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而且吸足水分对的老泥,可塑性更强,手感更好,让泥料中应力自然散掉,高温烧制的时候也不容易爆裂。
只是老泥越用越少,好对的老泥更是如此,品种比较稀缺的老泥就更是罕见。赵庄朱泥本来就是朱泥中的精品泥料,那么赵庄的老朱泥就更加珍贵。
唐先海舍得把这一坨赵庄老朱泥拿出来,足见诚意。





神级黄金手 第378章 练泥
当然,唐先海把这么一坨赵庄老朱泥拿出来,并不是要送给徐景行,只是用来做演示而已。
反正只是演示,只要没有入窑烧制,这些朱泥随时都可以揉碎了重新使用。但就算如此,唐先海能把这种上好的泥料拿出来,也真是用心了。
唐先海指着这些泥道:“这是过了陈腐期的泥,一般来说老泥都要重新练一遍才能使用,我先给你演示一下练泥的技巧。”
徐景行连忙点头,他昨天晚上回到酒店查过一些资料,知道泥料一般要经过两次自然陈腐,第一次就是原矿陈腐,等原矿石过了陈腐期以后再粉碎、过筛、浸泡、起缸、练泥这几个过程,这样的紫砂泥就是常说的新泥,可以直接使用。
但讲究点的手艺人,会把新泥封起来进行二次陈腐,陈腐一段时间以后就成了老泥。
老泥刚拿出来并不能直接使用,还要进行二次练打,泥料才最好用。
所谓的练泥,其实跟和面差不多,也有手工练泥和机器练泥两种方式。
手工练泥当然是古老原始且效果最好的选择,只是效率相对较低,不但很费时间,更费体力,跟打铁一样累人,一般紫砂艺人已经不怎么使用手工练泥了。
要知道,手工练泥的原理跟和面差不多,可真做起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要用沉重的木槌在泥凳上进行反复的捶打、揉挤、压缩,直到泥料中的空气全部被排挤出去,才算合格。
这个过程不光累人,要求还很严格,毕竟是手工捶打,稍有不慎就会在泥料中留下一些细微的气泡,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气泡,也有很大的可能毁掉一把好壶。
至于机器练泥,那就轻松多了,高科技的真空练泥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泥料中的空气完全排挤出去,效率非常高。
而且真空炼泥机练打出来的泥料也有一定的优点,比如说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和细密度也更好。
但是,这种泥料内部的应力非常强,因为你施加的外力越强,应力也就越强,这么强的应力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很容易引发结构的收缩变形,以至于降低成品率。
另外紫砂壶不是瓷器,紫砂器的特点就是结构有气孔,能吸水,能隔温,如果质地太过细密,吸水率和气孔率便会大幅降低,直接影响紫砂器的实用功能,更会让紫砂器那特有的滋润胎质变得干巴巴的。
所以唐先海一直在用手工练泥,此时当然也不例外。
唐先海把泥料割下一大块来放在泥凳上,然后拎着硕大的木槌开始捶打,一边捶打一边翻叠,整个过程看起来枯燥而累人,但唐先海做起来却很投入。而且他一边做,一边讲解,做了一遍之后把大木槌递到徐景行面前,“你来试试。”
徐景行确实有点手痒了,而且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难度,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一直挥舞木槌可能会有点累,可他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因此兴致盎然的拿过木槌转到泥凳前边,单手窝捶砸下去。
“噗——”
一声闷响,泥料想稀泥巴一样四溅开来,却是用力过猛了。
唐先海被吓了一跳,差点没蹦起来,急忙喊道:“轻点轻点,你打铁呢?”
“咳咳,不好意思,”徐景行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没想到这泥料看着挺结实,却这么不经打。他也不想想,他力量这么大,别说是一团紫砂泥,就是一块铁锭,也经不住他这样捶打啊。
唐先海急忙指点道:“少用点力,能把泥压扁就行,别打透,打的太透的话会让泥料失去一定的可塑性。”
徐景行咧咧嘴,把散开的泥料收拢,然后继续捶打,这次用的力量倒是不大,但是几槌下去,感觉却有点别扭。随后仔细回想唐先海的动作,用心模仿,却依然不得要领。
“别急别急,慢慢来,重要的不是动作,而是泥料,要根据泥料的反应来调整你的动作和力度,一定要让泥料受力均匀,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一定要让所有的泥料都受力,对,节奏再慢点,力道再轻一点,这是二次练打,不用那么大力。”
在唐先海的指点下,徐景行慢慢的找到了感觉,毕竟他也是手艺人,动手能力比常人要强出太多。而且他的体力确实好,单手抓着木槌像个打桩机一样就没停下过,“噗噗噗”的击打声不绝于耳。
刚开始的时候,他捶打泥料的节奏还有点乱,所以听起来就是噪音,可当他找到节奏以后,这声音就有点顺耳了,有点跟唐先海类似。
唐先海刚开始还颇为担心,怕徐景行找不到感觉,因为在他教过那么多的学生中,就算最有天赋的,在练泥这个环节上也要三五天的时间才能入门。
他担心徐景行会因为时间太短而学不到东西。
可是,过了十分钟不到,他的嘴巴就越长越大,看着那一团带着些陈腐气息的泥料在徐景行手下一点点的焕发出新的光泽,跟见了怪物一样。
这就是老余说的天赋异禀?
唐先海想到了余泽诚说过的那些话,之前还有点怀疑,现在却已经有些心动了,甚至有点后悔,如果昨天干脆利落的收徐景行做徒弟,那该多好!
现在再开口,已经晚了,因为昨天他们已经平辈相交,现在再提收徒,先不说徐景行会不会答应,就算徐景行会答应,他唐先海也张不开这个嘴。
想到这里,唐先海心里那叫一个遗憾啊。
不过遗憾过后,还是尽心指点徐景行练泥的技巧,本来他只是想让徐景行感受一下这个过程,可见徐景行越做越好,干脆就站在一边只动口不动手了。
等泥料变得油光水润细腻结实的时候,唐先海喊停,拿过一旁的刻刀在你聊上划了一道,看了看刀口,满意的点点头,“很好,非常好,第一次练泥能做到这种程度,足以证明你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强。”
徐景行连忙问:“老唐,这就好了?怎么判断?”




神级黄金手 第379章 自然美
唐先海答道:“很好判断,注意看泥料的切口,切口光滑平整带着点水色且没有气泡,这就证明差不多了,”说着把刻刀递给徐景行,“你试一下,要是不放心就多划几个口子看看。”
徐景行接过刻刀在泥料上划了几刀,仔细观察切口,见切口果然跟唐先海说的一样,这才放心,“嘿嘿,我之前还真有点担心糟蹋了这上好的泥料呢。”
“没什么好担心的,弄坏了顶多费点功夫重新练打一遍,只要没入窑烧制就不怕浪费,”唐先海解释一句,跟着赞道:“你的动手能力还真够强的,只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就找到了窍门,老余说的没错,你是个天才。”
“嘿嘿,老余太夸张了,”他讪讪道,心里却也有点小兴奋,唐先海这种老前辈的夸赞,可以满足他那点小小的虚荣心。
不过唐先海又道:“不过你也别骄傲,这泥料是已经练打过一次的,可以说本身已经没什么气泡了,只要你不故意搞破坏,随便捶打一遍都能拿出去用,所以……”
徐景行呆了一呆,随即苦笑道:“所以真没什么好骄傲的,好啦,我知道了,老唐,继续?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唐先海笑笑,“下一个环节就是正式做壶,嗯,按照正常的节奏来说,新手要先画图,不知道你学过制图没有?就是机械制图那种,cad什么的……”
徐景行摇摇头,“机械制图没学过,cad也只是听说过,不过做设计图的话,我倒是没问题,只是我作图从来都是手绘,效率不高。”
“手绘有手绘的好处,计算机有计算机的好处,手绘草图很简单,但做壶跟你做木工一样,要严谨,因为茶壶的制作也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小型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谨而科学。”
“这个没问题,我连工程图都做过,保准足够严谨。”
“光严谨还不行,还必须科学,你做家具肯定知道,家具一定要结实耐用,然后才会考虑美观与否,对吧?这紫砂壶也一样,自有特殊的标准。”
“什么样的标准?”
“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山要齐整,所谓的三山,就是指壶嘴、壶口、壶柄要在一条直线上,”唐先海说着从柜子里拿过一把西施壶,拿掉壶盖后倒放在桌面上,这壶放的稳稳当当的,而且三山也确实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看到了吧?”
“看到了,”徐景行连忙点头,“只有这一点?”
“当然不是,就说这三山啊,除了要在一条直线上,重心也不能偏移壶身,你能说壶嘴伸那么远,壶柄却缩那么短,那样不好看也不好用,倒水的时候很别扭,壶嘴、壶柄与中心点的距离最好等长。”
“唔,这算是不对称中的对称美吗?”徐景行嘀咕一句,“还有吗?”
“当然还有,比如说壶盖一定要严实,壶嘴也一定要顺畅,壶身的容量要把握准,太大太小都不好,高矮也要适当。”
徐景行想了想,接着问:“老唐,别的我都能理解,这个壶嘴要流畅是什么意思?是指壶嘴的曲线吗?”
“不不不,不是单纯的指曲线,而是壶嘴出水要流畅,好的壶倒水的时候非常顺畅,不沾不连不出溜,但一些劣质壶在倒水的时候要么水流太冲,要么水流断断续续,要么干脆就顺着壶嘴往下淌,要多难用就有多难用,生活中应该有类似的体验吧?”
“有,确实碰到过这种情况,”徐景行连忙点头,然后又问:“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有可能是因为壶嘴的口径太大或者太小,也有可能是因为壶嘴开的角度不科学,也有可能因为壶嘴的曲线不科学,”唐先海说着翻出一叠图纸,“这是我画的一些草图,你看看这些壶嘴都有什么特点?”
徐景行结果图纸,翻了翻,仔细观察那各式各样的壶嘴,却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不过倒是大致的区分出了这些壶嘴的种类,有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等造型,另外口径处的造型也各有不同,有平口的,有包口的,还又舌口的。
但要说特点,他还真没看出个三长两短来。
看了几分钟始终不得要领,只能摇摇头,“我没看出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先海有点无语的反问:“你不觉得都很美吗?”
这老头儿,这个时候自恋个什么劲儿啊?
他心里腹诽,但还是点点头,“是挺漂亮的,但这也算特点?”
“我说的漂亮不是外观漂亮,而是你昨天讲的那种自然美,额,怎么说来着?”
“哈哈,这样啊,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这些壶嘴都有一种符合物理规律的自然美,是这个意思吗?”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壶嘴的造型都不一样,但是看水流的流动线路,却非常自然,你别看外表,看壶嘴的内径,”唐先海连忙点头。
徐景行按照唐先海的说法看了看,还真是,不看外皮看内径,这些壶嘴还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律感,虽然造型不同,但给人的美感却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这些壶嘴都遵循着水流流淌时的最佳线路,能让壶身内的水以最佳的角度、速度从壶嘴中流出来。
唐先海之前或许不太懂这是怎么样一种美感,但却能通过实践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这就是经验学,不一定有理论依据,却知道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意识到这一点,他心里对唐先海那叫一个佩服。因为他昨天才讲过自然美这么一回事儿,而且只是随口一提,唐先海今天便拿出了这么一堆实例来将其证实。
而且唐先海举的这个例子还真的非常恰当,因为这壶嘴的设计,从古至今根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或者数据记录,完全靠手艺人自己摸索、证实,在一遍遍的尝试中找到最佳选择。
现在,唐先海把这些规律称之为自然美,也算一个小小的创新了。




神级黄金手 第380章 掇球壶
其实唐先海的解释并不是特别的明了,但徐景行还是听明白了,因为唐先海解释时用的理论正式他昨天才讲给唐先海的那些。
但也正因如此,他更加仔细的观察图纸上那各式各样的壶嘴,想把这些壶嘴所表达的那种自然的美感铭刻在自己的大脑中,这可是一个老手艺人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唐先海用手和泥料一点点丈量、校正出来的标准图。
换个地方,他就算出钱,都不一定能买到这么齐全的图纸,因为一般的手艺人要么敝帚自珍,要么根本没有把脑子里和手上的经验转换成图纸的概念。
另外还有一些手艺人倒是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留给后人,可是,他们会做不会说,只会用手来传授技艺,用文字和语言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他能碰到唐先海这样一个经验丰富且能把经验完美准确的表达出来的老手艺人,真的挺幸运的。
把这些图纸暗暗的记在心里后,朝唐先海点点头,“然后呢?”
“然后就该着做壶了,”唐先海笑道:“做壶是个技术活儿,但也没多大的难度,跟小孩子捏泥人差不多,来,我先做一遍,你在一旁看着。”
唐先海说着拿了一块泥料压了压后,拿起一个木拍子“啪啪啪”的拍打起来,不大会儿功夫,一团泥料就成了泥片,而且厚薄程度非常均匀。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唐先海这么小露一手,便把徐景行和安心两个人给镇住了,因为这拍打出来的泥片跟机器压出来的几乎没什么差别。想做到这一点,不但要对泥料的特点了如指掌,更要心静手稳,不然的话,根本做不到这种效果。
而且,唐先海压出来的泥片不但厚薄均匀,泥片的表面也跟镜子一样平整光滑,完全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唐先海也是这么做的,压好泥片后,拿过一个像是圆规一样的小物件在泥片上划了一圈,一个溜圆溜圆的泥片便出来了,“呐,这就是第一道工序,划泥片,主要用来做壶底和盖板,接下来就是围身筒。”
说到这里,唐先海又压了一块泥片,用尺子量过之后切成标准的长条形,然后小心翼翼的卷起来,围成一个泥筒,把泥筒摆在转台上开始转动,一边转,一边用铲子一样的木拍拍打,不大会儿功夫,直上直下的直筒开始便成椭圆形,这就是壶身的雏形。
这手艺同样非常震撼,这圆形的身筒同样跟机器压出来的一样,不但圆溜溜的,泥片的厚度同样异常均匀,里面外面更是光滑平整,连个手印都看不到。
整个过程,就跟变魔术一样。刚才的压泥片,跟现在这道叫做打身筒的工序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一旁的安心,眼睛里已经开始冒小星星了。
接下来的工序看起来就要简单一些,调脂泥、满口片、修壶身、粘接零部件、修细节、做壶盖壶嘴和壶柄、钻嘴眼、校正三山、再次修细节、划壶口、修正壶口和壶内、钤印、干燥入炉。
剩下的这些工序跟打身筒比起来,看着确实要简单一些,但同样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少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而且这么多工序,要用到许许多多的工具,光是各种型号的竹木刀具就有七八种,加上其他七夕古怪的工具,一套下来足有二十多件,比做木雕要复杂多了。
很多工具都是做紫砂壶所特有的,甚至有一些工具是紫砂艺人自己的专属工具,因为不同的手艺人对这些工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用到的工具自然会有些差别。
徐景行很谦虚的像唐先海请教。
唐先海也有问必答,讲的非常详细,甚至把一些注意事项和要诀难点标注出来,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课一样。
一边讲,一边做,两个多小时后,一把掇球壶便成型了。
还没入炉烧制的半成品壶已经有了成品壶的神韵,不但造型精巧可人,连表面都已经非常光滑,甚至能隐约看到泥料中的沙点,那种沙点经过烧制以后,就会呈现出紫砂所特有的亚光效果。
亚光效果是紫砂器的标志性效果,亚光效果好的紫砂壶,经过温养之后,那神韵,那美感,能让人玩一辈子而不腻。
而掇球壶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壶形,是邵大亨首创,是莲子壶的变种壶形,壶形的主要特点就是圆,壶钮、壶盖、壶身以及其他弧线都呈现出浑圆的特点,猛地一看就像几个大球小球叠在一起一般。
唐先海端详自己的作品两眼,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笑问徐景行,“你知道这把壶的关键点在哪里吗?”
徐景行嘿嘿一笑,胸有成竹的答道:“老唐,这你可真难不住我,嘿嘿。”
“哦?那你说说,”唐先海有点意外的问。
他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扭头问安心,“安心,你来说说,这个掇球壶的‘掇’字是什么意思?”
安心眨眨眼,脆生生的回答道:“嗯,应该是拾取、获取的意思吧,因为这个字是提手旁。”
“对,但也不对,”他哈哈一笑,“说对,是因为这个字确实有这个意思,但是用在这里则是一个通假字,通‘缀’,是连接、衔接的意思,掇球壶的意思就是把几个球连接在一起的茶壶,你看这壶钮是标准的圆形吧,壶盖的曲线也是标准圆的截面,下边的壶身更是一个大圆,把三个圆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掇球壶。”
说到这里,笑呵呵的问唐先海,“老唐,我这个解释没错吧?”
唐先海呆了一呆,老脸有点微红,“咳咳,这个,应该是对的吧,我,我以前还真没有想过这个名字的涵义。”
“哈哈,老唐,不求甚解形容的就是你这种人呐,”徐景行调侃一句,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这壶既然叫掇球壶,那么这壶的关键点就在一个‘掇’字上边,也就是连接,所以,想做好一把掇球壶,最重要的不是别的,正是壶肩、壶颈等衔接部位。”




神级黄金手 第381章 西施乳壶
徐景行一边解释,一边拿唐先海刚做的掇球壶做讲解,“老唐你做的这把就非常不错,肩颈处衔接的非常好,挺拔又秀气,肩略带一点弧线,颈部不高但是直的,这样就带着一种向上的劲儿,看着很舒服,而且这个比例掌握的正好,肩部跟颈部的比例大致在一比一,加上同样尺寸厚度的盖板,使壶的上半身看起来多了些端庄的气质。”
“另外壶底端的圈足也略微高那么一点点,跟挺拔的肩颈上下呼应,看起来就更显高挑,但实际上壶的高度却不是很高,只是这种视觉效果很强烈而已,不过这正式掇球壶的精髓所在,对吧?”
唐先海目瞪口呆的看着侃侃而谈的徐景行,半响后长长叹息一声,“我算明白什么叫做英雄出少年了,我做了一辈子的茶壶,光掇球壶就做了数百甚至过千把,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只是一味的按照前辈们传下来的图谱进行模仿,实在惭愧。”
徐景行没想到老头儿的反应这么强烈,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在无意之中装了一个知识渊博的逼格,顿时有点讪讪。
唐先海却接着道:“如果我能早点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何至于蹉跎岁月直到现在?”
“咳咳,老唐你太谦虚了啊,你在不懂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就能做这么好,反而证明你很厉害,而且你的作品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创意,甚至开始尝试着把不同风格的壶形融合在一起,已经是真正大师级人物了。”
“嗨,什么大师不大师的,也就是做得多了,经验比较丰富而已,换成任何一个人熬上这么多年,都能做到这一点,真不算什么,”唐先海摇摇头,“反倒是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厉害,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这时,安心噗嗤一声乐了,“师父,唐先生,你们两个这是在比赛谁夸的对方更好听吗?”
徐景行跟唐先海对视一眼,齐声大笑起来,心里颇为痛快,忍不住升起一些相见恨晚的感受。
笑过之后,唐先海让开工作台,“来,你来试试。”
“真的可以?”徐景行跃跃欲试的问。
“没问题,尽管下手,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看看你学到了多少东西,”唐先海笑着说道,看起来很大方,不过怎么看,眼神里都有些促狭,显然是想让徐景行出点小丑,因为没有人在只看过一遍的情况下就能成功的制作出一把紫砂壶。
虽然这种手艺的门槛不高,但其中很多小技巧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掌握的。
徐景行可不知道唐先海的那么点恶趣味,他兴致勃勃的坐在工作台前,却没急着动手,而是先翻开唐先海桌子上的图纸本,这些图纸是标准的工程图,有剖面图,有分解图,还有透视图,不但画的很惊喜,各部位的尺寸也标的清清楚楚。
当然,一把壶而已,就算工作量再大,也没办法跟真正的工程图相比。
他可是做过工程图的人,当然不会被这么点小难题给难住。
翻到了几页后,看到一把造型简单但非常可爱的西施壶。
他之前在古玩市场上就看到过西施壶,在唐先海这里也看到过西施壶,一直觉得这壶形真的很可爱,精巧丰满,姿态动人,有一种动静相宜的妙趣,丰满的壶身搭配着小巧的壶嘴和纤细的壶柄,有一种让人伸手去抓揉的冲动。
1...102103104105106...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