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僧格林沁几万兵马,都挡不住洋人的火枪火炮,还有谁能挡得住?”
载垣想起在谈判桌上,坐在对面的那些洋人们仗着枪炮之利而变得狂妄嚣张,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算了,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停战就好。”
心里正想着事,一位贴身随从忽然在门外禀报:“王爷,穆荫大人刚刚传信来说,洋人提出要亲递国书!”
穆荫与怡亲王载垣同为钦差大臣,赴通州与洋人谈判。
“什么?”
载垣原本微眯的双眼忽然睁开了,整个人一下子就从躺椅上跳了起来,“洋人又在搞什么鬼?!”
停战协议已经达成,为什么忽然又冒出来要“亲递国书”?
当初在谈判时,为什么不提这一点,反而现在提出来?
载垣和穆荫两位大臣商议许久,认为“此事关系国体,万难允许”,之前的会晤中并无此说法,且先前em两国也未开此先例,严厉拒绝了yf使团的要求。
但巴夏礼则认为,亲递国书乃国际惯例,没有必要列入谈判内容。
双方各持己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垣说:“按华夏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
巴夏礼则说:“我不是华夏的臣。”
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华夏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
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
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京城作为人质,并以“叛逆罪”投入大牢。
通州谈判自此破裂,9月21日,yf联军先后在通州附近的张家湾、八里桥击溃僧格林沁率领的数万清军,兵临京城城下。
“王爷,走吧!”
坐落于京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的怡亲王府,往日的雍容华贵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仆人、丫鬟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慌失措,还有即将离开京城的惶恐不安。
坐在书房里,载垣尽管知道这次只是暂时出京避难,但看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仍然有些伤感。
他转头看了一眼心里虽然焦急脸上却不露丝毫的贴身随从,叹了一口气,“走吧,剩下的人,就让他们好好守着王府,若洋人真进了京城,关好门就行了。”
这一次通州谈判破裂,洋人军队直逼京城,咸丰皇帝要带着慈禧等嫔妃、皇子以及朝廷大臣一起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躲避战火,载垣与刚刚被论罪撤职的穆荫也在同行之列,只留下恭亲王奕?留守京城圆明园内,主持议和。
这两日里,yf联军兵临城下,枪炮声轰鸣不断,让一向被称赞天资聪颖,颇有才气的奕?也是急得满头大包,不知该如何是好。
咸丰皇帝起驾前往避暑山庄的第二日,yf联军照会说,如3天内放还全部谈判人员并接受条件,联军停止进攻,否则要夺取京城。
奕忻接到照会后,一面假装强硬地驳斥联军统帅额尔金,一面寄希望于巴夏礼说好话,加紧做巴夏礼的工作。
事实上,奕忻并不是不想放还yf使团成员,实际上他此刻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因为,被咸丰皇帝下令以“叛逆罪”投入京城大牢的巴夏礼等一行39人,在监禁期间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到如今能喘气的只剩下18人了。
这还怎么放回去?放回去岂不是更糟糕?
在释放yf使团人员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9月30日,yf联军兵临京城朝阳门,额尔金原形毕露,声称联军继续前进。
10月6日,yf联军绕经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f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圆明园原有守军两千余人,但他们的表现同样是一塌糊涂,只是装模作样地抵挡了一会儿工夫,便逃散一空。
奕?等人不敢再留在圆明园,带领随从前往他处躲避,到了晚上,又带人逃到了长辛店,当地条件简陋,连供住宿的房屋都找不到,奕?一行只能露宿在野外,凄惨无比。
f军士兵闯入圆明园时,没有遭到守卫士兵的强烈抵抗,反而被一群太监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住在圆明园的五百名太监一边高喊着“不要亵渎圣物,不要踏进圣殿”,一边竭力拦阻士兵进入圆明园。
在这些太监中,有二十多名是“技勇太监”。
所谓“技勇太监”,都是会武功、拥有自卫能力而且容许携带武器的太监,然而他们实际战力连普通清军都有所不如。
尽管如此,这些技勇太监在“八品首领”任亮的带领下,仍然拿着简陋的武器埋伏在贤良门附近,对入侵圆明园的f军士兵进行了微弱但又坚决的抵抗。
在搏斗过程中,f军两死两伤,因寡不敌众,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二十多名技勇太监便全部殉难了。
而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则投海自尽。
原本富丽堂皇、宁静祥和的圆明园,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一般,哀嚎遍野、惨叫迭连。
而y军却迷路了。
额尔金和他的部队走偏了,没有去海淀,却一下子插到了东门城下,一直到第二天,一个姓龚的人被士兵带了上来,说他可以给军队带路,y军才迅速地赶到了圆明园。
侵略者们会合之后,在刚刚进入圆明园时,都被圆明园的豪华、宏大给震惊了。
一名f军军官描述他眼中的圆明园:“这简直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就是仙境,即便是拥有再丰富的想象,我们也无法想象这样的情景,它触手可及。”
士兵们也一开始只是顺手牵羊式地带走一两件小物件,等看到宫殿内的各种价值连城的古董书画、金银珠宝时,他们终于原形毕露,开始疯狂地劫掠起来。
它们砸碎精美的瓷器和紫檀座椅,撕下墙上的画作和书法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金银、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戴上皇帝的龙冠、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玳瑁。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大部分f国士兵手抡木棍,将所有不能带走的奇珍异宝全部捣碎、砸毁。
这是一场强盗们的狂欢。
这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10月9日,当联军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花团锦簇、秀美无比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几成废墟。
劫掠过圆明园之后,yf联军又挖好战壕,用十三门加农炮对准安定门,然后照会清政府,限令其10月13日中午十二点以前开门,不得延迟一分钟。
当日中午,安定门大开,额尔金率领着联军官兵,不费一兵一弹,便以胜利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进入了京城外城。
联军入城时,沿途“观者如市”,京城万人空巷,老百姓们竟然也像平时看热闹一样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仿佛看戏一般,丝毫没有因为洋人入侵京城而感到惊讶和恐慌。
10月15日,各城门的清军完全撤退,联军甚至以出入方便为由,向清政府要去了城门钥匙。
“安定门城楼上插上了洋人旗帜,这岂不是说洋人占领了京城?”
“何止是旗帜?据说有人看见,城门楼上还架了好几门洋炮,炮口正对着紫禁城呢!”
“哼,这又有什么奇怪的?谁人不知,是那些个当官的胆小怕死,主动开门降了洋人?”
“……”
一时间,城中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长着鹰钩鼻的洋人士兵,外间谣传连紫禁城也被攻破了,也有人说京城留守官员们实际上是在“开门揖盗”,是“走狗汉奸”。
官员们心神不安,只得联名请仍在城外躲躲藏藏的恭亲王奕?入城,以便迅速稳定京城的局势,“京师不稳,寄望恭亲王速定时局”。
“该不该入城呢?”
此刻正在城外东躲西藏的奕?,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担心京城的局势,yf联军兵临京城,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入城后,安全得不到保障。
毕竟,洋人的火炮太厉害了。
而就在这时,远在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发来的密谕,奕?也收到了,却是说“洋人诡计多端”,让他择地居住,不要被对方抓住作为人质。
皇帝的密谕弄得奕?进退两难,不仅不敢轻易入城,还得不断地在城外换地方居住。
随着yf联军的步步紧逼,留守官员们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陆续放还巴夏礼等18人,甚至连那些在牢狱中死去的师团成员也一并交还给了联军。
巴夏礼等人的遭遇,彻底激怒了yf联军,yf两国统帅都一致同意惩罚清政府。
“这可如何是好?”
得知额尔金要报复,京城留守官员们人心惶惶,生怕他们又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可原本应该在京城里坐镇的恭亲王奕?却迟迟未入城,他们只能向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求助。
扮演调停角色的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则向额尔金伯爵提议:yf使团成员是在清政府的刑部受到虐待的,不如捣毁刑部,并且在原址上建一座纪念碑,让清政府在纪念碑上用华夏文、y文、f文、mg文和m文自述失败,从而对清政府进行“公开的、象征性的羞辱”。
这种不痛不痒的报复方式,在额尔金伯爵看来实在是太轻了,实在难以平息心中的怒火,也无法让清政府受到足够的教训。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把曾经关押联军使团和战俘的圆明园作为报复的对象:
火烧圆明园!
由此,被称之为“浩劫”的火烧圆明园终于发生了。
10月18日放火烧毁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京城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
“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y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的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圆明园各处放火焚烧。
圆明园的建筑大多数为木质结构,被点着之后,大火立刻呈现出蔓延之势,连附近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处的皇室建筑也都被大火殃及,转瞬间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一时间,圆明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华夏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10月19日,y军离开圆明园,在他们的背后,浓浓的黑烟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烟雾,滚烫的灰渣四处飞溅。那黑烟随着风一直飘过京城的屋顶,像一层厚厚的黑幕大帐一样铺天盖地,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消散。
在额尔金率军火烧圆明园之时,京城的百姓远远聚在一处围观,面无表情。甚至在y军离开之后,大批老百姓、土匪、流民闯入圆明园抢劫剩下的金银财宝,很多老百姓借此发了横财。
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么一把火,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满地灰烬。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五百五十章 失传绝技“浴火重生” (第一更)
圆明园被毁后,仍然是皇家禁园。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朝廷曾试图择要重修,但开工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
尽管如此,慈禧太后仍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二十四年(1898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
只可惜的是,两年之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长安,京畿秩序瞬间大乱。兵丁、土匪以及地痞乘机打劫圆明园,将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全都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在此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最终使得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沦为一片废墟。
而那些被yf联军劫掠的圆明园内的古董、珍宝,一部分被士兵们拍卖了,另一部分则被运回了yf两国,这其中,就包括了向南面前的这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
……
向南缓缓收回“时光回溯之眼”,忍不住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只是挥之不去的那股愤懑,依然堵在胸口,让人憋闷不已。
他当然知道,火烧圆明园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华夏所犯下的罪恶,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人淡忘。
正如清史学家萧一山在评论火烧圆明园事件时,说的那样:“此吾国所受空前之屈辱与最大之损失也!”
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屈辱?
因为国弱则被欺!
还好,如今的华夏,正逐渐变得强大,大国正在崛起。
曾经经历过的欺压和侮辱,将不会再次重演。
“向南,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向南心情正激荡的时候,一直站在一旁无所事事的邹金童忽然轻声开口。
看到向南转过头来看着他,邹金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
“之前跟你说过的,我现在在国博古书画修复室做事,技术虽然不怎么样,但给你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要不然我在这里太闲了。”
“嗯,可以啊。”
向南平复了一下心情,对邹金童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四十幅分景图,并不是都需要修复的,其中二十多幅只是生了霉斑,并没有对画芯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因此,这二十多幅分景图,只需要作除霉菌处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邹金童一眼,问道,“你要是愿意的话,那二十多幅清除霉斑的工作,就由你来做?”
“没问题啊,这个我擅长。”
邹金童连连点头,心里开心得不得了,祛除因潮湿而生出的霉斑并不复杂,可直接用脱脂棉球蘸上酒精,轻轻在霉斑处擦拭,直至除净为止。
还有一种除霉斑的方法,就是用浓度为2%~5%的淡高锰酸钾水溶液用毛笔轻轻涂抹,等到画面上的霉斑变为紫色后,再隔10~15分钟涂抹一遍双氧水,然后再加抹淡草酸水,就看到灰红色变茶色,茶色又渐渐变白。
一次不行可连续重复几次,一直到霉斑消失后,再用清水淋洗就可以了。
这当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过程中动作要小心轻柔,否则的话,很容易将浸润的画芯擦破,造成二次损伤。
当然,这一点对于邹金童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他在国博工作时,也已经可以独立修复古书画了,只是修复技术一般般而已。
从向南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二十多幅挑选出来的分景图,邹金童放在长案的另一边,一边分拣出一张来准备清理,一边好奇地问道:
“向南,我听说祛除古画上的霉斑,还有一种方法叫‘浴火重生’?这个你会吗?”
“‘浴火重生’?”
向南扭头看了他一眼,又转过来继续清洗画作,淡淡地说道,“这是古籍修复杨派的绝技,手法跟古画修复中的‘火烧去铅法’相类似,不过‘浴火重生’是为了彻底清除各种危害书籍的微生物,当然也包括霉菌。”
邹金童一听,顿时兴奋起来了,追问道:“那你会吗?”
“‘火烧去铅法’我会,‘浴火重生’我不会。”
向南微微摇了摇头,有些可惜地说道,“杨派的这门古籍修复绝技,已经失传了。”
“哦。”
邹金童脸上明显有些失望,“哎,咱们老祖宗那么多绝技,可惜很多都失传了。”
向南张了张嘴,却没有附和邹金童的话,他担心自己一旦开口附和了,这小子会没完没了说个不停。
“跟个好奇宝宝一样问来问去,你以为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啊?”
向南没说话,邹金童一个人自然也说不起来,修复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两个人各据长案的一头,开始认真工作起来。
邹金童那边的清除霉斑的工作,并不难,他选择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一种,就是用脱脂棉球蘸酒精轻轻擦拭。
但由于这些画作本身的价值高昂,邹金童自然不敢太过随意,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的,因此在速度上也算上快。
而向南这边,就要复杂得多了。
他手上的这十多幅《圆明园四十景图》分景图,其中有六幅不仅满是霉斑,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虫洞,这六幅画作,是必须更换命纸和覆背纸的。
而其它的八幅分景图,情况相对而言就要轻得多,可以不用更换命纸,但依然需要修复画芯。
针对这种情况,向南打算先将这八幅不需要更换命纸的分景图先行修复,之后再修复情况相对更复杂的另外六幅分景图。
打定主意以后,向南便俯下身子,开始认认真真地着手修复起来。
向南和邹金童在f国国立图书馆的修复室里,安安静静地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时,远在万里之遥的华夏魔都的向南工作室,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五百五十一章 纪录片开播 (更新完毕)
“哎呀,我还是第一次来魔都呢,之前一直都想着来,可惜都没有时间。”
在向南文物修复工作室里,一个矮胖中年人在覃小天的陪同下,捧着肚子,乐滋滋地左看看,右瞧瞧,看起来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似的。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哪个乡镇企业的小领导呢,实际上,他是“南海一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四号修复室的负责人尤金鸣。
当初向南和魔都古陶瓷修复团队赶赴“南海一号”博物馆协助修复文物时,最开始选择的修复室,就是尤金鸣所在的四号修复室。
在那一段时间,尤金鸣和向南相处得很不错,即便向南后来回了魔都,两个人之间依然时不时地会有联系。
在之前,向南文物修复工作室开张之时,尤金鸣听说之后原本也想来捧捧场的,只是时间上不凑巧,那几天考古人员又从南海古沉船里出水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部分残损的古陶瓷需要抢救性修复,所以他没能赶过来,事后还给向南打了电话,说明了原因。
前一段时间,向南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工作室要举办古陶瓷修复首届培训班,想请他作为讲师,来给学员们上一堂课。
尤金鸣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了。
扳着手指,数着日子,眼前培训班就快要开班了,尤金鸣就急急忙忙坐着飞机来到了魔都。
可惜,他来的时候,向南已经被邀请到f国去修复文物了。
“尤老师,一楼是我们的会客厅和餐厅、厨房,二楼是会议室和两个修复室,您要不要参观一下?”
覃小天给尤金鸣泡了一杯茶,脸上带着点自豪的神色,热情地招呼着,
“您来得不巧,我们古陶瓷修复室的许弋澄许主任,一大早就到这次培训班的授课点魔都艺术学院里去了,他还有些细节上的东西要跟学院方面谈一谈。”
覃小天当初在“南海一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实习,跟尤金鸣也很熟悉,说起话来,也要随意得多。
“没事,我来之前也没跟他打招呼,属于突然袭击。”
尤金鸣双手接过冒着热气的茶水,小心地放在面前的玻璃茶几上,然后才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随便参观一下就行。”
尤金鸣说完,便站起来身来,四周走走看看。覃小天则跟在一旁,不时地介绍着。
“不错啊,工作室整体规划得挺不错的。”
尤金鸣一边看一边点头,转头看了覃小天一眼,笑道,“小天,你小子现在过得很滋润吧?”
覃小天有些不好意思,抬起手来挠了挠后脑勺,笑道:“嘿嘿,还好,还好。”
“看来当初你跟着向南跑魔都来,是没有错的。”
尤金鸣感慨了一声,随后又正色道,“我是知道你的,做事不怕苦不怕累,就是玩心太重了,你可要牢牢记住,咱们搞文物修复的,其它的什么都不重要,只有技术才硬道理。”
“嗯。”
覃小天知道尤金鸣是为自己好,听到这里便重重地点了点头,拍了拍胸脯,说道,“尤老师放心,我一直记着呢!”
“嗯,那就好。”
尤金鸣笑了起来,背着双手又开始朝前走去,看着看着,心里便忍不住赞叹起来,向南这小子,是真厉害啊,手下都有这么多修复师了,而且还有好几个资深修复师。
“幸好我没打算离开博物馆,要不然的话,我到这工作室里来,估计连个副主任都当不上。”
快到中午时,许弋澄才赶回工作室。
自从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开始对外招生以来,许弋澄忙得脚后跟都不着地。短短三四天时间,工作室方面就已经收到了八百多份报名资料,远远超过了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报名总人数。
这里面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并不多,倒是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些。
1...184185186187188...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