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些蒙古部族的头目纷纷跳了出来,再没有以前对济尔哈朗的敬意,立刻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都是非常诧异和有点怒气了。
“啊,什么,明国皇帝没出关啊?”
“什么时候才能和明国决战,殿下给个准信吧!”
“打明国夜不收,大清军队出动就可以了,为什么叫我们?”
“就是,我们的儿郎都躺着不敢动,就怕肚子饿得更快,那还能出兵啊,一点粮草,都留着打决战呢!”
“……”
这种情况,以前从未有过,让济尔哈朗的脸色有点阴沉了下来。他明显地感觉到,这些蒙古部族的头目,似乎越来越大胆了。当然,他也明白,这完全是因为粮食闹的。
边上的阿济格却听得怒气顿生,如此无礼,反了天了。
这么想着,他一下从座位站了起来,大步走过去,盯着其中几个闹得最凶的蒙古部族头目,恶狠狠地说道:“军机重地,大清亲王面前,谁敢再呱噪?”
听到这话,这些蒙古部族头目们立刻想起建虏的凶残,顿时,所有人就变得都安静了。
适时地,济尔哈朗赶紧当红脸道:“以雷霆之势除掉明国骑军,等回头决战的时候,也能轻松不少。就算明国皇帝不出关,只要他没了骑军,那我们也可以解除战备,无需时刻备战的。”
行吧,反正你说啥是啥!蒙古部族的头目们心中想着,也不敢不遵守军令,只能遵守。
于是,建虏军队出兵三千,各蒙古部族出兵六千,从归化城出发,绕了一个大圈,然后从大明边关的左右两侧,一起夹击包围出关的明军。当然,与此同时,其探马还假装敌不住明军夜不收,往后败退,想要吸引明军这边更进一步深入草原。
这日出关的骑军,刚好是吴三桂所部。
对于建虏的情况,可以说是这支关宁军最为熟悉了。就算吴三桂一时没有察觉,可军中老兵却立刻有了反应,把情况报到了吴三桂这里:“老爷,情况似乎不对,按理来说,建虏好像没到这样败退的地步!”
“呵呵,没想到是真的,这事儿皇上已经算到了!”吴三桂一听,脸上再次露出了敬佩之意道,“临出关前,皇上有给本帅交代,说建虏耗不住了,很可能这次会出兵,想要包围消灭我部。”
一听这话,他的手下顿时惊喜,没想到皇上竟然有交代,那肯定是真的了。
吴三桂就根据崇祯皇帝给他所说的“推测”,立刻召集分开的其他几支骑军,合并一处之后,突然往西侧而去,直接撞上了乌拉特部的三千人马,立刻杀了个对穿,而后扬长而去。
等到附近的建虏军队赶过来时,吴三桂早就进关了。从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边关的明军,第一次见到了建虏和蒙古联军出现。
那没得说,既然敢来,那就要好好招待一番的。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崇祯窃听系统 406 闻风而逃
事实上,崇祯皇帝早已通过窃听种子知道建虏和蒙古的联军,是想包抄消灭派出去打斥候战的骑军。并且就连建虏骑军走哪个位置,蒙古各部族的军队大概走哪个方位,也都大概清楚。
因此,在建虏和蒙古联军刚出发的时候,崇祯皇帝这边就做出了对应的布置。
吴三桂这边回师,还有留在关内的骑军也立刻出关,反而对试图穿插吴三桂所部归路的蒙古察哈尔部来了一个夹击。
察哈尔部的骑军才看到榆林重镇这边的长城,就第一时间发现,明国骑军不知何时已经出城,排着很宽的队列,正驱动着战马开始提速,向他们发起了攻击。而且他们能分辨出来,明国骑军的这种攻击,还不是那种试探性的攻击,是直接扑过去,全力以赴的那种。
这一下,察哈尔部的骑军就傻眼了。
出发之前,按照济尔哈朗的说法,说明国出关的骑军,肯定想不到大清会出兵,因此这次的突然攻击,必然会出乎明军意料之外。打一个攻其不备,就先有一半的胜算了。
此战,就以大清骑军为主力,蒙古诸部协同,毕竟草原上是四面八方都可以逃的。因此,济尔哈朗的要求,就是当大清军队打败出关的明国骑军之后,蒙古诸部要拦截住,只要稍微拖延,等到大清骑军赶到即可。
另外,济尔哈朗还要求,蒙古诸部的骑术精湛,不怕明国骑军的追击。因此,就要求他们从明军的边关这边出现,亮个相,最好再挑衅一下,等关内有动静时,再走的话,明国骑军也肯定追不上的。
而后,蒙古诸部的精锐回兜出关的明国骑军,配合大清主力就在关内明军的视线范围内,把出关明军杀得溃不成军。如此一来,既是宣扬军威,同时也是要激怒明国皇帝:看看,就在你这个无能的皇帝眼皮底下,就要把你们的骑军给打得全军覆没。有本事,就出关决战啊!
原本以为,就这样一个任务,只是拦截迟延明国骑军残部,并示威一下,又不用怎么厮杀,算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可是,谁能想到,这才刚赶到,就迎面遇到了关内明国骑军的冲锋。
慌忙间,察哈尔部这些骑卒,全都寻求他们的主子踪迹。结果却发现,就在草原的深处,也就是他们的归处,一支三千左右的明国骑军,也正往他们这边冲过来。
顿时,这些察哈尔部的骑卒就又傻了!
他们当然认得,这三千左右的明国骑军,就是明国出关打斥候战的。不是说,这支军队,是交给大清主力对付,会出其不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么?怎么看来看去,人数好像并没有少,这是什么情况?
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国骑军,察哈尔部的骑卒终于发现,在这支明国骑军后面极远处,似乎有大军正在赶来的迹象。不用说,那肯定是大清骑军主力了。
望山跑死马的成语,这些察哈尔部的骑卒可能不知道,但是这个意思,他们却是很清楚。只是那么一观察,他们就知道,要等大清骑军主力赶过来的话,至少还要好久才行。
可是,如今这边,明国骑军是内外夹击了啊,要是等大清骑军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明白了眼前的处境,察哈尔部的骑卒,都不用他们的首领传令,第一时间选择了跑路。至于交战,疯了么?察哈尔部要有这个能力,何至于落得听建州女真使唤,压迫的地步!
但是,出关的骠骑营,是成一个半圆那么包过来的。留给察哈尔部骑卒的逃跑空间并不多,更为要命的是,吴三桂所部回师这边,差不多是补了包围圈。
“杀……”
骑军的交战,那是非常快的。明军这边仗着自己兵甲精良,就欺负这些快要沦落为叫花子般的察哈尔部骑卒。又是如此优势之下,士气也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一战之下,五千多察哈尔部骑卒,逃归草原的,大概就只有四千左右了。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明军冲锋厮杀的,并没有对着察哈尔部的帅旗所在,甚至可以说是刻意避开的。因为,这是崇祯皇帝要求的。
如果把察哈尔部的头目杀了,那就没有人领头去和建虏闹了,多不美!
等到建虏的七千骑军赶过来的时候,上万骠骑营将士,已经整队完毕,列阵准备交战了。
这个时候,已经十一月初了,天气已经很冷。大明骠骑营这边,一排排长长的骑军战马,呼着白气,不时有战马刨着前蹄,似乎是感受到了再次冲杀。
在骠骑营的侧面,是刚厮杀过的战场,躺满了察哈尔部骑卒的尸体,还有一些被俘的,也被明军将士押解着,往关内而去。
而在城头上,十来面大鼓,“咚咚咚”地敲了起来,声震四野,直震人心。
刚刚赶到的建虏骑军看到这个场景,都不用军令传下,便纷纷勒马停住,颇为震撼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们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滔天的杀气,无敌的气势,心中下意识地便得到结论,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和蓄满气势的明国骑军交战,否则必败!
就连他们的统帅,所谓的大清名将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在刚之前的时候,心中是非常的气愤,为何那个吴三桂竟然如此狡诈?自己只是下令探马佯装败退,就被他发现了什么,竟然第一时间就撤军回关内,以至于自己根本追赶不及。
不过此时,他的心思已经全部在眼前这支骠骑营身上,再无别的想法。
和明国交战那么多年来,济尔哈朗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看到明国有如此之多的精锐骑军。如果这支骑军当初和戚家军以及白杆军在一起的话,当年的浑河之战,大清怕是要输!
之前的时候,他还有点疑惑,甚至心中有点责怪之意。明国一万左右的骑军,就能纵横辽东腹地,营造出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辽东腹地的态势?难道辽东腹地,大清各城的守将都是眼瞎了,分辨不出来?至于皇上征讨朝鲜,消灭东江军的战事前功尽弃!
可是,此时,济尔哈朗明白了,他是错怪那些守将了。
试想一下,如此精锐的骑军,竟然蜂拥而至,还带着塔山大清军卒的首级,这种威势,光是看看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明国何曾有过这样的事情,既然有这么精锐的骑军都派出来了,那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辽东腹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看到眼前这支骑军的这一刻,济尔哈朗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因为他心中明白,如果没有意外因素的话,蒙古诸部的骑军肯定不是这支明国骑军的对手。就算自己所领的万余骑军,兵力上可能差不多。但是,自己所领的骑军,有一半是马上步军而已,不适合骑战的。这也就是说,不会是眼前这支骑军的对手。
只能智取,不能力敌!他的心中,立刻得到这么一个结论:亏了是在草原上,不用力敌,要不然,就真得棘手了!
济尔哈朗正这么想着,忽然,那震天的有韵律的鼓声,忽然急促了起来。
“咚咚咚咚……”
然后,济尔哈朗就看到对面的明国骑军的旗帜,斜斜地往这边指着。所有战马,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他们主人的驱使下迈出了脚步。
明军,开始攻击了!
想都不想,济尔哈朗立刻调转马头,同时大声下令道:“引诱明军进入草原腹地!”
就算是逃跑,他也不忘记找一个借口给自己遮羞。
也亏了他过来的时候,和明国骑军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因此远远地逃走,并没有给明军厮杀的机会。
不过,当“大明万胜”的齐声大吼传过来时,包括济尔哈朗在内的大部分建虏,纷纷扭头回望,心中五味交杂。
曾何时,都是大清军队面对败逃的敌人,会类似这样的吼叫,宣誓军威。
他们甚至都记得,当初这么做的时候,看着败逃的明军,心中是何等的自傲:大清军队,野战无敌!
可是,这一次,一样是在野外,大清军队却连交战都不敢,就学以前那最看不起的明军,竟然就败逃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只是伏在马背上拼命鞭打着胯下战马,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之情。
当然,也有的建虏,给他们自己找了理由:兵力没有明军多,好汉不吃眼前亏!
和他们完全相反,边关城头上的大明将士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一个个都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了。不善言辞的,就只是憨笑;而那些喜欢说话的,就忍不住想表达下内心的兴奋之意。
“看到没有,关外那可是建虏啊!看到我大明骑军,竟然是望风而逃,哈哈!”
“没想到传说中那么厉害的建虏,其实也不过如此嘛!”
“我早就想到了,你们别忘记了,皇上御驾亲征辽东,都杀了一万多建虏,那可是在建虏家门口杀得正儿八经的建虏啊!”
“……”
城头上的这些大明将士们,多是秦地边关将士。他们一直听闻建虏的名声,可以说心底是有一些惧意的。以前的时候,从秦地调兵去辽东的,往往在半路就溃散,就是一个明证。
一万多建虏跑来归化城,就在秦地关外之后,他们心中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这些建虏神出鬼没地,突然出现在西北宁夏这边,杀了总兵王世宠,劫掠了那么多地方,更能证实,建虏战力非常地强悍。
不过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到达榆林镇之后,先是下旨,立功者有限选拔入京营,就让他们把对建虏的惧意压到了心底深处。不管如何,为了前程和后世子孙,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必须要拼一拼。
但是,随后崇祯皇帝竟然悄悄地派吴三桂劫了建虏的粮草物资,救回了被掠去的青壮,并且公布打赢建虏的关键,这让他们就有了信心。不过虽然他们觉得能赢,但不妨碍他们还是有点害怕建虏的战力。
可是,这一次,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之后,就忽然发现,建虏是强,可是,大明骠骑营更强,建虏连打都不敢打,就逃走了!
亲眼所见即为真,秦地边军将士,就在目睹这场战事之后心底惧意尽去:建虏也不过如此嘛!
崇祯皇帝也在城头上,同样观看了这场战事。对他来说,最终的结果却是一点都不意外。
毕竟这一次的战事,自己早就知道建虏的作战计划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布置。而建虏那边,却绝对想不到,突然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本身就对建虏的士气影响很大。
再者说了,御马监辖下三大营是自己重点打造的强军。这几年来,在军队方面的投入,三大营是最多的。而且兵仗局那边打造出来的护甲军械,都是优先三大营的。
还有一点,三大营从设立以来,由和建虏交手过的秦兵为骨干,先是和流贼打,再去打塔山,经过这些战事,他们的心态也已经绝对是强军心态了。
就这样,要是还不能和建虏打,那就真是太没用了!
看着眼前欢庆的局面,听着身边文官武将的恭维声,崇祯皇帝只是淡淡一笑道:“好了,这几天,归化城那边怕是会闹乱子,诸卿就等着看戏吧!”
他这些天一直在观察草原上窃听种子的反馈,从蛛丝马迹中推测一些东西,暂时没有搞定,说完之后,就得回去继续分析消息去了。
而众多文官武将听到这话,不由得很是高兴。大家在这城头上其乐融融,而建虏那边却要闹起来,这样舒服的战事,好像自古以来也是不多见吧?
心中这么想着,他们就有点期待起来,不知道归化城那边,会闹成什么样子?
…………
第二天早上,留守的阿济格站在归化城城头上,看着远处骑军的踪迹,听到隆隆的马蹄声,他便大笑说道:“哈哈,这一次收拾了几千明国骑军,又去边关挑衅,那明国狗皇帝要是还有点骨气的话,就该出兵报复了吧?哈哈,就等着他们来草原送死!”




崇祯窃听系统 407 朕意已决
说完之后,他便能清楚地看到远处奔驰而来的骑军了。
没错,就是大清的骑军,且从人数规模上看,似乎就没什么减员,看来,大清骑军以优势兵力,在郑亲王的统领之下突袭那些出关的明国骑军,是大获全胜了!
这种情况,大清以前打过好多类似的战事。如果换了以往,对这种胜利,阿济格一点都不会在意。但是,如今在己方困难的情况下,他倒是盼望济尔哈朗带着三千明狗的首级过来涨涨士气了。让那些蒙古人知道,大清军队,还是无敌的存在。
“传令下去,大开城门,迎接大军凯旋!”阿济格兴奋地大喊道。
下了城头,带着留守的建虏和蒙古的头目,一起恭迎郑亲王的到来。甚至正在城里忙碌的英俄尔岱也都匆匆赶了出来,带着一脸的笑意。
大军离归化城,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近到已经能看到最前面骑卒脸上的表情。
只见这些骑卒的脸上,不是面无表情,就是一脸沮丧,又或者是还有懊恼之类的,反正就是没有兴高采烈,打了胜仗该有的表情。
这一见之下,阿济格和跟着他出来迎接的那些人,就全都愣住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在他们心中冒了出来:难道大军出征,还是突袭明国出关的骑军,竟然是打败了?这绝对不可能吧?
虽然觉得这不可能,可他们欣喜的表情,不可避免地就消失了。
在帅旗之下,济尔哈朗也是脸色有点不好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阿济格带头,纷纷见礼,却都只是见礼而已,并没有人敢问战况如何?
济尔哈朗扫视了他们一眼,而后冷冷地问道:“察哈尔部族的人回来了没有?”
听到这话,众人都有点吃惊,其中阿济格不由得问道:“他们不是一起出去的么,难道是没去?”
听他这么一说,济尔哈朗刚想说察哈尔部在临近关口那边吃了败仗,可话到嘴边,想了想之后还是改口说道:“传令下去,开军议!”
说完之后,他便双腿一夹,自顾自地驱马进城去了。随后他身后的骑军,也纷纷跟着进去,垂头丧气的样子,让这边上的人一看就知道,估计是打了败仗了!
英俄尔岱跟随阿济格后面回城的时候,心情可以说是很沉重的。
辽东那边的事情,别人不知道,他是很清楚的。归化城这边的战事也不顺,这让他感觉到大清的处境,是越发的艰难了。
正在想着时,忽然济尔哈朗的亲卫过来,传英俄尔岱去衙门后堂。
他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便匆匆赶了过去时,发现济尔哈朗还在卸甲梳洗,见到他来了,就直接停下,一脸地凝重,对英俄尔岱说道:“今日算是见识了明国的骠骑营了,果然是精锐!”
一听这话,英俄尔岱便连忙问道:“殿下,战况如何?”
“明国出关的骑军很狡猾,提前判断出了情况,没能追上,反而拦截的察哈尔部被明国骑军打败了,估摸着至少损失上千骑。”济尔哈朗实话实说地回答了一下,而后忽然说道,“本王看到明国皇帝的旗号了,就在边关城头上。”
明国皇帝在榆林镇这边的事情,之前就是已经确认的,因此,英俄尔岱不知道济尔哈朗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就见济尔哈朗脸色严肃地说道:“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确实非常精锐,不过如今已经全部都在榆林这边了。这次过去,本王感觉,明国皇帝果然是个狡诈的人,他绝不会轻易出关。这场战事,不好打了啊!”
如果一直这么僵持下去的话,大清这边的粮草问题就会爆发起来,到时候,那些蒙古部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英俄尔岱想着这个可能的结果,连忙问道:“那怎么办?”
济尔哈朗沉吟片刻后,抬头看着英俄尔岱说道:“必须进一步激怒明国皇帝,激他不得不出关寻求决战才好。”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问道:“那些从明国掠来的百姓,如今还有多少?”
在归化城剩下的明国百姓,其实大部分都是老弱,青壮都被济尔哈朗挑出来,想送去辽东,只是被明国给救走了。
而留下的这部分,因为济尔哈朗打定了主意,那是要和明国打游击战,让明国在草原上兜兜转转,耗他粮食的,因此,对于济尔哈朗而言,这些老弱应该是不可能留到战后再开垦种植河套平原的粮田。加上粮草有限,就只分出了一点点粮食,几乎是自生自灭的那种了。搞不好,等到粮草出现问题的话,还会被他们当两脚羊了。
此时,济尔哈朗忽然想起来这批人另有用途,就立刻问了下。
“只有三千人不到了吧,具体也不是很清楚。”英俄尔岱其实也不关心,大概估计了下回答道。
济尔哈朗一听,正想吩咐时,忽然听到前衙那边传来嚷嚷声,似乎还有争吵。这种情况,很是少见。济尔哈朗一听,便没顾上继续说话,也不梳洗了,就大步而出看情况。
原来是察哈尔部的头目们回来了,竟然有胆子,正在和阿济格争吵。看到济尔哈朗走出来,那察哈尔部的头目便立刻转向他,大声问道:“殿下,为何没有击溃吴三桂所部,不是说好了我们察哈尔部只是拦截残兵么?为什么却受到明军的内外夹击?”
说着话的时候,那是脸红脖子粗,情绪似乎相当有点激动。甚至没等济尔哈朗回答,为首的头目就又大声说道:“自从殿下领军前来河套,我察哈尔部可没有半点对不起大清。要粮给粮,要人给人,如今部族都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了。可就算这样,我察哈尔部也对大清忠心耿耿,帐前效力,可结果呢,殿下为何要坑我察哈尔部?难道就因为我察哈尔部以前是黄金大汗的后裔,族群?”
林丹汗就是草原上名义上的王,是黄金家族的后代,他统领的察哈尔部在平时,自然也是高人一等。之前的时候,也是草原上最大的部族之一。
只是这个林丹汗是个坑货,一手好牌硬是被他给浪费了。原本听令他的那些东部蒙古各族,好多就是被他给逼到了建虏那边。他自己这边,也被建虏按在地上摩擦,以至于到了后来,听闻建虏要讨伐他,那是闻风而逃,逃到了归化城这边。
建虏追过来之后,他又闻风西逃,最终病死在草原西部。而他的老婆,儿子,手下,部族等等,就全都便宜了建虏。这些察哈尔部的人,对于建虏那是有一种刻在心底的畏惧了。
但是,经过这么多事情,再被建虏坑了,死了族中上千精锐,因为惧怕而把不满压在心底的这些,终于爆发了出来。
济尔哈朗一听,立刻明白这话可不只是胜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了政治上的事情,是很敏感的。
大清统治草原的方略,当然不能一味的打,那样也打不过来。也会存在明国攻打草原的问题。蒙古族打不过就跑,耗时耗力,是非常不划算的。
1...189190191192193...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