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而对唐先海来说,则是“朝闻道,夕可死矣”这样一种体验,能在退休的好几年后得到点拨,也算是他的幸运。
也就是说,唐先海本人无意中得到了突破,而徐景行则在无意中当了一回人生导师。
这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以为这种体验可不常见。
对徐景行来说,尤其幸运,因为这个社会如此浮躁,可没有多少人能像唐先海这样沉下心来思考、倾听,就算有,那也不一定会让他徐景行碰到,就算让他碰到,那些人也不见得会像唐先海这样认真的接受他的建议,甚至可能都没兴趣见徐景行这种无名之辈。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以心交心的交情,更是弥足珍贵。
意识到这点,一老一小两个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景行心里暗乐的同时,指了指自己刚制成的西施壶道:“老唐,这壶什么时候能开烧?”
“要等自然晾干以后,最少也得三天时间,”唐先海摆摆手,“不过先不急,你还有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呢。”
“啊?什么工序?”他连忙查看手里的紫砂壶,但却没有发现什么疏漏。
“嘿嘿嘿,钤印啊,”唐先海嘿嘿笑问:“你是打算手刻呢,还是打算铭印呢?”
徐景行恍然大悟,“手刻吧,我没有铭印专用的印章,”所谓的铭印,其实就是用印章往茶壶底部留印,因为紫砂泥料是经过练打的,所以相对比较结实,想要在壶底的泥片上留下印文,需要用木工槌轻轻地捶打才能确保印文清晰。
木工槌虽然是木头的,用力也不大,但毕竟不是普通的留印,是要敲打的,哪怕再轻微的敲打,对一些材质的印章也会造成损伤,比如说寿山石、鸡血石一类的印章肯定不能用在这地方。
另外一半的字画印章尺寸和图案的疏密程度也不太适合这种钤印方式,如果尺寸太小,或者图案太密集,留在壶底的钤印可能就不太清晰。
所以一般情况下,紫砂艺人都有专用的印章,一般多为金属制作,结实耐用,图案清晰。
不过钤印不一定要用印章,可以手刻。
手刻印文在早起非常流行,很多制壶大师就喜欢手刻印文。
手刻印文就简单多了,而且非常随性,想刻什么就刻什么,想怎么刻就怎么刻,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书法水平足够。
而这对徐景行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因此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手刻,在一堆工具中随手选了一把细长的金属刻刀,拿过紫砂壶,翻转过来,也不思考,直接刻下“徐徐景行”四个楷体字,准确的说是苏体字。
这四个字饱满丰腴又足够挺拔的苏体字,跟这饱满的西施壶还真是相得益彰,看着非常的舒服。再加上他用的是金属刀,刻字时留下的笔画干净利落明朗简洁,跟这把西施壶简单的造型也颇为契合。
所以他一收刀,唐先海便在一旁高声赞道:“好字!”然后又解释道:“之前老余说你的字比他还好,我还有点不太相信呢,现在才彻底的心服口服。”
“嘿嘿,老唐,你不厚道啊,合着之前只是跟我虚与委蛇呢?”徐景行故意不满地调侃道。
唐先海尴尬的咳嗽一声,立刻转移话题,“那个,壶盖上也刻两个字?”
“对哦,我听说你们这些紫砂艺人喜欢多留款识,不光要在壶底钤印,还要在壶盖和壶身上留下款识,”徐景行一拍额头,拿过壶盖,想了想,同样用苏体字刻下“戊戌年春徐”五个字,这五个字不是并排排列,而是想一朵梅花的花瓣一样围拢成一个圆形,看着倒是有些趣味。
刻好以后,他又端详片刻,那一些残留的紫砂泥料刮干净,又做了一番修光,这才满意。
唐先海有点遗憾的问:“这就完了?你字这么好,不在壶身上留点也太可惜了吧?”
“老唐啊,你以后搞创作,千万要记得一个成语,那就是‘过犹不及’,肉好吃,天天吃也腻,我的字就算再好,也要留在恰当的地方,”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另外,一把壶的壶身上留不留字,留什么字,那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在做壶之前就做好规划。”
“就跟你做壶要打腹稿一样,动手之前要想好要做什么壶,壶身上的每个部位要怎么做,做成什么造型,因为这关系到一把壶的造型和美感,”说到这里指了指面前的西施壶,“同样,在壶身上留字也不是为了炫技。”
神级黄金手 第386章 仓禀足
徐景行认真的解释道:“在我看来,在壶身上留字,就如同在已经画好的画作上继续添加内容,如果不是真的特别契合,只会画蛇添足,”说着指了指面前的西施壶,“这把壶的特点是简洁明了丰挺可爱,除此之外不应该添加任何不必要的点缀,为了炫耀书法而破坏壶身的整体气度,得不偿失。”
唐先海呆了一呆,随即老脸通红的拱拱手,“受教了,没想到我做了一辈子的茶壶,到头来还不如你这么一个彻彻底底的新手看的清楚,惭愧啊。”
“所以呀,创作作品跟打造产品是不同的,工匠们打造一件工艺品,只要技艺合格,各种元素尽可以的往上添加,反正这些产品针对的是低端客户,可要是搞创作,那任何一个元素的添加都必须是为了作品本身服务,必须起到能让作品更美、更好的作用,否则宁可不要。”
唐先海沉默片刻,“这个道理很直白,只是不是谁都具备你这样的艺术审美能力,如果你不提,我只会觉得在这把壶上刻几个字更好看。”
“不,老唐,你想错了,要说专业的艺术审美能力,一般人确实不具备,但也不要小看人类对美的感应能力,当一把好壶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绝大部分人肯定说不出好在什么地方,但肯定会觉得舒服,觉得有眼缘,尤其是有对比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很强烈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美感以更强烈、更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不具备专业艺术审美能力的人也能看得懂,记得住,爱的上。”
“要是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有了晋升为真正的工艺美术大师的资格,”徐景行郑重的说道。
唐先海这两天下来,被徐景行教训了好几顿,可是每次他都无法反驳,不但无法反驳,而且还越来越认可徐景行说这些话。
昨天还好,只是涉及到了一些工艺美术理论知识,对他的冲击力还没那么强烈,可今天,涉及到的却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艺术理念。他发现,他那些习以为常的理念正一点点的被徐景行给摧毁、重建,他甚至有点恐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过想到之前徐景行说的那些话,早已经没有了太多波动的心里竟然生出一股勃勃的生机,放佛在寒冬的泥土下埋藏了许久的野草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或许,自己这个老家伙还真有机会焕发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唐先海如是想到。
颇为激动的唐先海想到这里,认真的点点头,“我记住了,”那模样跟安心听课时差不多,如果让不清楚内情的人看到,一定会以为正在跟唐先海说话的是连云海老先生那个级别的人物呢。
徐景行见状嘿嘿一笑,没再说什么,因为老唐的水平是足够的,只要找准了方向,想要突破现有的困境并不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响鼓不用重槌敲”,唐先海绝对是一台足够响亮的大鼓,轻轻一敲就能发出响彻天地的雷震之声。
唐先海也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因为他这两天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这些东西已经足够他剩下的这些年月琢磨、钻研。
因此唐先海捧起那把西施壶端详片刻,“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它出炉以后的容颜了,我这就把他放好,最多五天一定能出炉。”
“哈哈哈,那就好,我也挺期待的,这可是我亲手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壶,我要自己用,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壶泡茶喝,那感觉一定会很不一样,”徐景行也颇为期待的说到。
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说的直白点,那就是人类在物质生活足够丰富以后,就会追求精神生活。
喝茶品茶这些就属于精神生活。
徐景行以前没心思也没时间更没条件去玩弄茶道,因为对他来说,如果只是为了解渴,白开水比茶水更有效。
而喝茶,在他心里是一件挺讲究的事情,不光要有好茶,还要有好水、好壶、好茶杯以及三五个好友,现在他还想弄两只好玩的茶宠以及好的心情。
现在他有条件讲究这些,虽然不会刻意追求,但有机会体验一把过过瘾,他也不会错过的。
别的不说,来客人以后,拿一把好的紫砂壶来招待,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看着唐先海把西施壶放进套箱里荫凉,他想了想,问:“老唐,我再做两件小茶宠?”
“茶宠?这玩意儿的制作难度可也不小呢,”唐先海有点吃惊,“一些茶宠会利用到一些物理原理造成喷水效果,这个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研究透的。”
“没图纸吗?”徐景行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直接问图纸。
唐先海摇摇头,“茶宠是才兴起来的小玩意儿,我做过几只都是没有喷水效果的紫砂小雕件,根本没有多花心思研究,所以也没有图纸什么的。”
徐景行有点失望,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有图纸,他当然有信心做出那种好看好玩的喷水效果;可没有图纸,他就只能自己摸索,而自己摸索是个碰运气的事情,搞不好三五年都摸索不透。
不过能做两件普通的紫砂小雕件也不错,反正是练手而已,做的好了自己留着,做不好了揉成团重做,不浪费泥料还能练练手艺,何乐而不为。
因此他耸耸肩,“那就做普通的吧,找找感觉,等我回去的时候弄点泥料回去,说不定以后也要靠这点手艺混饭吃呢,木雕还是相对冷门一些。”
唐先海呵呵笑道:“没问题,这事儿交给我了,我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泥料,什么样的都有,虽然不敢保证全是最好的,可也绝对不会弄些次品忽悠你,嘿嘿,现在的市场上鱼龙混杂,新手很容易打眼的。”
“多谢多谢,”他连忙道谢,说着忽然意识到要做紫砂器除了泥料和工具外,还得有窑,这,难道还得回家盖个瓷窑?
神级黄金手 第387章 电窑
徐景行学习紫砂手艺是一时兴起,但绝对不是玩玩就罢,而是打算在这个行业里走的更远。
目的吗,当然是为了赚钱。
别忘记,他的小店马上就要开业了,之前杨柳就说过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店铺设定成一个综合性的手工艺品店,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木雕店。
之前他除了做木雕外也就能写写画画,撑死了做点石雕,根本不足以撑起一家综合性的店面。
现在则不同了,他完全有机会将紫砂器也纳入到自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内,虽然他现在连一套合格的制壶工具都没有,但并不妨碍他这么打算。
也就是说,他除了要积极学习手艺之外,还要准备紫砂泥料和烧制工具,不过他对紫砂的烧制还真没什么研究,只是知道陶瓷器都需要高温烧制,想高温烧制就得建窑。
可是,建窑这种事儿可不是个小工程,先不说造价,光是场地问题就够麻烦的。
面对他的疑惑,唐先海哈哈一笑,“想什么呢,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建窑,买个现成的就行。”
“还有现成的?”他更吃惊。
“对啊,各种型号尺寸的电窑应有尽有,价格也不贵,你要是把握不准性能的话,我帮你推荐一下,”唐先海点点头,“你要是自己烧着玩,买个小的就行,搁在家里就能用,跟个冰箱差不多大小,要是想成规模的烧制,那就得买个稍微大一点的了,不过有一间房子也能放下了。”
听了唐先海的解释,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之前一直认为烧制陶瓷器必须使用大型的土窑才能,没想到现在不但可以用电烧制,还把尺寸缩小到了冰柜大小的程度。
只是,“老唐,这电窑烧出来的紫砂器跟土窑烧出来的效果能一样吗?”
他问出了心里的疑惑,他之前了解瓷器的时候可记得有收藏家说过,柴窑烧出来的瓷器跟煤气窑烧出来的效果有所差别,古老的柴窑虽然有点浪费资源的嫌疑,但烧制出来的效果更好;而煤气窑烧效率倒是高,也节约成本,但烧出来的瓷器火光气很重。
他有点担心这电窑烧出来的紫砂器也会有这方面的缺陷。
唐先海呵呵一笑,“这个你就放心吧,紫砂器跟瓷器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紫砂器的表面一般不涂釉,所以不管用什么材质烧制,只要温度足够就可以,而且电窑是全封闭的烧制环境,并且不产生火焰,所以烧出来的紫砂器不但不影响效果,反而会避免火刺的出现,烧制效果更好。”
“啊?还有这种说法?”徐景行有点吃惊,“这,这些东西不应该是越古老的越好?”
“胡说八道,连我这样的老头子都知道现代化科技对手工技艺是很有帮助的,怎么你这个小青年反而有点食古不化的意思?”唐先海有点吹胡子瞪眼的说道:“有些环节采用笨办法确实是好,比如说练泥这个环节,但是有的环节则不一样,比如说粉碎、筛选矿石这些环节,机器做的比人类好太多了,不但好,还快。”
“不光紫砂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就拿玉雕工艺中的抛光环节来说,现代化的抛光机器抛出来的效果比纯手工还几十倍,不管多细微的缝隙都能加工到,加工出来后跟镜面一样美观,最关键的是效率是人类的上百倍,要知道,在古代抛光一件玉器,先不说效果如何,最少得花费数十天的时间才能抛光好,可现在呢,扔机器里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你说你选择哪种方式?”唐先海瞪着大眼问。
徐景行想了想,苦笑着拱拱手,“行行行,我认错,不该质疑电窑的。”
“知道错了就行,”唐先海难得的在徐景行面前成了一把威风,得意的笑道:“所以啊,你要学的东西也不少呢,要是真想从事这个行业,我建议你来我这里当几个月的学徒工,看看这个行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几个月?”徐景行无奈的摇摇头,“算了,我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忙得很呢。”
“很忙?”唐先海狐疑的问。
“非常忙,”这倒不是徐景行胡吹大气,而是真的忙,别的不说,光是他那即将开业的店铺就够他忙活的了,到现在为止,店铺的装修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可他的存货却还略等于零,同时还有古建筑大赛的节目要录制,扳着指头数数,他能挤出半个月的时间来备货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最糟糕的是,这古建筑大赛的赛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什么时候录制节目、什么时候颁奖之类的时间表只有一个大概的时间,并不具体,只是知道会在五一之前完成而已。
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可对他来说就相当尴尬了,目前他还在柯城,要是进了正赛还要在柯城跟评委组那些人录一期外景,然后再去首都的演播大厅录正赛。
这意味着他现在回岛城也不是,留在柯城也不是。
留在柯城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要录外景;回岛城吧,万一刚回去就要开录怎么办?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好在他也不是没有盼头,接下来录制外景的时候,来的是评委组全体成员,也就是说,他即将见到他念念不忘的的偶像连云海老先生,甚至有机会跟连老先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更有可能的到连老先生的点评和点拨。
想到这种种可能,他的心情就更加急切。
也就是这两天有好玩的紫砂工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不然的话早就坐不住了。
正说这话呢,他手机响了,是丁树怀打来了,“小徐,在哪儿呢?”
“我还在柯城,怎么了?”他心里一动,急忙答道。
“那太好了,你和钱东帮忙招待一下央视那些人,他们下午就到柯城,我这边堵车了,要半夜才能到,”丁树怀长舒一口气后连忙安排任务。
徐景行则呆了一呆,“评委组到了?连老先生也来了?”
神级黄金手 第388章 土豪的自卑
丁树怀在电话那头笑道:“当然,这是正赛,评委组会实地考察的,到时候他们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价,集体选出前十,等选出前十以后他们就会根据这些评价进行点评并且打分,决出排名,也就是说,评委组这次考察,直接决定了咱们的排名,这种情况下,评委中当然不能有人缺席。”
徐景行听到这里,喜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好,好,我知道了,这马上就去找钱东,跟他一起招待评委组。”
“嗯,你做事儿我放心,不过也别表现得太殷勤了,自然点就行,也别抢钱东的风头,毕竟钱东才是度假区的主人,”丁树怀小心的嘱咐道,怕徐景行因为太激动而惹的评委们不喜。
徐景行当然不会不懂这些,因此连忙答应,嗯嗯啊啊的应付过丁树怀以后挂上电话,朝唐先海道:“老唐,不好意思,我得去接人。”
“那什么古建筑大赛的事儿?”唐先海问。
“嗯,评委组和摄制组都到了,我作为参赛一方必须得露个面。”
“去吧去吧,等你忙完了这壶也该烧好了,回岛城的时候别忘了带上。”
“嘿嘿,忘了谁也不能忘了老唐你啊,更不能忘掉这把壶,这可是我这辈子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壶呢,”徐景行嘿嘿一笑,摆摆手,“那我们就不多逗留了,等忙完了再来找你玩。”
跟唐先海道别后,带着安心回到酒店换了一身衣服,然后跟钱东联系。
电话一接通,钱东哈哈笑道:“小徐师傅,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你在哪儿?我去接你。”
“不用那么麻烦,钱总给我个地址就行,”他笑着拒绝了钱东的好意,“我开着车挺方便的。”
“也行,咱们到柯城机场见面吧,评委们四点多才到,所以不用着急,路上慢点。”
柯城虽然那不大,但这边却有专业的机场,而且还不小呢,在抗战时期就有了,当然当时只是军用机场,直到93年才开通民航服务。
徐景行找到这机场的地址,顺带着查了查这机场的籽料,然后带着安心直奔机场而去,在入口处碰到了钱东。
钱东一看到他下车,立刻笑呵呵的迎上了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小徐师傅你总算来了。”
他有点无语的从钱东的熊抱中脱离出来,无奈道:“钱总你这表现也太夸张了。”
“唉,不夸张不行啊,你和丁先生都不在,我怕应付不过来,”钱东也无奈的苦笑道。
“不会吧?钱总你好歹也是柯城有头有脸的人物,手里有钱,身份地位也不差,相貌堂堂,能说会道,也是场面人,不至于连这么点小场面都镇不住吧?”他好笑的说道。
钱东挠挠头,“如果来的是一些生意人,就算是服不服排行榜上的那些人来,我也不怕,可是,这些都是文化人啊,”说着讪讪道:“你也知道,我这人没什么文化,所以最佩服文化人,也最怕文化人,最关键的是我跟文化人在一起的时候完全说不上话,面对这么几位地位还很高的文化人,你说我能不心虚吗?”
徐景行眨眨眼,有点明白了,这家伙自卑了。
事实上这也正常,在这块大陆上,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化始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渴望,因为几乎绝大部分人深信知识和文化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就算是钱东这种大富豪,再有钱也改变不了他们心底对文化那丝敬畏。也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几位评委,钱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卑感,会不自觉的收敛腆起的大肚子,低下好久不曾低下过的头颅。
但这对钱东来说这是好事儿,因为钱东最起码还知道敬重文化,向往文化,知道文化是好东西,就算他这辈子不可能成为什么学识渊博的人,他的后背却不会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知道文化是个好东西。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有些没文化的人在有了钱以后只会看不起文化人,觉得文化人都是傻比。更有一些人在成名之后更是疯狂的抨击文化,对反智主义异常推崇,把学习文化知识贬斥成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甚的行为,有些人甚至将学习文化知识当成禁锢自己灵魂的自我束缚。
反正就一个意思,所有人不学习就好。
比如说某位成名作家,在成名之后一个劲儿的嚷嚷读书无用论,说“数学能懂加减乘除够用就好,物理化学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就不应该存在”之类的话题。
可是,那位作家说是这么说,却不肯让自己的女儿做个文盲,而是花大钱把女儿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学习。
这种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文盲蠢蛋,这样世界上就只有他一个聪明人了,嗯,以此来保持他那不知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一招,古代的统治者们早就用烂了,从秦始皇到清王朝,那些统治者们将愚民政策用的滚瓜烂熟,效果也相当明显,没有文化的那些人始终只能麻木的接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在那些极端的环境中找到一条出路。
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未来,看一个家族有没有未来,甚至看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不用看别的,看他们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望程度有多高就可以了。
一个知道知识文化是好东西并且深深渴望知识文化的人,未来绝对差不到哪里。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认为“学习数学能算账就行,学习语文能写字就行,物理化学完全没有实用价值”的时候,这个人就算再怎么聪明,成就也将有限的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