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时凌听了下人这话,面上一喜,心里高兴的不行,相效于捐款得了善名一举,都不及他有了后的喜意,于是时凌一个着急,便头也没回的出了小院,跟着丁家下人回去了。
苏大丫从屋里追出来一看,只看到了时凌一个背影,而苏三丫却呆呆地站在门口,不知所措。
苏大丫面色有些苍白,这一次她费尽了心思留住时凌,千方百计给时凌博得虚名,虽然过不了多久时凌也不再在乎这梅岭县的虚名,可是为了这短短几个月的事,她还是愿意让时凌高兴的。
如今小院空空落落,苏三丫回过神来时,就看到苏大丫面色阴沉的可怕,她站在堂屋门口,眼神还看着院外,苏三丫连忙将大门关上,回身上前安慰,正要说上两句。
苏大丫便幽冷的开口,“丁茹怀上子嗣一定是假的。”
苏三丫一听,一脸惊讶的看着她,“为什么?”
苏大丫却是仰头大笑,“时凌不会有后。”
啊?
苏三丫一脸的震惊,可是看到苏大丫的神情却又摸不准了,她说的可是真的?
苏三丫在苏大丫身边遇到或者听到不少匪夷所思的事,她一直想不清,为何苏大丫会知道这么多,如今她又听到了一桩事,便是时夫子不会有后?时夫子为什么不会有后?
但是苏大丫不再解释,她默默地转身回屋,语气淡淡的开口,“去吧,把早饭端来,我吃得饱饱的去捐款,这名声还是要为时凌攒下的,虽然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我得让他知道我对他的好。”
苏三丫心头震惊,面上不敢流露,她赶紧出了堂屋去了厨房。
厨房里二伯娘赵秋红刚做了一桌子小菜,又弄了两大碗骨头汤面出来,看到苏三丫,便道:“时夫子最爱喝骨头汤,三丫来了正好,快些端进去,免得凉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13章 刺杀苏大丫
第413章 刺杀苏大丫
苏三丫一听,心情有些不好,说道:“时夫子已经回去了,眼下只有大丫在,就端一碗去吧。”
赵秋红一听,立即从灶火前起身,“为什么?我家大丫为时夫子做了这么多的事,捐了这么多的银子,他竟然大清早的就离开了,凭什么?”
赵秋红毕竟是个村妇,生起气来便不管不顾,不成,她得去丁家院里闹去,她家女儿为了时夫子费尽了心思,可是丁家人又做了什么,她不准时夫子离开,这个女婿是他们苏家的上门女婿,是他们苏家的人才是。
赵秋红见苏三丫端着面碗进了堂屋,她便解了围裙,也顾不上换身衣裳,就这样一身油烟味的出了小院的门,直接往丁家院里去了。
苏大丫坐在堂前吃面喝汤,面上一片宁静,苏三丫倒是看不出她的情绪来。
而此时的赵秋红手里头有了银子,雇了辆马车就往丁家院去,很快到了院前,她下了车便上前敲门。
一边敲门一边骂,“杀千刀的丁家,快将时夫子交出来,不就是个小夫人,敢跟大夫人斗,要不要点脸。”
赵秋红脸红脖子粗,声气也大,闹得左邻右舍都忍不住开门朝这边看来了。
而院里丁家下人听到声音也开了门,一看到门外叉着腰大骂的赵秋红,心下一惊,连忙要关大院的门,没想赵秋红已经伸进来一只脚,那门防一个使劲,便将赵秋红的脚给伤着了。
赵秋红痛得眼眶一红,二话不说便在院却坐下,坐在了地上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骂,骂丁家是个小夫人出身,却欺负到了主母的头上,又说丁家下人欺负她,伤了她。
吵得不得安宁,被院里的时父听到,他立即带着下人出门,看到地上哭闹不堪的赵氏,他面色极为的难看。
时家在京城以前是大世家,还当真讨厌这种就地撒泼的村妇,没想到他们时家却惹到了一个这样的存在,可是左邻右舍都看过来了,再任由赵氏在此哭闹,想来这周围的人必将传来风言风语。
于是时父叫了丁家下人将赵氏强行抬进院里,往抱夏里一放,留下两人守在抱夏前,时父却离开了。
赵秋红原本以为看到了亲家,还能讨个公道,哪知自己被对方的人看住,连与亲家说一句话都不成,凭什么?明明是苏家的上门女婿,如今倒是瞪鼻子上眼了。
赵秋红又哭又闹,可是进入了抱夏,不会引来外头的人围观,也招引不到女婿,赵秋红感觉一拳打在棉花里,又气又无奈。
而在此时,有管家偷偷地禀报丁茹,那大夫人的母亲来院里闹事,问她该怎么安置了。
丁茹正在气头,一听到此话,面上一喜,阴侧侧的说道:“弄死她,丢乱葬岗,在梅岭县还没有我丁家不敢做的事。”
丁茹说这话的时候,眉眼幽冷,听得人心惊胆颤。
那管家也作惯了这些事的,不就一个村妇,丁家还当真没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带着下人便往抱夏去了。
而这边苏家小院里,苏三丫才进厨房,她就发现厨房里没有了赵氏的身影,于是苏三丫焦急的在院里四下里寻找,还是没能看到半个身影,苏三丫似想到了什么,着急了,三两步便进了堂屋,告诉了苏大丫。
苏大丫一听母亲不见了,她也跟苏三丫想的一样,必定是去丁家小院闹事去了,思及此,苏大丫心头一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连忙起身,叫来车夫,带上了护卫,匆匆往丁家小院去。
一路上苏三丫催促着车夫,而苏大丫却坐在马车中一言不发,她面色铁青,一看就知道心情一点都不好。
丁家在梅岭县有权有势,一但做点什么,便是苏大丫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可是他们的马车才上大街,还没有到丁家院子,迎面便遇上了黑衣刺客。
大白日的又在这大街之上,这些人竟然没有半点惧意,一曾出现,便剑指马车中人。
车夫抬头,立即拉住了缰绳,忽然跃起,与黑衣人交上了手,很快跟随而来的护卫也交了上手。
这些护卫可是在黑市购下的游侠,有苏大丫费了重金养着,自然不是普通的刺客能对付得住的。
没过几招,这些刺客便落了下风,哪知左右街头的屋顶上又出现数条身影,见到先前的刺客已经将这些护卫引开,他们便直接朝马车内的人杀将过来。
苏三丫见到,吓得缩成了一团,苏大丫却是静静地坐着,一脸的平静。
只是苏大丫的手却下意识的捂向了胸口,苏大丫忽然有些疑惑起来,莫非上次刺杀的事也是这些人干的?
想到自己差一点死在了对方的手中,如今她获救,对方又派杀手,她非要弄清楚不可,于是传令下去,“暗卫何在,活捉了他们,问清楚是谁派来的。”
随着她一声令下,五名暗卫凭空出现,那些刺客正想着能一刀结果了马车中的人,毕竟马车中的那人不过就是个乡野村妇而已。
然而凭空出现的暗卫却是身手极为了得,接下了刺客的的招势后便穷追不舍,这些刺客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这些刺客落了下风,随之人群里响起哨音,刺客准备撤退,没想到苏大丫的护卫功夫太过厉害,最后捉住了三人,其他人受了重伤逃了。
外头的打斗声平静了,街头两边的铺面全部关住,有街坊在窗户边朝外头看,见不再打杀,心头一松,想到这段时间因为那些难民的事,整个梅岭县的冶安都变得极差,想来这一次多半又是难民所为了。
此时苏大丫从马车中出来,看到眼前跪下的三名刺客,她面色幽冷的问道:“丁家给了你们多少银子?他们能给我的,我也能给,黑市的游侠,莫不是认识不了我苏大丫?”
那三人一听,暗自心惊,对方是怎么知道是丁家出钱买命的?但他们有基本的原则,就算是死也不能透露东家半分。
三人不曾动容,苏大丫却面色淡淡,刚才她只不过想要诈他们一下,没想到三人受过训练,不是三言两语能问得出来的。
于是苏大丫下了马车,来到几人身边,从怀里拿出一块令牌,在三人面前亮了亮,只见上面是狼图腾。
那三人一看,面色一白,忍不住问道:“你是狼主的人?”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14章 赵氏被打
第414章 赵氏被打
苏大丫面色冷淡,语气严厉,“今日当你们不知者无罪,的确,我是狼主座下的,狼主可曾交代你们在梅岭县要护我周全?”
三人默声,显然有这一项,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丁家所指的村妇便是这位了。
苏大丫见状,就知道他们的意思了,于是她再次问道:“说说看,是谁要花钱买下我的命?是傅家还是丁家?”
三人一听,也不敢再瞒着了,这可是狼主要护住的人,刚才他们下了杀手,随后又瞒了此事,想来对方只要在狼主面前说上一句,他们便死无葬身之地了。
三人便如实说了,正是丁夫人带着大笔银子去黑市买下她的命,但对方不曾透露她的身份,只给了一张画相,还说她只是一个庄户农女,原本以为不过是杀个农女,没想到却是来杀她的。
苏大丫一听,合了心中的猜测,所以上一次派人来刺杀她、刺伤了她的胸口的人也正是丁家派来的了?
苏大丫却反而叫人将三人放了,并告诫他们将此事告知黑市里的管事,她苏大丫可是狼主身边的红人,若是下一次还将她的画相弄错,派人再来刺杀于她,想来她也会将所有的事告诉狼主的。
那三人一脸的感激的行了礼才离去。
街头空落落的,苏大丫却是再一次进了马车,匆匆往丁家院子去。
而此时的丁家院里,那管事的带着两位下人赶到抱夏前,看到抱夏里坐着的赵秋红,立即叫下人上前将她拖出来。
很快赵秋红被人赌了嘴,按倒在地上五花大绑。
此时赵秋红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可是丁家的下人看她的眼神就恨不能弄死她,当真把赵秋红给吓住了。
这丁家的人怎么与村里头的人不同,打打杀杀都不出声的,上前就将她按倒,可怕极了。
那管家的看着地上一脸惊恐的赵氏,冷笑道:“你敢上门惹上丁家,当真不想活了,你以为还在村里头呢?愚昧的村妇,给我狠狠地打,让她长点记性。”
赵秋红此时不能动弹,嘴也不能言,可是对方的人却将她按着,两巴掌扇来,打得赵秋红晕头转向的,一时间她后悔不已,她家大丫到底招惹到了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人家岂是他们苏家对付得住的。
甩了巴掌还不过瘾,接着又开始棍子上身,打得赵秋红吐了血。
那边施刑的下人暂且停住,赵秋红却爬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心头十分后悔,是她错了,不该过来的。
那管事的蹲身,抓住赵秋红的头发往上一扯,原本有些昏沉的赵秋红又清明了,她一脸恐惧的盯着管事,而管事却笑道:“怎么样,敢欺负到我丁家人的身上,就做好要赴死的准备。”
赵秋红拼命的摇头,她不想死,她跟在大丫身边还想享福呢?她抛家弃子,她只要女儿,就想过好日子,好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她舍不得死。
那管事的见状,冷笑道:“早知今日.你何必当初,今日必定是你的死期 ,谁叫你惹到了丁家,也不去打听打听,丁家在梅岭县那可是大世家。”
那管事的起身,叫人接着打,再打几仗,人怕是真的要没了。
又是两仗落下,赵秋红只觉着头冒金星,先前的痛楚转眼似乎感觉不到了,她的眼前一片茫然,却在这片茫然中她竟然回光返照的看到了她心心挂念的女儿大丫。
大丫来了,大丫来救她了。
苏大丫的人直接闯入丁家院子,那丁家院里的护院都不是她的对手,很快苏大丫打了进来,一路通行无阻的到了抱夏前,一进来就看到了赵氏半死不活的倒在地上,而施刑的丁家下人还来不及反应,苏大丫便一声令下,“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那些护卫只听苏大丫的,二话不说便将丁家院里的管家以及一众施刑的下人全部就地解决了,抱夏前全是血腥味儿。
赵秋红被苏大丫姐妹扶起来,赵秋红存着最后一丝理智,伸手握住女儿的手,想要说点什么,却是无力出声,最后晕厥了过去。
这边丁茹带着护院赶了过来,与其同时一起过来的还有时凌。
当时凌看到一脸凶狠的苏大丫,以及她身边的护卫时,他面色大变,冷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不是去施粥了么?”
苏大丫听到这话,心中一凉,她一双美眸看向时凌,一脸难过的说道:“我娘听到夫君离开,她便想着来丁家来请你回去,哪知到了丁家,却被丁家的下人捉住,差一点乱棍打死,若不是我来得及时,我娘怕是没命了吧。”
苏大丫的话引起时凌的注意,他面色幽冷的朝两人扶着的人看去,已经鼻青脸肿的人细看之下还当真是岳母赵氏,时凌的脸色大变,他立即看向身边的丁氏。
丁氏见大势已去,心中暗恨,却还是装着腹部不舒服,倒时凌的怀中,时凌见状,吓了一跳,立即叫下人去请大夫,他便将丁茹打横抱起,看向对面的苏大丫,说道:“岳母一事我一定会问个清楚,你们先扶岳母回去休养,要用到钱的地方尽管叫下人过来取便是。”
时凌一脸歉意的看向苏大丫,接着抱着丁茹离开了。
苏大丫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时凌匆匆离去的背影,“不是这样的,前一世的时凌重情重义,敬重苏二丫和傅氏,怎么这一世他却变了?他却变得如此不通情理,竟为了一个平妻,连她这个正夫人都不管不顾了?”
“他这是要宠妾灭妻么?”
苏大丫心情很复杂,可是看到奄奄一息的母亲,只好赶紧将人带回去好好看伤。
赵秋红的伤不轻,大夫来了,下了药,恐怕不躺上十天半月的无法下地。
赵秋红一醒来便抓住了苏大丫的手,向她说着在丁家的遭遇,然而苏大丫却面色淡淡,一脸警告的看着床上的赵氏,说道:“谁让你去出头的?你又有什么能耐,除了被人打上一顿后,你还能管到什么事儿?”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15章 邵教谕拜访
第415章 邵教谕拜访
赵秋红一听,面色惨白,不敢再开口,苏大丫却叫苏三丫好好照看,她也该去街头施粥了,要博得美名,这每日施粥的事不能断。
苏大丫一走,赵秋红就哭了,苏三丫连忙安慰。
此事倒是不曾传开,只是粥棚前只有了苏大丫,不再出现时夫子,他们的名声却是越发大了,这些难民可以不知道梅岭县的父母官是谁,但绝不可能不知道这梅岭县最乐善好施的时夫子夫妻。
随着知县夫人田氏的帮衬,赵知县也摆平了这些难民的困境,他们开始上山头开垦荒地,开始一个一个主动到县衙里来补办户籍,成为梅岭县的百姓,并有人开始往码头或者山头的哨塔前去做苦力赚现钱。
待那捐银用得差不多之时,已经有大部分有了门路,不需要救济了,还有小部分却是老弱妇儒,有的成了乞丐,却不是先前那种敢抢劫行人的乞丐。
原本落草为寇的难民也出了山,做起了良民,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赵知县很是满意,田氏更加的欢喜,或许这一次给梅岭县增加了人口,下一次监察御史过来一打探,想来也是政迹一桩了。
却是在这个闹闹哄哄的日子里,季大人来了。
当朝丞相季贤告老还乡,途经三个月的时光,从京城赶回保昌郡,一路上走来,看到到处出现的起义军与难民,他的心情便很不好,对朝廷更是失望至极。
眼前便是保昌郡,估计再走两日的路程能进入首府余城了。
而季贤从小在保昌郡余城长大,这儿有季家的本家和祖祠,这么多年都不曾有时间回一趟本家,祭拜一下祖宗,如今如愿以偿,却是郁郁归来,一生为官为天下百姓,最后落得一个如此之下场,而一路上所见所闻却是百姓流离失所,劫匪肆意猖狂,并不是当年季贤离开时心中所想,甚至比他离开是时更加的混乱不堪。
他没能为百姓出头,没能让百姓感觉到太平盛世。于是回乡的那一夜,他夜不能寐,却是写下一篇责己赋,公之于世,他将这一切都怪责在自己的头上。
他没有实现当年之抱负,愧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对他寄以希望的祖宗与本家,以及如此困苦不堪的离国百姓。
季大人的这一篇责己赋很快传了出来,整个岭南的才学之士都看到了,大家看到这一篇赋,都忍不住落泪,最大的伤痛,莫过于人已老,抱负却不曾实现,明明已身在高位,却又无能为力。
所有的人收到这篇赋,都忍不住想去拜访季大人,不,如今已经不是季大人了,而是季大儒。
而梅岭县内,更是如此,赵知县一心只想将苏义这位神童才子推荐到季大儒门下,待他乡试后中了举,来年开春入京赶考,依着苏义的才能,想来妥妥的能中个功名回来,到时他赵知县在政迹上又是漂亮的一笔,就可以离开梅岭县这个鬼地方了。
赵知县一收到责己赋,便将邵教谕和苏义都叫了过来,来了一次深谈,并告诫两人,季大儒心系着天下百姓,这一次他们去往余城迎接季大儒归乡,到时一但有幸与季大儒见上一面,便让苏义递上自己的诗词,重点也得写写这些百姓的疾苦,博取季大儒的关注,从而拜入他老人家的名下。
苏义坐在那儿听着,他没有出声,但是想到拜师,他便想到了裘叔,是裘叔启发了他,是他带着他才开始读书的,没有裘叔,他便不会真的去读书,也得不到这秀才的功名。
可是如今裘叔死了,不在了,而教谕和知县大人却叫他另拜他人名下,他不想的,他心底只默认有一个师父,那便是裘叔,就算没有了季大人的指点,只要他费苦功,将来也同样能成,他不能辱没了师父的教导。
然而苏义听了姐姐和姐夫的叮嘱后他便很多事只要听着,也不会立即反驳,尤其是这拜师一事来,他知道所有人包括他的姐姐姐夫都希望他拜入季大儒门下,所以他暗自盘算,到了那一日遇见了季大儒,他便将此事说清楚,这样便解决了所有的麻烦。
苏义跟邵教谕从县衙里出来,在马车上,邵教谕问他的想法,苏义却是沉默,邵教谕暗感不妙,倒也不逼他,却是将苏义带回县学后,转身邵教谕便往文巷去了,倒要看看傅家人的态度,这可是一桩美事,千万别意气用事才好。
苏宛平这几日在家中陪着弟弟和母亲,那些铺面的生意多是时烨、华应、卫成三人在巡视。
邵正铭来的时候,是苏宛平开的门,看到县学里的教谕大人,她连忙开门相迎,接着将人引入正堂房。
傅氏连忙送上热茶和点心。
邵正铭看着两人,很是满意,虽然苏秀才出身庄户,家中母亲和姐姐也是庄户出身,没想两人却如此知礼节,待人接物也是如此有分寸,想来苏义拜师一事就更加能成了。
于是邵正铭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便问傅氏母女不知可否支持苏义拜师一事。
傅氏却是沉默,她看向女儿,此事还真的不能强来,毕竟裘叔才去没有多久,想来儿子心头不好受,眼下就逼着儿子另拜他人,恐怕接受无能。
苏宛平看着邵正铭,开口问道:“教谕大人,您的意思是我弟弟他并不肯?”
邵正铭没想到她能听出玄外音,一脸的赞赏,接着点头,“我瞧着苏义最近有些沉默寡言,在课堂上也甚少发言,虽没有当场拒绝拜师一事,却也没有肯定的告诉我一个答复,毕竟知县大人也盼着此事呢?咱们梅岭县新办县学不久,为的便是教化这边关百姓。”
“想来知县大人更加渴望梅岭县能因此而得到重视,有了季大儒这一层关系,想来以后对苏义的前程也要好太多。”
话是这么说,可是苏义是个倔脾气。
苏宛平也没有想到苏义会如此执着于过去,看来去余城前还得给弟弟做一下心理课,逝者已矣,岂能沉痛于过去当中。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416章 苏义的心思
第416章 苏义的心思
邵正铭与傅家母女谈了许多,所有道理他们都懂,眼下就盼着傅家母女能劝住苏义,乘着这几日好好写两篇赋交上,再由知县大人指点改正,之后便拿着佳作去拜师了。
送走邵正铭,母女两人相视一眼,傅氏感叹道:“义儿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主张,此事急不来,你跟时烨适当的劝劝,若是他同意拜师固然好,若是不然,也不能强人所难。”
傅氏这人不喜欢争也不喜欢抢,对儿女的期盼也不高,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若是此次拜师一事会让义儿不开心,她也不会为了整个梅岭县而去逼迫孩子的。
苏宛平却是心思活络,若想让弟弟将来真的功成名就,造福百姓,这个师必须得拜,这可是他的前程,岂非儿戏,这个名额不管如此,她都要为弟弟抢到手。
苏宛平暗自下定决心。
夜里苏义回来,苏宛平去了他的东屋,便问起他最近做了些什么文章,苏义向来不瞒着姐姐,尤其是一直以他为傲的姐姐,他二话不说便将最近的文章拿出来了。
苏宛平拿进自己的房中细看。
夜里时烨回来,看到她挑灯夜读,不明所以,上前一看,见是弟弟写的文章,便也忍不住看了起来。
苏宛平看完,从文章中拿了一篇出来,她觉得这一篇不错,于是交给时烨,让他看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