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跳蹬桥也在,现在已经搭上了石头桥板,修了栏杆,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小桥,反而没有了苏油石薇小时候那种古拙的味道。
石家邬堡那边倒是更加的热闹,石家人还在哪里搞金属加工,不过主业变成了菜刀和农具。
硬是好牌刀具和农器,如今依旧是驰名巴蜀的著名产品。
另外还有搪瓷盆、铜器和铁锅。
真正高端的,却是金银器、八宝琉璃烧嵌,花纹折刀,工艺却更加精湛。
两个庄子隔条河,一边文,一边武;一边热闹,一边安静,倒是相得益彰。
知道苏油要回来,张胜特地将老翁井的草庐修缮了一番,又搭出了几间屋子。
八公是老鳏夫,于是张胜干脆请了北极院的道兄来看守苏家的墓地。
苏油是当朝一品,大国国公,虽然低调回家,但是地方官府却不敢怠慢,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也想拜访。
最后苏油不堪其扰,只得在可龙里入口牌坊上贴了贴子? 表示自己是回来守制的,来往客人太多打扰亡人安宁,反倒成了罪过。
干脆一概不见? 这才挡住了势头。
之后就收拾了简单的衣被? 和石薇带着漏勺毕观? 住到了半山山谷中的老翁井去了。
老翁井不止有八公,苏洵、程夫人、王弗,木客的墓地都在这里。
行过祭拜之礼? 毕观看着小祭庙的几道木门:“大叔……那些……是吴道子的手笔?”
苏油点头:“对? 那是大苏在凤翔府做通判的时候淘到的,当时找我要了一百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花了这么多。观儿你住在这里会怕吗?”
毕观说道:“我和婶婶住在一起? 不怕的。”
漏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树枝? 舞得呼呼的:“不怕? 我保护嫂嫂!”
毕观哎呀一声羞得满脸通红? 低啐了漏勺一口? 退进草庐去了。
苏油拍了漏勺一下:“现在还不能这样叫!毕姐姐还没过门呢。”
漏勺一脸的懵懂:“哥哥不是说回来就娶毕姐姐吗?”
苏油叹了一口气? 捏了捏漏勺的肩膀:“漏勺啊,学问我们慢慢学,多在爹爹身边待几年好不好?”
“你哥啊,这翅膀硬得也太快了……”
张胜说道:“说起来,少爷你当年也是几岁就自立? 几十年没得消停……难得这次回来? 就好好休息休息。”
苏油看向程夫人和八公的墓碑:“狗剩哥? 休息不了啊? 这次回来,我想好好写部书来着。”
……
夜深了,明亮的鲸油灯下? 苏油看着自己拟好的书封,怔怔出神。
上面只有两个字——伦理。
这个词如今还没有出现,本来该是十九世纪翻译西方著作才出现的产物。
如果说《原理》,是出于理工之学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进而发展到社会分工、法律、美学、哲学等系统的理学纲要性文献,那么《伦理》,苏油想将之列为理学一门,阐述道德思想观点的著作。
这一点与,后世关于伦理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即以人类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这门学问,要解决的问题既多且杂,但是其核心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里早已存在的——“利义之辩”。
这个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两者谁决定谁,以及相互之间,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二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但是苏油的《伦理》,却又还不仅于此。
因为伦理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大问题,涉及到人类如何才能合理构建一个趋近完美的社会的问题。
站在苏油如今的立场,他要解决的,不是“个体人”,而是“社会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动物,所有科学,其实都要为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他的《伦理》,不是独立于哲学之外,恰恰相反,乃是哲学里最核心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何为“道德”,何为“幸福”,何为“善”。
以及道德从何来,幸福感从何来,善从何来。
放到刚穿越到这里的时候,或者十年之前,这样的东西他可写不出来。
不过如今,他的三观已经在这个时代大成,不光有无数东方西方哲人的研究为根基,更有了不少自身的实践、思考与领悟。
尤其是华夏民族,对这个问题本就有着极为深刻的研究。
这本书,看起来是讨论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研究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研究道德规范体系;研究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以及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
但其实最关键的,这还是一道让程朱理学体系投降的重要武器。
苏油要用这部书,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那套看似完美,其实不切实际遥不可及的“至高理论”,打破那套由“虚礼”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
转而拿起西方思想家用过的目的论、道义论、美德论,结合后世东方儒家陆王学派的“心学”内核,给最大多数的人一把能够武装和保护自己的思想武器,而不是使儒学变成儒教,成为统治阶级对付人民的屠刀。
这其实就是“天理人情”理论的最好阐述,也是保护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康温饱群体和资本初出的嫰芽,解决其所带来的思想混乱和政治诉求萌芽,让自己获得最大多数支持的基石。
写这部书目的,更是要启发大家去寻找一种能够合理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培养道德之人,礼义之邦的坚实理论。
这里边涉及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社会契约,比如上到君主下到平民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比如权力与约束,比如道德与法制,比如国家力量的构成,比如人类的基本幸福。
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宣扬,对君权的限制。
这个不是不可能,大宋君主,几乎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里,唯一一朝可能接受这种思想的君主。
这种思想早在孟子时期就已经萌芽,孟子在今年列圣,也说明了当今社会对这种思想的需要。
对于苏油来说,引经据典以六经注我,其实根本不难。
比如君权天授,这个天,可以解释为天上,为天理,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即天道。
而不是什么神灵,或者神灵的代言人。
同时这个天,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属于苏油自己的创建,就是它不光只应对天上,还应该包括——天下。
它为人情,为天下最大多数人的意愿,为人的基本幸福。
什么是基本幸福?那就是生存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和通过努力就能够改善自己生活,且不可剥夺的权利。
如果权力与资本,剥夺了人的这些权利,让天下大部分人即便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不近人情。
那这个社会就病了,这个王朝就不会长久。
只有上尊天道,下体人情,王朝得管理者,有意识地引导王朝,让它朝着符合天理人情的方向发展,才能构建出一个道德社会,一个礼义之邦。
这才是“受命于天”的真正含义,这才是“既寿永昌”的根本原因。





苏厨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交流
毫无疑问,将封建王朝的思想发展往这个方向引领,才是苏油穿越到这个世界来的终极任务。
如今的大宋,即将面临一场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思想变革,扁罐盗船出海探索世界的举动,看似一场偶然事件,但是对于人类发展来说,却又是一场必然事件。
作为父亲,苏油既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担心,却又暗暗为他骄傲。
就好像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过的那句话,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油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更不是什么思想家。
从骨子里来讲,他只是一头政治动物,一个精于算计的官僚,一个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实用主义者。
因此他只有到这里来,在眉山,在程夫人和八公的灵前,他才敢动笔将前人后人,东方西方的思想家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论,融汇贯通,形成著述。
放在后世,这部书或者不算什么,但是放到今天,绝对振聋发聩。
而其内容很多非常敏感,因此还得将自己的思想巧妙的予以修饰和加工,该显的显,该隐的隐,该繁的繁,该简的简。
得让它成为一颗种子,深深埋入华夏这片思想的沃土里边去,然后静待它生根发芽才行,而不是一出现被统治阶级当做瓜子给料理了。
深吸了一口气,苏油拿起钢笔蘸了墨水,开始唰唰唰地在纸上写了起来。
……
六月,礼部言:“欧阳修等编《太常因革礼》,始自建隆,讫于嘉祐,为百卷。
嘉祐之后? 阙而不录。
熙宁以来,礼文制作,足以垂法万世? 乞下太常? 委博士接续编纂? 以备讨阅。”
从之。
壬辰,辽国开始出现货币危机,禁毁铜钱为器。
秋? 七月? 甲辰,伊、洛溢,在陕西造成一定的自然灾害。
韩维不待朝廷诏命? 命九原、兰州调集钱谷、工匠、牛马、物料以济民。
此举非但不拘常制? 跨路作业? 而且是宁夏三路第一次反哺大宋。
这事情就连苏油都不敢干? 可韩维是赵顼潜邸时的记室参军? 一如富弼之于仁宗。无论他做什么? 赵顼都不会对他有忌惮防范之心。
这次差事干得非常漂亮,也让大宋朝野上下,对于宁夏三路的价值,有了正确的估量。
于此同时,黄河让大名府元城大堤遭遇考验? 都水司熟门熟路? 再次通过御河分流? 虽然也造成了一些损失? 但是可以忽略不计。
知大名府王拱辰上书,要求加强秋冬黄河治理,不能以“爱民”为由? 耽误了必要的水利工程整修。
爱民,是要把工钱给够,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王拱辰还指出了一个严重问题:“河水暴至,而钱谷禀转运,常平归提举,军器工匠隶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即属都水,盐运司在远,无一得专,仓卒何以济民!望许不拘常制。”
苏油也在眉山上书,要求朝廷对于重大灾害,需要设定应急预案,而应急预案里边,最重要的就是明确重大灾害事件中的地方各级临时指挥体系的权属。
赵顼给王拱辰下诏:“事干机速,奏覆牒禀所属不及者,如所请。”同时命令中书制定相关条例。
丙午,遣使赈恤,赐溺死者家钱。
甲寅,王安礼再次罢官。
这是一次很搞笑的政治事件。
刚开始是一件小事儿,王珪与王安礼陈乞子侄差遣,用了尚书省的批状,御史张汝贤认为这操作不合规,对二人提出弹劾。
赵顼认为有条文规定,可以用例奏钞,但是张汝贤始终不下章格。
御史同意,是官员任命的审批手续之一,御史不同意,任命就通过不了,这事情就卡在了最后一关上。
王安礼听说之后面奏赵顼,请治张汝贤之罪。
张汝贤反奏王安礼一本,说其不能修身治家,而且在湖、润任上,曾与倡女“共政”。
这也是北宋官员们常有的臭毛病,料理政务的时候,要表现得云淡风轻,毫不费力,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得自己能力超群,这个官当得毫不费力一般。
这和明清两代的官员们明明污朽糟烂,却还要穿补丁官服,不修官衙,脸色枯槁,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得自己兢兢业业,克勤克俭那样,是两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极端。
平心而论,王安礼算是保守派中颇有干能的人物,不过办理公事的时候还在招妓听曲,明显玩得过了。
于是赵顼将王安礼叫来训斥:“汝贤奏弹不当,固有罪;其所言奸污事,卿果如此,何以复临百官?”
张汝贤虽然被罢黜,王安礼终究也不自安,于是上奏赵顼,以兄长王安石疾病为由,请求外任,方便照顾兄长。
赵顼让他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
其实这次事件,在苏油看来,可以视作是保守派尝试重回朝堂的最后一次失败。
……
还是七月,左旋螺号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再一次见到了陆地。
这回麻烦了,因为这里似乎是一片大陆,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左旋螺号只得折向南方,开始找寻继续往东的通道。
船在北纬四十九度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峡湾,钻进去之后发现了一个风平浪静的优良深水港口。
港口位于一条河边,前方又被峡湾的对岸长长的半岛阻挡了风浪,可谓得天独厚。
这里气候舒适,地势平坦,水质优良。
两岸全是参天的巨木,森林里物产非常丰富。
扁罐让龙海生在河口停船,大家乘坐小艇上岸修整。
经过测量,这里地处北纬四十九度十六分,东经一百四十三度七分。
最让扁罐他们惊喜的是,这里居然有人!
而且是跟他们一样的黄种人!
从各种特征来看,这里的人和扁罐他们自己都差不多。
不过这里的人还处于原始状态,成部落形态居住在河谷当中,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
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风俗,巫法宗教,喜欢用羽毛装饰自己,穿着棉麻纺织品,住在小帐篷里。
这些人表现得很友好,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扁罐他们展现出了“神迹”的缘故。
他们已经能够使用陶器,用燧石和黑曜石制作石器,压剥箭头,也有极少量的铜、青铜、陨铁的武器和饰品。
有些也已经开始耕作,作物品种还相当多。
语言很难沟通,不过椅子是绘画高手,大家连比带画地进行交流,倒也非常有趣。
当地原住民对于扁罐他们的到来,也显得异常兴奋和开心。
甚至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用来招待的食物都很神奇,有好几种块根类作物,还有各种神奇的大大小小的豆子,还有一种黄色的棒子一样的作物。
在比划当中,扁罐一行得知这种黄色的棒子是从很远很远的南方,用盐换来的,在部落里也非常珍贵,只用来款待最好的客人。
现在正是野生菜蔬和野物都丰美的季节,用上了扁罐他们带来的调料和烹饪手法之后,原住民们就更开心了。
为了表示回报,扁罐决定和原住民进行一次狩猎。
原住民的狩猎方式很简单,他们会利用奔跑将野牛从牛群中驱赶出一部分来,然后赶向一处悬崖,最后让野牛摔死。
线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沿途都有人埋伏,用呐喊吓唬野牛群。
扁罐经过研究,派遣理工小组在沿途需要牛群转弯的地方安排了几个炮仗,别说野牛们吓了一大跳,就连原住民都吓了一大跳。
不过收获是很可观的,部落里这一趟就打到了四十多头野牛,足够一个秋冬季的食用,部落里最厉害的勇士阿坦因此和扁罐成了好朋友。
扁罐还动用了渔网,只一网就围住了几万斤得鲑鱼,还教会了原住民们用香料和盐制作熏鱼干。
用的是左旋螺号的存盐,在这里,盐也是硬通货。
原住民们出于感激,用了大量的作物来进行交换。
船员们在这里过了几天开心的日子,可能是太久没有吃红烧牛肉了,几个船员开始拉稀。
老族长给船员们送来了一种树皮泡水,堪称神效,扁罐发现后立即去找老族长切磋。
太神奇了,这里的竟然也有人懂医术。




苏厨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步兵炮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宝库,扁罐本身家学渊源,也懂医术,大家切磋了一把,扁罐给部落中治好了不少病症,老族长给船员们治好了拉肚子。
两人惺惺相惜的结果,就是扁罐也直接变成了和老族长老巫师一样的半神。
自家爹是吃货,自家娘是医师,因此扁罐特别注意收集农作物和药物。
其中有一种胖大的人参,当地人不当事儿,森林里到处都是,扁罐发现和人参疗效一样。
于是大船在这里一呆就是半个月,船上空舱室很多,扁罐足足收了两舱室。
因为要继续向南,为了预防疟疾,还带了一舱那种对付疟疾具有神效,当地人称为金鸡纳的树皮和种子。
作为交换,扁罐带领船员给部落搭建了一座大木屋作为祭殿,又在阿坦的狩猎队带领下,用神机铳消灭了为祸部落的几头大棕熊。
最后给原住民们留下了大片锯、斧头等钢质伐木工具,又和阿坦交换礼物,拿一柄匕首换到了一柄黑曜石斧一个陨石项链之后,才继续自己的航程。
从阿坦的比划里,扁罐已经知道了这里是一片巨大的大陆,椅子认为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东胜神州。
这些人,应该就和箕子入高丽,太伯入吴,仲庸入越那样,当年是从中原过来的。
因为他发现这里的光屁股小孩,和漏勺弟弟小时候一样,屁股上有青色印记,这里的巫法,和二林部的原始巫法,也很相似。
还有部分象形的图纹,在商周青铜器上也有类似的纹理。
扁罐让椅子将这些统统画了下来,同时收了一些陶器,织物,木耒,石球抛掷器等作为证据。
具体研究,那得等到有命回去再说。
峡湾没有往东的出口,那就还得向南。
另外一个吸引扁罐往南的原因,是他想去原住民们指示的那几个大城看看,虽然听说那里的人不太友好,村落之间相互残杀是常态。
听原住民的意思,那里的人就用那种黄色棒子自称? 因为那种黄色棒子上的种子和玉石珠子很像,扁罐将它命名为“玉珠米”。
用玉珠米自称,这就和莱山一号的莱字同一性质。
莱国? 就是以古代被称作“莱”的小麦命名的国家。
因此玉珠米? 多半也是能够成为一个国家主粮的农作物? 而且已经有了大规模的种植。
这事情必须得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出发之前,扁罐按照规矩立了石碑,因为此地气候温和? 人物民风似上古中华? 大家表决后,同意便将这里命名为“温华郡”。
回到船上,扁罐对赵孝奕说道:“哥哥? 我们得准备武器? 训练大家了。”
赵孝奕对于玩石头武器的原住民不以为然:“他们还敢攻击我们不成?”
扁罐说道:“听阿坦哥说? 越往南去? 原住民的城邦越大? 而且那里到现在都征战不休? 就是个小型版的春秋战国,我们不挑事儿,但是也不能不防。”
赵孝奕点头:“尽量准备些商品,最好通过贸易来解决,当然军事训练也要搞起来? 我发现阿坦他们的投石绳还是有些威力的。”
投石绳就是两根绳子套着一块皮子? 夹上一块卵石挥舞几圈? 然后松开一头? 绳子打开,石弹会飞出去击打目标。
威力还是相当不错,但是比弓弩差多了。
左旋螺号上有霹雳炮? 但是那玩意儿太沉重,很难搬上岸。
也配有三十支神机铳,两千发铳弹,但是为了保证今后的航程,也不敢乱用。
倒是扁罐他们利用现成材料制作的黑火药,利用硝化甘油添加碳粉和面粉制作的安全型硝化炸药,从阿坦他们部落搞到了一些棉花,现在也可以制作硝化棉包,这些倒是不虞有缺。
于是在船只南行的时候,理工小组开会讨论,怎么搞出一个轻便的炮来。
现在有雷银,引信是可以搞出来的,炮弹外壳也可以用铸铁黄铜浇铸切削,套上铅环就行。
不过炮管有些麻烦。
椅子说其实不麻烦,我们的桅杆备料不就是圆管?而且那管子强度极高,是锻钢的,可以用作炮管啊。
大家一合计觉得有道理,锻钢桅杆能够承受的镗压很高,完全可以用来发射炮弹。
说干就干,于是理工小组分成两班,一班设计火炮,一班设计炮弹。
最后得到的成品样子很古怪,就像是一个放大了的神机铳。
炮管用的四十毫米内径的桅杆,为了加固,还在炮口和炮闩位置加套了部分更粗的桅杆。
炮闩采用了霹雳炮的炮闩设计,炮弹吸收了伏虏炮弹的设计,类似迫击炮那样的橄榄型带尾翼模样。
但是装填方式却和最早的海用型霹雳炮类似,先装弹头,再填硝化药包,再填上带引信的黄铜底座,闭合炮闩后拉绳发射。
唯一的进步就是椅子在炮闩上设计了进气孔,利用爆炸后的气体高压,再次将炮闩内的弹簧撞针复位。
炮弹设计了两种,一种是厚壳,纯爆破弹;一种是薄壳,再用钢筋切出的短小圆柱,列在炸药和弹壳之间,作为带大量杀伤碎片的杀伤弹。
1...481482483484485...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