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臣正是仰慕其家风,才请结秦晋之好。可臣听说,毕仲游与其兄同举进士,至今却也没有得到一个什么职位?”
这种情况和苏辙很像,兄长得罪了朝中大佬,连做弟弟的跟着吃亏。
赵顼问道:“可是文采不彰,科场侥幸?”
苏油笑了:“陛下,仲游幼妹年仅八岁,已是咏絮之才,难道以他们的家境,还请得起教师?”
“毕仲衍入仕,这个幼妹是谁教育出来的?”
“范纯粹转运陕西,给臣来信说府中缺乏得用之人。陛下不妨取其文一观,如果入眼,便命入范纯粹幕府效力如何?”
赵顼点头:“转运司幕府不入流官,这个你就可以办了,没必要告诉我。”
苏油躬身道:“遇到人才,不推荐给陛下,那就是臣的失职。但人才到底合不合用,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却不是人说了算,而是要实打实的取得功绩才行。这就是陛下的事情了。”
赵顼叹气:“满朝文武,唯你谨慎。对了,两制以上举荐武人一事,你可有人选了?”
苏油也叹气:“有,臣那个跟班程岳本来是好的,可是性格过于懒散,臣也不敢推荐给陛下。不过他兄长程杲也不错,忠勤王事,可当一面。”
赵顼说道:“另外推荐一人,程杲平定河北和郓州梁山泊匪患,已为王克臣所荐。”
“哦。”苏油想了一下:“那臣给陛下推荐一个将种,顺州刺史刘纪长子,刘世恒。”
赵顼皱了一下眉头:“夷人?”
苏油说道:“他爹虽然是以广源州观察使身份投降过来的交趾武臣,但是家族是广源州的汉人豪族。”
“这小子不是一般的机灵,剔一个光头用了两次计,计谋都一样,却连赚了徐伯祥,蒲释马。”
“在交趾之战中,也是他收拢父亲刘纪的溃军,重整旗鼓,端了李常杰过江部队的后路,烧了舟船。”?
“刘纪之前大败,李常杰以为自己后路已经安若磐石,结果刘世恒一招打在了李常杰的死穴上,给郭逵大军全歼交趾过江反扑的军队,创造了决定性的机会。”
“最歹毒的是这小子还特意留下了数艘大船故意不烧,导致溃逃回来的交趾部队,没有了背水一战的决心。那一战李常杰仅以身免,是交趾攻略中的转折点。”
听苏油一说,赵顼也想起来了:“就是每次都伪装成散兵游勇,深入敌阵套取情报那位是吧?我记得蒲释马的水师可是被他坑惨了。”
“正是!”苏油笑道:“海盗就好比流寇,一旦逃散,那就难治了。”
“结果全被他暗中设计,将海盗引往麻城,然后烧船引发大混乱,最后被王韶聚而歼之。”
“那一战,又一举奠定我大宋在南海的绝对控制权。”
“王韶对他非常赏识,留在身边亲自调教,臣估摸着,也该出师了。”
“陕西那边,王厚和李庸对付起家梁来相当吃力,不如让这小子也过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啊?哈哈哈哈……”
赵顼挥退了众人,殿中只留下君臣二人之后,这才问道:“巢先生那里,明润还控制得住吗?夏国太后和国相对他可是恩荣备至,我怕……”
苏油拱手道:“巢谷乃是豪侠国士,一诺千金,重情而不重利,这一点我是放心的。”
“之前我们就有约定,他在西夏的作用,只在传递情报,无关大局的攻防,正好给他立功。”
“他的存在,是影响西夏的国家战略。至于战术层面的东西,反倒是不重要。”
“比如西夏铁鹞子的重建,就是其一力促成。我估摸着他也是对宋国的情报工作有些怨气,因此亲自出手调教调教小辈儿。今年九月玩的那一出,可是搞得王厚和李庸尴尬狼狈呢。”
赵顼还是有些担心:“他在西夏,时间太长了……”
苏油说道:“正要奏报陛下,巢谷正在筹措一件大事,此事一发,西夏必然大乱!”
“哦?”赵顼顿时来了兴趣:“什么大事儿?”
苏油取过一张纸,在上面简单写了些字。
赵顼看过大喜过望:“真的?!如此一来,岂不是……”
苏油拿起赵顼桌上点灯用的火柴,将纸放到一个空水洗里烧了,还将灰烬也捏成了粉末,这才拍手说道:“陛下别忘了,巢谷之谋,只是给大宋创造一个机会。”
“而机会,只留给做了了准备的人。”
此次陛见过后,赵顼很快颁发了赏赐,奖励给历朝清廉官员后代里,能承继清简家风者。
这些名臣里边,包括了刘温叟、赵抃、包拯、唐介等人,当然,毕士安也在其中。
从宫中出来,苏油去学院接上观儿,看观儿神采飞扬的情形,就知道小妹同意收下这个女弟子了。
苏油笑道:“这才对嘛,做一个高高兴兴的小姑娘。走,我们看望你兄长去。”
来到药局,今日却换了唐慎微当班,对苏油说道:“昨日那病人实在是凶险,好在现在已经没事儿,再用几天青霉素,加上汤药,大概一周的时间能痊愈。”
来时的路上,苏油已经给观儿介绍了唐慎微和钱乙,就是要给她信心,观儿赶紧说道:“多谢大哥哥。听大叔说,你是当世神医。”
唐慎微对别人的夸奖还很不适应,摆着手道:“算不上算不上,我就是一个游医出身,那啥,我还要查房,你们自去吧。”
等到唐慎微走了,苏油才对观儿说道:“观儿看到没?越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自信的人,越是谦逊不说,还视权贵名利如粪土,这就叫无欲则刚。”
“今天你见到的这位哥哥,和昨天你见到的那位钱爷爷,他们正在编撰大宋最大的一部药典。到时候造福苍生,流芳百世,可比大叔我强多了。”
观儿对这好脾气大叔观感很好:“大叔你也很厉害,还有扁罐哥哥和彦弼哥哥,他们也很厉害。”
说完有感觉不够:“还有昭明学士,县君山长,还有大苏夫子……对了,还有今天早上弹琴的那位阿姨。”
苏油有些奇怪:“那位阿姨你还没见着吧?怎么知道她厉害?”
观儿说道:“她将大苏夫子的《水调歌头》意境诠释的很完美的。”
“这样啊……这个我还真不太懂……算了,我们快去看你兄长吧……”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知音
为了维持在小妹崽面前的高大形象,苏油决定跳过这一节。
至少匆忙之间,他就没有听出来,绿箬是在给《明月几时有》谱曲。
来到毕仲衍的病房,毕仲衍已经能够靠在床上了,身边的毕仲游正在服侍他进汤药。
见到苏油和观儿进来,毕仲衍虚弱地抬手感谢:“昨日多亏少保,否则今日的仲衍,已成游魂野鬼了。”
苏油将在药局门口买来的果子放下:“这事儿吧,我也有些责任,当时见你就一通大咳嗽,还让你喝羊汤吃大肉。”
“啊对了,还有那个圣散子方,也是得大苏之名而流传,那玩意儿也挺坑人的。”
“不过总是没出大事儿,这就挺好,毕兄,想跟你商量个事情啊……”
毕仲衍苦笑道:“涪国公救命之恩,有什么吩咐,尽管说来就是。”
“是这么个事儿啊。”苏油说道:“今天带观儿去见了小妹,啊就是皇家理工学院苏山长,她说观儿是可造之才,想要留在身边做个女弟子,毕兄你看……”
毕仲衍眼神亮了,似乎病情都轻了几分:“苏山长?观儿怎么还有这等机缘?”
苏油说道:“这不叫机缘,是观儿聪明灵慧,得到了小妹的认可。说实话,小妹见过的小孩也多了,君家幼妹,是第一个看入眼的。”
毕仲衍急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观儿你就好好……咳咳咳……”
苏油赶紧安慰毕仲衍:“毕兄你也不要太激动了,那就是同意了?”
毕仲衍点点头:“这是自然,能得县君教导,那是观儿的福分。”
苏油笑道:“那就好,不过我昨天去过你们家,你那个家啊……对了你妻儿呢?”
毕仲衍一脸的羞臊:“妻儿都在岳父家,拙荆跟了我这么多年,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实在是惭愧。虽然岳父大人并未计较,但是……唉……”
苏油点头:“京城居,大不易啊。对了,陛下的任命很快会下来,公叔马上要去陕西,这就更没人照顾观儿了。”
“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以两全其美,只是不知道夷仲兄愿不愿意……”
毕仲衍点头:“少傅请讲。”
苏油转头:“那公叔兄,请先带观儿出去一下?”
等到毕仲游带着毕仲衍出了病房,苏油才对毕仲衍说道:“说来惭愧,家中犬子如今马上十岁,昨天又干出了一件大事,把司天监的窥天镜给拆了。”
“啊?”
“不过这事情吧,我倒是看做小孩子对理工之学的好奇,能拆能装,那也是本事儿,夷仲兄你说是不是?”
“是……吧?”
“我这长子秉性是端良的,虽然有一时出格,但是不出格就不是苏家人了,你说是吧?”
“可是子由兄他……”
“他那种在别人家是正常,在我们家就是不正常。”
“哦……”
接着苏油有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扁罐的好话,最后说道:“你们家观儿是极好的,我和夫人都很喜欢,现在又是小妹的弟子,完全就是一家人嘛……”
“因此我想,是不是……还可以亲上加亲,好上加好?”
“啊?国公你是……想给贵公子与舍妹……”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先别说破,就让观儿住到我们家去,一来可以妥善照顾,二来上学放学一起就接送了,也方便!夷仲兄和公叔兄大可以一展长才,宦游天下,不用担心舍妹的处境,如何?”
“我家寒微,如何高攀得起公府……”
“这话就见外了,我们看中的是观儿的人品性情,再说了毕文简公乃是我的楷模,能与毕家结亲,我这求还求不来呢。只是犬子调皮捣蛋性子跳脱,我这当爹的,也只好厚颜相求。”
“这个……”
“别的我不敢向夷仲兄保证,扁罐的将来如何,只靠他自己的本事儿,恩荫的路子是不走的。”
“但是有一条,那就是不纳妾侍,不蓄歌姬,夫妇一体同心,这是我苏油的死规矩。”
“除了大苏,你看你的上司我老族兄,已故的老堂兄,我,子由,还有土地庙七子,都是如此。”
“观儿要是成了苏家新妇,就不怕有寻常士大夫勋贵家后院当中那些破事儿。”
“好,既然如此,国公这门亲,我们就恬颜认下了!”听到苏油如此说,毕仲衍再没有什么犹疑。
“哈哈哈,好,那以后我就叫夷仲和公叔,这世兄二字就不带了……”
“……”毕仲衍这才想到这一茬:“我与子瞻子由一直平辈相称,这可不正好了。”
牵着观儿的手离开药局,苏油一路走着一路想,如今这年月,盲婚哑嫁乃是常态,这已经是他能给扁罐争取的最大自由度了。
今后还要引导俩孩子好好相处,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而且感情这种事情很难讲,蜀国公主够贤惠了吧,遇到个该死的王诜不还是没辙?
小丫头似乎也知道些什么,虽然毕仲衍只说了让观儿去苏家住一段时间,方便跟着苏山长学习,可是苏油一路想事情没说话,小丫头也就乖乖地跟着没说话。
没多久都到家了,苏油这才从思绪中清醒了过来:“哎呀,忘了给观儿量定衣裳了。”
观儿低声说道:“明天二兄会送过来的。”
苏油这才笑道:“那就好,昨天太晚了怕你累着,今天好好洗个澡,大叔家里的澡堂洗澡可舒服了,今后你就吃住在大叔家,每天去学习,用不了几年,我大宋还要再出一位女山长。”
观儿听见了门内的钢琴声和歌声:“大叔你听……”
苏油一听,却是绿箬的声音,正唱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由得惊讶道:“还真是《水调歌头》,观儿你品鉴乐曲的能力不一般啊!”
两人进了门,过了外进,来到中院,就见张麒吹着洞箫,绿箬弹着钢琴,石薇扁罐漏勺等人在一边倾听。
张麒跟着苏油四处奔波,绿箬没有随行,两人直到现在才怀上孩子,已经显怀了。
苏油笑道:“这挺好,打娘胎里就听着最美妙的乐曲,这叫胎教,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很有好处的。”
绿箬笑了笑,对观儿招手:“你就是观儿呀,听苏山长说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竟然还这么漂亮!”
观儿对绿箬很有好感:“婶婶你真美,弹的曲子可真好听。”
苏油笑道:“当年毕文简公以美风雅,善谈吐著称,观者每忘倦,听者每忘饥,观儿是文简公曾孙女,这叫遗传。”
“对了,今天上午出门就听见你在弹琴,是制度此曲吧?”
绿箬感叹道:“大先生这首词,颇有仙灵之气,以往的曲牌配大先生的词,气质上差距太远,因此我重制了一曲。”
苏油笑道:“你们还真是厉害,来给你介绍一位小知音。”
说完将观儿退到绿箬的面前:“今日出门之时,观儿说你是在为《明月几时有》制曲,当时我还将信将疑,原来当真如此。”
“是吗?”绿箬大为惊喜:“小小年纪,竟然有这等鉴赏之力,可算是了不起。观儿你要是喜欢钢琴,那婶婶每日教你。”
观儿笑着点头:“谢谢婶婶,观儿想学。”
苏油说道:“先吃饭吧,吃过饭薇儿带观儿洗澡,之后我还有事情和观儿说。”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四代三家
吃过饭,石薇带着观儿去沐浴,张麒进来,送来了一套衣服,除了内衣,还包括一件粉青薄呢子背刺石榴花儿的直襟背屯,两下摆开紋绣着牡丹花;一条青缎裙桐女裙儿;一条暗竹纹华闪锦披风;另外还有一套小巧的白玉头面。
苏油拍了拍脑门:“这家里还就得靠绿箬置办这些,这可真是救了命了!”
张麒笑道:“这是绿箬用自己的一些旧衣临时改的,她现在也穿不了这么鲜的衣服,放着也可惜了。”
苏油也笑:“还得手艺好,这么快就能改出来。”
张麒说道:“用缝纫机还能不快?绿箬说了,先穿着,改日再给观儿重新置办几套纯女红的。”
等到石薇带着洗得脸蛋红扑扑的观儿出来,换上了这一身,不由得称赞道:“好漂亮的小女孩,婶婶家里就俩男娃,淘气得不行,还是女娃漂亮乖巧讨人喜欢。”
苏油点头:“的确不错,走吧观儿,大叔带你去一个地方。”
石薇疑惑道:“这么晚了还去哪里?”
苏油说道:“我带观儿去一趟可贞堂。”
扁罐和王彦弼也从书房里跑了出来:“我们也去!”
苏油想了一下:“走吧,那就一起去,顺便看看你们那些位大哥哥。”
可贞堂里边还拘着一大群呢,现在的可贞堂,已经具备了非常大的规模,加上外围的相关产业,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社区。
当时小妹将可贞堂买在郊区,就是贪图地价便宜,地方大,可如今这里却成了大宋的顶级地块。
好在苏陈两家当年就预先夹出了河湾一带两百多亩地,本来被小妹打造成大花园,结果书越来越多,苏油干脆将这片河湾全部买了下来,临河一面修了一个码头,用水泥柱起了一排吊脚柱子,柱子上铺了预制板,修出了一溜吊脚楼,将两百多亩地全部包在了里边。
中间大花园里,一栋楼接一栋楼的造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学院式建筑群。
这里是大宋藏书最丰富的地方,哪怕天子密阁都不能比。
密阁的书籍珍贵是珍贵,但是光论数量,这里的书籍是密阁的好几倍。
除此之外还有博物馆,里边收藏着丰富多彩的文物。
这里的职员有上百人,分别工作在印书坊;文物鉴定,修缮,收购坊;供学子借书还书的图书馆;文物陈列展览馆,还有研究所,大礼堂,后勤处,膳堂,安保处……
汴京可贞堂,已经成了全大宋读书人的文化圣殿。
因此苏迈他们住在这里,还真是什么都不缺,可以专心致志地攻读复习。
苏油也忙,只能偶尔来看望他们,倒是陈昭明和小妹一直住在这里,经常和他们探讨学问。
如今的苏家,真敢说自己是大宋一等一的士大夫家族,除了高官,著名文化偶像外,海量的收藏,也是底气之一。
苏迈他们被关在一栋小楼里,王珪和邢恕到底不太放心,一人派了一个仆人伺候这群少爷们,每日就负责端茶送水,送换洗衣服。
好在苏迈一群人本身就喜欢这个,躲在小楼里攻读诗书,休息的时候偶尔出去散散步,射射箭,大多数时候就是吟诗联句,一点都不觉得寂寞和无聊。
苏油也懒得考较他们的学问,每次过来关心的是生活,尤其是年纪最小的苏迟和韩嘉彦。
王仲煜和邢居对苏油是感激和敬仰的,自己父亲对少傅干了些什么事儿,他们其实也是隐隐约约知道一些。
可是苏油非但不计前嫌,就跟没事人一样同意他们到这里来,还反过来担心他们心里有什么包袱,特意开解,说是什么都不要想,努力拼搏拿进士才是正经,让两人对少傅的胸襟感佩莫名。
几个人里边,苏油也大致知道他们的水平。
第一的不是刘正夫,反而是福建子——黄裳。
黄裳学问基本功之扎实,苏油在大宋只见过三个人有这水平——刘攽,司马光,王安石。
这让苏油对福建路的文化教育水平叹为观止。
福建路的士子学问虽然不错,但是有个大毛病,那就是读书有针对性,主要是为了科举,作为出仕之路的打门锤。
这也是北方士大夫家族,关洛学派,蜀中学派鄙夷他们的地方,读书不求明道,不求真我,那就是落了下乘。
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科考占据的名额就是多,名次就是好。
而黄裳和其它福建路士子有所不同,是真够学问,尤其是对道家经典,那是非常熟悉。
据说此子幼年时,随一老道在冠豸山修行道法,十二岁才被接回家中,六年之后,被誉为“福建文魁”。
第二才是刘正夫,太学学霸,和黄裳不同的是,两人一个气质近道,谦隐;一个却是范仲淹的隐形门徒,胸怀天下,一心报国。
接下来苏迟,韩粹彦,韩嘉彦,王仲煜,邢居。
这几人属于一个档次,要不就是师从大儒,要不就是世家家学,算是旗鼓相当。
反倒是苏迈,虽然年纪最大,但是排名最后。
摊着个“我愿儿孙愚且鲁”的不靠谱爹,能够自行生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这只是苏油对他们学问的排名,具体考试能拿到什么名次,那是真说不好。
鼓励了几人一番,顺便教育扁罐和王彦弼要向几个大哥哥学习之后,苏油才从楼里出来,带着他们朝一栋独立的藏书楼走去。
路上,苏油问观儿:“观儿,你在京中还有亲戚,对吧?”
观儿点头:“嗯,还有个姑姑。”
苏油点头:“燕国公宋宣献,娶得是你曾祖的女儿是吧?”
观儿说道:“对,先是二姑婆嫁到宋家,后来三姑也嫁到了宋家。”
来到楼前,苏油将大门推开,带着孩子们走了进去。
大楼里全是书柜,书柜上摆满了书籍。
苏油说道:“观儿,这里的书,全部是你曾祖的收藏,几乎每一本上,都有你曾祖留下的批注。”
“啊?”观儿大惊:“曾祖曾经收集了这么多的书籍?”
苏油点头:“你曾祖,是大宋著名的书家,他的女儿,也就是你二姑婆,嫁给了我大宋博通经史百家,文章为一时所尚的文学家宋绶。”
“后来你二姑爷也成了我大宋的燕国公,他同样也是嗜书如命的藏书家。”
“你曾祖逝世之前,将自己的藏书,尽数赠与了他。”
“你二姑爷爷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法度森严,实传钟繇、张芝古学。当时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这些书籍里边,同样有你二姑爷爷的珍贵批注。”
“后来你二姑爷爷去世,便将这些书传给你的三姑爷宋敏求。”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藏书已经多达三万多卷,你三姑爷几乎全部通读过,也成为了大宋的学问家,朝士有不明之处,必向你三姑爷请教。”
“这些书里边,除了你曾祖的,宋家的,还有宋家的外家杨家的,实际上是四世三家的总和。”
“你三姑爷和我性情相近,藏书唯谨,总要缮写别本,以备出入。他酷好唐诗,这里边,收罗唐人诗集、先人手迹与四朝赐札尤多。”
“而且他学问精慎,曾云‘校书如扫尘,随校随有。’因此宋家的书藏,到了你三姑爷这里,用我族兄的话说,是‘最号精密’。”
“你三姑爷也乐于借书给他人,居于春明坊时,士大夫中喜爱读书之人,多愿居往其侧,以方便借阅其藏书,致使周围地价大昂。”
“之前我们就有过关于书籍的合作,可贞堂翻刻了你三姑爷的大量收藏。只求能让更多的士人读到。”
1...380381382383384...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