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天目前编》书尽毁于嘉庆二年之灾,《后编》书一直安然无恙地保存至清末。
然而自清末以后的半个世纪,天禄琳琅书流出皇宫,流入民间,几经聚散,664部书中已有数十部不知所踪。
目前收藏天禄琳琅所藏古籍最多者依次为中山故宫博物院、华夏国家图书馆和辽省图书馆,其它则零星散藏于海内外数十个公私藏家。
天禄琳琅古籍之珍贵,众所周知,可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居然愿意将这套天禄琳琅著录的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当成修复酬劳!
那么,那件摔碎的古陶瓷器,究竟有多珍贵?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五十五章 名声鹊起 (第一更)
“罗丹副馆长,真的十分抱歉,最近这几天时间,我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恐怕没有时间到贵馆去看一看了。”
向南还算得上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并没有因为听到对方说愿意拿出天禄琳琅著录的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当作修复酬劳就激动得忘乎所以。
首先,他手上还有七八件已经预约好了的残损文物需要修复,自然不可能抛下这些收藏家的藏品而不顾,转过头颠颠地跑到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里去帮忙。
这可不是他的作风。
其次,天禄琳琅的《孔丛子》虽然珍贵,但他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那件摔碎的古陶瓷器是什么年代什么器型,更没见到摔碎后的样子,他也不敢确信自己就一定能修复。
而且,连那么骄傲的小野先生都没把握修复的文物,一定不会是那么容易修复的。
所以,哪怕他很想接下这单业务,现在也必须沉住气,至少也要等修复完手中的这些文物,然后再到吉梅博物馆那边去见一见那件古陶瓷器的碎片,最后才会决定接不接这任务。
“噢,向南先生,这个不着急。”
罗丹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他说道,“你可以忙完这段时间,等空闲了再到博物馆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只要你有这个意愿就好,具体的咱们还可以等见面了再谈。”
“嗯,您这话也不错。”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那就等过段时间咱们见面了再聊具体的。”
向南和罗丹又在电话里说了几句客套话,这才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之后,向南心情略有些激动。
《孔丛子》七卷,主要是记述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等人言行的书籍。
除了卷七为《连丛子》上下篇外,其本书六卷之《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主要记载孔子言行;《杂训》、《居卫》、《巡守》、《公仪》、《抗志》主要记载子思言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录是记载子上、子高、子顺、子鱼等人的言行。
事实上,《孔丛子》的成书时间及其作者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疑案,其书之真伪也成为了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不妨碍这套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成为文献价值极高的国之重宝。
如果这一次真能顺利拿到这套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向南这一次就真算得上是满载而归了。
当然,前提是要为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修复那一件摔碎的华夏古陶瓷器。
想了一阵,向南便将纷乱的思绪摒弃在脑海之外,不再胡思乱想,而是回到了修复室的工作台前坐了下来,沉下心来继续修复文物。
无论过几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现在应该做的,还是安下心来好好地将这些已经安排好的残损文物修复完毕,只有做完了这些事情,才有时间和心思再去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向南的日常生活又恢复到了以前的两点一线。
在白天的时间里,他几乎都是在修复室里度过,也基本上以每天修复一件文物的速度,不断地给予收藏家们惊喜。
与此同时,向南在巴里斯文博界里的名气也渐渐响亮了起来,甚至有不少上次没有赶到加利特艺术博物馆观看向南修复转播的收藏家们,也慕名而来,希望找王小姐重新预约登记修复。
这就使得王小姐很不爽快,明明在外面逛得正开心,手提包里的手机总是隔三差五地响个不停,这还让人怎么玩?
她不好对那些“骚扰”她的收藏家们发脾气,只好在回去的路上对向南抱怨:
“都怪你,干嘛要把文物修复得那么好?现在好了,那些收藏家一传十,十传百,把你名声传出去了,结果我就倒霉了,玩得好好的,手机老是响个不停,我都郁闷死了。”
向南笑了笑,说道:“你直接告诉他们,说我暂时不再接修复任务不就行了吗?”
“我说了呀。”
王小姐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可是,下一个人他也不知道呀,那我还得再说一遍,我都成传话筒了!”
“好好好,那你辛苦了。”
向南无奈,只好笑着说道,“这样好了,今晚请你吃饭,就当是补偿你了,可不可以?”
“这个可以有。”
王小姐顿时喜笑颜开,笑道,“今晚我要吃火锅!”
就在向南和王小姐两个人准备去吃火锅的时候,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内,罗丹副馆长、小野先生,以及其他几位修复师坐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这段时间里,巴里斯文博界里有一个人的名字传得很快,短短几天时间,就让绝大部分的收藏家都知道了。”
罗丹看了看小野先生,笑着说道,“这两天还有收藏家打听到了我这儿,问我能不能联系上这个人,他们想请他修复文物。”
“我也听说了。”
小野先生苦笑了一下,“这个人就是向南。”
想起当初刚刚见到向南时,自己一副骄傲、不屑的样子,小野先生此刻依然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
如果当时真要逼得向南比拼修复技术,自己恐怕会更难堪吧?
一想到这里,他就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没有太过分。
“这个向南,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啊。”
另外一个顶着一头白头发的年轻修复师有些迟疑地说道,
“据说到了他手上的残损文物,无论破损到什么程度,他都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完全修复,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
另一个年纪稍大的修复师则是呵呵一笑:“如果不是这么夸张,他又怎么可能几天之内就有这么大的名声呢?”
“向南能有这么大的名声,这就证明了他的确是有真本事的人。”
罗丹眼里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他笑道,“这说明咱们当初没有选错人,他一定能够修复咱们那件摔碎的古陶瓷器!”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五十六章 一盒碎片 (更新完毕)
“亲爱的向,我可要好好恭喜你了,你现在在巴里斯文博界,可是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
向南和王小姐吃完火锅回到庄园后,不出意外,又碰到了在楼下散步的加利特。
加利特这段时间已经基本上理顺了集团里有些混乱的业务架构,剩下留给他亲自动手的事情不多了,所以,这些天他基本都留在庄园里栽栽花、除除草,要么就到酒窖里品品酒,日子过得很悠闲。
他看着向南,笑着说道,“这几天时间,可有不少大收藏家向我打听你的消息,希望请你帮忙为他们修复残损的古董,向,你在这边这么受欢迎,有没有考虑过干脆在这边定居呢?”
顿了顿,他抬手往边上指了指,说道,“这片树林过去,有一个天然小湖泊,那边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如果你有意留下来,我可以将湖边的一块地给你建城堡,这样,咱们就成邻居了。”
说完,他就笑眯眯地看着向南的反应。
“加利特先生说笑了。”
向南淡淡地笑了笑,转头看了一眼加利特,这才说道,
“您这么慷慨,我还真有点心动呢。不过,很可惜,我还是不习惯巴里斯的饮食,就这几天,我都是跟王小姐天天跑到中餐馆那边去吃饭的呢。”
“而且,您忘了,我擅长的是修复华夏文物啊,真要是离开了华夏,那不就像是鱼离开了水,哪里还有我的用武之地呢?”
加利特很想说,其实除了华夏本土之外,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华夏文物。
不过,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最终没说出来,只是“嘿嘿”笑了一下。
原本他也不是很认真地在谈定居的问题,只是借着这机会试探一下口风罢了,如果向南真有意,那自然最好,他肯定也会大力帮忙,如果向南无意,那就当开个玩笑好了。
不过,看向南如今的态度,想要他定居海外,几乎是不大可能了。
他说得也对,他做的是修复华夏文物,真离开了华夏,岂不就如同无根飘萍一般,再也安定不下来?
“哈哈,你现在是这么想,或许等哪一天你发现了巴里斯的美,赶你走你也不走了呢!”
加利特哈哈一笑,算是结束了这个话题。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
“对了,到今天为止,之前提前预约修复的残损文物就基本修复完了吧?你明天是要去吉梅博物馆见一见罗丹副馆长了吗?”
“嗯,今天上午的时候,罗丹副馆长已经提前给我打了电话,约好了明天上午碰个面。”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我得先去看一看那件摔碎的古陶瓷器,只有看到了实物,才能确定自己能不能修复。”
“不错,小心谨慎一些是应当的。”
加利特轻轻点头,他看了向南一眼,又说道,“对了,吉梅博物馆那边收藏了大量的华夏文物,你明天去了那边,可以好好参观一下。”
听了这话,向南深深地看了加利特一眼,没有说话。
……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之后,向南和王小姐便一起坐上了车,朝着巴里斯市中心赶去。
“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我还没去过呢,听说那里收藏了大量的亚洲艺术品,是亚洲地区之外最大的亚洲艺术品收藏馆之一。”
王小姐一边开着车,一边对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向南说道,“对了,你今天是去吉梅博物馆那边参观的吗?”
她并不知道前一段时间吉梅博物馆副馆长罗丹请向南修复文物的事,向南也没有跟她说过。
当然,最关键的是,她自身也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对这些事情也并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不知道这事也很正常。
“嗯,过去看一看。”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可能还会帮博物馆那边修复一件破碎的古陶瓷器。”
“真的假的啊?”
王小姐扭头看了一眼向南,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说道,“那么大的国立博物馆,它自己没有文物修复师吗?”
“他们当然有修复师,不过他们为什么还要请我去修复文物,那我就不清楚了。”
向南撇了撇嘴,继而笑着说道,“所以,要先去看一看具体的情况再说。”
吉梅博物馆位于巴里斯十六区的塞斯河畔,和埃菲尔铁塔隔河相望,立于巴里斯诸多殿堂级博物馆之列。
吉梅博物馆是一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深灰色欧式建筑,本身的外表朴实无华。
王小姐将车子停在博物馆门口的停车位上,然后和向南一起下了车,慢慢地朝博物馆里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从博物馆里面匆匆迎了出来,一见到向南朝停下了脚步,脸上带着些复杂得神色,低声对向南说道:
“向,向专家,欢迎光临吉梅博物馆!”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见过一面的古陶瓷修复专家小野先生。
“小野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向南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朝他点了点头,“罗丹副馆长在吗?”
“他在办公室,我就是来带您上去的。”
小野先生点头应道,“这次的事情要麻烦向专家了。”
向南笑了笑,说道:“小野先生客气了,一会儿等见到了那件破碎的古陶瓷器再说吧。”
说着,他先安排王小姐在楼下参观,然后便带着向南往博物馆楼上走去。
小野先生带着向南来到了博物馆楼上的华夏文物修复中心,一推开门,几位文物修复师都坐在里面,罗丹副馆长也同样在场。
“向南先生,欢迎欢迎!”
罗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眼中的愕然一闪而过,随即笑道,
“真是难以置信,向南先生竟然如此年轻!”
“罗丹副馆长,很高兴见到您。”
向南脸上带着笑意,扫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不知贵馆的那件破碎的古陶瓷器,能不能先让我看一看呢?”
“当然没问题。”
罗丹笑了笑,朝小野先生抬手示意了一下。
小野先生赶紧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就抱着一个古董盒走了过来。
古董盒在桌子上放好,打开,向南一眼看过去,只看到一盒子碎片!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五十七章 就从现在开始 (第一更)
“……”
向南看着古董盒里的碎片,顿时有种一肚子话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只古陶瓷器,碎得也太彻底了,这得是遭受了多大的冲击力,才能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一古董盒的碎瓷片,粗粗一眼看过去,每一块碎片大小都相差不大,大概也就铜板那么点大,看上去太均匀了,简直都不像是自己摔碎的,倒是有点像人为砸碎的。
这些碎瓷片上泛着淡青色的釉色,外壁上用手摸上去还有点凹凸不平的感觉,如果向南没有猜错的话,这件古陶瓷的器身外壁上应该有刻花。
向南将古董盒里的碎瓷片一件一件取了出来,总算在底部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造型——这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凤首,嘴巴大张着,而且这两只凤首竟然还是并排连在一起的。
看着这对凤首,向南一下子想到了不少两只凤首并立的古陶瓷器物,比如北宋耀州窑双凤首流龙柄倒流壶。
这件双凤首流龙柄倒流壶器身上部印莲瓣,以引颈而鸣的双凤首为流,一条龙为柄。釉水为典型的耀州青瓷色。胎灰白色含铁高,处处见铁褐色,这是耀州窑重要特征。刀削三足,胎釉结合处见火石红。
这件双凤首流龙柄倒流壶上的凤首造型,与向南如今看到的这件双凤首造型极其相似。
此外,还有宋代早期官窑影青釉刻花双凤首执壶。
此壶浑身施满青釉,整体线条流畅,且壶执和壶嘴虎极具美感。凤首之上是莲花口,凤首栩栩如生,凤嘴稍倾,凤眉生动别致,整个凤首动感突出,独具匠心。壶身上的弦纹,更显示出整个凤首壶的大气。
向南看了一会儿,心里面大概有了点底,这才看了看罗丹副馆长,开口问道:
“罗丹副馆长,这件古陶瓷器是什么年代的器物?”
“这些问题,可能小野先生更清楚一些,不如就让他来回答你吧。”
罗丹副馆长笑着指了指小野先生,他虽然是负责文物修复的副馆长,但他并不太懂华夏古陶瓷器,这些拗口的名称对于他来说,确实有些为难了。
向南理解地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小野先生。
小野先生见罗丹指名道姓了,只好站起来说道:“这是一件五代末期的耀州窑青瓷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说着,他将手中早就打印出来的几张照片递给向南,说道,“这几张照片,是这件耀州窑青瓷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之前拍摄的,向先生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向南点了点头,伸手从小野先生手中接过那几张照片,仔细地看了看。
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鼓腹,圈足,细颈,器身上浑身施满青釉,壶身印满牡丹纹,造型别致,线条细腻。
壶嘴造型为引颈而鸣双凤首,凤首刻画细腻,显得极为别致。
所谓剔花,就是在已经绘好纹饰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用刀剔除,露出素胎,使花纹凸起,有如浮雕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向南用手触摸那些碎瓷片时,会有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
看到这里,向南心里面也大概了解了这件古陶瓷器的修复难度。
首先一点,就是碎片又多又小,这就给修复师在拼对粘接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众所周知,碎片粘接得越多,就越容易出现误差,很有可能粘接到最后封不了口,导致白忙一场。
其次,就是剔花工艺的补缺会很困难,实际上不止是补缺困难,就连后期的作色、仿釉都很难,如何才能做到和原器物一样圆润自然,这非常伤脑筋。
向南想了想,小野先生之所以不敢接这项修复工作,估计也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才退缩的。
当然,大概率是没把握修复,这要是修复好了那还好,要是修复不好,丢脸事小,影响了二次修复那就问题大了。
但自己能有把握修复吗?
向南仔细衡量了一下,应该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估计耗时要长一些。
“难怪罗丹副馆长会这么舍得,一出手就抛出了清宫旧藏天禄琳琅著录的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看来他是知道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不好修复啊!”
他正想着这些,罗丹副馆长等人见他盯着那些碎瓷片看了半天,又盯着那几张照片看了好久,愣是一句话不说,也有些急了,几个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罗丹副馆长最终还是没忍住,轻咳了两声,开口问道:
“向南先生,这件残损的古陶瓷器,你能修复吗?”
向南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抬起头,看了看罗丹和小野先生等人,见大家都是一脸期待的样子看着自己。
“向南先生,如果你能修复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我们博物馆说到做到,会将那套天禄琳琅著录的元代刻版《孔丛子》七卷当作修复酬劳送给你。”
见向南没有说话,罗丹副馆长又说道,“这一套元代刻版的《孔丛子》七卷不仅是全卷,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绝对是一卷研究价值极高的古籍啊。”
“好,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我接手修复了。”
向南沉吟了片刻,一口应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那套天禄琳琅著录的元刻孤本《孔丛子》七卷,更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这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修复极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修复,就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太好了!”
罗丹副馆长一听,顿时兴奋了起来,在他看来,只要向南愿意修复,那么,这件摔碎了的耀州窑双凤口注壶就有了恢复旧观的希望。
他顾不得其他人的表情,连忙问道,“不知道向南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开始修复?有没有什么要求?如果有要求,我们一定尽力满足。”
“要求倒是没有,只要给我提供一个安静的修复室就可以了。”
向南想了想,笑着说道,“至今什么时候开始,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吧。”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百五十八章 开始修复 (更新完毕)
吉梅亚洲艺术博物馆方面的动作很迅速,很快就为向南准备好了一间单独的修复室。
这间修复室原先是小野先生的独立修复室,此刻他也是自愿将它“贡献”了出来,让向南暂用。
当然,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希望向南在修复那件耀州窑双凤口注壶时,可以让他在一旁充当“助手”,方便他近距离观摩向南修复古陶瓷器时所采用的各种手法,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事实上,小野先生一直对之前观摩向南修复那件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时的整个过程“耿耿于怀”,他实在是想不通,一个人修复文物的手法怎么会流畅到那种程度,以至于短短一天时间之内,就能修复一件残损得颇为复杂的古陶瓷器,这一定跟向南所掌握的独特修复手法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这一次如果能有近距离观摩的机会,他一定要瞪大了眼睛好好看个清楚。
在博物馆方面准备修复室以及各种修复材料的时候,向南却慢悠悠地来到了博物馆一楼,找到了在那里四处参观的王小姐。
王小姐一看到向南,顿时就笑了起来:“咦,你事情办完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了?”
“没有,我恐怕暂时走不了了,今天得留在这儿修复一件古陶瓷器。”
向南觉得让王小姐等自己这么久还真是有些过意不去,他一脸歉意地说道,
“你要是觉得这里不好玩,就去别的地方玩,不过,到了傍晚,你可能还是要来接一下我。”
“哦,那好吧,正好我去对面的埃菲尔铁塔瞧一瞧,来了巴里斯一趟,不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里,那可说不过去!”
王小姐朝向南眨了眨眼睛,狡黠一笑,轻快地转过身去,往博物馆外面走去,走了几步,她忽然扭过头来,对向南说道,
“我晚上来接你啊,你要请我吃饭!”
“好,没问题!”
向南朝她笑了笑,抬起手比划了个“ok”的手势。
等王小姐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向南这才转过身朝楼上走去,这时候,博物馆方面已经将修复室清理干净了,顺便也将向南所需要的修复工具和修复材料全都送到了这里。
“向南先生,都已经准备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