孙浦安排好才跟着相府管事去了内城。
宁相府上,女婿来了,宁相将他叫入书房,翁婿二人在书房中相对而坐,宁彦发现这个女婿自从搬出丞相府后便完全变了个样,人看着有些阴沉,到底是女婿变了,还是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呢?
宁相朝女婿看来一眼,问起他府中的情况,的确最近两个月,他没有再资助女婿府中的花销,不是他狠心,而是发现女婿府中的花销有的是不必要的,毕竟才八品的小官罢了,出门何必奴仆那么多。
只是有些话也不好点破,尤其女婿乘着他女儿不在京城,竟私下里纳了妾,他女儿毕竟是主母嫡妻,纳妾不该跟嫡妻商量一下么?
孙浦一听到岳父问起府中的情况,他便有些不太愿意说,目前还算能周转的过来,但是再过几个月恐怕就难了,不过眼下的日子很惬意,没有岳父的说教,没有妻子在身边管制,府中他说了算。
宁相听着女婿支吾的声音,脸色有些不好看,“你如今年轻,又是刚成婚没两年,妻儿都在外地,你也要多为自己的前程着想,最近朝中有外放为官的机会,皇上想从翰林院里出,你要不也去一趟巴蜀,再回来自是有官升了。”
宁相苦口婆心,今个儿要是苏义在此,他也同样会这么说,即使他是一个七品的中书舍人。
如今三女婿苏义是最不怕苦的,说外放就外放,当了使臣也不顾自己的性命,他能有今日也是人家拼出来的,而这个大女婿却似乎有些沉迷于京城里的繁华与安逸,明明也是寒门出身,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性。
然而孙浦却是早已经知道了岳父的心思,一路上就想过的,于是说道:“岳父,不是我不想去,只是家是老母亲年纪太大,有不少病痛,我若离京,最短也得三年,我担心她老人家在京城里过不下去,我有些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也没有办法。”
宁相一听,心头不高兴,“所以当时你为何要急急忙忙的将你老母亲从乡下接了过来?”
“眼下可是一个好时机,巴蜀新立,那边急需官员,你现在去了,即使三年后不曾出政绩,也能得到提拔,过了这一次,可就没有好机会。”
孙浦却是铁了心不想去的,在京城里呆着多好,何必去巴蜀,到时还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他十年寒窗苦读,本以为到了尽头,余生必能享福,哪知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他前十年已经太过辛苦,接下来十年,他想安逸着过,再说岳父要是真的心疼他,不是千方百计的助他升官么?哪有现在这样催着他去外地吃苦了。
孙浦垂下头去,不说话,他以孝子为名,左右也赖不到他的头上。
宁相无法,只好说道:“这样吧,你以后府上的开支我全管住了,同时会派人定时入府为老夫人把脉看病,多派几人服侍着,你且安心去巴蜀便是。”
宁相还是希望大女婿有些改变的。
孙浦却是一脸为难,看着宁相说道:“岳父,我母亲要是在这三年里有点儿什么,我怕是要后悔一辈子的,我……”
这一下宁相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再劝他去,将来孙老夫人真出点儿什么,女婿不就怪他了。
宁相觉得惋惜了,外放去巴蜀,再回来就是实官,必是分去六部,或者为一方知州,升官最容易的,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机会。
翁婿二人聊得并不开心,随后孙浦就出了宁相府,一出来,唇角便露出笑来,京城何其好,外放为官的也不是谁都能回京城述职的,指不定升为五品知州封了顶,从此也就这样了。
孙浦直接回外城了,孙老夫人得知儿子从岳丈府中出来,立即将儿子给叫了去,却是向儿子要钱来了,以为他从岳丈府中拿了不少银子呢。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起这个,孙浦就来了气,岳丈不但没有给他银子,还说了,以后府中的开支全部由他自己想办法,宁府是不再插手了的。
孙浦将岳丈的话说了,孙老夫人一听,气不打打一处来,怒道:“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岳丈,自己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哪怕是挤出全点点出来也好,他们却是生怕女婿占了好似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059章 主母入府立威
第1059章 主母入府立威
“我看儿啊,这儿媳妇没有娶好,虽说我这个做婆母的还不曾见过儿媳妇,但是看到你岳家这样的,我便觉得儿媳妇将来也未必是个好的,好在她如今不在京城,不然我非得要她拿出嫁妆不可。”
孙浦听了,也没有反驳,他现在正在气头上呢,哪有心思说管这事儿,只安慰着母亲别着急,他定能想办法弄回银子便是。
孙老夫人不好再多说了,只好让儿子走,只要没钱的时候,儿子能拿回银子也就算了。
而此时的京城里,却是为了那外放去巴蜀的机会议论纷纷,翰林院已经有了三个人的名单,还余下两个名额却是不曾定下。
然而五日不到,原本派人去宁家老家的居然在第四日便回来了,一同回来的居然还有宁家大姑娘宁彩婍,她抱着一岁大的儿子回来,本是不会这么快的,原来是儿子在外地总是生病,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往京城里赶,那孙浦派出去的人是在半路遇上的。
孙浦得知妻子回来了,又喜又惊,喜的是妻子回来后,岳父绝不可能再劝他外放去巴蜀的事,惊的是他纳了妾室,依着妻子的性子,那可有得闹了,孙浦感觉到头痛的厉害。
此时宁彩婍并没有第一时间在外城逗留,却是直接回了相府,原来是孩子半路上起了烧,这是回京城里看病来了,父亲是当朝丞相,自是能请到御医前来的。
宁相一看到外孙瘦了一圈,就心疼的不得了,立即去宫里请了御医过来,看过后,便是御医也是变了脸色,还好回了京城,相府好药多,不然这孩子这么奔波,恐怕早已经在路上没了。
御医连忙开药方抓药,几幅药下去,孩子的烧退了,仍还很虚弱。
宁彩婍终于放下心来,从妻子归来那日开始,孙浦便一直住在他相府,如今见妻子终于缓过了神,于是便说起了外放为官的事。
孙浦才提及这是岳父的意思,宁彩婍便是生了气,夫君若不在京城,一但孩子出点儿什么事该如何是好?
宁彩婍立即为了丈夫去见父亲,说得是声形泪下,宁相一想到外孙这么小也就不再劝孙浦了,原本还想着为他留个名额,再来劝劝的,眼下却是不再相劝了。
夫妻二人在宁相府中陪着孩子,孙浦几尽温柔,孙彩婍心情大好,好在回了京城,这么久夫妻不见,想来丈夫也难受了吧。
为此当孙浦说起岳父在外头为他们置他府邸的事说了,又说他母亲长年身体不好,他才接来京城孝顺的,孙彩婍觉得婆婆年纪大了,接来京城也无可厚非,她同意了。
于是孙浦又说起那府邸因为太大,所以开销也大,一直入不敷出。
孙彩婍在孙浦的温柔攻击下,立即从手里头拿出一大笔银子来,她毕竟是宁相的千金,陪嫁的庄子铺子都有宁家的家生子奴仆管着,收入上不必担心,就是这么一生玩乐也是用不尽的银子,怎么说孙彩婍身为嫡女,可是一个小富婆。
自是与底下两个妹妹不同的,尤其是三妹宁彩宓,出嫁的时候就一点儿的嫁妆,生母不曾留下什么,所以她什么也没有。
孙浦得了妻子的银子,算着外头的欠账,瞧着这一笔还够呢,不过得徐徐图之,一口气要多了,妻子多半也起疑心。
夫妻二人在相府住了好些日子,孙浦也不提回外城府邸的事,却是先后在孙氏的手中拿了三次银子,次次都不少,宁彩婍也警觉起来。
既然婆婆身体不好,她又是嫡妻,自然上城府邸的掌家权得她来的,不然这不明不白的总是要钱,再这样下去,都有一个相府的开支。
宁彩婍提出会外城府邸住,左右孩子也病好了,父亲看在外孙还小的份上也没有催她再回老家,此事算是过了。
孙浦他知道再也阻止不了,只好带着妻儿回去,出相府的时候,宁相看着女儿,想要说点儿什么,又因为是父亲,一向在女儿面前比较严肃,一时间也就说不出口,只好同意两人回去了。
两人从内城坐马车回到外城孙府,入府时,宁彩婍发现孙府外连个下人出来迎一下都没有,她有些奇怪起来,不是一个月的家用这么多,为何她这一个主母回府了,下人居然也不出来相迎,这是要恶奴欺主了不成。
宁彩婍没有下马车,却是派了身边的嬷嬷先行入府安排,孙浦见状,连忙拦住嬷嬷,又来到马车旁边,小心翼翼的与宁氏说道:“府中下人少,就在母亲身边服侍,我身边就一个长随,还有管门的几个奴仆,他们也走不开,要不这就算了,来日方长啦。”
宁彩婍却是不高兴,她今日回来,怎么说婆婆可以不出来相迎,那也得派身边的下人过来意思一下,她可是贵女,她这是下嫁,孙家本就更应该恭敬一些,再说养家的还是她的银子呢。
宁彩婍身为主母,又是从小娇养的贵女,这脾气上来了,可不是孙浦三言两语便能抚平的,她又是催着嬷嬷入府将所有的下人召出来训话,敢怠慢她,也不必在孙府当值了,直接发卖了事,她一个贵女还得受下人的气不成?
宁彩婍不下马车,孙浦却是心头有了怒意,然而又有些敢怒不敢言,一时间也不想再恳求着她了,左右事情已然成这样,他现在就算低的像个孙子,呆会妻子生起气来也不会手软。
孙浦不劝了,坐在马背上,一言不发,宁彩婍见状,心情更不好了,合着丈夫居然生了气不成?她并没有做错,她是当家主母,既然要掌家的,那自是一开始入府之时就得立威。
于是夫妻二人僵持着,却在这个时候,才入府不久的嬷嬷匆匆跑了回来,脸色很不好看,孙浦一看到那嬷嬷的脸色就知道什么也瞒不住了,他心中忐忑,表面却像个没事人似的,那嬷嬷却是朝孙浦看来一眼,而后挑开车帘朝里头的主子禀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060章 歪理
第1060章 歪理
宁彩婍看到嬷嬷面色凝重,很有些奇怪,“嬷嬷,怎么了,他们人呢?”
那嬷嬷连忙说道:“回禀姑娘,孙府上下奴仆共三十人,看门的四人,管园子的五人,扫洒、厨工等杂活的八人,余下十三人,却是伺候各位主子的。”
“老夫人院里有五人,还有西院有位妾室邹氏,身边有三位下人,接下来五位下人却是给孙家其他族人的,这处院子当初老爷买下的时候,能够住上三四百人的府邸,在外城虽说不是最大,却也不小了。”
宁彩婍听出问题,她铁青着脸问道:“嬷嬷说府中还有妾室?住在西院?”
那嬷嬷点头,她做为下人不好评断,也不知姑爷私下里有没有跟姑娘商量过,不过如今看姑娘这模样显然是没商量了,那可就坏了。
宁彩婍立即挑开车帘看向孙浦,一双美眸里只有怒火,她看着孙浦问道:“夫君可有话说?”
孙浦却是铁了心,他看着妻子说道:“就如你所见的,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儿,我不是宁家的上门女婿,自然我能纳妾,再说不过就纳了一房妾室罢了。”
宁彩婍被他气笑了,“夫君纳妾却不经我这个主母,正好乘着我不在京城之时,我且问夫君,这妾室出自何处?路上捡的?还是良家看上的,抑或是哪个勾栏院的?”
孙浦听到妻子这口气,心头很不舒服,左右也瞒不住的,于是说道:“她出身虽不好,但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是夫人呢?自打回京就没有给过我好脸色,我是男人,总需有个慰籍。”
宁彩婍是怎么也想不到一向老实又讨她欢心念着她的丈夫会背着她纳一房妾室,她终于想明白为何从宁府出来时,父亲那欲言又止的意思了。
宁彩婍气得挑开车帘从马车上下来,府门外是没有下人来迎的,想她是孙府的正夫人,瞧着模样是不放在眼中。
既然丈夫不懂事,她就告诉婆母去,今个儿不将那妾室发卖了,她宁彩婍要如何立足京城。
她不再跟孙浦理论,而是带着下人与护卫直接朝孙府冲了进去,那守门的门防实则是孙老夫人的人,一直留意着府门口的情况,此时见少夫人如此强势的进来,居然还将身边的护卫也带入府中了,吓得不轻,连忙通知老夫人去了。
宁彩婍带着人直接往老夫人院里去,孙浦瞧着她这架势吓了一跳,立即拦在前头,沉声问道:“夫人这是何意?你这是要给我母亲一个下马威么?你是京城里的贵女,我母亲不过是个庄户出身,她怕是承受不起。”
宁彩婍气得手发抖,丈夫倒是给了她重重一击,以前在宁府之时,她怎么就没有看出丈夫冷情的一面,如今看着像变了个人似的。
宁彩婍来到孙浦面前,扬起一掌,当着孙府的下人面,她直接甩了丈夫一巴掌,孙浦都呆住了,妻子如此不给他面子?
宁彩婍的手打痛了,可是心更痛,她转过身去下令,“走,一步也不得停。”
于是一行人接着往前走。
而那门防早早的见势不对已经跑去了老夫人的院里禀报去了。
孙老夫人正得意着这个儿媳妇得治一治,就见那门防匆匆进来禀报,将刚才少夫人将公子的脸给打了,还带了一帮护卫冲过来了的事一并说了。
孙老夫人一听,吓了一跳,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怒道:“她竟敢打丈夫,她是哪门子的贵女,瞧着就是庄户家的泼妇。”
屋里的下人却是听着心惊胆颤,那可是丞相府中的贵女,一个不好,他们这些下人都有可能被发卖了。
就在这时,外头已经响起了脚步声,孙老夫人心头正气,却还是端着婆婆架子的,立即在主座上坐正。
宁府的护卫在院子外守着,宁彩婍带着两位嬷嬷和两位大丫鬟进来,这些下人都是宁府的家生子,陪伴着她长大,最是明白她的心意。
宁彩婍一入堂前,就见婆母穿着华贵的衣裳端坐在主座上,婆母脸上尽是岁月的风霜,可是身上的穿着却像个京城里的贵夫人,又因太过华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宁彩婍不得不在堂前行了一礼,丈夫不懂事,总归要长辈出来说说的。
宁彩婍随后在交椅中坐下,便说起丈夫所做的的荒唐事,那语气中带着委屈,孙夫人开头还警戒着她会出手伤人,可是听着听着,居然是要她来评理的。
孙老夫人暗自冷笑,坐直了身子,待宁氏说完,她才说道:“儿媳妇的确委屈了,只是你也知道,这世上就是这么一回事,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如今我儿不过是纳了一房妾室,儿媳妇就放宽心吧。”
宁彩婍原本还想着长辈总该明事理,毕竟能养出一个榜眼来,如今一听到孙老夫人这话,她呆住,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老夫人的意思是,叫我忍了不成?”
孙老夫人见儿媳妇似乎要发怒,心中不喜,嘴上却是说道:“你做为妻子,多一个姐妹帮你服侍夫君为何不可?”
“你是京城里的贵女,更应该大度才是,我是没读什么书,但是也知道一些常理,做正妻的就算是看着夫君不纳妾也得主动的为夫君将妾室送上,以表示自己的大度,我怎么了瞧着儿媳妇这一点儿容人之心都没有呢?”
宁彩婍目瞪口呆的看着主座上的老夫人,这一刻她算是明白了,丈夫敢纳妾,也是他母亲同意的,亏得她还想找长辈评理。
于是宁彩婍起身,大声说道:“婆母如此大度,儿媳妇做不到,再说真要纳妾也得我这个正妻同意,何况那妾室来历不明,竟然身边还带着三个奴仆,她这是将自己当贵女了还是将自己当正妻了?”
“夫君不过就是个八品芝麻小官,还养不起这么多的奴仆,出入这阵仗不是显摆就是招祸,莫不是还要学那王公贵族,出入奴仆成群不成?若有这本事,又何须从我这儿要了银子去养家。”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061章 宁氏要打死丈夫
第1061章 宁氏要打死丈夫
“还有我既然是当家主母,自然这孙府上下也得我掌家,从今个儿起,孙府上下奴仆不得超过十人,老夫人身边留一人,其他人不必了,至于那妾室,今日便发卖了,以后府中开支也得缩减。”
宁彩婍说完,孙老夫人已经气不打一处来,她的泼辣本性必露,指着儿媳妇怒道:“你算什么东西,我还没有死,这掌家权你别想得到,在我们老孙家的府中,你做好儿媳妇的本分就是,以后不仅我儿的俸禄得交给我管着,还有你的嫁妆以及所有庄子铺子的收入也得我管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