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加上里边囊括的大宋十多家藏书楼的上百万册图书,每年出版读物的利润,和诸多珍贵文物,根本就无法估计其价值。
涪国公好大的手笔!
赵顼看了苏油的奏表非常感慨,要是这样的主人,这样的地方,还培养不出我大宋最顶级的人才,那我大宋所谓的文教百年,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提笔准了苏油的奏章,命礼部接手可贞堂,成立京师国立图书馆,陈昭明暂代馆正一职,一切制度,遵照涪国公所定,不得擅改。
涪国公一门,世代皆进一人守任京师国立图书馆可贞堂主一职,涪国公之后,可任意借阅馆内所有典籍。
京师士子奔走欢庆,办理借书卡的长龙,每日排出一整条街。
试官们再不闹了,不过为了尊崇太后,还是将刘正夫降到了第二名,状元成了黄裳。
苏迈,取进士二甲第七名;苏迟,取进士一甲第九名。
……
汴京城里这段时间简直热闹到了极致。
其实张榜的前一天,大佬们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自家子弟的名次。
所以王仲煜,邢居,韩粹彦,韩嘉彦,早早的就被家里人接走了,家中要给他们准备庆贺,接喜报的时候可是光耀门楣的大好时机,进士不在家那可就错失了显摆的机会。
苏油倒是没怎么关心名次,因为能进入殿试,苏迈,苏迟的进士身份就已经稳了,《火德论》这个题目一出来,苏油就知道两人的名次,最起码比他们的父亲名次高,压根就不用担心苏轼苏辙会不满意。





苏厨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金明池聊天
可贞堂要移交给礼部,苏油趁休沐的日子,带着扁罐,漏勺,观儿,还有苏迈,苏迟,刘正夫,黄裳,收拾小楼搬东西。
很多都是垃圾,几个小子做文章的草稿尤其多。
一个仆人刚刚端着一箩筐的废纸出来,一群人便“轰”的一下冲了上来,将仆人挤得差点跌倒。
一个抢到纸张的汉子从人群的腿下爬了出来:“哈哈哈哈抢到了……我终于抢到了……这张好全是字……”
苏油被门外的吵嚷声吸引了,扭过头一看:“靠!这不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情节吗?”
苏迈拎着一篮子秃笔出来:“伯虎今年该转通判了吧?他在宁德推广种植茉莉,宁德茉莉熏茶和茉莉油现在广受海商青睐,来信可是得意得紧。”
“呃……是吧?也不知道托他给我找的建瓯找没找到。”苏油决定跳过这一节。
这个时候门口又来了一队人,见到门口哄抢废纸的人群都傻了:“大家让让,我们要进去报喜!”
一听这个人群就沸腾了:“哪位少爷中了?”
报信人得意洋洋:“苏家少爷,苏伯充讳迟,高中黄榜甲科,名列二甲第六!”
“哇——”
话音未落,又是一队人赶了过来:“喜报——苏家少爷,苏维康讳迈,高中黄榜甲科,名列二甲第四!”
“哇——”
然后又是一队人跑了过来:“快快快……恭喜刘家少爷德初讳正夫,高中黄榜一甲第二名!”
“我去……榜眼!可贞堂出榜眼了——”
“哎哟我刚刚抢的纸呢?是不是被你拿了?还我……”
“走开这是我刚刚地上捡的……”
“抢都抢不到,地上能捡?你还我,搞不好就是榜眼的文字……”
“没有没有,就是一张废纸!”
“那也是榜眼的废纸……”
门口的人越聚越多,连两边街巷都惊动了。
不少文玩字画铺子的商家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
大宋重文士,一条街上出一个进士,哪怕是在这里租房住的,那都倍感光荣。
何况这里又是顶级文化圈,可贞堂里圈住了三个进士,这就是了不起的大喜庆。
这时一队衙役敲锣打鼓地走了过来,见到街巷已经人山人海,班头命衙役拿水火帮支开人群,拼了命地朝里边挤,扯破了喉咙嘶喊:“让一让让一让……还有一位咳咳咳咳……恭喜黄家少爷晟仲讳裳,得中元丰四年一甲头名状元——”
“咳咳咳状元啊求你们让让啊……今后平步青云,登台入阁,封侯拜……我说你们都听了没有啊,一会儿赏钱发错人了了不得啊咳咳咳……”
好不容易挤进园内,班头可算是明白咋回事儿了,原来自己前头,还有三班兴奋至极的人马。
苏油坐在椅上,身前放着四个簸箩,簸箩里边都是宝钞,通宝,还有银笏:“总算是都到齐了,晟仲,德初,维康,伯充,这是你们的荣耀。大家报信辛苦,先把赏钱发下去吧。”
四人对着苏油郑重行了一礼,将财物分赏给了前来给自己报信的差役们。
这些都是苏油的老部下,知道苏油是个温和性子,一边谢赏,一边忙不迭地与他道贺。
苏油看着门口幅模样:“老刘选几个会撑船的,先送四位新科进士去水西门码头登岸入宫谢恩吧,这架势,一时半会儿怕都出不去了……哎哟不行我也得随船走,陛下怕是要召见……”
元丰四年的金明池进士宴,办得异常丰盛。
王珪的儿子王仲煜拿了二甲第一,这可是响当当的正牌进士,起码保住了王家今后三十年富贵。
王珪当年是榜眼,他那一科的二甲第一名,就是如今自家儿子坐那个名次,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大宋财政现在宽裕得很,因此这回的助局钱王珪给得异常痛快,金明池宴会的等级明显比照正旦大朝会,往上抬了一级。
赵顼已经在水殿等着了,周围一干文学大佬和朝廷重臣陪侍。
他们在耐心等待状元夸街,进士们入园,这是大宋给进士们的荣耀。
终于,院外进来了三匹高大的雪白骏马,赵顼特旨,今年的一甲,用骐骥院的照夜白。
黄裳是修道之人,心神镇定得很,头上戴着赵顼在和蚨祥特意定制的金牡丹,上边的蝴蝶随着马蹄还能轻轻扇动翅膀,可是今日汴京城中的一大话题。
所以赵仲迁才是最大的赢家,和蚨祥抓紧机会做了个“金玉满堂”的展示促销活动,让本就已经富贵的家庭锦上添花。
应该说,元丰四年一甲前三名,在气质这一块,每个人都拿捏得死死的,还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
黄裳身上有一种空灵的气质,这与他幼年随道士在獬豸山修行有关,加上人又年轻,给人一种仙都玉郎的感觉,赵顼定做的那朵大金花加在人家帽子上,都显得落了几分俗气。
刘正夫是苏油最欣赏,那种真正被苏油所承认的士大夫,身上糅合了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的气质,正气盈然,不怒自威。
太学的内部管理,如考勤,收食住钱,等很多杂事,都是学生管理,真有学生干部。
刘正夫这是长期在太学搞运动,当学生干部搞出来的领袖气质。
探花韩粹彦,出生大宋名门,这是天生锦衣玉食的洵雅公子哥,行动自幼都受过严格的家训,是汴京城小姑娘们梦中情郎最标准的形象。
黄榜一甲的学问文章诗词如何,汴京城的老百姓其实根本就不关心,他们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皇宋有史以来,一甲颜值和气质最优秀的一届!
看着前方领着新科进士们翩翩而来的三人,赵顼心里都莫名地有了一丝妒忌,对王珪说道:“这一科的前三,气质上佳啊……”
王珪好气哦,这么说第四就不行了吗?我家二甲第一那个,就不行了吗?
讪讪地笑道:“要说起来,大约只有仁宗朝皇佑元年冯京那一科,状元二十八,沈遘榜眼二十,钱公辅探花二十八,差相仿佛。”
赵顼轻轻摇头:“冯京,公辅入仕宦途之后,诗词就完全抛荒了,沈遘还行,有《西溪集》行世。”
“前段时间翻阅他的遗作,见到‘凤下朝阳时鼓舞,鱼游太液自徘徊。’一句,才想起来当年陪仁宗宴金明池的情形。”
突然扭头问苏油:“那次明润负责置办宴会的饮食,当年抓的那条金鲤鱼,现在还有没有在皇家理工学院?”
当年赵顼在苏油帮助下,在金明池钓到一条大红鲤鱼,舍不得放回去非要带回去,养在了潜邸的池塘里。
后来赵顼当了皇帝,将潜邸拨作为苏小妹解决宗室就业的培训场所,渐渐发展出了皇家理工学院。
苏油傻眼了,这个我上哪儿知道去,只好答道:“按道理讲鲤鱼寿命很长,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还在那池塘里活得好好的。”
赵顼有些感兴趣:“那什么时候有机会得去看看,冯京一科,沈遘和钱公辅却都不在了,唉……”
说起来沈括真是辈儿大,沈遘还是他的从侄,不过年岁比他大十多岁,死了都十多年了。
苏油赶紧岔开话题:“臣不佩服沈遘诗才,而是他的治政。臣与子瞻在杭州淘浚的街井,引水渠,都是当年沈公所凿。”
“后来到了开封,参览前辈治政,发现沈公在这天下至烦难的治所,居然还能半日料理政务,半日与宾客旧友诗词酬唱,‘沛然有余暇’,实在是令臣叹为观止。”
“科举的目的终是入仕,是故入仕之后,先要做好自己的差事。”
“至于诗词文章,不过差遣之余,让心思放松消遣的小道而已。”
王珪好气哦,想要辩驳,却又想起苏家还有个如日东升的胖大苏,于是更气了,只好轻咳一声:“陛下,新科进士们过来了。”
赵顼意气风发,这一科的门生实在是给他涨脸,笑着说道:“走吧,我们上去迎一迎,国之华翰,当得起。”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照会
汴京城一番热闹过后,又到了苏油送别的时刻。
苏迈和苏迟,两兄弟就如同他们父亲一样,各奔东西。
苏迈要去登州文登县做知县,那里是如今宋辽木材贸易的终点站,张散正在建设军港,船厂,打造军舰,四通商号营建司也在那里大建仓库,商号,皇宋银行也马上要在那里设立银行分号。
苏元贞如今就是河北路转运副使知登州,有这些人在那里扎堆,算是苏迈一个良好的仕途。
苏迟年纪太小,本来赵顼的意思是让他在京中几个司、监锻炼一阵,就跟韩佳彦差不多,先给个监官挂着,跟兄长在相州搞几年金石文字再说。
无奈苏迟人小主意定,他可是横渠先生的衣钵传人,主动上书,要求去郑州学宫当助教。
郑州是嵩阳书院所在,这是要和二程打擂台。
为此赵顼还特意将苏油找去,苏迟要去当助教,是不是你的意思?要是明润你顾忌子弟在京中任职的话,苏迟才初入仕途的九品官职而已,根本就不在避嫌之列。
苏油只能叹息,这真是人家伯充自己的志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我这当幺爷的,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啊……
这大辈儿充得让赵顼哈哈大笑,这才准了苏迟所请,给了苏迟太学监书的身份,挂了京官职衔,让他去了郑州州学。
看着汴渠上一东一西的两艘船,苏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糟糕了,《石钟山记》这下可能没有了……”
扁罐和漏勺也跟在父亲身边送两个侄儿,扁罐闻言问道:“爹爹,什么叫石钟山记没有了?”
苏油只好打哈哈:“没什么没什么,石钟山是鄱阳湖边上的两座小山,山上没有寺庙,也没有钟,模样也不像钟,却得到这个名字。”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谁都不知道。本来苏迈的任命是江南,我还想让他探探石钟山的秘密来着,结果你无咎叔叔闹着要人,这就去了河北。”
扁罐说道:“那等着以后我去破解。”
“呵呵呵好的。”苏油心底暗翻白眼,你去破解写出来的那叫论文,能跟大苏叙议结合,丝丝入扣,同时又声情并茂,行文卷舒,霸占着课本几十年不下来的经典文章相比?
跳开话题:“爹爹调了几天休假,这个寒假你忙着弥补错误,爹爹也忙着料理公务,都没有时间去看望八公,趁这个机会,我们去中牟看看八公好不好?”
漏勺最开心:“也!哥哥我们又可以抓刺猬了!”
四月,熙州知州苗授给梁永能发去了照会,声称最近在西夏发生的保泰军司和静塞军司之间的军事冲突,引发了宋朝的严重不安,要求双方保持冷静与克制,立即停止战争。
同时要求梁永能对西夏在保泰军司部署重兵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大宋将视其为针对大宋的不友好举动,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同时,朝廷对西夏内政的变化表示严重关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西夏有大乱的征兆,请西夏方面将最近的国内大事件通报大宋。
陕西路转运司立即响应了苗授,同样给梁永能发去了一封照会。
照会里声称,为了让夏人意识到宋人的认真态度,陕西路转运司决定,先期大宋将对几大榷市进行调整。
应广大蕃部的要求,渭州榷市今后将北移到宁夏城外,节约他们的脚程。
同时为了加强管理,今后所有进入榷市参与贸易的商队,必须持有大宋发给的经营牌证。
牌证将根据商队在皇宋银行陕西分行的存款,注明相应的贸易额度。
对于超出贸易额度的部分,部分商品如药品,丝绸,四十度以上烈酒,玻璃制品,上品纸张等,大宋将课以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关税。
同时还规定,羽绒,皮革,帆布,猪鬃,丝绵,毛呢,面粉,金属制品,药品,将列入战略物资名单,禁止贸易。
这些条款,两浙路转运司将在五月开始正式施行。
照会一公布,陕西路诸商坊的商品价格顿时上跳了百分之三十。
“混账!”梁永能拔出青锋剑,将帐内的一个虎皮墩劈得稀烂:“混账!混账!混账!”
一名副将喊道:“大帅!我们点起铁鹞子,杀进渭州城!让宋人见识见识咱的厉害!”
梁永能的参军冷静地拱手:“嵬名隆遇此言断不可行。大帅,我军强在具甲重骑,而宋朝边境如今占领横山诸多隘口。”
“铁鹞子马甲,甲身一副,搭尾一件,鸡项一件,大秋钱一件,小秋钱一件,面子一件,合计九十斤。”
“经家先生改良之后,方降至六十五斤。”
“青唐瘊子甲五十斤,经家先生改良后,变成三十六斤。”
“加上人,就是两百斤负重,因此我军入宋境,极少使用重骑,皆是以轻骑和步跋子急进,以抄掠为主,快进快出为主。”
“唯一一次以铁鹞子深入宋境,乃是渭州之战,结果宋人突袭,铁鹞子连具装都来不及,便被一支义勇轻取,平白成就了石娘子的威名。”
“如今宋人将横山经营得铁桶一般,能通过重骑的关碍,无不戒备森严,铁鹞子在平野上自是横行无敌,但是山地里,绝不是用此决胜力量的地方!”
梁永能将剑插到几案上:“我这边很麻烦,那家先生那边呢?他那里才是我大夏军力的根本,打造军器更是需要大笔钱粮。”
参军说道:“家先生来信说,他正在沙洲从西域调运玉石。宋人兴礼教,对和阗美玉那是急需。”
“家先生捏死了宋人的咽喉,由不得他们不贸易,他那边,请大帅不用担心。”
“知道大帅和禹藏花麻冲突,他这次特意将第二期的军器提前发运了部分过来,和一期一起,共计人甲三百具,马甲一百具,青锋枪、剑一千具,箭矢十万支。”
“如果大帅需要,他还可以支援部分粮食,是从西域搜刮来的,不过给不了太多。”
梁永能坐了下来:“家先生那边已经尽力……粮食,我们就不要了。”
“炼铁是体力活,消耗大得很。要是再伸手,梁永能实在是愧对挚友……”
嵬名隆遇问道:“大帅,那我们怎么办?失去了贸易的好处,大军衣食难继啊……”
梁永能思索一阵:“格嵬,你有没有办法?”
参军乃是梁氏小辈亲族梁格嵬,拱手道:“如今大相正在料理国内那些反叛,需要时间,不过只要熬过这一段,局势平定之后,太后就会重开和宋朝的和议,到时候木已成舟,宋朝也只能认同。”
“好在夏税即将收成,我想能不能加一点?一户两羊,五户两牛,七户两马,熬过今年就好了。”
“对宋人我们也不能软弱,以免被其窥破我朝内政,正好环州狄咏之前侵扰我两川,是不是可以在环庆路发动一些攻势,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梁永能皱眉:“这种局势下,还要打环州啊……”
梁格嵬冷笑道:“就是这种局势下,宋人才想不到嘛,这就叫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正好罔萌讹不是闹着要立功吗?那就让他去好了……”
梁永能讥笑道:“一介面首,也敢妄言兵机。”
梁格嵬笑道:“反正就是个闲棋,成了,太后那里就算是有了交代;败了,以后也好让他闭嘴,从此不得插手我营中事务。”
梁永能回过味道来了:“那便如此,隆遇持我将令,命罔萌讹进讨环州!”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战端再启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战端再启
永兴军路,环州。
如果说横山一线,陕西路部分现在已经被大宋捏得死死的,在永兴军路一线,实力便相对弱了不少。
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这一带汉人少,蕃人多,环州蕃人和西夏通消息当间谍,夏人进攻时踊跃带路,是他们以往的传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庆历四年,种世衡经营好了清涧城,改任环州知州,对蕃人善加抚恤之后,才得以改善。
当年种世衡在境内巡视,深入羌族抚谕。
环州蕃族大首领奴讹倔强自负,种世衡与他联系,说次日会去他的部落慰问。
是夜大雪,奴讹以为种世衡一定不会去,结果种世衡信守了自己的诺言,顶着大风雪来到了奴讹帐中。
奴讹感动惊服,急聚族人听命。
从那以后,环州周边蕃部才开始归顺宋朝,渐渐成为了保卫永兴军路的决定性力量。
结果到了赵顼时期,情况又出现了变化。
当年苏油和韩缜分权,各自镇守一方,韩缜在永兴军路信任了夏人的间谍,用错了方略,制造汉蕃矛盾,歧视蕃人,造成环庆精锐蕃骑广锐军叛乱,给永兴军路的军事带来了严重的挫折。
事后苏油虽然进行了积极补救,但是永兴军路,总体和一直蓬勃发展的陕西相比,还是落了后手。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利。
如今的陕西路,宋军完全占领了所有分水岭,取得了居高临下的优势。
而环州这里,地势已经开始变得低平,总体还是北高南低。
环州地处白马河和归德川交汇处的下游河口,夏人出击时,可以自由选择两条河谷,居高临下而来,从地利上讲,对防守方其实是有些不利的。
这里是永兴军路面对西夏的最前线,环州的北面,就是居住在白马归德之间的熟蕃和部分汉人义勇,弓手。
狄咏到任之后,这里的军队一共不过两千人。
于是狄咏首先便是招募蕃部,在两川间屯田,然后在屯田更北部的河谷险要,设立了洪德砦和广恩砦,以巩固边防。
接到赵顼的旨意后,狄咏将环州周围的下蕃勇敢编为数部,按时操练,从中提拔勇武之人,终于得到了一支蕃汉相杂,骑步相杂的部队,总计五千。
赵顼很高兴,命狄咏好生慰劳部属,给了他们旧式禁军的待遇。
四月的麦苗刚刚开始抽苗,进入长势旺盛时期,狄咏就接到斥候来报,夏国大将罔萌讹带着两万人,前来攻打环州。
环州熟蕃头领令讹舍不得地里的麦子,加上刚刚抄掠成功颇为骄狂,于是出兵与罔萌讹前军邀战,被罔萌讹诱入包围圈打了埋伏,五百蕃骑全军覆没。
初战获胜,罔萌讹飞兵突破无兵镇守的洪德砦,立即带领大军沿着白马河南下。
另一边镇守归德川广恩砦的小将贾嵓惊闻洪德砦被攻下,害怕自己后路被抄,反应也是极快,率领守军五百人从归德川撤退,抢在罔萌讹之前渡过白马河,在罔萌讹的进军路线上不断游击骚扰,以阻滞罔萌讹的进军速度,为两川蕃部退入环州争取时间。
宋夏战事,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在环州突然爆发!
大宋从朝臣到边臣,包括苏油在内,谁都没有想到梁永能还敢在这时候突然挑衅,赵顼将还在中牟带着孩子在瓜田里抓刺猬的苏油紧急召回,商议对策。
偏殿里孙固一脸的刚强倔强:“战端易起,祸患难休!环州狄咏,去年秋后兴兵之时,便当预料到夏人今日的报复!”
孙固是赵顼蕃邸的老人了,赵顼还是颖王的时候,孙固就是他的侍讲,后来做了皇太子,又是侍读,幼年以立志闻名,九岁读《论语》,就曾曰:“吾能行此。”
入仕之后,站的是顽固保守派的队,但是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对他的人品都是钦佩的,所谓“宅心诚粹,不喜矫亢,与人居久而益信。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
属于“人不忍欺”的品种。
因此他跟赵顼说话,比较随便,也敢于放言切谏。
赵顼说道:“当年种谔取绥州,孙翁便劝我以先事以戒,对我说待远人宜示之信,无名举兵,非计之得。又告诉我兵者乃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
1...408409410411412...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