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无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瑞根
叶谯山的话让陆为民也有些振奋,这表明中央对自己的关注是持续了几年了,而不仅仅是自己在蓝岛的这两年表现,把自己放进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也是有意为之,甚至有很深的意图,这既让他感到自豪,同时也倍感压力。
叶谯山没有回答自己潜在的问题,即哪方面工作为主,或者更重要,按照叶谯山透露出来的意思理解,这应该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具体工作的情况来定,这也符合陆为民的预期,既然把中联部副部长这个职务加在了后边,肯定就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自然有其道理,一切要根据具体工作而定。
谈话进行了四十分钟,也超出了叶谯山的谈话惯例,气氛很好,也谈得很入味投缘,双方都很满意。
*************************************************************************************************************************************************************************************************************
从中组部出来,陆为民索性就准备自己步行走一走,一来借散步梳理一下思绪,二来也感受一下京城的初夏风景。
以后也许几年自己都会在这座城市工作了,这个想法似乎也在泉城和蓝岛出现过,结果在泉城自己只呆了几个月,而在蓝岛也不过两年半不到,几乎就是一晃而过,诚然,蓝岛这两年给自己留下的烙印很深,同样自己也给蓝岛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时间,陆为民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当初预设的种种构想,也都付诸了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阳光热烈,但气温依然凉爽,这大概是京城最宜人的季节,陆为民走在大街上,居然生出一种城市过客般的疏离感,对这座城市混杂着熟悉和陌生的复杂感受。
他知道自己这种感受大概也是因为这么些年来频繁的在各个城市里边更换着位置和环境,涌入脑际中种种心境情绪,让自己一时间难以排解了。
下意识的摇摇头,陆为民嘴角浮起一丝苦笑,虽然职位的调整意味着自己仕途的看好,但是这种频繁的调整,还是容易让人生出一种疲惫感,哪怕新的环境和岗位更具挑战性,更容易让人产生兴奋感,但毕竟是人,这种心理上的怠倦如果不调适好,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作为一个心理成熟的官员,陆为民也很清楚自己需要消除这种倦怠感,让自己尽快重新燃烧起来,以便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这不是在地方上独掌一方,而是在部委室里边工作,一举一动都受到领导的关注,表现好坏,甚至是一些细节上的瑕疵都将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前途。
他需要为自己的新工作和生活环境寻找一个兴奋点,来刺激自己重新燃烧起斗志。
这份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算得上是一个要素,但还不够,自己还需要一些更强的刺激,当然,这个选项不包括女人。
电话响起来,陆为民不想接,要上任也是后天的事情了,这期间自己还属于自由人,不过看了电话号码,有点儿印象,但是又觉得很陌生,京城的号码,他还是接了。
居然是郭征来的,难怪有点儿印象。
“郭叔。”
“你谈话结束了?”郭征在电话里声音很宏亮,“老叶给我打了电话了,对你印象很好,咱们都是航空人,老叶一家都是航空人,说起来咱们也都是沾点儿缘分呢。”
“郭叔,我也是才知道,叶部还说什么时候可以找个机会坐一坐呢。”陆为民没想到郭征和叶谯山如此熟悉,听对方的口吻应该是经常往来,甚至很有交情才对。
“嗯,老叶虽然在组织部门工作,但是一直对航空业很关注,我们在一起时也经常探讨这方面的事情,他也算是一个航空迷,比较特殊的航空迷吧。”郭征声音里充满了笑意,“这对我们航空产业界也是一件好事,多一些对我们航空产业发展了解的领导有益无害,只有他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我这个当老总的,要做的就是把最真实的现状推介给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现在最迫切的需求,嗯,为民,现在你也算其中一员了,我这会儿给你打电话,也就是先提前报名了,你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还兼着中联部副部长,政策倾斜和扶持,对于我们航空产业界意义重大,关乎我们本国航空产业的兴衰啊。”(~^~)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二十七节 航空产业
“郭叔,您这样说我可承受不起了,现在我是两眼一抹黑,中央政研室对我来说都是一片陌生,我纯粹就是一来学习的新丁,哪里敢妄谈国家大政方针?”陆为民一听郭征这番话,脊背都出一身毛毛汗,郭征不但是自己长辈,而且也是中*央*委员,要说党内身份比自己更高,这番话可有点儿揶揄地味道了。
“错!为民,你别以为我是在高抬你,我这是实话实说,你不是妄谈,探讨,摸索,分析,研究,甚至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为中央建言献策,本来就是中央政研室的职责,何来妄谈一说?”郭征毫不客气地反驳:“没错,你是新去,但熟悉工作是一回事,开展工作又是一回事,你是政研室副主任,肯定在工作中会分管一块,在工作中肯定也有针对性,加上你还兼任中联部副部长,可以想象得到你的工作分管多半也是和国际工作相关的,我们华航集团现在面临的就是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要扩大与乌克兰等国的技术合作,同时又要和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缅甸/委内瑞拉这些国家进行进一步的出口合作,这些合作战略还需要中央各方面都有更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否则我们华航集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这不是走后门,而是实事求是的介绍情况,你们政研室理所应当的应当在这些方面做政策研判,提出应对策略吧?”
郭征的振振有辞让陆为民也是无言以对,对方现在还真是把自己当成了一号人物了,可自己这还没有来得及走马上任呢,就算是自己走马上任了,能不能迅速适应进入角色,他自己心里都还是有些没底。就算是适应了,能不能入郭征所说的那样就能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也很怀疑,当然他是认同郭征的一些观点的,作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的确需要明确路径。如何平衡好维护国家核心安全权益与市场性相结合,的确值得探讨。
“郭叔,您也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您说的事儿肯定也是大事,但我觉得可能太具体了一些,政研室也许能有一些影响力,但是我个人感觉好像还是大框架大方向上的。对于具体方略的规划献策,恐怕还是有点儿力有未逮,你觉得呢?”陆为民只能越发低调地解释分说。
“为民,我知道,但大框架大方向的政策引导对于我们和国外的合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和巴基斯坦的合作,枭龙合作了,可否支持更高层次的合作,比如歼10和歼11?再比如是否可以像一些友好国家出售歼10和歼11。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华航的发展大计,我就是担心中央一直在这方面的政策不明确。耽搁了我们华航的发展,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我找你也就是要请你关注一下这些方面的情况,既要中央政研室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要从中联部这边的外交政策引导扶持。”
陆为民若有所悟,“郭叔,你怕是早就知道我的去向了吧?”
郭征在电话里朗声大笑,“知道一点儿方向,不过具体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没和你多说,只有等到中央敲定通知才能算数啊。”
难怪陆为民总觉得那一日在机场偶遇,郭征那么热情,而且言语间总有意识的把话题往华航内部的事情上拉。
不过陆为民倒也是赞同郭征的一些观点的,华航的军机系列不能只关着门在自家院落里玩,必须要走出去,这不仅仅是市场和资金的问题,军机必须要通过不同环境下不断的实战演练来逐步完善提升,美国人的f15/f16卖到了全球,俄罗斯的米格系列和苏系列一样如此,一个大国家如果不能够在全球军火销售上占据必要份额,那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同时军售也是一个大国维系和支撑与盟友和友好国家的必要手段,这一点陆为民也是极为认同的。
郭征的想法更多的是从华航集团产品市场考虑,按照陆为民的判断,枭龙不用说,像歼10和歼11系列其实已经相当成熟了,空军早已经开始装备服役,甚至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只不过处于对外政策和保密考虑国内也是半遮半掩。
而如尚未向外透露的歼15/歼31/歼20也已经进入试飞阶段,在这一点上陆为民也是引以为傲的,起码在今世,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被自己这个蝴蝶翅膀煽动发生了变化。
歼20和歼31都已经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试飞,比前世提前了三四年时间,这也全世界也引发了前所未有震动。
要知道美国人的f35也才刚刚完成首飞不到三年时间,而俄罗斯的t50甚至因为负责发动机开发的土星公司的资金短缺无法按期完成研制,本来2008年就该试飞的t50迟迟未能试飞,一直到现在据说都还在进行测试,现在中国人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拿出了歼20和歼31两款轻重五代战斗机,无论是对美国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是极大的震动,同时也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国外一些媒体甚至把这两款飞机的试飞成功誉为中国空军崛起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真正进入大国时代的一大特征。
但实际上歼20和歼31的发动机问题仍然还没有完全解决,这大概也是制约中国军机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从郭征那里获知,华航集团旗下的几大发动机公司都在攻关发动机问题,估计较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比较大的突破,对此郭征也是颇有信心。
在陆为民看来,既然歼20和歼31已经比前世提前出线,中国军机发展比前世更超前,预计2014到2015年之间,歼20和歼31就应该开始陆续进入批量生产,进而进入空军装备服役,那么像歼10和歼11现在就完全可以向巴基斯坦这样的铁杆盟友出售,甚至也可以转让生产技术,同时也应当大力向诸如委内瑞拉/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具有购买能力的国家进行推销,甚至像非洲一些友好国家,只要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需要,中国一样可以通过国家贷款方式支持这些军品的出口。
当然这只是陆为民在尚未成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之前的一些观点,等自己真正进入了政研室,掌握的情报信息更为广泛之后,也许考虑问题的角度会有一些变化,但是陆为民仍然相信自己的一些观点不会错。
郭征终于挂了电话,有很多话也不可能在电话里说,不过倒是把他的态度带到了。
陆为民也有些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会为了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而争取,当然这个利益是建立在以国家利益至上这个基础之上的。
在力所能及且观点一致的情况下,陆为民当然会为华航集团争取政策上的倾斜,为本国航空业的发展发声,但他也清楚一旦站在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位置上,也许自己就会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
*************************************************************************************************************************************************************************************************************
陆为民一直在琢磨是不是该去拜会一下国务院副总理高立文。
照理说他该去,高立文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对他的成长期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高立文的信任和欣赏,一力举荐他出任蓝岛市委书记,才给了他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让他可以在蓝岛这个堪称第一流的平台上最终璀璨生辉,博得了中央高层的认可,而如果真的没有蓝岛这个平台,陆为民不认为自己在统战部长这个位置上能如此之快的走到现在这一步。
但陆为民也清楚,现在自己的位置已经不像是蓝岛市委书记那么简单了,蓝岛虽然是计划单列市,蓝岛市委书记也算是国内显赫角色,但蓝岛的工作和国务院对接还是比较多的,去拜会高立文很正常,但现在自己的新任命已经正式下达,要细分自己新职务归类,都属于党口,和国务院这边应该是不属于一个序列了,在这个敏感时候去拜会高立文,显得有点儿引人注意。
急需求几张票!(未完待续。)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二十八节 走马上任
可陆为民觉得自己又不是那种因为惧于人言就放弃自己想法的人,那样做显得太过孱弱而做作。
他想去拜会一下高立文,不仅仅是高立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更是因为高立文分管工业和国资这一块工作,而自己下一步的很多工作,也就是政策研究,可能都要和工业和国企打交道,尤其是像郭征谈到的华航集团的一些构想,这些都需要和国务院相关领导进行沟通,这样自己就任之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政策和观点进行梳理研究。
当然,拜会高立文,陆为民也是希望能够获得高立文的一些指点,毕竟自己刚入京,对很多方面的工作还懵懵懂懂,夏力行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是高立文却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给自己更多的指导,这有助于自己迅速适应新环境,工作打开局面。
陆为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之后,会主要分管或者联系哪些方面和部门的工作,其实兼任中联部副部长也就是一个信号,自己铁定要联系中联部这边,如果还要对接国务院下属部委,外交部也应该在其中,而中央政策研究室内部呢,国际研究局基本上是铁定的了,至于其他还有没有,他不确定。
他觉得自己现在其实不宜分管和联系过多的工作,让自己兼任了中联部副部长,也就意味着自己更多的要从对外交往这条线来开展工作,这个对外交往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同时也包括党与党之间的党际交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际交往比国际交往更为灵活,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对党/参政党以及地方政党和民间社会团体组织,通过党际交往可以更灵活更便捷的沟通交流,在处理一些关系上时弹性幅度更大,也更不容易引发外界的关注。
涉及到对外交往这一块的工作相当复杂,尤其是面临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正在步入走出去的时代。怎么来通过经济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中国的生存发展空间,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维护国家利益,这里边大有文章可做。
当前中国国际战略已经从最初的重视与欧美俄等大国交往开始转变为均衡战略。尤其是对周边国家和非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东南亚/南亚以及一些特定的非洲友好国家更成为了中国的外交重点,而党际交往更是大有潜力可挖,这也是这么些日子来也一直在琢磨的,当然在没有接触到具体工作之前。他知道自己很多想法还停留于前世对中国外交政策转变的一些看法,等真正接触之后,陆为民相信自己可以更游刃有余的来处理好这些。
*************************************************************************************************************************************************************************************************************
该来的始终要来。
陆为民最终还是联系了高立文的秘书,不过高立文日程太紧,近期抽不出时间来,陆为民也就只能作罢。
走马上任。
先是中央政策研究室这边,不出陆为民所料,政研室这边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欢迎仪式,据说比较少见,因为从地方上直接调入政研室担任领导的这种情形本来就很罕见。不像绝大部分政研室领导都是从政研室内部成长起来的,对于“外来户”,必要的形式还是要有。
政研室主任工作很繁忙,但是仍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和陆为民做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
算是一个相互间的交流,既征求了陆为民的意见,也谈到了政研室的一些想法和安排。
和陆为民预测的大同小异,国际研究局由陆为民分管联系,但主任的态度很明确,虽然只有一个局归陆为民分管,但是因为陆为民身份特殊。兼任中联部副部长,而中联部那边的工作主要就是党际交往,而涉及到党际交往的内容就很复杂丰富,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主任的态度就是陆为民虽然重点分管联系国际研究局,但是却不局限于国际研究局,凡是涉及到中联部那边工作需要的,政研室这边都会在资源上予以优先支持。
陆为民感觉得到,主任对自己的到来还是比较欢迎的,或许是觉得中央政研室的人员体系较为封闭。大多数都是从政研室内部,以及相关部委和一些高校研究机构而来,真正从地方上,尤其是地方基层而来的少之又少,自己的到来也许能给政研室里注入一泓清泉,带来一缕清风,让整个政研室的气氛更加活跃开放。
所以主任在和陆为民交谈时也专门谈到了陆为民长期在基层工作,又曾再多地担任主要领导,在政研室内部的会议和交流上要多发表意见,尤其是要善于从基层的工作难处来谈看法谈意见,为政研室工作更好的服务基层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陆为民当然也是谦虚一番之后只能点头应允,这个时候要过分谦虚就会被视为矫情了,毕竟政研室几位副主任里边,都基本上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唯有自己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而且从工作开始就一直在基层,乡镇区县市省,什么位置,什么角色,都基本上玩转过,所以在这方面还真有些优势。
在政研室这边报到之后,然后就是中联部那边了。
中联部那边的情况比政研室这边还要独立,基本上是外交战线出来的,或者就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来的,少数是原来的外经委和商务系统来的,多多少少都和对外关系沾点儿边,所以对于陆为民这个突兀的从地方上冒出来的角色也是十分感兴趣,不过有一点比政研室那边强,那就是陆为民居然在中联部这边还有一个熟人,就是那位前几个月两度陪外国友人来蓝岛考察的窦庆文。
窦庆文是中联部非洲局副局长,在陆为民担任蓝岛市委书记期间,两度陪同相关国外政党团体来蓝岛考察,后来又陪着一起去了丰州考察,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熟人了。
对于陆为民出任中联部副部长,窦庆文也一样是惊诧莫名,虽然说中联部把蓝岛和丰州作为了非洲局/亚洲一局/西亚北非局的重点参观对象,但是你要说这就上升到了蓝岛市委书记出任中联部副部长,这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窦庆文还是敏锐的觉察到了一点,那就是陆为民在出任中联部副部长的同时,前边还挂任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这个职衔,一人兼两职,都是中央部门,而且还是从地方上调上来,这不能不让无数人摔烂一地眼珠子。
窦庆文也琢磨过陆为民这一次突兀的进京,他不相信像这样的前所未有的调动会是中央头脑发热或者一时兴起,这肯定是有所针对,他甚至也可以肯定,这多多少少也与今年以来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到蓝岛和丰州等地考察评价非常好有关。
尤其是几个政党代表团到丰州都重点参观考察了像阜头和伏龙两个区县的发展情况,听取了当地主要领导对这两个区县的发展历程介绍,非常感兴趣,认为阜头和伏龙当时的境况与现在他们国家的许多落后地区有相似之处,而阜头和伏龙都能在短短十几年间,甚至是几年间就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执政党在这个地区发展上绝对有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所以他们在丰州的学习考察参观甚至比在蓝岛更用心更认真,因为他们觉得蓝岛的发展状况和他们所在的国家地区情况差异较大,难以借鉴效仿,反倒是丰州地区的情况与他们比较接近,值得好好琢磨一番。
在这一点上,窦庆文也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汇报,部里边对这个情况也很感兴趣,所以也才有后来的非洲葡语国家青年领导人研修班到蓝岛和丰州,再后来还有连续几批非洲国家的干部研读班到蓝岛和丰州进行考察学习,而在丰州逗留的时间要比在蓝岛长得多。
很显然部里边也是认为丰州的情况更适合这些国家的实际,通过丰州的发展更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落后地区的发展经验,而蓝岛的高大上形象更像是一个让这些国外客人们瞻仰的对象,算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学习发展的一个远景目标。
第一更,求票!(~^~)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二十九节 入行
应该说中联部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适的,起码后面几批来自缅甸/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政党代表团都对在蓝岛和丰州的考察表示十分满意,对于蓝岛他们更多的是仰视羡慕,对于丰州则是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很显然他们更认同丰州的发展模式,认为与他们国家所处的环境更相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