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为何?”
苏宛平反而更加疑惑起来,她来之前便思前想后的想个遍,她没有从认识的人中想到一个要对付她的,除非是苏大丫,可是苏大丫在梅岭县的名声坏透了,怎么可能指使县丞夫人与她们绝交,她还没有这个能耐吧。
莫氏还是不肯说,苏宛平却接着开口:“可是苏燕?”
莫氏摇头。
可是除了苏大丫外,还有谁能有这么大的恨意呢?她已经猜不出是谁了,可是她不甘心,是谁对她如此深的恨意。
莫氏看向两人身上朴素的衣裳,心头一酸,忍了忍还是没能忍住,想到傅氏的儿子,便提醒道:“你们傅家一定要小心阮知州。”
“啊?”
苏宛平听到反而更加奇怪,阮知州她见过面,是一个正派人,只是他可能早先便是忠于凤国的,而且先前还说动她弟弟投靠凤国,那是大家还不知道天下所归该是凤国。
所以阮知州又怎么可以会害他们傅家?
“夫人,阮知州此人绝不可能,我弟弟是季大儒的关门弟子,而季大儒与阮知州交好,这个中一定有误会。”
苏宛平很笃定。
莫氏反而疑惑起来,于是忍不住说道:“如果是误会,阮知州的亲笔信上还有官印,为何会私下里写给我夫君,他扬言不准我杜府帮你们傅家,不但不能帮,还需要绝交,必要时要打击你们傅家的生意。”
莫氏说得有板有眼的,苏宛平听了却是不可思议,她忍不住反驳道:“阮知州不是商人,她为何要打击我的生意,如果阮知州对我傅家有意见,那必定也是我弟弟,如此他应该交代大人打击他不能下考场才是。”
苏宛平一句话点醒了莫氏,莫氏呆了呆,想了想说道:“宛平说的对,此事透着蹊跷,可是那信的确是亲笔信也的确有印鉴,看来此事还有待我夫君去看证实一下。”
莫氏说到这儿,忽然松了口气,“我们都被绕了进去,没有宛平想得通透,此事我们一定会查的,绝不会放过任何人,若是此人敢冒充阮知州,甚至偷了知州大人的官印,想来此人必定被诛连九族。”
苏宛平点头,她也要揪出这幕后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与她无怨无仇的,为何要置她于死地,而且偷走官印,那可是大罪。
与莫氏一席话,解了莫氏的心结,在杜府呆到子夜时分,两人才悄悄地从后门出来回了文巷。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6章 赵知县回来了
第546章 赵知县回来了
进了傅家的院子,家中只有毛氏一人。接下来两日,母女两人也没有出门,就等着滕海与杜储的消息。
杜储最先从私岛上回来,余家的两位管事答应帮傅家说说好话,同时也将这一年发生的事说出来,想来余三当家看在往日的情份上,会卖傅家这么一个面子。
苏宛平心下一安,接着就看滕海从余城回来的情况了,然而六日过去了,滕海也没有从余城回来,却是苏义回来了,苏义带来了滕海的消息,这几日他在余城里却是连杜东家的面都没有见到,不只杜东家不见他,其他的分销商也绝不见他们,避他们如温神似的。
这倒是奇怪了,他们傅家也没有做什么啊,不做他们的分销商,大家伙摊开了的说。
滕海却还想在余城争取一下,苏宛平却是生了气,“这些分销商当年得了好处,便万般巴接着我,如今没了好处,却连见一面如此不爽快,瞧着也不必与这些人做生意了。”
苏宛平打算去一趟余城,苏义这一次拜见了师父,便是叫他回来跟家里人说说,再收拾好衣物接着去读书,并同意了他明年下考场一事,这是凤国新立开了恩科,他必须参加。
所以离着下考场不过一年多的时光,季大儒想让他在乡试中考上好成绩,给南边士子争气,尤其是这化外之地争光。
苏义听了师父一番教导,此时正是一腔抱负,回来收拾好衣物,以后再回来只能一个月一次了,而且还会来去匆匆的。
苏宛平听弟弟又要开始读书了,于是她说道:“不如咱们一家人都搬去余城吧,这一次我要重新做生意,便从首府余城开始,毕竟这一年多来,保昌郡受了重创,在这个小县城上,想来百姓也没有多少余钱来买我的东西。”
苏宛平的提议很快得到杜储的赞同,正好他们余城的柏青路有院子,那处院子比梅岭县的还要好,反正生意也没有了,他们就换一个地方,重新再来。
苏义一听也高兴坏了,他说道:“师父打算再次出山,陆续会置办学院,师父也要住回城里去,如此便隔着母亲和姐姐更近了,我便可以每日来回了。”
傅氏和苏宛平一听,高兴坏了,如今在他们身边的人不多,能陪伴在弟弟身边那自是更好的。
于是一家人便收拾起来。
不过第二日他们没走成,先前跟随喜客来的绣娘与管事们都自个儿跑了回来,大管事三人,许庆、孔艾、皮威,他们看着跟先前没有什么两样,当时傅家说让他们各自为生,他们离开了保昌郡,去了中原,天下大定,他们又回来了,他们还是要跟在傅家人身边,对苏宛平有种迷之相信,她一定能东山再起。
苏宛平很是感动,便让他们三人留下了,其他绣娘中少了三个,却是在那场饥荒中死了,这一次他们傅家要搬去余城去,他们也一并跟着去,倒是一时间人多了起来。
却也是这一日,梅岭县一直空置的知县府打开了,先前逃走的赵知县竟又完好无损的回来,入城的时候被百姓发现,百姓们围了过来,夹道欢迎,赵知县没想到那一日羞辱他游街,却反而得到了民心,这边关虽然贫穷偏僻,但是这儿的百姓却极为纯朴,赵知县也不知不觉生了感情。
与赵知县一同归来的便是田氏,田氏站在丈夫身边,看着热情的百姓,她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边关的小知县,差一点做到丢了性命的份上,再次归来,也是上头的意思,可是到了这儿,他们才觉得这是值得的,也不愧他们这么多年精心为了梅岭县。
傅氏一家收拾细软,听到外头敲锣打鼓的,杜储便出门去打探,回头告诉了他们这一桩喜事来,感觉似乎一切都恢复如从前,只是却有些物是人非。
傅氏这一日没能走脱,于是在县城里停留了三日,待一切安排好,他们才开始出发,苏宛平手里头没有多少银两,之后只买下了两辆牛车,没想三位管事自掏腰包,另购下三辆牛车,一共六辆牛车带着他们一伙人往余城去了。
此去余城两日,他们不觉得有半点辛苦,即使一路上吃的是又干又硬的粗面馒头,他们仍然很开心。
到了余城,滕海得到消息便守在城门处,看着先前跟随的三位大管事,以及那些绣娘们,他也傻了眼,很是高兴,拍了拍三位大管事的肩膀,说道:“想不到你们还会回来。”
“为何不回来,外头可没有苏东家这行商大计,跟着苏东家才让我们大开眼界。”
接着几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入了余城,便往柏青路的小院去。
那处院子是挺大的,当牛车走到柏青路时,两边笔直的老树很是显眼,众人都惊叹起来。
经过一条长长的安静地石板路,终于到了院门前,就见院门三扇,围墙高且威武。
门打开,只觉眼前一阔,入了门还能看到假山流水,朝这边往后看,能看到那高亭上的石桌石凳。
所有人看到这个院子都忍不住惊叹一声,只有滕海和杜储几人自是淡定。
苏宛平看着这个院子让她想起了隔壁之人,于是问滕海隔壁院的邻居可回来了,滕海却是摇头,说隔壁院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连着那些护卫都不见了,他先前好奇,架了梯子爬墙上瞧了一眼,对面院子里长了荒草,瞧着跟他们一样,好久没有人来住了。
这处院子分三进,有点大户人家的风范,又是地段最好的,还尤其的安静,也不像在文巷那样,周围的邻居那么多,有什么都会跑出来瞧着,他们隔着最近的邻居也只有隔壁那个,再要遇上邻居那得接着往前去,有点儿距离。
上次在这儿住了一个多月都没有看到前头的邻居,都不知人家是什么身份。
院里的确长了野草,一直无人打理,院子大,他们来的人也多,却也用了好几日的光景才恢复院子的生气。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7章 季府宴
第547章 季府宴
杜储这会儿露出满意的表情,并叫那些绣娘们,眼下没事,就将那后花园给整理出来,种下花来,此时正值春季,实在不行,可以上山弄些野花,能让院子看着生动一些。
说起吃食来,大家伙一起吃着粗面馒头,就着青菜汤,大家伙的居然没有一个人抱怨的,苏宛平当真有些不好意思。
如今余家的船队还没有到,也联系不上,而镖师去往平江府的也才出门,也来不及将叶家的银两拿回来,眼下他们正是困镜,得想法子弄钱才成了。
苏义每日从季府来回,季大儒知道傅氏一家都来了余城,便让苏义请傅家母女去季府吃饭。
他们初来乍道,也该去拜访一下季大儒的,虽然这是季大儒点名要的关门弟子,季大儒也是家大业大,并没有想着他们傅家送师礼,可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苏宛平和傅氏便做了一些肉干一同送去,眼下手中无银,连送礼都有些寒碜。
傅家母子三人赶着牛车到了季府,恐怕是所有拜访季大儒中最寒酸的交通工具。
三人从牛车上下来,跟着小管事往季府主院去,就见这城中的府邸比那郊区的季府要奢华的多,那假山流水与花园小径,一看就经人精心打理,府中的下人对傅家人极为的恭敬,穿的衣裳比他们的还要好。
走过那曲转的朱漆游廊,前头一阔,来到垂花门处,有两个婆子候在此处,看到傅家母女两人,便上前迎接,苏义在此止步,跟着那小管事换了个方向去了正堂。
此处乃主母正院,走过垂花门后便是石青小道,三五步便有下人随侍,瞧着模样才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才是大户人家。
傅氏和苏宛平一路进来,也不东张西望,却是小步跟着,到了正堂前的廊下,有嬷嬷开口传话,于是换了木屐进去。
堂前分三进,三进皆有门帘,此时门帘挽起,傅家母女也不往里张望,却在那荷叶托首的交椅中坐下,就见中间高几上放着一件天青缠枝莲钧窑花瓶,那色泽似有莹光一般,好看极了,苏宛平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听说钧窑器一件,价值万金,可是价值万金的宝瓶在此,里头不过插着几枝连翘与几枝贴梗海棠,连翘黄得似金子,贴梗海棠红得似火,所谓富贵也不过如此。
苏宛平的目光从那花瓶收回,就见内室走出来的正是季老夫人梁氏,她头发已经白了大半,面目慈祥,眉眼间的细纹便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笑的人,看到母女两人,梁氏便扬起唇角,染上了笑意。
“一路辛苦,快坐快坐。”
傅氏母女两人随之起来,却又接着坐下了。
“早就该将你们叫来的,只是这世道……”
梁氏没有往下说,却是邀两人移步餐厅吃饭。
这前后院有分开,傅家母女两人是女眷,自然是陪着梁氏吃了,而苏义却在前堂陪着季大儒吃,正好听说前头来了客人,也就让苏义学着应付了。
傅氏母女两人随着梁氏一同坐下,八仙桌前,各自坐着一张圆凳,有下人上前布菜,梁氏在贴身嬷嬷的服侍下净手,便看向傅家母女两人,温声问道:“梅岭县的百姓还好吧?”
梁氏瞧着年纪快六十了,精神头却挺好的,只是出远门却是不成,自然不曾去过梅岭县。
梅岭县是隔着吴越国最近的,想来受到的伤害也是最重的吧,战前便有过一场伤寒,死了不少人,如今经过这一次战乱,男丁是越发的少了。
于是苏宛平如实说了,梁氏听后很是唏嘘,“打仗便是苦了百姓,这边关百姓最是辛苦,有了战乱,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恐怕得好几年才缓得过来吧。”
苏宛平也是这么想,所以她没有在梅岭县做生意,却是将主力移到了余城来,余城是保昌郡首府,人最是多了,也大多有余钱的庄户。
傅家母女也相继净了手,便有丫鬟上前陪着,一但苏宛平的眼神移向哪儿,停留了几秒,那丫鬟便知她的眼神,很快就夹了一小碟菜端到她的近前,根本不用她说的,自然也不必她起身夹菜有失不妥的举动。
在大户家里吃饭自然规矩多,毕竟是当年的丞相夫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这样随和的与她们母女两人吃饭,恐怕也是第一次了。
然而苏宛平却发现傅氏根本不拘紧,甚至很快便适应,而且她发现傅氏很多姿式与手法极为优雅,与那种刻意学习的,比如苏宛平这样的完全不同,似乎她骨子里就已经融入了这些细微的动作。
再看梁氏的动作与傅氏的如出一辙,很自然很流畅,苏宛平一个现代人反而有点儿现丑了。
她从小到大就没有斯文的吃过饭,当然也吃过西餐,可是相较之下,那讲究算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优雅讲究。
这些布菜的丫鬟也是经过特别的训练,不管苏宛平如何,她们都能服侍到苏宛平满意,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恭敬却不卑微,温和却有恰如其分的疏离,不会让客人感觉到半丝不适。
苏宛平都忍不住想,将来等她有银子了,也弄些下人来。
她这么一想,于是看向那些丫鬟,就见身边的丫鬟微微一笑,便上前将苏宛平桌前的残余换下,苏宛平都忍不住想说谢谢。
这边梁氏跟傅氏却是聊了起来,苏宛平发现傅氏只要放开了,跟谁都能聊到一块去,傅氏很有亲和力,其实她知道很多东西,所有女子闺房里的东西,琴棋书画似乎都能聊。
苏宛平都忍不住听呆了,此时那梁氏聊的是京城里一位富户家的事,说那汴京城里一位未出阁的少女因为作画精功,成了宫里的画师,有一次为一位宫里的娘娘作画,因为画得太过真实而被娘娘拖下去仗打三十。
苏宛平听到这儿就知道,必定是那娘娘长相不美,哦,不,应该是长老了,这孩子不懂得灵活应付呢,这三十仗白挨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8章 向阮知州告状
第548章 向阮知州告状
然而梁氏却说那位少女却受不得如此之辱,事后一块白绫自尽了,可是这少女出身高,是世家贵女出身,自然得讨过说法,不得已,皇上将那娘娘打入了冷宫,此事方罢手。
傅氏听了唏嘘, 苏宛平听了却在内心补充,显然这个娘娘色衰爱弛,皇上不喜欢了呗,最后为了讨好底下的臣子,于是便顺势将她打入冷宫了。
苏宛平已经在脑中脑补一个争宠上位的贵妃故事,没想梁氏与傅氏又说到了别处去了,她到这会儿才发现自己吃了好多啊。
她每次往自己喜欢的看去一眼,那丫鬟就会细心的为她夹菜,不知不觉吃多了,她正要停下筷子,傅氏却忽然在桌下握了下她的手,苏宛平立即提起精神来,可是傅氏还与梁氏对视着,正说着话,一瞧很认真的样子,怎么她母亲还有这分神的能力,能注意到她。
所以傅氏这是要她别吃了还是接着吃?她纠结啊?这规矩咋这么多呢?要她一个现代人折腾死了。
苏宛平不放筷子,眼神儿也不敢随便瞥了,碗中有了吃的,一边听着梁氏的话,一边神游,偶尔吃上一筷子,看着认真听的样子,她还是可以有的。
虽说这时代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可是梁氏将傅氏当成了自个人,许是梁氏今日开心,便拉着傅氏说的话多了起来。
待饭吃完,苏宛平已经撑了,结果又送上插食,她们三人移步花厅,插食点心送上,香茶也送上了。
这一次轮到傅氏说起那乡间的趣事,不知不觉将梁氏给逗笑了,她发现她母亲还挺有说小故事的天分,什么小事到傅氏嘴中一说出来,就有趣味了。
苏宛平好无聊啊,又不能走,颇有一种陪长辈参加宴席,自个儿找不到同伴之感。
而此时梁氏与傅氏的话中提到了前头请的是阮知州后,苏宛平不淡定了,阮知州原来在季府内,岂不是送给她的好机会,她相信阮知州一定不会写下那些信,她要将这事告诉知州大人,有人能拿到他的官印,还能仿写他的字,想来是对他极为熟悉之人,如若这样一个人一直都在,那就不得安生了。
苏宛平找了个更衣的借口,便跟着那丫鬟往更衣室去,进了一处屋中,她推开窗户就出去了。
她直接往前堂走去,想来这会儿席宴也该散了,不知道阮知州会不会出来消食,季府的花园很大,大到她都要迷失了,正在东张西望之时,就见小道上先前领她去更衣的小丫鬟正寻了过来,她连忙转身往另一边小道上跑去。
一边跑一边回头,一不小心就被撞上了,苏宛平回头一看,这不正是一身儒雅的阮知州么?
阮文善四十上下,很有一股成熟的魅力,他理了理长袍,见是苏秀才的姐姐,连忙侧开几步。
苏宛平却是下意识的朝对方作揖,反将阮文善给逗笑了,他摆了摆手,“你本是娇娥,岂能作揖。”
苏宛平面色窘迫,她忘记了女子该怎么行礼,唉,不管了,便朝左右看了一眼,见前头有一个亭子,连忙恭敬的说道:“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阮文善有些疑惑的看着她,见她很是认真,便随她一同上了亭子。
这儿此时没有下人,也没有茶水招待,苏宛平有些尴尬,可是机会稍纵即逝,她得好好把握,于是开门见山的说道:“大人,我在梅岭县的生意受阻,连着知县夫人和县丞夫人都不理我,甚至劝我不能再在梅岭县做生意,此事着实古怪。”
“据我得知,是大人您写了密信给赵知县和杜县丞两人,所以他们才如此绝情的,以前我救过县丞夫人一命,原本我们两家交好,如今却形同陌路,我们傅家在梅岭县也呆不下去了。”
苏宛平面色诚恳,却是令阮知州大吃一惊,他面色疑重的问道:“我并没有写信给两人,何况我为何要对付你们傅家,如果我要对付你们傅家,何须写密信,直接对付便是。”
苏宛平一听,面上一喜,“我就说,大人怎么可能对付我们傅家,那一定是有人仿着大人的字迹写下的,而且听说那信上还有大人的官印呢。”
阮知州一听,脸色越发的不好,“当真有此事?”
“对,不只如此,还有城里的商户福来客栈的杜东家也是,收到了大人的密信,便将我在余城的商会给解散了,若不是我底下的管事苦守,挡了那杜东家的道,才知道此事的。”
说起来还是滕海问来的,杜东家看在苏秀才的面子上,如今又恢复了科举,连着季大儒都要出山办学院了,他岂能不做个顺手之情,只是余城的商户却是不敢再也苏宛平结交了。
阮知州一听,坐不住了,“此事一定要查,竟然有能拿走我的官印?”
于是阮知州便与苏宛平匆匆告辞,转身下了亭子,就往正堂去了,正好此时后院寻来的小丫鬟赶到,看到亭中赏景的某人,抹了一把汗,一脸的哀怨。
苏宛平从亭子里下来,跟着那丫鬟来到主院花厅,此时傅氏正焦急着苏宛平的失礼,她们也该回去了。
于是母女两人告别梁氏,临走前,梁氏交代傅氏,若是城中有席宴,便一并将傅氏带上,傅氏倒也没有拒绝,她想着女儿还得在城里做生意,到时多结识一些人,也好给女儿行方便,只是这样就有些借着季府威风的嫌疑。
然而梁氏却不容傅氏拒绝,反而说将来学院办成,想来苏义也得帮着忙的,难免也得与这些人结交,倒不如顺其自然了。
从季府出来,大门处就遇上了苏义,三人上了牛车,赶着牛车回了柏青路,回到院中,杜储几人都在,苏宛平叫上杜储和滕海一同进了堂前,便说起刚才在季府苏宛平遇上了阮知州的事来。
滕海正讨厌着余城的分销商户,在他们傅家最落泊的时候不伸出援手,当初却是想着巴结着他们,都没有几人是真心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9章 一桩奇事
第549章 一桩奇事
苏宛平倒是不以为意,本来就是因为利益才聚在一起,没有了好处给他们,他们不愿意再继续跟着她也正常,不过以后她若东山再起,自然也不会再用他们了。
便是阮知州的表现让几人心下一安,显然苏宛平猜对了,阮知州不是这样的人,有他出手,必能查出背后之人是谁吧。
苏宛平却在这一桩事上似乎想些什么,或许她哪日去一趟梅岭县,再与莫氏说说看,这送信之人是谁呢?莫氏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不可能不起疑心的,这些地方官员不管是换了当权人还是换了新知县,他们的地位都一直不倒,没有一点手段自是不可能。
这么呆在院中也不是个事儿,连着滕海和杜储都出门寻商机去了,苏宛平自是也不愿意呆在家中等着,她穿上男装,易了容,换成青年男子出了院门,便徒步在街头行走,看看这余城的商铺生意。
一路走来,倒与她想的不差,这些商铺的生意比梅岭县的好太多,与当初在城里所见,倒是差了点,却并不影响,还是有不少赚头的。
如今还能如此热闹,再次恢复兴旺的生意,那背后的东家想来也是有些权势的了,像苏宛平这样白手起家,又是寒门身份的,经受不得半点打击,转眼恢复原形,成了白丁。
1...145146147148149...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