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我们将翻刻的书籍赠送给了你三姑爷一套,他看过之后,非常满意。”
“去年他去世了,临去之前叮嘱子孙,说可贞堂藏、校、印、行,皆有成法,于是大公无私地将他的藏书真本,尽数赠与了可贞堂。”
“观儿,这里的所有书籍,就是你的曾祖,姑爷爷,姑爷,几代人为了华夏文明递序传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圣地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圣地
观儿、扁罐、王彦弼,这一刻的脸上都充满了仰慕之色。
观儿的脸上,还有几分自豪。
三万多卷图书陈列在一栋楼里,这场面还是非常壮观的。
观儿小心的问苏油:“大叔,我能看看吗?”
苏油说道:“可以的,不过这些都是真本文物,要看,也是要讲规矩的。”
取出几双细棉白手套,让几个孩子戴上:“这里的书籍很珍贵,有些是四五百年前的东西了。”
“书籍最怕什么?就是火。因此这些楼,整体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木材用得很少。”
“这些书架,都是用浸泡了水玻璃的木材,即便拿火点,都点不燃。”
“好了,你们去选几本吧,选好了,我再教你们这里看书的规矩。”
扁罐和王彦弼直接摆手:“我们就不用了,观儿你想看什么,我们给你找。”
观儿说道:“我想看看曾祖,姑爷爷,还有姑爷的字迹。”
这个好办,不一会儿,三小孩就找出了几本。
苏油也找出了一本:“这是你姑爷编纂的一百三十二卷《六世会要》中的一册,他的这套书册,对如今朝廷整理《唐六典》《六朝会要》,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佐证材料。”
“而他的这部书,却又是你姑爷爷肇始编纂,去世前交由你姑爷继续,直到前几年才完成的。”
带着孩子们来到楼外的一间屋子里:“这里是观书石室,藏书楼里绝对禁止用火,这里,可以有限度的使用。”
让孩子们先将书册放在门口的几案上,苏油来到石室中间,打开平板玻璃,将里边的汽灯点燃,之后又将平板玻璃关上。
整个石室变得非常明亮。
大玻璃隔幕四周有四张几案,苏油说道:“今晚我们就在这里读书吧。”
经过苏油这一番做作,三个孩子哪里还敢瞎胡闹,这哪里是读书,这简直就是朝圣。
知识的殿堂,在三个小孩的心中,变得异常的宏伟庄重。
石室安静了下来,一大三小开始阅读起来。
扁罐和王彦弼已经练了一年多的书法了,书法之道讲究章法传承和笔意创新,士大夫家的孩子一般得从十岁腕力初成正式开始,然后一直精进到死。
扁罐和王彦弼有石薇督促练武,因此力气较大,比别的孩子提前了一年。
除了艺术意趣的培养熏陶,这还是正经的坐功。
诚心正意,书才读得进去。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
俩小子最近觉得自家的书法好像进步不小,有点飘,苏油今日除了让观儿看看自己曾祖的藏书外,也有让俩小子看看北宋大书法家的文字的意思。
别以为只有苏家人独步,小瞧天下英雄。
果然,就见俩小子对宋敏求的楷法惊叹不已。
这一次造访可贞堂,对观儿来说,更是一场心灵的风暴。
这一栋楼的藏书,三万多册,只是可贞堂的冰山一角,这一处封闭式的大型楼群里边,除了外围的一圈外,里边还有好多栋独楼。
每一栋,都有特殊的意义,里边收藏的,是苏油翻刻的大宋其它藏书楼的作品。
每一栋的牌匾上,同样复刻了一家家原楼的牌匾。
博古堂,斜墨庄,温氏书楼,程舍人藏书楼,杰楼,白杜万卷楼,独乐园,安乐窝……
这些书楼,都围绕着中心的一栋更大的建筑,也就是这处地方名字的由来——可贞堂。
毕家是士大夫之家,虽然穷,但是书籍其实也有不少,不过架不住观儿这种嗜书如命的小书虫拼命地读。
大叔带她来到了这里,观儿觉得自己就好像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
这么多的粮食,何年何月才吃得完啊……
苏油的阅读速度是后世看网络小说养成的功底,非常快快,不一会儿就看完了一匣子的书册。
将书册装了起来:“今天就到这里吧,把书收起来,归还原位。”
三个小的照做了,等到他们再回来石室,几案上多了三张黑色的卡片。
卡片是赛露络制作的,上面有着精美的花纹色彩,还有金银箔的嵌花。
苏油说道:“这是高级借书卡,一人一用,不得外借旁人。”
“拥有这种借书卡的人,可以借阅可贞堂的所有书籍,现在可贞堂只发放了三十多张,那些人,都是我大宋一等一的文化名流。”
“除了陛下,还有老族爷,大苏,小苏,司马学士,介甫相公,景润姑父,小姑姑,邵伯温,苏元贞,晁补之……无一不是一时俊彦。”
“观儿你是三十五号,扁罐三十六号,彦弼你三十七号。希望有一天,你们的成就,能够超越其他的持卡人。”
观儿将卡片珍而重之的捧在手里,激动得眼睛里都泛起了泪花:“谢谢大叔!谢谢大叔!”
回到家中,观儿的卧室已经收拾出来了,苏油还从中牟庄子上寻来一个农妇,专门负责照顾观儿的起居。
躺到床上,石薇搂着苏油的脖子:“观儿这孩子挺不错,我很喜欢。”
苏油长吁了一口气:“我们家和大宋其它世家,其实区别很大的,说是离经叛道都不为过。”
“真要是寻找那种传统士大夫家,名义上是门当户对,其实还不如娶商贾家的女儿,让扁罐来得自在。”
“但是士林公议却又不能不顾,因此啊,这事情挺难的,需要及早谋划。”
“观儿乃毕文简之后,门当户对这一条没问题;家中清寒,就没有高门大户家女孩子那些毛病;年纪还小,跟在我们身边,也会渐渐喜欢我们家这种氛围;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了。”
石薇笑道:“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看到他俩,我就想起了我和小油哥哥小时候的情形,心中说不出的欢喜……”
苏油又叹了一口气:“我们欢喜有什么用,扁罐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欢喜,就怕到时候儿大不由爹娘啊……”
“他敢!”石薇说道:“这么好的姑娘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可得了吧。”苏油看着帐子顶上:“舒国长公主那样的又哪里差了?结果和王驸马搞成那样……”
石薇不由得心有余悸:“那扁罐得好好管才行,不要搞成王驸马那样的浮**子才好。”
“那个可能性倒是不大。”苏油对扁罐的秉性还是很放心的:“我倒是更怕他变成工科狗;或者遂了你的心愿,变成大侠浪迹江湖,程岳那种,好像这辈子都没打算碰女人……”
石薇捏了苏油一把:“你就是见不得自家孩子能耐,什么事都往坏了想,操不完你老父亲的心!”
苏油开始不老实,在自家老婆身上上下其手,坏笑道:“就是,操那些心干啥,还不如……”
石薇赶紧阻止:“臭坏蛋!不行!小心把漏勺弄醒了!”
苏油假装生气:“漏勺都四岁了,明天就赶到别间去睡,不是闹着要妹妹吗?这样子妹妹哪里来?”
石薇吃吃地笑道:“可辛苦公爷了,你别动,还是奴家伺候你吧。”
说完轻轻退进了被窝里边。
这下苏油美坏了,等到石薇再次回来搂着他,苏油还觉得自己飘在云朵中一般。
“舒服了吧?”石薇在苏油耳朵边轻轻问。
苏油眯缝着眼:“你们道家这些门道都是跟谁学的?狐狸精吗?”
石薇笑得将头埋在了枕头里:“别瞎说!舒服了就睡觉!”
ps:推书《重返快穿世界》,作者是天才,高二就能写出精品书那种,后来……被妈妈逼着考大学去了。所以这是一个被应试教育耽误的大神,哈哈哈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药性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阿司匹林的药性
元丰三年冬十月,壬寅,辽主祠木叶山,己酉,驻五泉县。
冬捺钵开始了。
陈义王绩秘奏耶律仁杰久在相位,贪得无厌,时与亲戚会饮,尝曰:“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
陈义送上了四通收集的铁证,包括了耶律仁杰在獐子岛的经济往来,光在木材生意上,耶律仁杰通过组织女直人,收买部众,发放刀斧等手段,垄断了宋辽之间的木材贸易,侵吞了耶律洪基的大量利益,总计金额高达五十万贯!
同时,在暗查耶律仁杰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耶律伊逊和宋人的往来,前后贸易给宋人五尺上驮马三百多匹,而购进的物品之中,包括了金甲,银盔,花纹钢剑等僭越之物。
其实这是宋人抛弃了耶律伊逊和耶律仁杰,重新选定了宋朝在辽国的代言人。
用四通商号新任董事长石富的话说,就是过年了,猪也太肥了,该宰了。
耶律洪基做事情一贯优柔,直到这次冬捺钵上,在陈义的悄悄指点下,才发现大多数的部族,臣工,都跟在两人的身后。
耶律洪基还没有下定决心,但是总算是“渐悟其奸”,继出耶律伊逊之后,出耶律仁杰为武定军节度使。
癸酉,辽以陈义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同平章事,王绩同知枢密院事。
新的代言人,诞生了。
陈义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偷偷联络獐子岛——对于耶律伊逊和耶律仁杰,我们要继续痛打落水狗,一定要将他们搞死才算完!
这将是辽国又一场巨大的动荡,石富对苏油的黑心肠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油的计划,是扶持辽国的代言人,并且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权势,然而却又不能大到倾覆皇权的地步。
一旦接近,立刻抛弃别寻上位者,这样的新老更替,必将在辽国引发巨大的党争和动荡。
而辽国的元气,也将一次次地在这样的动荡之中,流失消耗殆尽。
因此獐子岛上的宋商们,开始转捧陈义和王绩,纷纷揭发耶律伊逊和耶律仁杰贪污腐化,欺君罔上等大逆不道的罪行。
一桩桩一件件,都保证有证人有赃物有往来凭证,铁证如山,让两个大蛀虫想翻身都翻不了。
……
十月,辛酉,大宋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光禄寺丞李德刍,上《元丰郡县志》三十卷,《图》三卷。
这个图不是地图,而是模仿苏颂送上的两府三省朝廷机构树状图。
《元丰郡县志》,也不光是一部地方志,还是新官制为各郡县设置官职的基础。
而《元丰郡县图》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州府县机构官职树状图。
元丰改制,开始渐渐下行到郡县。
癸未,少傅,涪国公,领军机处苏油,奉旨出巡,调研郑州工业基地,验收洛汴渠工程,兴洛仓工程。
当然这些只是明面上的东西,而苏油私下领受的任务还很多。
整合从汴京到渭州的后勤通道,保障西军的物资供给和储备,调研郑州军工,商洛军工的生产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主持安装大宋最新型的通信保障——电报线路!
还有就是观摩新军冬季作战演习,考察新军战力。
……
毕仲衍这一场病,在宁善堂调理了整整十天。
今天终于可以出院了,苏油带着观儿来接他。
见到自家幼妹的衣装,还有明显丰润的小脸蛋,最关键的是眼中的神采,毕仲衍就觉得喉咙有些哽咽。
这个幼妹,两位兄长是有些亏待了她。
大恩不言谢,用言语表达是苍白的,毕仲衍收拾起心情,微笑着问道:“观儿可曾调皮?”
观儿没说话,倒是苏油接口了:“家里有那两个太岁,观儿连调皮的边都挨不上。”
唐慎微给毕仲衍检查完了身体,问道:“关节是不是还有些疼痛?”
毕仲衍点头:“实在是有劳唐老弟了,是还有些酸痛,不过已然无碍了,这里……还是安排我早日出院吧。”
毕仲衍这几日可以行走了,在院子里和病友们聊天,才知道自己住的这种病号,一日的价格那是相当昂贵的。
唐慎微笑道:“的确是可以出院了,不过药还要继续服用。”
说完低头些单子:“给你开一份杨枝素,日服三次,先服一瓦,白糖水送下,令周身皆出微汗,后两服每服办瓦,不令出汗,数日内关节疼痛便可消失。”
“毕兄身体虚弱,嗯,那就再加一味生怀山,每次用六七钱煮作茶汤送服。”
“健补脾胃之药,等关节疼痛消失,停杨枝素后再用。”
毕仲衍拱手:“有劳唐老弟了。”
杨枝素就是阿司匹林,苏油非常好奇,唐慎微这是将“西药”当成中药在用,取过单子:“杨枝素的药性推理,你们都已经搞出来了?”
唐慎微对苏油仰慕至极:“这可是神药啊!药性已经推断出来了,很奇怪,其性少用则凉,多用则热。”
“温病初,得用一瓦,白糖冲水送下,可得凉汗而解。”
“若是伤寒,初得用瓦半,生姜,红糖,煎汤送下,则可得热汗而解。”
“风热着于关节作痛者,就是毕兄这种情况,按刚才所说之法可治。”
“杨枝素这药,最善发汗,散风,除热。”
“其发表之力,还善表痧疹;其退热之力稍减用之,又能治虚劳灼热,肺痨之症。”
“对了,毕兄服用此药之后,如果身上出现白痧若干,那是正常现象,是杨枝素发表之力所致,痊愈就在其后,不必惊惶。”
毕仲衍拱手:“受教了。”
苏油也拱手:“我也受教了,真没有想到,杨枝素的使用,对你们来说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厉害厉害……刚刚说的那些,记得写到药典里边去。”
唐慎微笑道:“这是自然,还有青霉素,不写进去,怕要身负千古骂名。”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毕仲游赶来了,对苏油和毕仲衍道歉:“刚刚从流内铨出来,耽误了时间,国公,兄长,实在抱歉。”
毕仲衍说道:“那就赶紧走吧,虽然唐老弟好客,但是这地方,能不来就别来,能早走就早走。”
众人都是笑,背着包裹出来,苏油让程岳打开车门:“走吧,送夷仲回家,就又该送公叔赴任了。”
毕仲衍转头看着宁善堂门口的那幅“惟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对联,不禁赞道:“仁心圣手,襟怀广大。”
……
宋夏边境,天都山。
第一场大雪已经下来了,山野间一片白茫茫。
在这样的天气里行路,简直就是一项酷刑。
两名骑士,穿着厚实的皮袍,紧裹着呢披风,戴着大皮帽子,行走在谷底稍微平坦一些的雪地上。
周围的大树树枝上,都结出了冰凌子,有时候横伸到前进的通路上,骑士需要用马鞭柄扫去横枝上的冰凌,才敢通过。
好在两匹马雄骏非常,蹄子很大,铁蹄上还裹着什么东西,行走在雪地之上也非常稳健。
一只黑色的飞鸟被马儿惊动,扑啦啦地从路边飞起,飞向阴云密布的铅灰色天空。
远处,一声怪异的鸟鸣响起。
骑士停了下来,很快,前方山谷拐角处,出现了一队骑兵,那是西夏大叛贼,上圣贤师富平侯,天都招讨使司都管李文钊的巡山队。
指挥一挥手,一个小军骑马上来,停在两位骑士身边,明显矮了一个整个马头,然后扭头喊道:“指挥,宋人!”
指挥纵马过来:“为了等你们,兄弟们受了五天罪,走吧。”
一名骑士从马兜里掏出一个皮囊抛了过去:“接着!”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敌友难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敌友难分
指挥将皮囊打开,喝了一口:“烧刀子!好东西!”
骑士将马鞭一扬,指挥秒懂,又喝了一口,交给旁边的小军:“大家轮着喝,这天气,骨头缝都是凉的。”
骑士和指挥并马而行,骑士问道:“今年的收成还行?”
指挥“嗐”了一声:“就那样,总之草谷是越来越不好打了……”
天都山现在是一个神奇的地区,西夏人反复争夺,在李文钊手里都没能讨到好,反而有渐渐扩大的趋势。
如今的宋夏边境,大宋完全占据了地利,自苏油带领大军打破萧关之后,西夏传统农耕的河套地区,开始急剧衰落。
破萧关,成为了宋夏军事对峙的转折点,宋军占据了从青唐到麟州几乎全部地利,在分水岭和各处通道关要上,密密麻麻地修筑起了水泥棱堡。
这些棱堡就好像一枚枚的钉子,牢牢地钉在宋夏实际控制线上,夏人的进攻线路,渐渐从五路,变成了一路。
除了永兴军路直面河套,夏人拼了老命也要守住之外,其余四路,夏人的进取通道已然被宋人封堵得水泄不通。
二十年前夏人加诸在宋人身上的痛苦,如今被宋人变本加厉地加到了夏人的身上。各路军马在自家麦熟收妥之后,轮流出击山北,抢夺西夏人地里的黍麦。
这种行为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的到来,整个冬季是西夏部族最虚弱的时候,而宋人的厩马却依旧肥壮。
失去了战马的优势,加上毛呢,棉袄,毛衣,手套等装备上的差异,本来悍勇的夏人,在冬季里的战力,只能堪堪与宋人打个平手。
此举导致了山北河套之地的残破,而西夏的国势,也因为这个地区的动荡,变得越发逼促。
夏国国内矛盾冲突,因此变得剧烈,为了维持可以和大宋抗衡的军力,统治阶层横征暴敛,各蕃部不堪收刮,造反之举此起彼伏,尤其是靠近宋境的生番,成群结队地跨过边境,投靠宋人。
鉴于如此严峻的边境局势,梁太后在家梁和梁永能横扫夏国北境和夏辽边境之后,立即任命梁永能为山北四路行军都总管,节制保泰军司统军禹藏花麻,积石军节度使家梁,以稳定宋夏边境。
梁永能和家梁能力突出,上任伊始便组织了一场出色的保卫战,保住了元丰三年河套平原的粮食。
而天都山李文钊的扩张行动,也因为两大军事家的夹逼变得畏首畏尾,最后干脆拉着劫掠的部族,发展出的队伍,抢到的粮食牛羊,回了天都山根据地,当起了缩头乌龟。
西夏军事,为之一振。
但是大宋军机处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虽然今年家梁和梁永能表现突出,但是也不能说明什么。
两人在战术层面上的优秀,掩盖不了宋夏之间,攻守易势的残酷事实。
不过王厚,李庸,童贯,还有新来的刘世恒,对家梁恨得牙痒痒的,几人商量了一番,准备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如今的李文钊,已经从西夏的精英,蜕变为了枭雄。
当初反抗暴君暴政,救民于水火的家国情怀,早就被现实教育成了两面三刀,在几方势力的夹缝中保存实力,左右逢源的实用主义。
不过宣传还是秉承了以往的风格,将反对的目标对准了把持国政的梁氏,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
这一招骗了不少人,甚至连远在兴庆府的李清,都相信了这个“苦心孤诣”的“忠臣”。
天都山,夹在西夏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和大宋德顺军,镇戎军之间,因为地理条件非常的优越,李文钊竟然做起了转手贸易。
不少宋夏密谍之间的私下往来,李文钊竟然成了牵线的保人!
夏主的行宫巍峨壮丽,不过被李文钊盘踞了近二十年,早已破败不堪。
看山跑死马,指挥带着两名骑士东绕一下,西绕一下,最后为首那名宋人骑士不耐烦了,直接打马去到了队伍的前头。
“诶?诶诶……”指挥连忙打马迎上:“你们要干嘛?”
宋人骑士冷笑一声:“指挥不是怕冷吗?那就不用兜圈子了,早点到达天都行营,大家也好早点休息。”
“上山不是那条路!”
“是吗?那要不我们分头行事,看看谁先抵达?”
指挥哑然:“看来贵人对我山寨颇为熟悉啊。”
那人笑道:“当年我第一次来天都山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还诳走了你们夏主的照夜白……哦,谅祚你们应该叫先帝了,所以你这些花花绕,就不用在我面前使。”
指挥这回是真服了,面前这位,人家是老客!
当下不再绕路,带着两人直接上山。
李文钊的势力如今已然扩展到了三十万人口,四万军队。
天都山环境好,水草丰美,宋人,李文钊现在不敢惹,路,也被封死,不过西夏那边出于两个军司的夹缝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
李文钊对投奔自己的部族很仁慈,宋人也不侵犯他的领地,因此不少逃避宋人和夏人追捕的两国逃犯,流人,还有躲避战乱的生蕃都来投靠,天都山地区,竟然还成了一处世外桃源。
而且李文钊的施政能力,心机手腕,军事指挥,都算是夏人里边的翘楚,至少对面那个保泰军司的统军禹藏花麻,谅祚的女婿,就被他搞得没有一点脾气。
1...381382383384385...645
猜你喜欢