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张方平无党,和欧阳修也无法合作,不过和田况属于一类人。
两人都精强能干,料事极明。
尤其对西夏的看法上,两人从一开始就有几乎一模一样的论调——大宋不要以为人家好对付,必须慎重再慎重。
不过一个是从形势分析,一个是从数据分析。
如果说张方平类似经济学家,田况更类似统计学家。
而且看官家的手段,对这个田况的前途,还可以报以相当的预期。
这对于蜀中的读书人和商人,对于苏油来说,简直是一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
不是喜欢用数据说话吗?恰好,我也喜欢。
接着第四条消息,直接让苏油震惊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司天监言:日食四月朔。
“大宋已经能够准确预测日食了?”
龙昌期将邸报收折起来:“很奇怪吗?唐代李淳风,僧一行,都留有预测的记录,其时尚两可,然而到了如今,日食可以预测,已经确定无疑了。”
苏油当然知道日食可以被准确的预言。知道地球和月球的轨道,也知道太阳的运动,理论上预言日食能精确到分钟。
他还知道日食遵循沙罗周期,即六千五百八十五点三二天一个循环。其间,共有七十一次各种日食生。
然而其地点有所不同,因为每个沙罗周期有零点三二天余下,不是整天,所以这时地球又自转了一百一十七度,那这个度数必须引入预测用于修正,以确定生日食的准确地点。
正因为地点不同,因此这个周期,是建立在全球观测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仅看一个地点的日食记录就能推算出来。
所以这是后世总结出来的概念和规律,那么,大宋的天文学家们,如今是如何做到的?他们肯定有一套独立的算法。
月朔,就是初一,精确到天。
妖孽,这才是一群真正的妖孽啊……
龙昌期对科学不感兴趣,随意地告诉苏油,如今日食可以预测了,在宋人眼里便失去了神秘。
不过皇帝你别放松啊,日食还是君王失德。
皇帝都傻了,凭什么啊?我有规律的抽风吗?
大臣说这都日食了,所以失德是必须实德的……嗯,要不这样,只有朔日生的日食我们才算你失德好不好?
皇帝说少来,那不就是把周期拉长吗?我虽然读书比你们少,可也别想骗我!
聪明的大臣说那我们这样好了,目前尚无法预测日蚀的程度,要不我们把这个作为盛衰的预兆吧。
只要不是朔日的全食,那就不算你失德,开不开心?
皇帝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也就是我朝,老子才这么纵容你们……
……
苏油就点着下巴琢磨,机会难得,望远镜这东西,可得赶紧弄啊……
有了日食的预测,眉州便做起了应对灾变的准备,上天示警了嘛,虽然是预警。
仿佛应景一般,学宫刚刚开学,三月里气候就有些不对。
八公看着寒暑表慌了,赶紧喊这周当班,正与石富一起弄玻璃的张散:“散娃,散娃快去叫油娃回来!这是要倒春寒!”
张散也没种过地,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飞马便朝眉山跑去,一进学宫就大喊:“小少爷不好了,八公要倒,说是触了寒!”
苏油吓得魂飞魄散,抛下骑上黄雏就一通狂奔,等赶到可龙里,却见到八公正在整理锄具稻种。
八公见到苏油大怒:“谁叫你骑这么快?!摔了那还了得!”
苏油飞身下马,拉着八公左看右看:“八公你没事吧?三哥说你得了伤寒,都快……不对这也不像啊……”
八公瞪着眼:“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看你是屁股又痒了,想吃斑竹笋炒坐墩肉了是不?”
没一阵,张散也骑马跟来了,身后还驮着一个大夫:“八公莫怕,我把郎中给你请来了!”
八公将手里锄头把一扔:“瞎胡闹嘛这不是!我啥时候说我有病?!”
苏油赶紧插话:“可不是吗!三哥就会瞎胡闹!不过八公你看啊,大夫请都请来了,这一路老远的也不容易,要不就让他给你号号脉玩儿,你就当坐着休息一会,好不好?”
八公还不乐意:“薇儿给我号过,说我康健着呢!”
苏油一脑门子黑线,石薇自己怕还是半瓢水呢,只好劝道:“八公,俗话说的‘医不自治’,薇儿现在算是我们家的人了,因此她说了不算。不信你问大夫,你问问他有没有这话!”
八公狐疑地问大夫:“还有这说法?”
大夫弯着腰还在喘气呢:“有,这说法是有的。”
苏油赶紧拉八公坐下:“你瞧,没错吧?来来来我们把手腕亮出来,给大夫看看我们可龙里的老头有多康健!”
大夫调匀了气息,给八公把了脉:“我说两位,你们家里老人是真没事儿,倒是我这把老骨头,差点给颠散架了是真的!”
苏油大喜:“三哥,给大夫包个大封!”
说完又对大夫拱手:“得罪了得罪了,麻烦郎中特意奔劳这一趟,小子给你赔不是。”
大夫叹气:“算了,也是你们一场孝心……那孩子你回来,要什么大封!酱油,酱油给我来两瓶,还有榨菜,芽菜,给我搞点就行了!”
苏油都乐了:“哟!郎中对我们可龙里的特产很清楚啊,粉丝要来点不?”
大夫也是个妙人,搓着手笑道:“小郎君都开口了,我这不收下也不合适呀!”
苏油笑着扭头:“三哥,再给老郎中抓一只笨鸡,鸡汤冒粉丝那才是正宗!”
送走了开心的郎中,苏油这才转回家中:“那啥……到底是啥事儿来着?”
张散赧笑道:“小少爷,怨我,怨我弄岔了,八公说的不是自己,是天气。”
苏厨 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
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
苏油问道:“天气怎么了?哦对了,四月初一可能有日食,八公你招呼村里,不用大惊小怪。”
八公说道:“不是说这个!油娃这眼看要出事,我估计今年有场倒春寒!”
苏油笑了,八公这个估计,和第一批到来的商务情报倒是吻合。
不过八公不知道的是,去年眉山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世家换来的粮食,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前任知州是幸福的,因为亮瞎眼的政绩,去北边高就了,临行前将亏空完全填平了不说,码头新建官仓,码头租赁,组织力夫下力气,好处捞了不少。
还万民拥戴,一群刚吃完牛骨汤泡饭的流民,哭着喊着攀着船板叫青天大老爷,那是真正的情真意切。
面子里子都捞足了!
新任知州本来是苦着脸过来的,眉山人难治,那在朝堂上都是有口皆碑,一见这情形,赶紧放下身段在交接的时候向老前辈虚心请教。
老前辈就一句话,任事儿不用做,只管狠抓教育,狠抓盐井税务,搞好流民入籍,其余的,江卿世家自会搞定。
说完拍了拍后辈的肩膀:“一文钱亏空都没有,哥哥我对你够意思吧?官仓码头那点收益,因为是新立,所以还没入公。因此我带点到新任上处理一下前任亏空,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懂的?”
不等新知州开口,老知州笑道:“不用谢,那批仓房,老弟你要入公算做政绩也好,还是继续维持现状也好,全凭你自己安排!整个就当是你新建的,哥哥我绝无二话!”
新知州秒懂,拱手深鞠一躬,然后一句话就甩出最关键问题:“前辈,你看怎样最划算?”
老知州哈哈大笑,低声说道:“要依我说,眉山政绩,这几年还有得刷,所以也不用太斤斤计较,过于薄待自家妻儿不是?”
新知州对这个利益交换很满意。如今就连眉州常平仓都是满的,正赐公使钱支出,因为饮食结构的变化,猪肉菜品的大量引入,不增反降,明明吃得肥头大耳,各方招待也周道得很一点没减少,却被硬安了一个廉洁的名声。
所以倒春寒在苏油的眼里,真的不叫事儿。
他也是乡下人,知道应付倒春寒,就是重新育苗插秧,补上就行,收成比往年晚一两个月而已。
八公见苏油不以为然,真的急了:“油娃!晚一个月收成,那是会要人命的!”
苏油对自己这一年半来的努力很自信:“八公,可龙里如今家家有存粮,户户有鸡鸭,田里还有鱼。圈里肥猪用的酒坊糟子加猪草,又没有耗费自家的粮食,怎么会出现寅吃卯粮青黄不接的情形?”
“如今我们村子的肉蛋,除了自己吃,还供应着方知味酒楼,码头摊子,学宫,土地庙小学,哪家没有点积蓄?这都还要出人命,怕是满大宋的人都得死绝了。”
八公急得跺脚:“那其他州县呢?你是没见过流民起来作乱那景象!我告诉你,那就如蝗虫过境一样!”
苏油拉着八公的手坐下来,劝慰道:“八公你放心,朝廷设常平仓都这么多年了,这又不是大旱大涝,要是一个月都支应不过来,那些仓使仓曹,全都活该上吊!”
“如今张学士按蜀,他可是计司出来的,身边人肯定早就给他提过醒了,你呀,就管好我们可龙里,安心享福,长命百岁最重要!”
八公终于笑了:“也是哈,八公能管好我们苏家这摊子不饿着就算是能耐了,还操那么多心干嘛?去年两百亩族田,可是收了不少粮食。”
“我这也是被吓怕了,今年的新谷,可是用的你带回来的稻种,那种子比我们这里的稻种长大,秧子也壮实,想来也比我们的秧子更……”
一说到这里,苏油惊得跳了起来:“哎哟!忘了这茬了!”
长大有屁用!壮实有屁用!那玩意儿是南边热带地区来的,真不一定能适应倒春寒这样的气候!
八公莫名其妙:“刚刚不是还说没事儿?”
苏油说道:“对别人没事儿,对我们可龙里搞不好是真有事儿。三哥,去把基建组的人叫过来,有事情做了!”
等到人员到齐,苏油开始组织分派工作。
对付倒春寒,说白了就是一个保温。
正好要做万寿灯玻璃柱板,那就一起了。
史大和石富也被叫了过来,这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玻璃板直接压制的话,平整度不好控制,还会有大量气泡,因此必须使用浮法制作。
说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高温玻璃溶液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完成。
熔融玻璃液从坩埚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融化锡液表面上,因为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经过降温硬化后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产品。
大宋今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二十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三十三万斤。因此让石富弄个锡槽,不是事儿。
不过流水线那是别想了,还是手工业,锡槽做成玻璃板所需大小,保护气体用的燃烧室里燃烧后的空气,然后烧出一锅在窑内浇几块板,再送入退火窑慢慢退火。
浮法玻璃工艺的好处自是不用说的,成品里没有玻璃疔,没有气泡,结构紧密沉重,手感平滑,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且互相平行……
坏处就是……只能是板材。
当然苏油是不可能拿这么精贵的东西去做温室的,倒春寒的解决靠这个那成本就太高了。
取来几匹绢,喷上水玻璃溶液,送入气体反应室,得到的就是一层玻璃化的薄膜。
这东西很脆,不能像塑料薄膜那样弯曲,因此必须在秧田里插上木板,将这种薄膜用框子框上,拿竹篾夹住,再铺到木板上,最后用泥糊上接缝。
制作玻璃得到的逃逸热量,会将炉外管道里的水加热,热水放入秧田,便能够调节水温。
就这样凑合都已经把八公心疼得不行了,一匹绢就是一贯钱,早知道都不提倒春寒这茬了,没得糟蹋好东西。
苏油笑着安慰八公:“这保温膜又不是只能用一次,以后你还可以用这方法,种点黄瓜,茄子之类的,冬天里能吃上夏天的菜。”
八公都笑崩了:“我有毛病废那精神?我们川峡四路天府之国,四季时令菜蔬都吃不完。”
呃,这话是真的,苏油只好说道:“那你可以培育茶树苗,龙脑樟苗,也是好东西啊。反正一样东西可以有好些用途的,说不上浪费。”
八公想了想:“冬天里给窗户安上,倒是好办法,透光又隔风。”
苏油翻了翻白眼:“就是没法防熊孩子,手指一捅一个洞。而且我敢向历代天师保证,他们绝对会去捅。”
说完指指锡槽里的平板玻璃:“窗户啊,得靠那个……”
八公都吓坏了:“皮娃你别闹!这东西是我们家用得起的?!”
苏厨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张
第一百九十八章套小张
宋人的道德逻辑非常奇怪,那就是你搞出提升生产力的东西,可能还能得到大家称赞,可你要是搞出让生活更加舒适的东西,还用到自己身上,那就好像私德有亏一样。
苏油准备将玻璃板用到八公卧室,龙老头的精舍,学宫校舍,土地庙去,反正自己在那边待的时间长,还能得一个敬老尊贤的好名声。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玻璃板制作出来后,还要用转轴砂轮在上面进行雕刻。
板上都是靠眉山城这边的景象,主要集中在玻璃板底部,亭台,城墙,楼阁,田野,道路,溪桥……
小一号的内层是对岸的景色,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丘陵,汀渚,花树,云朵,蓝天。
经过砂轮雕刻后,玻璃板上的景物营造出一种浮雕效果,加上内外层之间的空间距离,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立体感。
这在玻璃雕刻中,称为凹雕,雕完后要翻一面欣赏。
雕镂工艺是程家雕版坊完成的,因为玻是反的,只有于工他们这样的置版老手才搞得出来。
雕完后,还要上油彩。
中间几层圆筒,才是移动的部分,江波,车马,牛羊,鱼儿,船帆,飞鸟……
这个没法雕,不过难不倒大宋工匠,先用玻璃丝盘出来,然后贴到圆筒上。
还没有珐琅彩,只能用釉料填充,所得颜色比较清淡。
发声装置也是重点,因为灯很大,所以音乐滚筒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于是苏油设计了三种宽度的簧片,分别对应高中低声部,将单一发声变成和弦。
曲谱就得改成三个声部才行,这事情二十七娘抢过去了,天天和八娘,王弗在一处度曲,顺便打听小苏的八卦。
苏油觉得二十七娘会很失望,因为小苏的八卦,不就是读书,读书,呃,读书吗?
各家分好工,苏油这边还有事儿,那就是设计机械传动部分。
走马灯机械部分不复杂,但是相对精细,石富拿来黄铜板,苏油用铁笔和铁规直接在铜板上做图,剩下的就是石富用小钢锯将工件切割下来,然后上老虎钳用小锉打磨出来。
石富的手艺越来越精湛,用他自己的话说,搞这东西会上瘾。苏油理工实验室架子上琳琅满目的木制机械传统结构,也渐渐被换成了黄铜构件。
剩下的时间里,苏油还要组织娃子们在龙脑樟苗圃和茶树苗,还有大理带回来的梨树苗,核桃树苗的根部围上晒席,里边堆上厚厚的稻草保温,以对抗倒春寒的到来。
于是苏油这段时间里变成了城里乡下两头跑,累的是他,高兴的是黄雏。
商务情报传来,整个四川都遭遇了一场倒春寒,不过好在这已经是这场气候变化的最南边,吴中一带未受影响。
官府已经动了起来,漕帮的汉子有活干了。
经过这场事情,苏油通过龙昌期,向州县提了一个建议,在四川周围丘陵地带,开垦梯田。
除了增加耕作面积不说,山区温度比平原河谷,本来就存在一个温差,相应的,育秧的时间比平原地区会晚上两周的时差。
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解决部分倒春寒带来的不利因素,相当于将鸡蛋放到了两个篮子里。
当然成本会很高,但是以川中豪强们对土地的热情,给出一定的优惠的政策,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如果川中豪强们愿意的话,眉山江卿可以提供一件在山区测量等高线的神器——经纬仪,还可以提供测量队伍,帮助大家发财。
此策被张恕送到成都,身为四路转运使的张方平都感觉看不透,眉山江卿这是助人为乐上瘾了?为了体国公忠的称号这么拼?
事有反常即为妖,张方平一边将还在罗浮山飞鸣禅院瞎比比的苏洵召回来,你赶紧回眉山,看看你们江卿到底想干啥。
一边写信给自己的儿子,事情可以做,不过得一步步来,小子这是你捞政绩的好时机,听说陵井周围不少丘陵可以用作耕地?你小子要是能让井上粮食自给自足无需外运,三年后老子给你一个上上考绩,谁都放不出个屁来!
……
瞩远楼忘雨轩,几家董事头碰头的开会。
“看看,看看,小狐狸还是斗不过老狐狸!”程文应抖着手里的小报,对苏油说道。
史洞修也叹气:“明润这招瞒天过海加釜底抽薪,这下变成作茧自缚了呢。”
按照苏油的想法,是通过这方法锻炼测绘队伍。同时将豪强们吸引到土地开垦上,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给眉山商业集团赢得从容起步的关键时间。
结果方平一生唯谨慎,不上这套!
苏油摸着下巴:“没关系,套不着老张,我们套小张。嗨这本来就是好事情,怎么被姻伯和世伯说得跟阴谋诡计似的?”
史洞修还有些肉痛:“贤侄,虽说都是爬坡上坎,可开出来的都是水田啊,我们当真不……”
苏油笑道:“姻伯,资金都有个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土地梯田,对我们来说,回报率太低了。”
“真要对种地感兴趣,还要高回报的话,陕西才是黄金宝地。”
史洞修奇道:“那边兵荒马乱的,怎么还成好去处了?”
苏油说道:“高风险高收益嘛,一来那边种粮有个好处,不愁卖,立刻就能换成解盐盐引,或者银子,铜钱。二来那边的地都是现成的熟地,第三回报率真高,世伯你想想,从益州,京师运粮草到陕西,刨去那么高昂的运费都还有赚,直接种地出粮卖给军队,省出的运费是多少钱?”
这其实也是除军屯,民屯之外的第三种屯田方式——商屯。
不过这法子至明代才出现。
明代继承宋制,行盐引制度,就是令商人运粮至边境入仓,政府按其道路远近和运粮数量的多少发给盐引,商人持盐引到内地取盐贩卖。
后来,商人们索性雇人在边疆屯垦,就地缴粮换取盐引,这个办法叫“开中”。
它不仅使政府节省军粮运输费用,而且使边疆的荒地得以开垦,是一项相当好的法子。
当然,前提是明军打得蒙古人嗷嗷叫,而别像大宋这般被西夏人打得嗷嗷叫才行。
史洞修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只怕是肉炊饼打狗哟……”
几人正说得热闹,就听有小厮前来禀告:“张知县来访。”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张恕一看:“哟,明润也在,龙山长真是不管你了?”
说起这个苏油就悻悻然:“每天早晚加起来,那也是四个时辰,一点不少。平日里还要见缝插针地背笔记。”
张恕哈哈大笑:“谁都是这样过来的。”
苏油就更嫉妒了:“张学士可不是。”
张恕一下子笑不出来了:“明润,以后在我面前别提我父亲大人,压力很大的。”
说完想起一事:“子瞻呢?我还没找他算账呢!”
这就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了。
苏洵去绵州时,路过成都,就顺便拜访了张方平,张方平一见苏洵就许为国士,然后问起:“听闻你们家子瞻学问不错,他现在在干啥呢?”
苏洵就回答:“子瞻最近在重抄《汉书》。”
张方平是出了名的记忆力超强,所谓“书过眼不再读”,闻言瞠目结舌:“文字尚看两遍乎?”
事情传回眉山,苏轼气得把书都摔了:“此老特未知世间人尚有看三遍者!”
天选之人,惹不起惹不起。
苏厨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
第一百九十九章定期活期
苏油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长期被苏轼碾压,此时自然是站在张学士这边,一起鄙夷苏轼,厚颜无耻得就跟他自己也能过目不忘似的。
笑过一场,张恕才说起正事:“龙山长起议,说是四路尚多丘陵地带可供开发,家父的意思,是从眉山起头,先用几年看看成效。眉山江卿,官家金口封许的体国公忠,我这不是求助各位来了嘛。”
程文应说道:“我们倒是觉得,这件事情,江卿不参与,就是对长史和太守最大的支持了。”
张恕眉毛一动:“真不参与?”
史洞修笑道:“长史,乡绅们参与不参与,我们也管不住,不过我们眉山城中的江卿世家,决定不参与。”
张恕讪笑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苏油问道:“长史,仅凭州县的财力,够吗?”
张恕叹气道:“家父的意思,是先用两年时间,让陵井能够自给自足,做出样板,方可放手推广。州县财政虽然说这一年多来还算不错,然而……还是有些勉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