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羊儿们跳起来吃草的时候回拖动绳索,绳索又会带动梆子锤,将梆子敲响。
罔萌讹是水准以上的将才,知道在环州已经讨不了好,但是他这一次得到了宋军的震天雷,炸药,鹤胫弩,实验了三枪床弩攻城的可行性,一度打破了环州城,军队还没有什么大损失,可以算是功过相抵。
丑事被宣扬出来之后,他就已经萌发了退军的念头,不过退军也是有章法的。
他也知道自己的后路上还藏着一名宋将,因此决意半夜悄然退兵,先拉开宋人两支军队的呼应距离,等到明日太阳升起,大军已然远离环州三十里,到时候就可以从容撤退。
退军行动非常成功,大军将帐篷营寨留在了环州城外,如今已然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离营五里的大路上。
罔萌讹回头看着环州城,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宋人的弱点几乎已经被他完全掌握,火器的犀利也不足为凭,就如同当年景宗皇帝做过的那样,只要找到机会掳掠到宋人的工匠,很快,大夏也将拥有和宋人一样的军备。
然而就在这时,大路两边的高地上,突然响起了“嘭!”“嘭!”“嘭!”几声轻响,接着数道火星窜上高高的天空,在高空爆开成几朵美丽的焰火。
远处的环州城头,突然鼓声阵阵,城头上空,也同样爆出了几朵相同的焰火,与之呼应。
紧跟着,呐喊声,锣鼓声疯狂地响起,还有交织的箭雨,从两侧向大路当中的夏军飞射。
远处环州城,一条火龙从城后涌出,然后绕过城墙,朝罔萌讹他们急速追来!
“中计了!”罔萌讹不由得得大惊失色,一夹马腹,对中军指挥说道:“你在此守住,我要将宋人火器带去保泰军司,只能随前军先撤!”
中军指挥知道今夜多半无幸:“部族子嗣,就交托给都管了!”
说罢拔出长刀:“擂停军鼓,结阵!结阵!”
可黑夜行军,周围还有宋军的袭扰,结阵谈何容易,无数夏人惊惶地四处奔突,在黑夜里四处奔散。
夏人自动分作了两队,一队五千来人,随罔萌讹加快逃离战场,一队一万多人,盲目地朝中军鼓声处聚集。
来不及他们多做反应,很快宋军第一批轻骑就杀到了。
这批骑手都是控马极强的蕃人,遇到夏人也不接敌,而是灵活地从夏人阵型边缘飞快地驰过,双腿站在鞍蹬上,嘴里高声呼喝,将一个流星锤一样的东西在头顶上挥舞几下,然后抛入夏人阵中。
那东西落入夏军阵营摔碎到地上,便会燃起一片火光,有了目标,周围黑暗中的弓箭手们,立即将羽箭射向被火光照射出的人影。
远处的火龙见到这边火光大起,立即做了个小小的调整,朝着夏人扑了过来!
“稳住!稳住!刀盾手上前!”中军指挥挥舞着长刀,疯狂地呐喊着,身周的军法队将长刀毫不留情地砍在无头苍蝇一样的自己人身上,终于勉强维系住了黑暗里的阵型。
夏人的反击开始了,盲目四射的羽箭偶尔也收获一两个蕃人轻骑的倒霉蛋,摔落到地上的蕃人往往还拎着猛火油罐来不及脱手,顿时被自己的武器烧成一支火炬。
但是这样的战绩必定是少数,很快,夏人阵型的外围,处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燃烧点。
狄咏出动了几乎所有的蕃骑,给他们配发了弓矢,环州熟蕃对这支夏人军队已经恨之入骨,他们组成一支支的小队,从火圈外三十步的距离呼啸而过,在奔行的过程中朝圈子里的夏人疯狂射击。
夏人的军事素养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疯狂打击,他们的军阵,已然倔强而坚定地朝着北方移动。
夜战,在以往夏人的历史上,几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他们高度灵活的骑兵,从来都会在黄昏时分迅速地脱离战场,等到天明再次卷土重来。
但是宋军却有着夜战的传统,尤其是出身西南二林的苏烈,对夜战更是堪称酷爱,手里的囤安军,是唯一一支赵顼特许的,可以以西南夷的蓝色布料作为军服颜色的军队。
蓝衣夜魅,二十年来在大宋边陲早已杀出了赫赫威名,不少蕃部见到身着蓝衣,戴着铁面的囤安军,常常直接不战而降,根本没有接战的勇气。
这种风气,在苏油治渭州的时候,也渐渐扩散到了整个西军。
轻骑们的袭扰,让夏人的脚步更加迟缓,狄咏和吴存之率领的中军,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杀到了!
三百“重骑”,内着布衣,外挂夏人重步的板甲,马匹头颈带着皮质的“面子”和“鸡项”,脖颈以下挂着半幅牛皮和夏人链子甲改装的“甲身”,举着三棱刺改造的重骑骑枪,呈锋矢之形,朝着夏人的旗牌中军撞了过来!
锋矢内部,则是挥舞着骑刀的数千宋军轻骑。
这样的时刻,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不过这一回,角色翻转了过来。
一百步!夏人的阵型开始骚乱,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宋人最弱鸡的环州军,何时也有了大夏赫赫威名的铁鹞子!
七十步,夏人的弓箭手开始疯狂射击,但是面对全部正面被妥善防护铁骑,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如果夏人采取抛射手段的话,锋矢阵内部的宋军轻骑肯定会吃一个大亏,但是铁鹞子临阵的巨大恐怖,让他们竟然忘了这一点,只狠命地朝着铁鹞子徒劳地狂射。
五十步!如林的骑枪如被镰刀芟过的芦苇从一样倒伏了下来,枣木杆落到了马肩旁石勇特意添加的搭钩之上,直对敌阵。
三十步!夏人阵营的盾牌手们已经开始出现了神经质的惨呼和嚎叫,中军的骑军在蕃人轻骑的不断抛射和前方重骑的巨大压力下,开始突然朝后阵涌去,将执法队步军们撞到在地,然后夺路而逃。
而狄咏骏马的步伐,已经加速到了跨灶的极致,三十步不过一砸眼的功夫。
紧跟着,长度近三米的枣木三棱刺枪,如同一条乘风的腾蛇,毫无阻碍的闪进了夏军的盾阵之中。
“嘭!”长枪将盾牌击碎,刺穿,身后的盾手被长枪如黄油一样贯过,巨大的动能推着着他撞到身后的同袍身上,而刺枪再次在他的身后,刺入另一名夏军身体,从第二名夏军的背后,露出恐怖的凿型枪尖!
坚韧的枣木枪杆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巨大动能,在拱起一个巨大弯曲之后,啪地一声折断。
然而这只是第一柄,紧跟着的是第二柄,第三柄……
看似完整有效的夏军队形,在重骑冲击下毫无抵抗之力,一转眼就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狄咏早已经丢下了骑枪,举手一抬,皮带环连接在手腕上的叶锤就荡到了手中,对着身周夏人就是一通猛砸。
四尺长的钢管加上四叶锤头,这石勇临时给三百铁骑搞出来的武器,在狄咏手里愣是舞出了一分轻盈的感觉。
他根本就不用考虑别的部位,永远照着对手头部招呼就对了,不管戴没戴头盔,都是一击而倒。
虎入羊群,手底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夏人的刀剑,对身着板甲的重骑没有什么杀伤力,而宋军每一匹重骑身后,还有一队手握骑刀的轻骑掩护,轻装的夏人骑兵,转眼就被重骑击倒或者撞歪,接着被骑刀收割性命。
战到这时,中军指挥已经无能为力,防线被突破之后,夏军面临的就是对方骑军的屠杀。
因此指挥胆怯了,被携裹在自己的骑军当中,朝北方狂奔逃亡。
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刚刚透出来,正好见证了夏人中军旗帜倒下的一刻。
夏人也在朝阳中看见了这样的场景,大军顿时从骚乱变成了溃败。
“万胜!”宋军气势如虹:“杀!”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胜利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胜利
阳光从战场的东方升起,朝霞将刀光映照成了闪亮的红色。
战场上一片混乱,只有一骑重骑,不顾马力地狂奔,朝着奔逃的中军敌将指挥疯狂逼近。
于此同时,大路侧面也涌出了一支骑军,一员小将突然冲出队伍,挥舞着骑刀朝着中军敌将杀去。
几名夏人亲军拨马过来挡住小将的去路,转眼便被小将以高明的刀术在对冲中一一砍翻。
前方再无阻挡,小将已经看到敌将眼中露出惊惧之色,拨转马头朝自己迎来,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地笑容。
就在这时,却听后方一声爆喝:“罔萌恶贼,纳命吧!”
小将在高速的奔行中,眼睁睁地看着一支长箭追上了敌将的脖颈,接着猛然从他头盔链接着的皮甲铜钉护领中透出来掌长一截箭杆,箭杆头部,是长达两寸的恐怖箭头!
破甲锥!
靠!小将只来得及低骂一声,将骑刀翻转,刀背从还未倒落的敌将脖子上一划,便从他身侧电掠而过。
敌人被他人射杀,他也就不屑再取其首级。
不过心中怒极,小将将马头拨回,不顾周围破胆奔散的夏骑,举刀指着刚刚发箭毙酋的重骑,愤愤地喊道:“何人敢抢小爷的功劳?!露出脸来!和小爷单挑!”
重骑将手中名贵的兴州宝弓放入弓囊,取下头盔:“小民是宋军,权指挥环州弓手下蕃吴存之。没敢请教小将军尊姓大名。”
两人在各自手下心目中都是大英雄,周围乡弓手和蕃勇敢们见到吴存之被人用刀指着,立即拍马围了过来。
小将的手下们近日也全靠他,才与夏人安然周旋,逃出生天,甚至还立下大功,将功赎罪,现在也打马过来,摆成冲锋阵型。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又是一队重骑打马过来:“贾伯岩!你要干什么?!把刀给我放下!”
小将正是贾嵓,见到来人和吴存之一样的装束,不由得叫道:“你谁啊?!小爷用得着给你面子?”
来人松开手里的叶锤,学吴存之将头盔取下:“怎么着?要不要跟我单挑?”
贾嵓吓了一大跳,滚鞍拜倒:“哎哟哥哥息怒!你这戴着个铁罐头瓮声瓮气的,真没听出来……”
“贾伯岩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要是收不起京中浪荡子弟那一套,就别到军中厮混!”
“武艺再高强,那也是祸害,说不定哪天脑袋就给军法队收了!”来人正是狄咏,只见他面色铁青地喝道:“你们不去追击罔萌讹,还敢阻拦我军进剿?”
“是是是哥哥你先息怒……”狄咏跟前,贾嵓屁都不敢冒一个:“呃……哥哥说这将领不是罔萌讹?”
狄咏懒得理他,对吴存之拱手:“哥哥,这小子自来蛮横,我替他给你道个歉。”
吴存之不在意这个:“怎么?不是罔萌讹?”
狄咏说道:“不是,俘虏交代,这是西夏驸马都尉诃洛令支,此次夏军的副将。”
吴存之说道:“那我去追……”
狄咏一把抓住吴存之的马头缰绳:“马力不行了,追击的事情交给轻骑,这次环州之役多赖哥哥嫂嫂,如今环州已安,我也不敢再让哥哥冒险。”
说完认真地道:“别忘了,嫂嫂还在环州等你呢。现在我还要指挥战场,环州,兄弟想暂时拜托哥哥镇守。”
吴存之看着战场局面,宋军和蕃骑还在四处追杀被分割的夏军,这是胜局已定:“那我换匹马,这就回去。”
狄咏翻身下来:“哥哥拿我这照夜白将就着,左右不过三五日。”
吴存之也不矫情,取过自己的兵器弓箭挂上,又去诃洛令支脖颈处折断箭杆,收了那枚破甲锥,这才翻身上了狄咏的马:“那我就在环州,静候太守捷讯。”
说完一带缰绳,朝环州驰去。
贾嵓这才小心翼翼地靠过来:“哥哥,这……谁啊……”
狄咏斜着眼看了贾嵓一眼:“打完这仗,自己去跟吴大哥道歉,呵呵呵,他可是蜀国夫人的老部下,当年为了救涪国公,在囤安寨外掉了一条腿。你这事情都不用传到夫人那里,便是孙干臣听见了,都绕不了你!”
贾嵓立马就傻眼了:“这……这我也不知道啊……”
狄咏翻身上了部下牵过来的一匹马:“还不跟我去追敌?我也听听你们如何在敌后熬下来的……”
……
汴京城。
孙固拿着一封奏章,兴致匆匆地大步来到偏殿,脚步不像一个老头。
“捷报!”孙固在偏殿门口先给赵顼见了礼:“陛下,环州捷报!”
“哦?”赵顼放下笔:“拿来我看!涪国公呢?”
“涪国公还在整理狄咏以前的奏章,还有……资料,说是随后就到。”
狄咏的奏报里,环州之战也非常惊险,先败而后胜。
洪德砦被破,守将被杀,另一边的贾嵓主动放弃广恩砦,这在过去的宋朝,是坚决不被允许的,贾嵓是失地之罪。
但是苏油坚决反对这样判定前线将领的过失,认为在势均力敌的战争中,前线要地的反复争夺,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贾嵓的战心是非常积极的,不断袭扰夏人,有效地阻滞罔萌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让屯田的熟蕃和弓手得意撤退,将环州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孙固是老派的大臣,对武将极度不信任,认为这是苏油在替边军失利遮掩。
其实这也不怪老头,大宋这些年虽然开疆拓土,但是总体来说,就没有打过什么硬仗。
苏油打谅祚,铁鹞子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披挂;
王韶打河湟,欺负的是青唐土著;
南海那边拓地万里,依靠的是另一兵种——水师。
也就是说,大宋在孙固那样的老臣心目中,这十多年来的大胜,并不能说明大宋如今军力就已经强盛到了不可一世的程度。
其实苏油也非常赞同孙固的这种看法,要是没有新军的话,老头的判断大概率的是正确的。
但是新军归苏油管,还保着密,老头也不是很清楚新军的威力。
在亲历过庆历年间那种让夏人得以立国的大败,经历过真宗朝辽人铁马直进千里毫无阻碍杀到澶渊的老臣心目中,大宋现在还没有和敌人的重骑正面对决中获得过胜利,就不能说明大宋已经具备了覆灭拥有重骑的敌国的能力。
老头在这一点判断上,其实也完全正确,后世金国的铁浮屠一出来,几乎破尽周边诸国。
待到轻重骑兵集群相结合的战术,被文明蝗虫鞑靼人整合了出来之后,蒙古骑兵的威力,最终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因此老头对环州战局一直颇为担忧,也就无怪现在的欣喜。
孙固拿着奏报,就着地图给赵顼讲解此战的战局。
这一战当中,好多传奇。
贾嵓和狄咏,在事先就利用望远镜和日光反射,还有那什么灯语,相隔十五里就商议好了里应外合之策。
渭州退伍的义勇弓甲吴存之的新妇李辛娘,献计在城头骂退了夏人。
被贬到环州效力的原郑州轴承厂厂正石勇,先是发明了榆树大将军炮,这东西发挥了关键作用,守住了已经被攻破的环州城。
之后又用了一天的时间,便造出了三百幅半身马铠,重骑长枪。
罔萌讹的错误,在连夜撤军且离开了中军,夏人就跟宋人被炸药炸开城门一样,也万万意料不到,宋人居然能够在夜战里出动重骑冲阵,同样一下子给彻底打懵了!
宋人给打懵了,好歹还有榆树大将军救场,夏人懵了,那就是破阵覆军的下场。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伐罪
狄咏的奏章中总结,此战以己方不足两千损失,其中还包括了熟蕃在内,屠俘了西夏军队一万两千人,其中还有西夏的宫廷职守金鞭班直。
缴获了夏人的全部营帐,金鼓,旗号,西夏步人甲三百副,战马两万五千匹。
此战堪称险象环生,大家都犯了不少的错误,好在最后一个错误,是夏人犯的。
赵顼听完既兴奋又感慨:“狄咏不容易,请功的奏章也上来了吗?”
孙固说道:“上来了,除了贾嵓,他还要求重赏吴存之和李辛娘,说是没有他们,此战断不会是如此结果。”
“吴存之守城头,不但指挥得当,自己还在一日之内,亲手射杀一百三十多名夏人,护指都被弓弦刮破,犹力战不止至手指流血。其后又和狄咏亲率重骑趁夜突击,破了夏人的大阵!”
“李辛娘不但设计夺了夏人的战心,又及时让自己夫君献计,指出应当将缴获的夏人重甲利用起来,组成重骑,并且在夏人撤退的途中,大胆实施夜袭,堪称女中诸葛。”
赵顼大喜:“那就给吴存之叙功,擢升三级,并赐李辛娘白银百两,让礼院拟一个合适的诰命!”
孙固指着狄咏章奏上“退伍”二字:“陛下这是高兴过头了,看这里,吴存之他在囤安寨下失了左腿,被蜀国夫人手术救回,之后就退伍了,现在就是普通百姓的身份,这次只是去环州给庄子找寻好牛,适逢其会而已。”
说完又将辛娘的悲惨遭遇,李舜举的一时慈善,苏油赠诗等故事一一给赵顼讲了。
赵顼非常感动:“我大宋刚韧的奇女子,原来不止蜀国夫人一位。还有这个吴存之,临危受命,不愧义民!不过……应当如何奖掖?”
孙固说道:“涪国公的意思,还是要看看人家夫妇二人的意愿。”
“毕竟事关辛娘名节,是否大肆宣传,都得看辛娘是否愿意,毕竟他们的身份是百姓。”
说话间苏油就已经到了门口,闻言说道:“狄咏刚刚代奏了辛娘的意思,她说不要任何赏赐,只求官家四个字。”
孙固不禁有些惊讶:“哪四个字?圣笔褒扬,岂可轻授?”
苏油对赵顼施礼:“辛娘说,忠孝立身四个字,可以让子孙永记。”
赵顼动容了:“《孝经·开宗明义》,汉郑玄有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于立身也。’辛娘这是将希望都寄托在子孙身上了。”
命内侍铺上新纸,饱蘸浓墨,唰唰写下四个大字,对孙固和苏油说道:“这四个字,朕能给!让狄咏替我转告辛娘,朕等着她教育出好儿子,有朝一日,报效国家!”
苏油和孙固赶紧躬身:“陛下圣明。”
聊过这一节,赵顼心情非常愉快:“这一仗最后还是打得漂亮,狄咏以五千破两万,不输其父风采嘛!孙翁还要担心我大宋的军力吗?”
孙固还没说话,苏油却再次躬身:“陛下,万莫以此战为大宋军力强盛的体现,总体来说,大宋不过得了‘侥幸’二字而已,这一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孙固最担心的就是赵顼和苏油年轻君臣得意而骄,现在听苏油这么一说,不由得心底暗赞。
胜不骄,败不馁。连自己都不免因前方捷报欣喜若狂,苏明润却一样持重,稳如老狗苏明润,当真名不虚传!
赶紧躬身,脸上还带了一丝愧色:“陛下万莫生轻虏之心,一定听明润细细讲说。”
赵顼知道,这一老一小两个大臣,又要给自己解嗨了,无奈地说道:“那就讲吧。”
苏油将资料一份份摊开:“首先,是夏人那边。”
“这一次战役,夏人动用了三弓床弩作为攻城器械,说明他们一直在研究,不仅仅局限在野战,对于如何攻城,已经有了长足的经验和心得。”
“动用床弩,以枪做梯,以夏人的悍勇附城而登,我方城墙在战争中的保卫作用,明显已经被他们克服。”
孙固听说大城不可倚仗,不由得大惊失色:“那该如何应对?”
“体系。”苏油将一份资料展开:“城池所在,都是取地利之便,因此需要将周边地利,尽量都利用起来。”
“就和三畿四辅拱卫汴京一样,前线,我们一样要以大城为依托,在周围高地,关碍,建立起有组织,有层次的防御体系,比如上游两川的洪德砦和洪德砦,就是环州防御的重要节点。”
“此战当中,两砦虽然最终被破,但是却为环州防守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其积极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也是准备未充分,要是当时狄咏在环州和两寨之间,这里,还有这里,也就是贾嵓退兵之后,带领手下和蕃勇敢们在夏人后方游击的这两个主要地区,再建两寨子的话,即使洪德砦被破,狄咏也有足够的时间在此组织防守,不至于一下子就让夏军逼到城下。”
“而守住这两处要地,罔萌讹是否还能抵达环州城下,都在两可之间。”
赵顼看着地图默默点头。
苏油接着说道:“其次,就是夏人对我军的武器越发熟悉。这次城门被破,就是夏人使用了在洪德砦缴获的炸药,说明他们也对炸药性能,使用方法,有了足够的掌握。”
“军机处三令五申,炸药,雷管,爆破筒,震天雷,再战局无法挽回之际,一定要彻底销毁,以免沦于敌手,结果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必须彻底调查,严肃处理,认真总结经验,重新制定条例!”
“其次,对于军火仓库,必须严加防范,既然夏人已经知道我火器的威力,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在战争开始之前加以破坏,这才是重中之重!”
孙固想到环州一日城破也是心惊胆战,连连点头:“明润说得有理,说得有理,我朝神兵利器,万万不可落入敌手。”
苏油继续说道:“还有,夏人对如何对付我鹤胫弩,已经想出了克制之法,那就是厚木巨盾,欺负我们的弩虽然强劲,但是无法有效抛射。”
赵顼对此倒是不在么在意:“呵呵呵,那他们走上歪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