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钱氏想起苏二河死的那日,赵氏指着大丫头说的那一番话,每每想起,她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大丫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或者她当真不是真正的大丫头了?
钱氏不敢再往下想,看向自己的女儿,“三丫,你在大丫身边时间最长,你可有发现异样?”
苏三丫摇头,她自是发现了异样,可是那又如何,眼下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苏大丫的身上,他们能不能回到汴京,能不能借着苏大丫的势头在汴京城里站稳脚跟,这才是她们眼下该担心的事儿。
于是苏三丫叫母亲不必再多问了,随即拉着母亲入帐篷里休息去了。
果然才半个月的光景,官道上就跑过去三位信使,很快有走商从临安府的方向跑过来,被苏大丫拦住,他们打听到了,临安府大乱,黄将军与那凤国太子对阵,受了重伤,如今昏迷不醒,大离朝中无人可用,只好再次撤都,这一次往南边跑,可是南边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吴越国。
想来过不了几日便能看到撤离的大离皇室,想到这儿,这些商人便怕了,这些撤离的皇家禁卫军可不仁慈,要是在半路遇上了走商,有可能就此没收了走商的所有身家,打仗不仅耗费银两,还极其耗粮食,使不得一路还会搜刮百姓的也说不定。
范氏母子听了后,信了苏大丫的话了,再也不敢往岭南去了,他们也不敢往临安府去了,这一次比苏大丫预料的还要凶险,所以他们就算要去汴京城,恐怕还未必能行。
苏大丫便想到寻一处山村里住下,等战事过去再另行商议。其实她的意思是想等大离撤走,成了凤国的地界,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京了。
那范氏母子一听,觉得有道理,便跟着苏家几人一同驶离官道,走上了山间小道。
在路上遇上了庄户,苏三丫细问下,原来在山里头有村庄,他们便将马车和牛车给卖了,换得了粮食和银子,接着便翻山越岭的入了山。
走了五六日的路,终于看到了先前庄户说的世外桃源,这一处当真是山青水秀良田多,百姓生活很是惬意,半点没有受战乱之苦。
大离若撤离,那也必定走官道,就算走山里头,也未必能走到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来,这儿很隐僻,倒是他们理想的住处。
赵氏和钱氏见了,心情大好,下了山进入村庄,几人费了银两在村里头买了院子住下,成了村庄里的外姓人,暂且便住下了。
然而所有人都觉得不错的事,苏三丫却忧心重重起来,这一次来村庄里住下不像苏大丫一向缜密的心思,她对这个陆公子似乎有所图,她绝不可能做无用功的。
而且她知道苏大丫醉心于王妃之位,又岂会半途而废,此时应该更加迫不急待想回京才是。
然而苏大丫却并没有给她半句解释,便这么住下了,与那范氏母子对门,上山采野菜,苏大丫都会与范氏走在一起,而那陆公子带来的四名护院却也是卷起裤脚下了地,瞧着样子他们这是要长处?
就这样一住便是两个月,苏三丫开始着急起来,再这样下去,便是年底前都要赶不到汴京了,而他们住在这世外桃源,与外头隔绝了,什么消息都传不进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39章 平静的私岛
第539章 平静的私岛
这一日,苏三丫使了二两银子,叫陆家其中的一个护卫出一趟山村,去外头打探一下,想知道外头的情况。
那护卫会功夫,此时正缺着银子,到了这村庄里什么都得花银子买的,于是他收下银子,便出去打探了,约摸着一日的来回。
半夜那护卫归来,便来到苏三丫的窗户下,将白日打探到的说了,原来外头早已经打了起来,大离撤走,燕北军过了大散关占领了临安府,接着一路往南打,恐怕大离气数尽了。
接下来的仗怎么打,苏三丫可没有兴趣,她现在知道的是这一处已经是凤国的领土,他们要去汴京也不出奇了。
苏三丫开始焦急起来,第二日便跟苏大丫摊开了说,问她是不是喜欢上那陆公子了,成日与对方走得这么近,他们可还打算去往汴京?
苏大丫却是神色不明,她没有直接回答苏三丫的话,却只说道:“三丫,再给我两个月的时光,两个月后,百姓安稳了,战事也远离了,咱们立即就走,也不必告诉范家人。”
苏三丫有些看不懂苏大丫此刻的表情,似乎有痛苦有犹豫,却又变得很坚定,这个陆公子明明是第一次相见,为何苏大丫给苏三丫的感觉却是老熟人一般,她对这个陆公子的感情有些不一样,若说喜欢又有些说不上,若说不喜欢又为何与此人如此亲近。
而且陆家瞧着就是个小商户,这些护卫也是陆公子从岭南带来的,在黑市买的游侠,想来陆公子在岭南开食铺的时候的确赚了些银子,可是却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也用不着苏大丫费如此心思巴接吧。
可是此时苏大丫已经说得如此诚恳了,苏三丫也不好再逼迫,外头战事刚过去,正是不太平的时候,或许再等两个月也是好的,那就两个月后再走吧。
……
安定二十年夏末,离国被吴越国与凤国两面夹攻遭灭,随即迎来两国相争之局面,岭南成了兵争之地,原本化外之地并不富饶的岭南却成了香饽饽。
岭南百姓开始四处逃离家乡,吴越国国小百姓少,便开始在岭南肆意抓走壮丁做先锋,死伤无数,路边饿死者有之,逃命者有之,海运全部停滞,广州海夷道码头不再有半个商人出现。
直到第二年开春,凤国将吴越国赶回老巢,而领兵打仗收复岭南的大将正是曾经守护岭南的黄尧将军。
吴越国太子受重创,中伏击,昏睡了半个月,便被将士抬了回去,从此吴越国的吴家开始走向没落,李家崛起。
凤国统一中原,收复失地,号召百姓返回原藉,减免税赋,百姓终于有了片刻的安宁。
凤国年号为永嘉,永嘉三年春,皇上大赦天下,所有罪人,轻罪者可重回官位,重罪者释放返回原藉,而梅岭县甜水镇外的罪人村终于迎来了新政,所有的罪人全部离开罪人村,而罪人村的官盐场,开始招募百姓前去做工,以服徭役为由,分批进入罪人村帮工,此地再也不叫罪人村,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官盐场。
也正因为凤国的二皇子曾流放过岭南,以至于撤了这处罪人村后,从此凤国需要流放的罪人,多以西北边缰蛮荒之地,不再是南方。
凤国永嘉三年春,皇上复设科举之制,并设恩科,于永嘉四年秋为南北中三方才子乡试之年,一时间全国又升起了科举考试的热情。
也不知为何,原本不受重视的化外之地岭南,皇上竟亲自召俞学政入京,对岭南的读书郎实为看重,并将所有贫困县不曾设县学的全部设立起来,对于寒门学子皆以补助倡导。
同时皇上撤恩荫入士一途,所有入士子弟皆经科举考试而出士,此政在贵胄圈中一石惊起千层浪,遭不少人反对,而新帝雷厉风行,不做任何协妥,同时出言“律为先,情为次。重民意,农桑为主,商为辅”之政。
商贸的发展是很快的,但因为皇上的这一番话,商人的地位仍然低下,不如庄户高,好在没有因为是商户而不能参加科举,家中子弟仍然能下考场。
但显然新帝要的不是贵胄的子承父业,他要的是有实实在在之才能的学子,可以出身寒门也可以出身富胄,全凭各自的本事。
新政中税赋得以减免一年做为百姓安居重建家园的时间,随后的新政中也不过是恢复了两税,重拾当年繁华。
这些好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自然这些消息也被杜储给打听来了。
傅氏一家人在这个岛上住了一年半,外头的世间乱了一年半,他们却安生了一年半。杜储听到不少传言,但都他们不曾亲眼所见,而他们一行人的生活,却是很平静。
每日早上,镖师们下海打鱼,苏宛平会寻一处僻静之地来一个晨游,在岛上她没事做,除了练习游泳便是练功了,自上次逃命的艰辛后,她对游泳很有执念,在这个时代多坚持一样技能可能都将是她以后的保命手段。
苏宛平的功夫进步很快,她也学会了轻功,却不及弟弟厉害,至少她勉强能跑路吧。
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学会了轻功是一项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解释不了为何经过杜储提点,又有所谓的心法相辅,她还当真练成了轻功,当年她可不想学的,便是时烨教她,她也不愿意,害怕自己掉下来。
苏宛平每日晨游两里地一个来回,便会换上衣裳,以轻功飞上竹屋,竹屋前傅氏正在做衣裳,如今整个岛上几人的衣裳基本都是傅氏做,手法好,穿在身上也舒服,他们都快要不想离开这座私岛了。
杜储归来,将渔船藏入树林子里,左右手提着酒坛,一脸高兴的往竹屋来了。
苏宛平站得高看得远,看到杜储那高兴的模样,许是在外头打听了好消息。
这一年多以来,余家船队一次都不曾来过私岛,于是余家的管事也就跟他们一起住着,吃吃喝喝,也是逍遥。
杜储来到竹屋前,扬手便将手中的酒坛给苏宛平扔来,苏宛平一个回旋,顺手就接住酒坛,借着那回旋的平衡力,很快站稳了下盘。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0章 亲情可贵
第540章 亲情可贵
“今晚吃好的,苏东家做几道好菜去,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
杜府语气开心,眉眼上尽是笑意。
“好嘞。”
苏宛平转身入了厨房。
杜储却来到傅氏和毛氏的身边,从怀里拿出纸包着的糕点,那可是他在城里买来的,听说这糕点铺子很是出名,连着城里的富户都得派下人去排队购买呢。
傅氏接过糕点道了谢,便捏了一块给毛氏尝。
每次杜储从外头回来,都会给傅氏和毛氏带些吃的用的,很是细心,苏宛平瞧着他这献殷勤的模样,她便故意说杜储向毛氏献的殷勤,杜储一听,就气极败坏,他向谁献的殷勤她不知道么?明知故问。
苏宛平进入厨房不久,厨房里便传出香味来,杜储搬来一张竹板凳坐不远处的扶拦处,眼神朝傅氏看去一眼,有些小心翼翼,只怪这一年以来傅氏一点也不知他的小心思,到了这个年纪,他也有些害怕遭人拒绝,还是将心中那点小心思藏在心底吧。
杜储闻着厨房的味儿,心情好极了,今日这桩好事,想来傅氏也会很开心吧。
饭菜做好,苏宛平从厨房出来,就看到杜储那呆呆愣愣的眼神,再看她母亲,却完全是无知无觉,她忽然都不知道怎么说了,长辈的事,她还是别插手了。
苏宛平来到竹屋东面,双手叉腰,大喊一声,“全都给我回来吃饭,今天做了红烧肉,先到先吃,后来者没份了啊。”
声音传得远,沙滩上刚上岸的青衣和白衣一脸的郁闷,青衣说道:“今日苏东家弄了红烧肉,是不是杜老头回来了?”
白衣双眸一亮,“若是杜老头回来了,那指不定带来了酒。”
两人也不将那渔船藏起来了,而是直接提着刚打回来的鱼,用上了轻功飞奔而来。
苏宛平站在竹屋前,就看着这些家伙一听到红烧肉便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卯足了劲过来抢吃的,她就有些无语,这岛上只有鱼吃,那些肉还是杜储去城里的时候买回来的。
高文高武从另一边过来,各人肩头扛着一棵树,这是砍柴归来?也太毛燥了些,怎么将树都扛回来了?
这边苏义青衣长袍从林间飞来,头发一丝不乱,一看就是个翩翩美少年的样子,看到姐姐,问道:“九爷可有买酒?”
苏宛平瞪了他一眼,“老弟,你才多大,你学他们喝酒?”
苏义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说道:“姐,我今年十八岁了,怎么就不能喝酒了,”
苏宛平一听,有些郁闷的说道:“十八岁也小啊,二十才及弱冠,你到二十岁再喝酒。”
苏义很难过,为什么姐姐总将他当孩子,为什么他在母亲和姐姐面前永远长不大,可是他明明长大了,他已经高出她们两个头了,她们没有看到么?
苏宛平顺手为弟弟整了整衣襟,说道:“小孩子还是少喝些酒,别把脑子喝坏了。”
苏义无奈的在内心翻白眼,想着那酒又要被白衣和青衣抢走,他就不说话了。
“姐姐知道你们都爱吃红烧肉,这不做了整整一木盆,够你们吃的,我说快者有,慢者无,你还当真了,别急,姐给你留着的呢。”
苏宛平很满意,自己做的红烧肉始终是他们最受欢迎的菜,不过想到这儿她难免会想起时烨与华应卫成抢吃红烧肉的场景,心头便一酸。
苏义是一个很细致的男孩子,看到姐姐那皱起的眉头,便知她又触动了往事,于是伸手捏了捏姐姐的脸,“姐姐似乎长胖了呢。”
苏宛平被他捏痛了,再听到这话气个半死,连忙拍下他的手,气极败坏的说道:“我胖了么?胖了么?我已经有马甲线了,我每天游泳又练功,我现在的身材简直好看的能去当模特了。”
苏义没听懂,但他姐姐总喜欢说一些古怪的话,早已经习惯了,此时瞧着她生了气,便笑道:“那我掂量一下,是不是重了。”
很快苏义抓住苏宛平的衣襟提了起来,提了提,还当真像在掂量孩子似的,接着很满意的说道:“倒是没重,看来是我看走眼了。”
“苏义。”
苏宛平已经气得不轻了,悔不当初啊,悔不当初啊,在弟弟比自己矮的时候就该欺负一下他的,现在好了,他已经长得高了她两个头,她已经完全失去姐姐的威信了。
所以说欺负弟弟要乘早,不然就亏了。
苏义将苏宛平放下,苏宛平提着裙子就朝他追杀过去,苏义却是笑了,长手长腿的,三两步就冲傅氏身后,苏宛平在傅氏身前追,两人围着傅氏转了好几圈,傅氏已经头痛起来,“你们这两孩子,寻我开心,我被你们晃得头晕。”
“娘,弟弟欺负我。”
苏宛平一脸的委屈,苏义却是大笑。
傅氏无奈的看着儿子,“你比你姐长得高,你别欺负她。”
“娘,我知道的,我是逗姐姐玩的。”
“苏义,你逗我玩,很好玩吧?”
苏宛平故做生气,苏义瞧她样子,真以为她生气了,脸上呆了呆,于是从傅氏身后过来,见苏宛平叉着腰生闷气,虽说姐姐老说他占着身高欺负她,这一点他承认,就是小的时候吧,姐姐在心头的地位像父亲一样的严厉,但却有着母亲一样的温柔,他从小缺少父爱,对母亲和姐姐的亲情那是极为珍惜的。
这些年看着姐姐一路走来不容易,他不容许任何人伤害姐姐,像时烨这样的白眼狼,他是不屑的,他想着等他将来出人头地,一定会带着姐姐走到时烨面前,告诉他,不要他们时家的富贵,他们傅家一样能得到富贵,所以苏义这一年以来很是努力用功,从不懈怠半分。
苏义不由得弯了身,“姐,我错了,我下次不逗你了。”
苏宛平正等着他弯腰呢,这一下跟她齐平了,于是扬起唇角,伸手便一掌朝他脑袋瓜子招呼过来,然后跑厨房去了。
苏义站在那儿呆了呆,心想着把她气成这样了,就这样轻轻打一下,也太心软了些。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541章 看到了时烨
第541章 看到了时烨
苏宛平将红烧肉端上桌,又有各式海味,虾和鱼那真是一年四季不缺,他们早已经吃腻了。
苏宛平正准备劝他们慢点吃红烧肉呢,哪知座前众位男子却是抢着两坛酒不放,给谁倒多少还得定量,不然就觉得不公平了,杜储端着酒杯放在酒坛下,见所有人的视线都看着他,他只好小心翼翼的倒酒,一边倒一边说道:“我这人最是公平,绝无二心,你们放心放心。”
“嗤”的一声笑,他们才不相信。
苏宛平却是呆了呆,合着他们不是为了她的红烧肉匆匆跑过来的,而是为了杜储的美酒而来,所以他们都注意到杜储今个儿上了山?
苏宛平无奈的坐在桌前,见杜储将酒杯倒满了,苏宛平一手夺下酒坛,说道:“好了,这酒是我的了,我也尝尝这酒有如此美味么?”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她,瞧着模样桌前要干架了,杜储无奈道:“再给一点成不成?你初次喝酒,怕你受不住,这可是烈酒。”
“烈酒吗?有多烈,你们也实在小看我了。”
苏宛平对着酒坛就喝了一口,只觉得香醇入口,还是甜的,这么好的酒,难怪他们抢着喝,话说苏宛平也喜欢,这可是梅岭县出了名的桃花酿。
“桃花酿,我也要喝,好了,就这么说定了,再说我已经直接用酒坛喝了,我看谁还敢喝。”
苏宛平笑看着桌前几人。
“唉,你耍赖。”
所有人都一脸的无奈,只好认栽。
苏宛平却是不管他们,她接着喝,苏义的眼神意味不明的看着姐姐,也没有阻拦,傅氏却有些看不下去,一个妇人家的,怎么还跟男人抢酒喝,成何体统。
傅氏正要上前阻止,苏义却是拉住她,“让姐姐醉一回吧,这一年来,她并不痛快。”
傅氏一听,也想到了什么,于是便不再相劝了。
苏宛平一口菜也没有吃,喝了几口酒,她便提着坛子走出屋去,屋里众人也没有说什么,连着杜储都保持沉默。
苏宛平来到一处山洞前,她坐在洞口慢慢地喝着酒,看着洞前的风景,她靠着石壁,闭了闭眼睛,眼泪就流了下来。
酒有没有喝完她不知道,但是她喝着喝着似乎看到了时烨,这个山洞便是先前她跟时烨每次来拿货时候的休息之所,也是他们后来的藏粮之地。
这儿如此的熟悉,改变哪儿她也不愿意改变这儿,每隔一段时间她便在这儿坐坐,便是从来没有梦到过时烨,如今她却亲眼看到了时烨,她有些疑惑。
“时烨,你怎么回来了?”
苏宛平放下酒坛,时烨却看着她一脸的痛心,蹲身将她抱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喝了这么多的酒。”
苏宛平却是笑了,“我怎么就不能喝酒了,不喝酒我怎么能看到你呢。”
然而她被时烨抱了起来,接着抵足一点,飞身入了竹屋,很快将她抱入内室放于床上。
苏宛平抓住时烨的手,她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哭求着叫他千万别走,可是还是抵挡不住自己的困意,苏宛平沉睡了过去。
傅氏从外室进来,看向守在床边的儿子,傅氏叹了口气,“你姐姐这一年来总是失眠,我有好几次瞧见她哭了。”
“娘,我知道,时烨这个狼心狗肺的,来日我若在朝堂上见到了他,必与他势不量力。”
傅氏一听连忙制止,“义儿,你怎么这样说,你姐会更加的难过,时家平了反,得了富贵,那也是人家的选择,你难道还非得他留在梅岭县做一个上门女婿不成?义儿啊,咱们是寒门出身,不能与这些世家子弟相比的,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以前的事就如过往云烟,不要再去想了。”
“不,娘,我咽不下这一口气,时烨不磊落,他要走可以,能不能与我姐将话说清楚,哪怕是说得绝情一点也好,可是他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当我们傅家是什么人了?是他们落脚的客栈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养条狗也不是这么没有情义的。”
苏义面色一冷,眉间戾气顿显,傅氏看着儿子这样,也不好再劝,此事只能慢慢劝,眼下瞧着儿子已经怨极,一时间解不开心结。
“你好好陪陪你姐姐吧,难得她睡得这么安稳。”
傅氏看着女儿的手还紧紧地抓住儿子的,傅氏也想到了什么,于是转身出了屋。
苏义坐在床边单手看书,便这样陪了苏宛平一夜。
这一夜,苏宛平睡得很踏实,连着早上醒来第一句话都是甜甜的喊了一声“时烨”,可是看到自己握住的是弟弟的手时,她呆了呆。
她试探的开口,“昨夜……昨夜时烨可曾回来?”
苏义却是毫不留情的摇头,接着说道:“姐,昨天我由着你喝酒,我由着你去思念他,但是也仅在昨夜,以后我不准你再想他,你以后也不准再去那个山洞,咱们重新开始,他给不了你的荣华富贵,弟弟在这儿向姐姐保证,有朝一日,待我出人头地,我一定将这些加倍的送给姐姐,我们傅家虽是寒门出身,但是我们也不需要别人的施舍,我们自己可以自立自强,绝不依赖着谁。”
苏义面色刚毅,神色坚定,苏宛呆呆地看着他,心头如一记重锤,原来时烨并没有回来,一切都是她的空想,弟弟说的对啊,自立自强,自己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却并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还不如弟弟看得通透。
苏宛平听了弟弟这一番话,沉默下来。
苏义却是将一本《周易》交到苏宛平的手中,“姐,你若没事,或者你若是想起了他,你便看这本书,这本书是裘叔留给我的,以后就交给姐保管了,这本书里头内容极多,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为姐姐排忧。”
苏宛平看着手中的书,想起了裘叔,她只好点了点头,看来她以为平素做得很隐密,一个人静静地思念,却还是影响到了家里人的心情,是她没有顾及到家人的感受。
“弟,我知道了,你一夜没睡,快回去睡吧,以后我听你的,不想了。”
苏义听姐姐这么一说,眉间展开,终于有了暖意。



1...143144145146147...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