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接下来,我们应该一起好好讨论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甚至让两个部族,比受灾前还要繁荣。”
“做到了这一点后,我才敢替陛下,替大宋,感谢你们的忠诚。”
苏日哲这才明白,感激涕零地说道:“格日勒图已经救了我们的命,苏日哲也不敢再过分的要求……”
苏油摇头:“救命不是让你们苟延残喘等死,而是要给你们一个未来……走吧,我们去双塔寺好好商议商议。”
到了双塔寺,大家坐定,苏油给苏日哲上了一壶奶茶:“先喝点,既然已经到了大宋,大宋就不会不管你们的死活,这一点,首先请头人放心。”
听苏日哲讲起这场灾难,苏油才知道,游牧民族虽然强悍,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发动战争,不如说是为了活命的赌博。
这次白灾,可得够大辽喝一壶的。
听苏日哲说,周边的多数部落都向辽国那边去了,毕竟游牧民族,更认以游牧起家,看似更强大的大辽作为宗主。
他们一开始也是,但是这条路是凶险的,因为路上所有人,都被严寒和饥饿变成了盗匪和恶狼。
阻卜和白鞑相邻,大宋的商品,主要就是通过白鞑流入漠北大草原,因此苏日哲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好兄弟抱团。
而白鞑本身也不好过,蒙根图拉克的父亲,也就是白鞑的族长额尔德木图已然病重,陷入昏迷。
当苏日哲带领着两族,走到一处叫那都海的地方的时候,额尔德木图突然苏醒了过来,用手指着天上的大雁:“跟着盲目的人群,只会见到傲慢和风雪;跟着聪明的大雁,才能找到温暖的春天。”
“往南方走,我的老朋友。那里有宫殿一般壮伟的寺庙,有佛祖吉祥的经音,还有智慧通彻如盐湖一样的格日勒图。”
“带着我们的部族,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说完这些,额尔德木图就去世了。
额尔德木图,鞑靼语里就是“有才学”的意思,可是南方有大漠阻拦,这个决断并不好下。
就在这时,一块石碑引起了苏日哲的注意,上面写着一些古怪神奇的文字。
苏日哲命大家寻找,很快,又在南边发现了一块。
就这样,大家靠着寻找石碑,找到了从戈壁穿越过来的道路,一步步走出了大漠,抵达了盐海。
苏油摸了摸鼻子,这特么就是商队偷偷埋下的路碑,竟然被人家鞑靼人给破解了。
只好说道:“那是我让人埋下的,今后商队……”
苏日哲大惊:“格日勒图知道我们会有这场灾难?提前给我们布下了穿越大漠的指引?”
感激涕零地伏下身子,手舞足蹈地唱起来:“智慧光明的格日勒图,风雪在你的身前都只能停下脚步,你的睿智如同娄播贝的盐湖,不但洞彻清明,还是巨大的财富……”
苏油一点都听不懂,经过呼图翻译才连连摇头,赶紧将苏日哲扶起来:“老人家,我们的圣哲说过,一个睿智的人,应该像长生天经行不息那样,永远不要停下让自己更加完美的脚步;也应该像我们脚下的大地那样,能承载一切,培养自己深厚宽宏的品德。”
“长生天,只会帮助那些永远努力,永远不放弃的人。”
“所以你们要自己救自己。”
苏日哲恭敬地说道:“格日勒图,我们应当如何做?”
苏油说道:“你们有体力,能劳动,你们现在只是失去了牛羊,但是没有失去双手和双脚。你们完全可以通过劳动,将失去的牛羊赚回来,而且是更多,更好的牛羊。”
“现在河西路在采矿,我希望你们能加入到其中去,部族的男人,去帮助我们运输矿藏;女人和孩子,去帮助删丹的牧场繁育牧群。”
“男人的报酬,是每天三顿饭,每个月,矿主会给你们两百文铜钱的积蓄;女人和孩子的报酬,是所负责牧群的十分之一。”
“这个时间是一年半,等到灾难过去,新生的羊羔变成强壮种羊的时候,你们就可以返回草原了。”
“那个时候,男人可以用积蓄换成你们需要的物品,女人和孩子带上你们的收获。你们可以重新开始你们的新生活。”
苏日哲问道:“男人和女人,必须分开?”
苏油说道:“也可以不分开,但是我担心如果那样的话,你们最后会贪恋宋朝的生活,不愿意再回到草原上去。”
“现在宋朝有政策,如果你们愿意成为大宋的子民,一丁给两百亩牧田,用于耕作和放牧。”
“这些土地,会成为小家庭的私产,除了为朝廷纳税,任何人都不再是其他人的附庸。”
“但是游牧的生活是不行的,因为那样会走到别人的地上去,干扰到别人的生活,自家的牛羊,也会吃掉别人的牧草。”
苏日哲有些不解:“牧草不是长生天送给我们的吗?”
苏油笑道:“你们草原上的牧草是,我们这里,牧草是自己种出来的,所以才要划明地界。”
“删丹马场倒跟你们草原一样,不过那里是属于国家,属于大宋皇帝陛下的巨大马场,因此那里能够容纳下你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但是不能对皇帝陛下的仁慈得寸进尺,军马场也容纳不下你们所有的人口,因此男人做工,女人和孩子放牧,是最好的,也是能帮助到最多人的选择。”
“对了,每隔六天,你们会有一天的相聚时间。”
“这两种方式,你们都可以选择,最好和大家商议一下。要是选择一丁两百亩草场的生活方式,你们以后就会成为宋人,纳入大宋的编户管理,不能在随意移动。你们需要耕作好自己的土地,照顾好自己的的家庭,为国家服役纳税,这就是宋人的生活方式。”
“要是选择继续过牧民的生活,以后要回到漠北大草原,那就男女分开,坚持一年半,最后带着积蓄的财物和牛羊,重新回到故乡。”
“不管你们选择哪种,我都会安排。因为长生天让你们来到这里,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吗?”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安置
“你们能够发现指引,来到这里,是你们的幸运,你们是被长生天眷顾的宠儿。”
“就我个人的意愿,是希望你们最终能够回去,到时候我会派遣商队和僧团,跟着你们一同回去,为你们带去物质的繁华和佛祖的慈悲。”
“你们会成为草原上的先行者,将来或者会改变更多的人。”
“去吧,我等你们商议的结果。”
苏日哲又匍匐着行了个大礼,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苏油才转身对红衣大和尚有些不满地说道:“行走在大地上的活佛很多吗?你的任务是培养出更多的行者,而不是自己去充当行者。”
红衣大和尚莞尔一笑,合什道:“和尚也是人,要化解鞑靼人的灾难,同时还要化解他们可能带给党项人,宋人的灾难,和尚觉得必须去。”
“算了,反正说什么你也不会听的。”苏油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不管他们选择什么,你这寺里的僧徒,也得借我几十个,负责教诲他们,以及两方的沟通,现在的宁夏需要的是安定。”
“如果他们中间有聪明的孩子,挑选一批进小学,我教他们学写汉字,说汉话。”
很快苏日哲带着蒙根图拉克和吉达回来了,说两部愿意接受格日勒图的意见,他们选择男女分治,六日一聚的方式。
双方商议妥当,苏油命新军将士给他们登记,取汉名,造册,检查身体,编组,带着他们前往肃州。
元丰六年四月五日,朝廷接到三路都转运司奏报,辽境初夏大雪,阻卜、白鞑两部十三万人越过大漠叩关。
转运司救治灾伤,采用男女分治之策,安置在了甘州。
男人采矿,妇孺放牧,正好弥补甘州马监和矿监人手不足的问题。
蔡确对苏油的处置感到非常头痛,甘州离漠北太远了,沿途要经过兴州、应理关、兰州、凉州。
为何要绕这么远?其目的是什么?
苏油说得很清楚,两部人马会沿着大漠和长城北面一路向甘州进发,沿途州军携带物资,出长城负责接应工作,其实也是一场三路对待南下游牧民族军事集团的应急演练。
两部人马在甘州接受安置,重要原因就是那里在巢谷和刘昌祚两路大军的防范之下,不担心其会有过度的举动。
而且甘州现在是大力建设的地方,修路、开矿、发展牧场,正好以工代赈,不劳地方费太大的力气。
等到一年半以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回去都两说,估计会有很大一部分,化作宋民。
蔡确纠结了很久,有朝廷的利益,又有让苏油惹祸的根苗,而且局面如果出现问题,也非不能控制,最终选择了同意。
但是两部人马的到来,在外交上还有麻烦。
因为阻卜和白鞑,理论上是辽国的附属。
现在他们跑到大宋来了,是对辽国的背叛。
不过辽国现在应付国内大量部族的东进南下已经焦头烂额,耶律洪基为了让沿海富庶的州郡输粮去上京,甚至开出了三千石便可入官的赏格。
大量的南方商贾因此进入了辽朝官场,其中不少都是宋人,啊不,海外商人唐四郎的亲密小伙伴。
而苏油也留了足够的余地,声明此次救助纯属人道主义援助,这部分鞑靼人是临时安置,等到灾难过去,他们会重新返回草原。
辽国现在根本没法救助他们,只好让他们自生自灭,现在找到了活路,总不能再让宋人将他们送回来饿死吧?
很合理,很有人情味儿,很益西威舍。
四月,辛未,辽以知兴中府事邢熙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以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绩为南院枢密副使。以耶律阿苏为契丹行宫都部署,以耶律慎思为北院枢密使。组成了“救灾中枢”。
庚午,耶律洪基接受了这几位臣子的建议,默认了宋国收容阻卜、白鞑两部的行动,同时命诸路检校脱户,罪至死者,尽原之。
……
这次雪灾对宁夏三路也不是没有影响,不过麦苗和稻苗已经深壮,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棉花苗,需要补种。
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啥了。
这次雪灾也给苏油敲响了警钟,苏油要求各地今年秋熟之后,要开始尝试冬麦的种植方式。
冬麦如今被称作“宿麦”,莱山一号抗寒抗旱,经过一冬的生长,根系会变得非常发达,对来春应付倒春寒是非常有利的。
水稻没啥办法了,只能今后在秧床上覆盖魔芋胶膜,将育秧期提前并延长,让稻苗足够强壮。
好在魔芋在陕西已经广泛种植,甘宁也非常适合其生长,否则要从南边运胶膜过来,费用都够苏油喝上一壶的。
是月,大宋中书舍人,曾巩卒。
曾巩文字上的成就就不用多说了,政治上虽然一直不得意,却也是引导王安石步入朝堂的第一人。
他与王安石本来是好朋友,王安石声誉未振时,是曾巩一力导之于欧阳修。
而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却与他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赵顼想要弥补二人的关系,尝问曾巩:“安石何如人?”
曾巩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但是因为有些吝啬,故不及。”
赵顼很奇怪:“安石素轻富贵,从来不把钱财看在眼里,怎么会吝啬呢?”
曾巩回答:“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而吝于改过耳。”
曾布如今是苏油的手下,他是曾巩同父异母的弟弟,苏油封了三百两银子,写了挽词,让曾布带给曾巩的后人,算是一份意思。
六月,乙巳朔,诏御史台六察各置御史一员。
癸丑,以礼部尚书黄履为御史中丞。
黄履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为王珪和蔡确鸣不平,因为这俩货常因为小过失被罚金,于是上书:“大臣罪在可议,黜之可也,可恕,释之可也,岂可罚以示辱哉?”
但是在政务上,黄履却又给了两人一次打击,当时的新制度,侍郎以下不许独对,黄履上书:“陛下博访庶政,虽远外微官,犹令独对,顾于侍从乃弗得邪?”
御史翟忠言外戚事,引得赵顼发怒,诘所自来。
黄履再次反对:“御史以言为职,非有所闻,则无以言。今乃究其自来,则人将惩之,台谏不复有闻矣。”
同样的人,还有原大理寺少卿,现刑部郎中韩晋卿。
赵顼曾经内降公事给大理寺,对一起案件,要求从重处罚。
只有大理寺少卿韩晋卿持平核实之后,认为那件案子没有从重情节,于是“无所上下”,没有屈从于赵顼的压力。
“帝知其才,尚书省建,擢刑部郎中”。
刑部需要对重案,也就是全国判罪为大辟的那些案子进行最终裁定,蔡确以为太麻烦,认为送给刑部的案子,如果地方裁定为大辟,最后被刑部推翻的那些,地方法司主官要承担罪责,夺职。
韩晋卿依旧不同意,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以后天下就再没有司法官敢判大辟之刑了。
于是上书赵顼:“听断求实,朝廷之心也。今谳而获戾,后不来矣。”
有官员想要讨好赵顼,欲令天下庶狱,悉从奏决,韩晋卿没有从赵顼太累这方面来阻止,而是上书赵顼:“法在天下,而可疑、可矜者上请,此祖宗制也。今四海一家,欲械系待朝命,恐罪人之死于狱多于伏辜者矣。”
同时重申苏油曾经说过的“特赦条件”,认为赵顼的决断,只应在案件“可疑、可矜”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作为律法的最后保障,而绝不能滥用。
关于这两人的建议,赵顼“皆从之”。




苏厨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富弼逝世
苏油收到邸报非常高兴,对沈括说道:“陛下将黄履、韩晋卿放到这两个位置上,可谓得人也。”
沈括戴着一顶蓝布工作帽,身穿蓝布工装,脖子上还围着一条擦汗的白毛巾,白手套上都是黑油污,活脱脱一个新中国国营大厂技术工人的形象:“国公是在讽刺我吗?堂堂一路转运使,在这里调试机械?”
苏油将邸报收起来:“岂敢岂敢,存中这是能者多劳……对了话又得说回来,我要你们弄动力机车,你们现在却只将蒸汽机放到车架子上,两者之间互不关联,还敢给我送喜报叫我来看,这是当我好糊弄?”
摆在厂房中的这个机械,咋看上去非常像火车头,蒸汽动力部分非常接近,不过小了很多,但是轮子却没有和锅炉相连接的驱动杆,让苏油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换句话说,这就是将一台蒸汽机放到了大车上,结果还是由马拖着跑,这玩意儿,有啥用?
沈括说道:“兴趣小组将国公的方案作了修改,他们认为运输问题现在不重要,发明一台能够走到田间地头,各处工地的动力源,更加重要。”
嘶……靠!有道理啊!太……太特么有道理了!
“多少马力?”
“现在还只有三马力。”
苏油的兴趣彻底上来了,围着这奇怪的机器转着圈儿的观赏。
这东西,就是一台可以随意移动,不吃草料,不挑气候,可以永远不休息的铁骆驼!
“好!”苏油表示这个方案比自己的蒸汽机车头更有实用价值:“好好好!应该给你们记功!”
沈括翻着白眼:“现在不说我们不务正业了?”
苏油摸了摸鼻子:“我什么时候说过你们不务正业?我最多说了这东西偏离了我最初的设计方向而已。”
“不过车头你们还是要抓紧,铁轨现在已经在铺设了,用来跑马拉列车,钢轨的成本明显太高,到时候搞不好又要被弹劾,说我浪费陛下的内帑。”
沈括觉得好笑:“这些内帑,不都是国公给挣的?”
“哎呀你个沈存中!”苏油赶紧制止:“胡说八道!就算你能挣,也不等于你就可以乱花!”
“这么大人了这道理都不明白?!到底还是还没学会做官!”
……
戊寅,辽主知庶人浚之冤,悔恨无及,追谥为昭怀太子,以礼改葬玉峰山。
同一日,兰州银丰监,大宋第一台可移式蒸汽动力机械——锅驼机正式试车成功。
这名字,是蒸汽动力火车头兴趣学会全体参与者集体投票的结果。
它是锅炉,功率相当于一骆驼,简称锅驼机,很理工。
这东西太有用了,拖到河边就能抽水,拖到工地就能碎石,拖到油田就能钻洞,拖到城边就能搅拌水泥……
有了这东西,刚好可以解决大种植业带来的收获困难,可以直接驱动脱粒、碾米、榨油、锯木、脱棉、食品加工……可以临时性的带动各种工作机械。
为了适应地形,在苏油的建议下,将车轮加宽,还用上了地丁胶轮胎,适应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
于是苏油又成了了一个兴趣小组——锅驼机配套机械研发小组。
对这个小组感兴趣的人明显比对火车头感兴趣的人多得多,而且也容易出成绩,主要解决新式动力机械和现有机械的传动部分就可以了。
既然大家积极性这么高,苏油干脆向沈括追加了拨款,经过几个月的攻关改良,机械大了不少,功率达到了六马力。
为了进一步刺激大家的积极性,苏油还给四通内部发了订单邀请,很快,巢谷、王中正、王厚都回信要求添置。
不过还提出了设计要求,巢谷是要开矿,王中正是要修理军器,碎石铺路,王厚是要给棉花脱粒。
苏油则要求立即开始设计火车行走部,六马力锅驼机怎么都能拖一列车厢了,赶紧和行走部连接起来看看,先搞个汤玛士小火车出来玩玩。
七月,乙卯,祔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于庙。
丙辰,孙固到底引疾求去成功,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以同知枢密院韩缜知枢密院,户部尚书安焘同知枢密院。
八月,丙申,守司徒、开府仪同三司、韩国公富弼卒,谥文忠,年八十。
临死之前,富弼怀不能已,上疏论治道之要。
上疏之后,觉得还有话没有说完,又条陈时政之失,以待上问,手封以付其子绍庭。
及卒,绍庭上之。
其大旨总结起来大约三条,第一条就今日上自辅臣,下及庶士,畏祸图利,习成弊风,忠词谠论,无复上达。
提出如果事一出于上,则下莫任其责。
小人因得以为奸,事成则下得窃其利,事不成则君独当其咎。
要求赵顼明确职责,鼓励议论,总揽大局,分权分任。
第二条,是宫闱之臣,委之方面。在外则挟权怙宠,陵轹上下。入侍则宠禄既过,易起祸乱。
要求加强对中官的管理,如果不经选拔考核,不得授任。
这一点,已经是士大夫对皇帝的妥协,皇帝委任中官,现在看来已经势不可挡,富弼要求将他们纳入官僚体系的考核制度,不能出现不在制度监督下的官僚群体。
第三条,兴利之臣,亏损国体,为上敛怨。至于榷河舟之载,擅路粪之利,急于敛取,道路嗟怨,此非上所以与民之意。
要求天下各路效法宁夏三路良政,以民生为重,以聚敛为轻,不要重蕃而轻汉。
说起来苏油也是“兴利之臣”,富弼的条陈,是要求赵顼和天下官员“生财有道”,要采用苏油的发展模式。
临死之时,无一语及于私;家居一纪,斯须未尝忘朝廷。
北宋的大臣里边,苏油最佩服的,范仲淹第一,富弼第二。
范仲淹第一,差不多是共识。富弼这个第二,就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边了。
北宋群臣,基本上都不懂妥协,懂妥协的,基本名声都很差。
既懂妥协有懂斗争,还有好名声的,除了富弼,没有啥人了。
韩琦过于刚烈,王安石一掷不回,司马光坚决不合作。
富弼则是为了这个国家,宁愿忍受这些委屈。
没有和韩琦彻底破裂,没有和王安石坚决不合作,在自己的履任上,一直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哪怕是自己的建议经常被当政者弃如敝履,哪怕那些履历和能力不如者,一次次超越自己,站在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如果富弼有翻手为云的能力,他其实就是另一个苏油。
因此富弼对苏油格外的看重和爱护,苏油对老头也格外的感恩和欣赏。
我会把你遭受的这些委屈,写到我的日记里,今后会让世人看到,可以为明润平反。
只这一句话,就能让苏油感激老头一辈子。
富弼的死后荣光,无需苏油再去装点,赵顼览奏之后,震惊痛悼,辍朝三日,追赠太尉,亲自撰写祭文祭奠。
时人评价:“今辅诩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
秋,江、淮等路发运司岁漕谷六百二十万,副使蒋之奇领漕事,以是月至京师,入觐。
又是一年大丰收。




苏厨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机车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蒸汽机车
1...467468469470471...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