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请陛下坐镇山海关,看末将杀敌便可!”曹变蛟最终也跟着单膝跪地,恳求皇帝道。
卢大第二个跟着跪下,同样劝谏皇帝不可冒险。
不一会,包括虎大威在内的武将,全都跪下劝谏了,原本被崇祯皇帝给带偏的他们,在监军太监的示范下,终于又回归了最初过来见皇帝的用意。
崇祯皇帝见此,只是呵呵一笑。对于这些武将太监的劝谏,说实话,他是欣慰的。这说明,御马监三大营,都是自己的心腹手下没错。在军功和君主安危之间,他们都选择了以君为重。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伸手示意道:“都起来吧!朕岂是冒失之君?此次出征,也绝非你们所想的,要趁这个机会光复辽东。都起来,朕原本就打算给你们说此次出征的目的,你们听了后,就知道朕这是稳重之举,而非冒失也!”
听到这话,刘元斌等人互相看看,都觉得有点奇怪,皇上如此大动干戈,不是为了趁这个难得机会光复辽东?
不过想想皇帝在这两年的表现,好像做事一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并没有冒失之举。
这么想着,他们就有点好奇,依言站了起来,洗耳恭听崇祯皇帝说出真正的目的。
与此同时,奴酋皇太极同样领兵出了盛京之后,就一道圣旨发往镇江堡。
之前就领军驻扎在这里的多铎接到旨意,便立刻传令岳托和豪格,命他们两人都为大军前锋,杀入朝鲜,而他本人,则领中军跟进。
崇祯十四年二月十八日,第三次朝鲜战事爆发。
建虏铁骑,滚滚南下。朝鲜军队压根没想到,建虏会突然之间杀过去,因此,各地将领,多半是闻风而逃。
和以往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建虏不再留手。一路之上,烧杀劫掠,所过之处,村镇成为白地,尸横遍野,朝鲜官员或者将领投降,也绝不绕过,全都被处死。就算是那些大的城池,一旦被建虏打下,那也是被烧的下场。
这一次,建虏不接受朝鲜的投降!有什么抢什么,抢不走的,就烧掉。
整个朝鲜北方,就在突然之间,陷入了恐慌之中。建虏兵马未到,村镇里的百姓,往往就逃了个干净。听到建虏大军要到,一夜之间,各城中的军卒就逃散了一大半。实在是一旦被建虏攻下,那是要屠城的!
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建虏的兵锋应该是非常快的,能直捣汉城,就如同之前两次的战事一般。
但是,事实偏偏就不是这样的。建虏的兵锋推进并不快,好像是以劫掠为主,这样便给了朝鲜一个求援的机会。
朝鲜的朝堂上,求和的声音再次占据了主流。朝鲜国主李倧面对建虏的来势汹汹,也慌了神。不过多少还有点期望,便封金尚宪为领议政,让他亲自赶往皮岛求援。
皮岛这边,李定国闻报不敢做主,立刻派快船赶往旅顺。
而在旅顺这边,卢象升正和代善在扯皮。
先是代善派了使者前来旅顺,拿着德王的亲笔书信,求卢象升救救他。
“我大清皇帝有感于明国最近释放了正白旗固山额真回辽东,因此只要总督大人答应我大清皇帝提出的两个条件,德王便交还给总督大人。如何?”
对此,要是有可能,卢象升当然是想把德王给救回去的。但是,满清使者所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他也不可能答应。
第一,皇太极要求交还大清的水师战船;
第二,皇太极要求卢象升把旅顺还给他。
这两个条件,卢象升是怎么都不可能同意。对这趾高气昂的满清信使说道:“这等于是拿旅顺和三百艘战船交还一个德王。亏你们奴酋以前也是大明的一份子,不知道我大明对外是如何的么?割地、赔款想都不用想。尔等既然没有诚意商谈,那就等德王殉国,本官定会为德王讨还这份血债!”
满清信使回去之后,很快又返回,这一次,态度好了不少,降低了要求,说旅顺可以不还,但大明的水师战船一定要还。只有这样,才会把德王还给大明。
对此,卢象升当然不可能同意,就又否了。
“殿下,那卢象升又拒绝了。”信使回去见到代善禀告道,“说不但旅顺不会给,三百艘战船,也一艘都不会给。想打战船的念头,想都不要想。他重申,说大明绝对不会割地,也不会赔款!”
代善听了,一点都不生气,笑呵呵地挥手道:“歇息一日,明日继续去见那卢象升,就说大清愿意出钱赎船,这样,明国那边就不算赔款了!”
旅顺,卢象升一听,顿时大怒道:“一艘战船十两银子?怎么不去抢呢?本官就直言吧,德王给是不给?”
金州,代善听得哈哈一笑道:“还在想着要德王,那就再去告诉他好了,这事,就当是一门买卖,就看德王值多少钱?十两银子不行,那就二十两好了,讨价还价,这不正是汉人说擅长的么?”
旅顺这边,一直旁听的李过,感觉有点不对了,提醒卢象升道:“大人,末将怎么听着,建虏似乎没有一点诚心,就算讨价还价,这价格开得也太离谱了啊!”
说真的,卢象升一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信了建虏的话。因为他确实抓了建虏的正白旗固山额真,从这个结果看,那英俄尔岱也确实释放回去了。虽然他不知道这个英俄尔岱有没有被皇上策反,但至少回去辽东应该是真的。
对于建虏来说,作为回报,建虏要释放德王回来,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卢象升又不笨,来回几次之后,他就感觉有点不对了。李过再这么一提醒,他就醒悟过来道:“搞不好,建虏就是想用这个法子拖着本官,朝鲜那边,怕是危险了!”
“确实有可能!”李过听了,也是立刻点头道,“建虏就怕我大明出兵协防朝鲜,因此把总督大人留在旅顺这边,这样他们出兵就不用担心大人去帮助朝鲜了。”
卢象升严肃地点点头,对李过吩咐道:“一定要做好警惕,防止建虏图谋旅顺。真要不可守的话,就退守海岛。本官马上要回皮岛一趟。”
他正做出这样的布置,皮岛那边的快船就到了,带来了朝鲜的求援信以及朝鲜战事的军情消息。
“建虏一共出兵三万左右,四处劫掠,看来还真是要报复朝鲜!”卢象升一听,立刻断言道,“本官立刻回去,断其一路,就能让建虏仓皇撤回辽东!”
要想全部消灭建虏,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只有趁着建虏分兵四处劫掠,吃掉建虏的一部分兵力,对建虏造成足够大的压力,建虏就肯定不敢在朝鲜待太久。
这么想着,卢象升要凑集足够的兵力,甚至都带走了旅顺的部分兵力,并传令各岛明军集结,随他一起返回皮岛,应对建虏的这次攻打朝鲜的战事。
朝鲜战事,随着明军这边的动作,开始了第二阶段。
而代善这边,当他派去讨价还价的信使回来说,没有见到卢象升,且明军有不耐烦之色时,他便哈哈一笑道:“看来,那卢象升已经知道朝鲜那边的战况,已经赶回去救援了。”
得到这个结论,他就立刻派出使者,赶回去向皇太极禀告情况。
“朕这一次,定要把这支明军给打残了不可!”皇太极得到消息,胖脸上带着一点狰狞,恶狠狠地说道。
这么劳师动众,又岂会只是对付朝鲜而已!
崇祯窃听系统 358 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塔山多尔衮这边,和山海关蓟辽总督洪承畴之间,也在上演着代善和卢象升之间发生的差不多的桥段。
信使一来一回,传递着有关德王的扯皮的事情。
不过,这边和卢象升那边有点不同的是,洪承畴正在和多尔衮扯皮的时候,崇祯皇帝突然驾临山海关,而且还带来了三大营,这让洪承畴非常地意外。
如果说崇祯皇帝是听到了这个事情,然后亲自领着三大营跑来救德王,他是不信的。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一个原因,能让崇祯皇帝领着三大营跑来辽东。
要说御驾亲征辽东,就只是三大营而已,洪承畴不认为有这个实力能做到。
因此,面对洪承畴的疑惑不解,崇祯皇帝便笑着用手点了下地图上塔山所在道:“朕此次来辽东,就是为了夺回塔山,把塔山里面的建虏围歼,如此而已!”
没错,这就是崇祯皇帝最真实的目的。他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塔山的多尔衮所部一网打尽。满清原本的族人就不多,这一次只要消灭了多尔衮所部,对于满清来说,绝对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等回头,再找机会消灭一部满清军队,积少成多,相信满清也没有多少军力可供消耗的。
五万不到的三大营,要想光复辽东,确实不现实,可要消灭多尔衮所部,这算是保守攻势了吧!
“陛下,万一不能快速打下塔山的话,建虏军队来援怎么办?”洪承畴显得有点忧心,提醒崇祯皇帝道,“此事决不能因小失大,还请陛下坐镇山海关,微臣领兵前去打下塔山好了!”
崇祯皇帝听了,笑着摇摇头道:“洪卿怕是还不知道吧,多尔衮之所以和卿在此扯皮,就是因为建虏大军尽出,攻打朝鲜去了!就算有援军来援,也绝对不可能会多!”
洪承畴听到这里,不由得恍然大悟,难怪多尔衮一直不慌不忙地在和自己扯皮,原来真实目的是如此。不过虽然如此,洪承畴还是担心,正想要说什么时,就听崇祯皇帝又摇头说道:“塔山城内,有朕的耳目,非朕亲自去,才能了解塔山的动静。此事,朕意已决,不用再说!”
所谓的耳目,其实就是围了塔山之后,看到塔山城头上露出来的建虏,随便赏赐窃听种子过去,只要带着窃听种子的建虏级别够高,甚至是多尔衮本人的话,城内建虏的一举一动,崇祯皇帝都能了如指掌,如此对付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洪承畴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听皇帝的意思,以为是有锦衣卫密探。这种级别的事情,他可不敢插手,因此只能无奈地任由皇帝决策。
崇祯皇帝也不拖沓,大军在山海关休整一日之后,就立刻向锦州方向开拔了。
而在此时的塔山,多尔衮压根就不知道这一切,还是以为洪承畴这边被稳住了,因此,听到信使的回报之后,便笑呵呵地说道:“那就再去告诉那洪承畴,十万石粮食,就这个数,绝对不能再少了。堂堂大明藩王,连十万石粮食都抵不上?那洪承畴要是还不满意的话,反正我是没脸再出低价,要不然,这大明藩王也太不值钱了!”
“主子说得太对了!”信使听了,连忙奉承道,“等来日奴才见到那洪承畴,定然要好好损他几句。不过奴才也有担心,万一他答应了怎么办?”
“答应了?”多尔衮一听,毫不在意地一挥手道:“那我反悔好了,把粮食往上加。讨价还价嘛,汉人最喜欢的了!我学一学,没问题吧?哈哈!”
对他来说,这个差事应该算是轻松的了。不用打仗,只是和明国官员去耍嘴皮子,逗他们玩而已。就算最后真得成交,用一个俘虏去换粮食回来,不要说十万石了,就算五万石,那也是相当划算的。
这个差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原本的时候,明国新调来辽东的贺人龙所部,还经常领兵前来骚扰,不断地派出夜不收和大清探马打斥候战。
但是,自从有关德王的谈判事情已开始,这贺人龙就不敢再挑事,只能乖乖地待在锦州城内。当然,与之对应的,大清这边也约束了探马,这样谈判才显得有诚意。
事实上,有的时候,多尔衮都觉得皇太极安排这个事情,其实是多此一举而已。给明军再大的胆子,难道明军还真敢攻打大清不成?
关内的兵力,肯定被草原部族给吸引过去了。而如今关宁一带的明军,自从祖家军被消灭之后,也只能防守而已,哪怕是贺人龙所部被调过来,就那么一点人马,又怎么可能对大清有威胁?
如今,多尔衮自己领着一万多兵力驻守塔山,挡着关宁通往海州的路。明军又有几个胆子,敢不顾自己而绕过塔山去攻打辽东?至于攻打塔山,那正巴不得,最好明军来攻,野战之下,也能为当年天津之战报仇一二。
就这么想着,多尔衮把信使又打发走了。
多尔衮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在信使出发之前,从山海关方向,有五十余骑明军骑军飞驰而至锦州。
“咦,卢大,怎么是你?”城头上,匆匆而下的贺人龙,就在城门洞那里迎住来人,惊讶地问道。
说完之后,他立刻给身边的另外一名总兵介绍道:“这位是勇卫营总兵卢大,他是锦州守将金国凤!”
金国凤很是吃惊,没想到来人竟然又是一名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总兵,不过这一次,他怎么就这么一点人过来,只有亲卫,兵呢?
说实话,多尔衮屯兵在塔山,他是有压力的。以前的时候,建虏的城池远在海州那边,塔山是明军的。建虏要想来攻,都得走好多天才行,对于建虏的后勤补给是有压力的。可如今,建虏就守在了锦州门口。要不是贺人龙来援,光是和建虏的斥候战,金国凤就打不起。
他的疑惑,贺人龙也同样有之。他和卢大之间熟悉,也就没有什么顾忌,立刻就问道:“你怎么就来了这么一点人?”
卢大点点头,算是对金国凤打了个招呼,而后就严肃地说道:“奉皇上口谕,锦州城从此刻开始戒严,许进不许出,并做好战备准备,红夷大炮,民夫在五日之内调集完毕,准备围歼塔山之敌。”
“什么?”听到这话,金国凤和贺人龙双双大吃一惊。
要知道,宁锦这边,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建虏,更别说,战事的目的,还是要消灭塔山的多尔衮所部。
“皇上知道塔山的情况么?”金国凤立刻严肃起来,马上问道,“塔山建虏守将乃是爱新觉罗多尔衮,此人阴险狡诈,是建虏当中数一数二的智将!而且塔山兵力多大一万三千人左右,其中至少有六千乃是满洲八旗,是建虏的精锐。不说别的,光只是这兵力上,我锦州人马就无法占据优势!”
说着这话的时候,金国凤的脑门都有点出汗了。他手下兵力,都是各方调集的新兵,虽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合,可在他看来,也只是能守城而已,出城围攻塔山的建虏,搞不好被建虏一个冲锋就能溃散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贺人龙,心中想着,就算再加上贺人龙所部,虽然精锐了一些,可最多和建虏打打小规模的斥候战,真要大战的话,也不可能是建虏的对手。
不同于金国凤,贺人龙毕竟在京师待了那么长时间,对崇祯皇帝的了解,比起金国凤只多不少,因此,他知道,皇上绝对不会下那种毫无胜算的旨意,也就是说,绝对不会只让锦州兵马去攻打塔山。
看着卢大站在眼前,贺人龙想起什么,当即惊喜地问道:“可是皇上御驾亲征,领着三大营都来了?”
“啊……”金国凤一听,失声啊了一声。皇上御驾亲征前来辽东,这……这是真得么?
建虏的凶名,可不比关内的流贼,也不同于草原上的鞑子,明军对上辽东建虏,一直是被动挨打的,只能居于防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要是御驾亲征辽东的话,那就太冒险了!皇上有那个胆子,敢亲自领兵前来?
金国凤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时候,就见卢大点点头,严肃地说道:“没错,皇上御驾亲征,领着三大营已经要到宁远了。因此先派我前来通知,要你们做好准备。御驾一到,骑军立刻扑向塔山,看住建虏,不能让他们跑了。”
贺人龙一听,顿时大喜,连忙一拍金国凤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道:“皇上亲自来了,还领着三大营前来,这一次好了,那什么多尔衮是不是?就等死吧!”
说完之后,看到金国凤有点难以置信的样子,他就又笑呵呵地解释道:“你是不知道,皇上英明神武,打仗那是天生厉害的。敌人要做什么事情,皇上都能算到。啧啧,当初河套土默特部想逃出关外,甚至都绕道了。结果怎么样,哈哈,皇上就算准了,领着我们在关外等着他们自己钻进了埋伏圈!”
贺人龙是陕西人,最大的敌人,在流贼闹起来之前,就是河套土默特部。多少年了,一直互相打仗,明军就算能打赢他们,可他们都是骑军,也消灭不了他们。原本以为,双方就只能这么下去。可没想到,皇帝一出马,就把土默特部给一网打尽了。那一战,算是最震撼他们的了。
因此,贺人龙是对皇帝有信心的。
但金国凤没有跟过皇帝,反而一直待在宁锦前线,天天面对强大的建虏,因此,他就没有贺人龙的信心,哪怕贺人龙那么说了,他心中也没有信心。
但皇帝旨意以下,他也只是一个总兵而已,根本没法反对,只能遵旨而行。
攻打塔山的红夷大炮,当然不可能从京师运过来,而是就近获取,从锦州搬运是最近的了。围城需要土木工程,而这些事情,就需要民夫来做,这也从锦州征集,会是最方便的。
军令传下之后,锦州城内的军民,人心也就慌起来了。毕竟多年以来,他们一直习惯了守城。看如今,虽然上头没有明确说什么,但只要看这架势就知道,明军这边是要出城而战了。
这一下,好多人怕了。那些被征集到的民夫,想逃都没法逃,就只有和自己家人做生死离别,感觉这一次征调出城,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一时之间,整个锦州城,都有愁云笼罩。
当多尔衮的信使再次过来时,看到这一幕就觉得有点吃惊,这和他上几次过来完全不一样。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想多,就被明军给拿下了。
“你们干什么?我是信使,是去和你们总督大人谈判的。”信使对此,自然是怒吼了起来,表达他的愤怒道,“你们如此胆大妄为,就不怕我大清不放德王了么?德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是你们引起的!”
对此,贺人龙脾气不好,上前就是一脚,踹了他一个狗吃屎,而后冷声喝道:“早看你这鸟人不顺眼了,以为仗着一个德王就可以骑我大明头上拉屎拉尿了?来人,好好伺候伺候他,不过别弄死了!”
就是因为他们来谈放德王的事情,而且这信使知道这是来糊弄明人,因此之前的时候,趾高气昂的事情就没少做。而明军这边,当然不可能去得罪他,就怕影响了德王的谈判。因此,这些天,都憋着气的。如今不用憋了,都是大声答应一声,把色厉内荏的信使给拖下去了。
两天之后,崇祯皇帝领着大军便到达了锦州。到了这时,他就没有隐藏的必要,而是打出了皇帝的依仗。
顿时,锦州城就轰动了。金国凤和贺人龙领着全城百姓出城,一起迎接皇帝。
不得不说,只是皇帝驾临这么一个信息,就一下打消了锦州军民的惶恐。皇上都来了,不是必胜的战事,能来么?
锦州这边,顿时气势如虹,再也没有了要和建虏出城野战的畏惧。
崇祯窃听系统 359 神算子崇祯
“驾,驾,驾……”
马蹄声,急促如雷,马上骑士,伏身马背,拼命地催着胯下战马加速,加速再加速。这速度之快,甚至都让这些骑士脑后的小尾巴都快飘起来了。
五六骑建虏探马,还没到塔山城下,就大声喊了起来:“快开城门,紧急军情!”
“明军大举来犯,速报睿亲王殿下!”
“……”
城头上,原本无所事事地建虏守军,早已被马蹄声惊动,探出身子,看到己方探马如此惊慌逃回,还听到他们的喊声,顿时,都吃了一惊。
“什么?明军大举来犯?我没听错吧?”
“是啊,明军怎么可能大举来犯呢?我以为,我也听错了!”
“……”
虽然他们有疑虑,不过手中动作却是不停,一边有人急报上官,一边敲响了警锣。
“铛铛铛……”
听到警锣地声音,没有例外的,听到的建虏都是愣神,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大清这边,竟然也会响警锣?
等到回过神来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而是好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城头上敲响了警锣?明军来袭?那又是来多少明军?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敢来主动进攻大清的城池?
如此种种想法,都在城中建虏心中冒出。不过,他们还没有想多久,就开始感觉到不对了。
隐隐地,似乎天边有雷声滚滚而来。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感觉大地都在震动。
对于这种情况,塔山城内的建虏,自然都是非常熟悉,那就是有无数骑军跑动,才会有如此声势!
想明白了这一点,顿时,城内建虏的脸色都变了。
原本的塔山总兵府,如今的满清亲王府内,多尔衮才看到来报信使的身影,就已经听到了那如雷的马蹄声。顿时,他都不用听手下禀告,就知道事情严重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多尔衮的心中,立刻冒出了这个念头。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匆忙披挂,马上赶往城头去看动静。
塔山城内,不可避免地有点乱了。建虏各军的头目,一边忙着集结手下,一边又急忙赶往亲王府,想要得到最新命令。得知多尔衮已去城头时,又匆匆赶往城头。
街道上,匆忙来去的建虏,时不时还互相挡路,响起大声吆喝声。
对于这些,多尔衮没时间去管,上了城头箭楼,都不用他费心观察,就已经看到明国骑军,就犹如海浪一般,铺天盖地而来,呼啸着围住了塔山。
以多尔衮的眼光,一下就看出来,这些明国骑军都是精锐,且装备精良,和以前见过的关宁骑军都不一样。很快,他就发现,在这骑军之中,还有那个惹人厌的贺人龙所部。而其他骑军,也多是和贺人龙所部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