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六点多一点,太阳刚刚从天边冒出个头来,向南、姚嘉莹、覃小天和王民琦四个人就已经打车来到了这里,然后急匆匆地开始托运行李,然后排队办理登机牌、等待安检。
一直到几个人上了飞机,这才喘了一口粗气。
从魔都到凤凰城,只有一趟直达的航班,而且起飞的时间很早,让一群人赶得颇为狼狈。
除了向南之外,姚嘉莹和覃小天、王民琦都是第一次出差,姚嘉莹还好一些,但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人就有些兴奋了。
“凤凰城距离京城很近啊,咱们到时候还能跑京城玩两圈!”
覃小天生活学习一直都是在南方,还没有机会到过京城,对祖国的首都自然极其向往,他坐在位置上看着窗外,一脸兴奋地说道,“到时候一定要去故宫转一转,还要看升国旗!”
王民琦点了点头,说道:“行,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你们俩就省省吧。”
姚嘉莹依旧像往常一样冷着一张脸,她往椅背上靠了靠,闭着眼睛嘟囔道,“我们去是修复文物,修复完了肯定直接回魔都了,还想有机会去京城?做梦去吧。”
姚嘉莹这一番话,就好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覃小天和王民琦的头上,将两个人的热情顿时给浇灭了。
想一想也对啊,有工作狂一样的老板在,怎么可能把时间浪费游玩上?
还想去京城逛两圈?不存在的。
向南坐在过道另一边的座位上,并没有听见他们的谈话,一上了飞机,他就戴上了耳机,闭着眼睛静静地听起了那首《500 miles》,在舒缓、轻柔,且又带着一丝淡淡离愁的歌声中,休憩起来。
两个多小时之后,飞机就缓缓地降落在了凤凰城机场上。
向南等人出了机场之后,大老远就在人群里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手里高高地举着写有“向南”的牌子,正垫着脚站在那儿四处张望着。
“博物馆接咱们的来了!”
覃小天看了一眼,兴冲冲地回头说了一句,然后拉着行李箱就快走几步,跟那戴眼镜的年轻人聊了起来。
那戴眼镜的年轻人和覃小天说了几句,然后目光越过对方,看向了向南等人,随后在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的带领下,迎着一群人走上来。
那中年人老远就朝着向南等人伸出了手,笑着招呼道:“向专家您好,我是凤凰城陶瓷博物馆的刘晓明,我谨代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欢迎向专家以及各位修复师们莅临博物馆参观指导!”
“刘馆长客气了,还没感谢你给予我们公司一个合作的机会呢。”
向南笑着朝刘馆长点了点头,又向他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几名队员。
一群人站在机场出口处稍稍寒暄了几句,便在刘馆长的带领下,登上了一辆黑色的商务车。
“向专家,您这次能亲自过来,我们马馆长可是相当高兴的,一早就吩咐文保中心的那几个修复师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地跟您学几招儿。”
车子开出凤凰城机场之后,很快就上了环城高速,朝市里开去。
刘馆长坐在后排,对坐在一旁的向南笑着说道,“我们文保中心的那群人,早拿您当成偶像了。”
“让刘馆长见笑了。”
类似的话,向南这半年来听得太多了,耳朵都要起茧子了,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他淡淡地一笑,很快就转移了话题,问道,“根据贵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这一批需要修复的残损古陶瓷,都是出自一个明朝景泰年间的古墓,不知道除了古陶瓷之外,还有其它文物出土吗?”
刘馆长在脑海里搜索了一番,很肯定地点了点头:“有,有一座完好的青铜供佛,还有一些青铜残片,看模样应该是个三足圆鼎,估计是墓主生前用来上香礼佛用的香炉。”
“是吗?”
向南脸上依旧显得很淡定,但两只眼睛却是像会发光一样,陡然亮了起来,问道,“那,这些青铜残片都收起来了吗?贵博物馆打算怎么处理它?”
“呃……”
刘馆长被略显激动的向南搞得一脸茫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道,
“收是收起来了,不过,我们博物馆没有青铜器修复师,所以到现在还放在那儿,想着什么时候送到京城故宫去请修复师修复……”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六十二章 就喜欢胡吹 (第二更)
“哪里还用得着送到京城故宫里去请人修复?”
刘馆长还在纳闷向南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坐在身后的覃小天忽然开口了,他一脸骄傲地说道,“你直接交给我们向老师修复就可以了。”
“向……专家?”
刘馆长一脸惊异地转头看了看坐在身侧的向南,问道,“向专家也会修复青铜器?”
向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呵呵,刚刚开始学的,所以见猎心喜,让刘馆长见笑了。”
“哦。”
刘馆长点了点头,我说嘛,只知道向南是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可从来没听说过向南还会修复青铜器的,如果只是刚刚开始学习,那倒是可以理解。
可是,刘馆长心里面还是有点纠结,你一个刚刚开始接触青铜器修复的人,怎么好意思开口就要我把残损的青铜器文物交给你修复啊?
这要是修复坏了,到底是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更何况,这出土的文物,我说了也不算啊。
刘馆长还没想好怎么回复向南,覃小天又开口了:
“别看我们向老师是刚刚学习青铜器修复,他的修复技术,绝不亚于青铜器修复专家!”
刘馆长听了,下意识地接了一句:“有这么厉害?”
“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老专家张春君张老爷子亲口说的,这还有假?我们向老师就是跟张老爷子学的技术!”
覃小天见刘馆长一脸震惊的样子,撇了撇嘴,说道,“我们向老师当年跟江易鸿江老爷子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时,也不过三个月就拿到长安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一等奖了!”
“小天,别胡说八道了!”
向南皱了皱眉,开口喝止了多嘴的覃小天,一脸歉意地对刘馆长说道,“刘馆长别在意,这小子就喜欢胡吹。”
“哪里哪里!”
刘馆长心里面早就震惊得不行了,别的不用提,向南从接触古陶瓷修复到获得长安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一等奖仅仅用了三个月这件事,不止是他,整个文博界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他还记得,当初向南在比赛中修复的那件古陶瓷,用的还是无痕修复手法,光是这一点,就证明了向南当初就已经有了古陶瓷修复专家级的水准。
只是刚刚一见面,刘馆长看到向南比自己年轻了小一半,心里面不知不觉地就有了点轻视——没办法,在国内一向都是论资排辈的,更何况还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俗语呢——以至于刘馆长都忘了向南在文博界里创下的一个个奇迹般的事迹。
此刻被覃小天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惊觉,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位,可不仅仅只是个向专家那么简单,他还是文博界里唯一获得“大国工匠”称号的人物,更是被文博界诸多大人物盛赞的“天生的文物修复师”!
这样一个人,哪怕是刚刚接触青铜器修复,那也不能当成普通人来对待,更何况,教授他青铜器修复技艺的张春君,那也是青铜器修复界里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有这么多惊人的事迹做背景,又有这么多大人物为他背书,刘馆长不知不觉间,竟然也觉得覃小天的话十分可信,最关键的就在于,人家也犯不着欺骗他啊!
谁还会没事给自己找麻烦,没有金刚钻也要强揽瓷器活,抢着要去修复那件残损的青铜器文物?
想到这里,刘馆长也不犹豫了,他看了看向南,试探着说道:“向专家,要是您不觉得麻烦的话,顺便将那件明代的青铜三足圆鼎也一起修复了?”
向南犹豫了一阵,这才说道:“先看看那件青铜器再说吧。”
说虽然这么说,但向南的心里面可高兴坏了,原以为自己这次出差到凤凰城这边来修复古陶瓷器,会耽误了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练习,他还准备在当地的古玩街里面挑几件残碎的赝品来练练手呢,既然博物馆里有现成的残损文物可以修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当然了,在向南看来是练手,可实际上,以他目前在青铜器修复上的水准,哪怕是到了京城故宫青铜器修复室里,至少也是骨干级修复师的水平,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他独立修复青铜器文物了,而且修复出来的效果,不会比一般的专家差多少。
只是,向南对自己目前的水平还不够满意,而且尽管他已经掌握了诸多工艺,但事实上,由于练习得太少,在操作手法上依然不够娴熟,这也是为什么张春君会要求他即便是在出差,也不能间断练习的原因所在。
一行人在车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很快,车子就抵达了凤凰城陶瓷博物馆。
陶瓷博物馆坐落于凤凰城陶瓷发源地弯道山区域内,是凤凰城首家以陶瓷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是铭记陶瓷历史、传承陶瓷工艺和弘扬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向南等人一下车,就看到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伫立在眼前。
整个博物馆的建筑,以倒梯形为整体框架,顶部设有人字形钢化玻璃,便于博物馆内部的采光,正门处镶嵌了一个咖啡色花瓶形状浮雕,花瓶中部则是瓷器开片状纹路,下方则装饰有青花瓷状的门头,门头上方镶嵌着咖啡色的博物馆名称,下方则是博物馆的入口。
此刻已是正午时分,但博物馆外的广场上,依然有大量的游客来来往往,显得热闹非凡。
刘馆长忙碌了一上午,此刻也是饥肠辘辘了,他对向南说道:“向专家,咱们先去吃饭吧,吃完了饭,我们再送大家到宾馆里歇一会儿,来都来了,有事也不急在一时。”
“好,客随主便,我们听刘馆长的安排。”
向南转头看了看姚嘉莹等人,见他们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只好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离博物馆不远就有一家大酒店,刘馆长带着向南一行人在酒店里吃过了午饭,然后将向南等人送到了房间里,这才告辞离开。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六十三章 幸好没有做得太过火 (为盟主张卫雨加更2)
“首先,欢迎向专家及其团队不远千里,来到咱们凤凰城陶瓷博物馆参观指导。”
当天下午两点半,向南、姚嘉莹、覃小天和王民琦一行人在宾馆里稍稍休息之后,便被刘馆长派车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办公楼三楼的会议室里。
博物馆的马向东马馆长,一个五十多岁,身材并不高大的中年人,也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刻正在发表讲话,他说道,
“咱们博物馆成立不久,文物修复团队才刚刚组建,修复力量还很薄弱,因此,向专家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希望向专家能够不吝赐教,多多指点,再次,我代表博物馆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对向南笑着点了点头,又转头看了看刘馆长,接着说道,“接下来,就让刘馆长简单介绍一下,咱们这一批需要修复的古陶瓷文物的基本情况。”
“好的。”
刘馆长清了清嗓子,将话筒移到身前,朗声说道,“这一批文物的资料,之前我已经传真给了向专家那边,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这一批残损古陶瓷,是从凤凰城市郊一个工地下方的明朝景泰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发掘出来时,这批古陶瓷大多成为了碎片,经过咱们博物馆修复师的清理拼对,大约一共有一百零六件古陶瓷,其中大部分古陶瓷有残缺,所以,修复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顿了顿,刘馆长继续说道,
“我们之所以这么着急将向专家及其团队邀请过来主持这批文物的修复工作,主要是因为,在今年的五月一日,博物馆这边将举办一期以明代古瓷器为主的主题展览,因此,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能够以向专家及其团队为主,努力做好这次文物修复工作,如果有什么困难,在今天下班之前就跟我提,过了今天,就不用再提了,一切以工作为主。”
后面这几句话,刘馆长说给在场的博物馆文物修复师们听的。
他拿眼睛扫了全场一眼,见没人说话,刘馆长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向南,笑着接着说道,“向专家,我们博物馆这边的四个古陶瓷修复师都在这儿了,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没有。”
向南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看马馆长和刘馆长,说道,“我们还是先到修复室里去看看那些残损文物吧。”
马馆长和刘馆长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随即站了起来,笑道:“那刘馆长就辛苦一下,陪向专家他们去修复室看一看,我那边还有点事,就先失陪一下了。”
向南也站了起来,笑着说道:“马馆长客气了,您有事先忙。”
马馆长离开之后,刘馆长便带着向南等人往修复室走去,一边走,一边向向南等人介绍博物馆的情况。
凤凰城陶瓷博物馆是以陶瓷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跟其它的综合性博物馆不同,它只收藏、展览各位陶瓷,以及和陶瓷相关的文物。
同样的,陶瓷博物馆内所设的文保中心,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称作古陶瓷修复中心,当然了,由于陶瓷博物馆成立的时间并不久,修复中心里总共也只有四个修复师,在规模上并没有达到修复中心的水准。
古陶瓷修复中心就设置在办公楼的二楼,是一个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大修复室,七八张工作台沿墙而立,上方则是大型的抽烟机,修复室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大大的陈列台,十来件刚刚修复好的古陶瓷器文物正摆在上面。
看到向南等人正围着陈列台,仔细察看那些修复好的古陶瓷器,一位年约五十来岁,头发花白,眉心处有几道深深的川字纹的中年男子连忙介绍道:
“向专家,这些古陶瓷器,也是从明代古墓里出土的,我们几个这些天没什么事,就先修复了几件,你给指点指点?”
向南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中年男子名叫唐伟才,是博物馆里的资深修复师。
博物馆里的四名修复师之中,有两人是资深修复师,这唐伟才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名叫卫东海,长得高高瘦瘦的,大概四十多岁左右。剩下两人,一个姓石,一个姓柳,都是凤凰城本地人。
“都修复得还行。”
向南仔细看了一圈,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一件瓷碗,口沿这一块应该是配补上去的吧?作色不够精细,乍一眼看过去,还是能感觉得到有轻微的色差,不过影响不大。”
顿了顿,他又说道,“其实作色不足,还可以在仿釉这一道工艺上进行弥补的,不过,我估计当时修复这件古陶瓷的修复师,自己都没意识到会出现色差,所以在后续工艺上也没考虑过这一点。”
听了向南的话,唐伟才和卫东海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震惊之色。
事实上,能够成为资深修复师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他们在这一阶段已经熬了这么多年,距离国家级专家也并不是太遥远,自然不会将专家看得太重。
尤其是看到向南如此年轻,就要踩在他们的头上“领导”他们干活,心里面更是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所以,给向南“设置”一点障碍,让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谁知道,对方居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实在是让人吃惊。
事实上,这件古陶瓷器,并不是他们修复的,而是他们去找了凤凰城博物馆一个古陶瓷修复专家来修复的,而且这所谓的“破绽”,连他们两个都没看出来过,这怎么能叫他们不吃惊?
这向南,果然是名不虚传,比自己这些资深修复师高明得多了。
唐伟才和卫东海心里在翻江倒海的同时,又在心里暗暗庆幸:
幸好没有做得太过火,要不然的话,这丢人就丢大发了。
在庆幸的同时,他们也是感叹不已,这向南,果然如传言中的那样,还真是个“天生的文物修复师”!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六百六十四章 欢迎宴 (第一更)
向南可不知道唐伟才和卫东海这两位资深修复师的“心机”,事实上,他看出的何止是这一点点“小破绽”,在他的眼里,这些摆在陈列台上的古陶瓷器,全都修复得破绽百出,不堪入目。
只不过,他知道自己这次是来修复文物的,而不是专门来找茬的,这才收敛了一些,没有直说罢了。
否则的话,唐伟才和卫东海这两人,何止是吃惊那么简单?
在文物修复室里看了一会儿,向南等人便在刘馆长的陪同下,又参观了一下陶瓷博物馆的展厅。
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分为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瓷关联产业等几大类展品。这其中既有知名陶瓷企业的代表产品,也有当代大家的经典力作。
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让这座“北方瓷都”的灿烂文化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展厅里逛了一圈,刘馆长笑着对向南说道:
“向专家,时间不早了,博物馆这边给大家安排了欢迎宴,咱们差不多就可以过去了。”
向南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麻烦刘馆长了。”
如果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向南肯定是不愿意参加这种饭局的,可刚刚看到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一脸兴奋的样子,他也只好应了下来。
虽然他是老板,但他也不能只顾着自己,还得考虑到底下人的想法。
“怎么能说麻烦呢,向专家愿意过来,我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刘馆长笑了起来,接着说道,“凤凰城文物局以及凤凰城博物馆的几位领导和文物修复专家都会赶过来,他们也早就想见一见向专家了。”
这一下,向南是真的一脸吃惊了,他说道:“刘馆长,你别开我玩笑,我会当真的。”
“我哪敢跟您开玩笑呀。”
刘馆长一脸苦笑,说道,“自从得知向专家要带队来我们博物馆,那两个单位的领导隔三差五就打电话过来问您什么时候来呢。”
“太夸张了,我受之有愧啊。”
向南摇了摇头,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事实上,向南是低估了自己在文博界里的声望,不说他是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也不说他重新研究出了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单单是文博界里唯一一个“大国工匠”称号获得者,他就值得一大帮子圈内人趋之如骛了。
更别提,在这个以“以技术为王”的文物修复圈里,无论是他的古书画修复技艺,还是他的古陶瓷修复技艺,都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看到向南这副吃惊的模样,跟在身后的姚嘉莹还好一些,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人,都捂着嘴在那儿偷笑,说实话,他们俩比向南自己还更懂得向南在文博界里的分量,否则的话,在刚下飞机那会儿,覃小天也不会在刘馆长面前那么“大言不惭”了。
当然,这两个人笑归笑,心里面也是得意非常,作为向南的学生,老师的荣光,也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与有荣焉啊。
在刘馆长的陪同下,向南等人来到酒店里,参加了由凤凰城陶瓷博物馆举行的欢迎宴,受到了凤凰城文物局、凤凰城博物馆以及凤凰城陶瓷博物馆等单位领导及一干文物修复师们的热烈欢迎。
在欢迎宴上,向南表示,凤凰城作为华夏久负盛名的“北方瓷都”,拥有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同时,如今的凤凰城,已经成为了工业瓷、骨灰瓷的生产重地,为陶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必将在世界陶瓷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
凤凰城文物局的副局长张桐生则表示,凤凰城文博界对于向南专家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专家在古陶瓷修复领域的成就,让人惊叹,尤其是独立修复宋代曜变天目盏这一事迹,更是让世人瞩目。
张桐生说,凤凰城文博界希望借此机会,与向专家所创立的文物修复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努力提高凤凰城在文物修复领域的硬实力。
向南表示,双方友好互利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的项目,有利于弘扬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文物修复事业的发展,他对此表示十分的赞成。
在欢迎宴上,向南还与诸位文物修复专家、文物修复师们进行了交谈,并表示在合适的机会,进行文物修复技术上的交流和研讨。
……
第二天早上,凤凰城陶瓷博物馆还没有开门,位于后方的办公楼二楼的古陶瓷修复室里,向南等人便已经来到了这里。
“这批残损的古陶瓷文物,全部都在这里了。”
刘馆长指着修复室角落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木制盒子,笑着对向南等人说道,“从古墓里发掘出来之后,修复师们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将一大堆古陶瓷残片全都清理干净,并根据残片上的纹饰分门别类给区分开来,一个个都装进了箱子里。”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当然了,由于时间仓促,也许会有弄错的地方,这也是难免的,所以向专家以及各位修复师们,在修复的时候还是要多看一看。”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嗯,刘馆长放心,不会出错的。”
“哈哈,我只是随便说说。”
刘馆长笑了起来,摆了摆手说道,“说到文物修复,十个我也抵不上半个向专家,你们做事,我自然是放心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