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这个话,说得很轻,可在耿仲明的耳朵边,却犹如惊雷一个,震得他脸色都变了。
他的眼睛紧盯着孔有德,就那么死死地盯着,不说一句话。
孔有德一开始的时候,是低下了头,不过随后感觉到那盯人的锋芒,他就又抬起头来,回视耿仲明,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你后悔了?”耿仲明过了一会,低声喝问道。
孔有德听了,倒是摇摇头,否认道:“我这真是做梦梦见的,绝无虚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耿仲明听了,立刻便低声指出道。
孔有德听了,叹了口气道:“随便你怎么说吧,我只是实话实话,告诉你这个事情而已。”
他们两人当初叛明投清之时所说得理由就是主幼臣奸,逼得他们在大明没有容身之地,因此良禽折木而息,夸了皇太极如何英明神武,跑到了满清这边了。
他们两人,在祭奠毛文龙,祭奠自己死去亲人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苦衷,说明自己迫不得已。
这时,孔有德是借梦说事也好,还是梦中的他们真这么说也罢,对于耿仲明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孔有德的立场不再坚定了。
过了好一会,耿仲明低声对孔有德说道:“你我两人,生死之交。作为兄弟,我提醒你一句,就算我们投明,皇上也未必会谅解我们。你要清楚,大清的火器,可是我们带来的。另外,皇上在严查这个事情,我们的亲卫中,指不定就会有被收买了的,一个不小心,明国那边还没接触到,皇上就已经先知道了。”
孔有德听得明白,他说得第一个皇上,是指大明皇帝,后面所说得皇帝,是指大清皇帝。
苦笑一声后,他便对耿仲明说道:“你真想多了,我就是做了个梦而已。算了,不说这事了,今日一别,说点高兴的事情吧,希望他日,我们兄弟俩还能再见!”
耿仲明见孔有德不同意,便也不再多说,话题转移,说起两家儿女结亲的事情来。
次日,两人各自领着亲卫,也不带自己的部下,就按照旨意,离开了金州。
与此同时,在草原上,有一人一马,正在休息。
可以看出,这人长得胡子拉渣,都快成野人一般了;而那匹马,也是瘦不拉几的,就好像随时会倒地死掉一般。看这样子,还真是落魄得很。
不知何时,在他的周围,悄无声息地围上了一群骑士,其中为首那个人,用蒙古话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明国的奸细?”
听到动静,这个“野人”抬头一看,顿时露出狂喜之色,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同时用女真话说道:“老天有眼,终于得救了!”
说完之后,他看着有点吃惊的这些蒙古人说道:“我乃大清多罗武威郡王,你们是哪个部族的?”
没错,这人就是被崇祯皇帝放回辽东的阿济格。这一路东归,可谓是千辛万苦,差点就饿死在了路上。还遇到了察哈尔部的强盗,正在劫掠其他部族,见人就杀,亏了阿济格没有露面,要不然,听他们的喊杀牢骚声,好像是部族灭亡,都是他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的缘故,真要露面的话,估计会报复,反正他阿济格就孤身一人。
此时,阿济格自保身份之后,周围的那些蒙古人互相看看,忽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阿济格很是恼怒。
看他这样子,其中一个蒙古人便收了笑声冷声喝道:“你说是大清郡王就是大清郡王了?大清郡王有你这种德性的么?那我说你是明国奸细,还更让人相信一点!”
“对啊,大清郡王何等威风?你也不看看自己,亲卫呢?军队呢?”另外一名蒙古人也指着他喝道,“我看啊,你肯定是从那个部族逃出来的明国逃奴,对不对?”
阿济格听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鬼样子,原本愤怒的心情忽然一下就没了。
他心中叹了口气后,脱掉帽子道:“你们不信,就带我去见你们部族族长,是哪个部族的,说不定我能见过,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看了一眼金钱鼠尾,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女真人了。那些被掠到辽东的汉人,也都被强制着理了金钱鼠尾。这几个蒙古人没一个肯相信,大清郡王就算不领军出征,那身边的亲卫肯定也是少不了的,绝不会是孤身一人,像个野人一样。
阿济格原本是不想说的,觉得太丢脸,丢他自己的脸,丢大清的脸。可此时,这些人不信,还要把他当逃奴,他没办法,只好说道:“我真是大清多罗武威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之前随同郑亲王领军在归化城,不过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而置大清全军覆没,只有我独自逃出来,要回辽东向皇上禀告消息。这一下,你们明白了吧?”
听他说得认真,神情不像作伪,而且说得像那么一回事,他们就半信半疑了。
如今蒙古东边的这些部族,都已经知道明国确实强大起来了,睿亲王领着一万多大清军队,都被明国皇帝打得全军覆没。如今再听到大清军队被明国皇帝打败,也就容易接受了。
因此,其中一个蒙古人便回答了阿济格的话,自报家门,说是敖汉部族的。
阿济格一听大喜,便立刻说道:“是扎萨克多罗郡王?敖汉公主也在吧,快快带本王去见他们。”
听到他这么一说,好像不像有假。这些蒙古人便立刻收了轻视之心,正式拜见阿济格,要引他去敖汉部族首领,也就是皇太极的大女婿班第。
阿济格见他们信了,并没有马上走,而是向他们要水,要粮,顺带着把他自己带着的一块干肉随手丢到了草丛中。有蒙古人眼尖,看了一眼,发现那个好像是人肉,不由得又多看了阿济格一眼,并没有说话。
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又换了一匹好马,才随着这些蒙古人快马而走,等到快傍晚的时候,就到了敖汉部族的营地。
敖汉部族的族长班第和敖汉固伦公主,也就是皇太极的大女儿已经先一步得到禀告,带着将信将疑地神情迎了出来,看到阿济格的第一眼,他们两人都愣住了。
虽然阿济格过来的时候,已经收拾过了。但是,他的那种落魄,还是让他们夫妻俩大吃一惊,这实在是和他们以前看到的阿济格,完全不同。
人是没错,绝对是阿济格本人。
班第回过神来之后,立刻惊慌地问道:“叔王,如何会是这个样子?”
虽然他也是郡王,不过阿济格是敖汉固伦公主的叔叔,他自然地小一辈称呼了。
说实话,阿济格的这个样子,是真得惊到他了。
“一言难尽,本王休整一晚,明日要立刻赶回盛京面见皇上才行。”说到这里,阿济格叹了口气道,“郑亲王不听我的劝阻,导致我大清驻守归化城的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虽然事先已经听到族人禀告,可亲耳听到这样的消息,从阿济格的口中说出来,班第还是震惊了,嘴都合不拢。
一直以来,大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但横扫辽东,横扫草原,甚至入关横扫明国境内。大清是这么地强大,因此,在天聪七年时,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向皇太极请婚,并献上鞍、甲胄、驼马,就生怕皇太极悔婚。
当初成婚之时的喜悦,往事的这些记忆,都还历历在目啊!班第心中想着这些,不由得百感交集:之前的时候,以为明国是走了狗屎运,大清军队骄傲了,才有疏忽,才被明军赢了一仗。
但是,这第二次呢,这第二次又是全军覆没,还同样是大清最为有名的智将济尔哈朗统领的,竟然又再次败给了明国皇帝,难道这样巧合的事情,还能连续发生不成?
想到这里,班第心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明国真得又要重新强大起来了,大清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已经到头了?
这样的结论,让班第一时难以接受。他想再问问细节,阿济格却不愿回答了。
于是,他只好按下这个念头,立刻大摆酒宴,招待阿济格的到来。席间,他不断地劝酒,阿济格此时也已经放心下来,知道自己性命无忧,这段日子来的苦日子,也让他非常想要好好地吃上一顿。对于班第的敬酒,一开始还有点推辞,到了后来,自己都大碗大碗地喝,就想忘记不堪地这段经历。
看到喝得差不多了,班第就又开始旁敲侧击起来,想要了解归化城之战的经过。
对于他来说,归化城之战远比塔山之战对他更重要,如果有可能,塔山之战他可以不管,但是归化城之战,他是一定会想办法搞清楚的。
明军到底是用什么手段,竟然能出兵草原上,把大清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如果是大清军队统领无能,那被打得全军覆没也不奇怪。但是,济尔哈朗的威名,对他来说,那也是如雷贯耳的,也是大清仅有几个亲王之一。
反正就班第自己来说,他是绝对没有济尔哈朗的统兵能力强的!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可正是这样,他才要不择手段地套话,想要知道明军到底如何能在草原上全歼大清军队的?
阿济格也确实喝多了,经不住套话,就把整个战事的过程,从他的角度上说了遍。当然了,有些事情,比如他勒死了济尔哈朗求活命这种,就算是他喝多了,可心底还是有一根弦,不是最烂如泥,他是不会说的。
可就算这样,班第也是越听越心惊。心中想着,自己要是遇到明军的这种招数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要想着去打赢明军,闻风而逃,就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大清军队都最终落入明军的阴谋,敖汉部就更不用说了。
等到第二天,班第就好像没听过战事经过一般,不动声色地派人,护送阿济格前往盛京。而后,他立刻去召集族人开会,看是否要迁移牧场,离明国远一点。
阿济格这边,他还没有到盛京,另外逃回来的一批人,就是英俄尔岱和十几个随从,已经先一步回到盛京,谁也不见,自己家也不去,就立刻进宫觐见。
皇太极这边,正在为春耕的事情商量着,觉得让耿仲明和孔有德去北方领着汉奴种田,是个不错的法子,正在高兴着呢,就听到了思维的禀告,当即大吃一惊,连忙召见。
归化城那边,济尔哈朗的一万多军队和明国皇帝对持,他也是很关心的。只是太过遥远,通讯不便,没法及时了解战况。但是,他觉得济尔哈朗所部就算打不赢明国皇帝的御林军,至少也能引着明军在草原上兜圈子,败是不可能败的。
可是,当他见到英俄尔岱一行人的狼狈样子时,他就知道事情不妙,惊得他的胖脸都是没有血色,连忙追问归化城那边的战事如何?
“陛下,明军突袭归化城,两位殿下被堵在归化城内,坚持了两天之后明军主力赶到,我军……我军全军覆没了……”英俄尔岱泣血上奏,伏在殿内抬不起头来。
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的脸上,诡异地闪过一丝血色,通红了那么一下,然后一口老血就吐了出来,整个人再也站不住,就往后面倒去。
这个消息,对皇太极的打击确实太大了。不是说他心疼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而是那一万多大清军队啊,竟然是全军覆没!大清军队才有多少,一万多全军覆没,再来一个一万多全军覆没,大清军队,能有几次可以全军覆没的?
他根本没想到会全军覆没,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突然打击之下,老血再吐也就是免不了的,谁让他血多,还吐习惯了!
()





崇祯窃听系统 427 只是想静静
大殿内一阵手忙脚乱,过了好一阵之后,皇太极终于醒过来,不过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又变得生龙活虎,而是很虚弱的那种。
他挥动胖手,推开了扶着他的人,也没让闻声赶到的御医就诊,只是斜靠在龙椅上,指着英俄尔岱,厉声说道:“把战事细节,全都一个不漏地给朕讲清楚!”
塔山之战,他是知道明国皇帝突然而至,以五六倍的兵力围住了塔山,以明军的精锐,多尔衮领军突围,事后想想,其实是正确的选择。只是没想到,明国皇帝竟然知道了半夜突围的计划,从而设下埋伏,才导致了全军覆没。
这个战事,皇太极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可以说的,只能说,明国皇帝太狡猾,而且这种事情也从未有过,突然来了这么一次,也确实难防。
那这一次的归化城之战,草原一望无垠,明军绝对没有突然攻击的可能性。就这样,又怎么会被明军堵在归化城内最终全军覆没的呢?
说实话,皇太极心中是非常好奇的。他相信济尔哈朗,绝对不是无能之辈,更不是大意之人!
于是,英俄尔岱就把他到达归化城,刚好撞到济尔哈朗领军劫掠了明国西北,大胜而归开始说起,一直说到粮草被劫……
这些事情,之前回来的西林觉罗已经禀告过了。但是皇太极还是听得很仔细,也听出了一些西林觉罗没有说到的细节,那眉头就皱了起来。
英俄尔岱继续说着,说到了明国皇帝始终保持要进攻的态势,甚至到了后来,还出了边关,完全是一副进攻的样子,其实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察哈尔部和乌拉特部的营地都给偷袭了,导致这些蒙古部族在临战之前离去,让大清这边兵力大减……
皇太极听到这里时,眉头就紧锁了,眼神变得凶狠,不过还是没有说话,继续听着英俄尔岱讲述。
“……当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骑军才刚离去,明军就突然出动。明国皇帝麾下的骠骑营配备战马,一人三骑,日夜兼程,赶在我军探马回报之前,就到达了归化城,直接把门给堵住了,然后……”
英俄尔岱继续说着归化城的战况,虽然他没听到济尔哈朗发布的那些军令,但是他在城外也看到了具体的战况,因此差不多也能说清楚。
当然了,他说到后来,有关他的事情时,说法当然是和事实有所不同的:“因此奴才偷得了明军的战马,赶往归化城,如此一来,大清军队就不用争夺城门的控制权,还能用骑军冲击明军大营,一举奠定胜局。只是当奴才赶到的时候,我大清军队却已崩溃了。而且随后明国又有一批援军赶到,奴才见败局已定,便只能赶回辽东来报信了。就这样,在明军的大举搜索之下,奴才也差点赶不回来。”
英俄尔岱说完之后,脑门上已经有汗,不过他伏在地上,倒也看不出来。
皇太极听他说完了,忽然从龙椅上坐了起来,用力一拍御案,发出“啪”地一声,同时脸色有点狰狞,厉声喝道:“明国皇帝为何处处料敌于先?他从何处得到的消息?塔山之战如此,如今归化城之战又是如此!他到底从那得到的消息?”
他也确实厉害,一开口就准确地抓住了最为关键的节点。
不管是明军瞅准了大清联军这边的粮草问题也好,还是劫掠了济尔哈朗押送回辽东的人口物资,又或者偷袭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蒙古的营地,还有在盟军离去之后,突然奔袭,所有的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准确消息的基础上。
不过,虽然皇太极认识到了这点,可是,他的这个问题,却没人能回答得出来。
崇政殿内,非常地安静,只能听到皇太极越来越粗的喘气声,这让不少人担心,他会不会又气得吐血。
一直沉默缩在一边的范文程,心中一衡量之后,最终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表现自己,以恢复自己在皇上心中以前的地位:“陛下,奴才或者有个想法,可以试着查出这明国内应是谁?”
一听这话,皇太极立刻闻声盯向他,眼神中透着凶狠之色,厉声喝道:“说!”
其他人也有点好奇,没有一点头绪的事情,他范文程会有办法?
范文程被皇太极盯得心中一凛,连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塔山之战,消息有透漏;如今这归化城之战,消息也有走漏。因此奴才想着,如果能核实塔山之战中幸存下来的,最终又参与了塔山之战的,说不定就能找出这个奸细来。除非塔山之战和归化城之战是不同的奸细,否则这个法子一定有效。”
如果说大清军中到处都是明国的细作,皇太极是觉得不可能的。因此,他一想范文程这说法,就觉得可以,正想点头时,多铎却是怒声喝斥范文程道:“你这汉狗,该不会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就用这等法子来转移陛下的注意?我大清军中,就只有你们这些汉狗,才有可能是明国的细作!能投降我大清,指不定明国皇帝给出点好处,你们就会出卖大清,又投回明国了!”
之前的时候,包括皇太极在内,就是这个思路去查内奸的。数典忘祖之辈,没人会相信他们的人品,包括建虏在内,也是一样。也正是如此,范文程也明显被皇太极疏远,连孔有德和耿仲明也都被调去了辽东腹地,远离明军,也不带兵,而是去种田了。
不止是他们,包括所有的那些投降大清的明将,全都被建虏或多或少的猜忌。只不过,皇太极没想影响军心,因此并没有明着来。可由此带来的那股对汉人的不信任,却是从上至下在慢慢地蔓延开来。
范文程虽然怕多铎,但遇到这样的指责,他还是大着胆子反驳道:“豫亲王,休得血口本人,我范文程敢以先祖文正公起誓,我范文程对大清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哈哈哈……”多铎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范文程正想说他数典忘祖之辈,也好意思拿祖宗来发誓。
不过正在这时,皇太极已经阴沉着脸,先一步开口喝道:“范卿说得有理,此事就交给卿来做,给朕去核实,塔山守军中,还有什么人是活下来,且是到了归化军中。不管是谁,是哪个族的,只要查到了,都把名字报到朕这里来!”
虽然说塔山之战,多尔衮所部是全军覆没,但多少总有一些漏网之鱼的,但是,要查这个,难度也还是有的。
范文程一听,立刻躬身领旨道:“奴才遵旨,一定尽快把名单呈报陛下!”
“哼!”多铎见皇太极已经下旨,便冷喝一声,没有再去挑衅皇太极的权威。
多铎的臭脾气,皇太极当然是知道的,也没理他,而是转头看向伏在地上的英俄尔岱道:“你确认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都已经殉国了么?”
“奴才没有见到。”英俄尔岱一听,连忙回答道,“按照当时情况,奴才以为两位殿下是难以逃脱明军的追杀。”
皇太极听了,不由得又觉得脑袋特别的疼。
上一次的塔山之败,已经损失了一万多大清军卒;如今这归化城之战,又损失了一万多大清军卒,甚至连郡王和亲王都没有幸免,这样的败仗,对于大清的军心、民心,都是非常重大的打击;这种败仗,就算是想隐瞒,也是不可能的。
大清连续几个大败仗,必定导致大清的威望大降,那些盟军会怎么想?皇太极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他们以后肯定不会再对大清言听计从,对自己的旨意,也会有所顾虑。
而在国内,那些汉奴逃亡的,也必然会更多。就算没有逃亡的,也肯定ui蠢蠢欲动,绝不会再乖乖地听从大清的安排。
皇太极心中其实很明白,这些难题,只要能打一个大胜仗,那么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问题的关键是,大清怎么打一个大胜仗呢?
辽东这个地形,大部分和明国都是大海相隔,这一点,大清是无能为力的。而在陆路上,又有山海关天险拦着,前面还有锦州、宁远这些坚城,大清尝试过好多次,都是失败而回。
要想攻打明国,打一个大胜仗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绕道蒙古草原,从明国漫长的边关,择其薄弱破关而进。
然而,就算这唯一的一条途径,如今也是不可能了。
不说明国东江军就摆在那里,如果大清主力要绕道蒙古草原出兵明国的话,东江军就肯定会侵袭辽东腹地。以东江军的精锐,兵力不留够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更不用说,如今大清内部的奸细没有查出来,如果把绕道蒙古的消息透露给了明国知道,回头一个不小心,就钻进了明国皇帝布置好的埋伏中,不要说劫掠了,对大清完全可能是灭顶之灾的。
这个时候,皇太极忽然格外地想念范永争那些晋商!对比如今,想起当初,没想到竟然是那么地怀念!
归化城之战,到底怎么处理为好,皇太极没有一个头绪,便下旨在场的人,全都封口,没得他允许之前,不得向外透露。
等这些人退去之后,他便开始头疼起这个问题。
归化城之战,肯定是要宣布的,但是怎么宣布,能让这事影响最低,他却是要好好想一想的。
夜幕降临,皇太极都还缩在崇政殿内,谁也不见,就连后宫听闻皇上吐血的那些妃子赶来,特别是他最宠爱的海兰珠也过来探视,都被他拒绝了:“诸位爱妃放心,朕的身体没事,卿等且散去,朕只是想静静而已,对,真得只是想静静,没有别的事,散了吧!”
他是这么说了,可那些后宫妃子全都不信。实在是皇太极这行为,太过反常了!如今,都已经到了连海兰珠都不见的地步。
还有,之前的时候,他已经吐血过几次了,今日竟然又吐血,肯定是朝政上遇到了非常困难棘手而且是气人的事情。不管是对于大清国运的担心,还是对皇太极本人身体的担心,都让他的妃子等在外面,并没有散去。
崇政殿内,皇太极考虑良久,还是没有想到对付明国的办法。终于,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只能是宣扬对朝鲜的大胜了,唉,如今也只有欺负欺负朝鲜了!”
这么想着,他仿佛老了好多,终于出了崇政殿。
海兰珠一见,立刻迎上去担心地问身体。
“呵呵,朕没事,好得很!”皇太极把忧虑隐藏在心中,对海兰珠和蔼悦色,对其他人,只是淡淡地点了下头,就拥着海兰珠走了。
1...200201202203204...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