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还真别说,伍忠这么一忙碌,让崇祯皇帝或多或少又了解到了一点建虏各地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山东登州,虽然这里也已经很冷了。不过军营校场上,却还是在热火朝天的操练着。
点将台上,同样被寒风肆虐。可在台前站着观看的那个高大身影,却是一动不动,就好像这寒风压根不存在一般。
对此,在他身后的一人,虽然能明显看出他军服里面穿着很保暖,却还是有点受不住,不时地在哈手。
这个人,自然是南方人郑芝龙了。
其实不止是他,包括他带来的那些福建水师兵卒,有很多人都不习惯这北方的严寒,已经病倒了一些。
这么冷的天气,在福建那边,不是没有,冬天里总有一些天也很冷的。可那种时候,郑芝龙和他的手下,一般都躲在自个府里或者军营里,很少会外出的。更不像眼前看到的这些一样,这么冷得天,竟然都还在操练。
这么想着,郑芝龙又看向那些在操练的明军将士,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很认真,心中也有点敬佩。这里面的大部分军卒,可都是流贼出身。成为官军之后,还在这么冷的天气努力操练,却没有一点怨言,不得不说,有点出乎意料。
想到这里,郑芝龙又把目光看向那高大的背影。他知道,这一切,和总督大人爱兵如子的作风是分不开的。自从在济南府,从皇上那里接受了这些流贼之后,总督大人就和他们吃住在一起。
大头兵吃什么,他就吃什么!这些流贼要冒着严寒操练阵法,他堂堂总督,也在一边陪着,并没有躲到温暖的屋里去。如此种种,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郑芝龙就感觉这些流贼出身的官军,已经对总督大人心服口服了。
想着这些事情,郑芝龙的心思不由得又飘散开了。
就前些天,他已经听到消息,他的儿子,被皇上御赐改名的郑成功,已经是太子陪读。他这个当爹的,心中很是惦记,也不知道郑成功能不能在那么多太子陪读中脱颖而出。
“郑总兵……郑总兵……”
郑芝龙在被唤了几声之后,终于回过神来,见是卢象升已经到了他的面前,不由得心中一惊,立刻站好了回道:“末将在!”
同时他在心中想着,难道是总督大人看到自己走神,就过来要训自己一顿?
卢象升虽然爱兵如子,可同样治兵很严,这让郑芝龙心中不由得有点犯怵。





崇祯窃听系统 289 建虏水师
不过很显然,郑芝龙的担心是多余的。
就听卢象升转身回去,同时带着满意说道:“皇上给本官的这些兵,确实是好兵啊!经过这两个月的训练,本官觉得,他们已经足可以和建虏过过招了!”
“这都是皇上慧眼,总督大人训练之功。”郑芝龙听了,立刻露出笑容回应道。
顺口就是高帽子戴过去,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对于商人出身的他来说,当然明白夸别人所获得的付出和收益比,其实是最划算的事情。
但是,他没看到,卢象升听了却是眉头微皱了一下,显然不喜欢他身上这套东西。不过他并没有说这个,还是严肃地说道:“东江镇的重建,本官心中一直惦记着。如今,这些将士可用。接下来,就要看郑总兵这边了!”
说实话,卢象升虽然文武双全,可对于水战,特别是海战这个事情,还真是了解不多。因此,他只能依赖郑芝龙。
“总督大人放心,听说建虏那边的各色战船,一共都不到百来艘,肯定不是末将的对手。”郑芝龙对于这一点,显然是很有自信的,不过他接着话锋一转道,“只是不知道建虏的战船停在什么地方?万一撞见了我们的运兵船,虽然到时候肯定有护航的战船,可终归可能会带来损失。”
说起这个事情,郑芝龙也认真了,跨前一步,站在卢象升的侧面,看着卢象升的侧脸禀告道:“要是知道建虏的战船停在什么地方的话,末将可以先率领战船过去,把建虏的战船直接击沉。如此一来,辽东沿海就是我大明的地盘,也就不会有末将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点了点头,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他心中考虑着这个事情,又扫视了下眼前正在训练的军卒之后,便沉声问道:“建虏战船听什么地方,这个确实不知道。如若你事先去摸清楚建虏战船的停靠点,可要多少时间?”
他不想眼前这些将士,还没有在辽东战场上发挥出作用,就沉入海里。因此,郑芝龙说得这个风险,要能避免,那就是最好的了。
听到卢象升问话,郑芝龙便立刻回答道:“等辽东那边沿海解冻之后,末将派大船带补给过去,用快船沿海边搜索,快则一个月左右,慢着可能要两三个月。为了节约时间,在估计差不多有结果的情况下,末将领水师先一步过海,等到确切消息,直接发起攻击,则再有半个月时间,应该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立刻摇头道:“不行,这样时间太久了!之前陛下已经说过,我们必须牵制住建虏,务必不能让建虏再绕道蒙古入侵关内。”
皇上交代的时候,郑芝龙也在,知道皇上是为什么这么急。
回想起当时,回想起看到的济南城,郑芝龙便开口说道:“那就不管建虏战船了,末将护送,多派一些快船远探,尽量减少撞见建虏水师的可能!”
话是这么说,可他也知道,辽东那边的情况,他并不像大明东南沿海那般熟悉。因此冷不丁地,哪个岛上撞出鞑子水师,他都不敢保证没有。到时候海战殃及运兵船的风险,还是有不少的。不管怎么样,也只能尽量避免了。
另外,他心中其实也有一种担心,就是大明对辽东那边的消息了解很少。鞑子水师战船如今还是不是只有当年叛将孔有德等人带去的那些,这都不好说。万一建虏重视海上,多建了战船怎么办?还有,朝鲜如今臣服于建虏,朝鲜的水师会不会听从建虏水师的指挥,和建虏水师在一起?这一点,他也不确定。
为了明年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局面,郑芝龙便把他所想得这些担心都说了。
这些情况,卢象升并没有想到。因此,他听了郑芝龙所说之后,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隔海相望,想知道消息,想要摸清建虏的底细,也太难了一点,他也没有办法。
暂时来说,卢象升也没有好办法。只好把这事记在心里,而后对郑芝龙说道:“船厂又有三艘运兵船已经建好了,你替本官去查验一番。”
“末将遵命!”郑芝龙一听,心中一喜,总算可以不用喝西北风了。这北方的鬼天气,真是太冷了!
他领了军令,快步离去。但卢象升,却还站在点将台上,在寒风中一动不动,看着正在操练的将士们。
不过他心中却在想着刚才郑芝龙所说得那些事情,良久之后,他忽然心中一动。皇上不是有锦衣卫密探可用么?从以前的情况看,似乎还很厉害一般。要不写个奏章,看皇上是不是有办法,能在明年正式跨海进攻之前搞清楚建虏那边的底细?
想了一会,卢象升看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便有了决定:宁可让皇上知道自己没有好的办法,也要去问一问,万一皇上真能查出来建虏水师的底细,那岂不是能解决很大的风险,说不定能因此救下很多将士的性命!
于是,卢象升便给崇祯皇帝写了一份密奏,立刻派人快马送往京师。
几乎与此同时,就在年前五天,在外面四处奔波选人的伍忠,终于回到了盛京。
皇太极一听,立刻召见伍忠问情况。
“父皇,儿臣所挑选的人选绝对不会有问题。”伍忠改了称呼,说起来好像很自如,就仿佛从小叫惯了父皇儿臣一般,让边上听着的范文程,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自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要用心为大清效力,可是,他却没有这个待遇,而且还时不时地受到满洲族人的欺负,甚至连自己夫人都护不住。要是自己的夫人也是皇上的女儿,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么一想,他就越加地看伍忠不顺心。只是没办法,伍忠要去干得事情,不是他范文程能做的,而且那事情,对于大清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也就是说,伍忠对于大清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得罪伍忠的。
因此,他只好把不满藏在心里,状似恭顺地听着皇太极和伍忠说话。
皇太极在和伍忠谈了一会细作的问题之后,又再次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道:“上一次卿曾说过,明国最为富有的商人,大都集中在江南地带。这段时间内,朕和范卿也反复考虑过,再去发展晋商的话,一时半会空难成功。因此,最好且最快的路子,还是要卿能南下江南,替朕去物色有胆识的商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了范文程一眼后,又看向伍忠道:“商人好利,而朕是绝对舍得给大价钱的。只要江南的商人敢来,就一定能赚得盘满钵满!有这个为前提,相信卿去了江南之后,办起事来应该能容易得多!”
伍忠把皇太极刚才的动作看在眼里,心中立刻明白,这个说法,应该是范文程给皇太极提的,不过确实有道理。商人逐利,如果利润够大的话,虽然有晋商被抄家在先,可绝对吓不住他们,走而挺险的人绝对是有的。
因此,他点点头回复皇太极道:“父皇说得是,不过江南远在大明东南,和辽东相距甚远,往来极不方便。”
看到皇太极似乎听得眉头微皱一下,他就又连忙补充道:“儿臣并没有任何推托之意,相信以儿臣回到大明之后的身份,要想南下办事,也是容易得很。只是我大清需要的物资极多,规模肯定很大,因此儿臣想着,此事恐怕只有找那些海商才可以!再者说了,空口无凭,商人虽然好利,可规模太大的话,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时半会恐难以让他们相信我大清的诚意。毕竟大清在江南那边人的印象中,是化为蛮子。”
“呵呵,原来是担心这个问题!”皇太极听了一笑,指着范文程说道,“这一点,范卿早就想到了。我们自己如今也有船,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运辽东的特产,甚至可以直接运一船金银珠宝去江南。怎么样?”
听到这话,伍忠稍微一愣,随后想起叛将孔有德等人曾带着战船、火炮等投降满清,而东江镇设在皮岛上,也是被孔有德等人带着建虏攻上去摧毁。由此可见,建虏的战船可能有不少。
想到这里,他露出大喜之色,立刻问皇太极道:“父皇,我们大清有多少战船,或者海船也行?如果多的话,自己组织船队南下经商也是可以的。有儿臣这个锦衣卫掩护,一般人也不敢查!”
如果伍忠救出郡王回到明国,而锦衣卫指挥使又是他的老上官,那他绝对可以升官。千户不知道可不可以,百户是一定能行的。锦衣卫百户护着,好像确实是可以的。
这么想着,范文程便连忙插嘴禀告道:“陛下,奴才以为,驸马说得在理。我大清也可以组织船队南下和江南贸易,如此一来,能用同样的价钱获得更多的粮草物资,何乐而不为呢?”
皇太极自然不是人傻钱多的那种,和晋商贸易的时候,肯出大价钱,也是因为大清的贸易是被晋商垄断,他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用高利润来吸引晋商。
可是,此时他听范文程这么一说,知道同样的钱能买来更多的粮草物资,那他不心动就有鬼了。
因此,皇太极当即大喜,连忙点头道:“朕还是有不少战船的,组织一只船队南下也没问题!”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伍忠,语气都变得更亲了一分道:“贤婿以为江南那边会喜欢辽东的什么东西?朕可以让人准备起来,第一次的话,就去一船金银珠宝,再一船辽东特产试试如何?”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中其实是想到过,这么多财富交给伍忠,估计肯定会被他贪腐一些。不过只要能带回粮草物资,他也就忍了。最多回头敲打下伍忠。
听到皇太极一出手就这么多财富,让伍忠都忍不住想吞口水。不过他知道皇太极英明,也不敢表现出来,连忙把他知道的那些都一一说了,甚至在最后还建议道:“父皇,朝鲜也有不少好东西的,而且船队去了江南,也可以托口是朝鲜船队,如此一来,更不会引人怀疑。”
一听这话,皇太极心中一喜,当即夸了伍忠一句,而后转头看向范文程道:“范卿,你也听到了,就拟旨一份发往朝鲜,让他们准备一船贡品,必须要在明年海面解冰之前凑齐。”
如今朝鲜已经是大清的藩属国,想要东西,也就一份旨意的事情。朝廷那么懦弱,必定不敢拒绝。对此,皇太极心中很肯定。
“奴才遵旨,这就去拟旨!”范文程立刻回奏道,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熟练地很。
皇太极听了转头看向伍忠,笑呵呵地说道:“那就一船金银珠宝,一船辽东特产,再加一船朝鲜特产,如何,能替朕多运回多一些粮草物资么?”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让父皇满意的。”伍忠听得大喜,连忙禀告道。
皇太极听得点点头,又对他说道:“朕原本以为那些船都没什么用了,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真是天助大清啊!”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满清有晋商供血,加上他们对大海不熟悉,因此压根就没发展水师;不过在这个位面上,晋商的毁灭,让皇太极把目光盯向了江南,因此,这水师就又被皇太极给重视了起来。
说完这话,皇太极对伍忠又交代道:“贤婿啊,那这段时间还要辛苦你一趟,跑一趟金州吧,朕得船都停在那里,你去挑选人和船,务必保证这一次的江南之行,不能有任何差错!”
“儿臣遵旨!”伍忠听了,立刻领旨道。事实上,皇太极交代了,他就没有推辞的余地。
临行之前,皇太极忽然想起什么,又笑呵呵地交代伍忠道:“等明年你要远行明国,小两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团聚。这次去金州,就把公主带上吧,最好走之前能让公主有个孩子。”
:。:




崇祯窃听系统 290 崇祯十三年的大事
大明三十的晚上,年前忙得一头包的崇祯皇帝终于得空,在守岁的时候看到了皇太极的这一次对话。
说真的,这让他有点怀疑,难道是穿越带来的运气?
昨天才收到卢象升的密奏,想知道朝廷这边是否能查到满清水师的所在。这不,皇太极就已经说了,那满清水师在金州。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知道满清水师的消息,其实也是必然的。
晋商被一网打尽,有山海关隔着,以前没有船的时候,满清没想法是正常的。可如今他们已经有船,那想着从海路通商,就是很自然会想到的事情了。
而从海路通商,那必定要有船。如此一来,皇太极迟早会谈及他的水师了。
第一时间,崇祯皇帝的念头是告诉卢象升这个消息,也不用管满清水师有多少,反正不可能有郑芝龙的船多,也不可能比郑芝龙能打,用实力碾压过去,绝对能将满清水师打得全军覆没!
可是,他才站起来,还没说要笔墨伺候,就忽然愣住了。
陪着崇祯皇帝的周皇后、田贵妃等嫔妃,还有太子等,看到他的这个举动,不由得都停止了手中动作,转头注视着他。
能看出来,皇帝绝对在考虑什么事情,表情很专注,甚至还有一会皱眉,一会高兴的神情。
这让他们都感到好奇,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
“咦,这么看着朕干什么?”崇祯皇帝回过神来,忽然有点奇怪,便微笑着对他们说道,“大年三十的,你们玩得高兴点便是,不用这么看着朕!”
听到这话,周皇后便知道皇上应该是想通了什么,而且是好事,便微笑着说道:“陛下,不知道有什么开心事,说出来让大家也跟着开心开心吧?”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知道他们为什么看着自己了,想了想,便坐了回去,同时看着一双双好奇地眼神,微笑着说道:“别看建虏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朕刚才想到了一个方法,管叫建虏吃不了兜着走,不用几年时间,就能被大明碾压了。”
一听这话,不管是妃子,还是皇子,一个个都立刻露出欢喜之色,恭维起皇帝来。
倒是身为后宫之首的周皇后,秀眉一皱,虽然没说话,可能看出来,她其实是有点担心的。
崇祯皇帝心情正好着,看到了周皇后的表情,不由得笑着说道:“这里不是朝堂上,今天又是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子人守岁,心里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出来,畅谈无忌!”
说完之后,他指着周皇后,呵呵笑道:“怎么样,朕的皇后,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忠言逆耳的道理,朕还是知道的!”
其他人一听这话,不由得立刻转头看向周皇后,心中多少有点吃惊。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似乎皇后好像就是这样的人,而且在这后宫之中,也只有她,才有这个资格提醒下皇帝。
而周皇后听到皇帝的这个话,却是心中一动,大概知道皇上是心中有好点子,真想趁这个机会在众人面前说说。
于是,她就满足崇祯皇帝心意,开口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大明虽然在天津之战中打赢了建虏一次,可建虏还是从关内掠走了无数人畜,而我大明无可奈何。且多少年以来,建虏都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胜仗。由此可见,建虏之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还望陛下切莫轻敌!”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不由得点点头。建虏的威名,就连他们这些身处深宫的妇人,小孩,也都听说过的。特别是建虏几次入关,最终其实都是建虏劫掠饱了自己撤走的。
因此,他们都很是好奇,皇上到底是轻敌了呢,还是真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可以打败建虏?
这么想着,他们在听完周皇后的劝谏之后,就又转头看向皇上,看他怎么说?
崇祯皇帝听了后,果然不恼,只是呵呵地笑了下,而后扫视眼前这些注视他的目光,缓缓地说道:“朕刚才可不是信口开河。以后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朕把通虏的晋商一网打尽。至少短时间内,建虏要再想从大明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基本不可能。如此一来,建虏每天的消耗得不到外面的补充,就只能消耗辽东所产物资。而辽东贫瘠,由此可见,建虏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听他说到这里时,太子似乎想说话,可还是畏惧皇帝的威严,有点不敢,就把目光看向他母后。
周皇后看到了,也猜到了自己儿子的想法,便用眼神鼓励了他。
太子一见,便开口奏道:“父皇,那建虏再入关来抢怎么办?”
崇祯皇帝闻声看去,倒是没想到他会这么问,倒是对他有点改观,便点点头回答他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毕竟建虏之前就是靠入关来劫掠,获得了不少物资……”
太子听到这话,不由得眉开眼笑,很是开心。毕竟只是十岁孩子,被一向畏惧的父皇表扬,比起他以前被他母后表扬的所有次数加起来,都要高兴得多。
不过崇祯皇帝接着话锋一转,却又说道:“但行军打仗,从来就没有一定会赢的说法。建虏要从辽东绕道蒙古入关,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万一劫掠不到物资,或者根本打不进关来,再甚至打了败仗的话,对建虏的士气、实力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奴酋不管怎么样,肯定在出兵之前会衡量得失……”
他说得浅显易懂,一众妇人小孩听得聚精会神。
“……以前的时候,有晋商当他们的内应,知道关内的虚实,奴酋有很大的把握,能入关劫掠到足够的物资,建虏才会入关。可如今,晋商已被朕所灭,建虏就成了聋子、瞎子,不知道关内的虚实,不确定因素多了,奴酋肯定不敢随意再次入关。这是其一!”
“第二,之前天津一战,不管是否建虏大意,总之是建虏打了败仗,这也给了他们一个警告。说明我大明不是没有可战之军,当然了,朕之前御驾亲征剿灭河套鞑虏的事情,也会给奴酋压力。这些事情加起来,都能让奴酋不敢轻举妄动。”
说到这里,他看着太子说道:“如此种种,奴酋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能冒险行事。毕竟我大明虽然丢了辽东,却影响不大,可要是奴酋损失大的话,就很可能万劫不复。因此,朕刚才想到的,就是温水煮青蛙。让建虏感觉到我大明的厉害,却还能对付。而后,就在不知不觉间,消耗建虏的实力。等到建虏发觉的时候,却发现实力已经大损,根本无力主动发起大的进攻。”
“原来是这样,儿臣明白了,父皇真得好厉害!”太子听了,露出敬佩的神情回奏道。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却是摇头,其实,自己只是讲了个大概,如果只是如此的话,就是纸上谈兵而已。这个太子啊,不知道是不懂装懂,还是年纪太小,不能理解更多?
不过表面上,他却没有露出心中所想,大年三十的,开心点就好。又和老婆孩子说了一会话之后,崇祯皇帝还是离开了,带着几个贴身内侍,把刚才所想的仔细梳理一遍,然后让人在次日,给卢象升发过去。
忙完这事之后,崇祯皇帝便回到老婆孩子之中,继续守岁,不过实际上,他是在检点他的窃听种子。
如今,崇祯皇帝一共有六颗甲级窃听种子,分别在宣大总督洪承畴、保定总督卢象升、五省总督陈奇瑜、锦衣卫百户伍忠、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以及南下巡按御史张溥的身上。这其中,张溥身上那可甲级窃听种子,是回收于锦衣卫千户刘越身上的。
乙级窃听种子两颗,分别在蓟辽总督孙传庭、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身上。
丙级窃听种子就比较多了,多放在京师这边。
检点完了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对系统有点不满意,太吝啬了,窃听种子就只给这么一点!
1...126127128129130...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