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臣请夜渡黄河,亲临前线,守卫灵州!”
梁乙埋摇头:“对岸有仁多零丁,梁永能,兵力也已足够,家先生还是留镇中枢吧。”
家梁有些急切:“大战将起,而臣的部族和军队,全在西域,如今道路阻隔,西路大军全然不用,是臣有罪。”
“如果不让臣去灵州,那可不可以让国栋带领西路人马,入京勤王?”
梁乙埋目光闪烁,显然是有所疑虑。
如今忠于梁氏的军队,已经被宋人打得大败,前后损失数员上将,大军几二十万人,整个夏国的军力,已然被干掉了五分之二!
兴庆府加西平府,剩下的总共兵力不过三十万,如果有家梁一点没有受损的西路军近十万人加进来,局面当然会大为改观。
但问题是,家梁虽然对国家一直都很忠诚,即便诛杀李清,默认梁太后囚禁秉常,那也是因为秉常和李清的作为,对夏国非常不利。
可要是梁家手里没有了皇帝,家梁他还会听梁家的号令吗?
不光是家梁有这个问题,嵬名景思也存在这个问题,甚至诸多现在还在为西夏战斗的部族,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
如今兴庆西平两地的三十万大军,真正死忠与梁氏的,怕是最多十五万。
要是家梁的大军到来,然后又不能为梁氏所用,夏国的政治势力对比立马就会逆转!
家梁的品行,夏国朝野上下都是非常钦服的,但是同样的,所有人都知道,家先生只忠于夏国,忠于皇绪正统,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不是某些权臣的走狗。
梁乙埋终于还是摇了摇头:“如今应理关有苏烈和包顺三万五千人,正是靠西军牵制,才无暇东顾,岂曰无用?”
苏厨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与皇后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太后与皇后
家梁急道:“可国栋年轻,拙荆计短,皆非进取之人,西路无臣主事,指望他们攻击应理关,那是断无可能。”
“一旦苏烈和包顺识破他们,掉头从黄河北岸直攻兴庆府,大相却如何应对?”
梁乙埋说道:“太后正在组织生丁和麻魁,兴庆府尚有乙逋、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三部十万守军,城池坚固,上下一心,无惧一支偏师。”
嵬名景思咳嗽了一声:“或者,命积石军从休屠泽入白马强镇军司?以为兴庆府后路?”
“这样也算是靠近京师,做到有备无患,进退有据。”
“那也是一千五百里,现在命信使赶紧出发,大军抵达白马强镇军司,也需要一个月。再不决断,可就真来不及了。”
家梁说道:“臣在西路还置办了大量的军器,光铁鹞子步骑具装,便尚存三千领,要是国栋轻败,这些东西落入苏烈之手,可是弥天大患啊!”
梁乙埋这下终于动摇了:“既然如此,便请家先生遣使相召,积石军携图干部和野利部众,从谷水入休屠泽,然后在白马强镇军司等候命令,守护兴庆府到漠北的通道。”
……
兴庆府,观庆寺。
观庆是观庆那沃的简称,翻译成汉语,应该叫大威德明王,畏怖金刚,死亡的征服者。
教义当中,大威德金刚乃是西方莲华部无量寿佛的忿怒相,威德极大,能解一切众生的烦恼繁缚。
红衣大和尚吉多坚赞,老态龙钟地坐在地毯上,陪奉着梁太后吟诵经文。
来到西夏二十多年,大和尚已经成了佛国行走在世间的代言人,在夏国有着广大的信众和崇高的威望。
他还记得当年在二林部里遇到的那个小孩子,告诉他这里的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和解救,希望他到这里来传播佛国的荣光。
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大宋的密谍,他一直是在虔诚地履行佛祖交给自己的使命,给夏国百姓带去那么一点点心灵上的慰藉。
那个小孩,渐渐成长成了大宋最有权势的大臣,二十年来,两人也曾经通过商队的秘密渠道,有过一些往来,但是那个孩子除了恭敬地给他问好请安,从来没有对他有过任何非分的要求。
就连大和尚都感到很惊奇,最后问他自己需要做什么吗?
而那孩子的回信是——大师是行走在人间世的活佛,宅心仁善。而夏人,不过是从华夏族群中出走,然后迷了路的孩子。
相信到了该选择的时候,活佛会做出对自己孩子最有利的选择。
这孩子总是充满智慧,总是有那么大气的格局,只有自己这种自他幼小时就与之相识的人,才知道世间真有生而知之者,世间真有益西威舍。
自打宋夏战起,太后来观庆寺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当——”诵经结束,吉多坚赞敲响了铜磬,轻声说道:“太后最近心绪似乎有些杂乱,带着这样的心情礼佛,却是不如等平心静气之后再来。”
梁太后合什行礼:“大师莫怪,前来求佛,正是为了求得平心静气。”
吉多坚赞低眉顺目:“诸妄不思,诸妄不作,自然平心静气。”
一边的梁皇后有些不服气:“那别人欺负上门来,也任由他们欺负吗?”
吉多坚赞还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佛祖让太后和皇后尊享大权,是为了在世间行更大的善,后世也能享更大的福报。”
“何谓更大的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喜乐,心有福田。”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本就是错;如果能让别人以此为理由来‘欺负’,那就更是大错了。”
“曲野河南地,一直是后族的俸田,我曾经一再和太后说过,不要对那些孩子们太苛刻。”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那里的土地赐予他们,让他们快乐地为自己生活,然后将赋税收归国家,这样会给后族带来最多的支持者。”
“现在同样的事情,却被后族的反对者们做了去,所以那些孩子的心,便倒向了他们。”
“这本不是他们的错,这本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梁皇后说道:“他们本来就是大夏征伐各地得到的战俘!不杀他们,让他们有口饭吃,便已经是恩德!”
吉多坚赞口宣了一声佛号:“若是如此认为,那皇后今后可以不用来了。”
“在佛祖眼里,众生都是平等的,皇后是人,农奴们同样是人。”
“前世造就的福报不一,才有了今世的差异,但是今世里的每一个人,却都有权利好好活着,为自己的来世努力修行。”
梁皇后大怒:“我们在曲野河南为你们建庙!宋人却在曲野河南大拆!你不但不为我们说好话,却还要侮辱于我?”
吉多坚赞平静地看着梁皇后:“佛祖不在庙里,佛祖从来都只在人心之中。佛祖要的,也从来都不是大殿金身,而是众生心灵的自由祥和。”
“现在宋人将他们拆了,民众还为之欢呼雀跃,就足以说明那些寺庙,不是佛祖的殿堂,而是人心的枷锁。”
“修建曲野河南的那些庙宇,我一直就持反对的态度,也早就与太后和皇后说过,佛法,不该沦为统治民众的工具。”
“上位者应该做的,是利用前身的福报,行今世更大的善,保持心灵的纯洁,不被世俗诱惑沾染,让前身的福报继续积累到来世,如此下去,便可以走到佛祖座前。而不是修建那些无用的庙宇,洞窟。”
“稀罕!”梁皇后气愤地一甩衣袖,大步走了出去。
梁太后合什道:“侄女儿少不更事,大师莫要怪罪,她近日忙于整顿军务,尚不熟练,加上大军连败与兴庆府里各种流言蜚语,心中郁闷,才冲突了大师。”
“我怎么会怪?”吉多坚赞慈祥地摇头:“众生皆苦,哪怕贵为一国皇后,都莫能例外,我能理解这孩子。”
“不过有人曾经说过,让一个种族,一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的,往往正是那些想让它更加美好的人的努力。”
梁太后倏然而惊:“这话是谁说的?此人有大眼界,为何从未听国师举荐过?”
吉多坚赞摇了摇头,合什道:“就是你在黄河那边的对手,益西威舍。这是当年他刚过完九岁生日,送别去大雪山修行的大巫之后,回来说的第一句话。”
梁太后眼中,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太后,和尚从祖地来到夏国,已经二十年,这里就是和尚的第二个故乡,我很爱这里,所以和尚觉得,有义务给你们提一个醒。”
“和尚不懂军政,所以这些话也不当事儿,听不听,都在太后和皇后。”
“但是让太后获得片刻的心神宁静,和尚自问还是有能耐做到的,还请太后安坐,听和尚与你吟诵一段经文吧……”
从观庆寺出来,梁皇后还扭头看着寺内高高的砖塔,恨恨地道:“这个死和尚,姑姑也忒给他好脸色了!”
梁太后斥道:“不得无礼!吉多大师佛法高妙,有他在,诸多部落就心向兴庆府。每年从千里之外赶来摩顶听经的大小头领有多少,你不知道?”
梁皇后这才恨恨地闭了嘴。
苏厨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长刀,一手宝钞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一手长刀,一手宝钞
梁太后拉起侄女的手:“我知道追英心里委屈,但是梁家可不就是靠我们女子撑着?”
梁皇后说道:“最恨这种站在边上指手画脚的人。”
梁太后安慰道:“好了好了,还有那么多大事儿呢,哪里有时间置气?再说大师说的也全是道理,只不过他是方外之人,不知道有些道理,情势所迫之时,世人没法做而已。”
“比如推行汉制,当时要是不放弃,我梁家恐怕到不了今天。”
“而推行汉制之后,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
“追英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立场,只有适合自己的立场。你只要抓稳兵权,总有法子让别人老实闭嘴。”
“现在大夏能与汉制相抗的,只有佛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佛法才能在大夏如此昌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梁皇后思索了一下,终于点点头。
婆媳二人缓步而去,紧跟着警卫也撤走了。
高塔最顶上的一层,一个身着夏人羊皮袄子的人,剃了个秃顶圈发的夏人发型,披着一身破絮蜷坐在不大的空间内,用一种古怪的姿势斜着脑袋,右眼还搭在指向下方的瞄准镜上向下观瞄,嘴里嘀咕:“三天两头朝庙里跑,心慌了吧?”
见贵人们走了,才将狙击枪换了个方向:“再看看木寨里那个疯子。”
塔上的人,正是田守忠家的小三子,大宋如今唯一一个还能够独立行动的狙击手,田遇。
这小子从大战开始便失了踪,苏油给了他一幅画像,要他来西夏保护一个要员,一个敌国的要员——西夏枢密副使,甘肃军司都总管,积石军节度使,家梁。
而且要求非常高,既要保护,又不能让此人知道他的存在。
如果被俘,那他就是前来刺杀家梁的宋国刺客。
而他潜入夏国,通过的是另一条谍报线,宗教人士的谍报线。
观庆寺的僧侣,在夏国的地位非常崇高,进入夏国时,给了他很大的方便。
寺中有一位年迈的洒扫僧人,既聋且哑,每日里会来执行自己的工作,将高塔打扫干净。
老僧每次还会送来一点吃食,一些饮水,田遇感觉老僧的举动,就好像在供奉泥塑木台的佛像,或者尼玛……好像在祭奠亡灵一般。
因为从头到尾,老僧都不会跟他有任何互动,就都跟他不存在这塔里一样。
这里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点,也是兴庆府最高的建筑,不光能看到关押秉常的木寨,就连枢密院,兴庆宫,都尽收眼底。
狙击手的日子是非常无聊的,无聊到田遇已经在观察中yy,一共狙杀了梁太后三十四次,梁皇后二十八次,梁乙埋三十九次,秉常三次,红衣大和尚七次,自己要保护的家梁十六次,还有无数西夏的贵人将领无数次。
他甚至知道了每日城门开关的时间,士兵们交接口令令牌的规矩。
知道了每日里第一辆出城的大车,一般是城里瑞升号的伙计赶着的,他们要去城南汲取山泉,拖回那里的水制作汤饼,提供奶茶。
而第一辆进城的大车往往则是南庄子过来的菜车,一般还会在城墙根胡记屠坊装上新杀的牛羊,他们还承包了替屠坊送肉的工作。
他甚至知道兴州城门楼上有多少个鸽子洞,洞里有多少只野鸽子。
兴州是黄河边上的水城,有五条河道,七十二个湖泊,四个海子,他已经策划好了三条完美的撤退路线。
他还知道兴州城里的人不但吃麦面,还吃兴州城外的米,这里和西北其它地方完全不同,堪称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除了这里人们的穿着,和那些在江南见不着的骆驼。
肚子有些难受,便秘,长期得不到纤维素补充带来的便秘。
但是今天的肚子似乎有了动静,老和尚给自己带来的饮水里边,泡了三片古怪的药材,将药水都染成了黄色。
自己曾经打手势问了老和尚,老和尚只指了指他的小腹,然后就下楼去了。
摸到净桶边上,解开裤带,果然一通稀里哗啦,舒坦啊……
将净桶拎到下一层,田遇又回到塔顶,却见城中有了骚动。
两队军士挨个撞开街道两侧的居民房,似乎在搜检什么人物,田遇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
很快,军士就从两边房屋中拖出来一些少年,然后家属们就抢了出来,哭喊着要拉住少年们不让被带走,被军士们粗暴地一通乱揍,留下一街的狼藉,带着被搜检出来的少年们扬长而去,只留下呼天抢地的年迈女人和小媳妇们。
同样被带走的,还有瑞升号的老板跟伙计,老板一身戎装,背上背着此地最有名的军器——长弓,将伙计们在饭店前列了个队,然后发给了长刀,和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交代了几句,也领着伙计们走了。
这一天,田遇还看到了城南庄子的马车,连车马带庄客,都被拉了丁,送到了北面的大营。
天空渐渐变得阴沉,紧跟着飘起了雪花,城门落锁,街道戒严,兴庆府变得死一般的寂静。
……
“下雪了……”童贯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看着城下的军士们准备扎营。
种谔手持着望远镜,利用最后一点微光,将目光能够触及的地平线和戈壁滩,最后重新扫视了一遍。
他们这一路,占尽了便宜。
贴着长城过来,右路的安全完全不用担心,斥候占据了高处,看得更远,如果有夏人拦截,更能够及早地发现。
从盐州到西平府的路途稍远,足有五百里,但是西夏两大重要地区之间的道路,是最平坦最好走的。
加上盐州没有经历战火,当地大族在刘晏善的劝说下,尽数投靠了大宋。
毕竟都是盐州的豪商巨贾,家大业大,真的没有胆子和杀神种五讨价还价。
王姥姥要在三川立慈善的人设,就坚决不背种谔丢给他的锅,成天宣扬那把蔓延十几里的大火是种五的毒计,连他自己都是受害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种五的手下的夏人亡魂,葭芦川边八万,加上之前无定河边的八万,已经比诗人的夸张还多了十五倍!
毫无疑问,要说如今的夏人最畏惧谁,刘昌祚都只能屈居第二,种谔的赫赫凶名,能止半个河套的小儿夜啼!
因而此次出兵,盐州的大户们踊跃报效。
虽说王师严守军规,种谔自打入城就宣布大军不得轻出军营,不得扰民,盗窃,敢伤人者抵罪,甚至还帮助大户们抓捕了城中趁火打劫的流氓,然后在城门口斩首示众。但是架不住大户们还是怕。
直到一脸慈祥的曾孝宽到来,大户们才算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曾孝宽只稍微露了点口风,大户们就捐献了数万石军粮,几千牛羊,还给将士们换上了雄骏的西夏马。
因为曾学士说了,大宋不会如夏人那般残酷压榨盐州的人民,大宋看重的,是盐州人的向化之心。
盐州有全天下最优良的羊种,肉毛两用,有最好的草场和水源,还有最好的盐池。
而他这次带来了机械,可以扩大盐池的产量;葭芦川那一把大火正好肥地,来年就将种上优良的牧草;他还带来了五万匹马,要交给当地人来养护繁殖。
此外,他已经奏请了陛下,要给盐州引来南海龙马和北海驮马的马种,引来最肥壮的小角种牛。
而以往那些被大宋禁止入榷,只能运到渭州找门路的那些东西——钢铁,盐,药材……所有禁令一律取消,直接从河东进入大宋。
不仅如此,他还给盐州带来了银行,可以发放借贷,扶持当地的畜牧,采矿,采盐,冶金,毛纺,皮革,商贸等产业。
如果说种锷代表的,是大宋手中的长刀,那曾孝宽代表的,就是大宋手里的宝钞。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战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接战
当然粮食还是要种的,但是在前面那几项大头之前,五原故郡粮仓的丰厚产出,今后在盐州城里,恐怕都算不上最大的经济来源。
大宋需要的,是愿意一同参与到盐州发展里边来的有识之士,也肯定会先扶持对大宋具有好感的积善士绅。
态度最重要,而表现,就是态度的最好证明。
所以现在的东路军,都不需要劳累沈括,除了弹药,别的军需人家自己就搞定了。
种谔将望远镜收进皮匣,交给身边值守的军士:“听监军说了没?下雪了,一会在墙角支个帐篷,外头点个碳棒炉子,热一锅水。”
童贯从自己的皮包里摸出几颗奶糖递过去:“守夜的时候哄哄嘴。”
几名军士感激地接过,然后给二人行了一个军礼。
种谔还了礼,领着童贯来到烽火台内,这里好歹有四面墙,能够抵挡外边的风雪。
炊事兵将晚饭端了过来,是一人两个死面饼子,一碗羊汤,羊汤里东西很多,除了羊肉羊杂碎,还有菜干,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
屋子里炭火烧得旺,种谔对军士吩咐到:“监军脾胃弱了些,下次记得先将饼子揪小块泡汤里。有点眼力!”
说完对童贯道:“我喜欢嚼死面饼,就不等道夫,先开动了。”
童贯笑道:“那里这么娇贵,我自己动手。”
一边将面饼揪成小块丢碗里,一边摇头:“这样的天气要搁到前些年,别说打仗了,两百里下来就得要命。”
种谔腮帮子上的肌肉鼓起,跟面饼较着劲,又端起羊汤咕嘟嘟喝了一口,也不怕烫:“嘿嘿嘿,现在的新兵蛋子们享福了,搁到二十年前,别说毛衣棉袄手套鞋袜,就营中将官的日常伙食,也不过麦饭之外,多半碗碎肉豆粥而已。”
说完从炉子上的铁皮罐头里挑出一片豆豉鱼块夹在饼子里:“在塞下还能吃到两浙路过来的肥鱼,摊上个喜欢在嘴上抓挠的大帅,这叫人上哪儿说理去?”
童贯想表示自己见过世面:“这玩意儿在那边根本就是一文不值,听说渔汛的时候,明州港外得动用夔州型那样的大船,用的巨网,一网下去就是十万斤!”
种谔一辈子没去过海边,没见过十万斤鱼入网是什么样子,但是换算成羊的重量,那就是一千多头羊的大羊群:“真的假的?那整上一条船出海打鱼做罐头,不是赚翻了?”
童贯说道:“当然是真的,不过打这种鱼不发财,现在那边流行的是追鲸。”
“啥时节太尉赴京,我带你去看看玉津园里的鲸鱼骨架,你就知道那玩意儿有多大,只要打到一头,就得在海上熬油,取鲸须。回到港口一倒手,才是真的发财。”
种谔讶异道:“这些东西,要来何用?”
童贯说道:“京里的贵人,如今用的就是鲸油灯,无烟无味,亮度极高,还不像喷灯呼呼呼的有声音,看书不吵。”
“添上香料,就是润肤的好东西,价格比你家的天方油贵出太多了。”
“还有如今大员们的幞头,腰带,侍女们的绸伞,都用鲸须做支架,以前精贵的白藤幞头,现都成了五品之下用的玩意儿。”
“还有马车的车弓板,京中最顶级的马车,现在也全部用的鲸须板,比弹簧钢的车弓板轻便了不知多少。”
“打去年开始,要是腕子上没有一根鲸须芯子的马鞭,京里的纨绔都不好意思骑马出门。”
“这玩意儿曹留后那里多的是,等哪天我去给你趁一根!”
两人闲聊之间,种谔已经吃完了一个饼,喝完了自己的羊汤,拿着剩下那个饼站起身来:“监军慢用,我还要去巡营。”
走出城门楼子又转了回来:“你的马鞭平平无奇,但是弹力极好,想必就是鲸须芯子的吧?那等你见着曹留后自取自留,现在这根就归我老种了。”
说完从童贯的行军床上抽出那根马鞭:“我就说你这鞭子怎么这么古怪,哈哈哈哈原来如此……”
“诶?”童贯赶紧抬头:“别呀……”
然而种谔已经甩着鞭子大步下了城楼,气得童贯从窗洞探出头去喊道:“种五你就是个直娘贼的山匪!老子就不该教你这个乖!”
……
相比幸福的东路,中路军的命运就不一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