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无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瑞根
“爸,你经常回厂里去?”陆为民有些好奇。
“也不是经常回去,但原来几个老朋友熟人,我们经常要出去钓鱼,他们大多数都还住在厂里,儿女也不少都在厂里上班,所以也经常听他们说厂里的事儿,现在厂里技术好的苗子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懒得练技术,技校出来的学生不是好高骛远,就是怕苦怕累,总想一口吃成胖子,也不想想,你不勤学苦练。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练出好把式来?”
陆宗光也很是感慨,“现在技校的培训好像也有些走偏了,一味倡导学什么计算机,要数控,要自动化,还有什么商务营销和市场管理这一类的。这和厂里的业务有关么?数控自动化也就罢了,我知道,现在随着技术的变革,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控,提高精度强度,这是发展方向,像啥商务营销和市场管理,这是厂里需要的么?真正的车/钳铣/刨/铆/磨/焊,这几大基本技能。又有几个人真的下功夫去钻研苦练了?你不下功夫在这些技能上做文章,真正遇到关键器件的制作了,能过关么?都说德国人厉害,日本人专精,人家也不是天生就来的,还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我们和德国技师做交流时就了解过,人家德国技工从学校培训到进入工厂工作。要经历无数次的进修和锻炼,不断的提升技能。所以德国人才能培养出这样一大批的高级技工技师,人家也才能凭借这个来称霸世界,我们怎么就不愿意在这上边做做文章,下下功夫,好好学习学习呢?”
陆为民没想到自己随口一番话居然也引来父亲这么唠唠叨叨的一大堆话,但是这番话却很在理。甚至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大型制造业国企的一些高级技工流失严重,导致很多专业性的加工能力下滑,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废品率上升,而且在一些高精尖加工能力上的失败率大大增加。成本攀升,这固然有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导致人才流失,但是很大程度也和国内的技校培养人才上缺乏前瞻性和持之以恒,而企业中对高级技工人才的不够重视,薪资水平难以满足这些高级蓝领的心理预期。
对比蓝岛和昌州,昌州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城市,像航空航天/动力机械/重型机器制造/工具制造这些产业虽然被归为传统产业,但是传统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这些制造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承担着中国制造的转型,但现在这些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种种困局,冗员众多,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和升级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陆为民感觉到郭征来195厂考察可能也还是有些这些方面的原因,195厂和昌发集团(210厂)同属于华航集团,但这两大企业目前都不是很景气,市场需求不旺,单靠单一的国家订货很难支撑起这么庞大一个摊子,这也是为什么陆为民会在车上向郭征建议的一大原因。
父亲的话让芦苇在上床休息的时候都没有能睡个好觉,一直在琢磨着这个事情,好一阵后才意识到这其实和自己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自己既不是195厂厂长,也不是昌州市委书记,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也许就是一个杞人忧天罢了。
不过心里便总是挂着这么一回事儿,让人心境都还是有些受影响。
“陆书记,真没想到你还把这些事情记在心上。”黄文旭听到陆为民提到这件事情时,都忍不住摇头叹气,“你对每一个工作过的地方的情况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么?”
陆为民也有点儿尴尬,瞪了一眼黄文旭:“文旭,我这话也问错了么?我也就是因为我父亲的一番感慨勾起了我的心思,顺口问问罢了。长风机器厂和北方机械厂也算是丰州的大厂了,虽然他们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有限,但是你却不能忽视这两家企业对丰州当年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且长风厂和北方厂的两大技校的确为当时的丰州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双峰利用人家两个技校暂时还没有搬出来是落足双峰,就那么几年里也给双峰的机械加工业提供了相当多的技术人才,后来两大技校回了丰州,仍然源源不断的为丰州的机械制造产业提供技术劳动力,包括伏龙区的家电制造业发展,一样离不开这些人才。”
“陆书记,您说得没错,两大厂的技校合并了,新成立了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如你所担心的那样,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太过于追求时髦潮流,什么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经管/市场营销/财会,什么热门就去撵哪门,根本不管自己最擅长什么,什么最适合本地需要,两大厂以及与两大厂配套的一大批企业对于技术工人需求还是很大而且稳定的,所以我们这边的职业技术学院还算比较贴近实际,主要还是针对我们丰州本地的产业结构来做文章,像机械加工类的车钳铣刨焊,像电子装配,像汽车修理,像家具设计和制造,像旅游,这些分门别类还是比较实用的,对了,前两个月不是陆续有一些国外党政代表团来我们丰州考察么?他们也对我们这边的职业技术学院很感兴趣,专门来参观,而且还不厌其烦的询问里边的很多具体细节,非常好奇,好几个团都是这样,很有点儿意思。”
黄文旭的话让陆为民略感吃惊,讶声问道:“他们对职业技术学院很感兴趣?”
“嗯,听翻译的介绍,应该是他们不少代表国内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大概都是以出口初级工矿产品为主,加工能力非常弱,很多机械设备即便是买回去,也没有人会操作,白白浪费,国内也根本没有像样的类似于我们这边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所以他们很羡慕,甚至还不仅仅是工业职业技术培训,也包括农业方面的技术培训也一样十分落后,可是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培训,而欧美那些太过高端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又根本不适合他们本地实情,学习了回去也用不上,而需要的又不知道从哪里学,他们甚至还问过能不能请我们这边的教师去他们那边帮忙培训,或者把他们的学生送到我们这边来培训,可是语言关又很难过。”
陆为民也知道来蓝岛学习参观考察的几拨团队中,在蓝岛也主要是开阔眼界改变意识,真正对于他们国家来说,蓝岛的发展结构其实并不适合,更主要还是理念上的提升,而真正适合的还是想宋州/丰州这种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更适合他们这些刚开始起步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最实用的才是最好的。
正想说什么,电话就响了起来,陆为民皱了皱眉头,因为他看到了电话的区号是京城的,犹豫了一下才接了电话,不出所料是中组部那边来的,要他立即回去。
没有其他话,陆为民也不好多问,但是没过几分钟,曹朗的电话就来了。
当陆为民听到曹朗有些激动兴奋的声音时,他也有如雷殛,有点儿不敢相信,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中联部副部长,这就是他的新职。
啥也不说,求票!(未完待续。。)
...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 第二十二节 困惑
当听到曹朗欣喜中夹杂兴奋的话语从电话中传来时,陆为民是真的有些懵了。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中联部副部长,这算是一个什么样的安排?估计无数人眼珠子都得落一地,完全无法理解中央作出这样一个安排是什么意图。
陆为民觉得自己可能好一点儿,毕竟自己已经有一些心理准备,但是这个心理准备也绝对不是这两个职位,当初虽然有各种传言传来,说自己可能到苏省或者渝州担任常务副省长(副市长),到川省担任省委副书记,甚至还有传言说自己可能出任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市委书记,尤其是在这一个月里各种传言也是越发密集,但陆为民却很清楚,自己可能到地方上的机会微乎其微。
自己从开始工作一直在地方基层上,从农业县到农业地区上,又重返农业区乡,然后区乡/县/市/省这么一步一步的走上来,盘算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除了短暂的几个月在齐鲁担任统战部长算得上是在省一级部门工作外,其他十多年时间全部是在区乡县市这几级工作,称得上基层老手了。
在基层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当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是一样也有弊端,那就是容易形成思维固化,眼界不易拓宽,视野不够宽广,在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上就会有所欠缺,难以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所以中组部才会在自己担任宋州市委书记期间把自己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目的就是要扩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多和不同层面的老师同学接触,汲取他们的学习工作经验。
在担任蓝岛市委书记之后,陆为民就估计到自己如果要调整,可能留在地方上工作几率很小了,去中央工作的几率起码在95%以上,不出所料,新的任命来了。只不过这个任命却是如此让人惊讶。
陆为民想过自己可能到商务部,也想过自己会不会到发改委,抑或到工信部,甚至还想过自己也有可能到国资委。但这都属于国务院下边部位序列,可真还没想到回到党委序列中去工作。
之前陆为民也和曹朗开过玩笑,说没准儿自己中了大奖,要到中*组部或者中*宣部工作任职,那就真的又可以当曹朗他们两口子的领导了。随时可以给曹朗两口子穿小鞋,但那真的纯粹是开玩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一码事儿,结果现在居然来了一个比到中*组部和中*宣部还不靠谱的结果。
到中央政策研究室也就罢了,陆为民也隐约揣摩到一些东西,估计应该是和自己在蓝岛推进的“法治蓝岛”工作效果不错影响颇大有一定关联,也许还和自己在蓝岛和宋州推进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有些瓜葛,不过这还添上一个中联部副部长算是怎么一回事儿?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个月多个国外政党考察团来蓝岛考察参观效果不错印象很好的缘故?
中央部委里边这种兼任不是没有,但是却并不多见,起码这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和中联部副部长之间的兼任他也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就让自己给遇上了。
陆为民有些纳闷儿,但也若有所悟,自己上个月向《当代世界》投的一篇稿件被刊载了,题目为《新形势下的党际交往的新特点》,重点探讨了当前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自信走出去,利用经济影响力,拓展更广阔的交往空间,实现全方位的党际交往。
《当代世界》是中联部主管的期刊,在地方上可能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中央层面却不小。
陆为民这篇文章被刊载在了“求索与借鉴”栏目中。这篇文章连曹朗都注意到了,还专门打电话来过问具体情况,问陆为民怎么突然有对这方面的感兴趣来了,问他是不是有意要向中办或者中*宣部进军了。
当时他也没太在意。只是对能引起中央部委的重视还是有点儿得意,只是没想到最终会衍生出后来这样一个结果来,委实有点儿始料未及。
谁曾想到开始还在嘀咕自己的去处究竟会是去哪儿,还有些牢骚觉得怎么会把自己给在半空中悬吊起来,不给一个说法,现在可是倒好。一下子就给你两个帽子戴上,哪一个都是出乎意料,让你消化都得花点儿时间。
*************************************************************************************************************************************************************************************************************
黄文旭一直在注意陆为民的表情变化,在陆为民接了第一个电话时神色就有些变化,但是陆为民没有多说其他,他也不好问。
不过没过几分钟,第二个电话到来之后,让陆为民的神情就变得有些恍惚甚至呆滞了,他能看得出陆为民表情的困惑不解和茫然,甚至还有点儿纠结。
接到第二个电话之后,陆为民好几分钟没有作声,似乎是在想什么,黄文旭估计应该是和陆为民的工作调整有关系。
陆为民被免去齐鲁省委常委和蓝岛市委书记这个情况他已经知道了,但是却给了一个另有任用的说法,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
陆为民来双峰骑龙岭风景区小憩休假,没和其他人说,只和他说了,可他是市委书记,要把行程安排好也是花了小半天才调整出来,打算来陪老领导休息半天。
在这鲛湖湖畔小坐,感受清新的湖风荡漾,映入眼帘中的隐藏在朦胧倒影中的山景林荫,阳光从树荫的缝隙里细碎的洒落下来,两个人就这么悠哉游哉的探讨一下当前的工作生活,本来是一件很闲适愉悦的事情,但没想到这么快陆为民的心情就遭到了困扰。
见陆为民有些发愣的模样,黄文旭实在忍不住,轻声问道:“陆书记,是不是有什么变卦?”
陆为民这才从恍惚中惊醒过来,摇摇头,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估计很快夏力行/花幼兰这些人都会知晓,然后电话就会像个不停了,在想要安安静静的享受一下闲暇时光就不可能了。
中组部那边的电话倒也没有说其他,只说让他尽快赶回去,陆为民也说了自己在外地,对方也犹豫了一下,希望最迟后天必须要到部里边去接受谈话和报到。
也就是说,留给陆为民的也就是一天时间,明天他就得飞回去,起码也还得做一做准备,他对自己新任职务可以说毫无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也还得找人商量琢磨一下,比如夏力行和曹朗那边,另外可能也要和请教一下花幼兰,如果可以的话,还得要去拜访一下高立文。
见黄文旭问起,陆为民也没有遮掩隐瞒什么,淡淡地道:“部里边来消息了,也基本确认了,我的去向明确了。”
黄文旭眼睛一亮,但又见陆为民似乎性质不太高,略微谨慎的问道:“去哪儿?您不太满意?”
“说不上。”陆为民摇摇头,表情复杂,“只是太过意外,我没想到,恐怕你们更是想不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联部副部长。”
黄文旭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还要兼任中联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
实在是中联部这个部门对于地方上来说太过于陌生,有些官员恐怕一辈子也都难以接触到这个部门,对其真正的职能任务也是模糊不清,觉得和外交部好像大概是一回事儿,有点儿像纪委和监察局那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味道。
见陆为民点头确认,黄文旭也是又惊又喜,又有些不解,“怎么会兼任两职?您能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以您的能力,在中央政策研究室肯定能够大放异彩,中央也肯定是看到了您在昌江和蓝岛的表现,你的那些见解和观点肯定是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同,认为有总结推广的必要,才会有这样的安排,只是这个兼任中联部副部长是什么意思呢?”
陆为民苦笑,“文旭,你问我,我又问谁?我也是一头雾水,如果不是可靠消息,我都不敢相信,就像你说的,这兼任两职,看起来风光,其实未必,中央什么意图,我也有些搞不懂了,恐怕也只有等到回去之后,见了领导谈了话之后才知道了。”
啥也不说,码字求票,事情多,我也是挤时间码字,求兄弟们给点儿支持!(~^~)
官道无疆 第二十卷 冷眼向洋看世界第二十三节 挑战
黄文旭却没有陆为民那么悲观,在他看来,丢开中联部副部长这个兼职姑且不论,就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这个职务都绝不简单了。↖
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个什么样的单位,稍微懂点儿中国政治的人都明白,这就是中国最高层面的智囊团队所在,智库所在,可以说汇聚了全国智慧精华,像陆为民这种实打实的岭南大学毕业的正牌大学生,和那些动辄党校/函授/电大这一类非全日制取得的文凭相比,在地方上副部级干部里绝对算是高学历的,但如果要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里边,那就真的是泯然众人矣,甚至可能还算是中等偏下的。
当然文凭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是起码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陆为民重点大学毕业,有长期在地方基层工作,而且又担任过多个多层级的主要领导职务,基层经验极其丰富,在蓝岛这个计划单列市的市委书记任上表现又格外突出,多有创新举措,所以纳入高层视线把他放到中央政策研究室里来,自然也是有深意的。
可以说,进入中央政策研究室,就是一个门槛,你能进,就意味着你具备了参与中央决策的探讨摸索的水准,而能在这个部门工作,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有放眼世界纳于胸的抱负,黄文旭也不认为陆为民会在中央政策研究室里干一辈子,陆为民才四十一,前程似锦,如果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几年,出来绝对就是正部级干部了,无论是到地方上还是国务院各部委里边,都是要独当一面的角色。
可以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这个副部级干部和地方上一个常委或者国务院下属其他哪个部委的副部级干部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这个位置上天然就要受到中央高层的瞩目,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纳入中央高层视线,能有此殊荣。本身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如果这换到一个平庸的人身上,未必是好事,因为的缺陷和不足也会一样被放大,但放在陆为民这种天生就是人中龙凤的角色,他的卓越优秀只会更显得熠熠生辉。
“陆书记,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就意味着你可以接触到我们国家国计民生和发展政策的最核心,这对于您来说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相信您可以在这里释放属于您的光芒,这绝对是比您在蓝岛更好的机会。”
黄文旭语气里充满了肯定和喜悦,陆为民也能够感受得到,他心里也有些感动,黄文旭对自己的信任倒是坚定无比,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其他岗位好说,但这一次中央给自己安排的岗位,恐怕还真的有些挑战性。甚至可以说是一块检验自己的试金石,看看自己这块在地方上大放异彩的石头,究竟是浑金璞玉,还是马屎皮面光的货色了。
“文旭。也许这是机遇,但这更意味着挑战,我可从未到中央工作过,而且你应该清楚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性质。说实话,我心里半点儿底都没有,这一去别尽出乖露丑。那可就真的丢人丢大发了。”
“陆书记,没那么夸张,你已经用自己的实绩证明了自己,否则中央也不会有这个安排。”黄文旭很笃定,“日后我可要多请教请教您了,国家发展大政方针,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到基层,丰州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把握好其中的脉搏。”
听到黄文旭这么说,陆为民反倒是笑起来了,“文旭,丰州现在的发展态势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但是今后几年也许会有一个缓冲期,昌江地处内陆,西接湘楚腹地,有广大的内陆市场,东连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劳动力丰裕,且价格便宜,交通运输条件也很优越,是承接长三角一些产业转移的最佳地带,我估计随后会有一大批长三角的产业会受到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股风潮会持续相当长,丰州可以借势吸纳这些产业,但是我不主张丰州漫无目的的来者不拒,还是应当根据丰州实际情况来,比如像丰州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家用电器产业/消费电子产业/家具制造业/食品产业,这些优势要加以巩固和提升,实现产业升级,而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丰州最好还是慎重行事。”
黄文旭也知道这是陆为民在给自己开药方提建议了,如果说原来对陆为民的尊重还是因为陆为民以前的表现和作为自己老上司的信心,而现在就还要更增添一层含义了,那就是作为即将上任的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中央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肯定也是认可其的很多观点和做法,也就是说陆为民现在的建议也是带有天然的政策加成成分在里边了。
“另外,丰州要想更进一步,可能也需要考虑更长远一些,那就是在产业结构上的进一步升级,不能一味只想到做大,而要考虑做强,我这个做强是指要在产业核心上做强,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力,抢占发展前端,从本质上来说,丰州的产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而丰州又不具备像蓝岛那样迅速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基础,那么怎么来实现自己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巩固,让整个优势产业从全省性的优势向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产业扩展呢?我注意到在丰州的家电产业除了几大知名品牌企业外,更多的还是一些本土和来自江浙粤等地中小企业,以生产制造小家电为主,现在家电制造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凸显,在这一点上丰州的家电制造业要提前布局,市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鼓励和推进家电产业智能化方面的研发加大力度,同时也可以考虑以互联网电商的模式来进行营销,这些都可以进行尝试,……”
话题重新转开,回到了丰州的情况上来,但是两人心境和语气也都有了很大变化。
黄文旭固然是艳羡中夹杂着由衷的祝福和喜悦,毕竟陆为民的上进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他只比陆为民大十来岁,仕途上仍然还有前进的余地,陆为民上进,在很多工作上更具影响力和话语权,对自己肯定是有益无害的,以两人的相知相得和交情,在很多时候,陆为民是可以住自己一臂之力的。
陆为民同样是心境复杂,但是事情已经至此,不太可能有变化,那么他也只能坦然面对,何况像新职对于自己来说固然是挑战,但若是半点挑战性都没有的工作,那又还有什么意义?
此次丰州之行,本来只是想见见老朋友老同事,顺带休整一下,本以为可以在骑龙岭上住两晚,然后看看时机合适不合适去西峰山天心湖边儿再去看一看,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时间了,顶多也就是在这骑龙岭上住一晚,明儿一早就要回昌州,最迟中午就得要飞回京城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